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代汉语词汇学(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古代汉语词汇学(下)(2学时)

教学目标:学会探究一些常用词的本义,能够梳理常用词的引申义。

教学内容:一、词的本义;二、词的引申义及引申方式;三、假借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教学过程:

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本来的意义。词的本义不一定是最原始的意义。

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

例如,向:本义是朝北的窗户,(有人认为“向”的本义是窗户,并非专指朝北的窗户,也有人认为是半穴居住宅的出入口)引申为“朝着”或“对着”。

道:本义是路,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又引申为道理、规律。“道”还有引导的意思,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導(导)”,也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道”还引申为量词。

理:《说文》:“理,治玉也。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义同“琢”、“琱”。“玩”、“弄”二字亦从玉。《说文》:“玨(珏),二玉相合为一珏。”《说文》:“班,分瑞玉。从珏,从刀。”

长:甲骨文象人头上的长发,本义是长短的“长”,引申为长久。

探求词的本义,主要是凭借字形。《说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字形来解释词的本义。《说文》所凭借的字形为小篆,而非甲骨文和金文,因此有的释义不正确,但大部分释义还是可取的。

《说文》:“宀,交覆深屋也。象形。”“宀”为交相覆盖的深邃的屋子,是个象形字。从“宀”之字多与房屋有关,如“家”、“宅”、“宇”、“宽”、“宏”。《说文》:“宽,屋宽大也。”“宏,屋深响也。”

《说文》:“辵,乍行乍止也。”乍行乍止即忽行忽止。从“辵”之字多与行走有关,如“迈”(远行也)、“逝”(往也)、“过”(度也,即经过)。“造”从辵,本义为前往,到。《孟子》:“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说文》:“,大陆,山无石者。”从“”之字多与山陵有关,如“陵”、“阿”(大土山。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阿。”)、“陂”(bēi,阪也)、“阪”(bǎn,山坡、

斜坡)、“隅”(陬也)、“陬”(阪隅也,即山坡的一角)。

《说文》:“邑,国也。”从“邑”之字多与邦国有关,如“邦”、“郡”、“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邻”(五家为邻)、“酂”(百家为酂)、“鄙”(五酂为鄙)、“郊”(距国百里为郊)、“邸”(属国舍)、“郑”(京兆县)、“邵”(晋邑也)。

词义的引申与词义的更替不同,词义的引申不排斥原始意义,而词义的更替排斥旧的意义。例如“脚”,本义是小腿。(股:大腿)后来“脚”指“足”。又如“走”,本义是跑,后来指行走、走路。再如“偷”,在先秦,“窃”表示偷东西,“盗”表示偷东西的人,而“偷”是“苟且”的意思。偷生,苟且求生。

二、词义引申的方式

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连锁式:即一环套一环的引申,以本义为起点,向纵深发展。

例如“及”,会意字,从人从又,本义为追赶上,引申为达到,又引申为比得上。《战国策·齐策一》:“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及:追赶上→达到→比得上

又如“秋”,《说文》:“秋,禾谷孰也。”本义为禾谷成熟。

秋:禾谷成熟→秋季→年→时期

又如“责”,本义是债务,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债”。见教材P96。

责:债务→索取→要求→指摘过失

又如“朝”,本义为早晨。早晨→朝见→朝廷→朝代

2、辐射式:即从本义出发,向不同方向引申出几个意义。

例如“引”,本义为开弓。见教材P96。

后退←开弓→延长

引导

又如“北”,会意字,从二人相背,本义为相背。

北方

败逃←相背→人体背部

3、混合式:即连锁式和辐射式两种引申方式交错杂糅在一起。

例如“长”,见教材P95。

→长久→远

长短之长

→生长→成长→年长→长辈→长官

又如“节(節)”,《说文》:“节,竹约也。”“节”的本义是竹节。

截分被截分的事物:季节、章节、节奏

截分他物的东西:节气、节日

限制受到限制的行为:节制、节省、节约

限制他人的东西:符节、节杖、礼节

又如“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为言语真实。

→有信用

言语真实→相信

→的确

→凭证→信使→音讯→书信

三、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

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很复杂,主要有:

1、具体与抽象。如“原”的本义为水源,引申为开始,起源。

2、转化。如“竟”的本义为乐曲终了。《说文》:“乐曲尽为竟。”引申为边境。

3、相关。如“兵”的本义为兵器,引申为拿兵器的人。

4、相似。如“质”的本义为以财物抵押,引申为以人作保证。

5、喻代。如“崩”的本义为山陷塌,比喻帝王死。“金”的本义为金属,借代金属制品。

四、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举例

1、表:“表”字在篆文中从毛,本义指裘的有毛的这一面。古人穿皮衣服,有毛的一面在外。引申为外衣,又引申为外表。

2、策:《说文》:“策,马箠也。从竹,朿声。”本义是马鞭。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也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有“鞭策”一词。

3、纲:本义是提网的总绳。成语“纲举目张”(“目”为网眼),用的正是本义。“纲”引申为事物的主要部分。如“纲领”、“纲目”、“纲要”、“大纲”、“提纲”。

4、构(構):本义是架屋,引申为交结会合之意。如“构怨”。《说文》:“冓,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朱骏声解释为“以木相架也”。从“冓”之字有相遇会合之意,如“遘”(相遇),“觏”(遇见),“媾”(结为婚姻,交好,交配)。

5、獲:《说文》:“獲,猎所獲也。”本义是猎获。“穫”指收割。《说文》:“穫,刈穀也。”后来“獲”、“穫”都简化为“获”。

6、集:本作“雧”。《说文》:“雧,群鸟在木上也。”本义为鸟群停在树上,引申为一般事物的聚合,又引申为诗文的汇集。

7、监(監):从字形上看,“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从器皿的水里照看自己的面影。古人最初以水为镜,随着青铜器的产生,有了铜镜,于是“監”又写作“鑒”。“监”引申为监视,监督。

8、干:本义为盾牌。“干戈”本指盾和矛,泛指兵器,借指战争。

9、题:本义是额头。《楚辞·招魂》:“雕题黑齿。”“题”引申为事物的前端,又引申为题目。

10、天:本义指头顶。《山海经》中有“刑天”。陶渊明《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1、行:甲骨文象十字路口,本义为道路。《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微行”指小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高尚的德行。

12、旨:甲骨文和金文中“匕”像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美。《礼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3、字:《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本义是生孩子。《山海经》:“其实如兰,服之不字。”“字”引申为抚养。秦以前,文字只称“文”或“书”,不叫“字”。秦刻石才开始把“文字”连用。

14、裁:从衣,本义是裁衣。词义扩大,指裁剪、删减。

15、承:甲骨文作“”,本义是双手捧着,引申为接受,承受。

16、达:本义是道路畅通。《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引申为一般的畅通,又引申为到达。“达”和“穷”是反义词。

17、和:《说文》:“和,相譍也。”本义是声音相应和。在“一唱一和”中还保留着这个本义。“和”引申为音乐声音和谐,又引申为调味,又引申为抽象的调和,和谐。《说文》:“龢,调也。”“盉,调味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