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人类的感官与感觉(上)
食品感官评价基础人类的感觉讲课文档
➢ 有研究者认为在温度对味觉的影响上,味感 受体的温度比呈味物质的温度更加重要。味 细胞与呈味物质发生作用时的味感受体温度 将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所用样品的温度起 决定性作用。
第57页,共125页。
介质的影响
➢ 味觉受呈味物质所处介质的影响。是因为呈味物质只 有在溶解状态下才能扩散至味感受体进而产生味觉。
❖ 基本感觉: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味觉
❖ 其它:温度觉、痛觉、疲劳觉等
第3页,共125页。
五种基本感觉:视、听、触、嗅、味
第4页,共125页。
感官概述 ❖ 感官(sense organ) :感受外界事物刺
激的器官,有眼、耳、口、鼻、身等。 ❖ 特点: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
理变化非常敏感。
第24页,共125页。
视觉检查
➢ 视觉检查是用眼睛来判断食品的性质。 ➢ 在很多场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 食物的外形、色泽对评价食品质量、新鲜
程度、有无受污染的关系很大。
第25页,共125页。
嗅觉鉴定
❖ 嗅觉鉴定主要是通过物质中的挥发性物质剌 激人的鼻孔嗅觉神经而起作用的。 人的嗅觉 犬的嗅觉 嗅觉检验可检测到一般的化学方法和仪器不 能分析的物质腐败现象
第5页,共125页。
感官的基本特征
❖ 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 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 只有刺激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
❖ 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 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 感觉识别刺激受心理作用的影响;
第26页,共125页。
❖ 味觉品评 食物有几种基本味道?
人类感官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人类感官的基本原理与功能人类的感官是指我们通过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和感受外界的刺激和信息。
感官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变化。
以下是关于人类感官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的详细介绍。
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觉之一、我们的眼睛是视觉感知的主要工具,通过眼睛中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来感受光线,然后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发送到大脑中的视觉中枢。
我们能够感知到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运动。
视觉不仅有助于我们感知周围的物体和环境,还能够帮助我们解读文字、图像和表情。
嗅觉使我们能够感知和辨别不同的气味。
我们的鼻子中有感受器官,可以感受到空气中悬浮的化学物质。
嗅觉信号会通过鼻腔中的嗅觉神经直接发送到大脑中的嗅觉中枢。
嗅觉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食物的品质和危险物质,还能够唤起回忆和情感。
味觉使我们能够感知和辨别不同的味道。
我们的舌头上有味蕾,每个味蕾能够感知到甜、酸、苦、咸和鲜味。
味觉信号会通过舌头上的神经发送到大脑中的味觉中枢。
味觉不仅帮助我们享受美食,还能够帮助我们判断食物的品质和安全性。
触觉使我们能够感知和感受物体的刺激和触感。
我们的皮肤是触觉感知的主要器官,有大量的感受器官分布在皮肤的表面。
当物体接触我们的皮肤时,会产生压力、温度和疼痛等感觉。
触觉信号会通过神经系统发送到大脑中的触觉中枢。
触觉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冷却,还能够帮助我们保护身体,寻找食物和交流感情。
除了这五种基本感官,我们还有其他感觉,比如温度感知、痛觉和平衡感。
温度感知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痛觉是一种警示机制,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受伤,而平衡感则让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总的来说,人类的感官让我们能够感受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它们不仅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刺激,而且帮助我们与他人交流,并且给予我们美妙的感受和体验。
感官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感官,同时也要学会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和探索世界。
人类有几种感官(觉)?
