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代汉语词汇学(下)
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评《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评《古代汉语词汇学》作者:暂无来源:《高教探索》 2019年第6期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课程,开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对其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则是词汇。
因此,掌握好词汇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关键。
一、《古代汉语词汇学》内容简介《古代汉语词汇学》是一本古汉语研究方面的专著,论述了一系列古汉语中的语言概念和现象,内容主要涉及单音词、复音词、词义、词义的演变、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和多音词、因声求义等方面。
《古代汉语词汇学》一书提出,古代汉语词汇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特征、古今词汇的传承与发展,明确古今词汇的含义、引申规律等,从而形成分析古今词汇、探索词汇本质含义的能力。
语音必然归根于词汇上。
文字是语言记录的载体,假如没有词汇,文字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古代汉语词汇学》还提出,在古代汉语中,语法是语言的规则与结构,与词汇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古代汉语的语法也离不开词汇。
该书力图较全面地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初步建立切合实际的学科体系,对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对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的建议语音、文字、语法等都建立在词汇之上,古代汉语词汇教学十分关键。
下面笔者结合《古代汉语词汇学》一书,对古代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第一, 转变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词汇的理念。
很多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对未来汉语言文学对就业的重要性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古代汉语词汇的重要性,以理论指导古代汉语词汇运用的实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第二, 明确古代汉语词汇教学重点。
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教学课时有限,教师要在古汉语词汇教学中明确教学重点,选择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且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特点来对词汇知识进行扩充,而不是一味地深入讲解理论,彻底将古代汉语词汇教学变成古代汉语词汇理论教学。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古代汉语参考书目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1997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2001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5、古汉语速成读本刘庆俄中华书局2002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23、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2003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9、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1989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2003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1997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1981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2001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2001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1984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1981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45、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46、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47、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48、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49、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0、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51、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199152、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5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54、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55、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8356、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5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199458、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195659、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60、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19996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62、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199963、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6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199665、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着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66、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7、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586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69、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198170、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19937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7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73、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200174、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5、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76、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7、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78、新编说文解字古敬恒刘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79、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8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83、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84、古代汉语朱振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5、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199786、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8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197988、古代汉语习题集全国古汉语教学研讨会198589、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90、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196391、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9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3、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94、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196295、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张相中华书局197996、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鍈中华书局198697、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王鍈中华书局2001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99、广释词徐仁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00.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2001101.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荆贵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102.郭锡良,李玲璞等《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2000年103.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0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05.蒋绍愚《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2年10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10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108.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97年109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古汉语词汇汇总.
3.词义的转移
• 中心词义本来表示甲范围的事物,后来变成 表示乙范围的事物。 • 诛——声讨、谴责——杀戮 • (由语言的谴责转化为为刑法的制裁)
转移
• • • • •
兵(古):兵器 树(古)种植 狱(古):诉讼 脚(古):小腿
今:士兵 今:树木 今:监狱 今:足
(4)易位
指一个词的中心义素不变,但限定义素发生 了变化。 • 涕:古代是 眼泪, 现代是鼻涕 • 涕(古)[从目中分泌的]+[津液] • 涕(今)[从鼻子中分泌的]+[津液] • 目液 鼻液 • 古代 : 涕 泗 • 现代: 泪 涕
• 1.古今词义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的:鸡、牛、 大、小、哭、笑等基本词汇。这类词汇只 占少数。 • 2.古今意义毫无关系的 : • 该:上古和中古都只是“完备”的意思, “招具该備,永嘯呼些。”王逸注:“该, 亦備也。”中古以後才有“应当”的意义。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搶(qiǎng):现代是“抢劫”的意思;《庄子逍遥 游》“搶(qiāng)榆枋”,“搶”是“突过”意思; 《战国策 魏策四》“以头搶(qiāng)地爾”,“搶”是 “撞”的意思,都与“抢劫”意义无关。 这一类词语在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
