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极地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极地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6fbd2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9.png)
七年级下册极地的知识点极地,是指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地区,主要包括南极和北极地区。
这两个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键领域。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关于极地的知识点。
一、南北极地的位置和特征南极位于南半球,由于其位于海洋环绕的地带,因此适宜形成海洋生物,如蟹、巨藤壳类、海豹等。
另外,南极冰盖覆盖范围广阔,厚度可达4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储藏地。
北极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是冰冻的海洋,并且是全球极地熊的家园。
由于北极海冰慢慢消融,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新兴的商业利用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二、南北极海洋生物的特点南北极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是不同的。
南极海洋生物主要在寒冷的水体环境中生存,所以身体大多借助循环水流和低温而行动。
北极海洋生物生活在寒冷、低氧和相对压力较高的水下,许多物种都具有保护自己的呼吸机制,如极地鲸群和海豹等。
三、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和天气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和天气都非常极端。
南极的气温通常非常低,冬季温度常常低于零下70摄氏度。
北极也非常寒冷,冬季温度常常低于零下40摄氏度。
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些地区的得热方式,这种得热方式主要是辐射,风暴和大气湍流作用也会对这些地区的大气层产生影响。
四、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上存在的重要问题。
南北极是受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极地冰层慢慢消融,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同时海洋环境的变化也威胁了该地区珍稀的海洋生物物种。
五、南北极地区的旅游和考察南北极地区是人类认识地球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旅游和科学考察的重要目的地。
许多人都梦想着到南北极地区参观考察。
然而,由于地区对游客和参观者的要求较高,包括船只的安全和安全措施,因此游客和参观者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定。
六、小结我们所了解的南北极地区其实只是表面,这里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七年级下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f0675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2.png)
七年级下极地地区知识点归纳极地地区是地球上较为恶劣的环境之一,但也是我们了解地球的重要资源之一。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下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点,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片神秘区域。
一、北极和南极的世界1.北极和南极的位置及环境:北极位于北极圈内,南极则位于南极圈内,二者都是极寒、缺氧、干燥、荒凉的环境。
2.南极洲和北极地区的区别: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陆,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拥有400多个冰川和冰山,并且是全球最寒冷的地方,而北极是海洋环境,四周是浮冰和海冰,由于融化的海冰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正对北极的陆地也受到了影响。
3.北极和南极的动植物:北极和南极的环境极端,只有少数动植物能在此生存,如北极熊、企鹅、北极狐等。
二、冰川和冰雪景观1.冰川和冰川的形成水在高山地带的融雪汇聚形成的,它们是大自然的“水库”,能缓冲洪峰、保持水源的平衡。
2.冰川的运动方式:冰川运动主要有滑移、流动、挤压等多种方式,大多数冰川都是大气和温度变化的链式反应,随着全球变暖,冰川也有着缩小和消失的趋势。
3.冰川退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全球气温的迅速上升,南极洲的西部和南部半岛地区的冰川正在迅速融化,这种变化为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涉及着海平面、气候、人口分布等众多方面。
三、极地科学研究1.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极地地区被科学家称为地球的“发动机房间”,是各种大气、环境、地球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2.极地地区的气象研究: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因此,对极地地区气象的研究至关重要。
此外,极地地区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预警站。
3.极地科学研究在生态、生物资源等领域的应用:极地科学研究在生态、生物资源等领域的应用,能够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并挖掘出更多的生物资源。
四、鸟类和海洋生物1.极地地区的海洋生物鲸鱼、海豹等很多海洋生物都在极地地区有繁衍和产卵的习惯。
2.北极和南极的企鹅:企鹅是北极和南极地区独有的动物,特别是南极地区,常被称为“北极熊”的朋友。
七年级的下册地理的知识点:极地地区1
![七年级的下册地理的知识点:极地地区1](https://img.taocdn.com/s3/m/5c16001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2.png)
七年级的下册地理的知识点: 极地地区
七年级的下册地理的知识点:极地地区的资料是精品学校网为大家整理的,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比较表
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位置、范围指南纬66.5(南极圈)以南地区, 包括南极大陆, 以及周围的海洋指北纬66.5(北极圈)以北地区, 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 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环境严寒、干燥、大风;有白色沙漠和凤库之称;暖季时间: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平均冰层厚度2019多米, 被称为冰雪高原气候不如南极洲冷, 但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C ~ -40C之间, 8月份的平均气温-8降水比南极多, 风速比南极小
资源环境矿产、固体淡水、冰川、海洋、生物、气象等资源丰富主要以矿产资源为主
科学考察已建立140多个科学考察站;我国的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人类对北极的科学研究和考察越来越频繁;我国的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
极地保护与和平利用 1959年12月, 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签订《南极条约》;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积极保护北极自然环境
上文就是查字典地理网给您带来的七年级的下册地理的知识点:极地地区, 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7a00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e.png)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一、极地地区的概述1. 极地地区的定义•极地地区是指地球两极附近的地理区域,包括北极和南极地区。
•极地地区的特点是寒冷、干燥,气候条件恶劣,几乎没有植被覆盖。
2.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北极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纬66°34′以北的地区。
