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

合集下载

狼疮性肾炎健康宣教

狼疮性肾炎健康宣教

狼疮性肾炎健康宣教狼疮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上引起肾小球肾炎。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肾功能减退,严重时甚至会发展为肾衰竭。

因此,及早了解狼疮性肾炎的相关知识,采取适当的保健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狼疮性肾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量减少、尿中含有蛋白质、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如果您出现这些症状,并怀疑自己患有狼疮性肾炎,首先需要进行尿液分析和肾功能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为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帮助您管理狼疮性肾炎的健康宣教:1.合理饮食:饮食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建议您遵循低蛋白、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高嘌呤食物,如辣椒、海鲜和内脏。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物和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白肉和豆制品。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狼疮性肾炎常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表现之一、因此,控制狼疮性免疫反应和炎症对于防止肾损害的进一步恶化非常重要。

请定期就诊,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药物治疗。

3.注意药物使用:狼疮性肾炎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免疫调节剂和激素等药物。

在使用药物时,请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

4.保持良好心态:患有狼疮性肾炎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扰,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

积极面对疾病,参加适当的运动和放松活动,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和恢复身体的平衡。

5.重视身体信号:狼疮性肾炎患者需要经常观察自己的身体信号,如尿量、水肿、血压、体重等变化。

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以便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

6.定期复查和监测:狼疮性肾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随访和监测。

请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和免疫功能等指标,及时了解肾脏状况和调整治疗方案。

7.预防感染:狼疮性肾炎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因此,平时需要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接触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

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8.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狼疮性肾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狼疮性肾炎课件

狼疮性肾炎课件
操作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 进行,注意预防感染和出 血等并发症。
护理与康复
饮食护理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控 制盐和蛋白质摄入量。
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感染;提供 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 疏导。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增 强体质和免疫力。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异常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 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包括肾 脏。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导致肾脏损伤。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有一 定影响,家族中有SLE或狼疮性肾炎 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临床表现
蛋白尿
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 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
04 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避免阳光直射
紫外线照射是诱发狼疮性肾炎的 重要因素,因此应尽量避免阳光
直射,尤其是在中午和夏季。
避免接触化学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如染发剂、化妆品 等可能诱发狼疮性肾炎,应尽量
避免接触。
预防感染
感染是诱发狼疮性肾炎的常见原 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
病例一:早期发现与治疗
总结词
早期发现是狼疮性肾炎治疗的关键,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详细描述
患者在早期出现无诱因的持续性发热、关节疼痛、面部红斑等症状,应警惕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通过尿常规、 肾功能检查和肾脏病理活检等手段进行确诊。治疗上采取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同光检测
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观察肾脏 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 积情况。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结果的综合分析。

目前,国际上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标准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本文将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表现。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高血压、蛋白尿、血尿、水肿、肾功能减退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痛、皮疹等。

对于SLE患者,尤其是有上述表现的患者,应高度警惕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狼疮性肾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规检查中,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是最为重要的指标。

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减退是狼疮性肾炎的常见表现,对于SLE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十分必要。

此外,免疫学检查也是诊断狼疮性肾炎的重要手段,包括ANA、dsDNA、C3、C4等指标的检测。

三、肾脏活检。

肾脏活检是确诊狼疮性肾炎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通过肾脏活检可以明确肾小球的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肾脏活检分级标准包括WHO分级和ISN/RPS分级,这两种分级标准均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结果。

对于SLE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肾损害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对于已经确诊为狼疮性肾炎的患者,应根据肾脏活检结果进行分级,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诊断狼疮性肾炎,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狼疮性肾炎ppt课件

