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菌种培养生产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

合集下载

液体菌种的制作难点

液体菌种的制作难点

相对于固体菌种,液体菌种有以下优点:
(1)液体菌种生产周期短。从试管母种到专用母种到发酵罐子一般要15天就完成了。而
固体种需要70天左右。
(2)接种迅速,萌发点多。液体菌种接种与玩水枪相似,一般一小时可以接种2000-3000袋。接种后,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15天左右长满菌袋。
,在检测合格的情况下,就要进行接种。接种前要先将接种枪、连接管道用棉花塞上,放到高压锅里进行灭菌。121℃20分钟就行了。与此同时,将接种机打开工作。在接种时,前几枪不要接到栽培袋里,应该先喷到量筒里,以检查接种量的大小。全部接种过程都要在接种机下进行。
(3)生产规模要大。液体菌种生产适合规模化生产,要是规模小了,就会造成产能的浪费,设备的闲置。这也制约了一部分人的使用。
(二)液体菌种的关键技术
1.空气过滤:液体菌种要求通无菌空气,空气过滤就成了生产成败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本公司的罐的过滤器可反复蒸灭使用300次,不怕水,过滤精度0.01μm。可以充分满足液体菌种生产的要求。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三)
2010年4月10日
(三)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
液体菌种的生产方式可分为电磁搅拌法、摇瓶机法、简易深层发酵(吹氧)法、发酵罐法。
1.电磁搅拌法比较简单,投资也比较少,200元钱的投资就可进行生产。从接种到菌丝长好要7天时间。但也存在生产量小的缺点,所以生产中常用几个搅拌器同时生产来加以解决。也可以用扩张法来加以解决。主要生产过程:在无菌条件下将试管种接到三角瓶里,搅拌4-7天后得到大量的菌种。
2.缺点:
(1)一次性投资大。一般都得1多万元。
(2)技术要求高。凡是想做液体菌种的,必须到厂家或厂家的培训基地进行学习。再就是要有售后跟踪服务。若自已摸索试验,失败的损失远远大于在正规培训班的学费,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好多的人购买发酵罐后,因为各项技术没有到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束之高阁。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学的不到位或厂家的技术培训不到位。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技术力量雄厚的并有多种食用菌栽培经验的单位去学习,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一举成功!

液体菌种优劣势分析

液体菌种优劣势分析

液体菌种优劣势分析1、液体菌种的优势液体菌种是采用生物培养(发酵)设备,通过液体深层培养(发酵)的方式生产食用菌菌球,作为食用菌栽培的种子。

其液体菌种是相对固体菌种(木屑、棉壳、麦麸、枝条等)的物理性状而言的。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菌种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一是制种快:在液体菌种培养罐内菌体细胞处于最适温度、酸碱度、氧气、碳氮比等条件下,以动态方式培养,菌丝分裂迅速,在短期内能获得大量菌丝体(球)。

固体菌种培养,其菌丝体是以自然数的速度自上而下匀速生长;而液体菌种培养,其菌体细胞是以几何数字的倍数加速增殖。

液体菌种培养器生产液体菌种一般2~4天完成一个培养周期,而固体菌种从原种再到栽培种,每级扩繁都得1个多月。

其二是活力强。

液体菌种不仅营养、温度、氧气、酸碱度等环境通过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菌体的生长需求,而且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废气能及时排除,新陈代谢旺盛,所有菌球菌龄基本一致,因此菌丝活力强。

而固体菌种菌体细胞代谢物积留混杂于培养基营养物中间,自然影响菌体质量。

况且固体菌种往往是瓶(袋)上下菌龄不一致,下面刚长好,上面可能老化,并失去活力。

其三是纯度高。

液体菌种所用母种一般需经筛选纯化制备而成,种源纯度高。

而固体菌种所用斜面母种经一些商家无限转代后纯度降低。

液体菌种培养是在密闭罐体内运行,供氧系统空气经过滤。

其四是防污染。

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接种后易分散,萌发点多,菌球接入后萌发快,在适宜条件下,接种后24小时左右菌丝布满接种面,使栽培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而固体菌种接种时,菌体经过剥离与撕裂和药物薰杀,从萌发吃料到封闭接种面,一般得5~7天。

所以杂菌污染机率多。

其五是缩短栽培周期。

液体菌种使栽培发菌速度快一倍,出菇集中,减少潮次,周期缩短,栽培的用工、能耗、场地等成本都大大下降。

有的品种(如杏鲍菇、金针菇)从制种到栽培、采收上市不超过30天,更容易抓季节,赶行情。

其六是成本低。

2、液体菌种的不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液体培养菌中注意事项

液体培养菌中注意事项

液体培养菌中注意事项液体培养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它在生物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医学检验中都有广泛应用。

