猪细菌性高热病的传播特点及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3)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3)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3)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①南方猪场商品猪免疫程序②种母猪免疫程序③种公猪免疫程序备注:a.猪瘟疫苗要求每头猪每次免疫450~600个兔体感染量,即目前一般厂家产品标示剂量的3~4头份。

b.每年3~5月份(蚊虫出现前1~2月),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一个月免疫两次。

c.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d.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

5.1.4 药物预防措施在以下各阶段猪群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组合,可使用微囊化氟甲砜霉素与泰妙菌素、洛美沙星或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兽药制剂联合用药进行预防。

①哺乳母猪:从产前7天开始使用至产后14天。

②断奶仔猪:从断奶前5~7天开始使用至断奶后15天。

③生长育肥期:每次转栏同时饲料中开始添加,连用15天。

④如果猪场存在弓形虫病的危害,则应定期在大中猪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进行净化。

⑤在炎热高温的天气或猪群转栏、注射疫苗时,应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多种维生素或电解质等抗应激药物,尽量降低因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5.1.5 饲料霉变在“猪高热病”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烟曲霉毒素(伏马酸)、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等霉菌毒素能使猪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猪只较容易发生疫病。

猪场应尽量采购质量较好的玉米,对怀疑霉变的饲料必须废弃,避免因小失大。

根据目前饲料原料的实际情况,饲料中应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

普通的铝硅酸盐类吸附剂是单极性物质,只能吸附黄曲霉毒素,且会吸附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饲料应添加能吸附多种霉菌毒素的改性硅铝酸盐类吸附剂。

5.1.6 加强猪舍通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为猪群提供必需的营养,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猪场存在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猪群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必须相应增加;特别是夏季、秋季饲料中的维生素极易被氧化,加上炎热天气猪群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猪场应额外在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富含维生素a、d、e、c等成份的多种维生素的制剂,也可添加免疫增强剂,以提高猪群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审批稿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胸腺炎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简称PRRSV)引起的猪源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途径传播,并会导致猪群的高热、生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等症状。

本文将针对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审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疾病。

1.高热症状:感染猪会出现持续高热,通常温度可达40℃以上。

猪体温升高后,会出现全身乏力、厌食、抖动等症状。

2.呼吸道疾病:感染猪群中的幼猪和生长肥育猪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鼻、流涕和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病例可导致肺炎的发生和疾病的恶化。

3.生殖障碍:母猪感染猪高热病后,常常出现流产、早产、胎儿死亡和胎猪畸形等生殖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猪的生产效益下降,也会对猪群的繁殖力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猪高热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免疫力:通过疫苗接种和免疫调理等方法,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给猪群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猪的免疫力处于较高水平。

2.控制传播途径:由于猪高热病通过呼吸道和性接触途径传播,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毒的传播。

首先是要强化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其次,要控制猪只之间的接触,避免公猪和感染猪之间的直接交配。

3.药物治疗:对于感染猪,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来帮助猪恢复健康。

同时,要注意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

4.完善管理措施:猪场需要加强对猪群的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养、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合理的环境调节等。

通过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营养,可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猪高热病是一种严重的猪源传染病,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重要影响。

针对猪高热病的特征,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如加强免疫力、控制传播途径、药物治疗和完善管理措施等,以减轻疾病的影响,确保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细菌性高热病的传播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细菌性高热病的传播特点及防控措施
体外 。
1 传 播特 点
1 . 1 猪 链球 菌病
本 病一 年 四季均 可发 生 , 多暴发 于饲养 密度 高 、 圈舍通 风不 良且 未 经 免 疫 的 断 奶 仔 猪 群 或 育 成 猪 群 。大群 饲 养更 易 发病 , 拥挤 、 气候剧变、 湿度 过 高 等 不 良应激 能促 使 该 病 的发 生 与 流 行 。另 外 , 猪 蓝
耳病 、 猪伪 狂犬病 等免 疫抑 制病病 毒 的感染 , 可 导致 该 病 的发生 率和病 死率 明显 升 高 。 1 . 3 副猪 嗜血杆 菌病
猪链 球 菌病是 由多种不 同群 的链 球菌 引起 的猪 的一种 多型性 、 热性 传染 病 。各种 年龄 、 品种 和性 别 的猪都 可感 染 , 其 中仔 猪 、 妊 娠母 猪及 保 育 猪 多 发 。 发 病猪 和带 菌猪是 主要 的传染 源 , 其分 泌 物 和 排 泄 物 中均含 有病 原 菌 。病 死 猪 的 肉 、 内脏 及 废 弃 物 处
控制 , 治疗效 果不 理想 , 给养 猪生 产造 成 了严 重 的经 播 。胸膜肺 炎放 线 杆 菌 主要 侵 害 猪 的 呼 吸道 , 因此
济 损失 。了解其传 播 特点 , 搞 好 预防工 作 , 是 有效 控 在感 染猪 的肺脏 及分 泌物 中有 大量 的病原 菌 。康复 制 猪 高热病 的重要 措施 。 猪 及慢 性感 染猪 是病 原携 带 者 , 在 其 肺 脏病 变 处 及 扁桃 体有 大量 的病 原 菌 , 可 通过 呼 吸道 分 泌物 排 出
从 2 周 龄 到 4月 龄 的 猪 均 发病 。副猪嗜 血杆 菌只感 染 猪 , 通 常见 于 5 ~8 周 龄仔 猪 。 性, 以夏 、 秋 季流 行严 重 。一 般 为 地 区性 流行 , 新疫 易 感 ,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

