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临界点问题与取值范围探究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临界点问题与取值范围探究

初中数学临界点问题与取值范围探究

初中数学临界点问题与取值范围探究临界点和取值范围问题是中考数学常考内容之⼀,⼀般与⼏何、函数⼀起考查,⽽取值范围问题,可能涉及不等式和代数式有意义的问题。

我们今天简单看⼀下临界点问题和取值范围常考哪些内容。

(1)求取值范围:①根据判别式求取值范围:例:已知x²-2mx m 6=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思路:显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需满⾜△=b²-4ac>0,本式中a=1,b=-2m,c=m 6。

所以有(-2m)²-4(m 6)=4(m-3)(m 2)>0易知 m的取值范围为m<-2或m>3②有⽆数解问题:例:❶若ax² ax 1>0恒成⽴,求a的取值范围。

【⼀般不等式均有⽆数解,这⾥我们说是恒成⽴】思路:实际上是考查对⼆次函数图像的认识,因为不等⽅程是>0,所以⼆次函数需满⾜开⼝向上即a>0,且与x轴⽆交点,即判别式△<0,易知0<a<4例:❷关于x的不等式2x 5-a>1-bx恒成⽴,试确定a,b的取值范围。

思路:对于任意的⽅程ax b=0,只有在a和b同时为0的时候,⽅程有⽆数解(为什么?因为a=0,则ax恒为0,与x的取值⽆关)。

⽽对于不等式ax b>0,则必须是在a=0,b>0,时才可能恒成⽴。

所以此题先移项化为(2 b)x 4-a>0,则有b=-2,a<4。

②⽆解问题(⼆次函数问题不再举例):例:❶思路:不等式组⽆解的思路是让两个不等式解到的解⽆公共部分例如(不存在x>1且x<0的值)。

本题中x-3(x-2)≤4,解得x≥1,第⼆个分式不等式解得x<a,所以只需保证a不⼤于1即可,即a≤1。

(注意对于a是否能取1,不熟练时单独拿出来分析⼀下)❷我们将上⼀题略微改动:思路:注意改动的位置,第⼀个不等式不等式改变,则解变为了x≤1,⽽整个不等式组的解也是x≤1,所以第⼆个不等式解到的解必须是x<b,且b需要时⼤于1的数。

数学中的临界值法解题技巧

数学中的临界值法解题技巧

数学中的临界值法解题技巧
在我们研究的许多数学问题中,相关的状态参量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变化关系,其中当变化到某一状态时出现极限或某种转折,这就是问题的临界状态,满足与此相对应的条件称为临界条件.在解题时,若能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临界条件,则会使解题思路敏捷,少走弯路,少出差错.这种解题方法称为临界值法.下面举例来说明临界值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应用.
说明:数学思维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变化的,解题时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注意观察条件的细节,特别是运动变化的临界状态,从而使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少走弯路。

初中取值范围的解题技巧

初中取值范围的解题技巧

初中取值范围的解题技巧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聊聊那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怎么在初中数学里搞定取值范围的题?别急,跟着我一起慢慢来,保证你也能成为数学小能手!你得明白,这取值范围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着各种数字和条件。

比如说吧,如果你要计算一个数的平方,结果得是168,那这个数就得在15到17之间,这就是一个取值范围。

怎么找到这个宝藏呢?秘诀就在于细心和耐心。

比如,当你看到一道题说“某数的平方大于24”,这时候,你就得仔细算算23的平方是多少,再看看24的平方是不是也超过了这个数字。

如果都没问题,那答案就是23和24之间的某个数。

再来说说“小于24”的情况,这时候你就要想想了,23的平方加上一点点会不会超过24?或者反过来,24的平方减去一点点会不会等于23?这样一对比,就能找出符合条件的数啦。

还有哦,有时候题目会告诉你一个范围,比如说“大于0且小于5”,这时候你就得用上你的小聪明了。

你可以把范围想象成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的东西有正有负,你要找到那个既不是负数也不是零、却又比0大比5小的神奇东西。

举个例子,要是有个题目说“某数比5大且比5小”,那你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你可以试着往中间靠靠看,是不是能找到一个数,它既不是个负数也不只是个正数?对啦!这个数就是0!因为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所以它就满足了题目的要求。

不过呢,有时候题目可能会让你头疼,因为它会让你找一些不在常规范围内的数。

这时候,你就得发挥你的想象力了。

比如,要是有个题目说“某数的平方比100大”,那你就得想想100的平方是多少,然后再找找有没有哪个数的平方会比它大一点点。

这时候,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有一个数的平方正好就是100!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窍门:遇到难题不要急,先放一放,去做点别的事,比如吃个苹果、喝杯茶。

等心情平静下来,再回头看问题,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了呢!以上就是关于初中取值范围的一些解题技巧啦。

