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定位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的探讨

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的探讨

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的探讨【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定位和特色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的定义和发展背景,接着探讨了高职院校的定位和发展特色,分析了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合成功案例,阐述了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对高职院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发展特色、挑战、机遇、发展方向、成功案例、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高职院校的定义高职院校是指面向各级高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毕业生,录取并培养具有一定中等职业技能、能力和素质,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主要是中小企业用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技术型、服务型、经营管理型专门人才的专科层次。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中等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其教育理念以应用技术型、产业对接型和职业能力型为主要特征,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更加注重教学实践,强调行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高职院校的发展背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背景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庭意识到传统本科教育并不是唯一选择,高职院校的特色教育模式和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受到认可和欢迎。

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断完善的高职院校体系和就业保障政策吸引了更多学生和社会资源投入到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中。

浅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特色

浅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特色

浅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特色作者:赵毅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年第07期摘要: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定位与特色的抉择是办好高职院校的统摄性因素,是高职院校办学之纲,直接关系到学院未来的发展。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具有统领引导作用,办学定位不仅从宏观上概括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治校理念等,而且还具体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与形式、办学类型与类别等做出方向性选择,是一所学院的方向标,必然统领学院工作的全局,引导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院区别于其他学院所具有的标志性特征,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结合能动的反映,不仅代表着一所高职院校的学术地位和水平,而且也反映着办学风格和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特色一、引言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具有统领引导作用,办学定位不仅从宏观上概括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治校理念等,而且还具体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与形式、办学类型与类别等做出方向性选择,是一所学院的方向标,必然统领学院工作的全局,引导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确定科学、合理的学院办学定位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确保学院基本职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办学传统、资源条件、特色、优势、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对学院的期望等,来确定在什么领域、层次、地域范围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如何划定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定位与特色的抉择是办好高职院校的统摄性因素,是高职院校办学之纲,直接关系到学院未来的发展。

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是准确地为自身发展定位。

确定合理的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一要依据自身的现实基础;二要审视同类学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三要把握社会需要高职院校给予的文化、教育与技术支持的动向;四要预测好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五要搞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论研究。

高职院校发展的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院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社会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的结构发生会很大变化,学院就需要适时反省原来的定位,进而更确切、更合理地为学院发展重新定位。

论新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必须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论新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必须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位的 问题上必须处理好追求 卓越 与创 建特 色、扩大规模与提 高质 量、学术权 力与行 政权力、教 学中心与加 强科研 、学
校集权和分级 管理 、职业核 心能力与专业核 心技 能等六 个关系。正确把握和 处理 好这六种关 系,有利 于新建 高职 院校
的健 康 、协 调 、可 持 续 发展 。
第8 第1 卷 期 2 1年 3 00 月
深 圳 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h n h nI si t f no mai nT c n l g o r a e z e t u eo fr t e h oo y oS n t I o
V0 _ l8No. 1
M a . 01 r2 0
论 新 建 高 职 院校 办学 定 位 必 须 处 理 好 的 六 大 关 系
张 建
( 深圳 信 息 职业 技 术学 院 ,广 东 深圳 5 8 2 l0 9)

要 :新 建高职 院校 的办学定位是一所 学校发展战略 的重要组 成部 分,决定着学校的 未来发展 方向。在 办学定
作者简介 :张建 ( 9 5 16 一),男 ( ),吉林 辉南人 ,研 究员 、博士 ,E m i:za g@si. m 汉 - al h nj zt o ic

深圳信息职业 的独特 教育 资源 和整 合这 些资 源而形 成 工作的重要方向 , 是服务社会 的重要途径。作为培 持 续竞 争优 势 的能力 。它是在 高 职 院校 发展 过程 中 养 技术 应用 型人 才 的高 职院校 ,如果不 建立 起与社 长期 培育 和积 淀而成 的 ,是一 个 学校 能够 持续发 展 会 的 密切关 系 ,就不 能真 正完 成最 基本 的人 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

