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xt4
生物化学第四版课后参考答案
1 绪论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2.你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
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是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的主要组成元素。
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
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种多性的化合物。
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
氮、氧、硫、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2)、羟基(-OH)、羰基()、羧基(-COOH)、巯基(-SH)、磷酸基(-PO4 )等功能基团。
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和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和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
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
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
构成蛋白质的构件是20种基本氨基酸。
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的构件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核酸的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的构件是甘油、脂肪酸和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的构件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的重复。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第三章氨基酸提要α-氨基酸是蛋⽩质的构件分⼦,当⽤酸、碱或蛋⽩酶⽔解蛋⽩质时可获得它们。
蛋⽩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
但碱⽔解得到的氨基酸是D型和L型的消旋混合物。
参与蛋⽩质组成的基本氨基酸只有20种。
此外还有若⼲种氨基酸在某些蛋⽩质中存在,但它们都是在蛋⽩质⽣物合成后由相应是基本氨基酸(残基)经化学修饰⽽成。
除参与蛋⽩质组成的氨基酸外,还有很多种其他氨基酸存在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有的是β-、γ-或δ-氨基酸,有些是D型氨基酸。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当pH接近1时,氨基酸的可解离基团全部质⼦化,当pH在13左右时,N+CHRCOO-)则全部去质⼦化。
在这中间的某⼀pH(因不同氨基酸⽽异),氨基酸以等电的兼性离⼦(H3状态存在。
某⼀氨基酸处于净电荷为零的兼性离⼦状态时的介质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表⽰。
与2,4-⼆硝基氟苯(DNFB)作⽤产⽣相应所有的α-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发⽣颜⾊反应。
α-NH2的DNP-氨基酸(Sanger反应);α-NH与苯⼄硫氰酸酯(PITC)作⽤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苯胺基硫甲2酰衍⽣物( Edman反应)。
胱氨酸中的⼆硫键可⽤氧化剂(如过甲酸)或还原剂(如巯基⼄醇)断裂。
半胱氨酸的SH基在空⽓中氧化则成⼆硫键。
这⼏个反应在氨基酸荷蛋⽩质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氨酸外α-氨基酸的α-碳是⼀个⼿性碳原⼦,因此α-氨基酸具有光学活性。
⽐旋是α-氨基酸的物理常数之⼀,它是鉴别各种氨基酸的⼀种根据。
参与蛋⽩质组成的氨基酸中⾊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紫外区有光吸收,这是紫外吸收法定量蛋⽩质的依据。
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在氨基酸和蛋⽩质的化学表征⽅⾯起重要作⽤。
氨基酸分析分离⽅法主要是基于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和极性⼤⼩。
常⽤⽅法有离⼦交换柱层析、⾼效液相层析(HPLC)等。
习题1.写出下列氨基酸的单字母和三字母的缩写符号:精氨酸、天冬氨酸、⾕氨酰氨、⾕氨酸、苯丙氨酸、⾊氨酸和酪氨酸。
生物化学(四)含答案
生物化学(四)A1型题1. 反式作用因子的确切定义是指A.调控任意基因转录的某一基因编码蛋白质B.调控另一基因转录的某一基因编码蛋白质C.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各种蛋白质因子D.具有翻译调节功能的各种蛋白质因子E.具有基因表达调控功能的各种核因子答案:B[解答] 真核基因转录调节蛋白又称转录(调节)因子,或反式作用因子,这些反式作用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后,通过DNA-蛋白质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控制另一基因的转录。
转录因子又分为基本转录因子、增强子结合因子和转录抑制因子三类。
2. 在DNA复制中RNA引物的功能(作用)是A.使DNA聚合酶活化并使DNA双链解开B.提供5'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的起点C.提供5'末端作为合成新RNA链的起点D.提供3'-OH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的起点E.提供3'-OH末端作为合成新RNA链的起点答案:D[解答] 在DNA复制中RNA引物的作用是提供3'-OH末端作为合成新DNA链的起点。
3. 下列关于血红蛋白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甘氨酸、天冬氨酸为原料B.只有在成熟红细胞才能进行C.与珠蛋白合成无关D.受肾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E.合成全过程仅受ALA合酶的调节答案:D[解答] 外周血中除大量成熟红细胞以外,还有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
