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比较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
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痴如醉的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
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
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对比
中国佛教在唐代达到鼎盛,而基督教在中世纪达到顶峰。
但它们在艺术表现上显示出截然迥异的风格。
唐代佛教艺术显示出的丰满华丽之美,而中世纪基督教表达的是一种肃穆崇高的美。
“圆”与“尖”
中国佛教艺术的“圆”可以分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体现佛教思想的“圆融”精神;二是在不同艺术类型,如雕塑石窟等艺术表现上显示出的圆润和谐的美感。
“圆融,佛教语。
破除偏执,圆满融通。
”圆融就是万物在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圆满和谐统一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契合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思想。
同时“圆融”还带有圆满,包容的含义。
唐朝时期不仅自身经济文化发展,而且它还很大程度上也吸收外来的思想文化,这些包容来朝的元素也都运用到艺术之上。
并且当时的技术也高度的发展使各类艺术表现更加完美。
另一方面“圆”表现于具体的艺术之中。
在唐代,各种佛教造像
面部丰润饱满,形态健康丰满,这与当时唐代以丰腴为美的审美习惯是分不开的并且一个整体的佛教造像头顶,衣褶,装饰到底座都是圆顺无棱的。
与唐代佛教艺术相比,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更加突出“尖”的审美理想。
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尖”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以尖锐的矛盾构成的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反映着基督教的理想;另一个是中世纪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尖”的审美倾向。
《圣经》和基督教中的一些教义故事等都带有深刻的矛盾、冲突,从而在斗争中实现一种悲壮的美,一种崇高的美。
这与西方思想传统是分不开的,从古希腊的悲剧开始这种崇高的风格就确定下来,它表现了人类反抗命运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尖”表现于基督教的艺术作品之中。
基督教建筑通常运用一些几何形为外轮廓。
哥特式教堂尖耸入云的尖塔,尖形的拱门,显示出一种凌厉的美感,并且哥特式风格的拱?槐硐殖鲆恢窒蛏仙?腾和向周围扩张的性格,从而引导人们通往天国的道路。
华丽和朴素之美
在唐朝时期人们的自信和强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佛教受到统治者重视,加之当时普通百姓参与是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佛教的很大的发展,并且使佛教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唐朝佛教艺术不再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带有的异域风格,多见体态丰腴,身姿妙曼的女性形象。
唐代重视装饰,尤其女性的装饰达到了光彩夺目的成都,这也深
深的影响到佛教艺术。
当时最流行的装束斜披罗衣、青发高鲁,余发垂肩,戴宝冠,两耳饰项饰金环,锦巾斜披,臂有圳,腕有环,穿红罗裙,腰裹绿巾,缨烙绕身,大带双垂,肩上披着透明的青纱,面作粉状,朱唇翠眉,这些都影响到佛教艺术形象之中。
唐代佛教壁画也显示出一种华丽热烈的景象。
在壁画中众多描写“净土变”即幻想中的“极乐世界“的景象,都是热闹非凡,金碧辉煌的。
与东方的盛世唐朝不同,中世纪是西方封建社会最黑暗的时代。
下层人民处于痛苦压迫的境地,整个社会是灰暗的,他们仰望上帝,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现世积善求得死后可以升到天堂。
基督教重视精神而轻视肉体,斋戒禁欲,忍受身体之苦,使“肉体跟随灵魂,走上升天国之路”。
因此中世纪基督教也体现出一种朴素节制的美感。
中世纪基督教艺术从建筑到教会服饰都是以单色为主,以摒弃人的欲望。
特别是基督艺术形象一般也没有华丽的装饰,最多也只是头上戴一顶草编花环,衣着大多以僧拍为主。
甚至门徒们大多都是衣衫褴褛,瘦骨嶙峋。
然而正是这种较少的感官享受的艺术,透过一丝丝肃穆和理性的光芒使人感到庄严和朴素,而使人们的心灵处于一种近于超凡的纯净与自持的状态中。
多样化与单一化
佛教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变化莫测的。
在异彩斑斓的唐代文化中,佛教艺术更显示出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内容。
佛教形象多种多样,在佛祖下有性格各异的菩萨、罗汉、力士、天王等形象,并且,佛教造像就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直说。
“三十二相”即佛之应化身所具有的三十二种的特殊性容貌与微妙的变化。
“八十种好”又称“八十种随形好”。
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合称为佛身“相好”,这是佛像特有的标志,总之应具足一切贵美之相,大人之相,绝不可现一切贱丑、贫薄之相,应集真、善、福、神、妙、常、乐、静、定、慧、明诸种妙好于一身。
唐代佛教艺术不仅在装饰,形态、面容等造像方面十分多样,而且在题材内容方面也随着世俗化的加深,变得多样化了。
世俗场景大规模进入了佛教壁画艺术之中,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行为加浓,这些现实小景配合佛教经文教义,拉近了佛教与世俗距离,并且使佛教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基督教中上帝是最高的神,上帝创造了世界。
耶稣是上帝之子,基督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劝导世人接受真理,认识那通往天国的唯一坦途。
因此,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基本上是可以说全部是围绕着《圣经》,用《圣经》的故事来作为表现题材和内容的。
耶稣、圣母、天使,或其他所有基督教“圣家族”成员,都是主要表现对象,并且都有固定的画法,甚至每一种圣像的姿态表情,都有固定的模式,不能随意改变,这种画法,叫做“圣像模式”(ICON)。
小结
宗教艺术的繁荣是中西历史上共有的现象,这一独特的艺术门类,既受惠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精神的滋养生长起来,又为中
西方文明结下了奇美的果实,丰富着中西方的艺术和审美领域。
这一独特的艺术永久地植入了人类艺术的发展历史之中,繁衍生息。
无论是对艺术形式的创造、审美价值的取向,还是对文化意蕴的开拓,至今仍然提供给我们鲜活的灵感和积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