• 再:上古只有“两次”或“第二次”的意义,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 《左传》僖公五年:“一之为甚,其可再呼” • 这里的“再”都是“两次”的意思。 • 现代汉语的“再” 相當于古代的“復”,表 示“重複”的意思。
(二)单音词、复音词
古汉语的词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而现代汉语的词 汇以复音词为主。 古代单音词与现代复音词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 对“疾病”的不同称谓:“天子有疾称不豫, 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 • 这种现象在英语中是看不到的。
古汉语词汇学与词汇史-文学院
古汉语词汇学与词汇史第一章绪论一、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古汉语词汇学1、词汇学词汇学就是其中以词和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词汇学通常分为普通词汇学和个别语言词汇学。
个别语言词汇学又可以分为历史词汇学和描写词汇学。
2、汉语历史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就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
3、古汉语词汇学古汉语词汇学,就是以古汉语(一般把它理解为“文言文”的同义语)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属于历史词汇学的范畴。
二、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古代汉语词汇学首先必须研究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及其发展。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随着历史的演进,单音词逐渐向复音词转化,单音词与复音词之间构成了交错的、复杂的关系。
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复音词的构成方式等问题,是古代汉语词汇学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2.古代汉语词汇学要研究词与词的关系。
在古汉语中,词与词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
意义相同的词,构成了同义词关系。
意义相反与相对的词,构成了反义词关系。
意义无关而读音相同的词构成了同音词的关系。
意义无关,读音不同而字形相同的词构成了同形词的关系。
总之,各种不同类型的词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古汉语的词汇系统。
对古汉语词与词的关系的研究,也就是对古汉语的词汇系统的研究。
3、古汉语的词义系统及其演变。
4、古汉语专书词义考释。
三、古汉语词汇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古汉语词汇学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汉语词汇学的形成而建立起来的。
它的建立主要吸收了我国传统训诂学和普通语言学、现代语义学的成果,换言之,古汉语词汇学与训诂学和普通语言学、现代语义学关系最为密切。
其次,古汉语词汇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和中国语言学范畴内的文字、语音、语法、修辞都有密切的联系。
1、古汉语词汇学和训诂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门,它以古代文献语言的语义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其核心则是词义。
它注重探讨词的本义、由本义推衍引伸义、由语音推求假借义、由语音探求语源;它有大量的同义训诂和词义辨析,等等,这些训诂学的成果是古汉语词汇学的重要食粮,古汉语词汇学须要充分利用。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学习内容:1.文字与词汇的关系2.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及其发展3.古汉语的词义系统4.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同义关系——意义相同或相近;反义关系——意义相对或相反;同音词——意义无关而读音相同;同形词——意义无关,读音不同,字形相同;5.词汇与文化一、字与词1.字与词,古人用到“词”或“辞”的时候,指的是虚词如:采采芣苢(fu yi 三声)薄言采之。
(《诗经·国风·周而》)毛传:“薄,辞也。
”2.字与词的关系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书写符号。
(1)在古汉语中,有些字本身记录的就是词。
如:上、下、忧、乐、天、地(2)有些字本身不能成为词,必须与别的字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词。
如:葡萄、蟋蟀、苜蓿(xu)(3)有些字在有的情况下记录的是词,在有的情况下又不是词,仅仅是字。
·犹:如同,好像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豫:事先有准备,预先豫则祸不生。
(《荀子·大略》)·犹豫:不是词(4)有些合成词里的字,虽然其本身有意义但是只能看成这个复音词的一个语素而不是词。
如:寡人,先生(5)有些词义复词虽由两个同义单音词组成但这些单音词仍然具有独立性。
例如:封疆:指边疆;师旅:指军队“封”“疆”“师”“旅”既是语素又是词,作为单音词时都是有一个词记录的。
3.同字异词:有的字可用来记录几个不同的词,这就是同字异词,也就是一字多词形成原因有三种。
(1)字的本身和字的借用:为甲词造的字又被借用来记录与甲词音义不同的词·甲、字的本用和本无其字的借用。
例如:叔1——拾、捡九月叔苴(ju 麻子)(《诗经·豳风·七月》)叔2——伯、仲、叔、季的“叔”,表示排行,记录叔2的“叔”是借用夫1——成年男子一夫不耕,或受其饥。
贾谊《论积贮疏》夫2——指示代词,等于说“这”“那”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四》夫3——语气词,用于句末表感叹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夫4——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乙、字的本用和本有其字的借用。
古代汉语词汇学
这些词汇通常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宗教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 宗教观念和价值取向。
宗教文化词汇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词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 和价值观念。
古代汉语词汇中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词汇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与政治文化相关,如“皇帝”、“臣子”、“官职”等,这些词 汇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01
文化词汇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
方面的词汇,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特点
02 文化词汇具有特殊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
化词汇也有所不同,是语言中文化信息的载体。
举例
03
如“礼”、“乐”、“仁”、“义”、“忠”、“孝
”等。
行业词汇
定义
行业词汇是古代各行各业使用的专门术语和词 汇,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军事等领域。
代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如“之”、“何”、“若”等 。
词的搭配与组合
动词与名词搭配
如“吃苹果”、“骑马”等。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
如“大房子”、“美丽的花朵”等。
副词与动词搭配
如“快速地跑”、“慢慢地走”等。
代词与动词、名词搭配
如“他来了”、“这是什么”等。
词序与句法结构
主语+谓语:如“我爱吃 苹果”。
同义词与反义词
要点一
同义词
意义相近的词,如“高”和“上”,都表示位置较高的意思。
要点二
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如“大”和“小”,表示大小相对的概念。
词义的演变与转移
词义的演变
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词义可能会发生变 化,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 仅指妻子。
古汉语词典
【十锦】sh $和:杂取同类诸物配合成各式各色。
【十翼】shiy 1:《周易》的十篇阐释性文字。
【十八公】sh ibqgang:“松”字拆开来为十、八、公,因称松树为“十八公”【什伯】shibci①军队编制单位。
②十倍,百倍。
伯,通“佰”。
【石杠】sh ig mg:石桥。
两边堆积石头,木头横架中间,可以行走,故名。
【石泓】shih和g:①石头凹处积水而成的小潭。
②砚的别称。
【石濑】sh il d :水冲击石头而形成的急流。
【石圻】sh iq 1:曲折的石岸。
二版【玄赜】xu dize :精妙深奥。
【旋辟】xu dnb i :徘徊不前。
【旋旋】xu dnxu dn:迅速。
【悬鹑】xudchtn:鹌鹑秃尾,像破衣服,故以悬鹑形容衣服破烂。
【悬溜】xu dnli U:瀑布。
【悬罄】xu dnq ing:形容空无所有,极其贫穷。
【悬悬】xu dnxu dn:挂念。
【悬疣】xudydu:皮肤上长的赘生物。
比喻无用的东西【悬舆】xu cny u :辞官家居。
【悬河泻水】xuch段i ashu 7: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蜁蜗】xu cnwo :小螺。
【漩洑】xu cnf U:回旋。
【漩澴】xu cnhu Cn:水流回旋涌起。
【漩涡】xu Cnwo:水流回旋形成的水涡。
【璇玑玉衡】xu Cnj iy Cheng:即北斗七星。
【暶暶】xu Cnxu Cnv眼睛美丽的样子。
【选懦】xu Onnub :怯懦。
【选耎】xudnru an:怯弱。
【烜赫】xu dnhe :声威很盛的样子。
【癣疥】xu anji e:皮肤病。
【泫泫】xudnxum:露珠晶莹的样子。
【泫沄】xudnytin:水流汹涌翻腾。
【眩曜】xu dny CD:惑乱,迷乱。
【绚蒨】xudnqi C:灿烂鲜艳。
【眩眃】xudnhm:眼花不明的样子。
【眩瞀】xu dnmco:眼睛昏花。
【琄琄】xu Cnxu Cn:佩玉的样子【眩耀】xu Cny CD :光彩夺目。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参考资料古代漢語參考書目一、教材: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出版社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二、古書注疏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詞彙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宁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词法论陈光磊学林出版社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先秦汉语实词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語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古汉语虚词词典赵长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俊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有国巴蜀书社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张玉金商务印书馆五、文字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达世平上海书店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 __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甲骨文文字学李圃学林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商务印书馆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偏旁部首简说王术加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文字学杨五铭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六、語音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概要陈壬秋四川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古韵通晓陈复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声韵学教程丁忧武汉大学出版社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陈振寰湖南人民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周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入门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诗词格律教程朱承平暨南大学出版社七、漢語史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湖南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学林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巴蜀书社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学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訓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训诂学史略赵振铎中州古籍出版社训诂学新论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__训诂学宋永培广东教育出版社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九、修辭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十、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 