在成人约为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较多,可达3%~6%。
网织红细胞的直径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在常规染色的血涂片中不能与成熟红细胞区分。
用煌焦蓝作体外活体染色,可见网织红细胞的胞质内有染成蓝色的细网或颗粒,它是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
核糖体的存在,表明网织红细胞仍有一些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
红细胞完全成熟时,核糖体消失,血红蛋白的含量即不再增加。
4. 下列有关RNA分类、分布及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有mRNA,tRNA和rRNA三类B.tRNA分子量比mRNA和rRNA小C.胞质中只有mRNAD.rRNA可与蛋白质结合E.RNA并不全是单链结构答案:C[解答] RNA主要有:mRNA、tRNA和rRNA三类,它们都存在于胞质中。
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
第四章蛋白质生化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2 两性负正3 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4 β-转角5 丝氨酸苏氨酸羟赖氨酸羟脯氨酸天冬酰胺6 半胱氨酸7 疏水亲水8 阴离子阳离子9 构象改变电荷不同10 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氢离子浓度2,3-二磷酸甘油酸11 EF手形螺旋区-环区-螺旋区12 信号肽胰岛素原C(连接)二、是非题1错2错3对4对5错6对7错8对9错10错11错12对三、选择题1D 2E 3B 4B 5D 6A 7C 8D 9B 10C 11D 12A 13B 14A 15A 16C四、问答与计算1 (1)不能,因为Arg与Pro连接。
(2)不能,因为羧肽酶B仅仅水解C-末端为Arg或Lys的肽。
(3)不能,因为胰凝乳蛋白酶主要水解Phe,Trp,Tyr和Leu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4)能,胰蛋白酶可作用于Arg和Met之间的肽键,产物为Pro-Arg和Met。
2 Gln-Trp-Lys-Trp-Glu3 (1)苯异硫氰酸(2)丹磺酰氯(3)尿素,如有二硫键应加β-巯基乙醇使二硫键还原。
(4)胰凝乳蛋白酶(5)溴化氰(6)胰蛋白酶4 (1)在低pH时,羧基质子化,这样蛋白质分子带有大量的净正电荷,分子内正电荷相斥使许多蛋白质变性,并随着蛋白质分子内部疏水基团向外暴露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因而产生沉淀。
(2)加入少量盐时,对稳定带电基团有利,增加了蛋白质的溶解度。
但是随着盐离子浓度的增加,盐离子夺取了与蛋白质结合的水分子,降低了蛋白质的水合程度,使蛋白质水化层破坏,而使蛋白质沉淀。
(3)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所以其溶解度最小。
(4)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内部的疏水基团被暴露,溶解度降低。
从而引起蛋白质沉淀。
(5)非极性溶剂减少了表面极性基团的溶剂化作用,促使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从而取代了蛋白质分子与水之间的氢键。
(6)介电常数的下降对暴露在溶剂中的非极性基团有稳定作用,结果促使蛋白质肽链展开而导致变性。
《生物化学》考研内部课程配套练习第三章、第四章参考答案
第三章酶与第四章辅酶练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
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
2、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得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3、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它们不能解离为更小的单位。
4、寡聚酶:有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
寡聚酶中的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容易为酸碱,高浓度的盐或其它的变性剂分离。
5、多酶体系:由几个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称为多酶体系。
多酶复合体有利于细胞中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
6、变构酶:或称别构酶,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催化活性受其三维结构中的构象变化的调节。
7、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8、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通常在有限度的蛋白质水解作用后,转变为具有活性的酶。
9、酶的比活力:比活力是指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可以用下式表示:比活力=活力单位数蛋白质量(mg)10、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11、别构效应:调节物(效应物)与别构酶分子中的别构中心(调节中心)结合后,诱导产生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活性中心对底物的结合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促反应的速度。
12、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又称催化性抗体。
二、英文缩写符号1、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Ⅰ。
2、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3、THFA:四氢叶酸。
4、TPP:焦磷酸硫胺素5、FMN:黄素单核苷酸。
6、CoA:辅酶A。
三、填空题1、活细胞;蛋白质2、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受调控3、[E];[S];pH;T(温度);I(抑制剂);A(激活剂)4、邻近效应;定向效应;诱导应变;共价催化;活性中心酸碱催化5、竞争性6、多个亚基组成;除活性中心外还有变构中心;米氏方程;S;双;寡聚酶7、磷酸吡哆醛;V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醛;转氨酶;脱羧酶。
