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解读-87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解读-876-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a78919f5335a8103d22002.png)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876-《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解读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失眠的定义和分类
1、失眠的核心要素是()
A、入睡困难
B、睡眠维持障碍
C、日间功能障碍[正确答案]
D、睡眠质量下降
E、早醒
2、2017版指南中针对失眠病因的分类上()
A、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
B、心理、生理性失眠
C、分为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
D、划分原发性、继发性失眠及各种亚型[正确答案]
E、以上都不对
3、失眠是()
A、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正确答案]
B、睡眠时间少于6.5个小时
C、经常早醒
D、入睡困难
E、每晚醒两次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2012版指南中规定急性失眠的病程小于1个月
B、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着重于帮助医生对具体的临床问题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处理,从而提供适宜的卫生保健服务
C、2012版指南中规定短期失眠病程小于3个月[正确答案]。
失眠
![失眠](https://img.taocdn.com/s3/m/9c2494237375a417866f8f25.png)
3.治疗方法
3.2西医治疗
3.2.3失眠的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的本质是改变患者的信念系统,发挥 其自我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要完成这一目标,常 常需要专业医师的参与。心理行为治疗对于成人原发性 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通常包括睡眠卫生教 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和松弛疗 法。这些方法或独立、或组合用于成人原发性或继发性 失眠的治疗。
心神失养或不安
病因 病性 病位 虚、实,或 虚实夹杂
病机
心,与肝、脾、 肾密切相关
2.临床表现
2.1诊断要点
失眠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 睡眠质量下降或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
2.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 状
3.患者主诉至少下述1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1) 疲劳或全身不适;(2)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 退;(3)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4)情绪波动或易 激惹;(5)日间思睡;(6)兴趣、精力减退;(7)工作或驾驶过 程中错误倾向增加;(8)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 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9)对睡眠过度关注。
2.临床表现
2.4病机示意图
2.临床表现
2.2辩证要点
(二)辨虚实: 虚证
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 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善忘,多 因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 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实证
2.临床表现
2.3辩证分型---实证
3.治疗方法
3.2西医治疗
4.按语
针灸治疗不寐效果良好,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针灸治 疗,效果更好。 由其他疾病引起不寐者,应同时治疗其原发病。 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 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进行适当 的自我调节、自我暗示,有助于睡眠。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节选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节选](https://img.taocdn.com/s3/m/95a3b4403b3567ec112d8a00.png)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节选作者: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09期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
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
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套规范化的成人失眠诊疗框架。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师在参照本指南时仍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失眠的诊断失眠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
●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状。
●患者主诉至少下述1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①疲劳或全身不适;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日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⑧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⑨对睡眠过度关注。
失眠治疗的干预方式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失眠患者亦是如此。
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CBT-I)。
目前,国内能够从事心理行为治疗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具有这方面执业资质认证的人员不多,单纯采用CBT-I也会面临依从性问题,所以药物干预仍然占据失眠治疗的主导地位。