猪高热病治疗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发现新的病原,需 要对这些新病原进行深入研究,以开发出更加有 效的防控措施。
免疫机制的研究
目前对猪高热病的免疫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未来 需要深入研究免疫机制,以开发出更加有效的免 疫策略。
新型疫苗的研究
目前使用的疫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免疫效果不 稳定、副作用等,未来需要研发新型疫苗,以解 决这些问题。
02
诊断方法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诊断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血
清学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病毒抗原和抗体。
03
疫苗研究
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这些疫苗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和传播。
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1 2 3
新病原的发现和研究
对症治疗
降温
对于高热症状的猪只,可采用物 理降温的方法,如使用冰块、酒
精等降低体温。
补充体液
猪只出现脱水症状时,可给予生 理盐水或葡萄糖进行补液,以维
持电解质平衡。缓解呼吸困难对于呼吸困难的猪只,可采用缓 解呼吸困难的药物,如氨茶碱等

防止继发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干燥、通风,减少应激因素 ,以降低继发感染的风险。
易感年龄
不同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该病,但新生猪和老猪的抵抗力 相对较弱。
02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01
02
03
体温升高
病猪体温升高至40℃以上 ,皮肤发红,耳朵、腹部 和大腿内侧出现红斑,眼 结膜潮红、肿胀、流泪。
食欲减退
病猪食欲明显减退,甚至 完全拒食,喜饮清水。
咳嗽、呼吸困难
病猪咳嗽、呼吸困难,鼻 孔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 物。

猪高热的防控措施

猪高热的防控措施

猪高热的防控措施猪高热是一种猪病,由猪热性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它对猪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猪高热,保护猪群的健康,农民和养殖业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讨论一些有效的猪高热防控措施,以帮助农民和养殖业者应对这一疾病。

1. 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是预防猪高热的关键。

农民和养殖业者应定期清理、消毒猪舍,确保猪舍内无蚊蝇等病媒生物。

此外,要加强猪场周边环境的卫生管理,控制垃圾和排污物的处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加强猪群的检疫和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情监测是防控猪高热的重要环节。

农民和养殖业者应定期邀请专业兽医进行猪群的检疫,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早采取措施。

同时,要配备疫苗,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

3. 严格控制猪群的交通和农产物流动猪高热通过病毒传播,猪群间的交通和农产物的流动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因此,控制猪群间的交通和限制农产物的流动是有效防控猪高热的重要手段。

农民和养殖业者应制定严格的猪群交通管理制度,禁止未经检疫的猪只进入猪场,同时限制农产物的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4. 做好猪群的隔离管理在发现猪高热疫情后,农民和养殖业者应及时隔离患病猪只,防止疾病扩散。

隔离病猪需要有专门的隔离设施和措施,确保病猪与健康猪只的有效隔离,避免病毒的传播。

5. 做好人员和物品的卫生管理人员和物品的卫生管理对于猪高热的防控至关重要。

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应勤洗手、佩戴防护手套等,避免携带病毒进入猪舍。

并且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

此外,物品和设备的卫生管理也需要严格控制,避免病毒通过物品传播。

6. 邀请专业兽医进行培训和指导为了提高养殖场的疫情防控能力,农民和养殖业者可以邀请专业兽医进行培训和指导。

专业兽医可以向农民和养殖业者传授猪高热的防控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疾病的症状和追踪疫情。

总结:猪高热的防控是猪养殖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猪高热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生猪高热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生猪高热病症状及防治措施病症及病原体:生猪高热病的病原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该病毒属于病毒微生物学家里的“慢病毒”,主要侵害猪的繁殖器官和呼吸道,引发猪只的严重症状。