临界问题

临界问题

临界和极值问题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刘庆真在处理临界问题时,一般用极限法,特别是当某些题目的条件比较隐蔽、物理过程又比较复杂时.1.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往往达到某一个特定状态时,有关的物理量将发生突变,此状态即为临界状态,相应的物理量的值为临界值.临界状态一般比较隐蔽,它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2.临界问题的解法一般有三种方法(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这类题,一般用假设法.(3)数学方法:将物理过程转化为数学公式,根据数学表达式求解得出临界条件.3.具体思路:(1).平衡方程( 2).临界方程(3).位移方程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1 m,质量为M=3 kg 的木板(厚度不计),一个质量为m=1 kg的小物体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和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g取10 m/s2)(1)为使小物体与木板恰好不相对滑动,F不能超过多少?(2)如果拉力F=10 N恒定不变,求小物体所能获得的最大速率?思维点拨:找出使小物体不掉下去的临界条件,求出其加速度,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即可求得F的值.再分别找出木板和木块间的位移关系,应用运动学公式即可得到小物块的最大速率.解:(1)为使小物体与木板恰好不相对滑动,必须是最大静摩擦力提供最大加速度,即μmg =ma ,把小物体和木板看作整体,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m )a ,联立两个式子可得:F =μ(M +m )g =0.1×(3+1)×10 N =4 N.(2)小物体的加速度a 1=μmg m=μg =0.1×10 m/s 2=1 m/s 2,木板的加速度a 2=F -μmg M =10-0.1×1×103 m/s 2=3 m/s 2,由12a 2t 2-12a 1t 2=L ,解得小物体滑出木板所用时间t =1 s ,小物体离开木板时的速度v 1=a 1t =1 m/s.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临界条件,审题时一定要抓住特定的词语,如“恰好”、“至少”等来挖掘内含规律.有时,有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显现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但当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A.3μmg 5B.3μmg 4C.3μmg 2D .3μmg 解:选B.经过受力分析,A 、B 之间的静摩擦力给B 、C 、D 组成的系统提供加速度,加速度达到最大值的临界条件为A 、B 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即a m =μmg 4m =μg 4,而绳子拉力F T 给C 、D 组成的系统提供加速度,因而拉力的最大值F Tm =3ma m =3μmg 4,故选B.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放在倾角为θ的质量为M 的斜面体B 上,并在图示的水平恒力F 作用下使它们之间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而向左运动.已知斜面和水平面均光滑,那么下列关于这个物理情境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 .题目中描述的这种物理情境不可能发生B .A 、B 只有向左匀速运动时才能发生这种可能C .斜面体B 对物体A 不做功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D .A 、B 具有共同加速度时能发生,并且恒力F 大小为(M +m )g tan θ 解析:选D.A 、B 间的弹力始终垂直于斜面方向,与运动状态无关.不发生相对滑动即保持相对静止,具有共同的加速度和速度,经分析A 的加速度a =g tan θ时,即能出现这种情境.4.(2011年南京调研)如图所示,物块a 放在轻弹簧上,物块b 放在物块a 上静止不动.当用力F 使物块b 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下面所给的四个图象中,能反映物块b 脱离物块a 前的过程中力F 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 )解析:选C.将a 、b 两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设两物体的质量为m ,物体向上的位移为Δx =12at 2,受到向上的拉力F 、弹簧的支持力N 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 ,开始时kx 0=mg ,运动Δx 后N =k (x 0-Δx ),得N =mg -k Δx ,由牛顿第二定律,F +N -mg =ma ,即F =mg +ma -(mg -k Δx )=ma +k ×12at 2,故C 正确. 5.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解析:选AB.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G、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T.若N为零,小球受的合力一定为水平向右,小球可做向右加速或向左减速的变速运动;若T为零,小球受的合力一定为水平向左,小球可做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的变速运动,故A、B正确.6.(10分)如图所示,质量m=2 kg的小球用细绳拴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g取10 m/s2,求:(1)当斜面以a1=5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绳子拉力的大小;(2)当斜面以a2=20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绳子拉力的大小.解:当斜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时,小球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a0=g tan θ=7.5 m/s2.(1)a1<a0,小球仍在斜面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sin θ+F N cos θ=mg,F T cos θ-F N sin θ=ma1,得F T=20 N.(2)a2>a0,小球离开斜面,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F T cos α=ma2,F T sin α=mg,得F T=20 5 N.7.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上放着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若要将木板从木块下抽出,则加在木板上的力F至少为多大?图5解析 木板与木块通过摩擦力联系,只有当两者发生相对滑动时,才有可能将木板从木块下抽出.此时对应的临界状态是:木板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必定是最大静摩擦力Ffm(Ffm=μ1mg),且木块运动的加速度必定是两者共同运动时的最大加速度am.以木块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m =ma m . ①a m 也就是系统在此临界状态下的加速度,设此时作用在木板上的力为F 0,取木板、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 则有F 0-μ2(M+m)g=(M+m) a m ②联立①、②式得F 0=(M+m)(μ1+μ2)g.当F >F 0时,必能将木板抽出,即F >[例3] 于静止状态。

初中取值范围的解题技巧

初中取值范围的解题技巧

初中取值范围的解题技巧初中生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初中取值范围的解题技巧。

你们知道吗,这个技巧可是关系到你们考试成绩的关键哦!那么,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取值范围。

取值范围就是题目中给出的一个数值区间,要求我们在这个区间内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比如说,一道题目问:“在1到10之间,哪个数是3的倍数?”这就是一个取值范围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其实,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

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楚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条件和要求,列出方程或者不等式。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解这个方程或者不等式了。

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复杂,但是只要我们耐心地去思考,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下面,我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技巧。

例子一:在5到8之间,哪个数是素数?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它。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素数。

素数就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大于1的整数。

比如说2、3、5、7等都是素数。

现在题目给出了一个范围:5到8。

我们要在这个范围内找到素数。

我们可以这样想:既然5到8之间的数都是奇数(因为偶数都可以被2整除),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最小的奇数开始判断了。

首先判断5是否是素数,发现5不能被除了1和5以外的其他数整除,所以5是素数。

接下来判断6、7、8是否是素数,发现它们都不能被除了1和它们本身以外的其他数整除,所以它们也是素数。

因此,在5到8之间有3个素数:5、7、8。

例子二:在1到20之间,有多少个偶数?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吧?我们只需要知道偶数是可以被2整除的整数就可以了。

现在题目给出了一个范围:1到20。

我们要在这个范围内找出所有的偶数。

我们可以这样想:既然偶数可以被2整除,那么我们就可以用2去除每一个数,看结果是否为整数。

如果结果为整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偶数。

例如,用2去除1得到1,是整数;用2去除2得到2,也是整数;用2去除3得到1.5,不是整数;用2去除4得到2,是整数;以此类推。

二次函数临界问题(教师版)