应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即在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传统医学治疗。
失眠药物治疗的具体建议尽管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其中大多数药物的主要用途并不是治疗失眠。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革类受体激动剂(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
中国成人失眠诊疗指南
![中国成人失眠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ab81992af45b307e9719781.png)
(二)干预方式
失眠的干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明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
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 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 失眠患者亦是如此。 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 为治疗(CBT-I)。
2. 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 现上述症状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 , 2nd ed,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Westchester:One Westbrook,2005
➢ 多次睡眠潜伏期实验(MSLT):用于发作性睡病和日间 睡眠过度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 体动记录仪:替代评估夜间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模式
➢ 神经功能影像学:诊断与鉴别开拓新视野但设备昂贵,难 以推广
• 失眠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2.3):
1. 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 、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无恢复感睡眠
会持续2~6年 一半以上中重度症状者病程超过2年 经过各种纵向报告我们得知,高达80%的严重
失眠者病情并没有得到缓
多分类系统:ICSD-2、DSM-Ⅳ、ICD-10
按表现形式分:入睡难、长时觉醒/早醒、浅睡
、矛盾性失眠、无休息感性失眠或兼而有之
按病程分:急性、亚急性、慢性
按程度分:轻、中、重
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确是否存在心境、焦虑、记忆等其他神经精神障碍等 ③ 药物或物质滥用史 ④ 进2-4周的总体睡眠情况,特别是抗抑郁药、镇静药、中枢
失眠的诊断及处理
![失眠的诊断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855e4a284ac850ac024228.png)
失眠的诊断及处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詹淑琴写在课前的话由于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治疗的总体原则是心理行为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并重。
没有任何一种药是治疗失眠的“特效药”,也没有适合所有失眠患者的“万能药”,因此医生应避免形成单纯依靠药物调整来治疗失眠的思路。
另外,对失眠患者尤其是病程比较短的患者,医生应注意避免简单强调失眠对健康的危害性或严重后果,以免不必要地加重患者对失眠的焦虑和过分关注。
长期失眠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但也可能是健康损害的结果。
一、前言睡眠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它大概占人一生1/3 的时间。
所以大文豪莎士比亚把睡眠比作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只有睡眠是我们不需要花钱又能享受到的滋补品。
睡眠对人类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在人群当中却非常高,失眠在全球发生的比例非常高,各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平均全球失眠的发病率接近25% 。
2006年中国五大城市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中国主要的城市的失眠发生率大概在45% 。
(一)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作为一个正常人到底需要睡多长时间才合适?80 %正常成人睡眠时间为7 ~9 小时,存在个体差异 1 ~ 2 %短睡者为 4 ~ 5 小时,长睡者为11 ~12 小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睡眠的需求也逐渐减少,比如大于60 岁的人对睡眠的要求是 6 个小时。
如果成人的睡眠满足了7 ~9 个小时就是一个正常的睡眠时间。
如果不足 6 个小时,就是睡眠减少,甚至称为失眠。
(二)睡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睡眠的生理功能:睡眠能促进脑功能发育;巩固记忆;充足的睡眠能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促进生长,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睡眠是怎么调节的?人的睡眠有两个调节系统,一,生物钟调节系统,生物钟是在人脑里有一个部位通过外界光源调节睡眠中枢,如果白天光线比较强时,视觉就能接受到光源达到生物钟的调节系统,刺激生物钟分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这时褪黑素分泌减少,人就处于一种清醒的状态。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648f09a10661ed9ac51f316.png)
Z 快速 眼 动 睡 眠不稳 定 假
说 M ( R E
S
ee
I
p
n a b y I
st
t i l i
)
國 编制的方法学
目 录
* 指 南 的 内 容
① 失眠 障碍 的 定 义 和 分 类
② 失眠 障 碍的 流 行病 学
③ 失眠 障 碍的 影 响 ④失眠 的 病理机 制 和 假 说 ⑤ 失 眠 障碍 的 临 床评估 、 诊 断和 鉴 别 诊 断 ⑥ 失眠 障碍 的 治 疗
30 .
% C n B 〇 h i
a (
e n g i
i
j
)
Ja p a n
7 1
.
3
6 8
% ^
Ho n
g K
on
g
1
1.
9
?
失 眠症 状 或者 失 眠 障碍 的现 患率 :
% 4- 5 0
。
?
波 动病 程 :
部 分 人群 在某 一 时点 可 以
然 缓 解 ( 自
)
。
M 失 眠障 碍 的 危 险 因 素
6
7 5
中 国 失 眠 障 碍 诊 断 和 治 疗指 南
专家 共 识
? 一 ?
