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及转喻的关联阐释
浅议转喻和隐喻的区别和联系
物 ,单独表达 这一事物 时 ,就成为 隐喻 。例 如 , “ 轿车 甲虫般地前行 这个 隐喻就假定 ,我们 不知道轿 车怎么 经验 .都是无意 识的结果 。但 是它们之 间也是很好 区分 的 ,转喻 同一域 的映射 ,主要 侧重于 事物 的代替 关系 。 运 动 ,但我们 的确知道 甲虫匆匆穿过 地面 的行进 模样 。 而 隐喻主要是两 个平行域 的映射 ,侧 重于事物 的描 述 。 这 个隐喻就是 借助于此二 者之 间的相似点 ,把 甲虫 的特 征变换成 了轿 车的特征 。隐喻是 由始发域来认识 目标域 , 只有进一步 了解 了二者 的区别和联 系 ,才能更好 地将其 但 始发域和 目标 域属于不 同的概念域 ,如 :S h e i s a t i g e r . 分别 运用 到语 言中。 根 据生活 经验 ,我们 知道 t i g e r( 老虎 )具有 凶猛 、富有 文献综述 野性 等特 点 , 由此来认知 s h e 具有老虎这样 的性格 , “ t i g e r ” [ 1 ] Ba r c e l o n a , A. ( e d s O . Me t a p h o r a n d Me t o n y my ( 老虎)始发 域属 于 a n i ma l ( 动物 )范畴 ,目标域 “ s h e ” a t t h e Cr o s s r o a d s — ACo g n i t i v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 C] . ( 女人 )属于 ma r l( 人 )这 一范畴 ,这 两个范 畴之 间是
隐喻是 区别于转喻 的另一种语用表 达方式 ,又称 暗 接触或邻近关 系。
五 结语
转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说过的部分可以代表整体 , 反过来整体也可以代表部分,
再论认知隐喻和转喻的区别与关联_朱建新
文责自负·
再论认知隐喻和转喻的区别与关联
朱建新
摘
*
左广明
(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
要: 从修辞研究的角度看, 转喻研究一直限于隐喻之中; 在认知研究领域内, 转喻研究也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随着认知 语言学的发展, 学者发现转喻的作用愈发重要, 转喻甚至比隐喻的地位更为基础, 因此有必要深入考察两者的区别与关联 。 本 文从认知的视角, 系统地阐释隐喻和转喻在认知结构 、 映现基础、 认知功能、 认知机制、 认知理据、 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区别性 进一步揭示两者的认知本质 。 和关联性,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区别; 关联; 认知阐释 中图分类号: H319 1. 引言 转喻和隐喻作为修辞方式, 尽管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 但在认知语言学研究视域内, 关于转喻的研究, 前的古希腊, 无论是研究的历史还是研究的成果, 都无法和隐喻相提并 论。一般认为, 隐喻的认知研究始于 G. Vico , 他于 18 世纪初 首次阐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 。其后, 很多语言学家对隐喻的 认知功能有过一些重要的论述; Richards ( 1936 ) 系统地论述 Dornseiff 等一批学者于 20 世纪 40 了隐喻的认知特征; 因此, 年代开始了隐喻的认知研究; Black( 1962 ) 完善了 Richards 的 2.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性认知阐释 转喻自从以独立的形态走出隐喻的研究范畴之后, 学者 们就开始尝试从认知的视角研究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由于认 知过程是人类复杂的思维过程, 这就注定研究它们的区别是 只有了解它们各自的认知结构 、 映现基础、 一项艰巨的任务, 认知功能和认知机制, 才能对其区别性特征进行合理的认知 解释, 从而概括出区分隐喻和转喻的一般标准 。 2. 1 认知结构之差异 隐喻从结构上看, 本体、 喻体和喻底三者形成隐喻的基 本构架, 其中喻体和本体以相似性相关联, 其结构可以看成 “A 如 B ” “A 是 B ” , 为 或 在“热情似火 ” 这一表达中“热情 ” “火” 是本体而 是喻体, 不过这里没有喻底, 这里的隐喻就是 “火” 通过 这一有形事物来理解 “热情 ” 这个抽象概念的意 义, 因此, 我们可以说, 隐喻就是通过一事物来理解另一事 物。喻体与本体尽管具有相似关系, 但也有差异, 而差异性 则构成了隐喻的基础, 差异性表现为本体和喻体分属两个截 : “小张就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 ,“小 然不同的空间。 例如 “百科全书” 张” 与 是存在于不同的认知空间且具有差异性的 两种事物, 但它们之间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就是“小张 ” 与 “百科全书” 都可以被人们去品味和阅读, 这就是隐喻。 转喻实际上也可以看成由本体 、 喻体和喻底构成, 但本 而且喻体和喻底表现为同 体在转喻中是以表征形式出现的, 一事物; 以隐性的方式发生作用是转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基本 特征且它们之间以替代关系呈现, 两者并不具有相似关系; 转喻中喻体用来代替本体的原因是喻体代表了本体的某一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6038 ( 2012 ) 05 - 0059 - 04 研究对象, 并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 并对其区别和联系进行 了相关论述, 但目前的研究显得较为零散, 且角度单一, 在深 本文拟从认知角度, 系统地、 深入地从 度上缺乏层次。为此, 多角度研究转喻和隐喻的区别性和关联性, 以便更清楚地认 识隐喻和转喻的本质, 促进隐喻和转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 展。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隐喻和转喻的概念从人类社会的语言实践来看,在日常的交际语言及诗词歌赋中都会运用隐喻或转喻来表达感情。
从认知语言学来看,它不仅是人类表达语言的主要表现,也是最为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扩展词义的实现要素。
通常来讲,隐喻以及转喻都被视为修辞学中的两种手段,之前的主流语言学家将隐喻与转喻划入到语言异体形式。
但是,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以及转喻表达属于人类语言表达现象,也应将其纳入在语言研究中。
