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动态多重分形特征
《2024年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对矿产资源开采的不断深入,煤矿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受载煤岩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
近年来,电磁辐射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的规律,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使用的煤岩体样品取自某煤矿,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样品。
2. 实验方法(1)制备不同因素(如应力、温度、湿度等)下的煤岩体样品;(2)采用电磁辐射监测设备对受载煤岩体进行实时监测;(3)记录并分析不同因素作用下煤岩体电磁辐射的变化规律;(4)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讨多因素作用下煤岩体电磁辐射的机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因素作用下煤岩体电磁辐射规律(1)应力作用下:随着应力的增加,煤岩体电磁辐射强度逐渐增大,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温度作用下:温度对煤岩体电磁辐射的影响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电磁辐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3)湿度作用下:湿度对煤岩体电磁辐射的影响较小,但湿度变化会影响煤岩体的物理性质,进而影响电磁辐射的传播。
2. 多因素作用下煤岩体电磁辐射规律在多因素(如应力、温度、湿度等)共同作用下,煤岩体电磁辐射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发现多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决定了煤岩体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
3. 煤岩体电磁辐射机理探讨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认为煤岩体在受载过程中会产生微裂纹和损伤,这些微裂纹和损伤会改变煤岩体的物理性质和电性性质,从而产生电磁辐射。
多因素作用下,微裂纹和损伤的扩展和演化规律发生变化,导致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发生变化。
四、讨论与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的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 应力是影响煤岩体电磁辐射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应力的增加,电磁辐射强度逐渐增大;2. 温度对煤岩体电磁辐射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温度范围;3. 湿度对煤岩体电磁辐射的影响较小,但会影响煤岩体的物理性质和电性性质;4. 多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决定了煤岩体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5. 煤岩体在受载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和损伤是电磁辐射产生的主要原因。
采矿地球物理(07煤岩变形破裂的电磁辐射)
20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时间/s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E /mV
煤样变形破坏的EME分布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40
80
120
160
t/s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图7-2 7煤的试验结果
载荷/KN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煤样变形破坏的P-t曲线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时间/s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煤岩体产生电磁辐射, 源于煤岩体的非均质性,是由应力作用下煤岩体中 产生非均匀变速形变而引起的。受载煤岩体中发生 以下电荷(或带电粒子)运动过程:
(1)煤岩材料变形及破裂时能够产生电磁场,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电荷,特别是试样表面积累 电荷引起的库仑场(或准静电场);另一种是由带电 粒子作变速运动产生的电磁辐射,是一种脉冲波。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发射出来的这些低速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的 作用下加速,当带电粒子碰撞到周围环境介质的 分子或原子,或碰撞到周围的煤岩体裂隙表面时 会减速,在其变速运动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 后者形成的电磁辐射也叫韧致辐射。由于可能形 成了大量的带电粒子,因此会产生从低频电磁辐 射到x光的宽频带电磁辐射。
煤岩电磁辐射技术及其应用第二讲
一、煤岩动力灾害 ——顶板事故
2011年9月24日15时19分,云南曲靖祠堂坡煤矿发生 一起顶板垮落事故,造成5人死亡。
《盲井》剧照
现实版盲井
煤体内开掘切割眼后应力重新分布
a—切眼宽度;Q—切眼上部岩体重量; H—煤层距地面深度;γ—上覆岩层的容重
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
a—增压区;b—减压区;c—稳压区
基本顶初次周期垮落(来压)示意图
L2--周期垮落步距;h—直接顶厚度;m—煤层厚度
岩层移动推测图
(a)岩层内部破坏推测图 1—冒落带;2—裂隙带;3—弯曲下沉带
(b)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分区(裂隙带)
A-煤壁支承区;B-离层区;C-重新压实区
“其上支板,以防压崩 耳。凡煤炭去空,而后 以土填实其井 。”
力-时间曲线
P/kN
100
150 t/s
200
250
300
电磁辐射与载荷有较好 的对应关系,电磁辐射随 着摩擦力的增大而增大。
脉冲数 能量
原煤摩擦实验电磁辐射图
二、煤岩电磁辐射的研究——实验研究
4、煤岩分级加载及蠕变过程电磁辐射特征规律
7 6 5 4 3 2 1 0 0
应变ε /%
б =5.9MPa
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
二、煤岩电磁辐射的研究—— 实验研究
课题组通过对不同煤矿、上千块煤岩试样的实验测试,主要 研究了以下内容:
不同类型煤岩冲击破坏的电磁辐射特性及与应力、变形之间的相 关性;
不同作用因素(加载方式:单轴压缩、单轴拉伸、磨擦、蠕变、 冲击、三轴等)、加载速率、煤岩类型(不同矿区的煤岩、不同 冲击危险性的煤、岩石、组合煤岩、不同含水量的煤岩)下的电 磁辐射规律; 电磁辐射与声发射的相关性。
煤岩电磁辐射技术研究及其应用_陈亚运
图2煤层试样单轴压裂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试验结果煤岩电磁辐射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摘要:电磁辐射是煤岩体受到采动影响后应力重新分布或变形破裂趋向新的平衡的结果。
综述煤岩的电磁辐射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包括煤岩受载产生的电磁辐射与应力和变形破裂程度的关系、电磁辐射的原理等研究,以及电磁辐射技术在煤岩冲击地压灾害预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煤岩;电磁辐射技术;冲击地压;应用中图分类号:TD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25(2011)09-0203-02Research and Appliance of Technique ofCoal Rock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CHEN Ya-yun,ZHOU Zhen-jun(College of Sunyueqi,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happens when stress is re-distributed,deformed or broken and then comes to a new balance after the coal rocks are extracted.This article mainly deals with the research and appliance of the technique of coal rock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It includes the reasearch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reduced by the stressed coal rocks and it has some -thing to do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ss and the extent of the deforming and break -ing.It deals with the 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Also it deals with the research and ap -pliance of the technique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disaster prediction of rock burst.Key words:coal rocks;technique of coal rock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rock burst;appliance收稿日期:2010-12-29;修订日期:2011-05-13作者简介:陈亚运(1990-),男,江苏盐城人,中国矿业大学学生。
煤岩电磁辐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自 显科乎建展 第1卷 第5 20年5 6 期 06 月
的物理 力学 状态 、受 力 状态 、瓦斯 对 工 作 面 电磁 辐 射强度 的影 响 ,并 用 谐振 频 率 为 1 0 Hz的天 线 测 0 k 定 了不 同采 煤工 作 面 的天 然 电磁 辐 射 ,用 电磁 辐 射
5 3 3
性 及其 应用 研究 是从 2 0世 纪 8 O年 代末 、9 0年代 初 开始 的 ,俄 罗斯 和 中 国在 这方 面 做 了大 量 的 研 究工
作[ ] 7 .中国矿业 大学 研究 了含 瓦斯 煤岩 的电磁 辐射 特 性研 究 , 究 结 果 表 明 ,煤 、泥岩 、砂 岩 等强 度 研 较 低 岩 石 在 变 形 破 裂 时 均 有 电 磁 辐 射产 生嘲 ” .中 国矿业 大学 和 中国地 震 局 对混 凝 土的 电磁 辐 射 特性
关键 词
煤岩 电磁辐射 煤岩动力灾害 预测
震I . l J
岩石 电磁 辐 射 的研 究是 从 地震 工 作者 发 现震 前 电磁异 常 后 开始 的.我 国 和前 苏 联是 开 展 地震 电磁 辐 射 研 究 较 早 的 国 家 , I 、希腊 、美 国 、瑞 典 、 q本 德 国等 也开展 了这 方 面的研究 _ ] 】. 15 9 3年 B  ̄ pB q和 Iax M H O3用 实 验 方 o ao H " p o eK_ [ 法 记录 和研究 了花 岗岩 、片麻 岩 和脉 石 英 的压 电现 象 ,并 记录 到 了光发 射 ,这 是最 早 关 于 岩石 电磁 辐 射 的报 道. Ni a 、徐 为 民 也 报 道 了实 验 室 岩 tn] s 石压 电效 应 的研 究 结 果.他们 的实 验 证 明 ,伴 随 着
摘要
煤矿采掘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