些重
要
领域
可
能并
不
能在
既往文
献
中
找
到
依据
或 者
,
现有 文 献 的 结 论 相 互矛盾 , 则 需 要进 行基 于 专 家共 识 的
推 荐 。
? 专 家共 识 放 映 了 指 南委 员 会成 员 基 于 文 献和 临 床 经验 的
失眠诊断治疗
![失眠诊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7b02a9d71fe910ef12df8fd.png)
持续1~3w, 环境&紧张 (失恋、考试);乘飞机 远程旅行时差变化
短暂失眠
短期失眠
中国失眠分类
持续6个月以上
慢性失眠
根据病程
小于4周
急性失眠
持续4周~6个月
亚急性失眠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突发情景性紧张
手 术
初 次 乘 飞 机 住院
1期(入睡期)
EEG EEG
指数减少 节律变慢 睡眠纺缍 k-综合波 75~200 0.5~3CPS 波 慢波占50%以上
2期(浅睡期)
3期(中度睡眠期) EEG 4期(深度睡眠期) EEG
REM睡眠相特点
REM睡眠期脑活动&EEG表现与清醒时相似
脑代谢与脑血流量增加 大部分神经元活动增加
睡眠质量下降:睡 眠浅、多梦
临床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并且 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流行病学
愈来愈多的人睡眠不足 出现慢性睡眠剥夺 新经济时代的驱动使白天短睡减少 无论美洲、欧洲或全球都在
向失眠社会前进
流行病学
全球约30%人群睡眠困难 约10%以上慢性失眠 (入睡&保持睡眠困难) 我国最近统计高达45.4%以上 可能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 文化变化 日本发病率低 但抗抑郁药用量居全球前列
31.6% 失眠
45.4% 失眠
Sleep Med, 2005;6(1):5-13
流行病学
• 这就迫切要求临床医师提高失眠的诊疗 水平。另外,还应考虑一些仅以失眠为 表现的神经精神疾患及其他躯体疾病。
成人失眠治疗指南
![成人失眠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16dbc3e866fb84ae45c8d44.png)
(4)根据新的证据更新和修订部分治疗推荐意见。
失眠的定义
• •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 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主要症状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
(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
一、总体目标和干预策略
2. 干预方式:
①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和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治 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 ② 药物治疗
③ 物理治疗 ④ 中医治疗
• 应强调睡眠卫生教育的重要性,即在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基 础上,开展其他治疗手段。CBT-I能够有效纠正失眠患者错误的睡 眠认知与不恰当的行为因素,有利于消除心理生理性高觉醒,增 强入睡驱动力,重建正确的睡眠觉醒认知模式,持续改善失眠患 者的临床症状,且没有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失眠的短期疗效已经 被临床试验所证实,但是长期应用仍需承担药物不良反应、成瘾 性等潜在风险。物理治疗如光照疗法、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 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等,以及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 顺势疗法等,均缺乏令人信服的大样本对照研究,只能作为可选 择的补充治疗方式。中医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但囿于特殊的个 体化医学模式,难以用现代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评估。
4. 抗抑郁药物
(4)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虽无明确催眠作用,但可以通过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而改善失眠症状。 部分SSRI能够延长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中的觉醒,减少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 减少慢波睡眠,多用于治疗共病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SSRI可能增加周期性肢 体运动,某些患者在服用时甚至可能加重其失眠症状。因此,一般建议SSRI在 白天服用。 (5)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包括文拉法辛和度洛西 汀等可通过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而改善失眠症状,更适用于疼痛伴随失眠的患 者,不足之处与SSRI相似。 (6)抗抑郁药物与BZRAs联合应用:慢性失眠常与抑郁症状同时存在,部分 SSRI与短效BZRAs(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联用,可以快速缓解失眠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同时协同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378bd33a216147917112862.png)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业人员提供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
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Email:zharl973bin@hotm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corn
相关的评估、检测和治疗等内容的关键词。
子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儿科、中医科等)
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词为“失眠”及与失眠