⼈类有⼏种感官(觉)?原创】也来讲讲⼈类的七种感官(觉)【原创⽯粗⽟岚万物之灵。
⼈类⼜是灵长类中最⾼级的万物之灵在地球上在地球上,⾃然界中最⾼级的动物是灵长类灵长类,⼈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然赋予⼈类(通常⼈们公认的)五种官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都是⼈类的本能。
普遍认为所谓的“第六感官”是伪科学。
除了上述的五种官感(觉)之外,我在这⾥添加梦(幻)觉和性(觉)感等两种,变成了七种。
七种官感(觉)功能,可以充分满⾜⼈类⽣理和⼼理上的需要。
所有的这些感(觉)官及其功能,都是通过⼤脑神经系统进⾏综合调控指挥的(好像“有源反应。
相控阵”雷达系统、计算机信息综合指挥中⼼⼀样),从⽽表现出各种感觉、思想⾏为以及动作----反应前⾯五种公认的⼈类感官功能就不⽤多说了,只讲⼀下为什么添加“梦觉(感)”与“性觉(感)”呢?梦,其含义及感觉⼤家都知道,也不⽤多说。
⼈们都说“⽇有所思,夜有所梦”,梦觉梦觉的感官就是⼤脑神经系统。
“梦觉”的梦很有道理。
梦觉,就是⼈们⽇常⽣活过程的所见、所闻、所做以及⼀些思想⾏为,昏昏⼊睡以后,有时会在“梦乡”中的形成⼀种幻觉幻觉----反应。
既然是⼀种幻觉,实践证明同⼀梦境,是不可能复制的;同时证明,清醒状态或者是似睡⾮睡、似醒⾮醒的“第三状态”下,⼈们是不会真正做梦的,否则就是“⽩⽇做梦”了。
不过,梦也并⾮只是⼀种幻觉,可能激发着某种灵感,只要你努⼒以及运⽓好,追梦者也可能“梦已成真”。
遇见过了什么,做过了什么,总想着什好梦,恶梦,⼀般的梦之分,就看你曾经遇见过了什么,做过了什么,总想着什梦觉,通常说“夜长梦多”,会有好梦,恶梦,⼀般的梦么啦。
性觉是⼈类赖以⽣存和繁衍的⼀种本能,合符伦理道德的、正常的、合法的性⾏为,应该是在成熟的异性中⾃觉⾃愿发性觉⽣。
然⽽,性觉(感)、性⾏为、性享受的表达以及表现⽅式,往往都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它与性器官、性功能正常与否并⽆直接的联系,更⾮唯⼀性。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本章主要内容:
1、感觉 2、知觉 3、感知觉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一节 感觉
➢ 什么不是感觉?
• 我对这个女孩有感觉。 这里的“感觉”指的一种 情绪,一种爱慕。
• 我感觉这件事要这样 发展……
这里的“感觉”指的是一 种意识,是对感觉的认识。
➢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 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范围内,人们对1000—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 最敏感。 听分析器也是人重要的信息通道,接收10% 以上的信息。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你站对位置了吗?
在对另一半说情话前,得先搞清楚自己 是不是站对了位置。美国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人类的左耳接收诸如“我爱你”等甜言蜜 语,比右耳来得敏锐,因此如果想对情人示 爱,最好站在对方的左边。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5、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为 肤觉。
包括触觉、压觉、冷觉、温觉、痛觉。皮 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 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冷和热的感 觉。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压力敏感性不同,如 指尖对刺激位置感觉的精确度是后背的10 倍。
肤觉在人类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方 面是:触摸。通过触摸,你可以和他进行交 流,这个人是你渴望给予或接受安慰、支持 、爱和热情的人。
某种感觉能力有缺陷的人,可以通过发展另外一 些感觉能力而得到补偿。例如盲人一般具有较好 的听觉和触觉能力,可以通过脚步声或拐杖击地 的回响来辨别附近障碍物、房屋、河流、旷野等 地形,也可以通过触摸觉“阅读”盲文。
➢ 感觉的现象
1、感觉适应
定义: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 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闪光融合现象
第二讲 人类的感官与感觉(上)
0.0000039 0.135
四种基本味的识别
TASTE BUD
No sugar Increasing sweetness
No salt Increasing saltiness
Figure 29.2B
咸:Na+通道 酸:H+通道
口腔内咸味的Na+通过 Na+通道进入味觉细胞 内,由于细胞内外离 子的不平衡产生电位 差而产生动作电位, 继而导致味觉细胞近 底部的Ca2 + 通道开放, 引起细胞外大量Ca2 + 进入胞内,使胞内游 离Ca2 +急速上升,激 发胞内突触小泡递质 释放,引发神经冲动, 并通过味觉神经传入 相应脑区形成感觉
1.味觉的解剖学
舌面乳头—味蕾—味蕾剖面示意图
2.味觉信号的转导
味觉转导概述:味质—味蕾细胞--膜离子通 道(酸、咸)或膜受体--G蛋白—效应 酶—第二信使--级联放大—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意识
Interneurons Sugar receptor Salt receptor
BRAIN
Sensory neurons
菌状乳头及其味蕾
轮廓状乳头及其味蕾
叶状乳头及其味蕾
人类舌丝状蕾头 表面观及切面观
ICR小鼠舌面FF
考拉舌背面整体观、 舌前部、及舌隆起部的FF
丝状蕾头的作用
(1)胶质化保护其它味蕾及舌面 (2)咀嚼及运送帮助吞咽食物 (3)以触觉的方式感受食物,即口感
3、第二2.5节人的感官功能和特征
2.5.1 感觉的基本特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适宜剌激 刺激阈 适应 相互作用 对比 余觉
本章先介绍前四个特征