二次函数临界问题(教师版)

二次函数临界问题一、内容分析:函数临界问题是中考数学代数综合经常涉及的考点,培养学生通过静态位置体会动态过程,数形结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快速作图能力、简单计算能力、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数形结合能力。

本节内容为题型解题技巧的探究,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经验是核心。

二、典型例题例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2),B(-1,2),完成下面问题:(1)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线段AB有交点,则b的取值范围为___1≤b≤5__.(2)若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与线段AB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为_k≤-1/3或k≥1(3)若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线段AB有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a≥2/9______.(4)若二次函数y=x2+c的图象与线段AB有交点,则c的取值范围为__-7≤c≤2___.小结:以上四个问题具有什么共同点?区别又是什么?解题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的步骤?都有线段AB(不动图形),都含一个待定系数(直接影响图形运动方式),所求为此待定系数范围。

相同步骤:1、画出不动图形 2、确定动图形运动方式 3、画出临界状态4、代入临界点求出范围5、检验临界点合理性思考:以上各小题若改变交点个数,结论将如何变化?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m(x-1)2-1(m>0)与x轴的交点为A,B.定义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若线段AB上(包括端点)恰有5个整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临界位置(1)与x轴两交点为x=-1或x=3,可以取到x=3时,y=4m-1≤0, m≤1/4(2)与x轴两交点为x=-2或x=4,不可以取到x=3时,y=9m-1>0, m>1/9 综上,1/9<m ≤1/4例3:抛物线 y=x 2-4x+3 与 y 轴交于点D ,与x 轴交于点E 、F (点E 在点F 的左侧),记抛物线在D 、F 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 (包含D 、F 两点),若直线y=kx -1与图象G 有两个公共点,请结合函数图象,求k 的值或取值范围.分析:临界位置(1) 平行于x 轴,k=0, 不可以取到 (2) 过点(3,0),k=1/3,可以取到 综上:0<k ≤1/3变式:抛物线 y=x 2-4x+3 与 y 轴交于点D ,与x 轴交于点E 、F (点E 在点F 的左侧),将抛物线对称轴右侧函数值大于0的部分沿x 轴翻折,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图象,若直线y =x +b 与新图象有一个公共点,请结合函数图象,求b 的值或取值范围.b<-13/4或 b>-3例4:(1)已知:21223,y x x y kx b =--=+,若只有当22x -<<时,12y y <,则2y 解析式为 __2y = -2x+1________.(2)将223(0)y x x y =--≤的函数图象记为图象A ,图象A 关于x 轴对称的图象记为图象B .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设点H(m,0)是x 轴上一动点,过点H 作x 轴的垂线,交图象A 于点P ,交图象B 于点Q ,交一次函数图象于点 N .若只有当13m <<时,点Q 在点N 上方,点N 在点P 上方,直接写出b 的值____6或-6______________.(3)已知:221223,(0)y x x y ax bx c a =--=++≠,设点H(m,0)是x 轴上一动点,过点H 作x 轴的垂线,交1y 于点P ,交2y 于点Q .若只有当13m -<<时,点P 在点Q 下方,请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2y 解析式_2y _= -x 2+2x+3__(满足y=a(x+1)(x-3),其中a<0开口向下或者0<a<1开口大于y 1即可). (4)已知:1221,y x y x m =+=+,若当1x >时,12y y >,请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m 的值__m=0 (只需交点横坐标m-1≤1即可,即m ≤2)_________.小结解题策略: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确定的图形;2、对于不确定的图形,确定其运动方式;3、在图形的运动中先直观找到符合条件的各临界状况(移图);4、由临界点时的参数值确定符合条件的参数的取值范围(代入计算);5、检验边界合理性.三、真题演练1(2016北京27题)2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A ,B .(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

初中取值范围的解题技巧

初中取值范围的解题技巧

初中取值范围的解题技巧在学习初中的数学时,取值范围的问题可能让很多同学觉得头疼。

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巧妙搞定这些问题。

希望这些小技巧能帮助你轻松掌握取值范围的奥秘!1. 了解取值范围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取值范围?取值范围,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变量可能取到的所有值的集合。

举个例子,就像你从一堆糖果中挑选,糖果的种类和数量就是你挑选的“范围”。

1.2 取值范围的意义理解取值范围,可以让你知道一个表达式或方程式中,变量的值大概在哪儿,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如果你知道一个数的取值范围是0到10,那就意味着这个数永远不会小于0,也不会大于10。

2. 解题技巧一览2.1 代入法代入法就是把已知的条件代入到方程中,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比如,有个问题说x的范围是2到5,咱们就可以把这些值代进去,看看结果会是什么样的。

2.2 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就是用来表示范围的利器。

比如,x > 3 并且 x < 7,这就表示x的取值范围在3到7之间。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很容易上手。

3. 实战练习3.1 例题分析假设有个方程 x^2 4x + 3 = 0。

要找到x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先解这个方程,得到x的具体值。

然后再看这些值如何影响取值范围。

3.2 常见陷阱有时候,问题可能会设置一些陷阱,比如把范围变得更复杂。

记住,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先理清楚问题的条件,再逐步求解。

比如,如果问题涉及到绝对值或者平方根,可能就需要更仔细地处理。

4. 小贴士和总结4.1 画图法有时候,画图能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取值范围。

比如画一个数轴,把取值范围标出来,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值是符合条件的。

4.2 多做练习最后,做题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不断地练习,慢慢你会发现自己对取值范围的理解越来越透彻,也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各种问题。

希望这些小技巧能帮助你在取值范围的问题上游刃有余。

记住,解题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多做练习,你一定能够把这块内容搞得明明白白!加油吧!。