它们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言认知方式。
语言学在解释语言时运用了与众不同的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效途径,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语言沟通以及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将相似性当成了自身的认知基础,从而为人类认识宇宙万物以及自身之间搭建关联域。
而且出现了两个有密切关联的概念域,其中之一为始源域,也可以被称作始发模型,其二为目标域,也可以被叫做目的模型.目标域或始源域在形成关联是相互而存在的,而且分别形成了各种的概念网络体系,包括了人类在认知该事物之前的经验以及概念。
从隐喻来看,目标域以及始源域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关联,它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脑中的认知语境。
人类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形成了认知语境,它涵盖了语言上下文、直接场合、社会心理表征以及知识等。
与目标域(本体)相对比而言,说话者或听话者要要更为熟悉隐喻的始源域(喻体)。
但是,在二者形成关联以及发生互动反应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激活与日常观念相关的联想系统。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事物映射到人们不太熟悉的事物上(在结构与内容方面)。
这样一来,隐喻就可以为人们深入把握目标域的特点以及结构提供较大帮助,人类的认知功能也因此而形成。
隐喻在此过程中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特征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们利用所熟悉的事物,从而不断认识、把握未知事物,深入理解已知事物的活动。
《隐喻和转喻》课件
传统隐喻
总结词
常见、习惯性、易于接受
详细描述
传统隐喻是指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习惯性表达方式的比喻。这种隐喻形式通常比较通俗易 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火上浇油”,用来比喻加剧矛盾或使情况更加恶化。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在思维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激 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思想和观 点。
通过隐喻和转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 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 本质。
隐喻和转喻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使思考更加清晰、表达 更加准确。
反讽
总结词
反讽是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 义。
详细描述
反讽是一种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 达意义的转喻形式。例如,“He is a genius in the kitchen”表示他不是一个烹 饪天才,而是个厨房里的笨蛋,其中 “genius”与“厨房”的结合与预期相反, 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隐喻和转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推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实 践转化,为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如何将隐喻和转喻的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自然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处理 模型。这将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他提出从隐喻到转喻的连续体:多重对应 隐喻→单一对应隐喻→述谓用法的转喻→ 指称转喻。
• 在通感形容词例子中,判定不同感官域是否为独立的 域涉及认知域的层次性问题。在具体的层次上,他们 相互独立,映射发生在域间;但在总的感官体验的层 次上,不同的感官都是其次域,故映射发生在域内。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Haser(2005:30)的观点值得借鉴:借助母域或其它 类似概念作为区分隐喻和转喻的标准是存在问题的。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UP”和“MORE”的概念可以说明“字面义-转喻-隐 喻连续体”的四个阶段:
UP 分离
MORE
UP︱MORE
隐喻 MORE IS UP 完全隐喻 UP FOR MORE
合并
UP+MORE
UP
部分隐喻 UP FOR UP+MORE 字面义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loud music/ loud color (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 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
这显然是隐喻。 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
听觉域“deviant sounds” 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 colors”之 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 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 “deviant sounds” 被理解为 “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sounds”; “deviant colors”被理解 为“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colors”。
隐喻转喻-专业文档!