1.临床表现:(1)发热:感染后,猪只会出现高烧,体温可达40℃以上,持续时间可长达1-2周。

(2)厌食:猪只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完全不吃粮食。

(3)呼吸困难:受影响的猪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咳嗽、喘息等。

(4)流产与畸形仔猪:母猪感染后容易发生流产,且流产的仔猪会出现畸形或死亡。

(5)生长受限:感染后,青年猪只的生长速度明显受限,体重增长缓慢。

2.传播途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生猪高热病的暴发和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环境的质量,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与安全,严禁使用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定期清洁和消毒饲料槽、水管、猪舍等设施,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疫苗接种:3.隔离和检测:对感染猪只进行隔离,建立起严格的防控措施,避免感染蔓延。

同时,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防止疾病的扩散。

4.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

例如,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避免外来病原体的传播。

加强养殖场设施的消毒,确保养殖场的环境卫生。

5.培养健康猪只:综上所述,生猪高热病是一种具有高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暴发和传播,养殖场和养殖户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测和隔离感染猪只、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并进行疫苗接种等措施。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

猪高热病的诊治及防治措施

猪高热病的诊治及防治措施

CATALOGUE 目录•猪高热病概述•猪高热病的诊断•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猪高热病的案例分析•猪高热病的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01定义症状定义及症状病原传播途径病原及传播途径易感猪群该病可感染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但以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生长育肥猪较为易感。

流行病学特点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常与其它疾病并发,如猪瘟、猪蓝耳病等。

易感猪群及流行病学特点01临床诊断030201病理诊断器官病变病猪的器官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脾脏、淋巴结等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出血。

组织损伤病猪的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实验室诊断病原检测抗体检测01常规预防措施增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及时隔离发病猪只,消除传染源。

建立防疫制度药物预防药物治疗针对猪高热病的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应定期接种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疫苗研发不断研发新型疫苗,以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和细菌病原体,保障猪群的健康。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及研发VS01案例一:规模化猪场的爆发与控制2019年,某规模化猪场出现猪高热病,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皮肤发红等症状,死亡率较高。

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高热病。

采取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

经过2个月的治疗和控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猪只恢复正常。

案例二:某地区散养猪群的流行与防治发病情况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预防措施诊断结果控制措施结果案例三:某新建猪场的预防与控制01现有防治手段的局限性及改进方向现有防治手段的局限性改进方向新型疫苗及药物研发进展新型疫苗研发新型药物研发生态学研究猪高热病的传播和流行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如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机制等。

要点一要点二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猪高热病的发病和传播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季节、饲养管理等因素,因此需要加强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猪高热症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对猪高热症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例 如对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仍不 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未 来可以通过对病原体的基因组学研究,更深 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为防
治和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
对养猪业的建议与展望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具有重 要意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接触 等途径传播,如病猪与健 康猪之间的接触,以及污 染的环境和用具等。
易感动物
该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 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 感染。
流行季节
该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 季,其他季节也可发生。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病猪的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初步诊断为猪高热症。但确诊需要进行实 验室检测,如病毒分离鉴定、PCR检测等。
免疫接种问题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不当或疫苗选择不当,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导致猪 群易感疾病。
免疫抑制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导致猪免疫抑制,使猪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下降。
气候变化影响
温度变化
气温骤升或骤降可能导致猪群出现应激反应,降低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
湿度变化
湿度过高或过低均可影响猪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对病猪进行科学治疗,避免滥 用药物。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猪高热症是一种严重的猪病,其发生 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细菌和 其他微生物等。
V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对病猪的病理学、流行病学和临 床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猪高 热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采取综 合防治措施来控制其传播和危害。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高热特征猪病是一种影响猪类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在我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高热特征猪病主要是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其症状表现为高热、无食欲、精神沮丧、呼吸急促等,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探讨高热特征猪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热特征猪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高热特征猪病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

细菌性高热特征猪病主要是由猪结核分枝杆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引起,病毒性高热特征猪病主要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引起,寄生虫性高热特征猪病主要由猪囊尾蚴、猪圆线虫和猪呼吸道寄生虫等引起,真菌性高热特征猪病主要由曲霉菌和毒霉菌引起。

高热特征猪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口鼻传播等途径。

猪只之间通过饲料、水源等途径进行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粪便传播,猪只之间通过共用饮水器、食槽等途径进行口鼻传播,导致高热特征猪病的传播。

二、高热特征猪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 加强疫苗接种在猪只存栏前应每季度打疫苗,确保猪只健康。

特别是对于PRRSV和猪瘟病毒等高发疫病,更要加强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高热特征猪病的发病率。