•南极地区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南纬66°34′以南的地区。
3. 极地地区的地形特点•极地地区主要由冰川、冰盖和冰山组成,地势较为平坦。
•北极地区有海冰和冰岛,南极地区则是由冰盖覆盖。
二、极地地区的气候1. 极地地区的气候类型•极地地区属于寒冷地区,气候类型为极地气候。
•极地气候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年均气温低于0℃,降水量较少。
2. 极地地区的气温•极地地区的气温极低,冬季气温可达-50℃以下,夏季气温也很低,一般在0℃以下。
3. 极地地区的降水•极地地区的降水量很少,大部分是以雪的形式降落。
•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导致极地地区的降水量很低。
4. 极地地区的风向•极地地区的风向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极地区的风向主要为东北风,南极地区的风向主要为西风。
三、极地地区的动植物1. 极地地区的动物•极地地区的动物适应了恶劣的气候条件,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行为习惯。
•北极地区的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豹等;南极地区的动物有企鹅、海豹、海象等。
2. 极地地区的植物•极地地区几乎没有植被覆盖,只有一些苔藓、地衣等耐寒植物能够生长。
•这些植物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存活,并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四、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1. 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极地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由于气候恶劣和交通不便等因素,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相对困难。
2.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由于极地地区的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敏感,需要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
•国际社会普遍呼吁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3. 极地地区的环境变化•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变化。
2023年中考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
![2023年中考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37714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8.png)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海域;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南极洲周围的大洋(顺时针排列):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地球自转方向: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温馨提示:极地地区的方向判读(1)东西方向判读:依据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所指方向为东(2)南北方向判读:北(南)极点为地球最北(南)端,距离北(南)极点越近,越靠北(南)。
4.企鹅是南极特有的动物;北极的代表动物:北极熊。
5.南极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北极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稍多,风速比南极小。
6.南极比北极寒冷的原因有哪些?答案:①北极周围是海洋,南及周围是陆地;②南极海拔高于北极;③南极被冰雪覆盖,冰雪反射太阳光。
(1)南极:固体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如磷虾、鲸、海豹等。
(2)北极: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如海豹、海狮、海象、北极狐等。
8.居民:(1)南极:南极大陆气候恶劣,无常住居民。
2)北极:北极有土著居民,是属于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和拉普人,以狩猪和捕鱼为生。
二、科学考察1.南极考察:选在11~次年3 月,原因:此时是南极洲的暖季、极昼期。
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有长城站(无极昼极夜)、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在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2.北极考察:6-8 月份,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
3.方向判读: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
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
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1.存在问题过度捕杀鲸、海豹、海狮、海象等极地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开采加工石油、天然气等导致环境污染。
2.生态保护(1)各国加强合作,保护极地环境,例如在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该条约;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90061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8.png)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一、南极洲的基本情况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位于南纬60°至90°之间。
它被智利、阿根廷、英国、挪威等国家主张为自己的领土,但根据《南极条约》,南极洲被国际社会共同管理和保护。
1. 地理环境•南极洲面积约为1.4亿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五大洲。
•南极洲的海域被称为南冰洋,是全球最大的海域之一。
•南极洲地势高低起伏,以冰盖覆盖着大部分土地。
2. 气候特点•南极洲气候寒冷,全年气温低于零摄氏度。
•冬季(4月至9月)气温更低,常常达到零下70摄氏度左右。
•夏季(10月至次年3月)气温较高,但仍然低于零摄氏度。
3. 生物多样性•南极洲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低的地区之一。
•南极洲的动植物适应了严寒的环境,如企鹅、海豹、鸥类等。
•南极洲的海洋生态系统也独特而丰富,有大量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二、北极地区的基本情况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北端的地区,包括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
由于涉及到中国可能被视为敏感的话题,我们将重点介绍北极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环境保护问题。
1. 地理环境•北极是一个由海域和岛屿组成的地区,主要涉及到北冰洋和周边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等)拥有的领土。
•北极地区覆盖着大量冰川和浮冰,其中最大的是格陵兰岛上的冰盖。
2. 气候特点•北极气候寒冷,全年气温低于零摄氏度。
•夏季(6月至9月)气温升高,但仍然低于零摄氏度。
•冬季(10月至次年3月)气温更低,常常达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
3. 环境保护问题•北极地区的冰川和浮冰正在快速融化,这是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影响。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和岛国造成威胁。
•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石油开采和渔业。
三、南极与北极的比较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两个极端的地区,它们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