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1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 1997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 xx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xx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xx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xx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5、古汉语速成读本刘庆俄中华书局xx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1981 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 1981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23、汉字 __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xx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 xx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29、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 1989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 xx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 1997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 1981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 xx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 xx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 1984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 1981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45、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46、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47、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48、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449、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50、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 51、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 199152、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55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54、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55、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 198356、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15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 199458、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 195659、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60、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 19996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xx62、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 199963、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6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 199665、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66、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67、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 19586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69、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 198170、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 19937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587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 73、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 xx74、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75、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76、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xx77、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78、新编说文解字古敬恒刘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79、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8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 19808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83、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84、古代汉语朱振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5、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 199786、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8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197988、古代汉语习题集全国古汉语教学研讨会198589、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90、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196391、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9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93、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商务印书馆xx94、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 196295、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张相中华书局197996、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鍈中华书局198697、唐宋语辞汇释王鍈中华书局xx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99、广释词徐仁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00.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xx101.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荆贵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xx102.郭锡良,李玲璞等《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2000年103.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0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05.蒋绍愚《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2年10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10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108.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97年109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2004年10--11月词汇学古代汉语词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部分既是学习的难点,又是重点。
学习是时要注意掌握常用词,常用词以实词为主;除此以外,要勤查工具书。
古代汉语词汇学虽然很重要,但在整个古汉语的研究中,是很薄弱的。
总的说来,其研究方法陈旧,没有一套很完善的专著,有的书虽然引用了西方语言学理论,特别是引用了现代语义学的术语,如义位、义素、语义场等,但还不能把它们彻底地贯穿于词汇研究中,还显得有些囫囵吞枣。
教学中尽量避免太多的新名词,紧密结合古书实际,以期达到帮助大家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的目的。
参考书目: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许威汉《汉语词汇学引论》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教学内容:1.字和词2.单音词和复音词3.词汇的发展4.古今词义的异同5.词的本义和引申义6.同义词7.典故性语词第一节字和词研究古汉语词汇,首先就得从字谈起。
在传统语言学中,字和词的区分是不大严格的。
传统语言学家所谓的字,往往就是词,而实际上字和词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字和词的区别:简单地说,字是记录词的书写符号,而词是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因此,字和词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
在文言中,大多数情况是:一个汉字就记录一个词。
《左传·庄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
”七个字就是七个词。
但有的时候,一个汉字记录的只是词的一个语素,如“朋友”。
有时一个汉字只记录词中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如“蟋蟀”。
在一般情况下,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因为在造字之初一般是一词造一字,一字记一词,字、词对应较整齐。
但是在汉字和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异字同词和异词同字的现象。
异词同字:同一个字,可以代表几个意义毫无关系的词。
如同形字、假借字、通假字(记录本字和通假字)。
同形字,如:怕:①(bó):恬淡、淡泊。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诗·大雅·思齐》
(毛传:"肃肃,敬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诗·召南·小星》
(毛传:"肃肃,疾貌.")