• ①适宜刺激 定义:外部环境中有许多物质的能量形式,人体的 各种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对某一种能量形式的最 敏感。这种能够引起感觉器官有效反应的刺激称 为该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2.5.1 适宜刺激
LOGO
人的感官功能和特征
主讲人:刘翔
2.5 人体感知 Body Perception
感觉和知觉特征 视觉、听觉的机能及特征
主要 内容
人体其它感觉机能及特征 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人体运动系统的机能与特征
人与系统的关系
人是系统的主体和系统的灵魂,既是系统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独 立的子系统来研究
• ④相互作用
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 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由此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 • 例 人在同时输入视觉信息时,往往只倾向于注意其中 一个而忽略另一个;如果同时输入两个相等强度的听觉 信息,对其中一个信息的辨别能力将降低50%;当视觉信 息与听觉信息同时输入时,听觉信息对视觉信息的干扰 较大,视觉信息对听觉信息的干扰较小。此外,味觉、 嗅觉、平衡觉等都会受其它感觉刺激的影响而发生不同 程度的变化。
• 视野:一般视野
水平面视野: 最大固定双眼野:180° 扩大的视野:190° 辨别字的视野:
10°~20°
辨别字母:5°~30° 颜色视野:30°~60°
人最敏锐的视力: 标准视线两侧各1°
• 视野:一般视野
垂直面视野: 最大固定视野: 115°(标准视线上方 55°,下方60 °) 扩大的视野: 150° 站立时自然视线: 低于水平视线 10° 坐着时自然视线: 低于水平视线 15°
第14章.感觉器官与感觉 ppt课件
高频声波
低频声波
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耳蜗的功能之一是声-电转换的换能作用。
声波 外耳道
螺旋器上下振动 毛细胞的听毛与盖膜发生交错的移行运动
毛细胞的听毛弯曲
鼓膜
毛细胞膜上离子通透性改变
听骨链 卵圆窗
听神经动作电位
前庭阶外淋巴
基底膜
3.听觉传导路:动作电位到声音 神经冲动 延髓 下丘脑 大脑皮层听区
晶状体调节
眼看近物
睫状肌收缩 晶状体变凸
折光力 成像于视网膜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眼的折光异常
正常眼(正视眼) 通过调节,可以分 别看清远、近不同 的物体。
若眼的折光能 力异常,或眼球的 形态异常,平行光 线不能在视网膜上 清晰成像,称为屈 光不正(非正视眼)。
常见的有远视、 近视和散光。
• (3)视网膜的感光换能系统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VitA维生素A)
(5).色觉和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⑴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光色素、 感蓝光色素三种。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 分子结构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 长光线的敏感程度。
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是分辨力强,并具有辨别颜色 的能力。
眼的适宜刺激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是可见光波长波长370370740nm740nm的电磁波的电磁波可见可见眼的折光系统眼的折光系统折射成像折射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系统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换能作用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视感受器电位视napnap视觉中枢视觉视觉中枢视觉眼球壁血管膜睫状体内容物晶状体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空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空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折射率折射率336曲率半径曲率半径整体眼折整体眼折光能力最强的是光能力最强的是空气空气角膜界角膜界水镜潜水时水镜潜水时中视物模糊的原中视物模糊的原因是空气因是空气角膜角膜界面的折射率所界面的折射率所实际上实际上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最新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全 课件幻灯片课件
(黑眼球)与人眼的颜色有关
睫状体 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 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为眼球提供养料和氧气,
色素细胞含量丰富,有遮光形成暗室的作用。
视网膜 含有大量感光细胞,是光感受器,产生冲动。
晶状体:凸透镜状结构,对光线有折射作 用。依靠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
当睫状体内平滑肌舒张时(看远处),悬 韧带拉紧,晶状体的曲度变小; 当睫状体内平滑肌收缩时(看近处),悬
C 1、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神经 B.大脑、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 D.大脑、视神经
B 2、眼的结构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结构是(
)
A.视网膜
B.晶状体
C.角膜
D.脉络膜
B 3、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应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C.