王恩元,何学秋,窦林名等.煤矿采掘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地球物理学报,2005,48(1):216~221Wang E Y ,He X Q ,Dou L M ,et al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rocks durin g excavation in coal mine and their application .Chinese J .G eophys .(in Chinese ),2005,48(1):216~221煤矿采掘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王恩元,何学秋,窦林名,周世宁,聂百胜,刘贞堂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徐州 221008摘 要 运用研制的KBD5矿用本安型电磁辐射监测仪测试了煤矿采掘过程中工作面煤岩体的电磁辐射,分析了电磁信号与采掘工艺及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等的关系.研究表明,煤矿采掘过程伴随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煤岩体受到采动影响后应力重新分布或变形破裂趋向新的平衡的结果;有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危险时,有明显的电磁异常前兆;采取防治措施后,电磁辐射显著下降.电磁辐射技术在煤矿可以用于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关键词 煤矿采掘过程 电磁辐射异常 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文章编号0001-5733(2005)01-0216-06 中图分类号 P631 收稿日期 2003-05-07,2004-09-30收修定稿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rocks during excavationin coal mine and their applicationWANG En _Yuan ,HE Xue _Qiu ,DOU Ling _Ming ,ZHOU Shi _Ning ,NIE Bai _Sheng ,LIU Zhen _TangCo lleg e o f Ene rg y &Saf ety Engin ee rin g ,Ch ina Uni ver sit y of Mini ng an d Te chn ol og y ,Xu zho u 221008,C hinaA bstrac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 MR )signals produced by coal and rocks in working faces during excavation in c oal mine were measured with the KBD5electro magnetic radiation monitoring equipment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 w ee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ignals and excavation ,dyna mic disaster fatalness of coal and rocks .Our research sho ws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produced in the course of excavation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or defor mation and fracture of coal and roc ks tending to a ne w balance when affected by excavation .There is obvious electromagnetic anomaly precursor when there is danger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or roc k burst ,an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tensity drops notably after taking measures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echnology can be used for forecasting dynamic disasters such as coal and gas outburst and rock burst in c oal mine .Keywords Coal mine excavati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omaly ,Coal and gas outburst ,Rock burst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04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134040)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1075)资助.作者简介 王恩元,男,1968年生,副教授,1997年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矿山煤岩灾害动力过程及其预测技术、煤岩电磁辐射及其技术应用研究.E -mail :weytop @1 引 言实验室条件下受载煤岩体破裂时能够产生电磁辐射已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1~5],矿井塌陷过程中也有电磁辐射产生[4],那么煤矿采掘过程中受采动影响的煤岩体能否产生电磁辐射呢?煤矿采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煤岩动力灾害.煤岩动力灾害是压力超过煤岩体的强度极限,聚积在巷道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较大范围的煤第48卷第1期2005年1月地 球 物 理 学 报CHINE SE JOURNAL OF GE OPHYSICSVol .48,No .1Jan .,2005岩体或含瓦斯煤岩体突然失稳而发生冲击或突出的现象,变形破裂过程是一个由流变到突变发展的过程[5],主要有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预测预报就是要在冲击或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发生前对煤岩体所处的动力灾害危险程度做出判断.现行常规的煤岩动力灾害预测方法主要是钻屑法.在煤矿,也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或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来预测煤与瓦斯突出.这些预测方法从时间上来说,是一种静态预测方法,从空间上来说,是一种点(或线)信息的方法.钻屑法打钻及参数测定需占用作业时间和空间,工程量很大,预测作业时间也较长,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预测所需费用也较高.并且这种静态法的准确性也不是很高,易受人工及煤岩体的结构、应力分布不均匀和不稳定的影响,突出危险预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钻孔布置及预测时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代表性.近几年来常出现预测指标未超过临界值而发生突出灾害的事例[6,7].究其原因,采掘空间或巷道周围煤岩体的结构、应力在空间上分布是不均匀的,也是不稳定的,在钻孔附近取得的预测结果仅仅是局部的,并不能完全反映工作面前方整个预测范围内的突出危险性;在预测时刻取得的结果也只是静态的,并不能完全反映煤岩体稳定前整个时期内的突出危险性,因为煤岩体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基于地球物理方法的动态连续预测研究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将声发射技术初步应用于预测矿井煤岩动力灾害[8].电磁辐射的接收可实现定向及非接触,在监测过程中比声发射有较大优势.如果矿井采掘过程中能够产生电磁辐射,并且在煤岩动力灾害发生前有电磁辐射异常,那么可将电磁辐射技术应用于矿井预测煤岩动力灾害,这会使煤岩动力灾害预测技术发生很大的突破.电磁辐射法预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具有可实现非接触、区域性(较大范围)、连续动态监测、可节省大量的钻探工程量、对生产影响小及不受煤岩体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及时间上不稳定的影响等优点.本文将研究煤矿采掘过程中工作面煤岩体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分析电磁信号与采掘工艺及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等的关系.2 测试系统由于煤矿井下有瓦斯,测试仪表必须符合防爆要求.为此开发了KB D5矿用本安型电磁辐射监测仪,由定向接收天线和接收机组成,其功能主要有:参数输入、电磁信号接收、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显示、通讯等.接收天线为磁性天线,极化方式为轴向圆极化,其带宽为1~500kHz,在该范围内其增益波动幅度为±1dB.煤岩体电磁辐射原始信号为阵发性的脉冲信号,其频带很宽,且其主频带随载荷而发生变化,根据电磁场理论及采掘工作面监测范围确定接收机的测量频率范围为1~500kHz[2],采用时域宽频接收.为了克服测试数据量大且矿用监测仪存储空间小的矛盾,在测试过程中对数据作了统计处理:统计每秒钟的电磁辐射强度(电压)极大值和脉冲数作为显示或输出指标.煤岩体的变形破裂是区域性的,存在很多辐射源,辐射源表现为随机的,而且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受到裂隙及层理界面的反射、散射和边缘绕射,常会使到达接收天线处的电磁波的极化状态不可预测.3 掘进过程的电磁辐射特性3.1 测试环境测试矿井位于地下500~1000m,地面电磁干扰信号影响较小.测试前对环境影响进行了测试及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有效测试范围周围2m以内,采、掘、运输机械的开机和停机时电磁辐射测值出现一个或一组强度很高的尖脉冲,而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无影响;在有效测试范围2m以外时,采、掘、运输机械、井下照明对测试没有影响;局部通风机离测点较远,对测试也没有影响.本文测试结果均是在测试地点5m以内工作机械停止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的.3.2 测试方案在有突出危险的煤层中掘进巷道时,根据《煤矿安全规程》[9]需要采取预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在掘进工作面进尺后,测试了工作面前方煤体的电磁辐射,预测有突出危险并采取卸压和排放瓦斯措施后,又测试了工作面煤体电磁辐射,同时测试了钻屑量、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或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等常规指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电磁辐射测点距掘进工作面前方煤壁0.8m左右(如图1所示).定向接收天线朝向工作面前方煤体.测试过程中巷道后方5m内不允许有机械工作.3.3 测试结果及分析图2~4分别为在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八矿掘进工作面不同情况下的电磁辐射测试结果.结果217 1期王恩元等:煤矿采掘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图1 掘进工作面电磁辐射测试示意图Fig .1 Sketch map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estat an excavation working face表明,煤矿掘进工作面煤岩体有电磁辐射产生(图2,3),电磁辐射信号明显强于邻近较为稳定巷道周围的电磁信号(图4),表明掘进工作面煤岩体的电磁辐射信号强于背景电磁干扰.掘进工作面有突出危险时,有明显的电磁前兆:煤体电磁辐射信号较强(图2a ),脉冲数(N )较大(图2b ),明显高于无突出危险或正常情况下的电磁辐射(图3).在其他煤矿(如焦作矿区、淮南矿区、沈阳红菱煤矿、徐州张集煤矿等)的测试结果也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图2 13190掘进工作面有突出危险时电磁辐射的测试结果(a )电磁辐射强度E 变化;(b )电磁辐射脉冲数的变化.Fig .2 E MR test results on the 13190excavation working face with outburst danger(a )Change of EMR intensity ;(b )Change of EMR puls e number.图3 13190掘进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时电磁辐射的测试结果(a )电磁辐射强度变化;(b )电磁辐射脉冲数的变化.Fig .3 E MR test results on the 13190excavation working face without outburst danger (a )Change of E MR intensity ;(b )Change of E MR pulse number.图4 稳定巷道电磁辐射及其变化(a )电磁辐射强度变化;(b )电磁辐射脉冲数变化.Fig .4 E M R and its change in a steady roadway (a )Change of E MR intensity ;(b )Change of E MR pulse number .218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 .Geophys .)48卷 工作面前方煤体内不同的位置处,测定的电磁辐射是不同的,由钻孔口进及煤体深部,电磁辐射逐渐增大,出现最大值后,又逐渐降低,整体上呈现一个与应力变化相类似的曲线(图5),与能够反映煤岩体应力状态的钻屑量指标完全一致.图5 煤体电磁辐射与深度L 间的关系Fig .5 Relationship bet ween coal body E MR anddepths图6 沿巷道出口方向电磁辐射测定情况Fig .6 EMR test results along the exit direction巷道内不同位置处测定的电磁辐射也是不同的.当工作面工作机械停止工作且没有其他的电磁干扰时,沿巷道出口方向,电磁辐射呈现衰减趋势,距离煤壁越远,电磁辐射越弱(图6),这表明距煤岩体变形破裂较为强烈区域越远,测试电磁辐射越弱,也表明在掘进工作面,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掘进工作面前方.4 采煤过程电磁辐射特性4.1 测试方法在回采工作面或顺槽中测试时,每隔10m 或20m 左右布置一个测点(图7),当某一测点电磁辐 射较强时,在周围加密测点,测点间距为5~10m .测试时,天线朝向需要进行测试的煤岩体区域并固定,连接天线与接收机后即可进行测试.采用KBD5监测仪也可进行定点、长时间监测.图7 回采工作面或巷道测点布置示意图Fig .7 Sketch map of monitoring points on a stope workin gface or a roadway4.2 测试结果及分析在采煤过程中,回采工作面和上、下顺槽中均有电磁辐射产生.