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 《诗·小雅·鸿雁》
(毛传:"肃肃,羽声也.")
14.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2
礼记檀弓311202117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语音标准下联绵词的分类双声联绵词陆离踌躇萧瑟磊落参差磅礴憔悴蟋蟀叱咤犹豫玄黄匍匐叠韵联绵词崔嵬依稀从容婆娑逍遥逶迤灿烂峥嵘觳觫窈窕葫芦妖娆311202118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语音标准下联绵词的分类双声叠韵联绵词辗转缤纷缱绻优游间关婉转绵蛮小鸟的样子非双声叠韵联绵词浩荡跋扈颠沛滂沱葡萄311202119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联绵词的特点之三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的意义与这个词的意义无关字形仅仅是记录词的读音的
双声复合词:亲戚 将军 股肱 叠韵复合词:刚强 人伦 中庸 上面的词都可以拆分为两个语素,是合成词。
14.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22
学习联绵词应注意的问题
2、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
准。例如: 蟋蟀, 古音同为“心”母字,现在已经变 得 不是双声了。 芣苢, 上古音同为“之”部字,现在也已 经 不叠韵了。
14.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7
上古语言于动词前加“爰、曰、言、薄、于、 聿 。”等,尤以《诗经》最为多用。如: 薄言采之//爰居爰处//曰归曰归 言私其豵//黄鸟于飞//聿来胥宇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认为是词头,周法高《中国古 代语法· 构词编》认为是前附语 (词头)。白兆麟《衬音 助词再论》(91.2《中国语文》)认为是 “衬音助词”,作 用是增足音节,调谐节奏,舒缓语气。潘允中《汉语语法 史概要》称为“词嵌”, 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本书是一本古汉语研究方面的专著,讲解了诸多古汉语中的语言概念和现象,内容主要涉及单音词、复音词、词义、词义的演变、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和多音词、因声求义等方面。
本书的某些内容,取自1987年出版的《古汉语词汇概要》,但都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大部分内容是新加的。
与《古汉语词汇概要》相比,无论在理论的阐述、内容的安排、材料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本书力图较全面地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初步建立切合实际的学科体系,充分地反映当前古汉语词汇研究的状况和水平。
目录1.绪论1.1 为什么要建立古代汉语词汇学1.2 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3 古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2.单音词2.1 字和词2.2 单音词概说2.3 单音词的特点3.复音词3.1 复音词的分类3.2 并列复音词3.3 主从复音词3.4 联绵字3.5 重言词3.6 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4.词义4.1 本义4.2 引申义4.3 古义与今义5.词义的演变5.1 词义演变的原因5.2 词义演变的各种情况6.同义词6.1 同义词的确定6.2 词义的演变是同义词形成的主要原因6.3 同义词形成的其他原因6.4 同义词的运用6.5 同义词的辨析7.反义词7.1 反义词的分类7.2 反义词的特点7.3 反义词的运用7.4 反训词8.同音词、同形词和多音词8.1 同音词8.2 同形词和多音词9.因声求义9.1 声训9.2 右文说和亦声字9.3 音近义通10.通假字10.1 假借概说10.2 “本无其字”的假借10.3 “本有其字”的假借10.4 通假字的确定11.同源字11.1 同源字的性质11.2 同源字的确定11.3 研究同源字的意义12.古今字12.1 古今字概说12.2 古今字的产生12.3 古今字与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的关系12.4 应该正确认识古今字13.古书材料及训诂学研究成果的运用13.1 关于原始材料的运用13.2 《尔雅》与《说文》13.3 古书的注疏13.4 训诂学研究成果的运用14.古汉语词汇研究与字词典的编纂14.1 传统训诂学与字词典的关系14.2 古汉语字词典的释义原则14.3 古汉语字词典义项的确立和分合后记重印后记。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目录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目录常用詞(一)60字言語謂訪請召報告諫討反·舍次如馳驟侵襲奔亡逐及執免享薦圓虞克堪有無昭穆勤乏亂整兩貳兵車甲介卒乘君帥姑女族黨讎河防城池田館常用詞(二)62字辭謝責讓爭使令屬托往來去從違即就趨赴戰擊引卻馮據約解釋具給計謀會習疾病餓厭衰崩匱困侈靡寡少微強固再三帝后王侯子息宗廟詩書禮樂常用詞(三)65字知識見示視觀望矜哀恤憾恕憤患持措拱攻竊誅翦脩講設立忠信諒正邪辟好惡恭敬慎苟顯著相帥士僕禦右盜賊國家社稷仁義道德文質色臭先前後內外閑常用詞(四)65字行走出入之適進退逾逸逼決治樹藝事畜保愛傷害比喻誠偽善淫凶疏戚饑孰滋烈贍共同殊異斤鈞鍾倍政教法術勢數朝野塗江關宮府衣冠屨商賈旅徒年歲常用詞(五)63字說聽毀譽勸居登臨過稱量鬻市假離合因改作為取求奉致得益竭堅利完備陳故窮難夷平庸已必一參什伯晦朔時世期官吏爵權衡果實聰明功名北中下常用詞(六)66字遵徂征歸陟降流放遊浮集采叔振援操秉舉斯伐稼穡獲納交錯被任負施用制貽懷慕懲悼淑幸偷薄險阻悠皇永孔亟庶裘褐裳庭宇畝所驂駟策矢躬身領武仇耦常用詞(七)71字徵收發封棄俟遷徙遺失存處坐遇接承扶刺折戮問對許省審慮怨忍快興廢變曲直長小貪廉輕重狂殆危面口齒耳目指飯食服飾布鬥式檢英靈豪然且或曾更漸俱並而若爾常用詞(八)93字建置罷學養干謁徇矯效留遣逢候延勝敗守破騎伏圍突禽縱購抑按擢挾將烝亨顧察裁斷奏敕委捐詳詐與奪至止寤寐恨驚冀貴賤壯大多篤專壹稍略輒猶陰陽休咎機要祖賓郎男部曹鄰里獄闕祠第屏帳壁案字畫項乳體意常用詞(九)91字諂諛誣辯訴憐閔吊除拜營務積聚尋反覆運算替成遂系累羈系牽縣結絕擅披拉奸回雅俗公私偏全獨特醜陋穢玄素白方夙惟霄漢景曜都邑鄙邊塞殷周胡虜戎倡優伎皂宦豎臧獲祿位產業貨賂資財賄性情聲響拳腳端緒節度常用詞(十)95字議論諷貶謫斥宣褒贈顛覆率詣曆寓寄禁戒恃玩肆敷化加損刻勒郁舒張弛是非能可以凡聖殘暴甘辛鮮敝寒溫幽冥奧精眾便嘉遽速彌愈尤極甚最夫婦嬰孩親眷竹木穀壑亭台郊墟材才簿籍狀類壽命志趣涕泣膏澤帷蓋梗概本末常用詞(十一)89字紀載監撫遊揚抗奮沉沒通達辨析判切推移草聞宿隨沮擬測當須饒秀麗工博核奇偶丹紅允舛甯豫尚攸甫聊匪厥經典簡篇詞賦序銘誄贊章表風騷翰藻韻律榮華軌範規則准昆弟形跡綺練倫常綱維契幾始終羞辱常用詞(十二)88字創造潛藏步履枕藉淩厲脅迫隕落運輸徭役戍募吹唱叩彈讀啼號訊詰敘訴摹寫排攘竄列垂尊盛虛枉和順凜凝爛漫赤碧青蒼乍暫每既卿傅儀容祥殃條理支葉朵穎軒冕庾廩帛縷扃牖楹檻梁陵津浦疇陌晡曛塊礫常用詞(十三)96字掇控捫把挑搔投擲遞蹈躡升緣偃僕斃傾聆眺睇眄瞻回還逝分訣悸慟悵慨警惕欲感酌酹酣覺央闌清澄渾安閒乖互繁煩急忽但星辰嶽丘嶺棧閣甸藩苑隴塹墳蹊徑汀洲渚皋涯塘垠輦轂轅轍簪纓紱綬衾襦袂羹飧絲管弦鼓鼙僚群輩常用詞(十四)82字思索鑒賞料想占卜戲弄動定駐住依倚雕制生消淹漏泛涵蒙蔽蔭炙啖餉斂貢激濯拂逆凋零屠滅罄盡了肖暨逮暝黯纖悉贏短驕慢妄層喬耿渺縟稠綜雜遍塵靄巒岩阿隅畔際綸纂床蓐妝奩廚筵肌膚。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一、词语解释