隐喻转喻摘要:本文以隐喻和转喻作为研究重点,从横组合与纵聚合的区别切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同与不同。
并把这两组对照落实到文学文本的欣赏和作家的研究上。
隐喻;转喻;横组合;纵聚合;文学一.隐喻和转喻1.隐喻:隐喻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比。
亚里士多德作为隐喻研究的先驱,认为人类语言中布满了隐喻,它是一种以非凡方式用在非凡场合的非凡语义偏离现象,起装饰或是调味品的作用。
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现在,学界至今对隐喻还没有一致定论。
修辞学家说,隐喻是辞格,是修饰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认为,隐喻是范畴错位;哲学家说,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是隐喻性的,;认知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对隐喻定义的界定非常复杂,涉及到隐喻本质的方方面面,但也因此隐喻有了非凡的吸引力。
隐喻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界的热点。
隐喻是我们熟悉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有四个特点:新奇性、一致性、不对称性和具体性。
现代隐喻理论把隐喻被定义为不同高级经验领域里两个概念的映射(Lakoff&Turner1989)。
即将源域的特征映射到靶域,或者说靶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
从源域到靶域的结构映射在三个不同概念层次上进行:本体映射,结构映射,逻辑知识映射。
(1)a.Weareatacrossroadsinourlife.b.You’reoffthetrackc.Thereisnowaybackd.Ourrelationshipisadead-endstreete.Wemayhavetogoourseparateways.f.Shegaveherlifeanewdirection.(转引自Feyaerts2000)本组的六个句子构成了“lifeisajourney”这样一个概念隐喻,旅行的过程与生活的不同方面相映射,将life变成一条road(从生命开始到结束,也就是从上路到旅程结束)。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隐喻与转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推理过程,渗透到了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本文從认知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标签:隐喻转喻认知语言学一、形式与功能自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创立之后,形式主义语言学便成为语言学中占主流地位的流派。
形式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天赋论,把语言能力看成是人具有的一种生物属性,一旦接触了适当的语言事实就有一套语法演化出来。
而功能主义语言观认为语言系统是适应人类的需要而发生、发展的,因此,语言现象的解释必须到语言的功能中寻找。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形式主义语言学的根本区别可以归结为对有机体之间的语言现象的强调,即强调人的谈话总是在相互之间进行这一现象,而非仅仅强调人能说话这一机体内的能力。
因此,这一取向决定了两者研究中心的差异。
功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社会、认知、语用、语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代表进行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认知语言学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全新的导向。
它主要包括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这构成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
认知语法主要用“象征单位”和“识解”分析语言的各个单位,从语素到句子。
传统上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应用最广的修辞手段,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学语言现象。
随着认知语言学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转喻和隐喻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和推理过程。
当代认知语言学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影响着我们的知识结构。
二、隐喻的认知分析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概念体系和认知方式,它已经渗透到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隐喻表达在词的层面上包括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介词性隐喻等等。
隐喻思维在语言学功能上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对隐喻的意义理解(语义和语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多义词的意义理解和新词的创造上。
第四章.转喻和隐喻x讲述
1、 隐喻的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隐喻由“本体”(tenor),也 称“话题”(topic),“喻体”(vehicle)和“喻底” (ground)三部分组成。如: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 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 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赤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 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其实,我们的身体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不止一种 认知数量的隐喻模式。比如,“数量较多为重/数 量较少为轻”就是一组可能的隐喻,又比如“数量 较多为长/数量较少为短”也是颇有道理的隐喻。 然而,在汉语中这后两组隐喻都没有被选中,这并 非偶然因素决定的,而是反映了空间概念尤其是“上、 下”概念,在我们的认知活动中所占据的至关重要 的地位。
隐喻中,喻体的特征更为具体,更为说话 者和听话者熟悉。如:
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而子 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就动一下, 风不吹,就不动。(《读者》)
2、换喻的结构
换喻也叫以看作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 和喻底。但与隐喻不同的是,在换喻中,本体从不 出现,喻体就是喻底。本体和喻体是以隐含的方式 在起作用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种替代的关系。而 这两个事物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相似的关系,喻体之 所以可以替代本体,因为它代表了本体的某 一特征。 提及这一特征,听话者就能够推断出所指的实际上 是本体。例如:
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 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构建较抽象的意义, 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起相似关系。
例如,汉语“入门”的原义是“进门”(而未 登堂入室),从这个意义引申出“学习的初步阶段” (还不是深造阶段)的意义,这是因为"读书学习" 可以分为若干阶段,这和进入家居的行进阶段有相 似的地方。这反映的是“进入家居”和“读书学习” 这两个不同意义领域之间的相似关系,这两个领域 在内在结构上相似。又例如“碟”原本指“一种盛 食物的器皿”,现在可指“飞碟”、“光碟”等, 这是一种形状上的相似。
浅析隐喻与转喻
浅析隐喻与转喻不管是语义学还是语用学,隐喻和转喻都随处可见,是相当重要的手段,这两个概念既可以理解成词义的派生手段,也可以理解成理想认知模型,接下来我们就这两个概念具体讨论其含义,分类和异同。
在《简介》一文中,把隐喻看做像似性的一个子范畴研究,Peirce符号三元组合的概念其中一类是图像,指示和象征,可以解释为跟其他某物相似从而代表这一事物的事物即可成为图像,这里把隐喻归于图像符号所分的三小类之一来理解(映像符,拟像符,隐喻符),隐喻代表着最高,最抽象的像似性,描写一事物跟他事物的平行关系从而体现出被描写事物的代表性特点,例如Language is a road map of a culture.(It tells you where its people come from and where they are going)。
从语义学词义的层次来看,隐喻属于派生层,通过比喻、类推、联想、想象等手段完成。
He is a pig.他简直是头猪(他是一个像猪一般的人。
猪这个词有派生出比喻一个人肮脏,好吃懒做之义)。
文中把隐喻像似性分为语法隐喻,约定俗称隐喻和诗歌隐喻三类,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是诗歌隐喻,正是因为这种可以类比想象的“由此及彼的运动”让诗歌语言富有魅力,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加了诗歌语言的耐读性,例如张爱玲《谈音乐》中“南美洲的曲子,如火如荼,是浪漫的春天的吵嚷”,由想象构成了纯粹的情感宣泄的空间。
约定俗成隐喻也有很多,例如:life is a game. 语法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把事件、活动、情绪、思想等转化为实体(entity)(Lakoff & Jonson,1980)。
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例如,(1)The brakes failed. (2)brake failure,其中的the brakes是表示参与者的名词,failed 则是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但在(2)中句子转化成了名词短语。
隐喻和转喻ppt课件
隐喻
1
2
引言
隐喻的分类 隐喻的原则
3
引言
• 当代认知科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 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从 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这就 摆脱了将隐喻视为“两事体基于相似关系进行比较”的局限。
Metaphor and Metonymy
Supervisor:
Reporter:
主要内容
1
引言 隐喻 转喻
2
3
4
隐喻和转 喻的关系
总结
5
引言
•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
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 对象。
•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
本体性隐喻
(2)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s):将本体视为一种容 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 e.g.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视觉领域看做是一种容器) In danger.
(3)拟人隐喻(Personification):将事体视为具有人性就 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 e.g. His story explains to us that… This fact argues that…
音
音同形异义异 (homophone)
音异形同义异 (homograph) 完全音同形同义异 (perfect homonym)
形
异
同 同
义
异
异 异
多界面视域下的概念转喻与隐喻
2016.12语言本体研究一、引言目前,在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中,转喻被认为是一种心理和认知的过程,是人类认知活动中最基本的成分特征。
它为人类表达思想提供了一种可能:用我们已知的概念去推理我们未知的信息;用我们对世界有限的经验去推导得出我们还未能捕获的事物的假设。
(J.Littlemore,2009:107)根据Radden&Kovecses(1999:21)的观点,“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即在同一个认知模型中,从一个概念实体、喻体或源域,向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域,提供的心理通道”。
这一概念恰与Lakoff(1987)最早提出的转喻观点一致。
在整个人类语言或言语的交互过程中,转喻这种思维存在于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隐喻关系密切,可以认为是隐喻的概念连续体,为概念隐喻提供动力(Barcelona,2000)。
转喻使用范围广,从普通语言的应用到人类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实践活动中都存在转喻(Panther&Thornburg,2003)。
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喻跨越了诸多的学科领域,存在于人类实践的诸多方面。