对于可能引起高热特征猪病的其他病原体也应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加强猪只的免疫防治工作。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的卫生环境,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做好猪只的粪便清理工作,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杀虫、杀鼠等工作,保持猪场环境的整洁。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降低高热特征猪病的发病率。

首先要保证猪只的营养充足,合理配制饲料,均衡饲养,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其次要注意避免过度饲养、饲养密度过大、猪只生长过快等情况,减少猪只的精神压力,降低高热特征猪病的发生率。

4. 加强监测检疫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温监测,及时排查高热特征猪病的发生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防控生猪高热病

防控生猪高热病

2023-11-06CATALOGUE目录•疾病概述•疾病防控策略•疾病防控措施•公共卫生安全•案例分析与应用•未来展望与挑战01疾病概述定义生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

症状病猪表现为高烧持续不退,食欲减退,甚至出现绝食现象,身体消瘦,贫血,皮肤发红,咳嗽,呼吸困难等。

定义与症状易感动物本病主要感染生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但以3-6月龄的猪发病率较高。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如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等环境因素可诱发本病。

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发,呈区域性流行。

流行病学特点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诊断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等措施进行防控。

对于病猪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减少死亡。

治疗诊断与治疗02疾病防控策略疫苗接种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地区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选用高质量疫苗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高质量疫苗,避免使用低效或无效疫苗。

定期免疫监测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了解猪群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抗病毒药物,定期进行药物保健,预防疾病发生。

定期药物保健合理使用药物轮换用药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避免耐药性产生。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应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03药物预防0201提高猪舍通风、采光、温度等环境条件,保持猪舍干燥、卫生。

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增强猪群抵抗力。

强化营养管理避免转栏、运输、疫苗接种等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影响。

减少应激因素饲养管理定期对猪舍、环境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

消毒卫生定期消毒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避免交叉感染。

人员管理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生猪高热症防治

生猪高热症防治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兽医和 养殖户的专业技能和防治意识。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防止疫
情扩散。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生猪高热症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防治水 平。
积极参与国际兽医卫生组织和其他相关机构的会议和活动,共同探讨解决全球范围内生猪高热症的防 治问题。
经验教训
养殖场需要严格按照兽医的建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要定期对生猪进行药物残留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此外,对于已经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或病毒,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造成更 大的损失。
05
结论和建议
总结经验教训
及时总结和吸取以往生猪高热症 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
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合理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 理,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提供充足的营养 和水源,增强猪的免疫力。
免疫接种
监测和及时处理
根据疫情和当地兽医的建议,制定合理的 免疫接种计划,确保猪只获得足够的免疫 力。
对猪群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防止病情恶化。
治疗措施
应激因素
如运输、转栏、气候变化等应激因素,可能 降低生猪的抵抗力,增加感染高热症的风险 。
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不规范
如饲料质量不佳、饮水不足、缺乏消毒制度等,这些管理问题也可能导致生猪感染高热症。
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如缺乏有效的隔离和防护措施,可能增加病原体在猪群中的传播风险。
03
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猪舍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养殖场的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加强分类指导和服务。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高热特征猪病是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不仅给养猪户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高热特征猪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食物、水源和接触传播,因此对于高热特征猪病的综合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养猪户对高热特征猪病的认识,提高其防治能力。

一、食物传播是高热特征猪病的主要途径高热特征猪病是一种由巴氏杆菌引起的疾病,巴氏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粪便中,通过排泄物的污染,传播到饮水和饲料中,进而引起感染。

不同疾病的猪共同饮用水和进食,也是高热特征猪病的传播途径之一。

二、高热特征猪病的症状高热特征猪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24小时。

猪出现高热、不食、粪便水样或血便、呕吐、晕倒、惊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对粪便中的巴氏杆菌检测阳性的猪,大多已经进入濒死期,病死率极高。

三、高热特征猪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 确保饲料、水源卫生饲料和水源的卫生是预防高热特征猪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定期清洗饲料槽、水槽,确保每只猪都有足够的干净饮水和饲料。

饲料和水源的来源也应选择有证明无巴氏杆菌感染的产品,避免病原的传播。

2. 完善养猪场卫生制度养猪场的卫生是预防高热特征猪病的关键。

养猪场应定期进行消毒、清洁,保持猪舍内外清洁干燥。

注意猪舍的通风换气,减少粪便的滞留,防止巴氏杆菌的传播。

3. 加强疫苗接种和免疫监控疫苗接种是预防高热特征猪病的有效途径。

养殖户应按照兽医的指导,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免疫监控,及时发现病变情况。

4.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高热特征猪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户应注意猪群的营养均衡,保证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避免因饲养不善造成的猪群惊吓,减少疫病发生。