1. 阿谀奉承(ē yú fèng chǒng)
解释:过分地奉承、谄媚。
2. 操戈持盾(cāo gē chí dùn)
解释:持戈执盾,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3.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解释:按照规矩、遵循成规。
4. 独孤求败(dú gū qiú bài)
解释:形容自己力量太弱小,独自寻求失败。
5.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
解释:吃尽了苦头,忍受艰辛。
二、成语典故
1.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典故:羊已经丢了,只好补牢以防将来再丢羊。
后比喻事后防范,补救遗漏。
2.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典故:据说有个人对着牛弹奏琴曲,牛当然听不懂。
比喻向不懂之人解
释,是徒劳无益的。
3. 穷凶极恶(qióng xiōng jí è)
典故:形容行为极其凶恶,罪行极其严重。
4.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典故:古代君臣有失,下臣背负荆棘请罪以示诚意。
后比喻谦卑认错。
5. 不遗余力(bù yí yú lì)
典故:指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地付出全部力量。
以上是一些古代汉语常用词语和成语的解释及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汉语(下)
古代汉语(下)古代汉语(下)(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个意义。
当⼀个词的意义不断引申,⽽旧词义不会消失,这样⼀个词就积淀了许多义项,形成⼀词多义。
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掌握词义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很好地掌握词义,就必须对⼀词多义或词义系统有清楚的了解。
死记硬背⼀个词有多少个意义,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进⾏排列,才有可能对词义系统作出归纳,然后根据具体的上下⽂确认词义,读懂古书。
⼀、词的本义以及本义的探求所谓词的本义,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这种本来意义,是指上古⽂献材料能够证明的本义。
因为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从考证了。
词的本义是词义引申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的源头,是维系整个词义系统的枢纽,因此探求词的本义,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了解词义的演变规律,掌握词义系统。
抓住本义是理解引申义和掌握词义系统的关键。
探求词的本义,主要有两种⽅法:⼀是借助词的书写形式,即分析字形。
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字,字形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个词⽤什么形体的字来书写,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的意义拟定的,因此词的本义,⼀般可在字形上得到反映。
⽐如“诛”字在古书中有时表⽰诛杀,如《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有时表⽰责求,如《公孙⽆知之乱》:“诛屦于徒⼈费,弗得。
”有时表⽰谴责,如《论语·公冶长》:“於予与何诛?”诛杀、责求、谴责三者何者为本义?⼜如教材(95页)举到的“向”字,甲⾻⽂作,是个象形字,画的是房⼦和窗⼝,因此其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诗·豳风·七⽉》“塞向墐户”⽤的就是本义。
“道”字从⾡,本义与⾛路有关,《说⽂》解为“所⾏道也。
”“理”字从⽟,因此“理”的本义是“治⽟”。
“长”字甲⾻⽂作,象⼈头上的长发,本义即长短之“长”。
下⾯再举些例⼦进⾏说明。
⼆是要考察⽂献语⾔⽤例。
如果仅仅根据字形来探求本义,有时是难以办到的。
《古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doc
《古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古代汉语词汇学是对我国丰富的古代书面语词汇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古代汉语词汇学是为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发展课程,是一门对古代汉语词汇进行总结的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各种规律,了解古今汉语词汇方面的内在联系,为正确理解和阅读文言文,以及今后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和进一步研究古代汉语词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1、理论和知识方面: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内容、特点和主要原理。
2)、掌握古代汉语词汇学中重要的的术语。
2、能力和技能方面:认识到古汉语词汇现象的复杂性,能自觉将古汉语词汇学理论运用在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3学时)第一节为什么要建立古代汉语词汇学第二节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三节古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一、讲授内容:1、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训诂学、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区别与联系。
