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 湖南科技大学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
(最新版)
目录
1.童钧耕的《工程热力学》第六版简介
2.工程热力学的定义和作用
3.第六版的更新内容和特点
4.本书的学习建议
正文
《工程热力学》是工程领域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热力学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童钧耕编写的《工程热力学》第六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为我国的工程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力学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热力学系统的宏观性质和行为,包括热力学系统的能量转换、传递和储存等问题。

在工程领域中,工程热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涉及到能源转换、制冷、工程热力学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

童钧耕的《工程热力学》第六版,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工程热力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

第六版的内容更加全面,结构更加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适合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和参考。

对于学习这本教材,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这将有助于理解热力学的原理和公式。

其次,学生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加深对热力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最后,学生需要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实验,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工程热力学能力和技能。

总的来说,童钧耕的《工程热力学》第六版是一本优秀的教材,它对
我国的工程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湖南大学往年工程热力学湖大试题汇编 (7)

湖南大学往年工程热力学湖大试题汇编 (7)

③ ∆U A < ∆UB
④ ∆U A = ∆U B =0
8.工质不可逆稳态稳流经某控制容积,则此控制容积内
①储能不变,熵增大
②储能不变,熵不变
③储能增大,熵增大
④储能增大,熵不变
பைடு நூலகம்
9.体系从一个平衡态开始经过不同的两个过程到达相同的终态,其中一个
过程为可逆过程,另一个为不可逆过程,则………………………………( )
④可逆过程中工质可以恢复为初态
4.热力系统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可能是…………( )
①闭口系统
② 开口系统
③绝热系统
④ ②或③
第 2 页(共 6 页)
湖 南 大 学 课 程 考 试 卷
装 订 线 ︵ 答 案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
湖 南 大 学 教 务 处 考 试 中 心
5.“经过一个不可逆循环,工质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 )
①焓不变,压力下降,温度不变,熵增大
②焓不变,压力下降,温度不变,熵不变
③焓不变,压力不变,温度不定,熵增大
④焓不变,压力下降,温度不定,熵增大
p
三、证明题(共 5 分) 某种理想气体的初态为 A( p1,T1) ,终态为 B( p2 ,T2 ) ,试证明图 2 中 q3 ≠ q1 + q2 。
B
q3


比较其热效率的大小并简述理由。




姓名:
第 1 页(共 6 页)
p
T
2,
3
3
4
2,
2
2
3
1
4 1
v
S
图1
二、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

湖南大学工程热力学试卷 开卷

湖南大学工程热力学试卷 开卷

湖南大学课程考试试卷(开卷)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工程热力学 ;试卷编号: G ; 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应得分2025 10 45 100实得分评卷人评分: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考试中心填写: 年 月 日 考 试 用湖南大学课程考试卷 湖南大学教务处考试中心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经不可逆循环,系统与外界均无法完全恢复原态。

……………( )2. 某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为1MPa ,而被密封在压力为0.5MPa 的空间中用来测量该容器压力的压力表的读数是0.5MPa 。

………………………( )3.一切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1q net t ωη<。

…………………………( )4.已知饱和湿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不能确定其他状态参数。

……( ) 5.活塞式压气机应采用隔热措施,使压缩过程接近绝热过程。

( ) 6.活塞式压气机应采用隔热措施,使压缩过程接近绝热过程。

( )7.收缩喷管内各截面上等熵流动的气体流速愈来愈大,而当地音速则愈来愈小,所以收缩喷管某截面上流体总可以到临界状态。

…………( )8. 相同的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可逆循环的热效率大于不可逆循环,所以可逆循环输出的功大于不可逆循环。

………………………………( )9.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可以用211/t m m T T η=−表示,其中222/S Q T m ∆=,是循环平均放热温度,111/S Q T m ∆=,是循环平均吸热温度。