02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生理
肾脏的生理功能
排泄代谢产物
肾脏通过过滤血液,将代谢废物 和多余的水分转化为尿液排出体
外,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维持电解质平衡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离子的排 泄,如钠、钾、钙等,维持电 解质平衡和血液酸碱度。
维持体液平衡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 ,维持体液平衡和血容量,保 持血压稳定。
皮肤病变
皮疹、光过敏、口腔溃 疡等皮肤病变也是狼疮
性肾炎的常见表现。
神经系统病变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 统的受累,如头痛、癫痫
发作、精神异常等。
03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
心理支持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饮食
控制盐和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 负担。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病 情的影响。
预后评估
病情控制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评估预后的效果。
肾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评估预后效果。
并发症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预后进行评估。
治疗反应
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评估预后效果。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记录 尿量、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 异常情况。
患者及家属的注意事项
了解疾病知识
了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和护理 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避免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 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遵从医嘱
严格遵照医生的诊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 复查,不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十一、其他 部分患者在病变活动时出现淋巴结、腮腺肿大。眼部受累较普遍,如结合膜炎和视网膜病变,少数视力障碍。病人可有月经紊乱和闭经。 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1.颊部红斑 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固定红斑。 2.盘状红斑 片状高超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 3.光过敏 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 4.口腔溃疡 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 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了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
6.浆膜炎 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脏病变 尿蛋白》0.5g/24h或+++,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管型)。 8.神经病变 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9.血液学疾病 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10.免疫学异常 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包括抗心膦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中具备一项阳性)。 11.抗核抗体 在任何时间和未用药物诱发“药物性狼疮”的情况下,抗核抗体异常。 该诊断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它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具备第7条肾脏病变即可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损害约占20%,一旦出现,多提示病情危重,大脑损害可出现精神障碍,如兴奋、行为异常、抑郁、幻觉、强迫观念、精神错乱等癫痫样发作。偏瘫及蜘蛛膜下腔出血等较多见,约占神经系统损害的70%,脊髓损害发生率约3-4%,临床表现为截瘫、大小便失禁或感觉运动障碍,一旦出现脊髓损害症状,很少恢复。颅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约占15%,表现肢体远端感觉或运动障碍。SLE伴神经精神病变者中,约30%有脑脊液异常,表现有蛋白或/和细胞数增加。在临床上可出现脑功能不良、精神异常、肢体瘫痪、麻木、疼痛、行走不稳、抽搐、头痛、视力障碍、面瘫、肌肉萎缩等症。在疾病诊断方面中枢的可有慢性认知功能不良、急性狼疮性脑炎、脑血管意外(中风)、脊髓炎、运动障碍(舞蹈-投掷症、震颤麻痹综合症,共济失调)、癫痫、假性脑瘤、无菌性脑膜炎、头痛等。在周围神经的可有急性或慢性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末梢性多发性神经病或多数性单神经病,其他或可累及肌肉系统,而发生重症肌无力。

狼疮性肾炎临床指南

狼疮性肾炎临床指南

狼疮性肾炎【概述】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的并发症,约50-70%的SLE 患者临床上有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的SLE 均有病理学改变,是我国肾活检研究中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高发于育龄期女性。

【临床表现】1、肾脏表现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差异大,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高血压,也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白细胞尿和管型尿。

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病变的活动性。

少数患者还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及钾代谢紊乱。

2、肾外表现(1)全身症状:活动期患者多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纳差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2)皮肤与粘膜: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口腔溃疡、光敏感、脱发、雷诺现象、网状青斑、肢端血管炎等。

(3)肌肉关节:肌痛、肌无力、肌炎、关节炎、关节痛等。

(4)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

(5)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淋巴结炎。

(6)神经系统:持续性偏头痛、性格改变、认知障碍、舞蹈病、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发作等。

(7)其他:可累及心血管(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内膜炎等)、肺(间质性肺炎、肺血管炎、肺动脉高血压等)、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痛、腹水、肝酶升高、脾脏肿大等),可出现口干、眼干、视网膜血管炎、反复流产、血栓形成。

【病理分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经历多次演变,目前临床上普遍沿用2004 年提出的ISN/RPS(国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病理分型:Ⅰ型轻微系膜性LN;Ⅱ型系膜增生性LN;Ⅲ型局灶增生性LN;Ⅳ型弥漫增生性LN;Ⅴ膜型LN;Ⅵ硬化型LN。

狼疮肾炎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案I型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肾外狼疮活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肾外狼疮活动II型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MMF,或AZA狼疮足细胞病激素,或激素+MMF或CNI MMF,或CNIID型和IV型MMF,IV-CYC,或多靶点MMF,或多靶点皿+V型和W+V型多靶点、CNI,或MMF多靶点,或MMFV型多靶点,或CNI,或TW MMF,或AZAVI型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肾外活动激素狼疮TMA如肾功能损伤严重,IV-CYC联合血浆置换或双重血浆置换MMF,或多靶点,或AZA 注:TMA :血栓性微血管病;MMF :吗替麦考酚酯;CNI:神经钙调蛋白抑制剂;IV-CYC :静脉注射环磷酰胺;TW :雷公藤多昔:AZA:硫哩喋吟修订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狼疮性肾炎活动和慢性化指数评分系统【诊断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2012 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协作组(SLICC制定的诊断标准,无需同时符合,患者必须满足至少 4 项诊断标准,其中包括至少1项临床诊断标准和至少1项免疫学诊断标准,或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狼疮性肾炎伴抗核抗体或抗ds-DNA 阳性。

