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第三章 光现象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光现象导学案1(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光现象导学案1(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光现象导学案1(新版)苏科版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会比较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不同;2、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发现及应用;3、会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重点难点】1、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2、光的直线传播。

【课前预习】一、光的色彩颜色1、太阳光可以分解为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

彩虹的形成就是现象。

2、光的三原色是,颜料的三原色是。

在研究颜料混合与色光混合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法。

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红色玻璃纸只能透过光,蓝色物体只能反射光,白色物体能,黑色物体能。

4、光能使周围变得明亮,能使胶卷感光,这说明。

5、太阳能热水器是将能转化为能,太阳能电池是将能转化为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能转化为能。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

它的特性是,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它的应用有、、、等。

2、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

它的最显著的性质是,它的应用有、等。

3、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

而会破坏臭氧层。

三、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说明,像的性质是。

2、日食、月食说明了。

其中日食是挡住了太阳光,月食是挡住了太阳光。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合 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C真空 C空气 C水 C玻璃。

【合作探究】1、如图A、B是太阳光色散后人眼能看到的最边缘的光,则A是光,B是光。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的上方,我们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这说明,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我们可以。

我们在B的下方发现了,它的特点是,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

2、“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

“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它颜色的灯。

物理导学案:苏科版八上第三章光现象

物理导学案:苏科版八上第三章光现象

物理导学案:苏科版八上第三章光现象我的物理导学案:苏科版八上第三章光现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光现象,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通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光现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光的传播特点,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3. 理解光的折射定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4. 能够运用光现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镜子、玻璃板、水杯、透明塑料尺。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如日食、月食、水面倒影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让学生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进行实验演示,如激光笔穿过透明塑料尺,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3. 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演示镜子反射实验,让学生掌握反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如平面镜、凸面镜等。

4.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演示水杯和玻璃板折射实验,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潜望镜、测玻璃板的厚度等。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 活动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光现象,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复习导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刻理解每个活动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孩子们成长的积极影响。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旨在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光的色散现象,以及人眼看不见的光。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孩子们能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不同颜色的光,并了解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重点是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准备了彩色透明胶片、白色塑料袋、手电筒、彩色笔等教具和学具。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我通过展示一张彩色透明胶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颜色。

然后,我用白色塑料袋套在手上,让孩子们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塑料袋上的颜色。

2. 互动教学:我向孩子们解释,这是因为光经过透明物体会发生色散现象,产生了不同的颜色。

我提问孩子们,他们是否还知道其他的光的现象。

3.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分成小组,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画出他们想象中的光的色散图。

然后,他们用手电筒照射白纸,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4. 复习导学:在活动结束后,我带领孩子们复习了光的色散现象和人眼看不见的光。

我提问他们,他们是否能够区分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人眼看不见的光,以及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和理解这些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光的色散现象和人眼看不见的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很高。

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孩子在理解光的色散现象时仍然有些困难,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光现象”为主题,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操作、体验光的现象,引导他们发现光的奥秘,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光的基本概念,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的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掌握光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光盘、透明塑料尺、玻璃杯、水、镜子、激光笔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透明塑料尺、玻璃杯、水、镜子、激光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现象,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光的奥秘。

2. 基本概念:讲解光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们了解光的特点和作用。

3. 光的传播:让孩子们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探讨光的传播原理。

4. 光的反射:让孩子们将激光笔照射镜子,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探讨反射原理。

5. 光的折射:让孩子们将激光笔照射玻璃杯,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探讨折射原理。

6. 动手实验: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透明塑料尺、玻璃杯、镜子等,验证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7.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原理。

2. 解答: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导学案苏科版【学习目标】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图,应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光路图。

【学习过程】由学生阅读并互相提问弄清以下问题1、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像,像与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2、平面镜的用途为:利用平面镜可以,还可以改变、3、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直立一块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从而能得到像与物等大、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但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2)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 (有/没有)棋子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实)像、5、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可分为反射和反射两种。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的(填“可逆”或“不可逆”)。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定律。

典型例题学生先思考并回答,教师巡回纠错并讲解例1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水中的月是像(填实或虚)、例2 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

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例3 汽车后视镜是,而汽车头灯是利用_______________来反射光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如潜水艇上经常用到的___________镜,就是这种现象的应用、例4 如右图所示,在一个箱子中有一点光源S和一块平面镜M,试作出S发出的光线被平面镜M反射后从小口K射出光的范围、光现象复习(2)---课内作业1、人逐渐向平面镜靠拢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A、变大C、不变D、无法判断2、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B、倒影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3、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A、凹型镜面 B 凸型镜面 C 平面镜面 D 乳白平面4、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A、镜面反射B、漫反射C、不发生反射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5、如图所示,人眼看不见哪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a物C、c物D、a、b、c三物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观察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彩 颜色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导学案第 三 章 光现象一、光的色彩 颜色【课前预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