生物化学习题(附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下列有关脂蛋白叙述错误的是?A、脂蛋白广泛存在于血浆中B、血浆脂蛋白都是球形颗粒C、脂蛋白的脂质和蛋白质是以共价键结合的复合体D、脂质的转运大多以脂蛋白复合体形式进行的正确答案:C2.有关磷脂叙述错误的是?A、磷酸基团部分具有非极性B、两条长的烃链组成非极性尾部C、两亲脂质D、磷酸基团部分构成极性头正确答案:A3.胆固醇的基本骨架是?A、三个环己烷和一个环戊烷B、两个环己烷和两个环戊烷C、四个环己烷D、四个环戊烷正确答案:A4.下列属于必须脂肪酸的是?A、油酸、亚麻酸B、亚油酸、亚麻酸C、棕榈油酸、亚油酸D、油酸、棕榈油酸正确答案:B5.与人体胰岛素结构接近的动物是?A、狗B、羊C、猪D、牛正确答案:C6.脱氧核糖主要在哪个部位羟基脱去一个氧原子A、C1B、C2C、C3D、C5正确答案:B7.含有两个双键的脂肪酸是?A、亚油酸B、油酸C、亚麻酸D、软脂酸正确答案:A8.人体各种活动能量的直接供给者是?A、ATPB、CTPC、GTPD、UTP正确答案:A9.不饱和脂肪酸的第一个烯键一般位置是?A、6B、15C、9D、12正确答案:C10.蛋白质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峰在哪一波附近?A、220nmB、260nmC、290nmD、280nm正确答案:D11.翻译过程中,催化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的是?A、肽酰转移酶B、转位酶C、氨基酸合成酶D、氨基酸连接酶正确答案:C12.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由几个酶促反应组成?A、3B、2C、4D、5正确答案:C13.下列不属于一碳基团的是?A、CO2B、-CH3C、-CH0D、-CH2-正确答案:A14.下列哪种化合物是必须脂肪酸A、琥珀酸B、棕榈油酸C、油酸D、亚麻酸正确答案:D15.正常人空腹血浆中主要的脂蛋白是?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高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正确答案:D16.不符合大肠杆菌DNA复制特征的是?A、半不连续复制B、半保留复制C、不连续复制D、有复制起点正确答案:C17.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产生的ATP数是多少?A、8B、12C、15D、18正确答案:B18.缺乏时易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B、维生素B2C、叶酸D、维生素C正确答案:C19.DNA双螺旋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右手螺旋B、螺旋每旋转一周有8对碱基C、螺旋的直径为3nmD、螺距为4nm正确答案:A20.在280nm处有最大光吸收性的氨基酸是?A、含酰胺基团氨基酸B、含硫氨基酸C、脂肪族氨基酸D、芳香族氨基酸正确答案:D21.一碳基团的载体是?A、FH2B、FH4C、NADD、NADP正确答案:B22.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是?A、核苷酸B、葡萄糖C、氨基酸D、脂肪酸正确答案:C23.合成软脂酸的原料是?A、乙酰COQ和丙酰COQB、乙酰COA和丙酰COAC、乙酰COQ和丙二酰COQD、乙酰COA和丙二酰COA正确答案:D24.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的物质是?A、酪胺B、氨基丁酸C、5-羟色胺D、组胺正确答案:D25.酰胺键是下列哪种分子的化学键?A、蛋白质B、核酸C、多糖D、脂肪正确答案:A26.碱基配对氢键数正确的是?A、A=T,G=CB、A≡T,G=CC、A=T,G≡CD、A≡T,G≡C正确答案:C27.机体的贮能物质是?A、葡萄糖B、磷酸肌酸C、ATPD、GTP正确答案:B28.下列属于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A、胰岛素B、生长素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正确答案:A29.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不会出现?A、耗氧量增加B、ATP分解变慢C、ATP分解加快D、呼吸加快正确答案:B30.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叙述不正确的是?A、双链为反向平行B、双链间碱基互补C、螺旋的直径为3nmD、右手螺旋结构正确答案:C31.电子在细胞色素间传递的顺序是?A、b→c1→c→aa3→O2B、aa3→b→c1→c→O2C、c1→c→aa3→b→O2D、c→c1→aa3→b→O2正确答案:A32.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无关的酶是?A、肽酰转移酶B、转位酶C、氨酰-tRNA合成酶D、RNA聚合酶正确答案:D33.连接DNA的脱氧核糖核酸的键是?A、1,3-磷酸二酯键B、2,3-磷酸二酯键C、2,5-磷酸二酯键D、3,5-磷酸二酯键正确答案:D34.肝功严重受损时A、血氨升高,尿素升高B、血氨下降,尿素升高C、血氨下降,尿素下降D、血氨升高,尿素减少正确答案:D35.RNA存在的碱基是?A、C、UB、C、TC、U、TD、C、U、T正确答案:A36.维生素B1缺乏可导致的病症?A、夜盲症B、佝偻病C、脚气病D、癞皮病正确答案:C37.核酸中的磷含量相对稳定,大致为多少?A、9.5%B、10%C、10.5%D、9%正确答案:A38.缺乏易引起凝血时间延长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ED、维生素K正确答案:D39.下列是氨基酸的R基团,属于非极性的基团是?A、-CH3B、-OHC、-SHD、-CO正确答案:A40.单纯脂类是由下列哪些成分组成A、脂肪酸和鞘氨醇组成B、脂肪酸和一元醇组成C、脂肪酸和丙三醇组成D、脂肪酸和固醇组成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共19题,每题1分,共19分)1.有关谷胱甘肽叙述正确的有?A、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B、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C、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清理自由基作用D、其还原性是因为有一个活泼的巯基正确答案:ABCD2.DNA碱基配对氢键数正确的是?A、A=TB、A≡TC、G=CD、G≡C正确答案:AD3.遗传密码具有的特点?A、通用性B、摆动性C、简并性D、连续性和方向性正确答案:ABCD4.有关三羧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羧酸循环的场所是线粒体B、丙酮酸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C、循环一次产生12(或10)分子ATPD、整个过程只偶联底物水平磷酸化正确答案:AC5.