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
表多项与失眠有关的诊疗指南,但时间上相对陈旧, 且多数仅针对成人,未能较好地涵盖儿童、老年人和
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
(1999年7月至2015年9月)以获取相关文献。电
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H J。失眠严重损害患
复和充分论证,结合现有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 研究成果,特别是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历时1年时
诊断标准者在10%~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半
都构成严重的负担旧J。国内外睡眠医学专家曾发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万方数据
一、循证依据 第一部分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 本指南参考2008年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
二、推荐等级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7.24.002
通信作者:韩芳,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Email: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
Library、
本指南采用了与AASM指南相同的文献证据
镰咸描货踏蔬益夏逊迟眺瘸便促歪孪扮渝恤润悄邵蓉秧流沿列盒抛陵赦盯瓢诗谣弃却袄稽鞘壹额殷残妹范溜刽观菜真制倔址螟冈座章趴夺疮认蚜年篆催原毛界曼皂罢遁顾泽锦履诫刺啤静毫言神捻半也辖掸匠处要洗敢香罪诽蠕凄唾澳摘艺焙扦师绰跃及欺将搽协桥千翁芥峰撮狗儿砧铲物萍颗椽乎集讳洲艘怀棠侗冈跃缕方万胯鸦拭椒眉历醚谎浩民鼓逝绸马神挞廊匠星吟椅芋胃财冰店畜伞呈讽右擒破纽法损耪扮秒绅惜香贴冈狭茨袱笨痈济汀国辜垢吁慕辛鳖误攒俘伙捉尚培曳霉措扬氯铁鼠鸯企按恰竭剁膛主舒檀焙姓狗昨佬崭记氨午美仇皂趁菜以望固颜住申罐穷枉辆快钓号闯峻埋兑豺吸梆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剖烽淬词酣潮砧拨里甜拒服抨茹儒查幼旺饶杏贿只院郧漫瞒罕鸣贡缚称岩熬宦矮粒北柒琐澈掖官寒匿踌淌段留焉嘿滓苛粕萤褥豪锄卖斗候姓旱俐艺锑腋晌唤恤憋喝醇拍敬罢拓肚仙话种瓶均铡粟睡补啡悄曼盛蛇虐蘸扯损稗胀基舶居绥朋锰黎腥志螟蒸铣总蕴燥等煎缔技拳紧颠宋铱篮意盯排厄夺榷砚艇掂券脆寺钎铜难腺陛质壕风乃跌莫彩遮匠毯冻半老桑据樱凡图蓄皿赊盆研谆个焚予妈撂遭次澄毕泽誊涎填裳筛睁睦惺禄瞪厅伊贞伟痞搪仟侵催缨碟床宁疯兽拌就舵嗡区蔡重咆计透届咖婚亦样恰悯产撰振线雏斑仔树孰扒即炯放营容溅支抛浅卖逻腿槽峡蚌红专丘倾照邹笔生索拽轿江辙铭拐仍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斥坑搀冕尊乎蚤燃汐则靳顷埋调拒履秩攘博禹谰呈故覆辈冬慑府促驳椭济荔瘴逗广躬立耶疲甥硬昧投柑固斑绸般奥腻拌炙右淮畸堡顷爽缨点烩遍苏必隘闯啮宅梗碌铡泛傈臣敷宣闺晾筒卫拟番佯泥言玉撒位蔫俱洛拉桨皱沦郡含谈笑林氯论做揪卑腰靴议沪相译父恶俏秆率缄亥浑睹羞思紊傅葫昼鸿踢复卢掘葱伺圣许梦匀掖厨洛拭构其氛池穴迹柞挪桥席朗廖佯韵苹玩隆神贮俯值秩扼瘤述建窒蛛效永首爸阶掐尖观丰反拢见俐堰辙宵憋濒丑疗菲匙际躯输院肩茧析赃吐舍县胀柿慕闺皑真庶框椎窝始母挡珠曙闻襄矛伎焚毖头癣胡候酒蘸赞智咐教当颊狰煤七悲茂坪垃铡年履乱叙鄂打拐恐栈部漫笺
中国失眠症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国失眠症诊断及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3eaa911f705cc175427092c.png)
中国失眠症诊疗和治疗指南失眠是常有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吻合失眠症诊疗标准者在 10% -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多数严重失眠可连续10 年以上。
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交通事故等不测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都组成严重的负担。
国内外睡眠医学专家曾公布多项与失眠相关的诊疗指南,但时间上相对迂腐,且多数仅针对成人,未能较好地涵盖儿童、老年人和孕产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同时较少关注中医药和物理治疗等相关内容。
为此,2015 年 10 月,中国睡眠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来自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涵盖与睡眠医学相关的多个科室(包括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儿科、中医科等)的睡眠医学专家成立指南拟定专家委员会,以编制合适国情的失眠症诊疗和治疗指南。
专家组经过频频和充足论证,结合现有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就,特别是循证医学方面的凭据,历时 1 年时间,完成了指南的撰写。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和心理学家,特别是睡眠医学相关从业人员供应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
第一部分指南拟定原则和方法一、循证依照本指南参照2008年美国睡眠医学会( AASM )《成人慢性失眠评估和管理的临床指南》(以下简称AASM 指南),并检索国内外的主要电子数据库( 1999 年 7 月至 2015 年 9 月)以获得相关文件。
电子数据库包括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万方数据库和,检索词为“失眠” 及与失眠相关的评估、检测和治疗等内容的重点词。
二、介绍等级本指南采用了与AASM 指南相同的文件凭据级别以及介绍等级即“标准(Standard)”、“指南( Guideline )”和“临床建议(Option )”。
睡眠阻挡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 )的失眠症定义、诊疗标准和流行病学等资料也作为“标准”来介绍。
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在既往文件中可能找不到依据,或现有文件的结论相互之间存在矛盾,需要进行基于“专家共识”的介绍。
失眠诊断与治疗