…………………………………………………………………………( )湖南大学课程考试卷湖南大学教务处考试中心。

(NEW)毕明树《工程热力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毕明树《工程热力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b.热力学摄氏温标
热力学摄氏温标,以符号t表示,单位为摄氏度,符号为℃。热力
学摄氏温度定义为
,即规定热力学温度的273.15K为摄氏温度
的零点。这两种温标的温度间隔完全相同(
)。这样,冰的三相
点为0.0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也非常接近0℃,沸点也非常接近
100℃。
c.华氏温标
在国外,常用华氏温标(符号也为t,单位为华氏度,代号为℉)
量,压力计的指示值为工质绝对压力与压力计所处环境绝对压力之差。 一般情况下,压力计处于大气环境中,受到大气压力pb的作用,此时压 力计的示值即为工质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当工质绝对压力大于大 气压力时,压力计的示值称为表压力,以符号pg表示,可见
p=pg+pb (1-1-1) 当工质绝对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时,压力计的示值称为真空度,以pv 表示。可见
(2)几种基本状态参数如下: ① 压力
压力是指沿垂直方向上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对于容器内的气态 工质来说,压力是大量气体分子作不规则运动时对器壁单位面积撞击作 用力的宏观统计结果。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容器内壁的。压力的单位 称为帕斯卡,符号是帕(Pa)。
作为描述工质所处状态的状态参数,压力是指工质的真实压力,称 为绝对压力,以符号p表示。压力通常由压力计(压力表或压差计)测
热力学的宏观研究方法,由于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粒的运动 规律,所以建立起来的热力学理论不能解释现象的本质及其发生的内部 原因。另外,宏观热力学给出的结果都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热力学的微观研究方法,认为大量粒子群的运动服从统计法则 和或然率法则。这种方法的热力学称为统计热力学或分子热力学。它从 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从根本上观察和分析问题,预测和解释热现象的 本质及其内在原因。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的概要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的概要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的概要工程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与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它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童钧耕的《工程热力学》第六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在工程热力学学习领域享有盛誉。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提供该书的概要,帮助您快速了解其内容和重要的观点。

1. 引言部分:《工程热力学》第六版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它阐述了热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本书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它还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热力学术语和符号,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热力学基本概念:该书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其中包含了气体状态方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内容。

这些基本概念和定律是热力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理解能量转换和传递的原理至关重要。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这一部分包括熵、热力学温标、热机效率等概念的详细阐述。

它还介绍了熵增原理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等效表述形式,为能量转化和传递的最大限度利用提供了指导。

4. 热力学关键应用:第三部分着重讨论了热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关键应用。

其中包括燃烧与能源转化、蒸汽发生、蒸汽动力循环等热力学过程的详细分析。

它还介绍了热力学与流体力学、传热学、可持续能源等学科的交叉应用,拓宽了读者对热力学学科的认识。

5. 结论与展望:本书的结论部分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热力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它提醒读者在学习热力学的也要关注热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和创新。

它鼓励读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深入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的核心原理和方法。

总结起来,《工程热力学》第六版是一本涵盖热力学基本概念、定律和关键应用的综合性教材。

它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组织内容,有助于读者逐步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的核心知识。

通过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其应用的详细讲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能量转换与传递的原理,并在工程实践中灵活应用。

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第六版

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第六版

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第六版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第六版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材,它为学习工程热力学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知识。

首先,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学科,它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第六版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编写的。

该教材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通过解答习题,学生可以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第一章的习题中,学生需要计算物质的比容、比热和比焓等热力学性质,这些都是热力学基本概念的重要内容。

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第二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这些定律是热力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第二章的习题中,学生需要运用第一定律来分析和计算热力学系统的能量平衡。

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第一定律的意义和应用,并掌握能量平衡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介绍了热力学循环和热力学循环的效率。

在实际工程中,热力学循环是能量转化和传递的重要方式。

在第三章的习题中,学生需要分析和计算各种热力学循环的效率,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循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学会评估和选择适合的热力学循环方案。

第四部分介绍了热力学性质和物态方程。

在实际工程中,热力学性质和物态方程是计算和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第四章的习题中,学生需要计算和应用各种热力学性质和物态方程。

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总的来说,工程热力学习题答案第六版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

它通过大量的习题和详细的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该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湖南大学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pptx

