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 --以K-means算法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K-means算法的亚洲足球聚类研究

基于K-means算法的亚洲足球聚类研究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数据库技术Database Technology 基于K-means 算法的亚洲足球聚类研究孙鹏杨杉*(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731 )摘 要:本文利用数据挖掘中的K-means 算法对亚洲足球队的排名数据进行了聚类研究,并利用“手肘法”选择合适的K 值,客观地 反映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在亚洲的真实水平。

关键词:数据挖掘;K-means 算法;数据特征1前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据的处理、分析及挖掘成为了人们热 衷于研究的一大课题,各行各业都能通过数据挖掘从数据源中探寻 出许多有用的潜在知识,而我们在进行数据挖掘之前通常还会对数 据进行探索、预处理等一系列操作来对我们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有:分类、聚类、关联分析、回归预测。

本文 所使用到的K-means 算法就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聚类算法,它是用 于将数据划分成不同的分组的方法。

1. 1研究背景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

1958年7月,前国际足联 主席阿维兰热访华时说,足球运动最初起源于中国。

他的这一说法 于2004年得到了国际足联的正式确认⑴。

亚足联自1954年成立以 来,现有46个会员协会和1个准会员协会⑵。

亚洲足球在世界范 围内水平较弱,身处亚洲的我国在足球方面的成绩也往往不理想, 常常受到外界诟病。

而为了客观地反映国足在亚洲的真实水平,本 文通过K-means 算法,来对亚洲各个球队的排名进行一个聚类研究, 将亚洲球队的排名数据进行一个档次的划分,以此来观察中国足球 到底在亚洲层面属于哪一档次的球队。

1. 2研究意义及方法本文利用《虎扑体育》等专业足球网站收集和整理到了 24支 进入到2019年阿联酋亚洲杯决赛圈的亚洲主流球队的2020FIFA 排 名、2019年亚洲杯排名以及2015年亚洲杯的排名,利用K-means 算法进行聚类研究,在大数据的剖析下客观地反映国足在亚洲足坛 的一个真实地位。

聚类算法介绍(K-means+DBSCAN+典型案例)

聚类算法介绍(K-means+DBSCAN+典型案例)
的影响;缺点是计算中位数时需要对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
排序,速度相对于K-Means较慢,一般只适合小数据量。
二,DBSCAN
在DBSCAN算法中将数据点分为一下三类:
01
核心点:在半径r内含有超过minPoints数目的点
边界点:在半径r内点的数量小于minPoints,但是落在核心点的邻域内
噪音点:既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的点
算密度单元的计算复杂度大,
每一簇内较大的点代表核心对象,较
小的点代表边界点(与簇内其他点密
度相连,但是自身不是核心对象)。
黑色的点代表离群点或者叫噪声点。
三,凝聚层级聚类(HAC)
HAC是自下而上的一种聚类算法。
1
HAC首先将每个数据点视为一个单一的簇,然后计算所有簇之间的距离来合并
簇,直到所有的簇聚合成为一个簇为止。
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聚类分析所
使用方法的不同,常常会得到不同
的结论。不同研究者对于同一组数
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聚类数
未必一致。
从机器学习的角度讲,簇相当
于隐藏模式。聚类是搜索簇的
无监督学习过程。
01
02
04
03
05
06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
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
种方法。
典型的应用案例
例3:基于DBSCAN算法的交通事故读法点段排查方法
核心思想:对于构成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每个交通事敌,其发生的地点半径e(邻域)公里范围以内的其它交通
事故的个数,必须不小于一个给定的阈值(MinPts),也就是说其邻域的密度必须不小于某个阈值。
下面是DBSCAN算法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排查方法在交通事故黑点排查中的一些定义: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摘要:传统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和样本的输入顺序非常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GKA,将K-means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与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相结合,通过多次选择、交叉、变异的遗传操作,最终得到最优的聚类数和初始质心集,克服了传统K-means 算法的局部性和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

关键词:遗传算法;K-means;聚类聚类分析是一个无监督的学习过程,是指按照事物的某些属性将其聚集成类,使得簇间相似性尽量小,簇内相似性尽量大,实现对数据的分类[1]。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挖掘工具来获取数据库中数据的分布情况,也可以作为其他数据挖掘算法的预处理步骤。

聚类分析已成为数据挖掘主要的研究领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数据分析和客户关系管理等领域中。

K-means算法是聚类分析中一种基本的划分方法,因其算法简单、理论可靠、收敛速度快、能有效处理较大数据而被广泛应用,但传统的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容易受初始选定的聚类中心的影响而过早地收敛于局部最优解,因此亟需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全局优化算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遗传和进化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自适应全局优化搜索算法。

在进化过程中进行的遗传操作包括编码、选择、交叉、变异和适者生存选择。

它以适应度函数为依据,通过对种群个体不断进行遗传操作实现种群个体一代代地优化并逐渐逼近最优解。

鉴于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性,本文针对应用最为广泛的K-means方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GKA(Genetic K-means Algorithm),以克服传统K-means算法的局部性和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

用遗传算法求解聚类问题,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1)如何将聚类问题的解编码到个体中;(2)如何构造适应度函数来度量每个个体对聚类问题的适应程度,即如果某个个体的编码代表良好的聚类结果,则其适应度就高;反之,其适应度就低。

somk-means聚类分区案例

somk-means聚类分区案例

somk-means聚类分区案例K-means聚类分区案例第一篇在数据分析领域,聚类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方法,能够将数据集中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样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群组。

其中,K-means聚类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它通过为每个数据样本分配一个与之最相似的聚类中心来实现分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关于K-means聚类分区的案例。

将我们的案例定位于零售行业,想象一家超市的连锁店正计划在不同区域开设新的分店。

为了确定最佳的分店位置,他们决定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特定区域的顾客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使他们对不同的市场细分,更好地了解各个区域的消费者需求和购物习惯。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一些与消费者行为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每个顾客的购买记录、年龄、性别、消费金额等信息。

假设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份包含500个顾客的数据集。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异常值、处理缺失值以及数据标准化等步骤。

这些步骤旨在保证数据质量和可靠性,在分析过程中不会产生误导性的结果。

一旦数据预处理完成,我们可以开始使用K-means聚类算法。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每个数据样本与聚类中心的距离,将其归类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

为了完成这个过程,我们首先需要确定聚类的数量K,也就是分店的数量。

为了确定最佳的K值,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称为肘方法的技巧。

该方法基于聚类误差平方和(SSE),即聚类中心与其所包含数据样本距离的平方和,来评估聚类质量。

我们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K值,计算相应的SSE,然后选择SSE曲线上的“肘点”作为最佳的K值。