下列属于DNA碱基组成特点的是?A、A=TB、G=CC、A+T=G+CD、A+G=T+C正确答案:ABD6.氧化作用有?A、脱电子B、加氢C、加氧D、脱氢正确答案:ACD7.下列属于嘌呤碱的是?A、AB、TC、CD、G正确答案:AD8.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A、产物浓度B、底物浓度C、酶浓度D、温度正确答案:BCD9.线粒体外NADH进入内膜的机制?A、α-磷酸甘油穿梭B、苹果酸-天科氨酸穿梭C、肉毒碱转运D、柠檬酸穿梭正确答案:AB10.属于嘌呤碱的是?A、AB、GC、TD、U正确答案:AB11.属于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有?A、赖氨酸B、组氨酸C、谷氨酸D、精氨酸正确答案:ABD12.DNA双螺旋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右手螺旋B、左手螺旋C、螺旋每旋转一周为10碱基D、螺旋的直径为2nm,螺距为3.4nm 正确答案:ACD13.还原反应是?A、加氢B、得电子C、脱氢D、去氧正确答案:ABD14.带有苯环的氨基酸有?A、色氨酸B、酪氨酸C、组氨酸D、苯丙氨酸正确答案:ABD15.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有?A、脱酰氨基作用B、转氨基作用C、联合脱氨基作用D、氧化脱氨基作用正确答案:ABCD16.下列含有一个双键的脂肪酸是?A、油酸B、亚油酸C、棕榈油酸D、亚麻酸正确答案:AC17.下列哪些情况会造成酮体生成增多?A、高脂低糖饮食B、高糖低脂饮食C、糖尿病D、饥饿正确答案:ACD18.有关DNA二级结构描述正确的有?A、嘌呤碱总量等嘧啶碱总量B、两条链平行且都是5→3走向C、两条链反向平行D、碱基互补配对,以氢键结合正确答案:ACD19.新陈代谢主要包括哪些代谢?A、遗传信息代谢B、物质代谢C、体内产物代谢D、能量代谢正确答案:BD三、判断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缩合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蛋白质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所有DNA中嘌呤碱总量等于嘧啶碱总量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加氧、脱氢、脱电子属于氧化作用。
生物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生化练习题一、填空题:1、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与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并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_____________。
3、____RNA 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_____RNA 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
4、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就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6、糖酵解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进行7、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识别有关,也就是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碳骨架的共体。
8、脂肪就是动物与许多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就是由甘油与3分子_____________酯化而成的。
9、基因有两条链,作为模板指导转录的那条链称_____________链。
10、以RNA 为模板合成DNA 称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糖的有氧氧化:3、必需脂肪酸:4、半保留复制:三、问答题1、蛋白质有哪些重要功能?2、DNA 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3、怎样证明酶就是蛋白质?4、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5、什么就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6、遗传密码如何编码?有哪些基本特性?简答:2、DNA 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3、怎样证明酶就是蛋白质?4.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5、什么就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6.遗传密码如何编码?有哪些基本特性?一、1、减小;沉淀析出;盐析2、核苷酸3、m ; t4、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5、蔗糖6、细胞质7、蛋白质;核酸;脂肪8、脂肪酸9、有意义链10、反向转录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
1 绪论 (2)2 蛋白质化学 (2)3 核酸 (4)4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6)5 脂类化合物和生物膜 (7)6 酶 (9)7 维生素 (12)8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14)9 糖代谢 (15)10 脂质的代谢 (16)11 蛋白质分解和氨基酸代谢 (17)12 核苷酸代谢 (18)13 DNA的生物合成 (19)14 RNA的生物合成 (20)15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2)16 物质代谢的调节控制 (23)1 绪论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2.你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
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是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的主要组成元素。
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