在进行液体培养菌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室准备:在进行液体培养菌之前,需要确保实验室的工作台、培养器具以及其他实验设备的清洁卫生。

同时,需检查并确保实验室正常供气、供电、给水等设备完好。

2. 培养基准备:液体培养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所需菌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需要严格按照所需成分比例,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3. 操作规范:实验室操作规范是进行液体培养菌的基本要求之一,防止外部环境的污染,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在进行液体培养菌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和实验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细菌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

4. 选取菌液:正确选取菌液是液体培养菌的关键。

首先,需要根据所需目的和实验设计选择菌株。

然后,在选取菌液时应使用无菌技术,避免细菌污染。

同时,选取的菌液要保持活性和纯度,尽量避免携带或污染其他细菌。

5. 培养条件:不同的菌株对于温度、pH值、培养时间以及搅拌速度等条件的要求不同,需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通常,液体培养菌应在适当的温度下静置或轻轻摇动。

且菌液的pH值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帮助菌落生长。

6. 检测菌液:液体培养菌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菌液的活性和纯度。

活性的检测通常采用光密度、菌液的浑浊程度等指标进行评估。

而纯度的检测通常采用菌落计数和平板接种法。

这些检测可帮助我们了解菌液的生长情况和细菌的污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

7. 废料处理:液体培养菌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应该正确处理。

菌液的废料应首先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然后倒入废菌液放置区域,最后进行环保处理。

避免菌液泄漏和细菌扩散,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总之,液体培养菌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实验技术,为保证其高质量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在实验室准备、培养基准备、操作规范、菌液选择、培养条件、菌液检测以及废料处理等方面注意细节,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

液体菌种制作的关键技术

液体菌种制作的关键技术
7.发酵终点的确定
确定发酵结束,开始利用的时间要根据生产计划和菌龄来确定,菌种成熟的主要指标是,菌丝体形态成为多而小的菌丝球,发酵结束取样时PH值不致过低。放置10分钟,发酵液与菌丝球不分层,菌丝球呈悬浮状,密度较大,发酵液变清即可开始应用。
3.4衰亡期。达到稳定生长期的菌群,由于营养物质的短缺,群体中的细胞死亡率逐渐上升,以致死亡菌数超过新生菌数,群体中的活菌数下降,出现了“负生长”曲线下跌。此期特点:菌体细胞形状和大小出现异常,甚至畸形,菌体发生自溶。
4.不同发酵阶段的培养条件
4.1缩短缓滞期的措施和培养条件。以指数生长期的种龄接种;适当加大接种量,可达20%以上。采用较为丰富的培养基。最适的培养条件:大多数食用菌的培养温度为24~27℃,低罐压0.015~0.025Mpa,较少通气量。
6.检查污染
6.1检查方法。采用先闻后看再取样的方法检查污染情况。培养二天后可以闻尾气味道。正常是无异味。细菌污染有酸味,异味,霉菌污染有酒味。菌丝球增加较快为正常。不增加有可能污染了杂菌。可在接种后第4天取样,在火焰保护下,通过取样阀门,将样液取到无菌瓶内。再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样液接入空试管培养基上。于32度条件下培养24h,观查有无细菌等感染。
2.3不同的菌种适宜的PH值范围不同。通常调控PH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配制合适的培养基,调节培养初始PH至合适的范围,并使其有很好的缓冲能力。②培养过程中加入非营养基质的酸碱调节剂如Caco2,或氨水或生理酸性物质。③将PH控制与代谢调节结合起来,通过补料来控制PH。
2.4培养基粘度越大,菌球越小,刺毛越短。但粘度不能过大。在培养过程中接种量越大,菌球越小,接种量大时通常可以分散的生长,而接种量小时,则有利于菌丝球形成。搅拌速度快、通气量大时菌球小,搅拌速度慢通气少时菌球直径大。

食用菌液体制种污染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食用菌液体制种污染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食用菌液体制种污染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白胡木吉力图;白福林;刁亚娟;哈申图力古尔;钱丹珠【摘要】食用菌液体制种技术现已广泛运用于生产当中,此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制种技术,其操作过程当中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如对操作过程不重视,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杂菌污染问题,影响生产,造成损失,文章根据实际生产经验总结出了液体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原因,同时也总结出了解决办法.【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113-114)【关键词】液体菌种;污染;办法【作者】白胡木吉力图;白福林;刁亚娟;哈申图力古尔;钱丹珠【作者单位】通辽职业学院化工系,内蒙古通辽028000;通辽职业学院化工系,内蒙古通辽028000;通辽职业学院化工系,内蒙古通辽028000;通辽职业学院化工系,内蒙古通辽028000;通辽职业学院化工系,内蒙古通辽028000【正文语种】中文液体菌种栽培是生物深层发酵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要求操作人员在生产中严格管理,具有较强的无菌意识,如管理粗放,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杂菌污染问题,造成很大的损失。