5. 加强检测和监控养殖户需要定期检测猪舍内猪只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和粪便情况。

一旦发现病症,应及时隔离患病猪只,避免疫情的传播。

高热特征猪病对猪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养殖户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高热特征猪病的预防和控制。

猪具有高热症状疾病的防控措施

猪具有高热症状疾病的防控措施

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 燥,定期消毒,保持适宜的饲养密 度和通风条件。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内外的生 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 入和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疫苗接种: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 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定期监测: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 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猪。
病能力
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提供 适宜的饲养环境和条件,提
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加强猪群的疾病监测和报告, 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 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养殖户对猪高热症状疾病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传 授防控知识和技能
制作宣传资料,普及猪高热症 状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加强消毒:定 期对猪舍、用 具等进行消毒, 防止病毒传播
疫苗接种:按 照免疫程序, 及时为猪只接
种疫苗
加强监测:定 期对猪只进行 健康监测,及 时发现异常情

经费保障:确 保防控措施的 经费充足,保 障防控工作的
顺利进行
THANK YOU
汇报人: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 均可发生,但以夏季
和秋季较为常见
易感群体:猪群普遍 易感,尤其是仔猪和
怀孕母猪
流行特点:发病急、 传播快、死亡率高, 给养猪业带来严重损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体温升高、 食欲不振、呼吸困难、
皮肤发红等
诊断方法:临床检查、 实验室检测、病理解
剖等
诊断标准:体温超过 40.5℃,伴有其他症
猪高热症状疾病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和给药方案
药物选择:根据 猪高热症状疾病 的类型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药 物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

简析猪高热病综合防治的几点措施猪高热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粪便、尿液、皮肤等途径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

猪高热病对猪群的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猪高热病的传播,以下是几点综合防治措施:1.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猪高热病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病毒的传播介质,因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是防治猪高热病的关键。

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加强隔离措施,限制人员和物品进出养殖场,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 严格控制交易和流通:猪高热病可以通过交易和流通途径传播,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交易和流通的环节。

加强市场监管,严禁非法交易和运输病死猪,建立健全的检疫制度,对疑似或感染猪进行隔离处理。

加强对交易和流通环节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猪高热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3. 强化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高热病的有效手段。

相关部门应加强疫苗研发和供给,确保养殖场和交易市场的猪群得到及时的疫苗接种。

加强对疫苗的监管和质量检测,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加强兽医检疫监管:兽医检疫监管是防治猪高热病的重要环节。

相关部门应加大在养殖场和交易市场的检疫力度,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加强对兽药和兽药使用的监管,严禁非法使用和滥用兽药。

5. 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提高养殖户和养殖从业人员防控意识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殖户和养殖从业人员的猪高热病知识培训,提高其对防控措施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通过媒体和宣传广告等方式,加大公众对猪高热病的认识和关注程度,共同构建健康的养猪环境。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治需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交易和流通,强化疫苗接种,加强兽医检疫监管,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只有通过全面而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猪高热病的传播,维护养殖业的稳定和发展。

猪高热病病原体及其免疫预防接种技术

猪高热病病原体及其免疫预防接种技术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感染,也可通过空 气和食物传播。
猪流感病毒
01
02
03
病毒类型
猪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 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发病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 呼吸困难、肌肉疼痛等症 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 通过接触感染。
其他病原微生物
链球菌
多种链球菌都可引起猪高热病,其中以败血性链球菌最为常见。
提高群体免疫力。
免疫效果评估
抗体检测
定期采集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了解疫苗接种效果及抗体水平 。
临床观察
观察生猪的临床表现,如无相关疾病症状可判断免疫成功。
疫情监测
结合当地动物疫病监测机构的数据,了解疫情流行趋势,及时调整 免疫计划。
04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控 措施
改善饲养环境
1 2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
猪丹毒杆菌
猪丹毒杆菌可引起急性败血症,病死猪体表出现红色斑块。
弓形虫
弓形虫可引起高热、贫血、呼吸急促等症状。
03
免疫预防接种技术
疫苗种类及选择
猪瘟疫苗
预防猪瘟病毒,是常用的基础疫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
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助于提高 生猪的繁殖率和生存率。
猪伪狂犬病疫苗
预防猪伪狂犬病病毒,适合在流行区域使用 。
早期诊断
对疑似患有猪高热病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后及时采取措施。
科学治疗
根据疫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提高治愈率。
05
结论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病原学研究不足
对于猪高热病的病原学研究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明确主要病原及 其致病机制。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摘要介绍了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提出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指导猪高热病的防控,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猪高热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中国论文联盟 xxxx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