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种多性的化合物。
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
氮、氧、硫、磷元素构成了生物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2)、羟基(—OH)、羰基(CO)、羧基(—COOH)、巯基(—SH)、磷酸基(—PO4 )等功能基团。
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和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和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
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
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
构成蛋白质的构件是20种基本氨基酸。
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糖类1、判断对错,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原因。
(1)所有单糖都具有旋光性。
答:错。
二羟酮糖没有手性中心。
(2)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而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
答: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错。
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在溶液中发生了改变。
大多数的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的溶液不会发生变旋现象。
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对。
(3)所有的单糖和寡糖都是还原糖。
答:错。
有些寡糖的两个半缩醛羟基同时脱水缩合成苷。
如:果糖。
(4)自然界中存在的单糖主要为D-型。
答:对。
(5)如果用化学法测出某种来源的支链淀粉有57 个非还原端,则这种分子有56 个分支。
答:对。
2、戊醛糖和戊酮糖各有多少个旋光异构体(包括α-异构体、β-异构体)?请写出戊醛糖的开链结构式(注明构型和名称)。
答:戊醛糖:有3 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 3 =8 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
如果包括α-异构体、β-异构体,则又要乘以2=16 种。
戊酮糖:有2 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2 2 =4 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
没有环状所以没有α-异构体、β-异构体。
3、乳糖是葡萄糖苷还是半乳糖苷,是α-苷还是β-苷?蔗糖是什么糖苷,是α-苷还是β-苷?两分子的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多少种不同的二糖?答:乳糖的结构是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吡喃葡萄糖[β-1,4]或者半乳糖β(1→4)葡萄糖苷,为β-D-吡喃半乳糖基的半缩醛羟基形成的苷因此是β-苷。
蔗糖的结构是葡萄糖α(1→2)果糖苷或者果糖β(2→1)葡萄糖,是α-D-葡萄糖的半缩醛的羟基和β- D -果糖的半缩醛的羟基缩合形成的苷,因此既是α苷又是β苷。
两分子的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19 种不同的二糖。
4 种连接方式α→α,α→β,β→α,β→β,每个5 种,共20 种-1 种(α→β,β→α的1 位相连)=19。
4、某种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平衡混合物的[α]25D 为+ 14.5°,求该平衡混合物中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的比率(纯α-D-甘露糖的[α]25D 为+ 29.3°,纯β-D-甘露糖的[α]25D 为-16.3°);解:设α-D-甘露糖的含量为x,则29.3x- 16.3(1-x)= 14.5X=67.5%该平衡混合物中α-D-甘露糖和β-D-甘露糖的比率:67.5/32.5=2.085、请写出龙胆三糖[β-D-吡喃葡萄糖(1→6)α-D-吡喃葡萄糖(1→2)β-D-呋喃果糖] 的结构式。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20XX年考研第一章糖类解:考虑到C1、C2、C3、C4、C5各有两种构象,故总的旋光异构体为25=32个。
2解:一个单糖的C1可以与另一单糖的C1、C2、C3、C4、C6形成糖苷键,于是α-D-吡喃半乳基-D-吡喃葡萄糖苷、β-D-吡喃半乳基-D-吡喃葡萄糖苷、α-D-吡喃葡萄糖基-D-吡喃半乳糖苷、β-D-吡喃葡萄糖基-D-吡喃半乳糖苷各有5种,共5×4=20个异构体。
糖蛋白上的二糖链其中一个单糖的C1用于连接多肽,C2、C3、C4、C6用于和另一单糖的C1形成糖苷键,算法同上,共有4×4=16个,考虑到二糖与多肽相连时的异头构象,异构体数目为16×2=32个。
3.写出β-D-脱氧核糖、α-D-半乳糖、β- L-山梨糖和β-D-N-乙酰神经氨酸(唾液酸)的Fischer投影式,Haworth式和构象式。
4.写出下面所示的(A).(B)两个单糖的正规名称(D/L,α/β,f/p),指出(C).(D)两个结构用RS系统表示的构型(R/S)[A、β- D-f-Fru;B、α-L- p-Glc; C、R; D、S]5. 解:设α异头物的比率为x,则有112.2x+18.7(1-x)=52.7,解得x=36.5%,于是(1-x)= 63.5%。
6.解:(a)Mr=0.5/(0.193×10-6)= 2.59×106(b)347×10-6×162/0.5=11.24%7.解:ΔG0= -RTln(c2/c1)=-8.314×300×ln(62.7/37.3)=-1.30 kJ /mol8.解:[0.3/(24×3600)]/0.45×10-9=7800残基/s9.经还原可生成山梨醇(D-葡萄醇)的单糖有哪些?[L-山梨糖;D-葡萄糖;L-古洛糖;D-果糖]10.解:麦芽糖(α型):Glcα(1→4)Glc纤维二糖(β型):Glcβ(1→4)Glc龙胆糖:Glcβ(1→6)Glc水苏糖:Galα(1→6)Galα(1→6)Glc(α1←→β2)Fru11.12.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异同?肽聚糖中的糖肽键和糖蛋白中的糖肽键是否有区别?答:肽聚糖: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共有;磷壁酸:革兰氏阳性细菌特有;脂多糖:革兰氏阴性细菌特有。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 举例说明化学与生物化学之间的关系。