(1)液体菌种生产车间,接种室,养菌室要求在300 m之内不能有鸡、猪舍及其它污染源,如生产车间建在鸡猪等畜禽舍、垃圾处理厂、砖瓦厂等周围时,由于灰尘、砂土、及大量杂菌漂浮在空中,菌种菌袋(瓶)污染的机会就会增加,生产室内要求为干燥、洁净,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条件,地面、墙面、顶棚光滑不存灰,室内不要堆放各种杂物。

(2)水源要清洁无污染。

如水源有污染或重金属含量过大,会造成菌种不萌发,菌球难以形成或菌种接到培养基时菌种不吃料、培养基感染杂菌。

(3)电源保证在220±20V,如电压不足或不稳,容易使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制种。

如经常停电,同时又不能及时保压,也容易使罐压降到零或负压,引起空气倒流污染。

(1)培养基中存在大颗粒物质,主要原因是:一是在刷罐的时候未刷干净,在罐内存留一些菌块、菌球、菌皮,加热棒上糊料。

液体菌种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液体菌种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液体菌种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液体菌种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液体菌种”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食用菌爱好者及食用菌种植者的青睐。

其实早在20多年前,液体食用菌已经在欧美许多国家盛行。

近年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对某些菌种进行了深入研究,那么液体菌种与传统工艺相比有哪些好处呢。

生产工艺简化,液体菌种没有母种与栽培种之分,可以接原种,也可以接栽培袋,工艺简单,不繁琐,节约时间成本。

菌种纯度更高,液体菌种实在密封的食用菌设备罐体内培养的,菌种所需氧气、养料等都经过严格控,且培育过程中,要经过筛选、提纯。

据悉,其纯度可高达99.999999%。

受杂菌污染小,液体菌种接种后,萌发点分散,比杂菌萌发速度快,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一般24小时就能覆盖接种面。

而且,在培养液灌入过程中,要通过孔径为0.01微米的膜过滤材料,保证养料纯度,从而大大降低杂菌污染的几率。

接种速度快、成本低,一般一小时可以接种1500——4000袋,每袋菌种不过3分钱。

生长周期短,液体菌种萌发速度比传统工艺快一倍不止,生产周期变短,且出菇整齐,更容易抓住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适合规模化生产,无季节性限制。

液体菌种在密封的发酵罐内,人工控制菌种的最佳环境来生产,不受季节影响,而且操作简单,节约生产费用、人工成本等各项费用,形成规模效应,为生产者提供最大的利润空间。

方便更换品种,要换品种,提前10天生产菌种就可以了,方便、快捷、简单。

市场需求大,随着液体菌种的广泛推广,人们对液体菌种的了解越来越多,对液体菌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培养液体菌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控制氧气含量,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直接影响到菌种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培养液中的容量与温度、接触面积、压力等都有很大关系,液体菌种培养设备一般都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空气的纯净度,生产环境一定要保持整洁,选择过滤膜时一定要选择技术先进、孔径小的,保证进入的空气的无菌度。

培养液的配置,不同的菌种对营养的需求比例不同,配置过程中一定要了解菌种的属性,配置营养均衡,适宜其生长的营养液。

液体菌种培养生产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

液体菌种培养生产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

液体菌种培养生产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本人从2010年新开始液体菌种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沉淀,2012年引进液体菌种机,从当初的自己制作回旋式摇床,购进电磁摇床,在不断的去实验,花光了身上的钱,在去打工挣钱,不断的重复不断失败,不断的去总结,不断的去思考。

因为液体菌种在中国还不是很普及,网上也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资料文献,而且所有资料文献都是专利,没有真正用于民用的。

我也在网上买了不少关于液体菌种培养的技术专利,然而我反复去实验,也未能成功过一回,并且网上的技术资料也让我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巨大的金钱,掏空了家底,但还是没有一次让我感受过成功的兴奋,十年中经历太多的失败与挫折,几次放弃又总是心有不廿,花了十年的心血,决不能轻易放弃,于是2019年二季度,我在次开始投入到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开发研究中,又从新购进0.01微米的空气过滤器,自己改进空气过滤系统,开创了液体菌种新的培养技术,改进后的空气过滤系统让我在十年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液体菌种生产所带来的快捷。