防治猪高热病对保障猪只健康、提高猪只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该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流行特点(1)疫情流行区域广,我国许多个省市均有猪场发病。

主要发生于夏季、早秋气温较高时期,冬春也有零星发生[1]。

气温高,猪舍密度大,通风力低,隔热条件差,猪易发生热应激反应,使猪群抵抗力下降。

(2)疫情传播速度快,猪群分阶段发病,在同一个猪场中通常中大猪或母猪先发病,2~5 d波及全群,10 d左右扩散至整个猪场。

(3)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猪群均可发病。

发病猪场猪只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患病猪死亡严重,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病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80%,甚至接近100%。

患病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哺乳和保育仔猪死亡率甚至高达100%;母猪发病出现死亡、流产或不发情症状,死亡率可达10%左右,有些新建猪场母猪死亡率达到30%,甚至70%,流产率在10%~40%左右。

(4)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的猪都可发生,但综合防治条件差的猪群发病多,死亡率高。

外购猪与自繁自养猪场都可发生疫情,但以外购猪发病率、死亡率高。

没有严格封闭猪场、不重视消毒、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2]。

免疫制度不健全,免疫工作不到位,引种不科学的猪场发病也严重。

检疫、隔离不严格的猪场发病更为明显。

(5)饲养管理不善、从场外购进猪苗饲养、猪舍通风不良、隔热效果差、饲养密度高、栏舍低矮、饲料质量较差、不重视霉菌毒素危害的猪场发病率及死亡率更高。

(6)发病后的治疗和控制效果差。

抗病毒和抗菌素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乱用药物和疫苗的猪场患病猪死亡率更高,注射给药因造成更大的应激,往往加速死亡。

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高热症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较易发生。

病猪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持续高烧,食欲不振,以及全身皮肤呈紫色或红色等。

该病传播快速,导致大面积感染,死亡率通常较高,且具有比较低的治愈率等特点。

如果有猪群感染该病,就将导致大批量发生死亡,严重损害生猪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现概述该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供参考。

猪高热症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因比较复杂,传染性较强,传播迅速和致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

病猪主要表现的特征是以猪高热为主,食欲不振,以及全身皮肤呈紫色或者红色等。

患病猪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猪户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高热症是猪常发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热性肝病综合征。

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有高烧及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猪只死亡或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而导致发病。

由于本病的病程较长,死亡率很高,且往往并发其他疫病(如蓝耳病),造成很大损失。

目前对该病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因此该病呈进行性发展,故又称“高热综合征”。

本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饲养管理水平、饲料原料或日粮配方异常或过期、饲养管理不合理;猪场不重视环境卫生管理或者缺乏对猪群疾病防控能力;猪突然发病、受凉、应激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出现。

本病在我国猪场发生较多,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于其他传染病,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季节更为多见。

据调查统计:每年有30%左右的养殖户因感染此病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已成为养猪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危害。

1、体温高,季节性明显的特征本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体温升高,体表温度可达到40~42℃,有时可达43℃以上;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运动失调,步态不稳;粪便稀薄如水等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一般没有什么典型病变,后期则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随着全身衰竭现象,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养猪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疾病威胁,其中包括了高热特征猪病。

高热特征猪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情发作时常伴有高热、厌食、呼吸急促等症状,对于猪群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究高热特征猪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养猪业提供科学的防疫措施。

二、高热特征猪病的病因及症状高热特征猪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等。

这些病原体在猪圈内传播迅速,尤其是在猪群密集饲养的情况下更加容易传播。

当猪患上高热特征猪病时,常常会出现高热、厌食、腹泻、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死亡。

高热特征猪病对猪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高热特征猪病的综合防治1.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预防高热特征猪病的关键。

养猪场要加强猪圈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菌工作,避免病原体在猪圈内的传播。

还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高热特征猪病的重要因素。

要保障猪的饮水和饲料的质量,避免出现受到污染的情况。

要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安排饲料,保证猪的营养供给,提高免疫力。

3. 疫病监测加强疫病监测也是预防高热特征猪病的重要手段。

要定期对养猪场的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一旦发现猪患上高热特征猪病,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在猪圈内的传播。

四、高热特征猪病的综合防治实践案例湖北省某养猪场在进行高热特征猪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养猪场首先加强了猪圈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对猪圈进行消毒和杀菌,减少了病原体在猪圈内的传播。

该养猪场还对猪群进行了定期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了猪群的免疫力,减少了高热特征猪病的发生。