电磁辐射的强弱与应力有密切关系:应力大或应力集中的区域,或变形破裂强烈的区域,电磁辐射较强.有发生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应力较大,发生冲击地压前电磁辐射异常.图8为2001年3月6日~12日山东华丰煤矿回采工作面顺槽的电磁辐射强度测试结果,3月9日电磁辐射较强,3月10日发生了1.7级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较大的区域,采取卸压爆破措施后,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大幅度降低.图9为徐州三河尖煤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材料道电磁辐射测试结果[10],17日夜班1时电磁辐射较强,工作面停采,17日早班9时电磁辐射仍较强,且有增大趋势,结合工作面实际状况预测此时已达到相当危险的状态,早班对工作面危险区域采取了卸压爆破措施.之后,17日16时进行测试,电磁辐射幅值大幅度下降,防治效果明显.图8 华丰煤矿电磁辐射测试结果Fig .8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est results in the Huafeng coal mine219 1期王恩元等:煤矿采掘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图9 有冲击危险采取防治措施前后电磁辐射强度变化Fig .9 Change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mplitude before and after taking measures against rock burst danger 钻屑量S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 2和综合指标R (无量纲)等指标能够反映煤岩动力灾害的危险性[11].图10为2003年7月23日徐州张集煤矿7353回采工作面不同位置处煤体电磁辐射与常规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图11为2002年焦作九里山煤矿15011工作面左前方测点电磁辐射强度与常规指标之间的关系.从两图可以看出,电磁辐射与常规预测指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焦作九里山煤矿钻屑量是不敏感指标.图10 电磁辐射脉冲数N 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 2间的对应关系Fig .10 Relationship bet ween E MR pulse number and gasdesorption index Δh 2ofdrillings图11 15011工作面左前方测点电磁辐射与常规指标之间的关系Fig .11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general index in the left front of 15011working face目前该项技术及装备已在有动力灾害危险的矿井进行试验或推广应用,如在徐州三河尖煤矿、抚顺老虎台煤矿、新汶华丰煤矿、大屯孔庄煤矿和兖州东滩煤矿等用于预测冲击地压,在焦作矿区、淮南矿区、沈阳红菱煤矿、徐州张集煤矿等用于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测试了大量的数据,表明采用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效果均很好.可见,用电磁辐射法超前预测煤岩动力灾害和检验防治措施效果是可行的.5 采掘过程电磁辐射机理的探讨分析 地层中的煤岩体未受采掘影响时,基本处于准平衡状态.掘进或回采空间形成后,周围煤岩体失去应力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要发生变形或破裂,以向新的应力平衡状态过渡.煤岩体承受应力越大,煤岩体变形破裂过程越强烈,电磁辐射信号越强.当采掘空间或巷道周围煤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时,煤岩体仍然承受着上覆岩层的应力作用,处于流变状态,同样会产生电磁辐射.在采掘工作面前方,依次存在着三个区域,它们是松弛区域(即卸压带)、应力集中区和原始应力区.采掘空间形成后,煤体前方的这三个区域始终存在,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由松弛区到应力集中区,应力及瓦斯压力越来越高,电磁辐射信号也越来越强.在应力集中区,应力和瓦斯压力达最大值时,煤体的变形破裂过程也较强烈,电磁辐射信号最强.越过峰值区后进入原始应力区,电磁辐射强度将有所下降(图5),这与反映煤岩体应力状态的钻屑量指标变化完全一致.采用非接触电磁辐射法测定的是总体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预测范围包含了应力松弛区和应力集中区.煤与瓦斯突出是地应力(包括顶底板作用力和侧向应力)、瓦斯压力和煤岩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冲220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 .Geophys .)48卷 击地压是地应力(包括顶底板作用力和侧向应力)和煤岩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均是经过一个发展过程后产生的突变行为,发生前有明显的前兆:工作面前方煤岩体或含瓦斯煤岩体处于高应力状态,煤岩体电磁辐射信号较强,或处于逐渐增强的变形破裂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信号逐渐增强.煤岩体的应力越高,瓦斯压力越大,突出危险性越大.应力越高,冲击危险性越大.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两个参数综合反映了煤体前方应力的集中程度和煤岩体突出或冲击危险的程度,因此可用电磁辐射法进行突出和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预测.参考文献(Refer ences)[1]何学秋,刘明举.含瓦斯煤岩破坏电磁动力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He X Q,Liu M J.Fracture Electro-magnetic Dynamic of Coal orRock Containing Gas(in Chines e).Xuzhou:China Uni versity ofM ining and Technology Press,1995[2]王恩元.含瓦斯煤破裂的电磁辐射和声发射效应及其应用研究[博士论文].徐州: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1997Wang E Y.The effect of E M E&AE during the fracture of coalcontaining gas and its applications[Ph.D.thesis](in Chinese).Xuzhou:College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inaU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ec hnology,1997[3]王恩元,何学秋.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的实验研究.地球物理学报,2000,43(1):131~137Wang E Y,He X Q.Experiment study 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of coal or rock during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C hines e J.Geophys.(in Chines e),2000,43(1):131~137[4]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震前电磁波观测与实验研究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89.1~4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Seis mologicalBureau.Anthology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Observation BeforeEarthquake and Experiment Study(in Chinese).Beijing:Seis mological Press,1989.1~4[5]何学秋.含瓦斯煤岩流变动力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He X Q.R heol ogical Dynamic of Coal or R ock Containing Gas(inChinese).X uzhou:China Univers ity of M ining and TechnologyPress,1995[6]苏文叔.利用瓦斯涌出动态指标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煤炭工程师,1996,(5):2~7Su W S.Probing into the prediction of gas and coal outburs t withdyna mic index of gas emission.C oal Engineer(in Chines e),1996,(5):2~7[7]王恩元.电磁辐射法监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博士后研究报告].徐州: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1999Wang E Y.Study on coal and gas outburs t forecas t technology withel 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 on[Postdoctoralreport](in Chinese).Xuzhou:College of Energy Science andEngineering,China Univers 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1999 [8]胡 菊,魏风清.俄罗斯-6型地震声学监测系统在八矿的试验应用.煤炭工程师,1994,(6):41~46Hu J,Wei F Q.Experiment application of Russia_6earthquakeacous tic monitoring s ystem in8th coal mine.Coal Enginee r(inChinese),1994,(6):41~46[9]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China Coal Mine Safet y Supervise Bureau.Coal Mine Safet yR egulation(in Chinese).Beijing:China Coal Indus try Publis hingHouse,2001[10]窦林名.煤岩突变的声电效应规律及其应用研究[博士后研究报告].徐州: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01Dou L M.St udy on acousto_electric effect law of coal or rockmutation[Postdoctoral report](in Chines e).X uzhou:Coll ege of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 ity of Mining andTec hnology,2001[11]于不凡,王佑安.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Yu B F,Wang Y A.Manual for Ga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Utilization in Coal Mine(in Chinese).Beijing:China Coal Indus tryPubl is hing House,2000221 1期王恩元等:煤矿采掘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
分形闪电通道模型的建立及其电磁辐射特征
分形闪电通道模型的建立及其电磁辐射特征张其林;冯建伟;赵中阔;卞建春【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学报》【年(卷),期】2010(33)6【摘要】基于高速摄像系统获取的自然闪电通道形状,利用分形方法构建了分形闪电通道模型,分析计算了闪电通道的弯曲对地面附近不同方位、不同距离处回击电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到10 km的近距离范围,不同方位的回击垂直电场峰值之比为0.8~2.3;而当距离增加时,这种差别逐渐消失.但无论距离远近,地面水平磁场随方位角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不同方位的回击磁场峰值差异达到2~4倍.与假定通道笔直的回击模型相比,分形闪电通道模型能很好地再现回击过程电磁辐射的高频分量和次峰等细微现象.【总页数】6页(P719-724)【作者】张其林;冯建伟;赵中阔;卞建春【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7.321【相关文献】1.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动态多重分形特征 [J], 姚精明;董文山;闫永业;郝身展;王路2.闪电过程中电磁辐射功率的变化特征 [J], 赵金翠;袁萍;岑建勇;李亚珺;王杰3.闪电M分量光谱特征及通道温度和电子密度特性 [J], 王雪娟;许伟群;王海通;杨静;袁萍;张其林;化乐彦;张袁瞰4.依据光谱研究闪电回击通道核心的特征参数 [J], 刘国荣;安婷婷;万瑞斌;袁萍;王雪娟;岑建勇;程和田;郭志艳5.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多重分形特征 [J], 魏建平;何学秋;王恩元;刘贞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规律实验研究》范文