狼疮性肾炎的诊治

狼疮性肾炎的诊治

出现“满堂亮”现象,早期补体成份C1q、C4 阳性率可达90%
01
间质、沿TBM免疫荧光阳性率在60%以上,是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阳性
02
肾小管上皮细胞核阳性率可高达40-50%
03
免疫荧光:
狼疮性肾炎的特异性病理表现
SLE及N-SLE组TBM、间质及小管上皮细胞 核免疫荧光结果比较
型狼疮性肾炎
0-20%肾病综合征 肾功能正常或有轻度肾功能受损 终末期尿毒症少见 受累肾小球数目在50%左右时临床表现同Ⅳ型
不同类型狼疮性肾炎的肾脏表现
型: 临床症状较重 大量蛋白尿、显著的镜下血尿或较活动的尿沉渣 半数左右为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较为常见 增殖严重者或伴大量新月体形成的可发生ARF
上皮细胞核 TBM及间质 阳性数例 % 阳性数例 % SEL 12 44 15 60 N-SLE 1 4 5 20 X2 13.24 6.8 P <0.001 <0.001,>0.001
纤维蛋白原沉积常见,鲍曼氏囊壁更为显著
免疫荧光: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广泛的、大的电子密集物沉积於全部肾小球的任何部位,内皮下部位更为显著
01
上皮下及GBM内沉积也较常见
02
系膜细胞及基质插入并形成双轨征
03
电镜:
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Ⅳ型)
01
02
03
04
05
光镜:
a: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极为类似
狼疮性间质肾炎:肾小球损伤并不重,小管间质损伤明显
狼疮性肾炎的间质、小管损害
狼疮性肾炎的相对发生率
Ⅰ型 <1% ⅡA及ⅡB共 26% Ⅲ型 18% Ⅳ型 38% Ⅴ型 16% VI型 1%

内科学课件狼疮性肾炎

内科学课件狼疮性肾炎
皮肤(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
血液(三系减少溶贫)
神经 (癫痫头痛意识障碍偏瘫精神异常)
心血管(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等)
消化(恶心纳差腹痛腹泻肝损)
呼吸(胸水狼疮肺,双肺弥漫斑点病变)
发热关节痛浆膜炎口腔溃疡
LN的肾外表现
蝶形红斑 盘状红斑
肾小球病变:原有细胞增生
肾小管-间质:小管坏死、萎缩
小血管病变: 高血压血管病变
CONTENTS
LN特点: 多种多样 轻重不等
0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02
01
溶血性尿毒症(HUS)
03恶性高血压源自0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04
狼疮性脑病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危重LN临床指标
Hb↓ WBC↓ PLT↓ ESR↑
01
尿蛋白↑ RBC↑ WBC↑ 尿酶↑ 比重↓
02
肝功能 白蛋白↓球蛋白↑ 转氨酶↑
LN 的鉴别诊断
狼疮性肾炎易误诊为原发性肾炎,多次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体有助于鉴别
治疗(1) 强的松
机制:激素是强力抗炎剂。它能抑制多核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和结集,抑制多核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各种酶的释放,还具有抗增殖和免疫抑制作用。 用法: 轻度蛋白尿 每日0.5~1.0mg/kg 中重度蛋白尿或肾病综合症 每日1.0mg/kg 共8周,此后每周减5mg,至0.5/kg时酌情使用,再缓慢减量 10mg~15mg/d 维持3~5年或更长时间 用药注意强的松的副作用
09
LN 光镜病理
小管间质病变约占60%~70% 常见于 Ⅳ型,也见于 Ⅲ 型 少见于 Ⅴ型,很少见于Ⅱ型
可单纯表现为间质小管病变 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小管损害
临床可呈急性肾衰表现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

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严重内脏受累之一,临床上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为特征。

临床诊断LN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本文将就LN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表现。

1. 肾脏病变,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2.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痛、皮疹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免疫学检查,ANA、dsDNA、C3、C4、抗磷脂抗体等。

2. 尿常规检查,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3.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三、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1. 肾小球病变,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