也是我花了十年时间攻克了液体菌种生产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

在这次疫情面前让我更坚定了大力发展食用菌,为亲人为朋友,为国人带去真正健康的食品,以最新的技术,最可靠的设备,以最底的成本,以最优的价格让所有人吃出健康,尝到美味。

本次生产中以12V气泵,每分钟80升流量的气泵为主,空气过滤芯以0.01微米两个过滤器串连,加上了一直以来包括网上所有专利中都未提及过的空气洗气装置,在对过滤系统的灭菌中,以105度对过滤器灭菌45分钟,时间到后打开气泵吹干过滤器本次培养的培养基也是最普通的,没有那些专利上的那么多要求,麦皮4% 玉米面2%黄豆面2% 硫酸镁0.5%磷酸二氢钾1% 白糖1%葡萄糖0.015(30升培养基加了40克)将三种原料混合,用温水泡10分钟,在锅里煮15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放进辅料,倒入灭菌好的培养器中,温度到达122度后保持45分钟,开启气泵,让培养器压力不底于0.05Map,温度到35度时在火焰的保护下接入也培养好的一级菌种,压力维持在0.04Map 之间,培养到35小时时,排气口气味开始失去原来培养基的味道,开始有了一级菌种的味道,到40小时时,培养器开始出现大量的菌球,压力维持0.015,增加了进气量,排气口出现带有十分弱的微酸感2020年2月22日星期六晚12:41。

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优势、瓶颈及关键技术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优势、瓶颈及关键技术分析
液 体 菌 种 制 备 采 用 自 动 化 控 制 ,原 料 来 源 广 泛,因此易于实现高效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食用 菌。国外食用菌产业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整个食 用菌生产过程采用机械臂,实现了人工智能控制; 栽培环境由智能监控程序自动控制,液体菌种在规 模生产中被普遍应用。国内的食用菌生产技术相 对国外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还是有差距的。而液 体菌种技术的推广能够促进我国食用菌生产的规 模化发展,缩小与国外食用菌产业的差距[11]。
食用菌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食品,不仅含有人体 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而且富含保健或 药用功效的高分子多糖、天然有机锗、三萜类、微量 元 素 硒 等[1],对 人 体 健 康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菌 种 培 育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基础在食用菌产业中尤为重 要。液体菌种是指通过液体培养基经无菌培养得 到的菌丝体或菌种。而液体菌种优点随着食用菌 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的提升越来越突出,因此液体菌 种被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所接受。
1 液体菌种的优势分析
我国食用菌液体菌种研究应用起步较晚,但随 着液体菌种优势的凸显及相关技术的突破,液体菌 种在食用菌产业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内 主要的食用菌企业如中国绿宝、众兴菌业、雪榕生 物、星河生物等均已引入液体菌种生产应用技术。 1.1 生产程序简洁,制种时间短
相 比 繁 琐 固 体 母 种 、原 种 等 制 作 工 序 ,液 体 菌 种只是简单的扩培,且为自动化一键操作,生产程 序简洁,操作方便。液体菌种以菌丝体液体深层次 动 态 培 养 为 基 础 ,能 够 使 营 养 物 与 菌 丝 体 充 分 接 触,提高营养物的利用率,同时可人为控制培养条 件,能够为菌丝生长提供最佳条件,在较短的时间 内积累大量的菌丝体。相比制备固体菌种,液体菌 种的制种周期优势明显。杨庆尧等[2]采用液体菌种 作 为 原 种 进 行 栽 培 双 孢 蘑 菇 研 究 ,制 液 体 种 仅 需

菌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菌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1. 污染:污染是菌种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可能的污染源包括空气、培养基、仪器设备等。

为了防止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操作,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喷雾消毒操作台等。

- 使用高质量的培养基和试剂:选择经过验证和检测的培养基,并确保其无菌。

- 定期检查培养物:观察培养物是否有异常的颜色、形态或气味等变化提示污染发生。

2. 生长不良: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长缓慢、生长不均匀或无生长等问题。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 检查培养条件:检查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培养条件是否适合该菌株的生长要求。

- 营养补充:检查培养基中的营养物浓度是否适当,并考虑添加合适的营养物以提供必要的生长要素。

- 检查菌种质量: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可以进行冻存备份或重新分离培养。

3. 发生菌株突变:在长期培养过程中,菌株可能发生突变,导致菌株特性的改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进行感性检查:定期检查培养基中的菌株特性,如形态、生长速度、代谢产物等。

