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影响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影响分析

一、大学教师角色模式

大学教师角色选择是大学教师对社会期望和变化做出回应的结果。伯顿•克拉克的国家、市场和专业权利三角协调结构理论解释了大学和社会的关系。越来越走入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在政府、市场和学术权力间博弈,反映在大学内部管理上呈现出分别选择偏向政府的政治式模型、偏向市场权力的创业/市场模型以及固守传统的学术型模型。[2]但是,不管是何种管理模式,外部质量管理制度的变化和调整都干涉了“学术自由”。[3]对大学教师而言,以知识制度为支撑的“学术自由”是大学教师塑造自身形象和角色发展的基础。而现在外部质量管理制度的发展已经挑战传统学术自由,继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教师的角色行为模式。内在知识制度与外在管理制度的矛盾,共同构成了大学教师形塑自身角色行为的张力。[4]当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开始介入并越来越多地影响高等教育制度本身时,在大学与市场、政府权力博弈时,大学内部核心主体教师角色选择出现了分化。一方面,基于质量管理制度变迁,教师面对院校外部政府、市场和学术权力博弈,面对院校内部学术、行政和学生三角权力斗争做出最符合个人专业发展的选择;另一方面,这样的分化使得院校内质量管理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从实践来看,影响教师角色选择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要求大学教师的发展要符合外部质量保障机构的官方标准;二是市场从问责和绩效层面衡量大学教师发展;三是大学自治和探求知识的传统要求大学教师保持学术唯上、知识唯上的专业学者身份。英国学者德兰迪(Delanty)在大学管理模式和三角关系基础上,对目前西方教师发展模式做出三种描述:“教师和研究者、管理者、企业家。”[5]所以,我们认为,在内部知识制度和外部管理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大学教师社会角色出现了行政管理代言的“管理者型”、接受市场运作规则的“企业家型”和坚守学术自由的“传统型”三种模式。

(一)“管理者型”教师角色

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约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都昭示着教育和政治间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念强调的信息公开化严重挑战了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内原有的管理理念。外部质量

管理的制度化使院校内部教师“代政府立言”成为可能。而从院校内部来看,不论是院系的管理者还是大学层面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校长,都在其单纯的学者身份外被赋予了管理者的身份。兼有行政权力的他们逐渐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技术和要求来发布指令,这样既可以绕开全职教师对课程和教学的影响和要求,又能够创造一种他们可以驾驭和控制的教学计划。于是,“管理型”大学教师角色因应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需要而生。“代政府立言”成为“管理者型”教师的特征。

(二)“企业家型”教师角色

今天的知识分子可以在大学内发挥作用,可能因任教于大学而受益,但他们不能再等同于大学。[6]因为他们中的部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者,而可能演变为知识资本化的践行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和社会对高校的问责制超越了学术权力成为应对激烈竞争性市场挑战的主要动力源,从而推动院校从强调学术责任转向强调经济效益。现代大学教师已经越来越无法忽视市场顾客对知识和学术生产提出的效率和效益要求(即质量管理的市场诉求),而且开始自觉地遵守对市场问责的制度规范。市场权力机制作用下的知识和质量文化制度对大学教师的知识生产和发展模式产生了直接影响,部分教师身份开始从“知识创造者”变成“知识生产和兜售者”,“满足市场需要”和“利益最大化”意识成为“企业家型”教师的特征。

(三)“传统型”教师角色

从大学起源来看,不论是被称为“教师型的大学”的巴黎大学还是被称为“学生型的大学”的波隆那大学,他们都是学者的共同体。“大学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合体,是学术共同体,大学的一切是为了教师与学生,大学是为了一切的教师与学生,大学是为了教师与学生的一切,大学制度必须体现这一点,大学的所有具体制度必须服务于这一点。”[7]所以,对大学教师而言,他们首先是学者,是知识的研究者和探求者;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是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两大任务于一身的知识分子群体。虽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变迁对教师发展有着很大的冲击,并已经在教师传统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分化出“管理者”和“企业家”的两种新兴角色,但大学教师的“传统研究者和传授者”身份是不容改变的。

二、S大学教师角色选择的个案分析

也许有人会质疑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管理者型”、“企业家型”和“传统型”的教师角色,是否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相关?是否由质量管理变化单一因素所引致?乔治•米德的理论强调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的选择和转变并不是随意的,一定有其社会和文化背景。本研究认为大学质量管理作为现今高等教育领域内绝对强势的文化形态无疑是促使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在S大学的调研访谈也充分说明:大学内部质量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深刻影响了大学教师的角色选择。

(一)背景介绍

S大学是20世纪50年代获得英国皇家宪章批准的英国某城市大学,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8]的代表,是英国研究集中型大学[9]之一,在泰晤士报的排名中居前20位。目前,该大学有21000名学生,其中77%是本科生,14%是应用硕士,9%是科研硕士。84%的学生是全日制。大学目前由3个学部统领全校20个学院,每个学部都有自己的研究生院。因应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改革的大潮,S大学改革内部质量管理结构,形成了以教师为核心,学院为主要质量评估机构,学部为质量监控机构,院校着重推进质量战略改进的阶梯式分层管理的院校内部质量管理模式。本研究对S大学不同类型的大学教师分别作了深入访谈。访谈结果发现:受访教师参与质量管理的身份和作用不同,其对质量管理理念的认识也不同。

(二)S大学教师社会角色选择

1.“管理是必要的”

A1是S大学中某学部的质量管理主管,他说:S大学内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质量管理模式还是相当有必要的,至少在我看来,这样的质量管理模式要感谢QAA(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学科评估。我知道很多教师和学者对QAA的24分制学科评估不满,认为这个评估限制了学术自由,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学科评估在院校质量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上的贡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你看我们现在网页上有及时更新的质量报告,大学也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改进和发展战略规划单位,各个学部和学院都有专门负责质量管理的主管;落实到课程,教师要对本课程的质量负责,而学生也将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已经形成了从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和从下到上的制度化保障机制,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