专题临界和极值问题优秀课件

专题临界和极值问题优秀课件

A
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为零?
450
⑵.当滑块以加速度a=2g向左运动时,线 中张力多大?
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 a0
450
mgtan450m0aa0gta4n05g
mg
因此当滑块至少以加速度g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为零.
(2)a=2g > a0 ,小球离开斜面,设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FA(mM)a ①
mgMa②
A mm
BM
A mm FmA
BM
联立①②两式解出 FAm(mM M)g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出现临界状态.
⑵设保持A、B相对静止施于B的最大拉力为FB ,此时A、B之间达 到最大静摩擦力μmg,对于整体和物体A,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

FB(mM)a①
mg如图示
k1xmsgin①
kx1
k xmsginmcao ②s
θ
mcgo sNmsa in③
随a 增大,弹簧伸长,弹力F增
mg
向右加速运动时 大,支持力N减小,直到N=0时, 为最大加速度。
mg
kx2 sin

联立①④两式解出小物块在斜面体 上相对于斜面体移动的最大距离
mgco2s x2x1 ksin
第二定律
aAaBmAF mB3.3m/s2
(2)当F=20N>15N时, A、B一定相对滑动,对于A和B分别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
aA
fm mA
5m/s2
aBFm Bfm7.5m/s2
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1)它们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
大静摩擦力(刚好滑动)(2)它们的加速度相等(刚好不滑动)。

3、临界、极值问题

3、临界、极值问题
O V0
d
c
◆带电粒子在三角形磁场区域中的运动
例6.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a的等边三角形△ABC内存 在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有一带电 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从距A点 3a 的D点垂直于AB方 向进入磁场。若粒子能从AC间离开磁场,求粒子速率 应满足什么条件及粒子从AC间什么范围内射出?
d
缩放圆:变化1:在上题中若电子的电量e,质量 m,磁感应强度B及宽度d已知,若要求电子不从 右边界穿出,则初速度V0有什么要求?
e B v0
d
B
变化2:若初速度向下与边界成 α = 60 0,则初速度有什么要求?
变化3:若初速度向上与边界成 α = 60 0,则初速度有什么要求?
变式、在真空中宽d的区域内有匀强磁场B,质量为 m,电量为e,速率为v的电子从边界CD外侧垂直 射入磁场,入射方向与CD夹角θ,为了使电子能从 磁场的另一侧边界EF射出,v应满足的条件是:B A.v>eBd/m(1+sinθ) C E B.v>eBd/m(1+cosθ) v C.v> eBd/msinθ θ O D.v< eBd/mcosθ
例题、如图所示.长为L的水平极板间,有垂直纸面向 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板间距离也为L,板不带 电,现有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 从左边极板间中点处垂直磁感线以速度 v水平射入磁场, 欲使粒子不打在极板上,可采用的办法是: AB A.使粒子的速度v<BqL/4m; O2 B.使粒子的速度v>5BqL/4m; r2 C.使粒子的速度v>BqL/m; v D.使粒子速度BqL/4m<v<5BqL/4m。 r2
2R
M
2R
O
R

人教 版 九年级上册 与函数有关的临界点问题

人教 版  九年级上册  与函数有关的临界点问题

朝阳二模第27题得分率统计图100%80%20%0%50%100%150%第(1)问第(2)问第(3)问得分率得分率直线与图象M 始终有两个公共点,请你写出b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问题引入上周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模拟考试,27函数综合题的得分率统计:从数据中发现大家在解答第(1)(2)问求函数解析式和特殊点时基本没有问题,在第(3)问求直线平移后与抛物线的临界点的参数取值时只有4位同学做对,所以本节课我们将专题复习这一类——与函数有关的临界点问题。

这是一种较综合的代数题型,也是北京中考的一个热点(如2014年第23题和2015年的第27题)。

这类题的题型特点是:利用图形的运动变化来找到满足条件的临界状况,再由临界点这一条件求出临界状况时的参数值,最后由临界状况时的参数值确定满足已知条件的参数的取值范围. 但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面较广,思维的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难度比较大,因此对不少同学来说它是还未解决的一个题型创设情景,引出本节复习的专题内容。

专题研究下面以海淀一模27题(改编)的第(3)问为例进行研究。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1=x2-2x-3的顶点为A(1,-4),与x轴交于B(-1,0),C(3,0)两点,与y轴交于点D.将抛物线在C,D之间的部分记为图象G(包含C,D两点).若直线y2=x+b与图像G有两个交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b的取值范围.通过上题,我们来总结一下解题步骤:第一步:“画一画”确定的图形第二步:“找一找”运动图形中确定临界点第三步:“算一算”计算临界时参数的值,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第四步:“验一验”检验临界值是否可取。

教师带领学生画图并分析,学生自主总结,小组合作,畅所欲言,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与函数有关的临界点问题变式训练刚才在“找一找”步骤中我们提到了“运动方式”,那么这一类临界点问题还有哪些运动方式呢?通过下面的一些变式训练,我们来总结一下。

中考专题复习20(临界问题)