2. 肾间质病变,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等。

四、诊断标准。

1.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以下任一项即可诊断为LN:(1)肾脏活检病理学表现符合LN;(2)肾脏活检病理学表现不典型,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3)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提示LN,但尚无肾脏活检结果。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LN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结果,不能片面依赖单项检查结果;2.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病变,如感染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3. 对于LN的诊断,应采取综合性的方法,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等。

六、结语。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脏活检结果,不能片面依赖单项检查结果。

临床医生在诊断LN 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病变,采取综合性的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关于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希望对临床医生在诊断LN时有所帮助。

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ppt

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ppt

SLE患者若不在早期死于肾外疾患,绝大多数 病例最终都会发生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LN)
1.全身表现 2.肾脏表现 3.化验异常
间断发热;蝶形红斑;无痛性口腔溃疡; 多个关节肿痛;癫痫或精神异常;雷诺氏现象。
①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 ②肾炎样表现:血尿、蛋白尿伴浮肿、腰酸或高血压 ①②③④⑤血血肾急慢贫常沉病进性血规快综性肾,出;合肾功血现征炎能小白样表衰板细表现竭减胞现:少减:血(少大尿<1(量、0蛋蛋0<×白 白4.10尿尿0×9、伴1/L0低肾)9蛋功/;L)白能,血急症剧、减浮退肿 ③补体 C3低; ④抗核抗体及自身抗体阳性。
静脉续滴 口服 口服 口服
监护要点
1.狼疮性肾炎诱导期的治疗 2.肾功不全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 3.抗凝药物的使用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8月27日 入院第11天 病情:肾活检病理回报病理诊断:狼疮性肾炎Ⅳ+Ⅴ型 (较多新月体形成)。根据患者肾脏病理诊断及患者目 前的临床表现,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处在活动期。
药物治疗总结
1.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2.狼疮性肾炎诱导期的治疗 3.肾功不全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 4.抗凝药物的使用
谢 谢!
肾小球膜性病变和血管炎样病变对激素和环磷酰胺疗法反 应差。
病历基本信息
➢ 基本信息 男,28岁,2012年8月17日入院,在院27天
➢ 主诉
关节疼痛伴尿检异常近1年,双下肢浮肿1周。
➢ 现病史
2011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关节疼痛,颜面部可见蝶形红 斑,于外院诊断为肾小球肾炎。2012年4月诊断为系统性红斑 狼疮、狼疮性肾炎。血压最高达200/120mmHg,患者糖尿病现 空腹血糖10mmol/L,餐后血糖在12mmol/L。1周前患者无明显 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自觉胸闷、乏力,尿量未减少(具体不 详),于阜新矿业医院查CT示考虑双肺炎症,纵隔淋巴结肿 大,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患者关节疼痛,颜面部 可见蝶形红斑,光过敏,患者自觉反酸、呕吐,近期无咳嗽、 咳痰,无腹痛、腹泻。

《狼疮性肾炎的诊治》课件

《狼疮性肾炎的诊治》课件
《狼疮性肾炎的诊治》ppt课 件
CONTENTS
• 狼疮性肾炎的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方法 • 预防与康复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狼疮性肾炎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脏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同时性 三类。
详细描述
狼疮性肾炎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引起的炎症性病变。原发性狼疮性肾炎是指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基础上直接发生的肾脏损害。继发性狼疮性肾炎是指在已存在的肾脏 病基础上,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发。同时性狼疮性肾炎则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脏病同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优质蛋 白的饮食习惯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 拳等,以增强体质。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 绪波动,积极参与社交活 动。
患者教育
提高认知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狼疮性肾炎的病因 、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提高认知度 。
遵医行为
9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 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但需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避 免出现严重副作用。
9字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激素 治疗是首选,但需注意控制 剂量和疗程,避免副作用。
9字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疼 痛等。
皮肤表现
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 敏等。
肾脏表现
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
其他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 统等受累的表现。
诊断标准
临床标准
至少有上述全身症状中的 两项,以及肾脏、皮肤、 神经系统等至少有一项主

狼疮性肾炎的护理措施

狼疮性肾炎的护理措施

狼疮性肾炎的护理措施简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肾脏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损伤,进而引发肾功能损害。

狼疮性肾炎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的肾功能,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1. 全面的评估对于患有狼疮性肾炎的患者,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了解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2. 有效控制炎症炎症控制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接受充足的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同时,合理的休息和饮食习惯也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病情。