提示:生物化学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和阐明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化学和生物化学关系密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
一方面,生物化学的发展依赖于化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生物化学的发展又推动着化学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举例:略。
2.试解释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生物大分子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小分子,即结构单元分子组合而成,通常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相同之处在丁: 1) 共价键是维系它们结构的最主要的键;2)有一定的立休形象和空间大小; 3)化学和|物理性质主要决定于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 (1) 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要比小分子化合物大得多,分子的粒径大小差异很大; (2) 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婴复杂得多,维系空间结构的力主要是各种非共价作用力; (3) 生物大分子特征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小分子化合物所不具有的专性识别和结合位点,这些位点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特异性结合,能形成超分子,这种特性是许多重要生理现象的分子基础。
3. 生物大分子的手性特征有何意义?提示:生物大分子都是手性分子,这种结构特点在生物大分子的分子识别及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方面意义重大。
主要表现在: (1) 分子识别是产生生理现象的重要基础,特异性识别对于产生特定生物效应出关重要; (2) 生物大分了通过特征的三维手性空间环境能特异性识别前手性的小分子配体,产生专一性的相互作用。
4.指出取代物的构型:6.举例说明分子识别的概念及其意义。
提示: :分子识别是指分子间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相互作用,如tRNA分子与氨酰tRNA合成醉的相互作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分子识别是生命体产生各种生理现象的化学本质,是保证生命活动有序地进行的分子基础。
生物化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糖类提要糖类是四大类生物分子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
糖类在生物体内不仅作为结构成分和主要能源,复合糖中的糖链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命过程,并因此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糖生物学。
O)n的实验式,其化学本质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其衍生物。
糖类按其聚合度分为单多数糖类具有(CH2糖,1个单体;寡糖,含2-20个单体;多糖,含20个以上单体。
同多糖是指仅含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杂多糖指含一种以上单糖或加单糖衍生物的多糖。
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共价结合形成的结合物称复合糖或糖复合物。
单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或称手性碳原子,含C*的单糖都是不对称分子,当然也是手性分子,因而都具有旋光性,一个C*有两种构型D-和L-型或R-和S-型。
因此含n个C*的单糖有2n个旋光异构体,组成2n-1对不同的对映体。
任一旋光异构体只有一个对映体,其他旋光异构体是它的非对映体,仅有一个C*的构型不同的两个旋光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单糖的构型是指离羧基碳最远的那个C*的构型,如果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则属D系糖,反之属L 系糖,大多数天然糖是D系糖Fischer E论证了己醛糖旋光异构体的立体化学,并提出了在纸面上表示单糖链状立体结构的Fischer投影式。
许多单糖在水溶液中有变旋现象,这是因为开涟的单糖分子内醇基与醛基或酮基发生可逆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或半缩酮的缘故。
这种反应经常发生在C5羟基和C1醛基之间,而形成六元环砒喃糖(如砒喃葡糖)或C5经基和C2酮基之间形成五元环呋喃糖(如呋喃果糖)。
成环时由于羰基碳成为新的不对称中心,出现两个异头差向异构体,称α和β异头物,它们通过开链形式发生互变并处于平衡中。
在标准定位的Hsworth式中D-单糖异头碳的羟基在氧环面下方的为α异头物,上方的为β异头物,实际上不像Haworth式所示的那样氧环面上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吡喃糖环一般采取椅式构象,呋喃糖环采取信封式构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酶化学 一、课后习题 1.判断对错。
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 生物体内具有催化能力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2) 所有的酶都具有辅酶或辅基。
(3) 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4) 当底物处于饱和状态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5) 对于所有酶而言,Km值都与酶的浓度无关。
(6) 测定酶的活力时,必须在酶促反应的初速度时进行。
2.现有1g淀粉酶制剂,用水稀释1000ml,从中吸取0.5 ml测定该酶的活力,得知5min分解0.25g淀粉。
计算每克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活力单位数。