《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规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入,煤岩体受载变形和破坏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电磁辐射(EMR)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可以有效地反映煤岩体受载的力学行为。
然而,煤岩体内部的电磁辐射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载荷条件、材料特性、地质环境等。
因此,研究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的规律,对了解矿井地质状况、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对煤岩体电磁辐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于电磁辐射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在矿井生产中的应用。
然而,由于煤岩体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外部载荷和地质环境的复杂性,目前对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规律的研究仍不够深入。
三、实验方法为了研究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的规律,我们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和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煤岩样品,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
然后,我们通过改变载荷条件、材料特性、地质环境等因素,对煤岩样品进行加载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高精度的电磁辐射检测设备,实时记录煤岩体在受载过程中的电磁辐射数据。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大量关于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的数据。
首先,我们发现载荷条件对电磁辐射的影响显著。
随着载荷的增加,电磁辐射强度逐渐增大。
其次,煤岩体的材料特性也对电磁辐射产生影响。
例如,不同种类的煤岩具有不同的电磁辐射特性。
此外,地质环境也对电磁辐射产生影响。
例如,地下水、地应力等因素都会影响煤岩体的电磁辐射行为。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多因素作用下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的规律,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电磁辐射的影响程度。
我们发现,载荷条件和材料特性是影响电磁辐射的主要因素。
其次,我们通过对比不同煤岩样品的电磁辐射数据,分析了煤岩体内部结构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不同工序下煤岩破裂电磁异常信号特征分析
不同工序下煤岩破裂电磁异常信号特征分析杨威;曹旭;张小刚;王启飞【摘要】为防止煤岩动力灾害监测系统误判突出危险性,采用自主研发的ZDKT-1煤岩动力灾害实验模拟系统,采集3种常见误判影响因素(打钻、割煤和放炮)下的电磁异常信号,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出电磁异常信号的频谱特征.测试结果表明,打钻、割煤和放炮3种作业过程中电磁信号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希尔伯特—黄变换及希尔伯特(Hilbert)谱分析在电磁信号去噪方面取得较好的滤波效果.【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3(039)008【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煤岩突出危险性;电磁异常;煤岩动力灾害;希尔伯特—黄变换【作者】杨威;曹旭;张小刚;王启飞【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4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严重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
研究表明,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是由于压力超过煤岩体的强度极限,聚积在巷道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较大范围的煤岩体或含瓦斯煤岩体突然失稳导致的。
准确识别前方煤体所处应力状态,进而对煤岩动力灾害危险状态进行判断,对煤岩动力灾害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磁辐射是煤岩体受载变形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过程或物理现象,其强度和脉冲数与煤岩体所受应力状况密切相关,其在煤矿采掘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由于井下作业环境的复杂性,且电磁辐射是宽频的,利用电磁辐射监测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作业方式、地质构造和防突措施等均会对电磁辐射监测有较大影响。
作业方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研究不同作业方式下的电磁信号特征,区分正常作业方式下的电磁异常和煤岩动力灾害发生前的电磁异常,可防止煤岩动力灾害预警系统误判,进而提高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判断的准确性。
煤样变形破坏峰值前后电磁辐射特征研究
煤样变形破坏峰值前后电磁辐射特征研究1窦林名1,王云海2,何学秋1,王恩元11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221008 )2 中国安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email:lmdou@摘要:煤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现象。
试验表明,电磁辐射水平与应力水平的关系密切,不同煤岩峰前阶段的电磁辐射随着应力的增加而起伏增强;峰后阶段电磁辐射在峰值强度后随着应力的降低呈上升的趋势,之后随着应力下降,电磁辐射逐渐下降。
煤岩变形破坏峰后电磁辐射与峰前电磁辐射的比值可作为冲击倾向的电磁辐射指数。
该指数与现有的冲击倾向指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是电磁辐射预测煤岩冲击倾向性及冲击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为冲击矿压的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冲击破坏;电磁辐射;峰前;峰后;冲击倾向性;电磁辐射冲击倾向指数近年来煤岩破裂电磁辐射效应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文[1-9]对载荷作用下纯煤、岩样的电磁辐射特性及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电磁辐射信号在受载煤岩的变形破裂过程中,电磁辐射信号呈逐渐增强的趋势,电磁辐射信号较声发射信号丰富等。
按照现有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1,2],煤岩变形破坏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压密阶段、线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塑性软化阶段和残余强度阶段。
以峰值应力为界,煤岩全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峰前区和峰后区两部分,峰前区包括压密阶段、线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其应力应变关系总的符合弹塑性力学和损伤力学的规律;峰后区包括塑性软化阶段和残余强度阶段,其特点是变形破坏只集中在局部区域,具有局部化的特征,煤岩的破坏方式为冲击破坏和稳定破坏。
文章主要研究煤岩变形破裂峰值前后电磁辐射的变化规律,这对于电磁辐射预测煤岩冲击破坏及冲击矿压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试验系统把天然状态下的煤样加工成直径50mm,高度总和100mm的标准试样进行试验。
煤岩类型的多重分形奇异性指数特征分析
煤岩类型的多重分形奇异性指数特征分析作者:谭浩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5年第9期谭浩(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安徽淮南 230001)摘要:运用多重分形理论中的盒计数法计算出若干煤岩薄片的奇异性指数,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奇异性指数与煤岩类别之间的关系,为煤岩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多重分形;盒计数法;煤岩分类中图分类号:P624.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5.09.119收稿日期:2015-04-15;修回日期:2015-05-18作者简介:谭浩(1991-),男,安徽淮南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多重分形在地质方面的应用研究,E-mail:1659851059@。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对煤矿资源进行开采使用时,为了煤炭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需要将其进行分类研究,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1]。
20世纪60年代,数学家Mandelbrot以“fractal”一词揭示了不具有一个整数维特性的复杂几何对象[2]。
分维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去量化不规则图形,这种图形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其内部结构是不断重复的[3]。
实现多重分形的方法有很多,诸如盒计数法、fBm法、面积测定法等。
笔者以盒计数法实现多重分形,计算不同类型煤岩薄片的奇异性指数。
通过对奇异性指数的统计,找出奇异性指数与煤岩煤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煤岩分类提供依据。
1 煤岩样本情况试验涉及到4个煤岩薄片样本,分别为长焰煤、肥煤、瘦煤、贫煤。
这4种煤代表了变质程度的各个阶段。
其中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煤。
肥煤变质程度比长焰煤较高。
瘦煤变质程度比肥煤较高。
贫煤是变质程度最高的烟煤。
2 多重分形算法实现2.1 盒计数法算法以盒计数进行探究时,随着观察精度的不断提高,被观察的几何对象也相应变化。
那么,把像素(P)个数随观察精度而变化的速率设为α。
用精度为t的盒子覆盖所要研究的几何对象,则盒子的尺寸为 b(L)。
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电磁辐射特征