浅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
样系统 ,但一 定要精 练 、有 用 ,使 学生 能够 “ 精理 ”,惟 此 外,高职 院校 学生 毕业时 不仅要有 毕业 证书还 要有 职 业 资格 证书 , 因为现在许 多行业 都实行 职业 资格准 入制 度,高职 院校 的学生更要学会毕业证职业 证两 条腿 走路。
是符合市场需要就都是正确的。昆山硅湖学院院长徐世 良 有如 此,才能使学生具有 “自我可持续发 展能力”。
点 ,其 学生在 二年级 时 ,已有一批 台资企 业和 单位登 门, 需要量 占学生 的一半 之多 ;南通紫 琅学 院则安 心并努 力实
还面 临同不断涌现出的新的办学模式 的竞争 。
在竞争 中,有 的高职 院校 发展 很快 ,成绩 瞩 目;有的 原地踏步 , 困惑多多 ;还有 的关 门倒 闭,无奈地 退 出了竞 争 。造成 差异 的原 因可能很 多 ,其 中办学 定位是 否准确 关
行 业 ( 域) 领 有丰 厚的 资源 ,有 强有 力 的经 济支撑 ,办 学者
在 某方面 有宝贵 的管 理经验 等等 ,这些都 是学校 的办 学优 势所在 。
目前 我 国高 职 院 校 种 类 多 , 定 位 也 有 所 不 同 ,但 只 要
但是 学校 教学毕竟 不 同于简单 的 岗前 培训 ,高职 院校 在基础 理论课 教学方 面虽 不像培养 研究 型人才所 要求 的那
办不好 。
向,高职院校 培养 的人才应 该是适 应人才 市场 的 ,有 一技
之长 的职业 型和 应用 型人才 。对 于高等职 业教 育定位 ,应 该把重 心放在 两个方 面 ,一是 “ ”,二是 “ ”。所 谓 高 职 “ ”,是指 我们 的办学应 该是有 一定层 次 的,培养 出的 高
那么定 位 的根据 是什么 ?主要 有两条 :一是 社会 的需 求,二是 学校 自身发展 的优 势 。社 会需求 有两方 面 ,首先 是 国家和 区域经 济与 社会发展 对人才 的需求 ,还 有人 民群 众 对多样 化教育 的渴 求 。每所 学校 都有 1己 的办 学特色 或 9 者 说是优 势 ,比如 ,一所学 校所处 的区域 有政 治、经 济或 文 化优势 ,在某 些专 业方面 有高水 平 的师 资力量 ,在 一些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几点思考王杰敏【期刊名称】《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0)004【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类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事关国计民生。

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具有引领作用。

高职院校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科学发展,就应该明确目标,找准定位。

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办学功能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办学模式定位、教学模式定位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目标,权作对高职院校理顺办学定位的思考。

%Vocational education,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ype of our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ut also the basis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To develop scientifically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ave a clear goal and a right orientation.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five areas——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arget positioning,school function positioning,school type positioning,school system positioning,teaching mode positioning,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goals to achieve,which is what the author thinks a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do to rationalize school positioning.【总页数】4页(P1-3,16)【作者】王杰敏【作者单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相关文献】1.农业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及特色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J], 蒋锦标2.高职院校发展新阶段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 [J], 刘雅杰3.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及其路径选择刍议——兼谈对促进江西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J], 郑焱明4.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建立市场需求导向与办学定位有机结合的就业预警机制研究--以笔者所在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为蓝本 [J], 孙艳楠5.地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述评 [J], 梁宁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作者:赵文平鄯子钰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0年第09期[摘要]办学定位主要是回答“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的问题,它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

明晰的办学定位对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可以从服务方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和办学特色定位等方面进行梳理,进而从设计方法、内容蓝图和实践路向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进行理性构思。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学校;办学定位[作者简介]赵文平(1984- ),男,内蒙古丰镇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鄯子钰(1995- ),女,山西阳泉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在读硕士。

(天津 300222)[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学徒制中的企业课程标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TJJX19-011,项目主持人:赵文平)[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8-0013-07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職成〔2019〕5号)等文件精神的指示,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9年10月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拟建单位公示名单,共有197所高职学校入选此批次“双高计划”,其中,56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141所高职学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双高计划”目的是支持基础条件良好的高职学校和专业优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最终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职业教育示范校。

本文在分析入选的56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尝试探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问题。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弥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但是,目前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不安于高职高专的办学层次、照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办学特色,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瓶径。

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办学定位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想摆脱办学中的困境,核心问题就是要准确定位。

那么,何谓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指高职院校以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职能、社会需要及大众期望为导向,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与教育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分析与比较,准确把握自身角色,为学校发展确定方向、目标、任务等而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

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产学研合作关系不紧一些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大都呈现单向需求,缺少有机互动,而且还局限在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聘请师资等方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没有切实建立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远未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且居于浅层。

此外,校企合作还明显地受到行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的制约,体现出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不平衡。