3. 维护水电解质平衡由于狼疮性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因此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质,并及时记录。

对于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监测血钠、尿钠等指标,以监控水钠代谢情况,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狼疮性肾炎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定期记录,并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宣教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控制饮食,减轻肥胖,改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5. 预防感染由于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易于感染,因此护理措施还包括预防感染。

护士需要教育患者正确洗手、勤换衣物和定期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6. 提供心理支持狼疮性肾炎的护理还包括提供心理支持。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带来重大负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安慰。

7. 定期复查和随访狼疮性肾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了解狼疮性肾炎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了解狼疮性肾炎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04
狼疮性肾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适量 运动、保持良 好的心态等。
0 1
避免接触可能 诱发狼疮性肾 炎的因素,如 某些药物、化 学物质等。
0 2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 疗相关疾病, 如高血压、糖 尿病等。
遵循医生的建 议,按时服药, 并注意药物的 副作用。
疼痛
脱发:头发大量脱 落,甚至秃顶
严重症状
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血尿:肉眼可见的血尿,可能伴有疼痛 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水肿:面部、四肢、腹部等部位水肿,可能伴有呼吸困难
并发症
肾功能衰竭:狼疮性肾炎可能 导致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 疗或肾移植。
高血压:狼疮性肾炎可能导致 高血压,需要药物治疗。
心理支持:保持良好 的心态,减轻心理压
力,积极配合治疗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控制炎症 和缓解症状
免疫抑制剂: 用于抑制免疫 系统,减少肾 脏损伤
抗凝血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和血管栓 塞
降压药物:用 于控制高血压, 保护肾脏功能
0
0
0
0
1
2
3
4
特殊治疗
免疫抑制剂:如 环磷酰胺、甲氨 蝶呤等,用于抑 制免疫系统,减 轻炎症反应
贫血:狼疮性肾炎可能导致贫 血,需要补充铁剂或输血治疗。
电解质紊乱:狼疮性肾炎可能 导致电解质紊乱,需要调整饮 食或药物治疗。
03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 药、免疫抑制剂等药
物进行治疗
休息和运动:保证充 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
动,增强免疫力
饮食调整:保持低盐、 低脂、低糖的饮食习

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日常中需要注意什么?

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日常中需要注意什么?

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日常中需要注意什么?发布时间:2023-03-07T06:09:18.83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2期作者:罗海波[导读]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较为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疾病,其是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罗海波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较为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疾病,其是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抗体,从而累及皮肤、关节、肾脏等多种器官,属于一种免疫性疾病。

但许多患者对于狼疮性肾炎知之甚少,在医生做出诊断并建议长期服药治疗时,其会产生“这种疾病能不能治好?”、“日常中需要注意什么?”诸如此类的疑问,而本篇文章能够带你找到答案。

一、什么是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伤,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伤的一种疾病。

由于狼疮性肾炎属于免疫性疾病,会导致血液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会沉积于肾小球内,进而引发肾炎。

其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症状,需要通过肾脏活检发现,同时随着病情进展肾脏症状可逐渐严重,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等。

当女性处于生育期时,由于激素变化、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影响此疾病发病几率较常人更高。

二、狼疮性肾炎治疗狼疮性肾炎属于系统性狼疮中临床较为常见也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当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时致死率较高,因此许多患者会认为此疾病和癌症一样可怕,只要确诊就已经被宣判死亡。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随着医疗技术进步,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制剂能够在治疗此疾病方面具有较好效果,其能够稳定炎症因子,使身体免疫系统重建,因此免疫复合物不能再继续攻击肾小球。

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控制狼疮进展,防止肾脏恶化,并尽量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这也表明,狼疮性肾炎是可以通过治疗达到稳定病情这一目的,狼疮患者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三、狼疮性肾炎日常注意事项狼疮性肾炎患者除要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并按时服药之外,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r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肾脏并发症。

我国SLE及LN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是一常见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SLE是一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病人血循环中存在着多种自身抗体,是哪些自身抗原与抗体参与LN致病尚欠清,不过已肯定其中双链DNA与抗双链DNA抗体具有致LN作用,致病途径包括肾脏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此外,细胞免疫也起一定作用。

病理表现光镜检查:LN主要累及肾小球,并据肾小球病变特点LN被分成如下6型,即肾小球轻微病变型(I型)、系膜增生型(Ⅱ型)、局灶节段型(Ⅲ型)、弥漫增生型(Ⅳ型)、膜型(V型)及硬化型(Ⅵ型)。