湖南大学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pptx

给水泵
只交换功 既交换功 也交换热
只交换热
热力系统选取的人为性(2)
1
m
WQ
4
1 开口系
2 1+2 闭口系
1+2+3 绝热闭口系 1+2+3+4 孤立系
3 非孤立系+相关外界
=孤立系
热力系统其它分类方式
其它分 类方式
相态 单相系 多相系
单元系 工质种类
多元系
均匀系 物理化学性质
非均匀系
1-3 工质的热力学状态 及其基本状态参数
绝热系统 —adiabatic system
•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理想化) •如汽轮机、喷管
孤立系统 —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外界无任何形式的质能交换(理想化) •一切热力系统连同与之相互作用的外界都可以 抽象成孤立系统
热力系统选取的人为性(1)
过热器
锅 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凝 汽 器
22.. 状态参数的积分特征:状态参数的变化量与路径 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物理特征)
3.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征:全微分(数学特征)
热力学中常见的状态参数
基本状态参数:温度T 压力p 体积V •可以直接用仪表测量出来
其他:内能U、焓H、熵S、自由能等
•可以根据基本状态参数间接计算出来
强度性参数与广延性参数
对于理想气体: p=2/3n(mw2/2)=2/3nBT 单位: Pa , N/m2
常用单位: 1 bar = 105 Pa 1 MPa = 106 Pa 1 atm = 760 mmHg = 1.013105 Pa 1 mmHg =133.3 Pa 1 at=735.6 mmHg = 9.80665104 Pa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及考试范围一览表考试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及考试范围一览表考试
830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诞生背景、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态和力学量的表象、微扰理论、自旋与全同粒子。
831
பைடு நூலகம்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微生物的特征、形态结构及主要类群;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微生物生长;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分类鉴定;微生物生态与环境保护、传染与免疫;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变质微生物;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823
电路理论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储能元件;暂态电路分析;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电路的频率响应;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
824
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综合
811
岩石力学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体及其结构在各种力场作用下的变形破坏,井巷围岩应力、井巷支护,岩石力学参数实验。
812
材料力学A
拉、压杆件应力图,剪切强度理论,莫尔应力圆,压杆失稳理论;刚度、强度、稳定性分析方法及改进措施。
813
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系统安全定量分析,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预测。
834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主要考察文学基本原理、文学现象及理论思潮的掌握,重点考察考生以上多种能力的具体赏析应用能力。
835
影视评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重要影视潮流与理论;2001年以来奥斯卡获奖故事片;第四代五代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亮剑》、《蜗居》、《国防生》、《中国地》、《闯关东》、《打狗棍》、《十送红军》、《老有所依》、《穿越烽火线》、《咱们结婚吧》等经典电视剧。

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学院及专业介绍

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学院及专业介绍

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学院及专业介绍发表于:2013.05.13 点击量:2004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power/)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23人,副教授(高工)15人,讲师15人,博士40人。

学院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工程硕士5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有国家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矿山通风与除尘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包括岩石力学、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面积83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4600余万元。

矿业工程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

学院拥有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和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主持国家“863”项目、“973”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80余项。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

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教材15部。

完成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有国家及教育部项目等在研项目12项。

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学院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湖南省英语演讲赛团体三等奖1项,连续六年获全国人工环境工程竞赛特等奖、二、三等奖共5项,获国家专利1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

10多篇学生科技论文在国内知名刊物上公开发表,获中国学校教育研究优秀论文竞赛一等奖1项。

采矿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学制:本科四年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固体资源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事资源开发规划、设计、施工和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岩体力学、地质学、土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计算机及其应用、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机电设备、采矿学、地下工程、通风与安全、岩土工程、爆破工程、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
摘要:
1.童钧耕的《工程热力学》第六版的概述
2.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本书的适用对象和领域
4.本书的价值和影响
5.本书的作者介绍
正文:
《工程热力学》是童钧耕编写的一本经典的热力学教材,目前已经出到了第六版。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热力学循环、热力学过程、热力学性质和状态方程等内容。

每个章节都配有丰富的例题和习题,以便读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实例和应用,使得抽象的热力学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同时,本书的编写风格简洁明了,易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本书适用于工程热物理、能源动力、化学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掌握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热力学问题的能力。

《工程热力学》第六版在我国的热力学教学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不仅被众多高校选为教材,也被广大工程师和科研人员作为参考书。

本书的作者童钧耕是我国著名的热力学专家,他在热力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

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六版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研究能量转换与传递的学科,在工程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童钧耕先生编写的《工程热力学》第六版是该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热力学原理。

书中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热力学循环和循环效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和状态方程等。