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电磁辐射特征邓洪波;王恩元;刘晓斐【摘要】采用电磁辐射技术及装备对薄煤层开采工作面进行电磁辐射监测,深入分析了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电磁辐射显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沿空留巷巷道布置方式,受上区段采空区影响,工作面上巷电磁辐射强度及波动性都高于下巷;工作面来压前电磁辐射增强,来压后减弱,回采过程中电磁辐射呈现明显周期性;薄煤层冲击地压发生于电磁辐射短时间升高的峰后阶段,区别于厚煤层发生于电磁辐射增大到较高值一段时间,然后下降至低值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应用电磁辐射对薄煤层开采工作面进行应力分析及冲击地压预测时应充分考虑其特点,以提高分析预测准确性.%The EMR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s applied to monitor the thin coal seam workface and the EMR character is deeply analyzed.The result shows that if the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mode is adopted,the intensity and fluctuation of EMR in the upper lane are higher than lower lane 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upper section adjacent goaf.EMR increase before weighting and decrease after weighting.During the process of mining,EMR present evidence periodicity.Rock burst happen after a short time of the peak of EMR in thin coal seam,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ick coal seam.In thick coal seam,EMR increase before rock burst,after a period of time it decrease and stand in low value,then rock burst happened.When EMR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thin coal seam workface stress and predicted rock burst,in order to raise veracity,the characters must be considered.【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0)004【总页数】5页(P406-410)【关键词】电磁辐射;薄煤层;冲击地压【作者】邓洪波;王恩元;刘晓斐【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15.10 引言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煤岩体在受到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破裂,会伴随着电磁辐射的产生[1-3].电磁辐射的强度跟煤岩体受到的应力呈正相关,煤岩体受到的应力越高,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越强.煤层在未采动前,煤岩体内应力处于平衡状态,采动后煤岩体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引起了应力重新分布,并达到新的平衡.在应力重新分布的过程中,造成了围岩变形、移动和破坏[4-6].这个过程也会伴随着电磁辐射的变化,电磁辐射技术多年的预测实践已经证明了应力场的分布和变化对电磁辐射测试值有明显的影响.通过电磁辐射反映工作面应力的变化来实现对冲击地压的预测已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7-10].目前采用电磁辐射方法来反映工作面应力变化、预测冲击地压,基本上没有考虑工作面煤层厚度的影响.而煤层厚度对于工作面应力的分布、电磁辐射的产生以及冲击前煤层内部的能量蓄积和释放情况具有重大的影响.不同厚度煤层应力分布情况不同,煤岩体破坏的程度不同,电磁辐射的显现特征亦相应地存在区别.因此本文针对桃山煤矿薄煤层开采工作面进行电磁辐射监测,分析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电磁辐射特征.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采用电磁辐射技术分析工作面应力分布、预测冲击地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桃山矿薄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发生情况桃山煤矿位于七台河市桃山区,是七煤集团公司主力生产矿井之一,2006年桃山煤矿核定能力为144 万t/a.矿区面积为25 km2,可采储量2 200万 t,可采煤层26层.煤层以薄煤层和极薄煤层为主,厚度大都为0.6~0.8 m,倾角为18~50°.煤质牌号为1/3焦煤和瘦煤.矿井开拓方式为斜立混合多水平分区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臂后退式,主要采煤工艺为机采和炮采,提升方式为立斜混合式.矿井通风方式采取两翼对角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表1 85层顶底板特征Tab.1 Characters of 85# seam roof and floor顶底板岩石类别厚度/m岩性老顶粉细砂岩互层7.56灰色直接顶粉砂岩3.45灰色~黑灰伪底粉砂岩1.20黑色底板细砂岩5.30灰白色致密坚硬桃山煤矿自2005年1月在一采区93层右一片发生冲击地压以来,在工作面回采中出现过多次较为严重的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煤层涵盖了79,85,90,93等煤层.通过对已发生的冲击地压进行分析,其发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层顶底板均具有坚硬不易冒落,厚度较大的特点.形成顶板-底板-煤体三者组合的高刚度承载体系.见表1.二是冲击地压多发在工作面上出口附近,集中于上巷与工作面上部,见图1.说明工作面超前压力明显,工作面采空区悬顶造成工作面应力集中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上区段采空区及上巷沿空留巷对工作面压力亦产生较大的影响.2 回采工作面上下巷电磁辐射特征图2为85层左二片工作面上下巷电磁辐射空间显现特征,结果表明上巷电磁辐射强度值明显高于下巷,上巷电磁辐射强度为19~25 mV,而下巷电磁辐射强度基本在5~15 mV.从上下巷电磁辐射时间动态趋势(图3)可以看出,在上下巷电磁辐射强度波动性上,上巷明显强于下巷.结合现场实际实况,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桃山煤矿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各开采工作面上一区段已经采空,巷道采用沿空留巷的巷道布置方式.由于重力作用,煤岩体垮落倾向于工作面上巷方向,所以开采工作面上巷始终承受同层上区段采空区悬臂顶板的压力.受上区段采空区顶板压力的影响,工作面倾斜方向上部的压力明显大于下部煤体.压力越大,煤体的变形破裂过程也越强烈,电磁辐射信号越强.同时,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巷由于受到上部采空区局部未冒落顶板垮落的影响,采动过程中压力波动较大,而下巷应力变化相对较小,因而上巷的电磁辐射也显现出较强的波动性.从桃山煤矿历次冲击多发生于上巷及工作面上部这一特点也证实了这一点.3 工作面来压前后电磁辐射特征85左二片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于1月13日初次来压.在整个过程中,电磁辐射显现非常明显.从图4可以看出,上巷从10日开始电磁辐射值开始上升,表明该区域的煤体受悬顶的作用受到压缩,煤体变形破坏严重,处于塑性软化阶段.12-13日电磁辐射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值,此时工作面压力也处于来压前的峰值.13日来压过后顶板断裂,压力得到释放,煤岩体破变形破裂量减少,电磁辐射值也随之下降.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电磁辐射强度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图5),反映出工作面的周期来压.周期来压之前电磁辐射呈上升趋势,到周期来压发生顶板断裂前达到最大,顶板断裂后压力下降,电磁辐射也随之下降.周期的长短直接受到采掘推进度影响,采掘推进度加快周期缩短,推进度减慢周期增长.从图5中可以看出工作面周期来压周期约为5~8 d.4 冲击地压发生前后电磁辐射特征79层左四片平巷在2008年6月,先后发生2次冲击地压.6月5日23时40分79层左四片平巷超前支护20 m范围内发生冲击.下帮煤体推出10 m,底板臌起0.6 m,巷道仅剩1 m.6月13日3时79层左四片平巷超前支护10 m范围内发生微型冲击,下帮煤体涌入巷道0.5 m.从冲击地压发生当日的电磁辐射空间分布(图6)可以看出,两次冲击发生的位置电磁辐射均处于测试范围的峰值区或峰值区附近.表明发生冲击的区域煤体处于应力的峰值区.此时该区域的煤岩力学系统达到强度极限,聚积在煤岩体中的弹性能猛烈释放形成冲击地压.冲击地压前后的电磁辐射测试结果(图7)表明,电磁信号强度值在5月31日至6月4日逐渐增强,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前一天即6月4日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发生冲击地压.之后电磁辐射持续下降,说明发生冲击地压使煤体应力得到充分的释放.6月8日电磁辐射强度再次急剧上升,冲击地压发生于电磁辐射值下降至最低值的6月13日.6月5日冲击地压发生在上巷电磁辐射强度峰值的第二天,而6日13日冲击地压则发生在上巷电磁辐射强度峰值过后的下降阶段.总体上看,薄煤层冲击地压发生前电磁辐射强度均呈现较快的增大,但峰值维持的时间较短,冲击地压发生于电磁辐射强度达到峰值后的下降阶段.5 薄煤层与厚煤层冲击前电磁辐射特征对比分析砚北煤矿250205上工作面煤层厚度为22.7~40.9 m,平均31.0 m,为典型的厚煤层开采.采放高度平均16.8 m,其中机采高度3 m.2006年12月15日工作面下口往外10~30 m段发生冲击地压.图8为冲击地压发生前电磁辐射测试结果.对比两矿典型冲击地压前后电磁辐射测试结果,砚北煤矿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前较长时间电磁辐射强度持续维持在较高值,且呈现较强的波动.到冲击地压发生前5 d电磁辐射强度突然下降至极低的水平,后缓慢上升直至发生冲击地压.而桃山煤矿薄煤层冲击地压在发生前电磁辐射也会增高,但电磁辐射升高到峰值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 d左右,冲击发生在电磁辐射的峰后下降阶段.这反映了不同厚度煤层冲击能量的积聚及释放时间不相同.电磁辐射是煤岩体受压变形破裂而产生,应力越高产生的微破裂越多,电磁辐射强度越大.而冲击地压的发生除了与应力有关外,还与煤岩体的能量蓄积有关.煤层越厚,可承受的压缩性越强,能量蓄积的时间越长.因此,发生冲击地压距电磁辐射峰值的时间也越长.6 结论本文通过对桃山矿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电磁辐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及与厚煤层冲击前电磁辐射显现特征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沿空留巷巷道布置方式,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侧电磁辐射强度及波动性均明显高于未采空侧.(2)工作面来压前后电磁辐射强度会出现较大波动.在来压之前电磁辐射强度值呈上升趋势,到发生顶板断裂前达到最大,顶板断裂后应力下降,电磁辐射强度也随之下降.电磁辐射的周期性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工作面周期来压.(3)从空间上看,冲击地压发生位置处于电磁辐射强度峰值区或峰值区附近,表明发生冲击的区域煤体应力较大,处于应力的峰值区;从时间上看,薄煤层冲击地压发生于电磁辐射强度峰后下降阶段.(4)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前电磁辐射强度较长时间地持续在较高值范围波动,之后降低到极低值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发生冲击.而薄煤层冲击地压发生前电磁辐射强度迅速上升,维维持时间较短.冲击地压发生于峰后下降阶段.(5)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电磁辐射特征及冲击地压发生前后电磁辐射规律均有独特的特点.采用电磁辐射技术对同类型的工作面进行应力分析及冲击地压预测时,应充分考虑薄煤层的特点,提高分析预测的准确性.参考文献:[1] 王恩元,何学秋,刘贞堂,等.受载岩石电磁辐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0):1473-1477.[2] 王恩元,何学秋,刘贞堂,等.煤岩变形破裂的电磁辐射规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2):35-39.[3] 何学秋,王恩元,聂百胜,等.煤岩流变电磁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 周晓军,鲜学福.煤矿冲击地压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的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1):126-132.[5] 钱鸣高,刘听成.矿山压力及控制[M].修订本.北京:煤炭工业出版,1991.[6] 窦林名,何学秋.冲击矿压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7] 王恩元,何学秋,李忠辉,等.煤岩电磁辐射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 王恩元,何学秋,窦林名,等.煤矿采掘过程中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1):216-221.[9] 王恩元,何学秋,窦林名,等.煤矿采掘过程中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1):216-221.[10] 刘晓斐,王恩元,何学秋,等.回采工作面应力分布的电磁辐射分布规律[J].煤炭学报.2007,32(10):1019-1022.。
数值岩石试样破裂过程多重分形特征
数值岩石试样破裂过程多重分形特征杨宇江;李元辉【摘要】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和 FLAC3D软件,建立服从应变软化关系的非均质岩石试样模型。
引入多重分形理论,通过盒计数法计算了单轴加载过程中峰前某一阶段单元体积应变的多重分形谱f(α)。
分析了f(α)-α曲线特征参数 Df和Dα随加载过程的阶段特征,不同均匀程度的岩石试样在临近峰值强度前Dα和f(α)max 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重分形理论对单元体积应变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可以在较大的尺度内满足标度不变性。
通过不同的参量进行概率计算得出的f(α)略有不同,但动态变化规律相近,f(α)曲线呈左钩形状,随着载荷的增加 Df变大,而Dα变小。
当不是所有的盒子内都存在可测度的参量时,f(α)max 随载荷的增加而增长。
对于均匀程度不同的试样,峰前f(α)max 与Dα随均匀性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均匀性较高以后,逼近于某一常数。