LN虽然主要累及肾小球,但是其肾小管病变(变性及萎缩)、肾间质病变(炎症及纤维化)及肾脏小动脉病变(坏死性血管炎及硬化)也常十分明显。

免疫病理学检查:常呈“满堂亮”现象,即IgG、IgA、IgM、C3、C1q 及纤维蛋白相关抗原均阳性。

电镜检查:常于系膜区、内皮下、上皮下及基底膜内见到高密度电子致密物,内皮下大块电子致密物提示病变活动。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表现SLE病人肾脏几乎全部受累,但是,早期可能只有轻度免疫病理学改变,而无临床表现。

病变进展至LN出现临床症状时,其表现亦多种多样,几乎各种类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表现均可见到(详见本章第一节)。

不过,一般而言,LN的临床表现仍有一定规律可供参考:非肾病综合征患者主要为Ⅱ及Ⅲ型;呈肾病综合征者主要为Ⅳ及V型,也有少数Ⅲ型;I 型常为亚临床型;Ⅵ型主要见于病程久呈慢性肾功能损害者。

而且,肾病综合征患者也能参考表87-3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其病理类型作一初步推断。

诊断确诊SllJE是诊断LN的必备前提,国内风湿病学会推荐诊断SLE可用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SA)标准(arthiitis rheum,1982,25:1271)或1987年上海分会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7,26:533),前者11条标准中4条阳性或后者13条标准中4条阳性,SLE诊断即成立。

一例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

一例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

一例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狼疮性肾炎(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ephritis,简称LN)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累及器官之一,也是SLE的主要死因之一、狼疮性肾炎在所有LN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50%至60%,危害严重。

下面是一例狼疮性肾炎的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20岁,在近半年时间内逐渐出现贫血、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

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存在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面部红斑、口腔黏膜溃疡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为2.8×1012/L,血红蛋白为82g/L,血小板计数为90×109/L,白细胞计数为4.9×109/L。

肾脏B超检查显示双肾萎缩,血尿和尿常规检查显示肾小球有蛋白尿(2+),红细胞尿(3+)。

肾活检结果显示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和增生、毛细血管炎症塌缩,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电子致密物质。

通过上述检查和结果,可以明确该患者的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对该患者的治疗方案应进行个体化设计。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分析,该患者属于SLE狼疮性肾炎激活期,既往未给予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治疗,病情恶化。

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首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的大剂量脉冲治疗,短期内能迅速控制炎症,减轻肾脏损伤。

随后逐渐减少剂量,维持期则调整为较小剂量长期维持,以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可协助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抑制免疫系统异常活化,阻止自身抗体的产生,降低免疫炎症反应。

另外,对于病情严重或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应用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

支持治疗方面,补充足够的营养,针对患者的贫血和水肿症状,可给予铁剂和使用利尿剂。

针对高血压,可选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控制。

此外,对于肾功能进一步加重、需要透析的患者,适时开始透析治疗。

总之,狼疮性肾炎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

狼疮肾炎诊断标准11条

狼疮肾炎诊断标准11条

狼疮肾炎诊断标准11条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最常见的严重内脏受累之一,是SLE的重要预后因素。

狼疮肾炎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明确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狼疮肾炎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目前狼疮肾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11条:1.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蛋白尿(>0.5g/d或>+级),镜下血尿,肾炎性综合征(水肿、高血压)等。

2. 免疫学检查,血清ANA呈阳性,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特异性抗体阳性。

3. 尿液检查,尿沉渣红细胞管型、蛋白尿>0.5g/d。

4. 肾脏活检,狼疮性肾炎的典型病理改变,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5. 血清C3、C4水平下降。

6. 血清肌酐升高。

7. 血清尿酸水平增高。

8. 血压升高。

9. 血清蛋白电泳,血清白蛋白降低。

10. 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

11. 肾小管功能异常,肾小管酸中毒、肾性贫血等。

综合上述11条诊断标准,我们可以看出,狼疮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尿液检查、肾脏活检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相结合。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和病理改变,为后续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总之,对于狼疮肾炎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结合肾脏活检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狼疮肾炎,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这些诊断标准的介绍,能够加深大家对狼疮肾炎的认识,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多系统、多脏器。