11、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
12、为了节约时间,应边走路边看书学 习。( × )
13、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 10厘米左右。( × )
14、躺卧看书很舒服,应当提倡。( × )
15、当人观看一个由远处移近的物体时, 晶状体会逐渐变厚。( √ )
“像爱惜眼睛一样 爱惜生命, 像爱惜
四、近视和远视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 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 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
近 视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 眼球前后径过长 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 正
配戴凹透镜矫正
近视原因: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很近,或 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时间过长,都会使 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假性近 视),若发生假性近视后仍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就 会造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不能恢复(真性近 视)
人类的感官器官和感觉
人类的感官器官和感觉人类的感官器官和感觉是我们与外界互动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感觉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对于感觉的本质仍有许多谜团需要我们去探索。
本文将从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角度来探讨人类的感官器官和感觉。
一、人类的五种感觉我们常说人类有五种感觉,分别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五种感觉分别由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官完成。
视觉由眼睛、听觉由耳朵、嗅觉由鼻子、味觉由舌头和口腔,触觉则分布在我们的全身皮肤上。
这些感觉器官与大脑中的感觉区域通过神经元连接起来,从而将感官的刺激传达给大脑,并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感觉体验。
二、不同感觉器官的功能和特点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视觉器官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光的强度、频率和颜色等信息,从而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世界。
听觉器官可以感受到声音的强度、频率和方向等信息,以此让我们听到声音。
嗅觉器官则能够感受到气味的强度和种类等信息,从而让我们闻到异味或香味。
味觉器官可以感受到食物或液体中化学物质的成分,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味道。
而触觉器官则能够感受到物体的质地、形状、重量和温度等信息,由此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触感。
三、感觉与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中的感受细胞将感觉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沿着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大脑中的感觉区域。
在大脑的感觉区域,神经元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整合,并最终形成感觉体验。
不同的感觉区域负责不同的感觉,例如视觉区域负责处理视觉信息,听觉区域负责处理听觉信息等。
四、感觉与认知感觉对我们的认知、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感觉对于认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感觉提供了外部世界的信息,只有获取了这些信息,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的认知和行为。
大量的研究表明,感觉体验还与我们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有些人甚至认为,感觉体验是心理和精神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失去感觉的后果如果人类失去某种感觉,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不便。
例如,失去视觉意味着无法看到周围的人和物,失去听觉则无法听到声音。
了解人类的感官器官与感知过程
了解人类的感官器官与感知过程人类作为高级智慧生物,通过感官器官与感知过程与外界进行交互与沟通。
感官器官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窗口,通过感觉器官我们能够获得信息,并通过感知过程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
本文将从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五个方面来探讨人类的感官器官与感知过程。
一、触觉触觉是指通过皮肤感知外界物体对人体的压力、震动和温度等感觉。
人类的皮肤是最大的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触觉器官。