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转喻的功能,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转喻的机制,为语言使用和语言结构提供一种重要的研究视角,也为话语的建构和理解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从而更为有效地推进二语教学与实践,让二语学习者更熟练地掌握目的语,顺利实现成功交际这一目的。
二、概念转喻的提出转喻作为一种概念现象,最早引起认知语言学家关注是在1980年,由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合写的最具影响力的专著的问世。
在这部书中,转喻的语言学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间接指称性上(例如:“thecrown”替代“the monarchy”),即作为一种实体代替另一种实体的关系。
几年之后,Lakoff(1987)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ICM)的概念,ICM是指结构性的说话者的概念(或语义)知识。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
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
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
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
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与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
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
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与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他喜欢喝酒。
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
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
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
第四章.转喻和隐喻x介绍
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 关关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 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pen:1、笔(杆) [材料—产品]2、(旧时的) 鹅毛笔 3、笔法、笔调[工具—技巧] 4、作家(用笔) [工具—掌握技巧的人] china: 1、中国 2、(中国的)瓷器[产地—产品] bureau[法语]:1、毛布—2、(铺毛布的)办 公桌—3、(有办公桌的)办公室—4、(办公的)厅、 局
狗熊:1、黑熊 2、比喻怯懦无用的人 习:1、鸟数飞《说文》“数飞也”(反复多次 的飞) 2、反复练习、温习(多次反复的另外的行 为) [1、数飞—温习—习惯(多次反复的行为所形 成的)] 眼:1、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 2、小洞、窟窿: 泉眼、炮眼、针眼 3、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 儿(重要性上相似) 4、围棋用语 5、量词,用于 井、窑洞。
转喻和隐喻被视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普遍的 认知方式,生活或学习中的例子俯拾即是: 赏心乐事十六件 苏东坡 清溪浅水行舟 微雨竹窗夜话 暑至临溪濯足 雨后登楼看山 柳荫堤畔闲行 花坞樽前微笑 隔江山寺闻钟 月下东临吹箫 晨兴半炷茗香 午倦一方藤枕 开瓮勿逢陶谢 接客不着衣冠 乞得名花盛开 飞来家禽自语 客及汲泉烹茶 抚琴听者知音
汉语词汇、语法
第四章
转(换)喻和隐喻
“那么什么叫真理?一大堆的隐喻、换喻,等等。 它们在长期使用以后,在人们看来己经成了固定、 常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词语。真理乃人们忘记了其原 来曾经是什么的幻觉,即己经用滥和失去了感官刺 激力量的隐喻;面子已被磨损的钱币便不再被看作 是钱币,而只是一块金属。” --尼采
iron: 1、铁—2、熨斗[材料—产品] 兵:1、兵器—2、士兵(拿兵器的人) 手:1、人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分 2、拿着 3、用手 4、亲手 5、小巧而便于用手操持的 6、量词,用于技能、本领 7、擅长某种技能或做某种事的人
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与应用
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与应用杨波张辉(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本文原载《外语研究》2008年第5期)1.引言作为人类主要认知识解(construal)和思维方式的隐喻和转喻常常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Jakobson(1960:370)认为,诗歌中存在着相当的融合,“相似性被附加到了邻近性上,转喻带有一点隐喻性,而隐喻带有几分转喻的色彩”。
李国南(2001:161-164)也指出,人类的思维过程是极为复杂微妙的心理过程,“邻接联想”和“相似联想”可能交织在一起,同一词项可能兼而有之,例如“笔战”、“蛾眉”和“paper war”、“egghead”。
所以,有人认为转喻和隐喻的相互关系就好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存于同一个语言表达形式中,或者共存于隐喻-转喻连续体中,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国外的认知语言学家非常重视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几种相互作用模式。
本文从隐喻-转喻连续体入手,然后述介几种主要的相互作用模式,并讨论这几种模式在汉语熟语研究中的应用。
2.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2.1转喻是隐喻的基础要研究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首先有必要重申我们在前一章中提出的关于二者在人类基本认知模式中的基础性地位问题,且转喻甚至比隐喻更为基础。
在Lakoff & Johnson(1999)的专著中,转喻被用来解释我们的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隐喻的本质,如TIME IS SPACE,因为时间和空间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相互联系(correlation),这种联系使得这两个存在根本区别的认知域之间系统性的映射成为可能。
Grady(1997)进一步指出,很多概念隐喻都可以用经验中的相互联系来解释。