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有助于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热力学工程设备和系统,如蒸汽发生器、蒸汽轮机和压缩机等。

在第六版中,童钧耕先生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他加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使得该教材更加符合当前工程实际的需求。

此外,书中的插图和图表设计精美,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总之,童钧耕先生的《工程热力学》第六版是一本优秀的教材,适用于研究热力学的学生和从事相关工程实践的工程师。

它系统地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结合实例进行深入讲解,是一本值得阅读和学习的好书。

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及考试范围

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及考试范围
624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版。
84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刘新庚著,人民出版2008年版。
332
教育综合
教育学、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842
教育管理学
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管理心理学
828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第三版)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或《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12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29
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北京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13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高等教育出版社
611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25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26
化工工艺学
《化工工艺学》(第二版),薛荣书等主编,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827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835
文艺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及其相关知识。
241
二外日语
《新编日语》(1-2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周平主编.
242
二外德语
《大学德语》(1-2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
243
二外法语
《新大学法语》(1-4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李志清主编.

工程热力学 湖南科技大学

工程热力学 湖南科技大学

第一章1、往复式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和膨胀冲程、排气冲程(p3-p4) 开始活塞自上向下移动,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关闭,新鲜空气吸入气缸,此为吸气冲程然后活塞向上移动,进、排气阀关闭,气缸内空气被压缩,其压力和温度升高,为为压缩冲程当活塞运动到上止点附近时,燃油从喷油嘴喷入气缸,遇到高温高压的空气迅速燃烧,释放也大量热能,使得燃烧形成的燃气压力、温度急剧升高,发生膨胀,推动活塞往下运动而对外作功,此为燃烧和膨胀冲程 最后排气阀打开,活塞由下向上运动将做完功的废气排出气缸,完成排气冲程 2、制冷装置的四大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 第二章:1、工质:实现热能和机械能转化的媒介物质。

2、选取某一范围内的物质或某特定的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其热力学规律,这种被人为划分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热力系或系统。

系统之外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3、常见的四种热力学系统闭口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开口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有物质交换。

可有热和功的交换,也可以没有。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完全没有热量交换。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既无物质,又无能量交换。

4、平衡态:一个热力系统,如果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热平衡: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热量传递。

条件:是否存在温度差是判断系统处于热平衡的条件。

力平衡: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相对位移。

条件:是否存在压力差是判断系统处于力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宏观上停止。

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位相等是实现化学平衡的充要条件。

5、描述系统宏观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系统的热力状态参数,简称状态参数。

6、路径参数:其变化量不仅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还与变化的过程和途径有关。

如功和热量。

7、强度量:与系统的质量无关的物理量。

如:温度,压力。

尺度量:与系统的质量呈正比,具有可加性的物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往复式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和膨胀冲程、排气冲程(p3-p4) 开始活塞自上向下移动,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关闭,新鲜空气吸入气缸,此为吸气冲程然后活塞向上移动,进、排气阀关闭,气缸内空气被压缩,其压力和温度升高,为为压缩冲程当活塞运动到上止点附近时,燃油从喷油嘴喷入气缸,遇到高温高压的空气迅速燃烧,释放也大量热能,使得燃烧形成的燃气压力、温度急剧升高,发生膨胀,推动活塞往下运动而对外作功,此为燃烧和膨胀冲程 最后排气阀打开,活塞由下向上运动将做完功的废气排出气缸,完成排气冲程 2、制冷装置的四大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 第二章:1、工质:实现热能和机械能转化的媒介物质。

2、选取某一范围内的物质或某特定的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其热力学规律,这种被人为划分出来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热力系或系统。

系统之外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3、常见的四种热力学系统闭口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开口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有物质交换。

可有热和功的交换,也可以没有。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完全没有热量交换。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既无物质,又无能量交换。

4、平衡态:一个热力系统,如果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热平衡: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热量传递。