在月亮、太阳、课桌、点燃的蜡烛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光源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类。

在太阳、闪电、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发光的水母、蜡烛光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你见过光的色散现象吗?自己做做看:① 找一个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看一看,太阳光经三棱镜后会变成什么?②含一口水,对着太阳,喷出雾状,看一看,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现象叫光的____ ___,由此可见太阳光是由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所组成。

最早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

【课堂重点】〖学习过程〗1. 同学自我朗读P 55 的日记片段。

2.光的色散实验结论:太阳光是由 等色光组成的。

3.色光的混合(说出阴影部分的颜色)4.光的三原色: 5.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①大家动手做一做,分别用红色、绿色、蓝色透明体看物体发现:通过红色玻璃纸看到的墙为_______色。

通过绿色玻璃纸看到的墙为_______色。

通过蓝色玻璃纸看到的墙为_______色。

结论: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 绿 红 ______色 红 蓝 ______色绿蓝 ______色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②有光照射在书图3-10时,观察鹦鹉的颜色。

再用蓝玻璃和红玻璃片压在鹦鹉的上面,观察鹦鹉的颜色,并分析得出结论.6.光具有能量: ① 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转化为 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3-3光的直线传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3-3光的直线传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33 光的直线传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1.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和条件。

2. 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3. 了解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和条件。

2. 能够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掌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的原理,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和条件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及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小孔成像实验器材、日食和月食的图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射线,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需要满足介质均匀、无遮挡的条件。

3. 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激光准直、手电筒照射等。

4. 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物体背后形成一片光照不到的区域,即为影子。

5.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日食是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之间,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食是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 板书设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条件:介质均匀、无遮挡应用:激光准直、手电筒照射等影子: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形成光照不到的区域日食: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之间,月亮挡住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食: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之间,地球挡住太阳照向月亮的光8. 作业设计:题目1: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和条件是什么?答案: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条件是介质均匀、无遮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导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导学案(苏科版)

【目标】(1)知道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2)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了解光的三基色及产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光具有能量。

【重点】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及颜料的三原色。

【难点】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关结论。

【要点1】什么是光源〖活动〗例举生活中发光的物体:〖思考〗上面所例举的物体是不是都是自身在发光?哪些物体是自身发光的?〖分析〗上面例举的自身发光的物体我们还可以分为两类1.自然界存在并能自行发光:2.在人为条件下使其发光的:〖思考〗下面物体哪些是光源?萤火虫、放映幻灯片的银幕、放映的电视机荧屏、太阳、月亮、恒星、蜡烛、宝石。

并思考哪些是天然光源和人选光源?【要点2】光的色散〖思考〗人们认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你认为这是真的吗?生活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你的观点?〖活动〗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用光屏来接收经过三棱镜后的光线。

如书中图3-8所示。

〖总结〗【要点3】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思考〗既然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同学们能否将七种色光再复合出白光呢? 〖活动〗再用另外一块三棱镜(倒置)放在彩色光带通过的地方,观察到什么现象? 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1:1:1混合,变成了 色。

将红、绿两种颜色的光1:1混合,变成了 色。

将红、蓝两种颜色的光1:1混合,变成了 色。

将绿、蓝两种颜色的光1:1混合,变成了 色。

〖总结〗【要点4】物体的颜色〖活动〗1.透明体:透过红色(蓝色、绿色)玻璃纸观察周围的景物,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当一束白光透过红色玻璃纸会发现:当一束白光透过蓝色玻璃纸会发现:当一束红光透过蓝色玻璃纸会发现:当一束红光透过无色玻璃纸会发现:当一束白光透过无色玻璃纸会发现:2.不透明体:在暗室中:1.用一束白光照射到红纸上你会看到2.用一束白光照射到蓝纸上你会看到3.用一束红光照射到白纸上你会看到4.用一束蓝光照射到白纸上你会看到5.用一束红光照射到蓝纸上你会看到〖思考〗带着红色墨镜看作业本上蓝色的字,字是色;看白色的墙壁,墙壁变___色,看红色的衣服,衣服是色。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光的反射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光的反射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光的反射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重点讲解光的反射。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反射的定义和特点;2. 光的反射定律的讲解和应用;3. 各种反射现象的解析,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4. 反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各种反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现象的解析和反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镜面、光线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反射现象,如镜子、窗户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2. 知识点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详细讲解光的反射的定义、特点和反射定律,结合图示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反射定律解释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给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解题指导。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观点。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定义和特点;2. 光的反射定律;3. 反射现象的解析;4. 反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和解答;2. 选择两道光的反射相关的习题进行练习,并写出解答过程;3. 观察生活中其他的光的反射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我的幼儿园教学设计意图在于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探索和理解光现象。