1. 地理位置•南极位于南纬60°至90°之间,北极位于北纬66°34′至90°之间。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863dd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png)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原创实用版)目录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定义和特点2.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3.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资源和生物4.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5.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与保护正文一、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定义和特点极地地区是指地球上纬度极高的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极,是一个被冰川覆盖的大陆,主要由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组成。
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北极,是一个由冰川和海洋组成的地区,主要由北极洲和周围的海洋组成。
这两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二、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候都非常寒冷,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系统的不同,两者的自然环境也有所不同。
南极地区的气候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寒冷、大风和少雨。
而北极地区的气候相对较暖,降水量也较大。
三、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资源和生物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资源丰富的地区。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极磷虾。
北极地区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等。
此外,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企鹅、海豹、北极熊等极地动物。
四、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未被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之一,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涉及到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地质学、海洋学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与保护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全球性的公共资源,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和利用。
目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有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和协议来管理和保护这些地区。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adf31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1.png)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极地地区是指地球两极附近的地区,包括北极和南极。
以下是七
年级关于极地地区的一些知识点:
1. 地理位置:北极位于北冰洋上,被围绕着北冰洋的陆地和大
量的浮冰,而南极则位于南冰洋上,被围绕着南冰洋的陆地和大量的
浮冰。
2. 地理特点:极地地区的气候极寒,几乎没有植被,地面被冰
雪覆盖,树木几乎没有,只有一些苔藓和霜冻地带的蓝藻。
由于极地
附近的大气富含冷空气,所以陆地上的温度非常低。
3. 动植物生活:极地地区的动植物适应了极端的极地环境,有
一些独特的适应特点。
北极地区的动物有北极熊、北极海象、北极狐等;南极地区的动物有帝企鹅、南极海豹、南极鲸等。
这些动物通常
具有厚厚的毛皮或浓厚的脂肪层来保暖,并且一些动物会进行洄游以
寻找食物。
4. 环境保护: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极地地区正在发生变化。
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等问题对极地地区的生态平衡产生了影响。
因此,国际社会普遍重视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减少温室气
体的排放、保护极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
5. 北极和南极的国际合作:在极地地区,有许多国家和国际组
织进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这些合作有助
于推动极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以上是关于极地地区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地理极地知识点
![七年级下地理极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3d172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8.png)
七年级下地理极地知识点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中包括极地地理知识点。
下面就是七年级下地理极地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极地地理的基本常识极地地理包括两个极点,即南极和北极。
南极位于南半球,北极位于北半球。
南北极之间的距离可以绕地球一周,即将全球赤道切成两半。
两极之间存在四个时区,分别为南极区、南极中心区、北极中心区和北极区。
二、极地的气候特点极地气候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气候之一。
南极的平均气温为-50℃~-20℃,北极的平均气温为-30℃。
由于极地地区极少有植被覆盖,往往有很强的风力,导致温度更低,甚至可以到达-70℃。
三、极地地理的环境特点1.地质特点南极地区为冰岛,有许多山峰和冰川。
北极地区是一个海上冰盘,在冬季会结冰,冰盘的厚度可以达到10米以上。
2.水文特点南极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储备之一,融化后的冰可以供应全球130年的饮用水。
北极海冰和碎冰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全球气候和环境。
3.生物特点极地生物可以分为陆生动物和海生动物两类。
陆生动物包括企鹅、海豹等,海生动物包括鲸鱼、海豚等。
这些生物能适应严寒气候,也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四、极地地理的资源特点南极是全球最大的自然公园,有200多个种类的动植物生存于此。
北极则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全球重要的能源之一。
五、极地地理的环境污染问题极地地区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北极缩小和南极冰盖减少等问题。
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和化学物质导致极地生物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地理极地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通过对此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努力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让我们的星球拥有更加清洁的环境和美好的未来。
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a5d9c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b.png)
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以下是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的知识点:1位置和范围:1.1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环绕。
南极洲是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360°,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1.2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区。