在确定了最佳的K值之后,我们可以应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

通过迭代更新聚类中心和重新分配样本,我们可以获取最终的聚类结果。

这些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区域顾客的消费行为和购物偏好。

最后,我们可以将聚类结果可视化,并提取有关每个聚类的关键特征。

K-means

K-means
d M 1 , O3
d M 2 , O3
0 1.52 2 02 2.5
0 1.52 0 02 1.5
显然 d M 2 , O3 d M 1 , O3 ,故将O3分配给C 2 ;同理,将O4 分配 O 给 C 2 , 4 分配给 C1 。 更新,得到新簇 C1 O1 ,O5 和 C1 O1 ,O5 计算平方误差准则,单个方差为 2 2 2 2 E2 27.25 E1 0 0 2 2 0 5 2 2 25
划分聚类方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时包括如下 三个要点: (1)选定某种距离作为数据样本间的相似性度 量 上面讲到,k-means聚类算法不适合处理离散型 属性,对连续型属性比较适合。因此在计算数据样 本之间的距离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欧式距离、 曼哈顿距离或者明考斯距离中的一种来作为算法的 相似性度量,其中最常用的是欧式距离。下面我给 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欧式距离。
k-means算法的改进方法——k-中心点算法
k-中心点算法:k -means算法对于孤立点是敏感的。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不采用簇中的平均值作为参照点,可以 选用簇中位置最中心的对象,即中心点作为参照点。这样 划分方法仍然是基于最小化所有对象与其参照点之间的相 异度之和的原则来执行的。



总体平均方差是: E E1 E2 25 27.25 52.25 (3)计算新的簇的中心。
M 2 0 1.5 5 3, 0 0 0 3 2.17,0
M1 0 5 2, 2 2 2 2.5,2
重复(2)和(3),得到O1分配给C1;O2分配给C2,O3分配 给C2 ,O4分配给C2,O5分配给C1。更新,得到新簇 C1 O1 ,O5 ,

K-Means算法实验报告

K-Means算法实验报告

题目: K-Means 聚类算法分析与实现学 院 xxxxxxxxxxxxxxxxxxxx 专 业 xxxxxxxxxxxxxxxx 学 号 xxxxxxxxxxx 姓 名 xxxx 指导教师 xxxx20xx 年x 月xx 日装 订 线K-Means聚类算法KMean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初始随机给定K个簇中心,按照最邻近原则把待分类样本点分到各个簇。

然后按平均法重新计算各个簇的质心,从而确定新的簇心。

一直迭代,直到簇心的移动距离小于某个给定的值。

K-Means聚类算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第一步是为待聚类的点寻找聚类中心(2)第二步是计算每个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每个点聚类到离该点最近的聚类中去(3)第三步是计算每个聚类中所有点的坐标平均值,并将这个平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反复执行(2)、(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进行大范围移动或者聚类次数达到要求为止下图展示了对n个样本点进行K-means聚类的效果,这里k取2:(a)未聚类的初始点集(b)随机选取两个点作为聚类中心(c)计算每个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并聚类到离该点最近的聚类中去(d)计算每个聚类中所有点的坐标平均值,并将这个平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e)重复(c),计算每个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并聚类到离该点最近的聚类中去(f)重复(d),计算每个聚类中所有点的坐标平均值,并将这个平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Matlab实现:%随机获取150个点X =[randn(50,2)+ones(50,2);randn(50,2)-ones(50,2);randn(50,2)+[ones(50,1),-ones( 50,1)]];opts = statset('Display','final');%调用Kmeans函数%X N*P的数据矩阵%Idx N*1的向量,存储的是每个点的聚类标号%Ctrs K*P的矩阵,存储的是K个聚类质心位置%SumD 1*K的和向量,存储的是类间所有点与该类质心点距离之和%D N*K的矩阵,存储的是每个点与所有质心的距离;[Idx,Ctrs,SumD,D] = kmeans(X,3,'Replicates',3,'Options',opts);%画出聚类为1的点。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在数据挖掘、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聚类算法是将相似的对象归为一类,不同的类之间尽可能的不相似。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测量的算法,它将数据点分为K个簇,每个簇的中心点与相应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最小。

1.初始化K个簇的中心点。

2.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离它最近的簇中。

3.计算每个簇的新中心点。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簇的中心点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定的循环次数。

在算法中,K是指聚类的簇数,每个簇的中心点是从数据点中随机选择的。

在第二个步骤中,每个数据点会被分配到离它最近的簇中,这一步是K-Means聚类算法最重要的一步。

在第三个步骤中,每个簇的新中心点是通过计算该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得到的。

1.简单易懂:K-Means聚类算法实现简单,易于理解。

2.计算速度快: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K*n*I),其中n是数据点的数量,I是迭代次数,因此算法速度较快。

3.可用于大规模数据:K-Means聚类算法可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

1.对初始值敏感:算法中随机选择簇的中心点,这会影响聚类结果。

如果初始值不理想,聚类结果可能会很糟糕。

2.需要指定簇数:需要事先指定簇的数量K,这对于有些问题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

3.对数据分布的要求较高:K-Means聚类算法对数据分布的要求较高,如果数据分布不太符合预期,聚类结果可能会非常差。

在实际应用中,K-Means聚类算法可以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分割等领域。

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可以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像素分为不同的颜色组。

在信号处理中,可以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将信号分为不同的频段组。

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实验总结

k-means聚类算法实验总结

K-means聚类算法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深入研究了K-means聚类算法,对其原理、实现细节和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

K-means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旨在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集群,使得同一集群内的数据点尽可能相似,不同集群的数据点尽可能不同。

实验步骤如下:1. 数据准备:选择合适的数据集,可以是二维平面上的点集、图像分割、文本聚类等。

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二维平面上的随机点集作为示例数据。

2.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3. 迭代过程:对于每个数据点,根据其与聚类中心的距离,将其分配给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集群。

然后,重新计算每个集群的聚类中心,更新聚类中心的位置。

重复此过程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4. 结果评估:通过计算不同指标(如轮廓系数、Davies-Bouldin指数等)来评估聚类效果。

实验结果如下:1. K-means聚类能够有效地将数据点划分为不同的集群。

通过不断迭代,聚类中心逐渐趋于稳定,同一集群内的数据点逐渐聚集在一起。

2.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对最终的聚类结果有一定影响。

为了获得更好的聚类效果,可以采用多种初始聚类中心并选择最优结果。

3. 对于非凸数据集,K-means算法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导致聚类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其他聚类算法,如DBSCAN、层次聚类等。

4. 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K-means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较高,需要进行优化。

可以采用降维技术、近似算法等方法来提高算法的效率。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K-means聚类算法的原理和实现细节,掌握了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数据集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以达到最佳的聚类效果。

matlab 3维数据k-means聚类算法

matlab 3维数据k-means聚类算法

一、背景介绍MATLAB是一种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分析、数值计算和工业应用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环境。

在MATLAB中,有丰富的工具箱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和聚类算法。

其中,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聚类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点聚集在一起。

二、3维数据在数据分析领域中,数据往往具有多维特征。

对于3维数据而言,每个数据点通常由三个特征组成,例如在空间中的三个坐标值。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k-means算法来对3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发现数据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模式。

三、k-means聚类算法原理1. 随机初始化K个聚类中心。

2. 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各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簇。

3. 根据分配得到的簇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者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

四、MATLAB中的k-means算法实现在MATLAB中,可以利用自带的Kmeans函数来实现对3维数据的聚类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3维数据,假设数据矩阵为X,每行代表一个数据点,每列代表一个特征。

2. 调用Kmeans函数进行聚类分析,例如:[idx, C] = kmeans(X, K),其中idx是每个数据点所属的簇的索引,C是聚类中心的坐标。

3. 根据idx的结果可以将数据点可视化展示在3维空间中,并标记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簇。

五、实例演示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演示如何使用MATLAB对3维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