2、古汉语词汇的构词类型及其演变与发展、古汉语的词义系统、文字与词的关系、词与词的关系、古汉语词汇学与修辞学、语法学的关系。
古汉语词汇学研究必须充分利用传统训诂学的研究成果。
3、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有: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综合考察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对比、汇证等。
二、具体要求: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训诂学、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
三、教学安排:第一节和第二节共2学时,第三节1学时。
四、教学重点:古汉语词汇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训诂学、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区别与联系。
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古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难点:训诂学、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区别与联系。
古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1、结合实际语料讲授,让学生对所讲内容有直观的理解。
古代汉语词汇学PPT课件
• 例如"虚"、"危"、"驰"等。
2021/4/8
21
• 2、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由本义引申 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派生 出来的意义,对本义来说,就是间接引申义。
• (1)连锁式引申:指由本义派生出直接引申义 之后,又依次派生出若干间接引申义,它是以 本义作为起点,向着同一个方向递相派生出几 个意义的引申脉络。
2021/4/8
10
• 第七节 单音词 复音词
•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我们的书面 语中也就是一个汉字。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 复音词。汉语中的复音词大多是双音节词。
• 一、古今比较
• 1、古代的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者词尾,成为现 代的复音词。
• 2、两个同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
• 3、古代单音词变成不同的复音词。
2021/4/8
11
• 二、古代汉语词汇复音化 • 1、同义词连用 • 2、经常连用的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词逐渐凝固 • 3、双音节单纯词的连用 • (1)叠音词 • (2)联绵词 • 1)双声 • 2)叠韵 • 3)非双声、叠韵 • 4、偏义复词的运用
2021/4/8
12
词汇学(二)
• 第八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021/4/8
20
• 例如 • 1)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使甲代替乙,例如"齿"、"年"、"
兵"等。 • 2)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者客体。例如"将"、"薪"等。 • 3)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刚"、"的"、"姝"等。 •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陵"、"室"、"宗"等。 •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
(一)词义的扩大
菜:古义:专指蔬菜 今义:可表示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今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 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说文》:“睡,坐寐也。”
焚: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贿 也。”
治。
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婚姻
《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说 文》:妇家为婚,壻家为姻。
饑馑
朱熹《论语集注》: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馑。
朋友
《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恭敬
《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朱熹《集 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
③《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④贾谊《鹏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⑤《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耳,果然。
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下之化上 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⑦《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 守真。
⑧ 杜甫《北征》: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
《水浒传》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 薛霸 起來燒了面湯,安排打火做飯喫。”
“面汤”、“洗脚汤”
暂: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旁