条件:是否存在温度差是判断系统处于热平衡的条件。

力平衡: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相对位移。

条件:是否存在压力差是判断系统处于力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宏观上停止。

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位相等是实现化学平衡的充要条件。

5、描述系统宏观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系统的热力状态参数,简称状态参数。

6、路径参数:其变化量不仅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还与变化的过程和途径有关。

如功和热量。

7、强度量:与系统的质量无关的物理量。

如:温度,压力。

尺度量:与系统的质量呈正比,具有可加性的物理量。

如:体积,热力学能,焓,熵。

强度量加比,尺度量不加比8、温度、压力、比容可以直接用仪表测定,称基本状态参数。

常见基本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比容、内能、焓和熵等。

9、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压力(即压强)(单位换算)P9-P10有一题1MPa=1×106Pa 1KPa=1×103Pa 1bar=1×105Pa 1mmHg=133.3Pa 1mmH 2O=9.8Pa 1at=1kgf/cm 2=104kgf/m 2=9.8×104Pa 1atm=1.01325×105Pa=1.03323at=760mmHg=10.33mH 2O 绝对压力:是以绝对真空为基准计量得到的压力。

是工质的真实压力。

表压力:是以大气压为基准测量得到的压力,用 Pg 表示 真空度:是以大气压为基准测量得到的压力,用 Pv 表示。

10、温度的含义:是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参数。

微观上,温度标志着物质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

是衡量系统是否处于热平衡的状态参数。

11、衡量温度的标尺称为温标,常见的温标有:华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在这两点之间均分180等份,取其中一分为华氏1度。

记作10F ,华氏温标用t 0F 表示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在这两点之间均分100等份,取其中一分为华氏1度。

记作1℃,摄氏温标用t ℃表示热力学温标:以摄氏零下273.15度作为绝对温标的零度,每度的间隔与摄氏温标相同。

绝对温标1度记作1K ,开氏温标用TK 表示()273.15C t TK 32-F 95C t 32C 59F 00000+==+=t t t12、准静态过程:假设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的过程。

又称准平衡过程。

13、可逆过程:当热力系统完成某一过程后,如果全过程沿相同的路径逆行,能使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系统,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4、实现条件可逆过程的条件:(1)系统状态所经历的过程必须是准静态过程; (2)系统中不存在摩擦、温差传热等耗散效应,即没有任何能量的不可逆损耗。

15、容积功(知道怎么算P15-P16)kgJpdvw ⎰=21例题2-1 某油舱辅助锅炉产生蒸汽的表压力为13 bar ,凝汽器中的真空度为710 mmHg ,当时大气压力为735 mmHg ,试计算两设备的绝对压力(用国际单位表示)。

解:由题知,大气压力pb=735mmHg=(735/760)×1.01325×105=0.98×105 Pa 锅炉的表压力 pg=13 bar=13×105 Pa凝汽器的真空度 pv=710mmHg=0.95×105 Pa 所以,锅炉中绝对压力 p1=pb+pg=1.4MPa 凝汽器中绝对压力 p2=pb-pv=13kPa课本P17 5、某电厂锅炉山口的蒸汽压力由压力计读得为13.6MPa ,汽轮机进口的蒸汽压力计指示为13.3MPa ,冷凝器的真空度为718mmHg ,炉膛内烟气的真空度为10mmH 2O ,送风机出口的表压力为350mmH 2O ,若当时当地的大气压为755mmHg ,试求各处的绝对压力为多少(bar )? 解:由题知,大气压力pb=755mmHg=(755/760)×1.01325×105=1.01×105 Pa=1.01 bar 锅炉进口表压力 pg=13 .6MPa=13.6×106 Pa=136 bar锅炉进口绝对压力:P=Pb+Pg=1.01×105 Pa+13×106 Pa=137.01 bar冷凝器的真空度 Pv=718mmHg=(718/760)×1.01325×105=0.96×105 pa=0.96 bar 冷凝器绝对压力:P=Pb-Pv=1.01 bar-0.96 bar炉膛内真空度Pv=10mmHg=10×9.8Pa=98Pa=0.00098 bar 炉膛内绝对压力:P=Pb-Pv=1.01bar-0.00098bar=1.00902bar 出口表压力:Pg=350×9.8Pa=3430Pa=0.034 bar出口绝对压力:P=Pb+Pg=1.01bar+0.034bar=1.044bar7、用华氏温度计没得某低温冷库温度为-3o F,,试换算成摄氏温度,再换算成绝对温度。

解:t ℃=95(t ℉-32)=95(-3-32)=-19.44℃ T K=-19.44℃+273.15K=253.71K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热能与机械能在转移和转换时,能量的总量必定是守恒。