狼疮性肾炎(LN)是SLE最常见的内脏损害。

其主要发病机制应包括抗DNA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诱导肾小球损伤,B细胞产生具有致病作用的抗DNA抗体,辅助T细胞参与激活B细胞,体内核小体增多或出现异常的核小体等。

近年来,LN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我国约为万分之八。

本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发病率男女之比约为1:9,年龄越小,病情可能越重,预后越差,特别是男性患者。

狼疮性肾炎一般可归入祖国医学水肿、腰痛、虚劳、痹证、关格、阴阳毒等范畴。

狼疮肾炎的分期:世界卫生组织将狼疮肾炎分为6型:I型:正常或微小病变。

Ⅱ型(系膜增殖型):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增厚,临床上有少量蛋白尿和显微镜下血尿,此型预后好。

Ⅲ型(局灶增殖型):肾小球受累不超过50%。

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呈节段性增殖和局灶坏死,有少量或中等量尿蛋白,血尿少见,激素治疗反应好,较少发生肾衰。

Ⅳ型(弥漫增殖型):肾小球受累超过50%。

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殖,广泛坏死,可有重度蛋白尿、管型尿及高血压,预后差。

V(膜型):可有系膜、基底膜增厚,但无细胞的增殖和坏死。

常有大量尿蛋白,浮肿、高血压和胆固醇增高,血白蛋白减少,激素治疗时好时坏,预后变化大,最终发展为肾衰。

Ⅵ型(硬化型):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差,预后坏。

上述病理分型,可以互相过渡和转化。

如果病变以增殖为主,则经过治疗后有可能逆转病情;以硬化为主,则治疗效果差。

因此只有及早治疗,才能防止肾功能衰竭,才能延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存期。

狼疮肾炎、肾病特殊护理要点1.不论急性、慢性狼疮肾炎活动期,还是狼疮肾肾功能不全及衰竭期,都应卧床休息。

当疾病活动控制和缓解后,慢性狼疮肾炎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2. 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限制蛋白入量,补充体内蛋白应给予瘦肉、牛奶等优质蛋白,忌食豆类及其它植物性蛋白。