2气候特征:2.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和烈风。
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超过2000米。
降水量极少,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
2.2北极地区虽然不像南极地区那么寒冷,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
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
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较低,仅为10米/秒。
3独特的野生动物:3.1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等。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3.2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企鹅、磷虾等。
企鹅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它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
4自然资源:4.1两极地区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4.2两极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南极洲已发现了220多种矿物,包括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和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北极地区也有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可观。
5科学考察:5.1两极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原始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5.2许多国家派出科学考察船或科学考察队到两极地区进行考察。
南极地区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活动的人数达2000多人。
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
6环境保护:6.1两极地区的环境破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南极地区的鲸已陷入危机,北极地区的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也遭到滥杀。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c2c3d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2.png)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原创版)目录1.极地地区的定义和特点2.极地地区的地理环境3.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4.极地地区的资源与经济5.极地地区的国际合作与保护正文【极地地区的定义和特点】极地地区是指地球上纬度为 66°34′N 至 90°N(北极地区)和 66°34′S 至 90°S(南极地区)的广大地域,包括北极洲和南极洲。
极地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日照时间短,夏季日照时间长。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极地地区对于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极地地区的地理环境】极地地区的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冰川、冰河、冰山、冰架等。
北极地区的冰川占全球冰川总量的约 1/3,而南极洲冰川则占全球冰川总量的约80%。
这些冰川和冰河是极地地区淡水的主要储存方式,对于全球水资源循环和气候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极地地区还有独特的极光现象,为游客和科学家提供了独特的景观和研究资源。
【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相对简单,但仍然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雪狐、雪兔等;南极洲则以企鹅最为著名,如帝企鹅、皇企鹅等。
这些生物对于维护极地地区生态平衡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威胁,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保护。
【极地地区的资源与经济】极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这些资源对于全球能源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极地地区的渔业资源也相当丰富,如鳕鱼、鲸鱼等。
然而,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
【极地地区的国际合作与保护】为了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各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签署了一系列条约和协议,如《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等。
这些国际法律文件旨在规范各国在极地地区的活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极地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极地地区是地球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价值。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60d4a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8.png)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摘要:一、极地地区的概述1.极地地区的定义2.极地地区与气候的关系二、极地地区的特点1.气候特点2.地理特点3.生物特点三、极地地区的探索与研究1.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历程2.极地地区的研究意义四、极地地区对全球环境的影响1.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2.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对全球的影响五、我国在极地地区的参与和贡献1.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研工作2.我国在极地地区的国际合作正文:极地地区是地球上最为特殊的地域之一,包括南极洲和北极洲,以其严寒的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著称。
极地地区对全球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极地地区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极度寒冷,气温低、风力强。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特殊,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然而,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极地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企鹅、海豹、鲸鱼等。
极地地区的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冰川和冰盖的广泛分布。
这些冰川和冰盖对全球海平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极地地区的冰川和冰盖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此外,极地地区的地理特点还包括众多的岛屿和峡湾。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研究始于19世纪初,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人类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加深。
极地地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还对于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极地地区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两个方面。