中考专题复习20(临界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图形运动过程中的临界问题)一、题型特点1.图形位置不确定;2.图形运动具有连续性;3.多以求某一变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为主.二、涉及的主要知识点1.几何作图或画函数图象;2.几何计算;3.方程或不等式(组);三、主要解题思路1.通过画图(或示意图)或直观操作把问题直观化;2.确定运动的起始位置、终止位置或某些特殊位置,化动为静;3.计算临界位置的相应结果,得到相应变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四、例题讲解例1 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如图1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BA '的取值范围是 .例2 已知二次函数y = x 2+2x +c .(1)当c =-3时,求出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2)若-2<x <1时,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c 的取值范围.P图1例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4,3),动圆D 经过A 、O ,分别与两轴的正半轴交于点E 、F ,求直径EF 的范围.(参考图1) (参考图2)五、练习题1.如图,∠ABC =90°,O 为射线BC 上一点,以点O 为圆心,21OB 长为半径作⊙O ,若射线BA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BA ',若BA '与⊙O 有公共点,则旋转的角度α(0° <α<180°)的范围是 .2.已知二次函数y =2x 2+4x -6.把二次函数y =2x 2+4x -6的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b x y +=21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b 的取值范围.(第2题图)图1x图3x图23.已知二次函数21322y x x =-++和一次函数46y x =+,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B C ,(点B 在点C 的左侧),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点B C ,间的部分(含点B 和点C )向左平移(0)n n >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记为G ,同时将直线46y x =+向上平移n 个单位.请结合图象回答:当平移后的直线与图象G 有公共点时,n 的取值范围.4.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2,BC =3,P 是线段AD 边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A 、D ),连结PC , 过点P 作PE ⊥PC 交AB 于E ,当点P 在AD 上运动时,对应的点E 也随之在AB 上运动,求BE 的取值范围.5.在矩形ABCD 中,点P 在AD 上,AB =2,AP =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P 处,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能与AB 、BC 边相交于点E 、F ,连接EF .(1)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点F 恰好与点C 重合,求此时PC 的长;(2)将三角板从(1)中的位置开始,绕点P 顺时针旋转,当点E 与点A 重合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请你观察、探究并解答直接写出从开始到停止,线段EF 的中点所经过的路线长.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2+4x +k -1=0有实数根,k 为正整数.(1)求k 的值;(2)当此方程有两个非零的整数根时,将关于x 的二次函数y =2x 2+4x +k -1的图象向下平移8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的图象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将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b x y +=21(b <k)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b 的取值范围.7.已知二次函数23(1)2(2)2y t x t x =++++在0x =和2x =时的函数值相等。

中考数学复习压轴题突破之二次函数临界点讨论解析版

中考数学复习压轴题突破之二次函数临界点讨论解析版

临界点讨论
例1:(2018•河北)如图是轮滑场地的截面示意图,平台AB距x轴(水平)18米,与y轴
交于点B,与滑道y=(x≥1)交于点A,且AB=1米.运动员(看成点)在BA方向获得速度v米/秒后,从A处向右下飞向滑道,点M是下落路线的某位置.忽略空气阻力,实验表明:M,A的竖直距离h(米)与飞出时间t(秒)的平方成正比,且t=1时h=5,M,A的水平距离是vt米.
(1)求k,并用t表示h;
(2)设v=5.用t表示点M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并求y与x的关系式(不写x的取值范围),及y=13时运动员与正下方滑道的竖直距离;
(3)若运动员甲、乙同时从A处飞出,速度分别是5米/秒、v乙米/秒.当甲距x轴1.8米,且乙位于甲右侧超过4.5米的位置时,直接写出t的值及v乙的范围.
∴k=18,
设h=at2,把t=1,h=5代入,
∴a=5,
∴h=5t2;
(2)∵v=5,AB=1,
∴x=5t+1,
∵h=5t2,OB=18,
∴y=﹣5t2+18,
由x=5t+1,
则t=(x-1),
∴y=﹣(x-1)2+18=,
当y=13时,13=﹣(x-1)2+18,
解得x=6或﹣4,
∵x≥1,
∴x=6,
把x=6代入y=,
y=3,
∴运动员在与正下方滑道的竖直距离是13﹣3=10(米);。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临界点问题教案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临界点问题教案

2017 至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时间: 9月 22 日备课组长:主备人:参与人课题二次函数专题: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临界点问题(1)课型新授课课时三维度四水平教学目标水平1会求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及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水平2能够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顶点、与x轴、y轴交点画出该抛物线的示意图水平3理解与二次函数有关的临界点问题解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水平4能够用转化的观点认识函数综合题,体会化繁为易,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解与二次函数有关的临界点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二次函数临界点问题,增强解决函数综合压轴题的信心教学方法启发探究教学用具教具几何画板,实物投影, ppt学具学案和数学习用具教学过程知识与技能活动与任务反馈与评价学生教师一、课前作业展示学生回答解题思路和答案与x轴交点;y轴交点;对称轴方程;顶点坐标公式;直线解析式的求法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并追问第(5)问的解题策略教师对学生发言和答案的正确率进行评价二、合作探究变式提升1:(题干同上题)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11(,)P x y,22Q(,)x y,与直线BC交于点33(,)N x y,若312x x x<<,结合函数的图象,求的312x x x++的取值范围.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答案:31278x x x<++<教师给出变式提升问题,关注小组讨论时组员的参与度教师几何画板演示分界点情况追问解题策略: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确定的图形2、对于不确定的图形,确定其运动方式3、在图形的运动中先直观找到符合条件的各临界状况4、由临界点时的参数值确定符合条件的参数的取值范围教师对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小组代表发言进行评价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问,小组交流及答案,小组长检查指导(1) 当y=2时,2=x-1,解得 x=3,所以A (3,2);因为点A 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为点B ,所以 B (-1,2) (2)229+321221y x bx c b c b c y x x =+++=⎧⎨-+=⎩⎧⎨⎩∴=--1把点A(3,2),B(-1,2)代入抛物线C :得b=2解得c=-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顶点为(1,-1)2,(1,2),2229C A B A B a a -=∴≤<当过点,点时为临界代入(3,2),则9a=22a=代入则9教师给出变式练习: 变式提升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点(0,2)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直线1y x =-交于点A ,点A 关于直线1x =的对称点为B ,抛物线21:C y x bx c =++经过点A ,B . (1)求点A ,B 的坐标; (2)求抛物线1C 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3)若抛物线22:(0)C y ax a =≠与线段AB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教师带领学生反思解决最后一问的特点及策略教师对学生找的临界点进行评价三、反思总结学生说收获,教师补充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四、课后作业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mx2-2mx+m-1(m>0)与x轴的交点为A,B(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 ①当m=1时,求线段AB上整点的个数;②若抛物线在点A,B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所围成的区域内(包括边界)恰有6个整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的取值范围.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mx2 -(2m + 1)x + m-5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1)求m的取值范围;(2)若m取满足条件的最小的整数,①写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②当n ≤ x ≤ 1时,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6 ≤ y ≤ 4-n,求n的值;③将此二次函数平移,使平移后的图象经过原点O.设平移后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a(x-h)2 + k,当x < 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k的取值范围.板书设计二次函数专题:与二次函数有关的临界点问题(1)作业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

