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合集下载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 TCD 编码:M47.221+G55.2 *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住院日期:__年_月_日 出院日期: 年_月_日标准住院日:≤7天 实际住院日__天对项痹病(神经根型劲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医护人员已讲解清楚,经慎重考虑,我同意接受该诊疗方案,并签字。

患者签名: 家属(或患者): 与患者关系:医师签名: 年 月 日 时间 __年_月_日 (第1 天) __年_月_日 (第2 天) __年_月_日(第3-7 天)主要诊疗工作 口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口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口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口完成入院记录 口完成初步诊断 口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口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口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口实施手法等治疗措施口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诊疗评估口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口专科护理常规 口中医辨证治疗 口牵引疗法 口物理治疗 临时医嘱 口血、尿、便常规 口颈椎X 线片 口血糖及其他必要生化检查 口心电图 口胸透或胸部X 线片 口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口专科护理常规 口分级护理 口普食 口中医辨证治疗 口松解类手法 口整复类手法 口牵引疗法 口物理治疗 口针刺 口灸法 口其他外治法 临时医嘱 口对症治疗 口实施中药调理 长期医嘱口专科护理常规口分级护理口普食口中医辨证治疗口松解类手法口整复类手法口牵引疗法、针刺、灸法口物理治疗口其他外治法口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口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口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口对症治疗主要 护理 工作 口入院介绍 口入院健康教育 口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项 口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口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常治疗 口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口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口饮食指导口安排并指导陪护工作口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口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口饮食指导口安抚疏导、健康教育病情变异记录 口无 口有, 原因: 1 2 口无 口有,原因: 1 2 口无 口有, 原因:12责任护士医师签名。

中医临床路径9个

中医临床路径9个

郑州市骨科医院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郑州市骨科医院医务科目录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3)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8)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3)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8)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24)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9)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4)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39)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44)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沉重无力,甚至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各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及中医临床管理知识分析路径(DOC 4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及中医临床管理知识分析路径(DOC 4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及中医临床管理知识分析路径(DOC 45页)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TCD 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的患者。

一、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疾病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及中医临床管理知识分析路径(DOC 45页)

【疾病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及中医临床管理知识分析路径(DOC 4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及中医临床管理知识分析路径(DOC 45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入院标准: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经门诊治疗效果欠佳。

一、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颈椎病(TCD 2019版:A03.06.04.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M47.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证候诊断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痹阻证:劲肩上肢窜痛麻,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一、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应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正侧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

(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部X线片、颈椎间盘CT、功能位、张口位、肌电图、颈椎CT或MRI、红外热成像、凝血功能、电解质等。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①风寒痹阻证②血瘀气滞证③痰湿阻络证④肝肾不足证⑤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O.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X线片、颈椎MRI(2)血常规、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血沉、Crp。

(4)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血脂、抗“0”、类风湿因子等。

(八)治疗方法1.牵引疗法2.中药熏蒸、中药硬膏贴敷、中药离子导入(3个项目中至少2个)3.隔姜灸或灸法4.针刀疗法(住院1周及出院前1天)5.手法(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及针刺、穴位敷贴、拔罐、神经阻滞法、蜡疗、耳穴压豆等。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康复表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康复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 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出院日 第21天)
主要诊疗工作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中医辨证治疗
□饮食
□卧床休息
□推拿
□针刀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灸
□耳穴压豆
□中药熏洗
□贴敷疗法、穴位贴敷
□穴位注射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
□颈椎X线片/CT/MRI
□血糖及其他必要生化检查
□心电图
□胸透或胸部X线片
□通知出院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开具出院诊断书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对症治疗
□凝血四项
□感染性疾病筛查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
□卧床休息
□中医辨证治疗
□推拿
□针刀
□牵引疗法