该养猪场还加强了猪群的健康检查和疾病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猪患上高热特征猪病,立即进行了隔离治疗,避免了疾病在猪群内的传播。

通过这些综合防治措施,该养猪场成功地控制了高热特征猪病的发生,保障了猪群的健康和生产。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

高热特征猪病综合防治探究高热特征猪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猪场健康的疾病,其症状为发热、呕吐、腹泻等,病死率高,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热特征猪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高热特征猪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和飞沫传播等。

此外,病毒也可通过消毒不当、猪场环境卫生差等途径传播。

二、防治措施1.加强猪舍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猪舍内、外粪便,消毒环境和设备。

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2.严格防止外来人员或物品进入猪场。

减少猪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同时加强人员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带病进入猪场的可能性。

3.对于有疑似症状的猪进行隔离,进行及时的检测、诊断和治疗。

同时,加强对猪的管理,保持猪群健康状态。

4.定期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高热特征猪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1.加强环境控制。

合理规划猪场建设布局,保持猪舍通风、干燥和温度适宜。

同时,注重猪舍清洁和消毒工作,杜绝病毒扩散。

2.强化管理。

对猪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疾病的防控知识。

建立健全的检疫制度和隔离措施,疑似病例要及时报告并隔离治疗。

4.合理饮食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的营养需求,合理饲喂蛋白质和维生素,提高猪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高热特征猪病对猪场健康和经济造成严重威胁,防治工作必须引起重视。

加强环境控制、强化管理、加强疫苗接种、合理饮食管理等是控制高热特征猪病的有效措施。

猪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防病意识,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猪群病死率,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细菌性高热病的传播特点及防控措施作者:胡永献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1期胡永献河南省濮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濮阳457000猪高热病是指由多种病原引起、以发热为突出症状的猪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病猪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0~42.5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等。

引起猪发生高热病的病原较多,包括病毒和细菌,其中细菌主要有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弓形体、猪附红细胞体等;加之,临床上多表现为混合感染,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给养猪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其传播特点,搞好预防工作,是有效控制猪高热病的重要措施。

1 传播特点1.1 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链球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多型性、热性传染病。

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其中仔猪、妊娠母猪及保育猪多发。

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含有病原菌。

病死猪的肉、内脏及废弃物处理不当,活猪市场及运输工具的污染等,都是造成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本病主要通过伤口、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体表外伤、断脐、阉割、注射器消毒不严等,均可造成感染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流行严重。

一般为地区性流行,新疫区及流行初期多为急性败血型或脑炎型,来势凶猛,病程短促,病死率高;老疫区及流行后期多为关节炎型或淋巴结脓肿型,传播缓慢,发病率和病死率低,但可在猪群中长期流行。

饲养管理不当、圈舍卫生条件差及消毒不严格等,常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细菌性、热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出现肺炎或胸膜肺炎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为特征。

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易感,但3月龄仔猪易感性最强。

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猪与猪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病原污染的用具以及接触过污染物的人员间接传播。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侵害猪的呼吸道,因此在感染猪的肺脏及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原菌。

康复猪及慢性感染猪是病原携带者,在其肺脏病变处及扁桃体有大量的病原菌,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暴发于饲养密度高、圈舍通风不良且未经免疫的断奶仔猪群或育成猪群。

大群饲养更易发病,拥挤、气候剧变、湿度过高等不良应激能促使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另外,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免疫抑制病病毒的感染,可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

1.3 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能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

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从2周龄到4月龄的猪均易感,通常见于5~8周龄仔猪。

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为该病的传染源。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包括鼻腔、扁桃体和气管前段)内,通过空气飞沫、污染物等的传播及猪只间的直接接触而感染。

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呈地方流行。

副猪嗜血杆菌常作为继发性病原菌,在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等感染之后,发生继发感染,致使病情复杂化。

1.4 猪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猪的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能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

弓形虫是一种多宿主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猪、猫、人等200多种哺乳动物都是其中间宿主。

发病猪和带虫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其脏器、肉、血液、流产胎儿、胎盘、乳汁、粪尿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内都有大量的滋养体、速殖子、缓殖子;尤其是被随猫粪便排出的卵囊污染了的饲料、饮水和土壤,均可成为传染源。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黏膜和受损的皮肤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猪主要通过食入被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内脏、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

滋养体或速殖子可通过受损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及眼、鼻等侵入猪体内,造成猪只感染;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使用被虫体污染的采血器械、注射器械、手术器械及其他用具,也可造成机械性传播。