临界与极值问题

临界与极值问题

“如果没有某种极大或极 如果没有某种极大或极 小的法则, 小的法则,那宇宙就根本 不会发生任何事情. 不会发生任何事情.” ──欧拉 ──欧拉
临界与极值 数学方法 (1)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2)二次函数极值 二次函数极值 公式 (3)二次方程根的 二次方程根的 判别式 (4)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思路严谨, 思路严谨,对数 学能力要求较高 物理方法 (1)临界条件 临界条件 (2)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 (3)图象法 图象法
直观形象, 直观形象,对建模及动 态分析等能力要求较高
A
h
v
vm v
o
t1
t
L
解析】 【解析】 1) ILB = mg ( (2) E = BLv
I2R v= mg
E I= R
mg B= IL
A
h
FA = ILB
G = ILB
L
v
vm v
o
1 mvm 2 = mgh ( 3) 2 Em = BLvm
Em Im = R mg 2 gh Im = IR
t1
当小球运动到绳与竖直方 向成θ角的C点时, 向成θ角的C点时,竖直 方向上的分速度为: 方向上的分速度为:
v y = v sin θ

O
L
A
小球从水平位置到图中C 小球从水平位置到图中C点 位置时,由机械能守恒得: 位置时,由机械能守恒得:
mgL cosθ = 1 mv 2 2
θ
vx

B
v
αv
C
y
A
h
L
解析】本题是有两个过程: 【解析】本题是有两个过程:导体棒先作自由落 体运动;进入磁场后,作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 体运动;进入磁场后,作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 最后达稳定状态,以某一极小速度收尾.磁场的边 最后达稳定状态,以某一极小速度收尾. 界是导体棒由加速过程变为减速过程的临界点. 界是导体棒由加速过程变为减速过程的临界点.

二次函数临界问题

二次函数临界问题

二次函数临界问题一、内容分析:函数临界问题是中考数学代数综合经常涉及的考点,培养学生通过静态位置体会动态过程,数形结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快速作图能力、简单计算能力、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数形结合能力。

本节内容为题型解题技巧的探究,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经验是核心。

二、典型例题例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2),B(-1,2),完成下面问题:(1)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与线段AB有交点,则b的取值范围为___1≤b≤5__.(2)若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与线段AB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为_k≤-1/3或k≥1(3)若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线段AB有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a≥2/9______.(4)若二次函数y=x2+c的图象与线段AB有交点,则c的取值范围为__-7≤c≤2___.小结:以上四个问题具有什么共同点区别又是什么解题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的步骤都有线段AB(不动图形),都含一个待定系数(直接影响图形运动方式),所求为此待定系数范围。

相同步骤:1、画出不动图形 2、确定动图形运动方式 3、画出临界状态4、代入临界点求出范围5、检验临界点合理性思考:以上各小题若改变交点个数,结论将如何变化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m(x-1)2-1(m>0)与x轴的交点为A,B.定义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若线段AB上(包括端点)恰有5个整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临界位置(1)与x轴两交点为x=-1或x=3,可以取到x=3时,y=4m-1≤0, m≤1/4(2)与x轴两交点为x=-2或x=4,不可以取到x=3时,y=9m-1>0, m>1/9 综上,1/9<m≤1/4例3:抛物线 y=x 2-4x+3 与 y 轴交于点D ,与x 轴交于点E 、F (点E 在点F 的左侧),记抛物线在D 、F 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 (包含D 、F 两点),若直线y=kx -1与图象G 有两个公共点,请结合函数图象,求k 的值或取值范围.分析:临界位置(1) 平行于x 轴,k=0, 不可以取到 (2) 过点(3,0),k=1/3,可以取到 综上:0<k ≤1/3变式:抛物线 y=x 2-4x+3 与 y 轴交于点D ,与x 轴交于点E 、F (点E 在点F 的左侧),将抛物线对称轴右侧函数值大于0的部分沿x 轴翻折,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图象,若直线y =x +b 与新图象有一个公共点,请结合函数图象,求b 的值或取值范围.b<-13/4或 b>-3例4:(1)已知:21223,y x x y kx b =--=+,若只有当22x -<<时,12y y <,则2y 解析式为 __2y = -2x+1________.(2)将223(0)y x x y =--≤的函数图象记为图象A ,图象A 关于x 轴对称的图象记为图象B .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设点H(m,0)是x 轴上一动点,过点H 作x 轴的垂线,交图象A 于点P ,交图象B 于点Q ,交一次函数图象于点 N .若只有当13m <<时,点Q 在点N 上方,点N 在点P 上方,直接写出b 的值____6或-6______________.(3)已知:221223,(0)y x x y ax bx c a =--=++≠,设点H(m,0)是x 轴上一动点,过点H 作x 轴的垂线,交1y 于点P ,交2y 于点Q .若只有当13m -<<时,点P 在点Q 下方,请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2y 解析式_2y _= -x 2+2x+3__(满足y=a(x+1)(x-3),其中a<0开口向下或者0<a<1开口大于y 1即可).(4)已知:1221,y x y x m =+=+,若当1x >时,12y y >,请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m 的值__m=0 (只需交点横坐标m-1≤1即可,即m ≤2)_________.小结解题策略:1、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确定的图形;2、对于不确定的图形,确定其运动方式;3、在图形的运动中先直观找到符合条件的各临界状况(移图);4、由临界点时的参数值确定符合条件的参数的取值范围(代入计算);5、检验边界合理性.三、真题演练1(2016北京27题)2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A ,B .(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