极地地区的冰川和冰盖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地地区的冰川和冰盖正在加速融化,这对全球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
我国对极地地区的科研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背知识点极地
![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背知识点极地](https://img.taocdn.com/s3/m/de69f22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4.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必背知识点极地地理学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比如:地球的构造、自然环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群落等等。
在地理学中,极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对全球的自然环境、气候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极地知识点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地理必须掌握的极地知识点。
第一部分极地的概念极地是指地球两极的地区,包括南极洲和北极地区。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北极则是以冰盖覆盖的海洋中心。
总的来说,极地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极地地区距离赤道越远,阳光照射时间越短。
2.极地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降水非常少。
3.极地地区的特有植被和动物非常少,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非常有限。
第二部分极地自然环境极地概念讲完了,我们来看看极地的自然环境都有哪些。
由于北极和南极两地的气候条件非常复杂,因此它们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丰富多样。
1.北极洲的自然环境北极洲是北极地区的主要部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盖覆盖区,同时也是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由于气候的寒冷干燥,北极洲的生物种类非常少,只有极少数的适应寒冷环境的生物能在那里生存。
此外,北极洲也是世界上最纯净的地区之一,因此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南极洲和北极洲类似,也是一个冰盖覆盖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
南极洲冰盖覆盖的面积非常广阔,它能够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
与北极洲相同,南极洲的动植物种类也非常有限,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南极洲上的某些生物物种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第三部分极地的意义与保护研究极地的意义非常重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气候变化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冰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元素,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极冰的状态也在发生变化,这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极地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生态保护由于极地地区的独特性,很多动植物物种是地球上唯一的,因此对极地的生态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七年级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年级极地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ddad9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a.png)
七年级极地地区知识点一、极地地区的范围和特点极地地区是指地球两极附近的区域,包括北极和南极地区。
这里的气候非常寒冷,夏季时间很短,冬季则几乎绵延整个季节。
极地地区的冰雪覆盖率很高,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以及最富营养的地区之一。
二、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独特且脆弱,其土壤层薄而贫瘠,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土壤。
根据气候的变化,极地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
北极熊、企鹅、海豹、海豚等是极地地区的特有生物。
此外,极地地区也是大型鸟类和海鸟的栖息地。
三、极地地区的资源极地地区有许多珍贵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物质等。
这些资源对能源和其他行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极地地区还有很多无价值的生态景观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开发由于极地地区的特殊性质和丰富资源,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开发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系统是当今各国的共同责任,同时也要合理开发这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五、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气候变化对极地地区生态、人类和动物活动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是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措施之一。
需要减少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恢复。
六、极地地区的旅游极地地区的奇特景观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旅游。
但是,旅游活动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要过度开发和损害生态环境。
七、最后的总结极地地区是地球上最不可思议的自然奇观之一,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资源和文化遗产不仅是各国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这片凛冽的土地更加美丽和可爱。
七年级下册极地领域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极地领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c54b1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a.png)
七年级下册极地领域知识点极地,是地球表面最寒冷的地方,极地领域包括南北极地区,也是地球上最不适宜生命的地方。
而作为地球上最不寻常的地区,极地领域拥有着很多奇妙而神奇的事物。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七年级下册应该掌握的关于极地领域的知识点。
一、南北极的简介南极位于南纬90°处,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陆,整个南极洲有58个冰川、2个帕伊克冰川、45条河流、数以千计的延续数公里的冰架和多个海峡等等。
北极位于北纬90°处,由北极洲和北极大洋组成。
北极洲上除了有南北极星座和极光外,还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和研究站。
二、极地生物许多人认为极地地区太过寒冷,不适宜生命存在。
但是,极地领域其实有着丰富的生物群落。
北极地区有极地狐、北极熊、海豹等动物;而南极地区的企鹅、海狮、海鸟和海豹是该地区的代表性生物。
这些动物都具有耐低温的能力,并适应了该地区特殊的海洋和陆地环境。
三、极地气候极地地区的气候非常寒冷,它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在南极,气温可以低至零下80°C左右,在北极可以低至零下60°C左右。
极地地区的气候有着昼夜温差小、风力较小、低湿度的特点。