%A heterogeneous strain softening rock specimen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numerical code FLAC3D .The multi-fractal spectrum f(α)of the elements volumetric strain at the pre-peak of rock specimen under uniaxial loading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box-counting method.The change rules of multi-fractal spectrum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Dαand Df,with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load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α)curve vertex f(α)max and Dαwith different heterogeneity of rock specimen near the peak strength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uble logarithmic diagram would keep scale invariance in a wide range when the multi-fractal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elements volumetric strain.The f(α)curves shape and variation are similar to different parameter probabilisticcalculation method.The shape of the multi-fractal spectrum show left hook.The Df increase with the loading process.At the same time,theDαtrend to decrease.If the possibility of null events exist in some of the boxes,the f(α)max increase with the loading.There is an obviously decrease tendency of the f(α)max and Dα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heterogeneity within limit at the pre-peak of rock specimen.However,they would be constants while the homogeneity incr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期刊名称】《计算力学学报》【年(卷),期】2016(033)005【总页数】6页(P796-801)【关键词】非均匀性;数值模拟;多重分形谱;标度不变性【作者】杨宇江;李元辉【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鞍山 11405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O242.1分形几何是由Mandelbrot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数学分支,通过自相似性和分形维数来描述自然界不规则以及杂乱无章的现象和行为[1]。
巷道两帮煤岩体电磁辐射信号差异分析
巷道两帮煤岩体电磁辐射信号差异分析
牟宗龙;窦林名;陆菜平;李志华;曹胜根
【期刊名称】《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6(23)4
【摘要】根据平煤集团十一矿己二采区煤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和属于中等冲击危
险采区这一事实,采用电磁辐射预测预报冲击矿压技术,对该采区掘进巷道进行了冲
击危险性预测预报,通过对监测到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分析,得出沿煤层走向掘进巷
道的两帮电磁辐射信号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结论.通过对巷道两帮电磁辐射信号来源、发生机理以及巷道两帮煤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巷道两帮电磁辐射信号有较
大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根据该项技术分析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可通过分析冲击矿
压危险巷道的地质条件提前对巷道两帮的冲击危险性作出初步对比判断,从而节约
冲击矿压防治成本,促进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总页数】5页(P427-431)
【关键词】冲击矿压;电磁辐射;巷道两帮;煤层倾角;剪切应力;影响因素
【作者】牟宗龙;窦林名;陆菜平;李志华;曹胜根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4.2
【相关文献】
1.煤岩电磁辐射响应信号的相空间分析 [J], 皇甫大恩;王静;刘贞堂;王恩元
2.煤层巷道两帮煤体应力和极限平衡区的探讨 [J], 侯朝炯;马念杰
3.动压巷道两帮煤体刚度劣化对顶板变形的影响 [J], 张智敏;康天合
4.煤岩体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与能量耗散耦合分析 [J], 姚精明;税国洪;王熙
5.煤岩电磁辐射信号时间序列混沌特性分析 [J], 王静;王恩元;魏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多尺度多重分形法的煤岩破坏电位信号特征研究
基于多尺度多重分形法的煤岩破坏电位信号特征研究王恒1,3, 李忠辉1,2,3, 张昕1,3, 雷跃宇1,3(1. 中国矿业大学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2. 中国矿业大学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3.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要:煤岩变形破坏诱发的表面电位信号包含损伤演化的关键信息,在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但大多是在单一时间维度对电位时序信号的波动特征进行研究,对时序信号的非线性、多尺度特征变化规律缺乏深入研究。
针对该问题,搭建了煤岩破坏电位监测系统,同步测试了原煤和辉长岩2种试样的电位时序信号,并通过多尺度多重分形(MMA )法,深入研究了多尺度下的电位信号非线性特征,得到了电位时序信号的奇异性指数、奇异维数、局部赫斯特指数等参数,并采用L2范数对赫斯特曲面予以量化。
实验结果表明:原煤和辉长岩的总体电位信号都呈现出多尺度多重分形特征,且裂纹萌生前后的电位多重分形图谱呈现一定差异性;相较于辉长岩,煤样在加载前后阶段不同位置处电位信号的奇异性指数差异Δα正负趋势呈现不同特征,表明了煤样具有更强的非线性演化特征;多尺度下局部赫斯特指数的L2范数更好地体现出试样不同通道电位信号间的长程相关性,并能够量化试样电位时序信号的非线性演化特征,进而实现煤岩失稳破坏预测。
关键词:煤岩动力灾害监测;煤岩电位信号;多尺度多重分形;非线性特征;赫斯特曲面;局部赫斯特指数中图分类号:TD315 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he features of coal rock failure potential signal based on multiscale multifractal analysis methodWANG Heng 1,3, LI Zhonghui 1,2,3, ZHANG Xin 1,3, LEI Yueyu 1,3(1. Key Laboratory of Gas and Fire Control for Coal Min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 2.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Coal Gas Control,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 3. School of Safety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Abstract : The surface potential signals induced by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coal and rock contain key information on damage evolution.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the field of coal and rock dynamic disaster monitoring. However, most of these studies focus on the fluctuation features of potential time series signals in a single time dimension. There is a lack of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nonlinear and multiscale feature changes of the time series signal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 potential of coal and rock failure is built,and the potential time series signals of raw coal and gabbro samples are synchronously tested. Through the multiscale multifractal analysis (MMA) method, the nonlinear features of potential signals at multiple scales are studied in depth. The singularity index, singularity dimension, local Hurst index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the potential time series signals are obtained. The Hurst surface is quantified by the L2 nor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收稿日期:2022-12-01;修回日期:2023-06-20;责任编辑:胡娴。
煤岩类型的多重分形奇异性指数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1674-9146(2015)09-0119-02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对煤矿资源进行开采使用时,为了煤炭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需要将其进行分类研究,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1]。
20世纪60年代,数学家Mandelbrot 以“frac -tal ”一词揭示了不具有一个整数维特性的复杂几何对象[2]。
分维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去量化不规则图形,这种图形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其内部结构是不断重复的[3]。
实现多重分形的方法有很多,诸如盒计数法、fBm 法、面积测定法等。
笔者以盒计数法实现多重分形,计算不同类型煤岩薄片的奇异性指数。
通过对奇异性指数的统计,找出奇异性指数与煤岩煤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煤岩分类提供依据。
1煤岩样本情况试验涉及到4个煤岩薄片样本,分别为长焰煤、肥煤、瘦煤、贫煤。
这4种煤代表了变质程度的各个阶段。
其中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煤。
肥煤变质程度比长焰煤较高。
瘦煤变质程度比肥煤较高。
贫煤是变质程度最高的烟煤。
2多重分形算法实现2.1盒计数法算法以盒计数进行探究时,随着观察精度的不断提高,被观察的几何对象也相应变化。
那么,把像素(P )个数随观察精度而变化的速率设为α。
用精度为t 的盒子覆盖所要研究的几何对象,则盒子的尺寸为b (L )。
在第i 个盒子中有P i 个像素,可得像素个数的变化速率为α=log (P i )log (b (L )).(1)每个盒子都有1个α值与之对应。
给出1个α值,便可以计算出与之对应的所有小盒子的个数。
此时,要计数出的是具有相同变化速率α的盒子数。
当精度一定时,设α∈[α,α+Δα]的盒子数为N (α),可得多重分形谱f (α)。
f (α)=-log (N (α))log (b (L )).(2)所得到的f (α)就是所有具有相同速率α的盒子分形集合的维数。
当以单个盒子的像素分布来推测整个研究对象中不同像素分布随盒子精度变化的整体信息是很不准确的。
因此,应该从整体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松散岩体的分形特征
松散岩体的分形特征
李长洪
【期刊名称】《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023)004
【摘要】构造了松散岩体的块体颗粒分形模型, 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松散岩体的块体颗粒分维、孔隙分维、孔隙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相应的计算公式.该模型得到了工程实例的验证.