人教版临界值问题总结分析

人教版临界值问题总结分析

人教版临界值问题总结分析一、临界状态何谓临界状态?当物体由一种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通常称为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

与之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

二、临界问题特点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值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暗示,所以临界值问题往往也是极值问题。

三、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临界状态一般采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中的物理量推向极值,就会暴露出物理过程,常见的有A.发生相对滑动;B.绳子绷直;C.与接触面脱离。

所谓临界状态一般是即将要发生质变时的状态,也是未发生质变时的状态。

此时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常见的有:A.平衡状态;B.匀变速运动;C.圆周运动等。

2.找出临界条件上述临界状态其对应临界条件是:(1)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最大值;(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中拉力为零;(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3.列出状态方程将临界条件代到状态方程中,得出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有些临界问题单独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不能解决问题,则需结合其他规律联立方程求解。

例1.半径为R的光滑球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由顶端开始无初速释放,则小球在球面上能滑行多远?解析:(1)把问题中的物理量滑动路程S推向极大,则小球会脱离球面,临界状态仍为没有脱离时的圆周运动,其对应临界条件为,小球受力如图2所示,设脱离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其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为例2.有一小甲虫,在半径为R的半球碗中向上爬行,设虫足与碗壁的动摩擦因数,试问它能爬到的最高点离碗底多高?解析:(1)把问题中的物理量距碗底高度h推向极大,则小甲虫会与碗壁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其状态仍为没有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平衡状态,对应的临界条件为达到最大静摩擦,小甲虫受力如图3所示,设脱离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其临界条件下状态方程为例3.如图3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体上,斜面质量为,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试确定推力F的取值范围。

超级经典实用的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吐血整理)

超级经典实用的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吐血整理)

如图3—51所示,把长方体切成质量分别为m和M的 两部分,切面与底面的夹角为θ长方体置于光滑的 水平地面,设切面亦光滑,问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 推m,m才相对M滑动?
如图1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木块A、B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A与B的接触面 光滑,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求使A与B一起运 动时的水平力F的范围。
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
一、临界状态
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往往 达到某一特定的状态时,有关物理量将发生 变化,此状态即为临界状态,相应物理量的 值为临界值。【讨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是否会 发生相对滑动,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会分离 等问题就是临界问题】 注意:题目中出现“最大、刚好、恰好、最 小”等词语时,常有临界问题。
F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60°
图1
1、在水平向右运动的小车上,有一倾角θ=370的光 滑斜面,质量为 m 的小球被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系住 而静止于斜面上,如图所示。当小车以(1)a1=g, (2) a2=2g 的加速度水平向右运动时,绳对小球的拉 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各为多大?
a
θ
二、动力学中常见的临界问题
1、接触的两物体发生脱离(分离)临界条件: 弹力FN=0; 2、两相对静止的物体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 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f=fMax; 3、绳子断裂和松弛的临界条件:(1)断裂 的临界条件:绳子受的拉力达到它能承受拉 力的最大值;(2)松弛临界条件:绳子受的 拉力为零,即FT=0
4、加速度达到最大和最小的临界条件:物体 受到变化的合外力作用,加速度不断变化, 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合外力 最小时,加速度最小; 5、速度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加速度为零, 即a=0

临界和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

临界和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

美思文化培训学校姓名__________---------临界和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Ⅰ、临界问题:1、临界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将发生突变而还没有变化的状态。

可理解为“恰好现象”或“恰恰不出现”的状态。

平衡物体(a=0)的平衡状态即将被打破而还没有被打破的瞬间;动态物体(a≠0)的状态即将发生突变而还没有变化的瞬间。

临界状态也可归纳为加速度即将发生突变的状态。

2、临界条件:加速度发生突变的本质原因是物体的外力发生了突变,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必然隐含着某些力(如弹力、摩擦力等)的突变。

抓住这些力突变的条件,是我们解题的关键。

3、处理办法(1)做好受力分析、状态分析和运动过程的分析建立运动的情景,抓住运动过程中的“转折点”。

(2)寻找临界状态所隐含的条件。

Ⅱ、处理极值问题的方法:(1)运用矢量法则讨论某变力的最小值。

(2)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讨论最大值或最小值。

Ⅲ、题型类型2.追及和相遇问题的临界问题3.相互接触物体分离的临界问题(1)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分离的临界条件为:弹力N=0(2)一起运动且相互接触的物体分离的临界条件为:v同、a同Ⅰ、弹力发生突变时1、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弹力发生突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梯形木块A和B紧挨着并排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为使运动过程中A和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求推力F的大小.(不考虑一切摩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如图5所示,两个木块A和B,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紧挨着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A、B间的接触面垂直于图中纸面且与水平成θ角。

A、B间的接触面是光滑的,但它们与水平桌面间有摩擦,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均为μ。

开始时A、B都静止,现施一水平推力F于A,要使A、B向右加速运动且A、B间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1)μ的数值应满足什么条件?(2)推力F的最大值不能超过多少?(只考虑平动,不考虑转动问题)2、轻绳的弹力发生突变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为零,即F T=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界点和取值范围问题是中考数学常考内容之一,一般与几何、函数一起考查,而取值范围问题,可能涉及不等式和代数式有意义的问题。