1.项痹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1.项痹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饮食摄取
□卧床休息
□颈椎牵引
□推拿
□物理治疗
□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成药
□其他
一般护理
□基础护理:□头发□指(趾)□口腔
□皮肤□会阴□导管
□安全教育防坠床跌倒,防滑倒,防压疮等
□情志护理
一般护理
□基础护理:□头发□倒,防滑倒,防压疮等
□情志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
自理能力:□完全自理□部分自理
□协助
大便:□正常□腹泻□便秘
小便:□正常□少尿□多尿
□留置尿管
活动:□正常□卧床
睡眠:□正常□夜寐不宁小时
食欲:□正常□纳呆
情志:□正常□焦虑
舌苔脉
证属
医嘱执行
□骨科护理常规
□饮食摄取
□卧床休息
□颈椎牵引
□推拿
□物理治疗
□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成药
□其他
医嘱执行
□骨科护理常规
食欲:□正常□纳呆
情志:□正常□焦虑
舌苔脉
证属
护理
评估
疼痛部位:□颈肩部□左上肢□右上肢
VAS评分:□0分□3分以下□4-6分
□7-10分
肌力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V级
行走姿势、步态:□正常□异常
上肢感觉:□正常□异常
跌倒评估:□Braden评分
生命体征:□正常□异常
精神状态:□好□一般□差
项痹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5天实际住院天
项目
年月日
(第1天)
项目
年月日—月日
第(-)天
入院
接待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住院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分期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期(2)慢性期(3)恢复期3.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痹阻证(2)血瘀气滞证(3)痰湿阻络证(4)肝肾不足证(5)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本病出现肌肉麻痹无力(≤Ⅲ级)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临床路径施行流程图2、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表单(住院)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门诊)4、临床路径差异报表5、患者满意度调查表6、中医临床路径(含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安徽省休宁县中医院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首先是颈肩痛,枕部后颈部酸胀,并按神经根分布向下放射到前部和手指,出现酸痛、胀痛,重者可有刀割针刺样。

颈部活动受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压顶实验:阳性。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腱反射:腱反射减弱肌力或肌萎缩:被损害的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无力或肌萎缩。

感觉测试:受损害时神经根分布区会出现感觉减退。

X线检查: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生理曲度出现改变。

磁共振检查:能显示突出的颈颈椎盘或骨质增生和钙化的韧带压迫神经根。

2.证候诊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具体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肩颈疼痛初期,局部肌肉拘紧,或窜痛至上肢,痛处无固定,得热痛减,遇寒则甚,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其痛多为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紫绀,有的可有肢体无力或拘挛、抽痛。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弦细或细涩、弦涩。

3、肝肾不足证:患肢乏力,肌肉萎缩,颈肩部疼痛麻木,擎引肢臂,头部转动不利,伴有头晕眼花,倦怠,舌质暗,脉沉细。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ICD-10 编码: M47.221+G55.2*〕经根型〕〔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M47.221+G55.2*〕的患者。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临床路径施行流程图2、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表单(住院)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门诊)4、临床路径差异报表5、患者满意度调查表6、中医临床路径(含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安徽省休宁县中医院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首先是颈肩痛,枕部后颈部酸胀,并按神经根分布向下放射到前部和手指,出现酸痛、胀痛,重者可有刀割针刺样。

颈部活动受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压顶实验:阳性。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腱反射:腱反射减弱肌力或肌萎缩:被损害的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无力或肌萎缩。

感觉测试:受损害时神经根分布区会出现感觉减退。

X线检查: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生理曲度出现改变。

磁共振检查:能显示突出的颈颈椎盘或骨质增生和钙化的韧带压迫神经根。

2.证候诊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具体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肩颈疼痛初期,局部肌肉拘紧,或窜痛至上肢,痛处无固定,得热痛减,遇寒则甚,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其痛多为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紫绀,有的可有肢体无力或拘挛、抽痛。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弦细或细涩、弦涩。

3、肝肾不足证:患肢乏力,肌肉萎缩,颈肩部疼痛麻木,擎引肢臂,头部转动不利,伴有头晕眼花,倦怠,舌质暗,脉沉细。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中医门诊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TCD-10编码: M47.201)/(交感型)(TCD-10编码: M47.202)(二)诊断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2)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

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交感型颈椎病)。

(1) 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 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常治疗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中医辨证治疗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颈椎ຫໍສະໝຸດ 线片□血糖及其他必要生化检查
□心电图
□胸透或胸部X线片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外治法
临时医嘱
□对症治疗
□□实施中药调理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运动疗法
□康复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开具出院诊断书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第2天)
年月日
(第3-7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
□实施手法等治疗措施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 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送病人出院。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安排并指导陪护工作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年月日
(8-15天)
年月日
(16-20天)
年月日
(出院日 第21天)
主要诊疗工作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强调运动疗法及康复疗法的应用。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