【总页数】3页(P296-298)
【作者】李长洪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51.3;TD231.1
【相关文献】
1.潘集矿区松散沉积物颗粒的分形特征 [J], 钱凯;葛晓光;吴潇
2.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动态多重分形特征 [J], 姚精明;董文山;闫永业;郝身展;王路
3.松散砂粒孔隙结构、孔隙分形特征及渗透率研究 [J], 杨建;陈家军;杨周喜;郑海亮
4.厚松散层薄基岩开采覆岩离层裂隙演变与下沉分形特征研究 [J], 郭龙辉;程桦;彭世龙;付宝杰
5.超千米深井极松散破碎岩体岩石力学试验与岩体质量评价 [J], 刘允秋.;尹裕;潘健;郭振鹏;井立祥;修国林;张玉华;徐永文;李官兵;徐景阁;于向波;李正灿;肖益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岩电磁辐射理论与技术新进展
煤岩电磁辐射理论与技术新进展何学秋;韦梦菡;宋大钊;李振雷;邱黎明;何生全;MAJID Khan;王安虎【期刊名称】《煤炭科学技术》【年(卷),期】2023(51)1【摘要】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其安全开采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深部开采逐渐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新常态,煤岩动力灾害风险随之攀升,严重制约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对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恶劣的社会负面影响。
准确可靠的监测手段是进行煤岩动力灾害防治的必要前提,地球物理监测预警方法通过感知煤岩变形破坏过程中释放的声、电、磁等物理信号来反演煤岩体的损伤破坏状态,已被广泛应用于煤岩动力灾害预警中。
其中电磁辐射监测法具有非接触、无损、实时、前兆性强等优势,适用于矿山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要求。
因此,大力推动电磁辐射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煤岩动力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围绕试验现象、机理模型、技术方法3个方面对电磁辐射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回顾了电磁辐射现象的发现过程,分析了电磁辐射信号特征、影响因素、力电耦合效应等煤岩电磁辐射特征规律,根据典型电磁辐射机理模型与应力作用、裂纹扩展过程的相关性进行了分类评述,并对现有煤岩电磁辐射监测预警装备及技术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在煤岩电磁辐射矢量特性研究、煤岩电磁辐射机理微观尺度验证、煤岩电磁辐射定位技术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总结了当前煤岩电磁辐射机理未完全揭示和无法实现孕灾区域定位两大理论与技术研究瓶颈,为未来煤岩电磁辐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
【总页数】23页(P168-190)【作者】何学秋;韦梦菡;宋大钊;李振雷;邱黎明;何生全;MAJID Khan;王安虎【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大安全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冶炼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中安安全工程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6【相关文献】1.煤岩流变电磁辐射耦合理论研究2.煤岩瓦斯电磁辐射耦合理论研究3.煤岩破裂电磁辐射预测技术研究进展4.矿山动力灾害预测中煤岩电磁辐射技术的应用5.煤岩破坏电磁辐射定位技术方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动态多重分形特征姚精明;董文山;闫永业;郝身展;王路【摘要】采用多重分形理论、物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试件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信号的多重分形谱宽度△Dq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多重分形谱宽度△Dq与试件所受的应力水平有密切关系.加载初期,分形谱宽度△Dq随着应力的增加而起伏增强;临近主破裂时,多重分形谱宽度△Dq达到最大值0.27,进入残余变形阶段后,△Dq下降至0.20 ~0.22.因此多重分形谱宽度△Dq的动态变化与试件受载变形破裂过程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临近主破裂时△Dq急剧增大且达到最大临界值可以作为试件冲击破坏的判定依据,对试件冲击破坏进行提前预警.【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6(041)006【总页数】5页(P1429-1433)【关键词】煤体;电磁辐射;多重分形【作者】姚精明;董文山;闫永业;郝身展;王路【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044;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河南新乡453003;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3.2;TD326.2姚精明,董文山,闫永业,等.受载煤岩体电磁辐射动态多重分形特征[J].煤炭学报,2016,41(6):1429-1433.doi:10.13225/j.cnki.jccs.2015.2001Yao Jingming,Dong Wenshan,Yan Yongye,et al.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ith loaded coal[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6,41(6):1429-1433.doi:10.13225/j.cnki.jccs.2015.2001煤岩动力灾害(冲击地压、顶板垮落、突出)是一种普遍而又严重的灾害,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岩动力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已经成为煤炭行业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6]。
理论和实践表明,电磁辐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监测煤岩动力灾害的地球物理方法,广大学者为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7-11]。
王恩元等研制了KBD5型和KBD7型电磁辐射监测仪,并将电磁辐射技术广泛应用于煤岩动力灾害监测及预报[12]。
刘杰等研究了煤样单轴压缩下表面电位信号的多重分形特征。
研究表明: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Δα和Δf的变化规律与试样受载变形破裂过程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Δα和Δf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煤岩破裂前兆信息,对试样失稳进行提前预警[13]。
姚精明等研究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电磁辐射分形特征,研究表明煤岩体受载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脉冲数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与煤岩的冲击能指数呈正幂指数关系,不同应力水平的维数存在差异[14]。
胡少斌等对不同力学性质的煤样进行了不同加载速率的单轴压缩实验和分级加载实验,应用时变多重分形理论分析了电磁辐射时间序列,发现煤岩破裂失稳之前多重分形参数Δαm随载荷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在破坏后期Δαm有一定程度降低。
裂纹扩展越激烈,煤岩内部损伤程度越高、越小。
Δαm随Δfm的动态变化可以用来评价煤岩变形破裂过程及破坏阶段[15]。
大量研究发现煤岩动力灾害产生的电磁辐射具有动态非线性特征,但其特征规律有时并不明显,因此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电磁辐射的动态非线性特征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采用多重分形的数学方法,探究了煤岩变形破坏中各阶段电磁辐射脉冲数的多重分形特征,提出将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作为冲击破坏的前兆信息,对试件冲击破坏进行提前预警。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B.B Mandelbort为表征复杂图形和复杂过程引入了分形概念。
作为非线性科学的前沿理论,分形理论揭示了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中某些相同结构原则,因此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形的重要特征是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人们通常使用分形维数来定量描述某一现象的自相似构造规律[16-17]。
对于简单的分形,使用一个分形维数就可以描述它的特征,但对于许多复杂现象,它们往往包含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使用单个分形维数来描述,就会失去很多重要信息,不能完全解释产生相应结构的动力学特征[17]。
因此本文采用多重分形研究煤岩体破坏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信号的演化规律。
将m维相空间分形集A划分成尺度为ε的m维方盒,多重分形维数Dq定义为式中,q为阶数;N(ε)为至少包含有一个点的盒子数目;Pi为分形集访问i元胞盒的访问概率。
计算多重分形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计算法、固定半径法、固定质量法,推广G-P 法以及最小树乘法。
由于电磁辐射的点据分布较“乱”,因此使用固定质量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平台”现象,且不存在起点效应和尺寸效应,当q<1时也有较好的估计。
定义脉冲事件数为广义质量 M。
固定τ(q) 和M,以R(M)为包含质量M的最小球半径,当M→0时,可得实际计算时,是按一定规则取N槇个基准点(尽可能按分形集的自然概率测度随机取点,最理想就是以每个点作为基准点),给定τ(q),并取一定M值,分别计算每个基准点的Rj(M)(j=1,2,…,N槇),然后求Rj(M)的τ(q)阶广义平均值,即改变M,计算一系列的Rτ(M)。
在ln M-ln Rτ(M)图上找出无标度区。
无标度区点据的斜率即为Dq的值。
相应的q值可由式(5)[18]求得把取自冲击地压危险工作面(孔庄矿7249工作面)的新鲜煤样加工成直径50 mm、高100 mm的标准试样进行单轴加载的电磁辐射实验,试验系统由加载系统、电磁辐射信号采集系统、载荷位移记录系统和电磁屏蔽罩组成(图1)。
加载方式为控制位移加载,加载速率为0.2 mp/s。
电磁辐射前置放大器放大倍数为 40 dB,门槛值为 97 dB,采样速率为800 kHz,滤波电路采用低频段进行滤波。
典型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1)煤岩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有辐射信号产生。
(2)试件受载破坏过程的电磁辐射信号随应力的增加而呈起伏增强的变化。
设试件受载过程中的应力水平与应力峰值的比值为应力水平,当应力水平小于10%时,电磁辐射脉冲数和能量较低,且变化不大;当应力水平达到16%左右电磁辐射脉冲数和能量出现第1次阶段峰值,随后下降至峰前水平;当应力达到30%左右,电磁辐射脉冲数和能量再次出现阶段峰值,且大于上一阶段峰值。
当应力水平达到60%后,阶段峰值频繁出现;当应力水平到达80%~90%时,脉冲数和能量出现整受载过程的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在峰后应力水平达到60%左右电磁辐射还会出现一次阶段峰值,之后随着应力下降,电磁辐射逐渐下降。
(3)煤样在单轴压缩下产生的电磁辐射具有不连续性、阵发性的特点。
根据固定质量法,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计算电磁辐射的多重分形维数。
图3为不同阶数q情况下的ln[1/R(M)]与ln M关系,从左到右阶数q依次减小。
由图3可知,ln M与ln[1/R(M)]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单轴压缩条件下试件破坏产生的电磁辐射的频率-时间序列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
图4为多重分形维数随阶数q的变化曲线。
从图4可知,多重分形维数随阶数q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阶数q>7时,多重分形维数趋近于恒定值。
再次说明试件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产生的电磁辐射的频率-时间序列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