1. 准备数据假设有一组三维数据,保存在一个名为data的矩阵中,每行代表一个数据点,三列分别代表三个特征。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MATLAB代码生成一个包含30个数据点的示例数据:```matlabdata = randn(30, 3);```2. 聚类分析调用Kmeans函数进行聚类分析,并将结果可视化展示。

```matlabK = 3; 假设有3个聚类中心[idx, C] = kmeans(data, K);scatter3(data(:,1), data(:,2), data(:,3), 50, idx, 'filled');hold onscatter3(C(:,1), C(:,2), C(:,3), 200, 'Marker', 'x');hold off```3. 分析结果根据可视化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数据点被有效地分为了3个簇,并且每个簇的中心也被标记出来。

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方法
选方法之一 06
优缺点
缺点
对初始点的选择敏感:K-means算法的初始点选择对结果有很大影响,可能会导致不同 的初始点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 需要预设k值:使用K-means算法需要预先设定k值,而最佳的k值可能并不容易确定
不适合大规模数据集:对于大规模数据集,K-means算法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敛
means||等
第1部分 算法步骤
算法步骤
以下是K-means算法的 基本步骤
算法步骤
初始化: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这些点可以 是数据集中的实际数据点,也可以是随机生成的数据点
分配数据点到最近的聚类中心:对于数据集中的每个点,计 算它与k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其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 这一步通常使用欧氏距离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聚类分析—— Kmeans方法
-
目录
CONTENTS
1
算法步骤
2
优缺点
3
应用场景
2
聚类分析——Kmeans方法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对象分组,使得同一组(或簇)内的对象相互之间 相似(按照某些度量方式),而不同组之间的对象相互之间不相似。其中,K-means算法是 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以其发明者Arthur James和Donald Fisher的名字来命名
特征选择和降维:在聚类之前,可以 进行特征选择和降维,以减少数据的 维度和噪声,提高聚类的效果
可视化:可以将聚类结果进行可视化, 以更直观地展示聚类的效果和结果
优缺点
通过以上改进方向,可以 进一步提高K-means算法的 性能和适用性,使其在更 多的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
应用
第3部分 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K-means-聚类算法研究综述

K-means-聚类算法研究综述

K -means 聚类算法研究综述摘要:总结评述了K -means 聚类算法的研究现状,指出K -means 聚类算法是一个NP 难优化问题,无法获得全局最优。

介绍了K -means 聚类算法的目标函数,算法流程,并列举了一个实例,指出了数据子集的数目K ,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相似性度量和距离矩阵为K -means 聚类算法的3个基本参数。

总结了K -means 聚类算法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算法,指出了K -means 聚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K -means 聚类算法;NP 难优化问题;数据子集的数目K ;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相似性度量和距离矩阵Review of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Abstract: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reviewed.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a NP hard optimal problem and global optimal result cannot be reached. The goal , main steps and example of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are introduced. K-means algorithm requires three user-specified parameters: number of clusters K , cluster initialization , and distance metric.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of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are summarized then.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of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are pointed at last.Key words: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NP hard optimal problem; number of clusters K; cluster initialization; distance metricK -means 聚类算法是由Steinhaus 1955年、Lloyed 1957年、Ball & Hall 1965年、McQueen 1967年分别在各自的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独立的提出。

Kmeans聚类算法ppt课件

Kmeans聚类算法ppt课件

(5)对于“噪声”和孤立点数据敏感。
精选版课件ppt
8
K-means缺点以及改进 (1)要求用户必须事先给出要生成的簇的数目k。这个k并不是最好的。 解决:肘部算法 肘部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方法来估计最优聚类数量,称为肘部法则(Elbow Method)。
各个类畸变程度(distortions)之和;每个类的畸变程度等于该类重心与其内 部成员位置距离的平方和;最优解以成本函数最小化为目标,其中uk是第k个 类的重心位置
第一次
第二次
精选版课件ppt
17
八、K-means聚类算法
在第五次迭代时,得到的三个簇与第四迭代结果相同,而且准则函数E收敛,迭代 结束,结果如下表所示:
k为迭代次数
精选版课件ppt
1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版课件ppt
精选版课件ppt
3
八、K-means聚类算法
2. K-means聚类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的工作框架:
(1)给出 n 个数据样本,令 I 1,随机选择 K 个初始聚类中心 Z j (I) , j 1, 2,3,, K ;
(2)求解每个数据样本与初始聚类中心的距离 D xi , Z j I ,i 1, 2,3,, n
假设A、B、C、D的D(x)如上图所示,当算法取值Sum(D(x))*random 时,该值会以较大的概率落入D(x)较大的区间内,所以对应的点会以 较大的概率被选中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精选版课件ppt
10
八、K-means聚类算法
3 K-means聚类算法特点及应用 3.2 K-means聚类算法应用
i=1,2
精选版课件ppt

大数据挖掘算法篇之K-Means实例

大数据挖掘算法篇之K-Means实例

⼤数据挖掘算法篇之K-Means实例⼀、引⾔ K-Means算法是聚类算法中,应⽤最为⼴泛的⼀种。

本⽂基于欧⼏⾥得距离公式:d = sqrt((x1-x2)^+(y1-y2)^)计算⼆维向量间的距离,作为聚类划分的依据,输⼊数据为⼆维数据两列数据,输出结果为聚类中⼼和元素划分结果。

输⼊数据格式如下:118223240.00.051.00.060.01.072.01.081.02.092.02.0102.00.0110.02.0127.06.0137.07.0147.08.0158.06.0168.07.0178.08.0188.09.0199.07.0209.08.0219.09.022⼆、欧⼏⾥得距离:欧⼏⾥得距离定义:欧⼏⾥得距离( Euclidean distance)也称欧⽒距离,在n维空间内,最短的线的长度即为其欧⽒距离。

它是⼀个通常采⽤的距离定义,它是在m维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真实距离。

在⼆维和三维空间中的欧式距离的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维的公式是d = sqrt((x1-x2)^+(y1-y2)^)三维的公式是d=sqrt((x1-x2)^+(y1-y2)^+(z1-z2)^)推⼴到n维空间,欧式距离的公式是d=sqrt( ∑(xi1-xi2)^ ) 这⾥i=1,2..nxi1表⽰第⼀个点的第i维坐标,xi2表⽰第⼆个点的第i维坐标n维欧⽒空间是⼀个点集,它的每个点可以表⽰为(x(1),x(2),...x(n)),其中x(i)(i=1,2...n)是实数,称为x的第i个坐标,两个点x和y=(y(1),y(2)...y(n))之间的距离d(x,y)定义为上⾯的公式.欧⽒距离看作信号的相似程度。

距离越近就越相似,就越容易相互⼲扰,误码率就越⾼。