- 保存原始菌株:在培养初期获得的原始菌株可以保存备份,以备将来恢复原始性状或与突变菌株进行比较。

4. 产物产量低:如果所期望的产物产量低于预期,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 优化培养条件:例如,调整温度、pH值、培养基组分等,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产物的合成和积累。

- 改进培养策略:例如,采用特定的培养方式(如批量培养、连续培养、补料策略等)来提高产物产量。

- 改进菌株选择:有时候,通过筛选和选育新的高产株系或采用遗传工程手段来改进产物产量。

5. pH 值偏离理想范围:菌种在培养基中的生长和代谢通常对pH 值敏感。

如果pH 值偏离了菌种所需的理想范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培养基的pH 值: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整培养基的pH 值,使其适应菌种的生长要求。

液体菌种生产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液体菌种生产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液体菌种生产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毛诗耿很多人在生产液体菌种中,有时成功了,有时失败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结果对液体菌种失去了信心。

既然能成功过多次,就表示液体菌种是可以成功的,失败了我们就找原因,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往后就可以克服问题,正常生产液体菌种。

液体菌种生产要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下关键问题:一、培养基的PH值的问题PH值如果不适当,偏酸性或者偏碱性都不利于液体菌种的生长,因此要根据不同品种来采用适当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问题,PH值正确了,该品种的液体菌种就生长得快,反之生长得就慢或者不长。

二、培养基的灭菌问题液体菌种的生产,整个过程必须是无菌的,否则就一定会失败。

培养基要灭菌彻底,一般来说,高压灭菌要保持121度30分钟以上,常压灭菌要保持100度8小时以上才能达到培养基无菌。

培养基无菌是液体菌种生产的基本条件,达不到则无法谈成功。

三、试管母种的纯度问题液体菌种的一级种来源于试管母种,如果试管母种纯度不高,本身带杂菌,那么再生产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要求试管母种一定要纯。

否则你永远也做不成功液体菌种。

四、培养中氧气的问题液体菌种生产中真菌进行的是有氧培养,而不是厌氧培养。

所以氧气一定要足够,装液量不要过多,在70-80%就足够了。

充氧量以10L的发酵罐为例,日充氧量为35L就足够了。

氧气少了,菌丝生长慢,过量了会造成培养基中的水份损失。

五、培养时间问题一般来说,培养成熟的时间,以平菇为例,一级种培养时间为4天,二、三级种培养时间为2-3天。

以静置后菌球占液体的80%左右,即可停止培养。

六、培养温度问题最适温度为25-28度,过高可能会烧死菌种,过低则生长速度很慢。

七、过滤系统问题空气过滤系统是个重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前面的条件即使达到了,也做不好,因此,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好这个问题。

如果生产中能解决以上问题,那么液体菌种生产就非常的容易。

食用菌液体发酵菌种的生产和应用

食用菌液体发酵菌种的生产和应用

食用菌液体发酵菌种的生产和应用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就是生产食用菌的液体菌种。

1.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缺点;(1)优点:1)生产周期短:可以从下面对比中进行比较。

斜面菌种(1支)↓↙↘母种(30支) 液体菌种(2公斤)↓6~7天↓6~10天原种(80瓶) 种子罐种子(60公斤)↓40~60天↓6~7天栽培种(3 000瓶) 发酵罐液体菌种(300公斤)↓45~60天↓3~4天挖瓶压块上床拌料压块上床27.8米2 17.8米2(91~112天) (15~2l天)如果再增加一个5吨发酵罐,时间再延长3~4天,则产量又可增加10倍。

即使按上边流程算也可知在同样时间内,同样从1支菌种出发液体种的压块面积是固体法的3.8倍。

2)菌种成本低:1吨罐发酵生产的液体菌种,用于拌料生产香菇,可制菌砖28米2左右,相当于3000瓶固体栽培种制成的菌砖。

采用液体菌种,制作约0.1米的香菇菌砖,其菌种成本约0.46元;而采用固体菌种,其菌种成本为1.04元。

3)节省劳力、电耗:由于生产周期短,不使用菌种瓶,既可省去装瓶、挑弃污染瓶和接种、摇瓶等繁杂工艺,又可节省劳力、电耗和接种空间。

制作蘑菇固体种l万瓶,若改用液体菌种,可省工80多个,省电费300多元。

4)出菇齐、便于管理:用液体种拌料栽培食用菌,其菌丝生长速度较一致,出蕾及出菇时间都较一致,便于管理、采取及加工。

5)便于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用特制的接种枪来接种,工效高,污染率低,可连续化操作,便于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6)可代替固体原种:在瓶装的固体料中接人少许液体菌种,即成了固体栽培种。