皮肤上的触觉感受器可以区分不同的触觉刺激类型,如轻重、硬软等,并将感受到的刺激传递给大脑。
触觉通过感知过程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温暖、寒冷、粗糙、光滑等信息。
二、视觉视觉是人类感知世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我们通过眼睛接受到外界的光信号,并通过眼睛内的视网膜、视神经和大脑进行处理和识别。
视觉感受器能够感知到色彩、形状、大小、运动和深度等信息。
人类的视觉感受器非常敏感,可以感知到很低的光线强度,并且能够适应光线的变化。
三、听觉听觉是通过耳朵感知外界的声波而产生的感觉。
耳朵是人类的听觉感受器官,能够将声波转化为脑部可以理解的声音。
耳朵的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负责接收声波,中耳负责放大和传导声波,内耳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嗅觉嗅觉是通过鼻子感知外界气味的感觉。
人类的鼻腔内有大量的嗅觉感受器,可以感知到各种气味的分子。
当气味分子进入鼻腔后,它们会与嗅觉感受器结合,并通过嗅神经传递到大脑嗅觉中枢进行处理和识别。
不同的气味分子会引起不同的嗅觉感受,从而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各种气味。
五、味觉味觉是通过口腔感知外界食物味道的感觉。
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上的味蕾中,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感知食物的味道。
味觉可以感知到甜、酸、苦、咸和鲜等不同的味道。
当食物进入口腔后,它们会与味觉感受器结合,并通过味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味觉中枢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这五个感官器官,人类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各种信息,并通过感知过程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
探索人类的感官与感知
探索人类的感官与感知人类的感官与感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它们充分展示了人类作为高级智慧生物的独特优势。
本文将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个方面探索人类感官与感知的奥秘。
一、视觉感知人类视觉感知是感受外界事物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眼睛的角膜、晶状体、虹膜等器官,人们可以感知到光线的强弱、色彩的丰富以及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这是因为人的眼球中含有感光细胞,它们可以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经过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与分析。
二、听觉感知听觉感知是人类感受声音、语言的主要途径。
通过耳朵的外耳、中耳和内耳,人们可以感知声音的频率、音量和方向,并将之转化为大脑能够理解的信号。
听觉感知的精准度极高,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声音的细微变化,从而进行交流与沟通。
三、嗅觉感知嗅觉感知是人类感受气味的重要方式。
人的鼻腔中含有嗅觉受体细胞,它们能够感知气体中的化学物质,将其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嗅觉感知的灵敏度高,使人们能够辨别各种不同的气味,如花朵的香气或食物的气味,从而影响人们的情绪与行为。
四、味觉感知味觉感知是人类感受食物味道的主要渠道。
在人的舌头上存在味蕾,它们能够感知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将其转化为味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味觉感知可以分辨出甜、酸、苦、咸等不同的味道,这对人们选择食物、寻找营养非常重要。
五、触觉感知触觉感知是人类感知物体质地、温度、压力等的重要途径。
通过皮肤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人们能够感受到物体的硬软、湿燥以及身体接触的力度。
触觉感知的灵敏度高,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微小的触碰与温度变化,从而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伤害。
综上所述,人类的感官与感知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把握事物的重要手段。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人们能够全面感知外界的信息,进而进行思考与判断。
而对这些感官的深入研究与理解,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开发与利用感官的潜能,推动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
感官与感知的探索之旅还在继续,期待更多有关人类感知世界的奥秘被揭开。
人类感官的知识点总结
人类感官的知识点总结一、视觉感知1. 视觉感知的生理基础视觉感知是人类通过眼睛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
眼睛是视觉感知的器官,通过眼睛中的角膜、晶状体、虹膜和视网膜等组织完成对光线的聚焦、成像和传导,最终将外界物体的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
2. 视网膜的视觉感知原理视网膜是眼睛中负责感受光线的组织,其中包含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分别负责黑白光线和彩色光线的感知。