还有学者认为在隐喻与转喻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共同关系,隐喻(如管道隐喻)中深深埋藏着一个或者更多的转喻(Grady 1998;Kövecses 2002;Celia Martín de León 2004)。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
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Lakoff (1987)指出人类通过理想化认知模式建构对世界的认知。
而隐喻映射、转喻映射和意象图式结构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式四种建构原则中的三种。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关于概念互动的研究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对隐喻和其他建构原则的关联的研究也已占了一席之地。
在经验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概念互动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一些表达的解释来探讨其互动模式。
本文中互动模式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主要回答了以下五个问题:(1)隐喻和意象图式在概念互动中的关联方式是什么?(2)转喻和意象图式在概念互动中的关联方式是什么?(3)意象图式在建构大量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关系和理解转喻在推理时的作用是什么?(4)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概念互动的经验基础是什么?(5)隐喻在互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本文中,隐喻和转喻被描述为概念映射,两者的不同在于所包含的概念域。
两种认知方式都基于人类日常和身体的经验。
隐喻的功能是提供理解,而转喻服务于理解。
意象图式是人类对世界的体验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组成。
分析表明,概念互动包含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三种模式的激活。
概念互动中,隐喻为互动提供基本模式,转喻和意象图式伴随其出现。
意象图式完全解释了概念互动方式,并能够赋予表达很高的价值意义。
转喻在概念互动中附属于隐喻和意象图式,它遵循意象图式的逻辑。
经验主义对意象图式结构的形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概念隐喻和转喻不是随意的,它们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一旦确定,人们就会以不同方式将其结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隐喻和转喻的实例分析 •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 如何区分隐喻和转喻
01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隐喻的定义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 物相比较,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或情感。
两者都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隐喻和转喻都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
两者都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语言的魅力。
03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隐喻是基于相似性,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隐喻
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比较,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来 表达意义。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这里将时间与金钱进行比 较,强调时间的宝贵。
语言特点
转喻使用指代词“一支”来代替“抽烟”这个动作或行为,使语言更加 简洁明了。
03
认知效果
转喻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语言中的指代关系,减少语言中的冗余信息
,使语言表达更加经济和高效。
05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在文学、广告和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80%
文学创作
隐喻是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100%
广告宣传
广告中经常使用隐喻来描述产品 或服务的特性和优点,使消费者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80%
日常交流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使用隐 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转喻在新闻、演讲和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转喻常被用来 指代某个事物或事件,以简化 语言和提高报道效率。
第三章 概念的隐喻与转喻-1
• ③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形成一定的隐喻结构网,同一 源域可以隐喻多个目标域, • LIFE IS A JOURNEY, AN ARGUMENT IS A JOURNEY
•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隐喻和
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
工具,不仅是语言的,更是认知的、概念的。
• 9) head of department, of state, of government
of page, of a bed mouth of a hole, of a tunnel, of a cave …… • 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
• 30) We are out of trouble now.
• TROUBLE AS CONTAINER
•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 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 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 谈论另一概念。
• IDEAS (or MEANINGS) ARE OBJECTS
• 25)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有所下降。
• MORE IS UP; LESS IS DOWN.