正是由于校企合作的种种缺陷,造成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学科型教育偏重,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都搬用本科院校,在办学发展上沿袭或照搬普通高校办学模式和发展形式的做法,以及偏离高职教育的使命,追求“专升本”升学率,教学要求和追求目标偏重于保少数学生的“专升本”或寻求办学升格及转型。

同时将产学研结合片面理解为资源共享的手段和利益互惠的渠道,而忽略它在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层价值。

而这种价值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根本所在。

专业设置盲目求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要主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教育资源,打造学院品牌和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办学分类类型

高职院校办学分类类型

高职院校办学分类类型
高职院校办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行业导向型,这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了满足特定行业的需求,通常会开设与某个具体行业相关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电子商务、医疗护理等。

这些院校会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往往能够顺利就业。

2. 地方经济发展型,这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会开设符合当地产业特点和需求的专业,如农业技术、旅游管理等。

这些院校通常会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专业人才。

3. 国际合作型,这类高职院校会与国外院校或者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

学生有机会获得国际认可的学历和培训,增强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4. 职业技能型,这类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开设与具体职业技能相关的专业,如厨艺、美容美发、汽车维修等。


生在校期间会接受大量的实践训练,毕业后能够快速就业并胜任相应的职业。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办学类型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定位进行分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
1.学院发展定位
依托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争2020年建成特色鲜明、省内知名的高职院校。

2.办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学校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依托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校训:励志躬行,崇德尚能。

校风:团结务实,勤勉创新。

教风:博学善导,敬业求真。

学风:德能双修,知行合一。

3.办学类型定位
理工类院校
4.办学层次定位
以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辅,兼顾五年制高职,适度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5.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榆林,面向陕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6.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能双修、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7.专业发展定位
以能源化工类专业为主,财经、教育类专业为辅,适度发展农林类、服务类专业。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作者:张振华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年第01期一、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相对普通高等教育来讲,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如何找准自己在教育市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准确定位,这是我们办学者必须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是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而形成的。

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形成竞争优势,必须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和转变发展方式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育人为本的理念,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政府作为出资人和举办者的办学意图,才能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和类型,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不动摇。

要从理论上弄清高等职业教育既不同于其它的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它是一种有别于“学术型”的“应用型”教育类别,其本质特征是既姓“高”,又姓“职”。

“高”指的是办学层次,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职”则指的是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即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和开放办学道路,以增强高职教育应该具有的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是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必须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专业的人才有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如实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社会对这几种规格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

有了人才培养定位,就确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就能据此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为推进全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高职院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办学定位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本文将讨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并探讨如何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他们需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也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实习实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和实践基地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二、与行业接轨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还需要与行业接轨,及时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只有了解行业的需求,才能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上做出准确的选择。

高职院校应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建立实习基地,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讲座和指导,加强学校与行业之间的合作,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吻合。

三、提升专业素质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还要求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除了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各类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还需要注重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咨询服务。

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如面试技巧、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顺利就业。

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还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的自身成长。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3)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3)

⾼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3)关于⾼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 三、处理好两⼤关系是⾼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关键 1.要处理好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与办学⽔平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国民教育体系是由正规学校构成的国民基本教育制度和体系,⼀般包括学前教育、⼩学教育、初中教育、⾼中阶段教育和⾼等教育等层次,类型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种教育类型,并不是⼀个教育层次,更不是⼀种表⽰低⽔平的教育。

职业教育只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种教育类型,不是短学制、低级教育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本科教育之下层次,更不是表⽰低⽔平的教育的代名词,⽽是基于职业能⼒,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种教育类型。

分类就是根据⾼校的某些侧⾯、属性或特征将它们集合起来的⼀种⼿段,类型是根据不同分类依据或分类标准将教育分成的不同的类别,它反映教育系统内教育的分⼯和协作关系。

层次主要指⼈才培养的层次,各个层次的教育的数量与规模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

⽔平是指教育在同类型、同层次教育所构成的群体中所达到的⾼度,主要包括两个⽅⾯,⼀个是教育质量,另⼀个是教育效益。

它们是衡量办学⽔平的两个重要指标,⽔平是在同类同层次学校之间的⽐较,⽽不是不同类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较,在不同类不同层次之间的⽐较在逻辑理论上与现实实践上是⾏不通的,不同类不同层次之间不具有可⽐性。

在同类同层次中有特⾊、效果好,就是⾼⽔平的教育,就是⼀流的教育。

2.处理好⽬前定位与长远定位的关系 ⾼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个包括诸多项⽬的系统,是⼀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其终极⽬的是促进⾃⾝的发展从⽽满⾜社会的需要与⾃⾝的需要。

