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院系:职业技术学院专生本专业:财务管理姓名:郭英纯
上市公司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该制度的显著特点则是投资者和经营者相互分离。在这种制度下,投资者把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也就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否得到公允、准确的评价;相关信息能否得到完整、及时的披露,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也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上市公司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制度日趋完善。但作为新兴事物,上市公司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自我操纵现象较多。上市公司的自我操纵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谋求某种直接或间接
的,帐面的或潜在的利益,对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政策
进行认为的有目的的控制行为。这种现象在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不同程
度的存在。例如,为了能够发行股票,提高股票发行价格,获得配股资格,避免股
票被摘牌时,有的上市公司就可能会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对实现利润进行认为的操
作。
2、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表现在,一些上市
公司的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股东大会的权利难以落实。股东的提案权常常受到实际
的限制。信息披露,有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表决的内容与披露的内容不一致,有意
进行信息操;董事会缺乏独立性,董事责任淡化;监事会虚设,监事会的职能虚化、弱化,缺乏权威。难以起到公司法规定的监督作用。
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必要性
1、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树立正确的市场观。
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可以全面系统的剖析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的判断企业的真实状况。通过评价,可以使企业克服短期行为,将近期利益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防止重股轻债,的错误观念。
2、有利于加强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杜绝自我操纵现象。
开展业绩评价,建立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为人事部门对经营者的业绩考核、选择、奖惩、任免提供充分的依据,有利于经营管理层的优胜劣汰,推动我国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培
养的步伐。
3、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形象意识。
对上市公司实施业绩评价,并提供和发布评价结果,按规定将公司的有关情况提交有关方面参考或公诸于众,这一方面可以强化对公司的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另一方面也使公司更加注重改善其市场形象,有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4、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如果上市公司发布虚经营业绩,欺骗投资者,使投资者蒙受投资损失。那么投资者便会对证券市场丧失信
心,严重阻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缺陷分析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近十年来它从建立到迅速发展走过了其他资本市场几十年的历程,但它毕竟处于一个幼稚阶段不可避免存在许多缺陷具体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
1、缺乏一套科学完整而行之有效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我国现行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与其说是评价体系,不如说是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更为切无论是国家管理机构还是中介机构都将经营业绩评价视为财务评价,试图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来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这种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本身明显存在的不足。
(1)、指标体系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不能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往往过分倚重财务指标,缺乏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发展趋势的非财务指标。而在财务指标中,则侧重于运用建立在利润概念上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长能力等四方面的财务比率,缺乏现金流量指标对企业的风险揭示不足。
(2)、现行评价系统促使公司管理者片面追求短期经营成果,而忽视长期战略目标。过分得重视取得和维持短期经营成果,助长了公司的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使得公司不愿意进行可能降低当前赢利目标的资本投资追求长期战略部标。以至于公司在短期投资方面过多,而在长期价值创造方面过少。
(3)、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往往仅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缺乏对未来趋势的指导和评价。对于今天和明天为创造未来财务价值而采取的行动,财务评价方法不能提供充分的行动向导。
(4)、多头评价难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信息需求。现行评价体系对评价主体不加区分,试图以一套指标体系来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评价目标不同,必然导致了指标体系、评价标准选择上的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评价结果。多头评价的结果就是没有一方信息使用者对评价结果感到满意,而要寻求其他途径来满足信息需要。
(5)、定性分析不足使经营业绩评价成为“数字游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所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单纯依靠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都不能很好的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的真实状况。因此,经营业绩评价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定性分析主要是对上市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经济资源的分析以及对指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的解释,其内容包括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上市公司行业背景、公司战略、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组织结构的设置、财务管理政策、重大经济活动等的分析和说明;定量分析则是通过数据的运算揭示财务报表各个数据间的联系和变动趋势。目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侧重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和计算上而忽视分析性信息的揭示使经营业绩评价成为财务指标的罗列和数字游戏。
(6)、缺乏评价的标准。评价指标成为对投资者没有多大意义的“数据”。比较是评价的灵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共同的比较基础。在财务评价中,从可比性考虑,行业标准财务比率是比较好的选择。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这种行业标准财务比率。在经营业绩评价中,只能与本企业历史状况进行比较,无法衡量企业在本行业的地位。
2、传统的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本身存在缺陷。
(1)、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由于会计信息数据提供者的利益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计算流流(速)比率的数据常常被扭曲。很多企业通过虚列应收帐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销售等方式操纵利润,其结果都将导致流(速)比率的数值被扭曲。
流(速)比率不能量化的反映潜在的变现能力因素和短期债务。流(速)比率是通过流(速)动资产规模与流(速)动负债规模的关系来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判断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而实际上,计算流(速)比率指标的数据都来自会计报表,有一些增加企业短期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没有在报表的数据中反映出来。其中,增加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包括: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和偿债能力的信誉;增加企业短期债务能力的因素包括:记录的或有负债和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