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第17课《屈原(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第17课《屈原(节选)》一等
奖创新教学设计
17《屈原(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整体感知主要内容,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2.体会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
3.体会屈原抨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学习屈原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重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屈原事迹的视频)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对屈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屈原爱国爱民、英勇无畏的背后,他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随着郭沫若走进屈原的内心。(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整体感知主要内容,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2.体会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
3.体会屈原抨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学习屈原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学生齐读
三、检查预习(ppt显示)
1.作品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921年8月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蔡文姬》《武则天》《高渐离》《南冠草》等。
2.写作背景
《屈原》1942年写于重庆。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期。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的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的作用。
3.知识链接
(1)戏剧文学
概念:“戏剧文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戏剧文学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指话剧剧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
分类: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基本特点:突出的舞台性(一是指时间、场景和人物的高度集中性;二是指人物形象的行动性)。
四大审美特征:戏剧人物的逼真性、戏剧冲突的尖锐性、戏剧场面的集中性、台词的口语化和动作性。
(2)话剧
话剧是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舞台性。话剧演出要借助舞台完成。
第二,直观性。话剧先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通过化妆、服饰等手段,使观众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借助所塑造的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展现社会生活情景。
第四,对话性。话剧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
(3)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有联评为: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4)《屈原》
(学生阅读课文103页《剧情梗概》)《屈原》是一部历史剧,也是一部多幕剧。全剧分为五幕:“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4.字词积累
(1)字音识记——给加点字注音。
伫立(zhù)睥睨(pìnì)徘徊(pái huái)波澜(lán)稽首(qǐ)迸射(bèng)
虐待(nüè)国殇(shāng)咆哮(páo xiào)鞺鞺鞳鞳(tāng tà)哗众取宠(huá)
(2)词语释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殇,战死者。
【诡谲】狡诈,狡黠。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名望】好的名声;声望。
【愤愤不平】非常气愤,心中不服。
【非难】指摘和责问。
【口实】假托的理由;可以利用的借口。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违反国家人民利益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受国法制裁。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阔浩大。后用来形容人群、事物等声势壮、规模大。
【镗镗鞳鞳】拟声词。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故称“拜手”。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土偶木梗】即土偶木偶。文中指用泥土塑成和用木头雕刻而成的神像。
【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听读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明确】
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靳尚和郑詹尹密谋要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屈原的内心独白。
2.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课文节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