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xt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酶化学 

一、课后习题 

1.判断对错。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 生物体内具有催化能力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2) 所有的酶都具有辅酶或辅基。 

(3) 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4) 当底物处于饱和状态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5) 对于所有酶而言,Km值都与酶的浓度无关。 

(6) 测定酶的活力时,必须在酶促反应的初速度时进行。 

2.现有1g淀粉酶制剂,用水稀释1000ml,从中吸取0.5 ml测定该酶的活力,得知5min

分解0.25g淀粉。计算每克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活力单位数。(淀粉酶活力单位规定为: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分解1g淀粉的酶含量为1个活力单位。) 

3.称取25mg蛋白酶配成25ml酶溶液,从中取出0.1ml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

比色法测定酶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ug酪氨酸;易取2ml酶液用凯氏定氮法测得蛋白氮为0.2mg。根据以上数据,解答以下问题。(每分钟产生1pg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1)1mg酶液中所含的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 

(2)比活力; 

(3)1g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比活力。 

4.当底物浓度[s]分别等于4、5、6和10Km时,求反应速率V相当于最大反应速度Vmax的几分之几? 

5.根据下列实验数据(表7-5),用Lineweaver-Burk作图法求;

(1)非抑制反应下的Km和Vmax; 

(2)抑制反应下的Km和Vmax; 

(3)判断抑制作用的类型。 

6.从某生物材料中提取纯化一种酶,按下列步骤进行纯化(表7-8)计算最后所得酶制剂的

比活力,活力回收率和纯化倍数(纯化率)。 

解析: 

1.(1)不对,生物体内具有催化活性还有RNA酶。(2)不对,只有结合酶有辅酶或辅基。(3)不对,如果酶促反应的底物只有一种,当其他条件不变,酶的浓度也固定的情况下,

一种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底物的浓度间有如下的规律:在底物浓度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虽随之增加,但增加的程度不如底物浓度低时那样显著,即

反应速率不再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当底物浓度达到某一定值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而趋于恒定,即此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无关,表现为零级

反应,此时的速率为最大速率(Vmax),底物浓度即出现饱和现象。由此可见,底物浓度对酶

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4)不对,原因见(3)。(5)正确。(6)不对,测酶活应在

一定的底物浓度下,反应速度应该为最大反应速度。 

2.淀粉酶活力单位规定为: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h)分解1g淀粉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0.25g淀粉/5min×60min×1000/0.5=6000U

3.(1)1ml酶液中所含的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 

凯氏定氮法:0.2mg×6.25/2=0.625mg

活力单位:1500ug/60/0.1=250U

(2)比活力=活力单位数/毫克酶蛋白(N)=250U/0.625mg=400

(3)1g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 

(每min产生1ugTyr的酶量规定为1个活力单位)。 

总蛋白的量=625mg,总活力=250U×1000=2.5×104U

4.根据米氏方程计算:分别为4/5,5/6,6/7,10/11。 

5.根据Lineweaver-Burk作图法求得:(1)Km=1.31,Vmax=3.29×103。(2)Km=7.3,

V max=6.28×103。(3)反竞争性抑制。 

6.根据比活力=活力单位数/毫克酶蛋白 

回收率=提纯后总活力/提纯前总活力×100%

纯化倍数=纯化后比活力/纯化前比活力 

经三步纯化后,最后酶制剂的比活力=16.33,回收率=1.54%,纯化倍数=24。 

二、补充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米氏常数 

2.寡聚酶

3.变构酶

4.同工酶

5.活性中心 

6.. 酶原的激活 1

7.别构效应; 

8协同效应 

(二)分析和计算题 

1.称取25mg蛋白酶配成25mL溶液,取2mL溶液测得含蛋白氮0.2mg,另取0.1mL溶液 测酶活力,结果每小时可以水解酪蛋白产生1500μg酪氨酸,假定1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 分钟产生1μg酪氨酸的酶量,请计算:(1)酶溶液的蛋白浓度及比活。(2)每克纯酶制剂的 

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 

2.试比较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异同。 

3.何谓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有哪几类?如何解释酶作用的专一性?研究酶的专一性

有何意义? 

4.阐述酶活性部位的概念。可使用哪些主要方法研究酶的活性中心? 

5.影响酶反应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

6.哪些因素影响酶的活性?酶制剂宜如何保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米氏常数(Km值):是米氏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ol或mmol)。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

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2.寡聚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寡聚酶中的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容易用酸碱,高浓度的盐或其它的变性剂分离。

寡聚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从35 000到几百万。 

4.变构酶:或称别构酶,一般具有多个亚基,在结构上除具有活性中心外,还具有可结

合调节物的别构中心,活性中心负责酶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别构中心负责调节酶反应速度。

5.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及

理 

化性质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6. .酶原的激活: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和初分泌时,并不表现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

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受某种因素的作用,酶原分子的部分肽键被水解,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中心,无活性的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称为酶原的

激活。 

7.别构效应:又称为变构效应,当某些寡聚蛋白的别构中心与别构效应剂(变构效应剂)发生作用时,可以通过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来改变酶的活性,这种改变可以是活性的增加或减少。别构效应剂(变构效用剂)可以是蛋白质本身的作用物也可以是作用物以外的物质(如

底物、激活剂、抑制剂等)。 

8.协同效应:当底物与一个亚基上的活性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构象的改变,使其它亚基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的结合能力增强的作用,称为正协同效应。 

(二)分析和计算题 

1.(1)蛋白浓度=0.2×6.25mg/2mL=0.625mg/mL; 

(2)比活力=(1500/60×1ml/0.1mL)÷0.625mg/mL=400U/mg; 

(3)总蛋白=0.625mg/mL×1000mL=625mg; 

(4)总活力=625mg×400U/mg=2.5×105U。 

2.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I和底物S对游离酶E的结合有竞争作用,互相排斥,已结合底物的ES复合体,不能再结合I;同样已结合抑制剂的EI复合体,不能再结合S。多数竞争性抑制在化学结构上与底物S相似,能与底物S竞争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因此,抑制作用大小取决于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比,加大底物浓度,可使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除。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双倒数曲线与无抑制剂的曲线相交于纵坐标I/V max处,但横坐标的截距,因竞争性抑制存在而变小,说明该抑制作用,并不影响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 max,而使K m值变大。非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I和底物S与酶E的结合互不影响,抑制剂I可以和酶E结合生成EI,也可以和ES复合物结合生成ESI。底物S和酶E结合成ES后,仍可与I结合生成ESI,但一旦形成ESI复合物,再不能释放酶E和形成产物P。其特点是:I和S在结构上一般无相似之处,I常与酶分子活性部位以外的化学基团结合,这种结合并不影响底物和酶的

结合,增加底物浓度并不能减少I对酶的抑制程度。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双倒数曲线与无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