它并不是⼀成不变的,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校办学实⼒的增强⽽不断调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办学者与办学主体的教育思想是不同的。

他们的“定位”理念是不同的,因⽽他们办学定位也是不同的,⾼职院校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定位。

前⼀阶段的办学定位是下⼀个阶段的基础,下⼀阶段的办学定位则是前⼀阶段的⾃然延伸、拓展与发展。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
动者 。 四是 明确 服 务 面向 的 定 位 服 务 面 向 定 位 是 指 高校 要 找 准 社 会 服 务 的 空 间 范 畴 .反 映 了高 校 在 履行 人 才培
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对人才 的需求 。 现全面 、 实 协调 、
可 持续 发 展 。 二 是 明确 高职 院 校 的 办 学方 向 和 类 型 . 坚持 高等 职 业 教 育 的 方 向不 动 摇 。要 从 理论 上 弄 清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既
不 同 于其 它 的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 不 同 于 中 等 职业 教 育 , 也 它 是 一 种 有 别 于 “ 术 型 ” “ 用 型 ” 育 类 别 , 本 质 特 学 的 应 教 其 征 是 既姓 “ ”又 姓 “ ” “ ” 的 是 办 学 层 次 , 是 高 高 , 职 。 高 指 它
养 、 学 研 究 、 务 社 会 等 职 能 时 所 涵 盖 的 地 理 区 域 或行 科 服
业 范 围 。服 务 面 向定 位 的 选 择 过 程 ,即 是 高 校 审 视 自身
“ 角色 ” 履 行 社 会 服务 职能 的过 程 。 , 一所 高 校 如 果 缺 乏服
务 社 会 的 能 力 , 得 不 到 社会 的认 可 . 面 、 就 全 协调 、 可持 续
性 ”知识能力 的“ 业性 ”人才类型 的“ 术性” 、 职 、 技 和毕 业
中不 断探 索 、 断 完 善 而 形 成 的 。 高 职 院 校 要 办 出特 色 , 不
形成竞争优势 ,必须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
指 导思 想 。 我们 必 须 坚 持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指 导 , 紧 围 绕 紧 地 方 经 济发 展 的战 略 和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对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高职院校建设标准

高职院校建设标准

高职院校建设标准一、办学定位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确立符合自身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加强实践教学,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专业建设高职院校应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

具体包括:优化专业设置,更新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应注重专业群的构建,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四、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具体包括: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同时,应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具体包括: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六、教学质量保障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

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推行教学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完善教学奖惩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七、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应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具体包括:加强科研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和服务活动,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对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及发展定位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及发展定位的若干思考

对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及发展定位的若干思考1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理念方面也应有其特色。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应突出“职业”二字。

这也是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对职业发展的认识和引导。

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紧密,开设的课程和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和职业规划,同时还要日益拓展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

因此,从教育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校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应当制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2 高职院校的定位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要目的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

基于这个定位,高职院校应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学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应当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未来职业市场和职业需求,及早制定和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划,为社会培养更好的专业人才。

教育就业一体化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体现,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制定更科学的学科规划。

以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在当前普遍受到了市场待遇高、预期收入高等因素的了解后,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机器人技术培养方面应有所作为,更好地服务于机器人行业发展。

2.2 教学质量置于首位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最基本底线。

高职教育不应当仅仅追求学生的升学,更要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应当开设符合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性、职业素养和技能技巧,并加强对学术科研的支持。

2.3 师资队伍以实践经验为核心高职院校教师应重视实践经验并将之融入教学中。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以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为核心,作为实践课程教师和职业素质课程的引领者。

高职院校教师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最佳方式,形成适合职业教育的高质量教学。

3 总结高职院校应当牢记以“职业”为重点,努力发挥我国高等教育的潜力,发挥高等教育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理性思考与现实探索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理性思考与现实探索

XUESHUQIANYAN学术前沿贺修炎在《江苏高教》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与本科院校“211工程”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创建特色是国家示范性立项建设的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创建特色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主题,是提升示范性建设院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能带动示范性建设院校的全面发展。

1.确立有特色的高职教育办学理念是创建特色的首要问题。

示范性建设院校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确立自己有特色的高职教育办学理念。

示范性建设院校办学理念的确立,一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切忌“跑题”、“走调”;二要继承已经存在的优秀的办学理念,切忌无原则地否定一切;三要创新而独有,切忌“邯郸学步”。