• 顺接原则(principle of good continuation)
• 在识别和记忆事物时,人们倾向于寻找有规律、变 化小的整体。
•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It also serves the function of providing understanding.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三章(概念的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概念隐喻和语用隐喻
活隐喻 活隐喻是在话语使用中产生的语用隐喻,语义与交际语境的张力所创造的隐
喻,也是死隐喻的来源。活隐喻是有语境依赖的 这可是唐僧肉 这可是唐僧肉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1.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作为认知工具的隐喻
规约化隐喻
人体范畴是基本范畴,往往用来隐喻其他比较抽象的范畴。如 ① “手” 的隐喻:“水手、枪手、转手” ② “眼睛”的隐喻: “开眼、显眼、扎眼、顺眼、眼力、眼光、眼界、心眼、
饱眼福” ③ “心”的隐喻:心术、三心二意、决心、恒心、揪心、心地、恶心、心病
1.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bed(床头)、 head of sentence(句首) ① mouth(嘴)看构成:mouth of hole(洞口)、mouth of river(河口)
1.1
隐喻和转喻:从言语修辞格到概念系统
概念隐喻和语用隐喻
汉语常见的死隐喻 ① “仙”字形构造所传达的隐喻就是“山中之人为仙”或“仙者山人也” ② “焚”这个字形将大规模的燃烧比喻成“架在火上的树林” ③ “辞”这个字形态使人隐喻地联想到“口舌辛劳” ④ “家”上面的宝盖头的形状隐喻性地提示了房屋之顶
。
隐喻不仅是一种利用语言手段表达思想、在风格上增加魅力的方法, 也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思维的方法。如:
我不仅在语言上利用“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我们也 通过金钱(被称为源概念)对时间(被称为目标概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
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 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
2021隐喻和转喻的概念及雅各布逊使用的启示范文1
2021隐喻和转喻的概念及雅各布逊使用的启示范文 隐喻和转喻作为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被理论学家研究并且广泛使用。
纵观以往人们对这对概念的理解,基本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修辞学领域、认知方式、词汇学领域。
但是,通过对雅各布逊的阅读和理解进行新的考察,会发现这一对概念的使用远远不限于此。
雅各布逊是如何将索绪尔的语言学的概念引用到文学领域的?他在何种意义上使用了这一对概念?隐喻和转喻的提出有何启示性的意义?接下来,本篇论文将从传统上的理解和雅各布逊对这对概念的使用所带来的启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从不同角度理解隐喻和转喻 1.1 隐喻和转喻是一对修辞学概念 在传统的修辞学领域,隐喻和转喻被当做两种重要的修辞学方法---这是大多数人的认识。
在修辞学领域,隐喻和转喻即指比喻和借代。
根据本体和喻体的不同的组合方式,比喻可以分为明喻、隐喻和借喻三种。
这里需要指出:当我们使用隐喻和转喻这一对概念的时候,这个隐喻指修辞学中的比喻,是包含明喻、隐喻和借喻的比喻,而不仅仅是指这三个之一---隐喻。
所以,很多理论家在使用这一对概念进行文本分析时,他们使用的是修辞学意义上的比喻和借代两种方式。
若仅仅从修辞学意义上来探讨这对概念,必然会陷入一种狭隘的观点,并在文本分析中,仅对一句诗词或者一段话进行修辞分析,从而指出其中使用了比喻和借代两种方式,以及如何使用这两种修辞方式。
这样的分析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且广泛用于阅读和语文教学中。
1.2 隐喻和转喻作为重要的认知方式 Lakoff和 Johnson 在其《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中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隐喻和转喻。
他们反对将隐喻当做一种简单的语言的表面现象,而主张隐喻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方式。
隐喻和转喻不仅在修辞领域广泛使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广泛存在,其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很多研究者使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的这一观点对文本加以分析,其中包括张亚的《从认知依据分析隐喻和转喻的差异》[2]、以及胡梁雁的《李清照诗词中的隐喻和转喻分析》[3]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结论就是受话者对语篇含义的假设。例如 :
二、 隐喻及转喻 的关联 阐释
1传统语境观与认知语境观 .
语 用学 反对 脱离 现实 生 活和语 义环境 去 孤立地 研 究抽 象 的语 义 , 为语 义研 究 不 能 脱 离 具 体 的语 认
域 内用 易感 知 、 理解 的部 分 代 表 整 体或 整 体 其 他 易 部分 。在 转 喻 中 , 体 充 当参 照点 并 能激 活 或 提 供 转
了解转喻 目 的心理通道 。例如 :h a nwc 标 Te ms di h a h iat l s ta e b .在餐馆 的语境中, 客点的菜是最凸显 顾
喻概念 的 界 定 : 过 其 他 事 物 理 解 和经 历 一 种 事 通 物 。 即是 说 , 喻就是 借 助 过 去 已熟悉 的事 物 , … 隐 来
认 识和 理解 当 前 所 面 临 的 全 新 的事 物 的过 程 或 手
注意力引导到 目标上 。 现代的学者们的研究已突破 了修辞学所关心的
讨了隐喻及转喻的语用推理过程。
关键 词 : 隐喻; 转喻; 关联理论; 语用推理
中图分类 号 : 0 0 H 3 文献标 识码 : A
一
、
引言
系。转喻不是词语的替代关系 , 而是人们认识事 物
的一种 重要 方式 。一个 物体 、 件事情 、 个概 念有 一 一
传 统 的隐喻 、 转喻研 究把 隐 喻 、 喻看作 是反 映 转
内蒙古工业 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
J un lo n rMo g l iest fT c n lg o ra fI e n oi Unv ri o e h ooy n a y
第2 0卷
第1 期
(oi c ne) Sca Si cs l e
V 12 N . 2 1 o 0 o1 0 1 .