三、代码⽰例1/****************************************************************************2* *3* KMEANS *4* *5*****************************************************************************/67 #include <stdio.h>8 #include <stdlib.h>9 #include <string.h>10 #include <conio.h>11 #include <math.h>1213// FUNCTION PROTOTYPES141516// DEFINES17#define SUCCESS 118#define FAILURE 019#define TRUE 120#define FALSE 021#define MAXVECTDIM 2022#define MAXPATTERN 2023#define MAXCLUSTER 10242526272829char *f2a(double x, int width){30char cbuf[255];31char *cp;33int d,s;34 cp=fcvt(x,width,&d,&s);35if (s) {36 strcpy(cbuf,"-");37 }38else {39 strcpy(cbuf,"");40 } /* endif */41if (d>0) {42for (i=0; i<d; i++) {43 cbuf[i+1]=cp[i];44 } /* endfor */45 cbuf[d+1]=0;46 cp+=d;47 strcat(cbuf,".");48 strcat(cbuf,cp);49 } else {50if (d==0) {51 strcat(cbuf,".");52 strcat(cbuf,cp);53 }54else {55 k=-d;56 strcat(cbuf,".");57for (i=0; i<k; i++) {58 strcat(cbuf,"0");59 } /* endfor */60 strcat(cbuf,cp);61 } /* endif */62 } /* endif */63 cp=&cbuf[0];64return cp;65 }6667686970// ***** Defined structures & classes *****71struct aCluster {72double Center[MAXVECTDIM];73int Member[MAXPATTERN]; //Index of Vectors belonging to this cluster 74int NumMembers;75 };7677struct aVector {78double Center[MAXVECTDIM];79int Size;80 };8182class System {83private:84double Pattern[MAXPATTERN][MAXVECTDIM+1];85 aCluster Cluster[MAXCLUSTER];86int NumPatterns; // Number of patterns87int SizeVector; // Number of dimensions in vector88int NumClusters; // Number of clusters89void DistributeSamples(); // Step 2 of K-means algorithm90int CalcNewClustCenters();// Step 3 of K-means algorithm91double EucNorm(int, int); // Calc Euclidean norm vector92int FindClosestCluster(int); //ret indx of clust closest to pattern93//whose index is arg94public:95void system();96int LoadPatterns(char *fname); // Get pattern data to be clustered97void InitClusters(); // Step 1 of K-means algorithm98void RunKMeans(); // Overall control K-means process99void ShowClusters(); // Show results on screen100void SaveClusters(char *fname); // Save results to file101void ShowCenters();102 };103//输出聚类中⼼104void System::ShowCenters(){105int i,j;106 printf("Cluster centers:\n");107for (i=0; i<NumClusters; i++) {108 Cluster[i].Member[0]=i;109 printf("ClusterCenter[%d]=(%f,%f)\n",i,Cluster[i].Center[0],Cluster[i].Center[1]); 110 } /* endfor */111 printf("\n");112 getchar();113 }114115//读取⽂件117 {118 FILE *InFilePtr;119int i,j;120double x;121if((InFilePtr = fopen(fname, "r")) == NULL)122return FAILURE;123 fscanf(InFilePtr, "%d", &NumPatterns); // Read # of patterns 18数据量124 fscanf(InFilePtr, "%d", &SizeVector); // Read dimension of vector 2维度125 fscanf(InFilePtr, "%d", &NumClusters); // Read # of clusters for K-Means 2簇126for (i=0; i<NumPatterns; i++) { // For each vector127for (j=0; j<SizeVector; j++) { // create a pattern128 fscanf(InFilePtr,"%lg",&x); // consisting of all elements129 Pattern[i][j]=x;130 } /* endfor */131 } /* endfor */132//输出所有数据元素133 printf("Input patterns:\n");134for (i=0; i<NumPatterns; i++) {135 printf("Pattern[%d]=(%2.3f,%2.3f)\n",i,Pattern[i][0],Pattern[i][1]);136 } /* endfor */137 printf("\n--------------------\n");138 getchar();139return SUCCESS;140 }141//***************************************************************************142// InitClusters *143// Arbitrarily assign a vector to each of the K clusters *144// We choose the first K vectors to do this *145//***************************************************************************146//初始化聚类中⼼147void System::InitClusters(){148int i,j;149 printf("Initial cluster centers:\n");150for (i=0; i<NumClusters; i++) {151 Cluster[i].Member[0]=i;152for (j=0; j<SizeVector; j++) {153 Cluster[i].Center[j]=Pattern[i][j];154 } /* endfor */155 } /* endfor */156for (i=0; i<NumClusters; i++) {157 printf("ClusterCenter[%d]=(%f,%f)\n",i,Cluster[i].Center[0],Cluster[i].Center[1]); //untransplant 158 } /* endfor */159 printf("\n");160 getchar();161 }162//运⾏KMeans163void System::RunKMeans(){164int converged;165int pass;166 pass=1;167 converged=FALSE;168//第N次聚类169while (converged==FALSE) {170 printf("PASS=%d\n",pass++);171 DistributeSamples();172 converged=CalcNewClustCenters();173 ShowCenters();174 getchar();175 } /* endwhile */176 }177//在⼆维和三维空间中的欧式距离的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维的公式是178//d = sqrt((x1-x2)^+(y1-y2)^)179//通过这种运算,就可以把所有列的属性都纳⼊进来180double System::EucNorm(int p, int c){ // Calc Euclidean norm of vector difference181double dist,x; // between pattern vector, p, and cluster182int i; // center, c.183char zout[128];184char znum[40];185char *pnum;186//187 pnum=&znum[0];188 strcpy(zout,"d=sqrt(");189 printf("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d to cluster %d is calculated as:\n",p,c);190 dist=0;191for (i=0; i<SizeVector ;i++){192//拼写字符串193 x=(Cluster[c].Center[i]-Pattern[p][i])*(Cluster[c].Center[i]-Pattern[p][i]);194 strcat(zout,f2a(x,4));195if (i==0)196 strcat(zout,"+");197//计算距离198 dist += (Cluster[c].Center[i]-Pattern[p][i])*(Cluster[c].Center[i]-Pattern[p][i]);199 } /* endfor */201return dist;202 }203//查找最近的群集204int System::FindClosestCluster(int pat){205int i, ClustID;206double MinDist, d;207 MinDist =9.9e+99;208 ClustID=-1;209for (i=0; i<NumClusters; i++) {210 d=EucNorm(pat,i);211 printf("Distance from pattern %d to cluster %d is %f\n\n",pat,i,sqrt(d));212if (d<MinDist) {213 MinDist=d;214 ClustID=i;215 } /* endif */216 } /* endfor */217if (ClustID<0) {218 printf("Aaargh");219 exit(0);220 } /* endif */221return ClustID;222 }223//224void System::DistributeSamples(){225int i,pat,Clustid,MemberIndex;226//Clear membership list for all current clusters227for (i=0; i<NumClusters;i++){228 Cluster[i].NumMembers=0;229 }230for (pat=0; pat<NumPatterns; pat++) {231//Find cluster center to which the pattern is closest232 Clustid= FindClosestCluster(pat);//查找最近的聚类中⼼233 printf("patern %d assigned to cluster %d\n\n",pat,Clustid);234//post this pattern to the cluster235 MemberIndex=Cluster[Clustid].NumMembers;236 Cluster[Clustid].Member[MemberIndex]=pat;237 Cluster[Clustid].NumMembers++;238 } /* endfor */239 }240//计算新的群集中⼼241int System::CalcNewClustCenters(){242int ConvFlag,VectID,i,j,k;243double tmp[MAXVECTDIM];244char xs[255];245char ys[255];246char nc1[20];247char nc2[20];248char *pnc1;249char *pnc2;250char *fpv;251252 pnc1=&nc1[0];253 pnc2=&nc2[0];254 ConvFlag=TRUE;255 printf("The new cluster centers are now calculated as:\n");256for (i=0; i<NumClusters; i++) { //for each cluster257 pnc1=itoa(Cluster[i].NumMembers,nc1,10);258 pnc2=itoa(i,nc2,10);259 strcpy(xs,"Cluster Center");260 strcat(xs,nc2);261 strcat(xs,"(1/");262 strcpy(ys,"(1/");263 strcat(xs,nc1);264 strcat(ys,nc1);265 strcat(xs,")(");266 strcat(ys,")(");267for (j=0; j<SizeVector; j++) { // clear workspace268 tmp[j]=0.0;269 } /* endfor */270for (j=0; j<Cluster[i].NumMembers; j++) { //traverse member vectors271 VectID=Cluster[i].Member[j];272for (k=0; k<SizeVector; k++) { //traverse elements of vector273 tmp[k] += Pattern[VectID][k]; // add (member) pattern elmnt into temp 274if (k==0) {275 strcat(xs,f2a(Pattern[VectID][k],3));276 } else {277 strcat(ys,f2a(Pattern[VectID][k],3));278 } /* endif */279 } /* endfor */280if(j<Cluster[i].NumMembers-1){281 strcat(xs,"+");282 strcat(ys,"+");283 }285 strcat(xs,")");286 strcat(ys,")");287 }288 } /* endfor */289for (k=0; k<SizeVector; k++) { //traverse elements of vector290 tmp[k]=tmp[k]/Cluster[i].NumMembers;291if (tmp[k] != Cluster[i].Center[k])292 ConvFlag=FALSE;293 Cluster[i].Center[k]=tmp[k];294 } /* endfor */295 printf("%s,\n",xs);296 printf("%s\n",ys);297 } /* endfor */298return ConvFlag;299 }300//输出聚类301void System::ShowClusters(){302int cl;303for (cl=0; cl<NumClusters; cl++) {304 printf("\nCLUSTER %d ==>[%f,%f]\n", cl,Cluster[cl].Center[0],Cluster[cl].Center[1]); 305 } /* endfor */306 }307308void System::SaveClusters(char *fname){309 }四、主调程序1void main(int argc, char *argv[])2 {34 System kmeans;5/*6 if (argc<2) {7 printf("USAGE: KMEANS PATTERN_FILE\n");8 exit(0);9 }*/10if (kmeans.LoadPatterns("KM2.DAT")==FAILURE ){11 printf("UNABLE TO READ PATTERN_FILE:%s\n",argv[1]);12 exit(0);13 }1415 kmeans.InitClusters();16 kmeans.RunKMeans();17 kmeans.ShowClusters();18 }五、输出结果1 Input patterns:2 Pattern[0]=(0.000,0.000)3 Pattern[1]=(1.000,0.000)4 Pattern[2]=(0.000,1.000)5 Pattern[3]=(2.000,1.000)6 Pattern[4]=(1.000,2.000)7 Pattern[5]=(2.000,2.000)8 Pattern[6]=(2.000,0.000)9 Pattern[7]=(0.000,2.000)10 Pattern[8]=(7.000,6.000)11 Pattern[9]=(7.000,7.000)12 Pattern[10]=(7.000,8.000)13 Pattern[11]=(8.000,6.000)14 Pattern[12]=(8.000,7.000)15 Pattern[13]=(8.000,8.000)16 Pattern[14]=(8.000,9.000)17 Pattern[15]=(9.000,7.000)18 Pattern[16]=(9.000,8.000)19 Pattern[17]=(9.000,9.000)2021 --------------------2223 Initial cluster centers:24 ClusterCenter[0]=(0.000000,0.000000)25 ClusterCenter[1]=(1.000000,0.000000)262728 PASS=12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0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30 d=sqrt( .0000+ .0000)31 Distance from pattern 0 to cluster 0is0.000000323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0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35 Distance from pattern 0 to cluster 1is1.0000003637 patern 0 assigned to cluster 0383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40 d=sqrt( 1.0000+ .0000)41 Distance from pattern 1 to cluster 0is1.000000424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44 d=sqrt( .0000+ .0000)45 Distance from pattern 1 to cluster 1is0.0000004647 patern 1 assigned to cluster 1484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2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50 d=sqrt( .0000+ 1.0000)51 Distance from pattern 2 to cluster 0is1.000000525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2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54 d=sqrt( 1.0000+ 1.0000)55 Distance from pattern 2 to cluster 1is1.4142145657 patern 2 assigned to cluster 0585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3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60 d=sqrt( 4.0000+ 1.0000)61 Distance from pattern 3 to cluster 0is2.236068626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3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64 d=sqrt( 1.0000+ 1.0000)65 Distance from pattern 3 to cluster 1is1.4142146667 patern 3 assigned to cluster 1686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4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70 d=sqrt( 1.0000+ 4.0000)71 Distance from pattern 4 to cluster 0is2.236068727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4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74 d=sqrt( .0000+ 4.0000)75 Distance from pattern 4 to cluster 1is2.0000007677 patern 4 assigned to cluster 1787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5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80 d=sqrt( 4.0000+ 4.0000)81 Distance from pattern 5 to cluster 0is2.828427828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5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84 d=sqrt( 1.0000+ 4.0000)85 Distance from pattern 5 to cluster 1is2.2360688687 patern 5 assigned to cluster 1888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6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90 d=sqrt( 4.0000+ .0000)91 Distance from pattern 6 to cluster 0is2.000000929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6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94 d=sqrt( 1.0000+ .0000)95 Distance from pattern 6 to cluster 1is1.0000009697 patern 6 assigned to cluster 1989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7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 100 d=sqrt( .0000+ 4.0000)101 Distance from pattern 7 to cluster 0is2.00000010210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7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 104 d=sqrt( 1.0000+ 4.0000)105 Distance from pattern 7 to cluster 