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这个内容并非高考的重要内容,因而往往会被忽略,被一笔带过。然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涉及到的内容却是比较有趣的。我按课前设想的问题提问:"会开屏的孔雀是雄孔雀还是雌孔雀?""雌孔雀",马上有同学答道。"为什么?""因为它长得漂亮啊。"有一个男生答道,"看来很有理科班多男生的特色啊。"全班哄堂大笑。"会开屏的是雄孔雀!"其实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知道是雄孔雀,也可能有些同学是忘了。但那位回答"因为它长得漂亮"的学生平时就给人感觉比较喜欢出风头。于是,我跟部分误解的学生纠正了这个错误。并解释:"在我们人类这个特殊的群体里,是雌性长得漂亮;而在动物界中,却是雄性长得漂亮。在肩负传宗接代重任的雌性动物眼里,雄性动物的美貌和争斗优胜者往往意味着有优秀的基因。她们会从很多平凡的异性当中挑出最优秀的那个进行交配。""那么,那些没有美貌或者争斗失败的雄性动物会有怎样的结局?""就争夺不到交配权,最终会被环境淘汰。"是的,这种现象是其实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好时机。 "在自然界中,没有能力的雄性个体将争夺不到雌性的青睐,这一点对我们人类来讲也是一样的。男生们,试想一下,如果你们没有能力,优秀的女孩子会不会选择你呢?同样的,女生们,如果你们不够优秀,优秀男孩子的目光会不会在你身上停留?。"说完这番话,我看了看全班同学,有些若有所思,有些开始细细讨论。我想,我的话引起了他们对异性选择的新的思考。自然界的规律还是有迹可循的,我感觉大部分学生对我的说法比较认可。于是,我继续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归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类型……

案例反思:

这节课我虽然准备了很多,但其实我上得并不是很满意,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导致前松后紧。这堂课中间的小插曲也是我在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但这并不是我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的主要原因。在这节课当中利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觉得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其实任何课堂你准备得再充分都有可能有一些意外状况出现,这就考验一个教师的应变能力了。经验越丰富的老师,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越强。当然,这里我并非想给缺少经验的自己找借口。恰恰相反,这提醒我要多学习,多留心和积累这些教学素材,也要在平时的时候多反思。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应该一个平时多反思,多积累的研究型教师,与年龄无关。踏上讲台已有两年多,这个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黄金时段,应该要力争在这几年完成从一个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蜕变。对于这节课,我课后也经过反思,其实在学生看完求偶视频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也是可以预先设想好的。而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个爱出风头的男生也可以给予适时的教育,比如说,优秀的男孩子对女孩子来讲是最有吸引力的,但是,男生的优秀并不像动物一样表现在通过一些夸张的言语或行为来博取异性的注意,而是要修炼好自身的本领,认真学习,考上一间好的大学继续深造。这番话,相信爱出风头的男生听了会觉得这种行为很无趣。会对他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当然,抓住课堂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也不宜过多,过多可能物极必反;反而有说教灌输之嫌。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家教委颁发的新课标明确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生物这个特殊的学科,是和人联系最密切的,因此,在生物的教学内容中是可以挖掘出丰富的德育素材进行创造性地利用。但是,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却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心中有数,对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把握准确,找准德育与知识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切入点,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本学期生物所学的内容涉及到生态的,而人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了相关知识点后,可以适时追问学生: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对自己如何处理好个人和班级的关系

有何启示?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原理迁移认识到:个人的表现会影响班级,就像生物会影响环境一样,而班集体的优劣又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就像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一样。同时,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的人,又必须要适应这个班级,如果个人与集体格格不入,则会被班级淘汰,就像生物不适应环境会被环境淘汰一样。

我们的教学在狠抓教学质量主抓智力的同时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依赖于品德课和班会课,而忽略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渗透到平时生活的点滴。其实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不仅能完成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能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接受能力,以人为本,发掘和创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选用和创造合适的德育形式,把握和创新德育的原则,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