段。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从事抽象推理的主 要机制 ; 隐喻有助于我们通过许多具体事物来理解
隐喻、 转喻的形式和修辞效果 的局限, 将研究延伸到
了社会语言学 , 认知语言学, 言哲学等学科 , 语 大大 拓宽了其研究领域。一直以来人们对隐喻及转喻的
那些相对抽象和非结构化的客体事物。与隐喻不 同
隐喻及 转 喻 的关 联 阐释
张 红 , 王 智 音
呼和浩特 0 0 8 ) 10 0 (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 国语学 院, 内蒙古
摘要: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 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 也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
性的认知方式。本 文对 隐喻及转 喻的认 知本质 作了分析 , 联理论 的框 架 内, 在关 结合认 知语境 , 探
很多属性 , 而人的认知往往更多地注意到其最 突出
的 、 容易 记忆 和理解 的属 性 , 凸显 属性 。一 个人 最 即
会 有很 多 的特征 , 她 的 长 头发 最 显 眼 、 突 出 , 但 最 因
了语言的特点 , 因而只是把隐喻、 转喻作为文学作品
的修 辞 手段 和语 言 现 象来 研 究 。然 而 , 隐喻 和 转 喻 不仅 仅是 一种 语言 现象 或是人 们在 交 际中惯用 的装 饰, 更是人 类普 遍 思维 、 知世 界 的方式 。 隐喻和 转 认 喻在 人类认 知 、 解 和 推 理 中起 着 重 要 的作 用 。 它 理 们根 植 于人 们 的基 本 经 验 之 中 , 构成 我 们 日常 的 思 考 和行动 方式 。隐喻是一 种 暗含 的 比喻 。是运 用 喻 体谈论 本体 的 过程 。通 俗地 讲 , 根 据 两个 事 物 问 是 的某 种共 同特 征 , 一 个 事 物 的名 称 用 在 另 一个 事 把 物 的身上 。说话 人 不 直 接点 明 , 靠 听话 人 自己 去 要
的, 因此可 以作 为最 明 显 的参 照 点 。转 喻 就 是 一 个 参 照点 现 象 。 由转 喻词语 指定 的实 体作 为一个 参 照 点, 为被描 述 的 目标 提供 心理可 及 , 同时把 听者 的 并
意会的比喻。L kf和 Jhs 18 ) ao ono 90 曾给出了隐 n(
物的需要 , 是人类 认知发展 的产物 , 具有相通之处 , 本文将隐喻及转喻共 同纳入相同理论框架下进行研 究: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 结合认知语境 , 探讨 了隐
喻及转 喻 的语 用 推理 过程 。
了基础 。认知语境观认为 , 语境在语用推理过程 中 起重要作用 。语境信息通常被用作前提 , 和话语信
5 2
研究只是强调其 中之一, 将两者分开 阐述。由于隐
喻和转 喻都 是人 类基 本 的思 维 、 知方式 , 认识 事 认 是
个 明示 —— 推 理 过 程 。2他 们 从 认 知 角 度 出发 , L 探 索 了交 际者 在话 语理 解 中 的推理过 程 的心理 工作 机 制, 为研 究语 境在 话 语 理 解 过 程 中的作 用 机 制 奠 定
的是 , 转喻所 涉及 的是一种 “ 近” 凸显” 接 和“ 的关
收稿 日期 :0 1 0 2 1 — 5—1 2
基金项 目: 内蒙古 自 区高等学校科 学研究项 目《 治 认知语用学核心研究 问题 的分析》 NZ 006 ( JC86 )
作者简介 : 红( 95一) 女 , 张 16 ,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 国语学 院教授 , 硕士 , 主要研 究方向 : 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 ; 王智音 ( 9 6 , ( 17 一) 女 满族 )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 国语学 院讲师 , , 硕士 , 主要研究方 向: 美文 学 , 英 语用学 。
此人 们 会 称 之 为 “ 头 发 ” 长 。再 比如 ,ae 一 词 源 ppr 于 希腊语 , 一种 植物 的名称 , 是 后来 将 这种植 物造 出 的 纸称 为 ppr 这 是 转 喻 思 维 的结 果 。如果 说 隐 ae,
喻是 不 同认 知域 之 间 的投 射 , 喻 则是 在 同一 认 知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