猪弓形虫病的发生和流行无严格的季节性,但在5-10月份的温暖季节多发。

各种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但以2~5月龄猪发病最为严重。

猪感染的流行形式有暴发型、急性型、零星散发和隐性感染。

20世纪60-70年代该病在我国发生和流行时,多以暴发型和急性型为主,给养猪业造成极大损失。

近年来多呈零星散发或局部小范围暴发,但以隐性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感染猪一般无可见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测阳性率较高。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能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

猪、羊、牛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患病动物及感染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猪可通过舔舐机械创伤伤口、互相咬斗等途径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注射器及用来断尾、打耳标、阉割的外科手术器械等机械传播;还可通过交配或胎盘传播;虱子、吸血昆虫等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主要发生于温暖季节,夏、秋季多发,但冬季也可见到。

断奶仔猪互相斗殴、圈舍过度拥挤或卫生条件差、猪只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该病的急性发作。

2 防控措施2.1 搞好生物安全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控动物疫病的基础屏障,包括科学选择场址、合理布局圈舍、配置消毒设施、制定规章制度、搞好防鼠防鸟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疫病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入侵和杀灭病原,是推行健康养猪的前提。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已经得到了广大养殖企业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

2.2 加强消毒灭源加强消毒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并贯彻落实,还要及时清扫、冲洗圈舍,保持饲具、环境清洁卫生。

圈舍每周至少进行2次消毒,生产区每周至少进行1次消毒。

消毒药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且不要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以免产生耐药菌株,降低消毒效果。

2.3 强化饲养管理日常管理中,要搞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圈舍的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还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用途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时调控营养供给,满足猪只生长发育需要。

在产仔、保育和育肥阶段,要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避免疫病病原的交叉感染。

2.4 加强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控制动物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规模猪场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开展免疫预防工作。

由于有些猪病血清型较多,因此要鉴别本场的菌株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疫苗,以提高免疫效果。

免疫时,要考虑母源抗体的干扰、抗菌药物的影响、疫苗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注射方法、注射途径和注射剂量,以免造成免疫失败。

2.5 重视药物保健制定科学的药物预防方案是防治细菌性疫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药物预防方案时,要科学、合理用药,严禁滥用抗生素或者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生素,以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药物的使用,还要结合疫病的传播方式和特点,把握关键环节添加药物加以控制,从而达到有效杀灭病原体、切断疾病传播的目的。

2.6 严控种猪引入很多疫病都是伴随种猪引进而来的,因此在引种上一定要慎重。

事先要对种猪场进行全面考察,最好从疫病少、管理好、种猪质量高的猪场引进种猪;同时要严格检疫,切勿引进隐性带菌猪。

种猪引进后要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与其它猪群混养。

2.7 加强疫情处置猪场发生疫情时,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封锁,同时采集病料进行确诊,并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对假定健康猪群,要立即加强免疫注射或者药物预防;对病猪圈舍,要每天进行2~3次消毒,并将清理的粪便及污物进行堆积发酵;对病死猪,要进行焚烧或其他方式无害化处理,以免病原蔓延扩散。

(责任编辑:刘娟)养殖饲料行业:中原突围1 提出判断养殖与饲料行业盈利指标畜禽养殖行业盈利由供给和需求决定,通过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仔猪和生猪价格判断生猪中期供给以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判断猪肉需求。

饲料行业销量由养殖行业盈利、存栏基数两因素决定,饲料单位由养殖行业盈利、原材料成本波动两因素决定,养殖行业盈利是决定饲料行业短期盈利波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

2 畜禽养殖行业投资时点预判短期生猪供给充足、需求相对低迷,预计2012年四季度至2013年一季度畜禽养殖行业盈利低于市场预期,2013年二季度为盈利周期低点,2013年中期肉价周期反转,2013年三季度后行业盈利回升,投资机会将在2013年6月后,这之前维持畜禽养殖行业谨慎推荐评级。

3 饲料行业投资时点预判基于对畜禽养殖行业盈利谨慎判断,预计2012年四季度至2013年二季度饲料行业盈利增速同比回落,2013年三季度行业盈利增速逐月同比、环比上升,投资机会将在2013年三季度后,这之前维持饲料行业谨慎推荐评级。

4 风险提示肉价低于预期风险;食品安全风险;环保压力;大额产能扩张存在较大资金压力。

5 短期维持养殖、饲料行业谨慎评级畜禽养殖行业、饲料行业在2013年二季度末之前难以出现整体板块性机会,2013年6月和三季度分别是畜禽养殖、饲料行业的投资时点,展望未来一年,我们畜禽养殖行业投资组合为雏鹰农牧、圣农发展(推荐评级),饲料行业投资组合为大北农、海大集团、唐人神(推荐评级)。

来源:国信证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