实践证明,用此法生产的固体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快,各瓶菌丝生长速度均匀,死菌率少,用此菌种进行袋栽、床栽等人工栽培,其菇产量和质量均不低于固体原种接种的固体栽培种。

(2)缺点:1)不便贮藏:液体种一旦发酵好,应尽快使用,否则菌种将迅速老化,失去活力。

一般常温下(20℃)液体种可保藏2~3天,0~5℃的冰箱仅放9~17天。

谈谈液体菌种生产技术是否成熟的问题

谈谈液体菌种生产技术是否成熟的问题

谈谈液体菌种生产技术是否成熟的问题
液体菌种有很多优越性,我相信很多人知道,也很好奇,就像当年的我一样,对液体菌种充满着拥有该技术的欲望,也有一种欲将之立即转化到生产中为快的想法。

在89年能生产液体菌种的人不多,应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有幸花了些学费就学会了一种简单的液体菌种的生产方法,当时也将之应用到生产上。

这个方法是将先固体后液体,就是将固体母种击打于水中,再将这个种子接到固体培养基或栽培袋中,结果这样的菌种流动性很好,萌发速度很快,8天就长满了盐水瓶。

这样的应用结果令人满意。

繁殖速度也很快。

94年,我又接触了充氧式的液体菌种培养方法,这样的方法也不错,能在4天内生产出具有良好的菌球,各种性能均好。

只是我发现这样的污染率很高,主要是过滤时出现很多的问题,于是后来就很少用了。

2005年,我又试验做了摇床液体种,这个方法很好。

我从一次做几瓶三角瓶种子,到一百多瓶,成功率非常之高。

这让我对液体菌种生产充满了信心。

后来我一次做100多升,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功率。

一个能生产100多升液体菌种的简易设备,只需投入几百元,比发酵罐省许多钱。

应用到生产中之后,效果相当好,因此我觉得它很有推广价值。

液体菌种工作总结

液体菌种工作总结

液体菌种工作总结
液体菌种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它在生物工程、医药和食品工业等领
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液体菌种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们的液体菌种工作进行总结,并分享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在液体菌种工作中注重了菌种的筛选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在菌种筛
选方面,我们通过对不同菌株的生长速度、产酶能力和耐受性等指标进行了评估,最终确定了适合我们研究目的的菌株。

在培养条件的优化方面,我们对培养基成分、pH值、温度和氧气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的优化,以提高菌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酶
能力。

其次,我们在液体菌种工作中注重了对菌种生长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我们采用
了多种生物传感器和在线监测设备,对菌种的生长速度、代谢产物的积累和培养条件的变化等进行了实时监测,以及时调整培养条件,保证菌种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酶。

最后,我们在液体菌种工作中注重了对菌种产酶过程的优化和提纯。

我们通过
对产酶条件的优化和产酶过程的监测,提高了菌种产酶能力和产酶效率。

同时,我们采用了多种分离和纯化技术,对产酶进行了高效提纯,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们的液体菌种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为我们的研究和应用
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菌种的稳定性和产酶的特异性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液体菌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微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香菇液体菌种生产及应用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浅谈香菇液体菌种生产及应用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浅谈香菇液体菌种生产及应用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陈文杰;任丝竹;姜淑慧;张瑞青
【期刊名称】《食用菌》
【年(卷),期】2023(45)1
【摘要】随着食用菌工厂化技术的发展,多种食用菌可用液体菌种接种料袋。

液体菌种缩短了菌种和出菇袋的生产周期,且具有菌龄一致性好,便于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针对香菇液体菌种应用存在的问题,如香菇液体菌种发酵周期长,发酵过程较难控制,接种液体菌种料袋易爆发性出菇等,进行梳理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香菇液体菌种的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陈文杰;任丝竹;姜淑慧;张瑞青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2
【相关文献】
1.香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效果分析
2.适于香菇菌棒生产接种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
3.香菇菌株"18"液体菌种生产试验及优势分析
4.香菇液体菌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及优势
5.香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效果探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菇液体菌种制备注意事项

平菇液体菌种制备注意事项

平菇液体菌种制备注意事项平菇液体菌种制备是指将平菇菌丝培养在液体基质中,利用菌丝体的快速繁殖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制备出用于平菇栽培的优质菌种。

下面是制备平菇液体菌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菌种发酵基质的选择:菌种发酵基质选择是影响平菇液体菌种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常选择具有丰富养分和菌丝繁殖的营养基质,如麦芽汁、玉米粉汁等。