闭口系统的第一定律:q=∆u+w (W 对外做功 ∆u 工质内能的变化 ) q>0 吸热 q<0 放热W>0 系统对外作功 W<0 外界对系统作功 ∆u>0 内能增加 ∆u<0 内能减少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任一点的状态参数和流速均不随时间而变化。

一元稳定流动:在稳定流动中,假设工质的状态参数和流速只沿着流动方向发生变化,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上,各点状态参数和流速相同。

一元稳定流动满足以下条件:(1)任意一点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2)系统内质量无积聚,流进工质等于流出工质(3)系统内储存能量不改变,流进等于流出。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q ∆h+21∆(W 2g )+g ∆z+W s 对于M kg 工质,稳定流动能量方程为=q ∆h+21m ∆(W 2g )+mg ∆z+W s焓:m kg 工质的内能和流动功之和 h=u+pV 技术功Wt=21m ∆(W 2g )+mg ∆z+W s 定义技术功后,稳定能量方程也可以写成q=∆h+W t对于换热器有q=∆h=h 2-h 1 对于喷管和扩压管有:21(∆W 2g2-W 2g1)=h 1-h 2 对于喷管wg2>wg1,所以h1>h2。

工质在喷管中增加的动能全部来自工质焓值的减少; 对于扩压管Wg2<wg1,所以h1<h2。

工质在喷管中焓值的增加全部来自工质动能的减少;节流:工质流经小孔前后流动断面突然收缩和扩大,流动工质中产生大量漩涡,因而工质内摩擦剧烈,压力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数值,这种现象称为节流当工质流过小孔时,工质流速增大,压力降低。

当工质流过小孔后,工质流速降低,压力升高。

例3-1 有一定质量的工质从状态1沿1A2到达终态2,又沿2B1回到初态1,并且Q 1A2=50kJ U 2-U 1=10kJ W 2B1=-5kJ ,试判断沿过程1A2工质是膨胀还是压缩?求工质 沿1A2B1回到初态时的净吸热量和净功?解:(1)W 1A2=Q 1A2-(U 2-U 1)=50-10=40 kJ(2)⎰=0dU⎰==+=kJ 355-40W WW 1B 22A 1δ ⎰⎰==kJ 35W Q δδ例 3-2 某汽轮机的喷管入口处蒸汽的比焓 h1=2780 kJ/kg ,出口处的比焓焓 h2=2780 kJ/kg 。

设蒸汽在喷管内进行绝热膨胀,蒸汽的入口流速为wg1=20m/s ,求蒸汽的出口流速wg2为多少?应用公式s g W z g w h q +∆+∆+∆=)(212 s m W h W g g /3.9382122=+∆=例 3-3 在以R134a 为制冷剂的蒸气压缩制冷装置中,膨胀阀前工质的比焓h1=438kJ/kg ,工质经膨胀阀进行节流后流入装在冷库中的蒸发器,工质在蒸发器中吸收冷库的热量使其比焓增加,工质在离开蒸发器时比焓h2=568kJ/kg ,如果工质在蒸发器中每小时的吸热量为41800 kJ ,试求该制冷装置的质量流量为每小时多少千克?解:蒸汽在喷管中绝热膨胀故q=0 ; 喷管与外界没有轴功交换,ws=0; 蒸汽位能不发生变化,△z=0 解:首先取膨胀阀为开口系统,工质在其内流动为节流过程,所以kg kJ h h /43821==再取蒸发器为开口系统,则q=h 2-h 2=568-438=130kJ/kg 所以质量流量为h kg q m /5.32113041800q Q ===第四章热力循环:分为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可逆循环:组成循环的所有热力过程都是可逆过程;不可逆循环:在循环中有一个过程不可逆。

无论正循环,还是逆循环,都具有以下特点:循环中工质的任意一个状态参数的净变化量都为零;循环过程中工质与外界交换的净功w 等于其与外界的净传热量q 。

Q=∆U+W=W正循环:工质将高温热源的部分热能,连续不断地转变为机械能;比循环净功w=q=q 1-q 2 正循环用循环热效率ηt 来评价正循环的经济性221211-1-q q q q q q w t ===η逆循环分为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