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步骤.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步骤
1. 收集资料
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a)工作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1∶50000~1∶250000)地质图也应收集。
b)工作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工作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的资料。
d)工作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
e)工作区内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2. 地质踏勘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人员(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人员),对工作区进行踏勘,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 剖面测量
为了对工作区的地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要选择出露较好的典型地层进行实际剖面测量。
1)确定剖面起、止点,将其准确标定在地形图上并标上地质点号
剖面起、止点按地质填图地质点号统一编号,并在剖面线上用油漆做上醒目的标记。
确定剖面起、止点通常采用三点交汇法并根据地形、地物加以校正。目前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定位。
确定剖面起、止点的原则:剖面起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下伏层位中,终点要放在所测地层的上覆层位中。例如:所要实测的地层是石炭系(C),起点要放在泥盆系(D)的顶部,终点要放在二叠系(P)的底部。如下图:
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标在剖面线上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所划分出的每一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易于识别。复合岩性层的的组合规律主要有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的关系如下:
(注: 最小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mm所代表的地层厚度;最大分层厚度等于实测地层剖面图或柱状图上1cm 所代表的地层厚度。分层厚度的下限通常为自然岩层厚度。)
地层划分时应重视的问题:地层划分时应重视有意义的特殊岩层,例如底砾岩层、古土壤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岩性独特的标志层等,对于这些岩层,即使厚度不大也应单独分层,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予以夸大表示(可夸大到1mm)。
在剖面测量过程中应多尽肯能多的测量地层产状,采集岩石标本、化石标本并按顺序编号,对重要的地质现象(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断层等)拍摄照片或绘制素描图。
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室内整理: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室内整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数据计算、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绘制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编写实测地层剖面报告。
实测地层剖面测量及计算表剖面名称:
剖面编号:
计算公式:(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β角在记录表中有“+”、“—”之分,但在计算地层厚度时β角均取正值。)年月日填表人测量人计算人审核组长第页
4. 正式填图
1)路线布置
填图工作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首先将实测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手图上,再从实测地质剖面两侧逐渐展开。
a)穿越法填图
以手图上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照填图精度要求的观察路线距离,垂直(或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观察路线。观察路线要根据填图精度和基岩出露情况考虑点距和线距。穿越法填图见下图。
b)追索法填图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追索法填图见下图。
2)地质点布置
地质点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
a)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观察点。基本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基本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
b)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加密点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
c)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基本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岩性或产状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地质点布置的密度及数量应根据填图比例尺大小、构造复杂程度、
基本点数与加密点数之和,应大于地质点总数的70%。简测的地质点密度及数量为正测的70%,草测为50%。
3)地质点定位
将写有地质点编号的木桩(竹桩)打入地质点处的基岩裂缝中,或者用红油漆在基岩上划“⊙”以示点位,并在“⊙”旁边写上地质点号。若需要仪器定测的地质点,应在地质点附近挂上小红布条,以方便找点。所有地质点都应用手持GPS,结合地形图定位,将点位标注在手图上,用直径2mm的实心园点(●)和空心小圈(○)分别表示实测和推测的地质点,并标注点号。
4)地质点记录
在地质点测量到的坐标数据及观察到的地质现象都要记录在地质点记录表中。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1. 点号:
2. 点位:X= ;Y=
3. 点性:
4. 线路地质:
5. 地质描述:
6. 接触关系及产状:
7. 矿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