基质应保持均匀细腻,酸碱度适宜,以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酵。

2. 高质量菌种的选择:取得菌株时应选择生长迅速、色泽均匀、菌丝发达的菌株作为菌种。

并在接种前对菌株进行无菌处理,确保菌种无杂菌的污染。

3. 菌种接种量的控制:接种量是控制液体菌种培养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常情况下,接种量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过多会导致菌丝过密,不利于菌丝生长和产生代谢产物。

而接种量过少则会延长菌种培养周期,降低菌种的发酵效果。

一般情况下,接种量控制在10-20%左右。

4.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温度和湿度是液体菌种发酵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菌种发酵过程中,应根据平菇的生长特性,控制培养温度在20-25之间,湿度保持在60-70%左右,以保证菌种生长和酶的合成。

5. 混合发酵条件的掌握:在液体菌种发酵过程中,适当的混合可以提高菌株的吸收养分能力,促进菌丝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应根据菌种特性和培养设备的选择,合理掌握混合发酵的时间和强度。

6. 发酵过程的监控:菌种发酵过程中,应定期对发酵液进行监测,检测pH值、溶氧量、菌丝生长情况等指标,及时调整菌种培养环境,保证菌种培养的稳定和优质。

7. 发酵液的保存和质量检测:发酵结束后,应及时对菌种进行初步处理,如过滤、消毒等,然后储存于低温环境中。

同时,对保存的菌种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总菌数、活菌数、无杂菌污染等,确保菌种的优质和稳定。

总之,制备平菇液体菌种需要注意合理选择发酵基质、高质量菌株,控制接种量、温湿度,掌握混合发酵条件,监控发酵过程和保存时的处理和质量检测等。

只有在合理控制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制备出质量优良的平菇液体菌种,为平菇栽培提供有效保障。

菌种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菌种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菌种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菌种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一、一级种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制作或盛装培养基的器皿,不能使用铁锅或铜锅,以免铁锈或铜锈混入培养基中,使铁或铜含量过高。

一般使用搪瓷缸或铝锅。

(2)制成的培养基,在使用前应做无菌检查,方法是将其置于27°左右的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证明无菌后方可使用。

(3)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及时用完,不宜久存,以免降低其营养价值或成分上发生变化。

(4)制备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并标好标签,注明菌种名称。

接种日期和转管次数,尤其在同一时间几种不同的菌种接种时,一定要严防混杂。

(5)一级种转管的次数不能过多,一般以5-6次为好,不能超过10次,否则,由于移植时所造成的机械损失,以及培养条件的变化,会削弱菌丝活力,导致遗传性状变异,降低出菇率。

因此,引进或育成的菌种在第一次转管时,可较多数量扩转,并以不同方法保藏,按计划使用。

(6)切勿使用无标记或判断不准的菌种,以免使用后造成损失。

(7)不要使用培养基已干缩或老化的一级种,以免影响菌种成活率或导致生产性状的退化。

长期保藏的菌种,用前应放在恒温箱中活化培养,并逐步提高培养温度,活化培养时间一般为1-3天。

如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超过3个月,最好转管培养一次再用,以提高接种成功率和萌发速度。

(8)启用保藏的一级种,应认真检查是否有污染现象。

如试管斜面上呈现明显的黑色、绿色、黄色等菌落,则説明已遭受霉菌的污染;将试管迎亮光观察,如果在气生菌丝下面有黄褐色圆点或不规则斑块,説明已遭细菌污染;被污染的菌种绝对不能用于扩大生长。

(9)接种块不萌发或不吃料的原因:菌种在0°甚至以下温度保藏,菌丝已冻死或失去活力;菌龄过老,生活力衰弱;接种操作时,母种块被接种铲或酒精灯火焰烫死;母种块没有贴紧原种培养基;菌种萌发后缺乏营养死亡;接种块太薄太小干燥而死;母种培养基过干,菌丝无法活化或原种培养料偏干,菌丝无法吃料生长;培养料配比不当,或菌袋内有氨气或其它不良气体,致使酸碱度不宜;菌袋接种前冷却不彻底,或培养温度过高等。

木耳液体菌种为何不挂壁?专家为您深度剖析原因

木耳液体菌种为何不挂壁?专家为您深度剖析原因

木耳液体菌种为何不挂壁?专家为您深度剖析原因在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过程中,菌种不挂壁令耳农朋友们头疼不已。

其实,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有关专家就总结出了几点原因供菇农朋友们参考:原因一:菌种一、液体菌种自身活力差、菌液内菌丝体浓度低,数量少都会直接影响接种后的挂壁或成活效果。