1is2.236068106107 patern 7 assigned to cluster 010810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8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 110 d=sqrt( 49.0000+ 36.0000)111 Distance from pattern 8 to cluster 0is9.21954411211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8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 114 d=sqrt( 36.0000+ 36.0000)115 Distance from pattern 8 to cluster 1is8.485281116117 patern 8 assigned to cluster 112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9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 124 d=sqrt( 36.0000+ 49.0000)125 Distance from pattern 9 to cluster 1is9.219544126127 patern 9 assigned to cluster 112812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0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 130 d=sqrt( 49.0000+ 64.0000)131 Distance from pattern 10 to cluster 0is10.63014613213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0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 134 d=sqrt( 36.0000+ 64.0000)135 Distance from pattern 10 to cluster 1is10.000000136137 patern 10 assigned to cluster 113813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1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 140 d=sqrt( 64.0000+ 36.0000)141 Distance from pattern 11 to cluster 0is10.00000014214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1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 144 d=sqrt( 49.0000+ 36.0000)145 Distance from pattern 11 to cluster 1is9.219544146147 patern 11 assigned to cluster 114814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2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 150 d=sqrt( 64.0000+ 49.0000)151 Distance from pattern 12 to cluster 0is10.63014615215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2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 154 d=sqrt( 49.0000+ 49.0000)155 Distance from pattern 12 to cluster 1is9.899495156157 patern 12 assigned to cluster 115815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3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 160 d=sqrt( 64.0000+ 64.0000)161 Distance from pattern 13 to cluster 0is11.31370816216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3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 164 d=sqrt( 49.0000+ 64.0000)165 Distance from pattern 13 to cluster 1is10.630146166167 patern 13 assigned to cluster 116816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4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 170 d=sqrt( 64.0000+ 81.0000)171 Distance from pattern 14 to cluster 0is12.04159517217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4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 174 d=sqrt( 49.0000+ 81.0000)175 Distance from pattern 14 to cluster 1is11.401754176177 patern 14 assigned to cluster 117817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5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 180 d=sqrt( 81.0000+ 49.0000)181 Distance from pattern 15 to cluster 0is11.40175418218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5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 184 d=sqrt( 64.0000+ 49.0000)185 Distance from pattern 15 to cluster 1is10.630146186187 patern 15 assigned to cluster 118818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6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 190 d=sqrt( 81.0000+ 64.0000)191 Distance from pattern 16 to cluster 0is12.041595192193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6 to cluster 1is calculated as: 194 d=sqrt( 64.0000+ 64.0000)195 Distance from pattern 16 to cluster 1is11.313708196197 patern 16 assigned to cluster 1198199 The distance from pattern 17 to cluster 0is calculated as: 200 d=sqrt( 81.0000+ 81.0000)201 Distance from pattern 17 to cluster 0is12.727922207 patern 17 assigned to cluster 1208209 The new cluster centers are now calculated as:210 Cluster Center0(1/3)( .000+ .000+ .000),211 (1/3)( .000+ 1.000+ 2.000)212 Cluster Center1(1/15)( 1.000+ 2.000+ 1.000+ 2.000+ 2.000+ 7.000+ 7.000+ 7.000+ 8 213 .000+ 8.000+ 8.000+ 8.000+ 9.000+ 9.000+ 9.000),214 (1/15)( .000+ 1.000+ 2.000+ 2.000+ .000+ 6.000+ 7.000+ 8.000+ 6.000+ 7.000+ 8.00 2150+ 9.000+ 7.000+ 8.000+ 9.000)216 Cluster centers:217 ClusterCenter[0]=(0.000000,1.000000)218 ClusterCenter[1]=(5.866667,5.333333)。

机器学习--K均值聚类算法原理、方法及代码实现

机器学习--K均值聚类算法原理、方法及代码实现

机器学习--K均值聚类算法原理、⽅法及代码实现⼀、K-means算法原理 k-means算法是⼀种简单的迭代型聚类算法,采⽤距离作为相似性指标,从⽽发现给定数据集中的K个类,且每个类的中⼼是根据类中所有值的均值得到,每个类⽤聚类中⼼来描述。

对于给定的⼀个包含n个d维数据点的数据集X以及要分得的类别K,选取欧式距离作为相似度指标,聚类⽬标是使得各类的聚类平⽅和最⼩,即最⼩化: 结合最⼩⼆乘法和拉格朗⽇原理,聚类中⼼为对应类别中各数据点的平均值,同时为了使得算法收敛,在迭代过程中,应使最终的聚类中⼼尽可能的不变。

⼆、算法实现⼀般流程 K-means是⼀个反复迭代的过程,算法分为四个步骤: 1)选取数据空间中的K个对象作为初始中⼼,每个对象代表⼀个聚类中⼼; 2)对于样本中的数据对象,根据它们与这些聚类中⼼的欧⽒距离,按距离最近的准则将它们分到距离它们最近的聚类中⼼(最相似)所对应的类; 3)更新聚类中⼼:将每个类别中所有对象所对应的均值作为该类别的聚类中⼼,计算⽬标函数的值; 4)判断聚类中⼼和⽬标函数的值是否发⽣改变,若不变,则输出结果,若改变,则返回2)。

三、算法应⽤实例--鸢尾花分类问题 1.Iris数据集 Iris也称鸢尾花卉数据集,是⼀类多重变量分析的数据集。

数据集包含150个数据集,分为3类,每类50个数据,每个数据包含4个属性。

可通过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4个属性预测鸢尾花卉属于(Setosa,Versicolour,Virginica)三个种类中的哪⼀类。