当光线照射到视网膜上时,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会转化光能为神经信号,随后通过视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进行进一步处理。
3. 视觉感知的心理过程在视觉感知的心理过程中,人类会对眼睛中获取的视觉信息进行认知和理解,对物体的形状、颜色、距离和运动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
这一过程涉及到大脑皮层中的视觉区和辅助区的协同工作,包括运动感知、深度感知、形状感知和颜色感知等。
4. 视觉感知的生理心理基础视觉感知的生理基础在于眼睛和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视觉感知的心理基础在于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这两者共同作用,构成了人类对外界信息进行视觉感知的基础。
二、听觉感知1. 听觉感知的生理基础听觉是通过耳朵感知声音和声波的过程,耳朵是听觉感知的器官,其中包含外耳、中耳和内耳。
声音通过外耳传入耳道,经过中耳中的鼓膜和骨链传导至内耳,在内耳中通过耳蜗和耳蜗中的毛细胞转化为神经信号被传递至大脑皮层进行处理。
2. 听觉感知的心理过程在听觉感知的心理过程中,人类会对耳朵中获取的声音信息进行认知和理解,对声音的音高、音量、方向和来源进行整合和解释。
这一过程涉及到大脑皮层中的听觉区和语言区的协同工作,包括声音辨识、语音理解和声音定位等。
3. 听觉感知的生理心理基础听觉感知的生理基础在于耳朵和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听觉感知的心理基础在于大脑对声音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这两者共同作用,构成了人类对外界声音进行听觉感知的基础。
三、嗅觉和味觉感知1. 嗅觉和味觉感知的生理基础嗅觉和味觉是人类感知外界气味和味道的主要方式,嗅觉通过鼻腔中的嗅毛细胞感知气味分子,味觉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感知食物中的化学物质。
常见感觉和感觉器官课件
利用触觉进行学习
总结词
触觉能够提供真实感受和体验,利用触觉进行学习可 以增强理解和记忆。
详细描述
通过触摸、操作等触觉体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具有 触感的物品或进行实践操作,以增强学习效果。同时, 注意安全和卫生问题,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THANKS
常见感觉和感觉器官课件
目录
常见感觉的介绍
什么是感 觉
感觉是人体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感 知和反应,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
激的应答。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通 过感觉,人们能够感知外部世界 的形状、颜色、气味、温度、触
感等信息。
感觉的产生依赖于感觉器官,如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等。
感觉的分类
听觉
Hale Waihona Puke 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总结词
详细描述
嗅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味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要点一
总结词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通过口腔黏膜上的味蕾感受器与味觉受 体结合,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味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味觉器官由口腔和大脑皮层味觉区组成。食物中的化学物 质通过口腔黏膜上的味蕾感受器与味觉受体结合,产生神 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大脑解析这些信号,产生味觉。
视觉器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听觉器官
总结词
听觉器官是负责接收声波并将其转化为听觉感知的器官。
详细描述
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能够收集声波并将其导入中耳。中耳包含鼓膜和听骨, 能够将声波转换为更有效的振动。内耳包含耳蜗和前庭器官,能够将振动转换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使我们 能够听到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阈的定义
美国检验和材料学会(ASTM)对阈值的定 义如下:存在一个浓度范围,低于该值某物 质的气味和味道在任何实际情况下都不会察 觉到,而高于该值任何具有真正嗅觉和味觉 的个体会很容易地察觉到该物质的存在。辨 别出物质存在的最低浓度。
• • •
最常用的感觉阈限测定方法 最小变化法(极限法) 平均误差法(调整法) 恒定刺激法
浓度 味 样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蔗糖(甜) NaCl(碱) 柠檬酸(酸) 咖啡碱(苦) 0.00 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1.0 0.00 0.02 0.04 0.06 0.08 0.10 0.13 0.15 0.18 0.20 0.00 0.05 0.010 0.013 0.015 0.018 0.020 0.025 0.030 0.035 0.00 0.003 0.004 0.005 0.006 0.008 0.010 0.015 0.020 0.30
呈味物质 蔗糖 氯化钠 盐酸 硫酸奎宁 察觉阈 g/L 5.31 0.81 0.02 0.3 Mol/L 0.0155 0.014 0.0005 g/L 2.71 0.32 0.0105 差别阈 Mol/L 0.008 0.0055 0.00025 0.0000019