解决方案:按照合理配方配制液体菌种培养液。

这是成功生产出优质液体菌种的首要条件。

二、液体菌种的菌龄也十分重要,根据接种量多少、培养温度、菌种生长特性、通气量多少等因素,液体菌种成熟的时间也不一致,因此一定要根据液体菌种的实际长势判断液体菌种能否应用于接种生产,不要一味执着于所谓的培养时间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在液体菌种培养的过程中,如遇到不明原因而导致的液体菌种生长速度过快或过慢的菌种都要及时淘汰。

在使用前12-24小时进行取样检测液体菌种的活力强度和感染情况,如发现活力弱,或者有细菌、杂菌感染的菌种也要果断放弃。

注意事项:液体菌种培养液内菌丝体数量最多,活力最旺盛时使用,超过这个临界点的菌种就会开始老化,活力下降,因此长好的液体菌种需及时使用或妥善保存。

原因二:原料确定菌种活力正常后,如再出现液体菌种不挂壁或不萌发的现象,就要从菌袋内的培养基找原因:1、菌袋内培养基酸碱值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液体菌种萌发效果,根据相关专家经验,黑木耳菌棒灭菌之后,培养料PH值高于7.2或低于5.8都会显著影响液体菌种的生长,根据实际经验,灭菌后,培养基PH值保持在6.5为最适宜。

2、培养基内滥用药,导致液体菌种不萌发不持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了抑制杂菌,有个别耳农在装袋之前往培养料里加入了一些抗生素类药物,结果适得其反,影响菌种正常萌发生长,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谨慎用药。

3、培养料彻底灭菌是重中之重,如培养料灭菌不彻底,就会出现菌丝萌发不吃料、杂菌泛滥的现象。

4、培养料在灭菌之前就已经有严重的腐败迹象,例如长时间堆制发酵导致的发酸、发臭的气味,即使经过后期用石灰调节到正常的PH值范围内,但微生物产生的残存物质也会抑制菌丝生长,以青霉素为例,根据科学实验证明,将青霉素放到150摄氏度的牛奶里煮沸30分钟,还会残存59%的有效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菌种培养生产中所遇到的难点疑点
本人从2010年新开始液体菌种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沉淀,2012年引进液体菌种机,从当初的自己制作回旋式摇床,购进电磁摇床,在不断的去实验,花光了身上的钱,在去打工挣钱,不断的重复不断失败,不断的去总结,不断的去思考。

因为液体菌种在中国还不是很普及,网上也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资料文献,而且所有资料文献都是专利,没有真正用于民用的。

我也在网上买了不少关于液体菌种培养的技术专利,然而我反复去实验,也未能成功过一回,并且网上的技术资料也让我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巨大的金钱,掏空了家底,但还是没有一次让我感受过成功的兴奋,十年中经历太多的失败与挫折,几次放弃又总是心有不廿,花了十年的心血,决不能轻易放弃,于是2019年二季度,我在次开始投入到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开发研究中,又从新购进0.01微米的空气过滤器,自己改进空气过滤系统,开创了液体菌种新的培养技术,改进后的空气过滤系统让我在十年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液体菌种生产所带来的快捷。

也是我花了十年时间攻克了液体菌种生产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

在这次疫情面前让我更坚定了大力发展食用菌,为亲人为朋友,为国人带去真正健康的食品,以最新的技术,最可靠的设备,以最底的成本,以最优的价格让所有人吃出健康,尝到美味。

本次生产中以12V气泵,每分钟80升流量的气泵为主,空气过滤芯以0.01微米两个过滤器串连,加上了一直以来包括网上所有专利中都未提及过的空气洗气装置,在对过滤系统的灭菌中,以105度对过滤器灭菌45分钟,时间到后打开气泵吹干过滤器本次培养的培养基也是最普通的,没有那些专利上的那么多要求,
麦皮4% 玉米面2%
黄豆面2% 硫酸镁0.5%
磷酸二氢钾1% 白糖1%
葡萄糖0.015(30升培养基加了40克)
将三种原料混合,用温水泡10分钟,在锅里煮15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放进辅料,倒入灭菌好的培养器中,温度到达122度后保持45分钟,开启气泵,让培养器压力不底于0.05Map,温度到35度时在火焰的保护下接入也培养好的一级菌种,压力维持在0.04Map 之间,培养到35小时时,排气口气味开始失去原来培养基的味道,开始有了一级菌种的味道,到40小时时,培养器开始出现大量的菌球,压力维持0.015,增加了进气量,排气口出现带有十分弱的微酸感
培养到49小时出现与一级菌种的特有酸味,但不是食物变质的味道,温度27度,压力维持0.02KAM,电压11.85V, 电流3A 36W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