代码实现:import math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import numpy as npdataname = "data.txt"def loadIRISdata(filename):data = []with open(filename, mode="r", encoding="utf-8") as rf:for line in rf:if line == '\n':continuedata.append(list(map(float, line.split(""))))return datadef generateCenters(data):'''求解初始聚类中⼼'''centers = []'''已知维度为4''''''分三类,取第0,50,100的三个向量作为分界'''centers.append(data[0])centers.append(data[50])centers.append(data[100])return centersdef distance(a ,b):'''欧式距离'''sum = 0for i in range(4):sq = (a[i]-b[i])*(a[i]-b[i])sum += sqreturn math.sqrt(sum)def point_avg(points):'''对维度求平均值'''new_center = []for i in range(4):sum = 0for p in points:sum += p[i]new_center.append(float("%.8f" % (sum/float(len(points)))))return new_centerdef updataCenters(data, assigments):new_means = defaultdict(list)centers = []for assigment, point in zip(assigments, data):new_means[assigment].append(point)'''将同⼀类的数据进⾏整合'''for i in range(3):points = new_means[i]centers.append(point_avg(points))return centersdef assignment(data, centers):assignments = []'''对应位置显⽰对应类群'''for point in data:'''遍历所有数据'''shortest = float('inf')shortestindex = 0for i in range(3):'''遍历三个中⼼向量,与哪个类中⼼欧⽒距离最短就将其归为哪类''' value = distance(point, centers[i])if value < shortest:shortest = valueshortestindex = iassignments.append(shortestindex)return assignmentsdef kmeans(data):k_data = generateCenters(data)assigments = assignment(data, k_data)old_assigments = Nonewhile assigments != old_assigments:new_centers = updataCenters(data, assigments)old_assigments = assigmentsassigments = assignment(data, new_centers)result = list(zip(assigments, data))return resultdef acc(result):sum = 0all = 0for i in range(50):if result[i][0] == 0:sum += 1all += 1for i in range(50):if result[i+50][0] == 1:sum += 1all += 1for i in range(50):if result[i+100][0] == 2:sum += 1all += 1print('sum:', sum, 'all:', all)return sum, allif__name__ == "__main__":data = loadIRISdata(dataname)result = kmeans(data)for i in range(3):tag = 0print('\n')print("第%d类数据有:" % (i+1))for tuple in range(len(result)):if(result[tuple][0] == i):print(tuple, end='')tag += 1if tag > 20 :print('\n')tag = 0#print(result)print('\n')sum, all = acc(result)print('c-means准确度为:%2f%%' % ((sum/all)*100))运⾏结果:。

k-means聚类算法简介

k-means聚类算法简介

k-means聚类算法简介k-means 算法是一种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它以k 为参数,把n 个数据对象分成k 个簇,使簇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簇间的相似度较低。

1. 基本思想k-means 算法是根据给定的n 个数据对象的数据集,构建k 个划分聚类的方法,每个划分聚类即为一个簇。

该方法将数据划分为n 个簇,每个簇至少有一个数据对象,每个数据对象必须属于而且只能属于一个簇。

同时要满足同一簇中的数据对象相似度高,不同簇中的数据对象相似度较小。

聚类相似度是利用各簇中对象的均值来进行计算的。

k-means 算法的处理流程如下。

首先,随机地选择k 个数据对象,每个数据对象代表一个簇中心,即选择k 个初始中心;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簇中心的相似度(距离),将它赋给与其最相似的簇中心对应的簇;然后重新计算每个簇中所有对象的平均值,作为新的簇中心。

不断重复以上这个过程,直到准则函数收敛,也就是簇中心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常采用均方差作为准则函数,即最小化每个点到最近簇中心的距离的平方和。

新的簇中心计算方法是计算该簇中所有对象的平均值,也就是分别对所有对象的各个维度的值求平均值,从而得到簇的中心点。

例如,一个簇包括以下 3 个数据对象{(6,4,8),(8,2,2),(4,6,2)},则这个簇的中心点就是((6+8+4)/3,(4+2+6)/3,(8+2+2)/3)=(6,4,4)。

k-means 算法使用距离来描述两个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度。

距离函数有明式距离、欧氏距离、马式距离和兰氏距离,最常用的是欧氏距离。

k-means 算法是当准则函数达到最优或者达到最大的迭代次数时即可终止。

当采用欧氏距离时,准则函数一般为最小化数据对象到其簇中心的距离的平方和,即。

其中,k 是簇的个数,是第i 个簇的中心点,dist(,x)为X 到的距离。

2. Spark MLlib 中的k-means 算法Spark MLlib 中的k-means 算法的实现类KMeans 具有以下参数。

数据挖掘案例分析

数据挖掘案例分析

数据挖掘案例分析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常见的一种技术,它用于将相似的数据点划分为不同的组或簇,以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探讨聚类分析的应用。

案例背景:一家在线零售商希望了解其客户的消费行为,以便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和推广活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客户购买记录数据,包括客户ID、购买时间、购买金额等。

目标:通过聚类分析客户的购买行为,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群组,从而得到客户的消费特点和行为模式。

方法:我们将使用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 K-means算法来进行分析。

K-means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它通过在数据空间中找到k个簇的方式来划分数据。

其中k值需要手动设定,我们将通过实验选择最佳的k值。

步骤:1.数据预处理:首先,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无效数据、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并进行特征工程,以便更好地表达数据的特征。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使用购买金额作为特征。

2.特征选择: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只选择购买金额作为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多的特征。

3.选择聚类数k:为了找到最佳的k值,我们可以使用“肘部法则”或“轮廓系数”等方法。

肘部法则通过绘制不同k值对应的误差平方和(SSE)的曲线,选择拐点所对应的k值。

轮廓系数通过计算不同聚类间的距离和聚类内的距离,从而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估指标,选择轮廓系数最大的k值。

4. 构建模型:根据选择的k值,我们使用K-means算法构建聚类模型。

K-means算法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不断调整簇的中心点,最终使得样本点到所属簇中心的距离最小化。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客户群组,比如高消费客户群组、低消费客户群组、潜在高消费客户群组等。

通过对不同群组的行为模式分析,该在线零售商可以制定相应的市场定位策略和推广计划,以获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聚类分析是一项非常强大的数据挖掘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

halcon 聚类算法

halcon 聚类算法

Halcon 聚类算法1. 简介Halcon是一款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领域的软件库,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处理和分析功能。

其中,聚类算法是Halcon中重要的一部分,用于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群组。

本文将介绍Halcon中常用的聚类算法及其应用。

2. K-Means 聚类算法K-Means是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它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实现聚类。

该算法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2.1 算法原理K-Means算法基于以下几个步骤:1.随机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

2.将每个样本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

3.根据每个簇内样本点的均值更新聚类中心。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收敛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2.2 Halcon中使用K-Means算法在Halcon中,可以使用kmeans_clustering函数来执行K-Means聚类算法。

该函数需要指定输入数据集、簇数目以及其他参数。

以下是使用Halcon进行K-Means聚类的示例代码:read_image(Image, 'image.jpg')convert_image_type(Image, 'byte')reduce_domain(Image, ImageReduced)features := create_feature_set()add_features_object(features, ImageReduced, 7)kmeans_clustering(features, 4, KMeansHandle)get_clusters(KMeansHandle, Clusters)上述代码首先读取图像并将其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使用reduce_domain函数减少领域以提高聚类性能。

接下来,创建一个特征集并将图像添加到特征集中。