0.0000039 0.135
四种基本味的识别
感觉基本分类:
基本感觉:视觉、听觉、触觉 、 嗅觉、味觉 其它:温度觉、痛觉、疲劳觉等
五种基本感觉:视、听、触、嗅、味
Vision
Hearing
Touch (pain\pressure\tactile\cold\heat)
SMELL
TASTE
感觉阈:
感觉阈: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 该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绝对阈: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阈:所能感觉到的刺激最小变化量
Sweet
Salt
Sour
Bitter
Odour sensitivity
Age
二、味觉及食品的味
味觉 taste
口腔内味蕾对味道刺激的感觉。
注:该术语不用于表示味感、嗅感和三叉神经感 的复合感觉。如果该术语被非正式地用于这 种含义,那它总是与某种 修饰词连用。例如 发霉的味道,草莓的味道,软木塞的味道等。
TASTE BUD
No sugar Increasing sweetness
No salt Increasing saltiness
Figure 29.2B
咸:Na+通道 酸:H+通道
口腔内咸味的Na+通过 Na+通道进入味觉细胞 内,由于细胞内外离 子的不平衡产生电位 差而产生动作电位, 继而导致味觉细胞近 底部的Ca2 + 通道开放, 引起细胞外大量Ca2 + 进入胞内,使胞内游 离Ca2 +急速上升,激 发胞内突触小泡递质 释放,引发神经冲动, 并通过味觉神经传入 相应脑区形成感觉
感觉疲劳和心理作用对感觉的影响 对比增强现象 对比减弱现象 相乘作用 阻碍作用
感觉判断的相对性
实际上,任何刺激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 它总是在时间顺序上或空间上相对于一 定的上下关系(context)或背景 (background),因此,对刺激的知觉 不仅依赖于刺激本身,也依赖于其背景。
感觉与年龄
样品 基本味觉 A 酸 B 甜 C 酸 D 苦 E 咸 F 甜 G 苦 H - J 咸 K 酸 呈味物质 试验溶液(g/100ml) 0.02 柠檬酸 蔗糖 0.40 0.03 柠檬酸 0.02 咖啡碱 0.08 氯化钠 0.60 蔗糖 0.03 咖啡碱 水 氯化钠 柠檬酸 0.15 0.04
四种基本味的察觉阈
苦、甜、鲜均由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G蛋白变构--磷脂酶C 分解产生肌醇三磷酸(IP3) --钙
库(内质网)Ca2+释放—胞内游离Ca2+上升---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引发神经冲动—神经传递---产生意识
3.舌面味觉分区
口腔内味蕾对味道刺激的感觉
Receptors for bitter and sweet taste Jean-Pierre Montmayeur* and Hiroaki Matsunami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2002, 12:366–371
味觉理论 伯德罗(Beidler)理论 酶理论 其它理论
味觉的相关对: 酸与咸、苦与甜、辣、涩、热、痛
酸与咸: 离子通道(H,Na) 苦、甜、鲜: 膜蛋白受体 涩:平衡感? 辣:膜蛋白受体? 热、痛:
影响味觉的因素 温度 介质 身体状态
香、味、质构的生理功能
香味:寻食、辨食 味:甜——能量 酸——变质腐败 咸——矿物质 苦——毒性 鲜——肉类(蛋白质) 质构:食物再加工与口腔运动促进大脑发育
第二讲 人类的感官与感觉(上)
内容提要 一、感官感觉基本概念 二、感官感觉类型 三、感觉细胞分子生物学 四、感觉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感觉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食品感官分析? 利用人体五种感官的刺激反应即感觉, 像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用符号或文字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 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形等作 出评判,后对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 结论的方法。
菌状乳头及其味蕾
轮廓状乳头及其味蕾
叶状乳头及其味蕾
人类舌丝状蕾头 表面观及切面观
ICR小鼠舌面FF
考拉舌背面整体观、 舌前部、及舌隆起部蕾及舌面 (2)咀嚼及运送帮助吞咽食物 (3)以触觉的方式感受食物,即口感
4.味的感觉阈 四种基本味的察觉阈和差别阈
(3)生物的化学感觉演化
感觉复杂化 食性形成 嗅味组织器官分离 味类的拓展 嗅类的弱化 咀嚼的退化
人类
陆生动物
味组织(味蕾,五味的形成) 嗅味细胞形成 弥散化学感受细胞 趋化性
两栖动物
水生动物
单细胞生物
感觉概述--定义
感觉(sensation) 个别感官刺激效应。
感觉五个基本特征:
(1)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2)只有刺激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才会对感官 产生作用 (3)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 (4)感觉识别刺激受心理作用的影响 (5)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1.味觉的解剖学
舌面乳头—味蕾—味蕾剖面示意图
2.味觉信号的转导
味觉转导概述:味质—味蕾细胞--膜离子通 道(酸、咸)或膜受体--G蛋白—效应 酶—第二信使--级联放大—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意识
Interneurons Sugar receptor Salt receptor
BRAIN
Sensory neur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