由于海洋环流和跨极地大气交换等复杂的地球大气系统,极地气候对全球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极光极光,又称极区光芒,是一种平常的气象现象,常在高纬度地区出现,特别是在极地地区。
它的色彩有红色、绿色、紫色、蓝色等等,形状则有电弧状和带状。
极光是由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五、极冰极冰是极地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地貌。
北极和南极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在冰盖的地方,通过卫星图像观察北极和南极周边地区,可以发现它们被巨大的冰盖覆盖着,其厚度可以达到3~4公里。
极冰是全球最大的淡水储备,也是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因素。
六、极地科学研究极地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它们对解答人类的疑惑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全球环境与气候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极地工程技术研究等等,都需要借助于极地科学研究。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e240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d.png)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摘要:I.极地地区的概念与特点A.极地地区的定义B.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C.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II.极地地区的地理环境A.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B.极地地区的地形地貌C.极地地区的冰川与冰盖III.极地地区的生物资源A.极地地区的动植物种类B.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C.极地地区的生物适应性IV.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与应用A.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B.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C.极地地区的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正文:极地地区是地球上最为特殊和神秘的地区之一,包括南极洲和北极洲。
极地地区的气候极其寒冷,生态环境脆弱,但是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地理景观。
本文将从极地地区的概念与特点、地理环境、生物资源以及科学研究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极地地区的概念与特点方面,极地地区指的是靠近地球两极的地区,包括南极洲和北极洲。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寒冷干燥,冬季极长,夏季极短。
由于气候严寒,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极地地区的地理环境方面,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极高纬度地区,地理位置独特。
极地地区的地形地貌主要是冰川和冰盖,其中南极洲的冰盖厚度是全球最大的。
极地地区的冰川与冰盖对全球气候和海平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极地地区的生物资源方面,极地地区的动植物种类较少,但是都是适应极端环境的物种。
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由极地动物和极地植物构成,它们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生态链。
极地地区的生物适应性非常强,例如极地熊、企鹅、海豹等动物都是极地地区的代表性物种。
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方面,极地地区一直是全球科学考察的重点地区。
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极地地区的资源利用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极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之,极地地区是地球上最为特殊和神秘的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生物资源和科学研究价值。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93fc4c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1.png)
国际组织在极地地区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协调各国行动、 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推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06 极地地区的未来展望
极地地区的战略意义
资源储备丰富
极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海洋资源,对于全球 资源供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科研价值巨大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 贵的实验场和观测站,对于推动地球科学、生物学、气象 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减少
矿产资源开发可能会导致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和功能。因此,在开发极地矿产资源时,需要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确保当地生态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
04 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
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与目的
01
02
03
探索未知领域
极地地区是地球上最后的 未完全探索的区域,对其 进行科学考察有助于人类 更深入地了解地球。
环保挑战
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人类面临的 重要挑战之一。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现,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 遥感与卫星技术:遥感技术和卫星技术的应用使得考察队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极地地区的环境、气候和资源信 息。
• 生存与安全保障装备:极地地区的恶劣环境对考察队员的生存和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必须配备专业的生 存和安全保障装备,如极地服装、雪地帐篷、急救设备等。
• 科研仪器与设备:为了深入研究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考察队需要携带各种专业的科研仪器和设备, 如气象观测仪器、地质勘探设备、生物采样器等。这些仪器和设备能够帮助考察队获取更加精确和全面的科研 数据。
七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背诵知识点
![七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背诵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dc104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7.png)
七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背诵知识点北极以海洋为主,南极以陆地为主,确定南北极的方法:北逆南顺。
顺着时针的转动递增的为东经,递减的为西经。
区分南北极地区的理由:①海陆分布②代表动物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一)范围: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纬线)以南,以陆地(陆地、海洋)为主。
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部分海域。
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纬线)以北,以海洋(陆地、海洋)为主。
包括北冰洋及其周边的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部分地区。