使用激素血糖升高者,给予低糖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II.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nephritis A: active necrotizing lesions B: active and sclerosing lesions C: sclerosing lesions
• IV. Diffuse glomerlonephritis A: without segmental lesions B, C, and D: like A, B, and C above
• For classes III and IV, the diagnosis should include
one of the following:
with acitve lesion / with
active and chronic lesions / inactive with scars
• For classes III and IV, the diagnosis should include the percentage of glomeruli with fibrinoid necrosis and /or cellular crescents when present
入院后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 2.9×109/L,Hb 106g/L,PLT 78×109/L • 尿常规:蛋白(2+),镜检红细胞5-15/HP(变形为主),
白细胞20-30/HP(单核为主),24h尿蛋白定量1.32g • 便常规(-) • 生化全项:肝肾功能正常,血糖血脂及离子均正常 • 24hCcr 88ml/min • 乙肝五项、丙肝抗体,HIV及RPR均(-) • ESR 133mm/1h; CRP(+);血IgG↑,IgA, IgM,抗链O 均
• 近10天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多于傍晚8点左右出现, 体温38℃-39℃,可自行降至正常,伴畏寒,同时出现颜 面、双下肢浮肿,尿色加深,尿中出现泡沫,无咳嗽、咳 痰,无尿急、尿频、尿痛,无腹痛、腹泻,无头痛、恶心、 呕吐,就诊于北京某医院查尿常规示蛋白(2+),潜血 (+),镜检红细胞10-15/HP,白细胞20-25/HP,血常规 白细胞 3.0×109/L,Hb 109g/L,PLT 80×109/L,为进 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正常;类风湿因子(+), C3 0.23g/l,C40.03g/l;ANA (+),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心磷 脂抗体(-) • 胸部X片及心电图均正常 • 双肾B超
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狼疮肾炎 IV-G(A)
• 予以强的松60mg Qd口服及每月CTX 0.6g 静点
• For class IV, the diagnosis should include one of the following: predominantly segmental (IV-S) predominantly global (IV-G)
• Class V may occur in combination with III or IV in which case both should be diagnosed
• 体温 37.5℃,血压 150/90 mm Hg,呼吸 22次/
分,脉搏 96次/分。
• 发育正常。双侧颧部及鼻背部可见暗红色皮疹。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颜面及眼睑轻度水肿, 双侧睑结膜苍白,口腔粘膜略苍白,口腔粘膜无 溃疡。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界不大,心 率 96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 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 轻度对称性水肿。
–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隐匿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诊断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标准
1. 颧部蝶形红斑 2. 盘状红斑 3. 光过敏 4. 口腔溃疡 5. 关节炎 6. 浆膜炎 7. 肾脏病变:持续性蛋白尿:大于0.5g/d或+++;
管型:可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 合性管型
Class IV: diffuse segmental (IV-S) or global (IV-G) LGN
• Active or inactive diffuse (50% or more involved glomeruli), endo- and /or extracapillary GN with diffuse subendothelial immune deposits, with or without mesangial alterations. This class is divided into diffuse segmental (IV-S) when >50% of the involved glomeruli have segmental lesions, and diffuse global (IV-G) when >50% of the glomeruli have global lesions
8. 神经精神异常 9. 血液系统异常:溶血性贫血伴网织RBC增多 10. 免疫学异常:LE细胞阳性,或anti-dsDNA阳性,
或anti-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学反应假阳性 11. 抗核抗体阳性
• 临床上符合狼疮肾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应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肾活检,其目的不在于明确诊断,而是 在于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并判断病变的 活动性和慢性化指标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 订和对长期预后的评估。
WHO Morph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LN (1995 )
• I. Normal A: Nil (by all techniques) B: Normal by LM, but deposits by EM or IF
• II. Pure mesangial alterations (mesangiopathy) A: mesangial widening /mild hypercellularity B: moderate hypercellularity
• I: Minimal mesangial lupus glomerulonephritis (LGN)
• II: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LGN • III: Focal LGN (involving <50% of glomeruli) • IV: Diffuse LGN (involving 50% or > glomeruli, IV-S
发热
1
血小板减少 1
白细胞减少 1
• 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并发症。
• 约50%以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上 有肾脏受累。
• 狼疮肾炎既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其它临 床表现同时出现,少数情况下可首先单独 累及肾脏。
狼疮性肾炎
• 肾脏受累
– 临床 75% – 病理 100%
• 临床表现: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 既往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 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05 年行腹股沟斜疝成形术,否认输血史,头 孢菌素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
• 个人史:生于北京,无疫区、疫水及放射 物接触史。
• 婚育史:未婚未育。
• 家族史:父母体健。一堂哥患有甲亢,一 姨有自身免疫疾病,具体不详。
入院查体
• 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皮疹,初为左颞部2cm×5cm 大小鲜红色皮疹,边界清楚,不高出皮肤,无脱屑、瘙痒, 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肤过敏”,予以外用药局部涂 擦患处及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C治疗,皮疹颜色逐渐变 暗。两个半月前双侧颧部及鼻背部出现鲜红色皮疹,融合 成片,边界不清,稍脱屑,无瘙痒、疼痛,无发热、关节 疼痛,继续“抗过敏”治疗,未再次就诊。
管型:可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 合性管型
8. 神经精神异常 9. 血液系统异常:溶血性贫血伴网织RBC增多 10. 免疫学异常:LE细胞阳性,或anti-dsDNA阳性,
或anti-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学反应假阳性 11. 抗核抗体阳性
诊断 1997年ACR改进标准
• 第10项免疫学异常中,取消LE细胞阳性; 将最后的梅毒血清学反应假阳性改为抗磷 脂抗体阳性
SLE疾病活动度的评价 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
抽搐
8
精神异常
8
器质性脑病 8
视觉异常
8
颅神经病变 8
狼疮性头痛 8
脑血管事件 8
血管炎
8
关节炎
4
肌炎
4
管型尿
4
蛋白尿
4
血尿
4
白细胞尿
4
新发红斑
2
脱发
2
粘膜溃疡
2
胸膜炎
2
心包炎
2
低补体血症 2
dsDNA阳性 2
发 展 史
病 理 分 型

LN
1974年 WHO 首先提出
1978年Appel 确定 Medicine 75:371–410, 1978
1982年 WHO 全面公布 Tokyo: Igaku-Shoin, 1982
1995年 WHO 第一次修改 Tokyo: Igaku-Shoin, 1995
2003 ISN/RPS 最新修订 KI 2004 JASN 2004
• V. Diffuse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A: pure B: associated with category II
• VI. advanced 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2003 ISN/RPS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Lupus Nephritis (prelimina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