我采用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思路,以实践活动为主,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光的存在,了解光的基本特性,以及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光的现象。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 感知到光的存在,了解光的基本特性;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3.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光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

一、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了手电筒,让他们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

然后,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感受光的传播。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光的存在和传播。

二、探索光的传播:我给每个孩子一张彩色纸张,让他们将纸张放在手电筒的光源前面。

孩子们发现,纸张上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了解到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特性。

三、光的折射:我拿了一个玻璃杯,装满了水,然后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入玻璃杯中。

孩子们观察到光线在进入玻璃杯时发生了弯曲。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了解到光在折射过程中的特性。

四、光的反射:我放置了一面镜子,让每个孩子用手电筒的光线照射镜子。

孩子们发现,光线在镜子上发生了反射。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了解到光在反射过程中的特性。

五、描述光的现象: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光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

在活动的重难点中,我发现光的传播和反射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部分。

因此,我在活动中特别强调了这两个方面,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手电筒的光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并提出了一些问题。

但是,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描述光的现象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拓展延伸:我计划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个光现象的观察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复习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包括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和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节“光的色散颜色”:本节主要介绍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以及光的颜色混合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引导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让学生掌握颜色混合的加法原则。

2. 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本节主要介绍人眼无法直接感知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通过实验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探讨红外线和紫外线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光的颜色混合原理。

2. 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生活中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颜色混合原理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作用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棱镜、透明塑料尺、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如太阳光照射在不同物体上呈现不同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颜色混合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让学生掌握颜色混合的加法原则。

4. 人眼看不见的光:介绍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以及在生活中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的色散和红外线、紫外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 三棱镜→ 红、橙、黄、绿、蓝、靛、紫2. 颜色混合原理:加法原则3. 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特点、作用、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画出七种颜色的顺序。

3. 简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及应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3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在设计这节《光的直线传播》的导学案时,我的意图是以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性,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并发现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从而达到对光直线传播概念的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设定为:一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二是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对光的传播路径有更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激光笔、透明塑料尺、小球、直线轨道等教具,以及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我会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实例,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直线特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通过在直线轨道上放置小球,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小球的运动轨迹,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小球运动路径与光传播路径的相似性,进一步理解和证实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在活动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对光传播原理的理解。

课后反思时,我会思考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至于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关于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例引入: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来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现象。

这些实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光传播直线特性的初步认识。

2. 演示实验:我使用了激光笔和透明塑料尺进行演示实验,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光在直线传播中的路径。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

主要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以及眼睛和视觉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解释,眼睛和视觉的形成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镜子、玻璃片、色散实验器材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2. 知识回顾(10分钟)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以及眼睛和视觉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以及眼睛和视觉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示意图。

2. 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光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3.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复习是否全面,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扎实,是否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例题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重点解析(1)光的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个原理是理解后续光现象的基础。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套导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导学案第三章光现象三、光的直线传播【课前预习】1.我们常用一条_____________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做______。

2.影子的形成等事实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孔成像(P80)的道理是。

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5.声音(“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课堂重点】〖学习过程〗(一)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猜想、讨论)(实验研究)学生利用已准备好的小激光器、水、果冻、玻璃砖、平面镜等器材进行实验,教师指导、点拨学生探究光的传播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二)应用实例1、射击时瞄准2、激光准直3、影子的形成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达到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4、日食、月食(动画演示日食、月食的成因)5、小孔成像(三)光的传播速度光传播需要,光速是 m/s。

〖要点归纳〗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出光的直线传播的三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__。

〖当堂反馈〗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____传播的。

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m/s。

2.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会有影子,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三点一直线”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B.光每秒钟传播的距离一定是3×108mC.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D.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时间单位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是()A.人射击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才能击中目标B.日食的形成C.我们可以看见画在黑板上的直线D.树林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树缝中漏下一条条光束6.打雷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A.打雷时是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B.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但光的传播比雷声的传播要快得多C.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传到的,但人耳的反应比人眼的反应要慢D.上述理由都不对7.下列光的现象中,不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A.日食、月食现象B.小孔成像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课后巩固】见《评价手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3.3光的直线传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3.3光的直线传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3.3 光的直线传播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经验丰富,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光的直线传播》时,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传播特点。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光的传播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难点:将光的传播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实验一: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在塑料尺上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3. 实验二:让学生将白纸放在激光笔的光路上,观察光在白纸上的影子,引导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射击时的瞄准、医生的手术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难点:将光的传播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作为导入材料。