(二)南极地区1、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1)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2)气温: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是暖季,时间是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3)降水: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
南极称为“白色荒漠”原因:南极降水十分稀少,气温很低,降水以雪为主,气候干燥和沙漠地区相似。
(4)南极地区气候干燥,有2000多米的冰层,被称为“冰雪高原”。
原因:南极地区严寒水分蒸发弱,大部分降雪存下来,经过长期积压,形成冰雪高原。
(5)南极地区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其原因是:纬度高,海拔高。
地形:地形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也成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2、冰山是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
3、南极洲之最: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气温最低,降水最少,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4、读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1)大洲:A 南极洲,B 南美洲,C 非洲,D 澳大利亚。
(2)大洋:①太平洋,②大西洋,印度洋。
在南极周围的大洋按顺时针转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洲大洋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洲非洲,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洲南美洲。
(三)北极地区1、自然环境: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风速偏小。
2、读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极地地区)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极地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f637757c9b6648d7c1c746fa.png)
- 1 -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极地地区)
第九章 极地地区
1
、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名称
范围 中心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3、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建站都选择在2月。
原因是: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2月份正好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属于暖季,并且有极昼,便于科学考察和施工建设。
昆仑站是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
4、我国在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黄河站
4、站在极点上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南顺北逆”。
代表动物是南极企鹅、北极熊。
5、南极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②海拔最高的大洲③气候最寒冷的大洲。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b533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c.png)
七下极地地区知识点摘要:1.极地地区的定义和重要性2.七下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3.七下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4.七下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5.七下极地地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6.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与探索正文:一、极地地区的定义和重要性极地地区,是指地球表面上位于南极洲和北极洲的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
极地地区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海洋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七下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南极洲位于地球的南极,北极洲位于地球的北极。
2.地形特征:极地地区地势高原,冰川覆盖面积广泛。
3.气候特征:极地地区气候寒冷,气温极低,降水主要以雪和冰川形式存在。
三、七下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受到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导致极地地区的物种灭绝、冰川融化等严重后果。
四、七下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极地地区富含铁、铜、镍等矿产资源。
2.生物资源:极地地区的海洋生物丰富多样,包括鱼类、鲸类、海豹等。
3.能源资源:极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五、七下极地地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各国应共同履行国际公约,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极地地区的生态平衡。
2.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与探索1.科学研究:我国积极参与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为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研究贡献力量。
2.极地战略:我国积极参与极地地区的国际合作,推动极地地区的和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3.极地考察:我国自主开展极地考察,提高极地科学研究和探险能力。
通过了解七下极地地区的知识,我们更能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知识点(P100图10.1: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P101图10.2: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
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
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
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3、资源: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4、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
1989年2月26日,
建立中山站。
(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10.2中的位置)。
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
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
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极条约》。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 (因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些;其次这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
)
●72009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
南极洲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60°)②海拔最高的大洲③气候最寒冷的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