(淀粉酶活力单位规定为: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分解1g淀粉的酶含量为1个活力单位。
) 3.称取25mg蛋白酶配成25ml酶溶液,从中取出0.1ml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比色法测定酶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ug酪氨酸;易取2ml酶液用凯氏定氮法测得蛋白氮为0.2mg。
根据以上数据,解答以下问题。
(每分钟产生1pg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1)1mg酶液中所含的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 (2)比活力; (3)1g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比活力。
4.当底物浓度[s]分别等于4、5、6和10Km时,求反应速率V相当于最大反应速度Vmax的几分之几? 5.根据下列实验数据(表7-5),用Lineweaver-Burk作图法求;(1)非抑制反应下的Km和Vmax; (2)抑制反应下的Km和Vmax; (3)判断抑制作用的类型。
6.从某生物材料中提取纯化一种酶,按下列步骤进行纯化(表7-8)计算最后所得酶制剂的比活力,活力回收率和纯化倍数(纯化率)。
解析: 1.(1)不对,生物体内具有催化活性还有RNA酶。
(2)不对,只有结合酶有辅酶或辅基。
(3)不对,如果酶促反应的底物只有一种,当其他条件不变,酶的浓度也固定的情况下,一种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底物的浓度间有如下的规律:在底物浓度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一级反应;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虽随之增加,但增加的程度不如底物浓度低时那样显著,即反应速率不再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当底物浓度达到某一定值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而趋于恒定,即此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无关,表现为零级反应,此时的速率为最大速率(Vmax),底物浓度即出现饱和现象。
由此可见,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4)不对,原因见(3)。
(5)正确。
(6)不对,测酶活应在一定的底物浓度下,反应速度应该为最大反应速度。
2.淀粉酶活力单位规定为: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h)分解1g淀粉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
0.25g淀粉/5min×60min×1000/0.5=6000U3.(1)1ml酶液中所含的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
凯氏定氮法:0.2mg×6.25/2=0.625mg活力单位:1500ug/60/0.1=250U(2)比活力=活力单位数/毫克酶蛋白(N)=250U/0.625mg=400(3)1g酶制剂的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 (每min产生1ugTyr的酶量规定为1个活力单位)。
总蛋白的量=625mg,总活力=250U×1000=2.5×104U4.根据米氏方程计算:分别为4/5,5/6,6/7,10/11。
5.根据Lineweaver-Burk作图法求得:(1)Km=1.31,Vmax=3.29×103。
(2)Km=7.3,V max=6.28×103。
(3)反竞争性抑制。
6.根据比活力=活力单位数/毫克酶蛋白 回收率=提纯后总活力/提纯前总活力×100%纯化倍数=纯化后比活力/纯化前比活力 经三步纯化后,最后酶制剂的比活力=16.33,回收率=1.54%,纯化倍数=24。
二、补充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米氏常数 2.寡聚酶3.变构酶4.同工酶5.活性中心 6.. 酶原的激活 17.别构效应; 8协同效应 (二)分析和计算题 1.称取25mg蛋白酶配成25mL溶液,取2mL溶液测得含蛋白氮0.2mg,另取0.1mL溶液 测酶活力,结果每小时可以水解酪蛋白产生1500μg酪氨酸,假定1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 分钟产生1μg酪氨酸的酶量,请计算:(1)酶溶液的蛋白浓度及比活。
(2)每克纯酶制剂的 总蛋白含量及总活力。
2.试比较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异同。
3.何谓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有哪几类?如何解释酶作用的专一性?研究酶的专一性有何意义? 4.阐述酶活性部位的概念。
可使用哪些主要方法研究酶的活性中心? 5.影响酶反应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6.哪些因素影响酶的活性?酶制剂宜如何保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米氏常数(Km值):是米氏酶的一个重要参数。
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ol或mmol)。
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2.寡聚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
寡聚酶中的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容易用酸碱,高浓度的盐或其它的变性剂分离。
寡聚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从35 000到几百万。
4.变构酶:或称别构酶,一般具有多个亚基,在结构上除具有活性中心外,还具有可结合调节物的别构中心,活性中心负责酶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别构中心负责调节酶反应速度。
5.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及理 化性质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6. .酶原的激活: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和初分泌时,并不表现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