2.确立明晰而独特的思路是创建特色的路线与方法问题。

示范性建设院校在确定创建特色的思路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果断取舍。

(2)找准起点。

(3)富有创新。

(4)贵在坚持。

3.更加准确地定位学校的发展是创建特色的前提问题。

高职教育是市场驱动型的教育,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征,示范性建设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与进行学科型教育的其它普通高校进行“错位经营”,将自己的发展定位于“面向地方、服务地方”。

同时,高职院校应保持适度规模,超过了适度反而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4.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是创建特色的核心问题。

示范性建设院校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采取重点突破的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有所不为换取大有作为,凝聚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至少应将重点建设专业作为特色专业予以建设。

特色专业的形成和确立不是“自封”和“他封”的,是要经得起社会检验的,包括高技能证书的获取率、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岗位稳定率等。

5.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创建特色的重点问题。

创建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示范性建设院校创建特色的目标。

示范性院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重大创新,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理性思考
思 考 和规 划 活 动
规 格 、 程 体 系 上 交 叉 、 同 , 求 专 业 齐 此 对 高 职 院校 的办 学 定 位 提 出 如 下 建 议 : 课 雷 追 全 、 略 办 学 特 色 的 现 象 非 常 普 遍 。 先 恐 21 服 务 面 向 定 位 区 域化 忽 争 .
1 目前 我 国 高 职 院 校 办 学 定 位 存
的 成 绩 , 效 地 推 进 了我 国 高等 4 - 大 众 化 进 程 。 析 了 目前 高职 院校 在 办学 定 位 方 面 存 在 的 诸 多问题 和 困 惑 , 有  ̄f i 分
在 此 基 础 上提 出 了高职 院校 定位 的 建议 和 措 施
关键 词 高职 院校 办 学 定位 大众 化 进 程
中 囤分 类 号 G7 85 1 . 文献标识码
人 才培 养 模 式

高等 职 业 教 育 作 为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体 系 本 科 院校 .在 办 学 发 展上 沿 袭 或 照 搬 普 通
( )双 师 型 ” 师 紧 缺 。 有 资 料 表 明 , 2“ 教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有 效 地 推 进 了 我 国 高 等 高 校 办 学 模 式 和 发 展 形 式 的做 法 .以 及 偏 高 职 院校 的教 师 应 当是 具 备 理 论 讲 授 能 力 关 高 院校ຫໍສະໝຸດ 办 学定 位 的理性 思考 于 职
季 亍 彦
( 南师 范大 学增城 学院 广 东 增 城 华
摘 要
5 16 ) 13 3
等 职 业教 育 作 为我 国 高等 教 育体 系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过 2 经 0多 年 的 办 学 实 践 , 得 了举 世 瞩 目 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弥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但是,目前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不安于高职高专的办学层次、照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办学特色,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瓶径。

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办学定位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想摆脱办学中的困境,核心问题就是要准确定位。

那么,何谓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指高职院校以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职能、社会需要及大众期望为导向,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与教育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分析与比较,准确把握自身角色,为学校发展确定方向、目标、任务等而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

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1.1产学研合作关系不紧一些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大都呈现单向需求,缺少有机互动,而且还局限在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聘请师资等方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没有切实建立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远未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且居于浅层。

此外,校企合作还明显地受到行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的制约,体现出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不平衡。

正是由于校企合作的种种缺陷,造成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学科型教育偏重,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都搬用本科院校,在办学发展上沿袭或照搬普通高校办学模式和发展形式的做法,以及偏离高职教育的使命,追求“专升本”升学率,教学要求和追求目标偏重于保少数学生的“专升本”或寻求办学升格及转型。

同时将产学研结合片面理解为资源共享的手段和利益互惠的渠道,而忽略它在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层价值。

而这种价值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根本所在。

1.2专业设置盲目求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要主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教育资源,打造学院品牌和办学特色。

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上交叉、雷同,追求专业齐全、忽略办学特色的现象非常普遍。

争先恐后地设置同样的专业,高速度地复制低成本专业,很难看出优势和特色,这样既加剧了竞争,又造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效率底下。

1.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1)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偏低。

低于目前国家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15%的要求。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研究生以上、本科生和专科生三者的比例为8:80:9,属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层次本身的制约,高学历人才不愿到这类学校任教;高职院校没有制定出足以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高职院校本身没有主动规划并组织做好在职教师的培养工作。