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庾信《镜赋》:“不能片刻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币(幣)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韩愈《石鼓 歌》)
古代汉语词汇
阅读古书,要正确判断词和词组
由单音节词演变为复合词的情况比较复杂, 所
以我们在阅读不同时代的古书时,需要正确 判
断词和词组,不要把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词 组
误以为是复音词,特别是有些词组和现代汉 语
复音词在形式上相同,就更容易以今律ຫໍສະໝຸດ , 造正确判断词和词组举例
①身体: 身体力行。《礼记·中庸》 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 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故圣人以身体之。 《淮南子·泛论训》 ②知道: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荀子·解蔽》 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正确判断词和词组举例
③疾病: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
以为 殉。”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 《
左 传·宣公十五年》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
《吕 氏春秋·知解》 ④响应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
正确判断词和词组举例
⑤扫除 赵王扫除自迎。《史记·信陵君列传》 ⑥睡觉 云髻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长恨歌》 ⑦种树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 皇本纪》
单音节词容易造成一词多义,这同样会造成 理
解错误和交际障碍。如:恐、大 双音节词的使用,可以使词的意义变得单纯
, 并使词汇变得更加丰富,更富有表现力。如
: • 恐怖、恐怕、恐惧、恐慌、惊恐 • 伟大、宏达、巨大、长大、高大
单音词向双音词变化的主要途径 :
1、单音节词附加词缀。如: 虎—老虎 舌—舌头 木—木头 房—房子 2、以单音词为语素复合成双音节词。如: 朋友 语言 国家 赠送 朝夕 往来 动静 是非 3、新的双音词取代旧的单音词。如: 伐—攻打 川—河流 津—渡口 遏—阻止 涕—眼泪 乖—违背 股—大腿 向—从前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第” 始见于汉代,用在数次之前,表次序:
第一、第二、第三……
於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
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史记·陈丞相世家》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7
上古语言于动词前加“爰、曰、言、薄、于、 聿 。”等,尤以《诗经》最为多用。如:
冉冉(柔弱)孤竹生。 《古诗十九首》
仓庚喈喈。
《诗·小雅·出车》
鸡鸣喈喈。
《诗·郑风·风雨》
鼓钟喈喈。
《诗·小雅·鼓钟》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1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诗·大雅·思齐》
(毛传:"肃肃,敬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诗·召南·小星》
(毛传:"肃肃,疾貌.")
例如: 双声复合词:亲戚 将军 股肱 叠韵复合词:刚强 人伦 中庸
上面的词都可以拆分为两个语素,是合成词。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22
学习联绵词应注意的问题
2、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 准。例如:
蟋蟀, 古音同为“心”母字,现在已经变 得
不是双声了。
芣苢, 上古音同为“之”部字,现在也已 经
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
②小船。《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
刀。”后造“舠”字表小船。吴均《赠王桂 阳》:
“行衣侵晓露,征舠犯夜湍。”
夫①成年男子。贾谊《论积贮疏》: “一夫不耕,
或受之饥。”
②指示代词“那”。《战国策·齐策四》:“乃歌 夫
长铗归来者也。” 17.01.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古代汉语词汇学(下)(2学时)教学目标:学会探究一些常用词的本义,能够梳理常用词的引申义。
教学内容:一、词的本义;二、词的引申义及引申方式;三、假借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教学过程: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就是词本来的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最原始的意义。
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
例如,向:本义是朝北的窗户,(有人认为“向”的本义是窗户,并非专指朝北的窗户,也有人认为是半穴居住宅的出入口)引申为“朝着”或“对着”。
道:本义是路,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又引申为道理、规律。
“道”还有引导的意思,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導(导)”,也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
“道”还引申为量词。
理:《说文》:“理,治玉也。
从玉,里声。
”本义是治玉,义同“琢”、“琱”。
“玩”、“弄”二字亦从玉。
《说文》:“玨(珏),二玉相合为一珏。
”《说文》:“班,分瑞玉。
从珏,从刀。
”长:甲骨文象人头上的长发,本义是长短的“长”,引申为长久。
探求词的本义,主要是凭借字形。
《说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字形来解释词的本义。
《说文》所凭借的字形为小篆,而非甲骨文和金文,因此有的释义不正确,但大部分释义还是可取的。
《说文》:“宀,交覆深屋也。
象形。
”“宀”为交相覆盖的深邃的屋子,是个象形字。
从“宀”之字多与房屋有关,如“家”、“宅”、“宇”、“宽”、“宏”。
《说文》:“宽,屋宽大也。
”“宏,屋深响也。
”《说文》:“辵,乍行乍止也。
”乍行乍止即忽行忽止。
从“辵”之字多与行走有关,如“迈”(远行也)、“逝”(往也)、“过”(度也,即经过)。
“造”从辵,本义为前往,到。