这些现象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关注光的传播路径和效果,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全反射;4. 光的色散:光谱、色散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光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光的色散现象。

难点: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食、月食、水面反射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2. 知识讲解:(1)光的传播:解释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方式,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2)光的反射:介绍反射定律,讲解反射种类,示例反射现象的解释;(3)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示例折射现象的解释;(4)光的色散:展示光谱,解释色散现象。

3. 例题讲解:挑选典型的反射和折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光现象的题目,让学生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四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展示光现象的基本原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解释下列光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1)日食和月食;(2)水面上的倒影;(3)透过玻璃砖看物体。

2. 答案:(1)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2)水面上的倒影:光的反射;(3)透过玻璃砖看物体:光的折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讲解光现象的基本原理,设计例题和随堂练习,以及实验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光的基本知识。

课后,学生应加强对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光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学案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动物的课。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堂课的思路是通过动物这个主题,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对动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孩子们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我播放一段动物的视频,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 讲解:我根据PPT的内容,向孩子们介绍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例如:熊猫喜欢吃竹子,猴子喜欢爬树等。

3. 实践:让孩子们用画笔和彩纸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剪下来。

在制作过程中,我引导他们观察动物的特征,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展示: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自己制作的心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观察得很仔细,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

在课后,我鼓励孩子们去观察身边的动物,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堂动物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动物图片和视频的选择,这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激发他们兴趣的重要手段。

我精心挑选了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动物的魅力。

讲解环节的内容呈现方式。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3.3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3.3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日食、月食、影子等。

3. 学习用实验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能够观察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 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三角板。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套装、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让学生观察到激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通过实例(如日食、月食、影子等)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光的直线传播相关的知识,如光的折射、反射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三章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一、原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应用:日食、月食、影子等。

三、实验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产生的原因。

2. 请用实验方法验证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但在知识拓展方面还需加强,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引入光的折射、反射等知识。

2. 拓展延伸: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进一步探讨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光学仪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光现象复习
【复习目标】
1.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
【预习导学】
1、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和。

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
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3、光的三原色是指。

4、透明物体只能透过无色的透明体可以透过。

5、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白色的不透明体可以反射,黑
色:。

6、光具有的能量叫。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7、光按照可见与不可见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类。

都属于不可见光。

8、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
能。

9、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
是。

1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值是 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此值近似相等。

1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
小。

③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④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⑤像与物以镜面的。

12、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我们能看见本身不
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都与有关。

13、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
是:;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是:。

14、光的反射定律是:;;。

15、平面镜成虚像的根本原因是: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能用光屏来承接。

16、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
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反射。

【学习过程】
下列物体哪个不是光源()
A.点燃的火炬儿 B.太阳 C.月亮 D.萤火虫
下列物体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不是光源的是。

(1)太阳(2)正在发光的电灯(3)萤火虫儿(4)白墙(5)月亮(6)发光的水母
夜晚用蓝光照穿白色上衣和红色裙子的演员,演员的上衣呈色,裙子呈色
据“湘江晚报”报道:“湘江河灯饰景观工程全长6千米,每千米每小时耗电8千瓦时,比普通灯管要节约电能30%—40%,灯光可以有七色同步、七色渐变、七色追逐等变化……”由此可以知道,灯管内光源有几种色光源()
A.7种 B.5种 C.3种 D.1种
验钞机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在太阳发出的光中,只有具有消毒灭菌作用,因此在一些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但是它极易被大气中的吸收。

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日食、月食的成因也可以用来解释。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 __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
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靠?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在下图中画出人可以看到点光源S的像的范围.
【课堂反馈】
1.我们能远远看到山,是由于光的传播的缘故;能看到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

2.在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
现象。

3.身高1.6m的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
的现象形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当她以0.5m/s的速度向镜子走近2s时,像到她的距离是m,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m。

4.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_____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
像.
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0
,则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
为。

7.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7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8.作出图8中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课后拓展】
1.“双江塔影”是安徽省芜湖市著名的“芜湖十景”。

从中山桥上向北望区中江塔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掩映在霞光水色之中,“塔影”实际上是由光的所形成
的(选填“实像”“虚像”)。

2.电视机摇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的______.
3.某酒店的一个大厅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厅内宽敞明亮,在迎面墙上装了一面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里利用了的原理达到这一目的的,这样使人感觉房间大小是原来的倍.
4.如图所示,灯罩可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向着下方照射,这是应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地面上出现了桌子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5.放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的使影院里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并且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6.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

如图所示的光电路中,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高度()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图7 图8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