(2)“双师型”教师紧缺。

有资料表明,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是具备理论讲授能力同时也具备职业技能指导水平,即所谓“双师型“师资。

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拥有教职员工近44万人,其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只有5.7万人,只占21.3%。

已有的“双师型”师资还存在部分教师的学历偏低、缺乏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等情况,对生产服务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很难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建议和理性思考为了使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地健康、持续发展,鉴于高职院校存在以上的问题,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提出如下建议:2.1服务面向定位区域化高职院校办学服务面向定位是指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所服务的范围。

服务面向定位的目的是为高职院校找准社会服务的空间范畴及确定提供何种服务。

我国高职院校多属地方性院校,除少数社会力量办学的高职院校外,几乎都依靠地方财政拨款,自然要更多更好地主动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服务面向必须体现区域特点,有条件的可以积极拓展生存空间,在服务面向上注意辐射周边省市,这是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特定行业对高职院校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木。

服务面向定位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建设要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

做到人才培养针对区域、针对需求对象,有的放矢,主动融入所在区域、行业的发展,融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主动探询或科学预测区域人才需求的变化,尽其所能地为之提供多规格、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提供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直接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其次应当按照“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校的基础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确定招生和服务面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促进院校办学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在服务面向区域化定位时应注意:一要依托与服务相结合,即要依托区域经济社会丰富资源和优势,要强化区域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要,使服务和依托形成一种良性机制,扩大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二要立足与辐射相结合,高职院校要立足区域,辐射周边区域或某特定区域,广拓入口,宽输出口;三要培养与培训相结合,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的在职、转岗和再就业培训。

2.2专业建设定位市场化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要根据市场变化来设置专业,专业设置要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

要根据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的预测,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方针与专业设置,及时增设社会需要的新专业,停办内容陈旧缺乏生源的旧专业,重视与企业的广泛合作,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科学性、针对性,因而,高等职业教育要健康、快速的发展首先其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

2.3师资建设定位复合化建设一支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且现有的高职院校构成复杂,有的是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成高职,有的是成人大学改造而成高职,有的是新建的高职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其教师队伍的要求不同于一般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任务更繁重,其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更为突出。

目前,就整体而言,高职教师队伍最为缺乏的是实践技能和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专业教学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逐步改善师资队伍中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历层次、知识技能水平较高的复合化“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建设途径主要有:一是积极提升现有专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业务素质,①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课程进修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理论水平;②鼓励专业课教师深人企业调研、见习,获得相关专业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③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专业职业资格证考前培训及考试,完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

④鼓励专业课教师出国进修相关高职课程;二是外聘其他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科研院校的科研人员为专业课兼职教师,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三是外聘来自企业、行业领域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技能课教学水平。

2.4教学模式定位职业化由于科技进步、知识更新、社会劳动组织等结构性转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因而教学模式也是一个富于动态特征的过程。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所以教学模式必须是开放的,面向市场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深入实际,与企业、社区等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开放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性。

突出职业性就必须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实际、实用、实践、实效”为原则设置课程。

经常开展职业岗位知识、技术结构、能力结构的需求分析,合理确定专业技术教育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职业实际需求为主旨,根据现代的人才观、教学观,结合生产管理实践,强调理论的应用与技能的训练。

以实现培养面向第一线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具体措施有:(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建设好专业的根本保证。

为了体现专业设置灵活多变、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等特点,在加强专业建设内涵方面,应不断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设置针对某一就业方向的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以及面向职业技术证书考核课程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不间断的能力培养过程。

(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实训体系。

设施先进、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高职业院校可与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形成校内与校外结合,真实环境与模拟仿真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如临其境的实战演练条件。

(3)实施挂职顶岗、实境实习。

高职院校部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在相关单位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通过对职业场景的真实参与,从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减少了资金、设备、场地、人员等的重复投入,又能够使专业教育与生产实际更紧密地结合,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积极推行“双证”制度。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求“双证”毕业,即学生须持有专业学历及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高职院校应在对各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和考核同时,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接轨,确保学生在毕业同时获取就业准入资格。

2.5办学形式定位多样化教育部过去提出的“三多一改”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就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多形式”办学。

“多形式”就是指办学形式定位要多样化。

从国外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看,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一校多制是其办学特色。

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既体现了澳大利亚职教特色,也大大增加了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职业院校在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也应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院校办学途径等角度开展相应专业的短期培训、行业培训、资格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以及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定单教育”、“校校合作”的联合办学等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以服务于国家创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战略。

同时也有利于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扬长避短,拓展新的办学空间。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