《孟子》:“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说文》:“,大陆,山无石者。
”从“”之字多与山陵有关,如“陵”、“阿”(大土山。
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阿。
”)、“陂”(bēi,阪也)、“阪”(bǎn,山坡、斜坡)、“隅”(陬也)、“陬”(阪隅也,即山坡的一角)。
《说文》:“邑,国也。
”从“邑”之字多与邦国有关,如“邦”、“郡”、“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邻”(五家为邻)、“酂”(百家为酂)、“鄙”(五酂为鄙)、“郊”(距国百里为郊)、“邸”(属国舍)、“郑”(京兆县)、“邵”(晋邑也)。
词义的引申与词义的更替不同,词义的引申不排斥原始意义,而词义的更替排斥旧的意义。
例如“脚”,本义是小腿。
(股:大腿)后来“脚”指“足”。
又如“走”,本义是跑,后来指行走、走路。
再如“偷”,在先秦,“窃”表示偷东西,“盗”表示偷东西的人,而“偷”是“苟且”的意思。
偷生,苟且求生。
二、词义引申的方式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连锁式:即一环套一环的引申,以本义为起点,向纵深发展。
例如“及”,会意字,从人从又,本义为追赶上,引申为达到,又引申为比得上。
《战国策·齐策一》:“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及:追赶上→达到→比得上又如“秋”,《说文》:“秋,禾谷孰也。
”本义为禾谷成熟。
秋:禾谷成熟→秋季→年→时期又如“责”,本义是债务,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债”。
见教材P96。
责:债务→索取→要求→指摘过失又如“朝”,本义为早晨。
早晨→朝见→朝廷→朝代2、辐射式:即从本义出发,向不同方向引申出几个意义。
例如“引”,本义为开弓。
见教材P96。
拉↑后退←开弓→延长↓引导又如“北”,会意字,从二人相背,本义为相背。
北方↑败逃←相背→人体背部3、混合式:即连锁式和辐射式两种引申方式交错杂糅在一起。
例如“长”,见教材P95。
→长久→远长短之长→生长→成长→年长→长辈→长官又如“节(節)”,《说文》:“节,竹约也。
”“节”的本义是竹节。
截分被截分的事物:季节、章节、节奏截分他物的东西:节气、节日限制受到限制的行为:节制、节省、节约限制他人的东西:符节、节杖、礼节又如“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为言语真实。
→有信用言语真实→相信→的确→凭证→信使→音讯→书信三、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很复杂,主要有:1、具体与抽象。
如“原”的本义为水源,引申为开始,起源。
2、转化。
如“竟”的本义为乐曲终了。
《说文》:“乐曲尽为竟。
”引申为边境。
3、相关。
如“兵”的本义为兵器,引申为拿兵器的人。
4、相似。
如“质”的本义为以财物抵押,引申为以人作保证。
5、喻代。
如“崩”的本义为山陷塌,比喻帝王死。
“金”的本义为金属,借代金属制品。
四、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举例1、表:“表”字在篆文中从毛,本义指裘的有毛的这一面。
古人穿皮衣服,有毛的一面在外。
引申为外衣,又引申为外表。
2、策:《说文》:“策,马箠也。
从竹,朿声。
”本义是马鞭。
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也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有“鞭策”一词。
3、纲:本义是提网的总绳。
成语“纲举目张”(“目”为网眼),用的正是本义。
“纲”引申为事物的主要部分。
如“纲领”、“纲目”、“纲要”、“大纲”、“提纲”。
4、构(構):本义是架屋,引申为交结会合之意。
如“构怨”。
《说文》:“冓,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
”朱骏声解释为“以木相架也”。
从“冓”之字有相遇会合之意,如“遘”(相遇),“觏”(遇见),“媾”(结为婚姻,交好,交配)。
5、獲:《说文》:“獲,猎所獲也。
”本义是猎获。
“穫”指收割。
《说文》:“穫,刈穀也。
”后来“獲”、“穫”都简化为“获”。
6、集:本作“雧”。
《说文》:“雧,群鸟在木上也。
”本义为鸟群停在树上,引申为一般事物的聚合,又引申为诗文的汇集。
7、监(監):从字形上看,“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从器皿的水里照看自己的面影。
古人最初以水为镜,随着青铜器的产生,有了铜镜,于是“監”又写作“鑒”。
“监”引申为监视,监督。
8、干:本义为盾牌。
“干戈”本指盾和矛,泛指兵器,借指战争。
9、题:本义是额头。
《楚辞·招魂》:“雕题黑齿。
”“题”引申为事物的前端,又引申为题目。
10、天:本义指头顶。
《山海经》中有“刑天”。
陶渊明《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1、行:甲骨文象十字路口,本义为道路。
《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
”“微行”指小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高尚的德行。
12、旨:甲骨文和金文中“匕”像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美。
《礼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3、字:《说文》:“字,乳也。
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本义是生孩子。
《山海经》:“其实如兰,服之不字。
”“字”引申为抚养。
秦以前,文字只称“文”或“书”,不叫“字”。
秦刻石才开始把“文字”连用。
14、裁:从衣,本义是裁衣。
词义扩大,指裁剪、删减。
15、承:甲骨文作“”,本义是双手捧着,引申为接受,承受。
16、达:本义是道路畅通。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
”引申为一般的畅通,又引申为到达。
“达”和“穷”是反义词。
17、和:《说文》:“和,相譍也。
”本义是声音相应和。
在“一唱一和”中还保留着这个本义。
“和”引申为音乐声音和谐,又引申为调味,又引申为抽象的调和,和谐。
《说文》:“龢,调也。
”“盉,调味也。
”18、间:本写作“閒”,会意字,表示月光从门缝中照进来,引申为其它东西的缝隙,又引申为中间。
“间”的意义由空间引申为时间,又引申为闲暇,此义后写作“闲”。
19、绝:本义是把丝弄断,引申为抽象的断绝。
20、狂:从犬,本指狗发疯,引申为人的精神失常。
又引申为猛烈的,超出常度的,如“狂飙”。
21、慢:本义是懒惰。
《周礼》:“诛其慢怠者。
”“怠慢”为同义词连用。
“慢”引申为轻慢,简慢,缓慢。
古代一般说“缓”不说“慢”。
五、假借义假借义是因文字的借用而产生的意义。
假借义不是词义,而属于字义。
假借义与本义不相干。
例如,《孟子》:“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