我们今天简单看一下临界点问题和取值范围常考哪些内容。

(1)求取值范围:
①根据判别式求取值范围:
例:已知x2-2mx+m+6=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思路:显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需满足△=b2-4ac>0,本式中a=1,b=-2m,c=m+6。

所以有(-2m)2-4(m+6)=4(m-3)(m+2)>0
易知 m的取值范围为m<-2或m>3
②有无数解问题:
例:?若ax2+ax+1>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一般不等式均有无数解,这里我们说是恒成立】
思路:实际上是考查对二次函数图像的认识,因为不等方程是>0,所以二次函数需满足开口向上即a>0,且与x轴无交点,即判别式△<0,易知0<a<4
例:?关于x的不等式2x+5-a>1-bx恒成立,试确定a,b的取值范围。

思路:对于任意的方程ax+b=0,只有在a和b同时为0的时候,方程有无数解(为什么?因为a=0,则ax恒为0,与x的取值无关)。

而对于不等式ax+b>0,则必须是在a=0,b>0,时才可能恒成立。

所以此题先移项化为(2+b)x+4-a>0,则有b=-2,a<4。

②无解问题(二次函数问题不再举例):
例:?
思路:不等式组无解的思路是让两个不等式解到的解无公共部分例如(不存在x>1且x<0的值)。

本题中x-3(x-2)≤4,解得x≥1,第二个分式不等式解得x<a,所以只需保证a不大于1即可,即a≤1。

(注意对于a是否能取1,不熟练时单独拿出来分析一下)
?我们将上一题略微改动:
思路:注意改动的位置,第一个不等式不等式改变,则解变为了x≤1,而整个不等式组的解也是x≤1,所以第二个不等式解到的解必须是x<b,且b需要时大于1的数。

而第二个不等式移项化简后未(3a-2)x<a。

所以必须有3a-2>0,且a/(3a-2)>1,解得2/3<a<1【同样,临界点a=1可以单独拿出来分析】
③代数式有意义问题(定义域):
一般情况下初中阶段代数式有意义的问题主要是偶次(初中一般就是根号)根下代数式需大于等于0,分式中分母不等于0。

例:
显然此题即有根号又有分式需满足x-2>0,3-x≥0,则2<x≤3。

④给定x的范围求y的范围(值域):
最简单的问题是一次函数:若y=-2x+4,且x>4,试求y的取值范围。

因为x>4,则-2x<-8,所以y=-2x+4<-8+4=-4,但对于二次函数问题则变得稍微复杂一些:
例?:求关于x的函数y=x2-4x+9在实数范围内y的取值范围
显然可以进行配方或直接应用顶点公式,这里举例是非常简单的所以进行配方(根据(a+b)2=a2+2ab+b2,一对一的凑出来,这里把x看成a,2b应该对应-4,则b=-2,b2=4):
y=x2-4x+4+5=(x-2)2+5≥5
?:还是上面的题目,关于x的函数y=x2-4x+9在0<x<3时y的取值范围。

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直接将x=0和x=3,代入后y=9或y=6,所以6<y<9。

注意:这样做未考虑其他取值情况,而实际上当x=2时y取最小值5,故y的取值范围是5≤y<9。

(2)临界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确定某代数式的取值范围时均会考虑临界问题,以上举例中的各边界点均是临界,但在几何中和二次函数或反比例函数找交点时略有不同,常常与动点一起考查。

①几何相关
例?:Rt△ABC中,∠BAC=90°,AB=3,AC=4,P为边BC上一动点(不包括点B、C),PE ⊥AB于E,PF⊥AC于F,则EF的取值范围是?
思路:我们能看出来的是AFPE是个矩形,这样求EF其实就演变成了求AP。

P点在移动过程中当AP垂直BC时最小,当移动到C点时最大。

当垂直时:5×AP=3×4,AP=12/5,而移动到C时最大为4,显而易见。

例?: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3,3)、(2,-2)、(0,c),则当△ABC成为锐角三角形时,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左图是给出的图形,有图我们找临界点,首先C向上移动不能超过上红线、向下移动不能超过下红线同时,移动过程中∠ACB还会经历一个从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我们还要找到中间的临界点,这道题对于高中阶段解答起来要比初中容易的多(斜率相乘等于-1),也不是不可解。

首先距离公式推导(按下图,AD和BD均用AB坐标来表示出来,不推导出公式也可以,但要会计算d2=(x1-x2)2+(y1-y2)2:
AB2=AD2+BD2=1+25=26
上方临界点:(c-3)2+9+26=4+(c+2)2解得c=3.6
下方临界点:26+4+(c+2)2=(c-3)2+9解得c=-1.6
验证中间临界点:(c-3)2+9+4+(c+2)2=26解得c=2或c=-1。

则可知c点的取值范围被分成了两段-1.6到-1,2到3.6。

几何题先举例此两题
②函数问题
例:
这是某年北京市中考压轴题,其中第二问的第二小题便是临界问题,需要画图:
蓝线便是临界(一般解题思路是一点点的平移)
k值已计算得4,而实际上直线平移过程中与y轴的交点便是(0,b),简单理一下思路:
例: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2,0),若二次函数y=x2+(a-3)x+3的图像与线段AB只有一个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一定要画一画:
明确一点:此二次函数开口向上:那么如果二次函数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那么此时
(a-3)2-12=0,解得
显然当a=3+2√3时满足题意。

另外:若另一个交点在右侧,一个在其中则有当x=2时y<0,当x=1时,y≥0,即-1≤a <-1/2;
若另个一交点在x轴左侧,一个在其中则有当x=2时y≥0,当x=1时,y<0,此时无解。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a=3-2√3或-1≤a<-1/2。

返回头再看此题实际上需满足x=1和x=2时y的取值异号或其中一个为0即可,
即求(2a+1)(a+1)≤0,且判别式大于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