为研究试件破坏过程中多重分形维数Dq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试件受载变形特征和电磁辐射特点,把试件受载破裂过程按时间平均分成20段,分别计算每段的多重分形维数。
图5为不同阶数q情况下,20个阶段的多重分形维数Dq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由图5可知,同一时间段内,多重分形维数随阶数q的变化而变化,阶数q越大,多重分形维数越小。
当阶数q为定值时,多重分形维数随试件受载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0~40 s内,多重分形维数Dq呈增加趋势;40~85 s内,表现为不规则的振荡;85~114 s内,下降后又急速增高。
根据以上分析,令ΔDq=D2-D7,计算20个时间段的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ΔDq随着应力的增加而起伏增强;但增加幅度不大;试件临近主破裂时,ΔDq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达到阶段最大值。
试件进入残余变形阶段后,ΔDq开始下降,下降幅度不大。
ΔDq在残余阶段后期会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增涨。
图7为单轴压缩试验过程中,应力峰值前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与应力之间的关系曲线。
由图7可知,单轴压缩过程中,压力加载到2 MPa时,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快速增至0.17;当应力达到7 MPa时,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逐渐减小,保持在0.13左右;当压力增大到12 MPa时ΔDq增至0.25,并保持较高值。
为研究试件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各个阶段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的变化规律。
做单轴压缩电磁辐射试验。
根据全应力应变曲线把试件单轴压缩破裂过程分成压密、弹性、塑性、主破裂和残余变形5个阶段,分别计算每个阶段的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
根据全应力应变曲线、脉冲数-时间曲线,为方便计算,将最大应力前1 s 作为主破裂阶段。
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试件由压密阶段进入弹性阶段,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小幅度减小。
随着应力的的增加,试件由弹性阶段进入塑性阶段,多重分形谱宽度开始增大。
临近主破裂阶段,多重分形谱宽度继续增大,并达到最大值。
进入残余变形阶段后,出现了小幅度的降低。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多重分形谱宽度急剧增加时,试件将发生冲击破坏。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0.27时,试件不发生破坏;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0.27时,试件将可能发生冲击破坏。
因此我们可以将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作为评价试件冲击破坏的敏感指标。
(1)单轴压缩煤样变形冲击破坏电磁辐信号射频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
(2)多重分形谱宽度ΔDq的动态变化与试件受载变形破裂过程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临近主破裂时,ΔDq急剧增大且达到最大临界值,可以作为试件冲击破坏的判定依据。
【相关文献】[1]何学秋,窦林名,牟宗龙,等.冲击动力灾害连续监测预警理论与技术[J].煤炭学报,2014,39(8):1485-1491.He Xueqiu,Dou Linming,Mou Zonglong,et al.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warning the orytechnology of rock burst dynamic disaster of coal [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4,39(8):1485-1491.[2]王云刚,魏建平,孙海涛.煤岩动力灾害的机理分析及防止[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37(2):17-19.Wang Yungang,Wei Jianping,Sun Haitao.Mechanism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coal and rock dynamic disaster[J].Mining Safet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0,37(2):17-19.[3]潘一山,唐治,李忠华,等.不同加载速率下煤岩单轴压缩电荷感应规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3,56(3):1043-1048.Pan Yishan,Tang Zhi,Li Zhonghua,etal.Research on the charge inducing regularity of coal at different loading rate in uniaxial compression tets[J].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n Chinese),2013,56(3):1043-1048.[4]姜耀东,赵毅鑫.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现状:机制、预警与控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11):2188-2204.Jiang Yaodong,Zhao Yixin.State of the art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sm forecast and control of coal bumps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5,34(11):2188-2204.[5]潘俊锋,毛德兵,蓝航,等.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3,41(6):21-26.Pan Junfeng,Mao Debing,Lan Hang,et al.Study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mine pressure bumping control technology in China[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41(6):21-26.[6]Zhao Shankun,Liu Jun,Wei Xiangzhi,et al.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rock burst prevention using deep hole high pressure hydraulic fracturing[J].Internation Journal of Coal Science&Technology,2013,19(2):136-142.[7]王恩元,何学秋,刘贞堂.煤岩电磁辐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5):532-536.Wang Enyuan,He Xueqiu,Liu Zhentang.Research progres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ock and its application [J].Progressin Natural Science,2006,16(5):532-536.[8]窦林名,王云海,何学秋,等.煤样变形破坏峰值前后电磁辐射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5):908-914.Dou Linming,Wang Yunhai,He Xueqiu,et al.Study on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 for coal sampl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during pre-and post-peaking phases[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7,26(5):908-914.[9]姚精明,税国洪,王熙.煤岩体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与能量耗散耦合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345-348.Yao Jingming,Shui Guohong,Wang Xi.Application of coupling between EM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during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of coal rock mass[J].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9,28(3):345-348.[10]何学秋,聂百胜,王恩元,等.矿井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预警技术[J].煤炭学报,2007,32(1):56-59.He Xueqiu,Nie Baisheng,Wang Enyuan,et al.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forecasting technology of coal or rock dynamic disaster in mine[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07,32(1):56-59.[11]魏建平,何学秋,王恩元,等.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多重分形特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1): 1-4.Wei Jianping,He Xueqiu,Wang Enyuan,et al.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J].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5,24(1):1-4 [12]王恩元,刘晓裴,李忠辉,等.电磁辐射技术在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5):642-645.Wang Enyuan,Liu Xiaofei,Li Zhonghui,et al.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echnology in monitoring and warning on coal and rock dynamic disasters[J].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2,31(5):642-645.[13]刘杰,王恩元,李忠辉,等.煤样表面电位多重分形特征[J].煤炭学报,2013,38(9):1616-1620.Liu Jie,Wang Enyuan,Li Zhonghui,et al.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potential of coal during the fracture[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3,38(9):1616-1620.[14]姚精明,闫永业,税国洪,等.煤岩体破裂电磁辐射分形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S2):4102-4107.Yao Jingming,Yan Yongye,Shui Guohong,et al.Study of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 during coal and rock mass fracture[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0,29(S2):4102-4107.[15]胡少斌,王恩元,李忠辉,等.受载煤体电磁辐射动态非线性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43(3):380-387.Hu Shaobin,Wang Enyuan,Li Zhonghui,et al.Nonlinear dynamic characterustic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during loading coal [J].Journal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2014,43(3):380-387.[16]孙霞,吴自勤,黄紁.分形原理及其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17]陈顒,陈凌.分形几何[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18]朱令人,陈顒.地震分形[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