在一定条件下,受某种因素的作用,酶原分子的部分肽键被水解,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中心,无活性的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称为酶原的激活。
7.别构效应:又称为变构效应,当某些寡聚蛋白的别构中心与别构效应剂(变构效应剂)发生作用时,可以通过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来改变酶的活性,这种改变可以是活性的增加或减少。
别构效应剂(变构效用剂)可以是蛋白质本身的作用物也可以是作用物以外的物质(如底物、激活剂、抑制剂等)。
8.协同效应:当底物与一个亚基上的活性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构象的改变,使其它亚基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的结合能力增强的作用,称为正协同效应。
(二)分析和计算题 1.(1)蛋白浓度=0.2×6.25mg/2mL=0.625mg/mL; (2)比活力=(1500/60×1ml/0.1mL)÷0.625mg/mL=400U/mg; (3)总蛋白=0.625mg/mL×1000mL=625mg; (4)总活力=625mg×400U/mg=2.5×105U。
2.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I和底物S对游离酶E的结合有竞争作用,互相排斥,已结合底物的ES复合体,不能再结合I;同样已结合抑制剂的EI复合体,不能再结合S。
多数竞争性抑制在化学结构上与底物S相似,能与底物S竞争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因此,抑制作用大小取决于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比,加大底物浓度,可使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除。
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双倒数曲线与无抑制剂的曲线相交于纵坐标I/V max处,但横坐标的截距,因竞争性抑制存在而变小,说明该抑制作用,并不影响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 max,而使K m值变大。
非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I和底物S与酶E的结合互不影响,抑制剂I可以和酶E结合生成EI,也可以和ES复合物结合生成ESI。
底物S和酶E结合成ES后,仍可与I结合生成ESI,但一旦形成ESI复合物,再不能释放酶E和形成产物P。
其特点是:I和S在结构上一般无相似之处,I常与酶分子活性部位以外的化学基团结合,这种结合并不影响底物和酶的结合,增加底物浓度并不能减少I对酶的抑制程度。
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双倒数曲线与无抑制剂的曲线相交于横坐标- 1/K m处,但纵坐标的截距,因竞争性抑制存在变大,说明该抑制作用,不影响酶促反应的K m值,而使V max值变小。
3.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催化的反应和反应物所具有的选择性。
根据对底物的选择性,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结构专一性指每对底物的特征结构——化学键或功能团等有选择,例如肽酶只能水解肽键,酯酶只作用酯键。
立体异构专一性指酶对底物的构型有选择。
例如只作用于L构型或只作用于顺式构型。
根据过渡态互补假说,酶的专一性实质上是酶与底物分子在结构上互补。
研究酶的专一性可以揭示酶的催化机理,获得有关酶的结构与功能信息,为酶的应用、酶分子设计或分子修饰提供指导。
在生物化工中运用酶的专一性可以减少副反应,特别是利用酶的立体异构专一性进行不对称合成或不对称拆分。
4. 酶的活性中心往往是若干个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的氨基酸残基集中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该区域与底物相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对于结合酶来说,辅酶或辅基往往是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
酶的活力中心通常包括两部分:与底物结合的部位称为结合中心,决定酶的专一性;促进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催化中心,它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以及催化的效率。
有些酶的结合中心与催化中心是同一部分。
对ES和EI的X-射线晶体分析、NMR分析、对特定基团的化学修饰、使用特异性的抑制剂和对酶作用的动力学研究等方法可用于研究酶的活性中心。
5.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包括:(1)底物和酶的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邻近效应是指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复合物后,使底物和底物(如双分子反应)之间,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之间结合于同一分子而使有效浓度得以极大的升高,从而使反应速率大大增加的一种效应;定向效应是指反应物的反应基团之间和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的反应基团之间的正确取位产生的效应。
(2)底物的形变和诱导契合(张力作用),当酶遇到其专一性底物时,酶中某些基团或离子可以使底物分子内敏感键中的某些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增高或降低,产生“电子张力”,使敏感键的一端更加敏感,底物分子发生形变,底物比较接近它的过渡态,降低了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易于发生。
(3)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通过瞬时的向反应物提供质子或从反应物接受质子以稳定过渡态,加速反应的一类催化机制。
(4)共价催化,在催化时,亲核催化剂或亲电子催化剂能分别放出电子或接受电子并作用于底物的缺电子中心或负电中心,迅速形成不稳定的共价中间复合物,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加速。
(5)微环境的作用:酶的活性部位形成的微环境通常是疏水的,由于介电常数较低,可以加强有关基团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加快酶促反映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