最后,使用kmeans_clustering函数执行聚类并获取聚类结果。

3. DBSCAN 聚类算法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并且对噪声数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K-Means算法的10个有趣用例_光环大数据

K-Means算法的10个有趣用例_光环大数据

K-Means算法的10个有趣用例_光环大数据K-means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也是最常用的聚类算法之一。

K-means算法实施起来非常简单,因此,它非常适用于机器学习新手爱好者。

首先我们来回顾K-Means算法的起源,然后介绍其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

起源1967年,James MacQueen在他的论文《用于多变量观测分类和分析的一些方法》中首次提出“K-means”这一术语。

1957年,贝尔实验室也将标准算法用于脉冲编码调制技术。

1965年,E.W. Forgy发表了本质上相同的算法——Lloyd-Forgy 算法。

什么是K-Means算法?聚类,是将数据分成若干组,使得相同组中的数据点之间比其他组中的数据点更具有相似性。

简而言之,聚类就是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点分割成一个个组,也就是一个个聚类中。

K-means算法的目标是在数据中查找一个个组,组的数量由变量K表示。

根据数据所提供的特征,通过迭代运算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K个组中的其中一个组。

下图中K = 2,因此可以从原始数据集中识别出两个聚类。

在一个数据集上执行K-means算法,其输出分别是:1.K中心点:从数据集中识别的k个聚类的每一个中心点。

2.数据集的完全标记,以确保每个数据点都可以分配给其中一个聚类。

K-Means算法的十大用例K-means算法通常可以应用于维数、数值都很小且连续的数据集,比如:从随机分布的事物集合中将相同事物进行分组。

1.文档分类器根据标签、主题和文档内容将文档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这是一个非常标准且经典的K-means算法分类问题。

首先,需要对文档进行初始化处理,将每个文档都用矢量来表示,并使用术语频率来识别常用术语进行文档分类,这一步很有必要。

然后对文档向量进行聚类,识别文档组中的相似性。

这里是用于文档分类的K-means算法实现案例。

2.物品传输优化使用K-means算法的组合找到无人机最佳发射位置和遗传算法来解决旅行商的行车路线问题,优化无人机物品传输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实例
距离D
5. 由于Zj(2)≠Zj(1),所以用调整后的中心点再次计算 所有球队分别到三个新中心点的距离D如图所示, 所以,第二次迭代后的结果为: 中国C,日本A,韩国A,伊朗B,沙特B,伊拉 克C,卡塔尔C,阿联酋C,乌兹别克斯坦B,泰国C, 越南C,阿曼C,巴林B,朝鲜B,印尼C。 结果无变化,说明结果已收敛,最终聚类结果为:
SSE是数据库中所有对象的平方误差总和,p为数据对象, mi是簇Ci的平均值。这个准则函数使生成的结果尽可能的紧 凑和独立。
k-means算法描述
下面给出k-means算法的具体步骤: (l) 给定大小为n的数据集,令I=1,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

Zj(I),j=1,2,3,…,k;
(2) 计算每个数据对象与聚类中心的距离D(xi,Zj(I)),i=1, 2,3…n,j=l,2,3,…,k,如果满足 D(xi,Zk(I)) =min{D(xi,Zj(I)),i=l,2,3,…n} 则 xi∈C k; (3) 计算k个新的聚类中心: 即取聚类中所有元素各自维度的算术平均数; (4) 判断:若Zj(I+1)≠Zj(I),j=l,2,3,…,k,则I=I+1, 返回(2);否则算法结束。
最广泛使用的聚类算法k-means算法属于划分法。
划分法
给定一个有N个元组或者纪录的数据集,划分法将构造K 个分组,每一个分组就代表一个聚类,K<N。而且这K个分 组满足下列条件: (1) 每一个分组至少包含一个数据纪录; (2)每一个数据纪录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分组(某些模糊 聚类算法中该条件可以放宽); 对于给定的K,算法首先给出一个初始的分组方法,以后 通过反复迭代的方法改变分组,使得每一次改进之后的分组 方案都较前一次好,而所谓好的标准就是:同一分组中的记 录越近越好,而不同分组中的纪录越远越好。
A簇的新中心点为:{(0.3+0)/2=0.15, (0+0.15)/2=0.075, (0.19+0.13)/2=0.16} = {0.15, 0.075, 0.16}
B簇的新中心点为: {(0.24+0.3+0.7*3)/5=0.528, (0.76*4+0.68)/5=0.744, (0.25+0.06+0.25+0.5+1)/5=0.412} ={ 0.528,0.744,0.412} C簇的新中心点={ 1,0.94, 0.40625}。

亚洲一流:日本,韩国;
亚洲二流:乌兹别克斯坦,巴林,朝鲜,伊朗, 沙特; 亚洲三流:中国,伊拉克,卡塔尔,阿联酋,泰国,越南,阿曼,印尼。
应用实例

其实分析数据不仅告诉我们聚类信息,还提
供了一些其它有趣的信息,例如从中可以定
量分析出各个球队之间的差距。例如,在亚 洲二流队伍中,伊朗与沙特水平最接近,另

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也被称为k-均值或k-平均。 该算法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k个簇的质心; 然后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个质心的距离,将它赋 给最近的簇,然后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这个过程不断重 复,直到准则函数收敛。通常采用的准则函数为平方误差和 准则函数,即 SSE(sum of the squared error),其定义如下:
2. 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
应用实例
设k=3,即将这15支球队分成三个集团。抽取日 本、巴林和泰国的值作为三个簇的种子,即初始化 三个簇的中心为A:{0.3, 0, 0.19},B:{0.7, 0.76, 0.5} 和C:{1, 1, 0.5}。
应用实例


图中从左到右依次表示各支球队到当前中 心点的欧氏距离,将每支球队分到最近的 簇,可对各支球队做如下聚类:

聚类算法

在商业上,聚类可以帮助市场分析人员从消费者数据 库中区分出不同的消费群体来,并且概括出每一类消 费者的消费习惯。它作为数据挖掘中的一个模块,可 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工具来发现数据库中分布的一些深 层的信息,并且概括出每一类的特点,或者把注意力 放在某一个特定的类上做进一步的分析。 聚类分析的算法可以分为划分法、层次法、基于密度 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其中,
在簇的平均值被定义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这对于处理符号属性的数据不适用。对于
“躁声”和孤立点数据是敏感的,少量的该类数据能够对平均值产生极大的影响。
外,乌兹别克斯坦和巴林虽然没有打进近两
届世界杯,不过凭借预选赛和亚洲杯上的出 色表现占据B组一席之地,而朝鲜由于打入
了2010世界杯决赛圈而有幸进入B组。其它
有趣的信息还可以进一步挖掘。
k-means算法的性能分析

主要优点:

是解决聚类问题的一种经典算法,简单、快速。
对处理大数据集,该算法是相对可伸缩和高效率的。因为它的复杂度是O(nkt ) ,其 中,n 是所有对象的数目,k 是簇的数目,t 是迭代的次数。通常k < <n 且t < <n 。 当结果簇是密集的,而簇与簇之间区别明显时,它的效果较好。
应用实例
1. 规格化数据

由于取值范围大的属性对距离的影响高于取值范围小的属性, 这样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相异度,因此聚类前,一般先对属性值进行 规格化。所谓规格化就是将各个属性值按比例映射到相同的取值区 间,来平衡各个属性对距离的影响。通常将各个属性均映射到[0,1] 区间,映射公式为: 其中max(ai)和min(ai)表示所有元素项中第i个属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安英博 2013.12.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类和聚类


分类是指将数据归于一系列已知类别之中的某个 类的分类过程。分类作为一种监督学习方法,要 求必须事先明确知道各个类别的信息,并且断言 所有待分类项都有一个类别与之对应。但是很多 时候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处理海量数 据的时候。 聚类是根据客体属性对一系列未分类的客体进行 类别的识别,把一组个体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 聚类属于无监督学习。
中国C,日本A,韩国A,伊朗B,沙特B,伊拉克 C,卡塔尔C,阿联酋C,乌兹别克斯坦B,泰国C, 越南C,阿曼C,巴林B,朝鲜B,印尼C。
应用实例
第一次聚类结果: A:日本,韩国;

B:伊朗,沙特,乌兹别克斯坦,巴林,朝鲜;
C:中国,伊拉克,卡塔尔,阿联酋,泰国,越南,阿曼,印尼。 4. 根据第一次聚类结果,调整3个簇的中心点
k-means算法描述

距离D的计算方法
1. 欧几里得距离:
其意义就是两个元素在欧氏空间中的集合距离,因为 其直观易懂且可解释性强,被广泛用于标识两个标量元 素的相异度。 2. 曼哈顿距离: 3. 闵可夫斯基距离:
从图中可以看到,A, B, C, D, E
是五个在图中点。而灰色的点是 种子点,也就是我们用来找点群 的点。有两个种子点,所以k=2。 K-Means 的算法如下: ① 随机在图中取k(这里k=2)个种子点。 ② 对图中的所有点求到这k个种子点的距离,假如点 Pi 离种子点 Si 最近,那么 Pi 属于 Si 点群。(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A、B属于上 面的种子点,C、D、E属于下面中部的种子点) ③ 移动种子点到属于他的“点群”的中心。(见图上的第三步)

主要缺点:
结果对初值敏感,对于不同的初始值,可能会导致不同结果。
必须事先给出k 值,但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数据集应该分成多少个类别才最合适。聚类 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对聚类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一旦初始值选择的不好,可能无法 得到有效的聚类结果。可以多设置一些不同的初值,对比最后的运算结果,一直到 结果趋于稳定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比较耗时、浪费资源。
举例概述
④ 然后重复第2)和第3)步,直到种子点不再移动(图中的第四步上 面的种子点聚合了A,B,C,下面的种子点聚合了D,E)。
应用实例
——中国男足近几年在亚洲处于几流水平?
下图是采集的亚洲15只球队在2006年-2010年间大型比赛的
战绩(澳大利亚未收录)。数据做了如下预处理:对于世界杯, 进入决赛圈则取其最终排名,没有进入决赛圈的,打入预选赛 十强赛赋予40,预选赛小组未出线的赋予50。对于亚洲杯,前 四名取其排名,八强赋予5,十六强赋予9,预选赛没出现的赋 予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