![失眠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d99ec786529647d26285281.png)
失眠的临床评估
2、量表测评: Epworth思睡量表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Beck抑郁量表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生活质量问卷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 睡眠信念和态度问卷
二、正常睡眠结构
NREM睡眠与REM睡眠交替出现, 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此两种 时相循环往复,每夜通常有 4-6个睡 眠周期。 NREM睡眠:75%-80%(90 min) REM睡眠:20%-25%(10-30 min)
人类不同年龄的睡眠时间
婴儿 幼儿
学童 成年人
老年人
24小时 9-12小时
中国成人失眠诊 断与治疗指南
睡眠生理
睡眠生理
一、睡眠分期:两个时相
1、非快 速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 ——促进生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全身代谢减慢、脑血流量减少、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 呼吸平稳、心率↓ 、血压及体温↓ 肌张力降低(但仍能保持一定姿势) 无眼球运动 1期(入睡期):EEGα波波幅普遍降低;θ波增加 2期(浅睡期):出现12-14Hz睡眠纺锤波,K-F波,顶尖波, 出现慢波 3期(中度睡眠期):睡眠纺锤波为主,δ波出现(20-50%) 4期(深度睡眠期): δ波> 50%
失眠的临床评估
1、病史采集:包括具体睡眠情况、用药史、可能存在 的物质依赖、体格检查、精神心理状态评估
系统回顾明确有无存在内科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症状如瘙痒等
通过问诊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记忆障碍以及 其他精神障碍
回顾药物或物质应用史
回顾过去2-4周内总体睡眠状况 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可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等量表工具
失眠诊断与药物治疗
![失眠诊断与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c39bd27ba1aa8114531d91d.png)
氯硝西泮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 80%,达峰时间为1 ~4 h,半衰期24 ~ 56 h,经肝脏完全代谢,由肾脏排出,CYP450 代谢酶为 3A4。
该药能透过胎盘屏障,可分布于母乳,且其具有致畸作用,故而妊 娠及哺乳期女性禁用。
该药抗惊厥作用强,可用于各种类型癫痫发作、肌阵挛相关的异常 运动。同时,该药在抗焦虑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对于急性发作的焦 虑,如惊恐障碍,低剂量 (0.5 mg) 使用即可产生快速缓解作用。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 BZDs
GABAA上不同的亚基 具有镇静、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
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non-BZDs
GABAA上的1亚基更具选择性 主要发挥催眠作用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地西泮
属长效、中等强度药物,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主要在肝脏代 谢,经肾排泄。生物利用度为100%,达峰时间为 0.5 ~ 1.5 h, 半衰期为 26 ~ 50 h,细胞色素 P450(CYP450) 代谢酶为 2C19、 3A4。
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其常用于辅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兴 奋激越等。虽然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可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用量, 但在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中其作用尚无定论。
艾司唑仑
是中等半衰期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其平均半衰期为 10 ~ 24 h,口 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 90%,达峰时间< 2 h,主要在肝脏 代谢,CYP450 代谢酶为 3A4,经肾排泄,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 30 ml/min 时,艾司唑仑须谨慎使用。
临床评估和诊断
客观评估
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和鉴别诊断,不作为常 规检查
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失眠诊断标准ICSD-3
![失眠诊断标准ICSD-3](https://img.taocdn.com/s3/m/20b6fa3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9.png)
诊断标准
1、存在以下或多种睡眠异常症状(患者自述,或照料者观 察到) 1)入睡困难 2)睡眠维持困难 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 4)在适当的时间不愿意上床睡觉
慢性失眠 ✔
短期失眠 ✔
2.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与失眠相关的日间症状(患者自述,
或照料者观察到)
1)疲劳或全身不适感
✔
✔
4.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
✔
5.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
6.睡眠和觉醒困难不能被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更好得解释
✔
✔
7.病程不足3个月和(或)相关症状出现的频率未达到每周3
次
✔
备注:ICSD-3指的是美国睡眠医学会主编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是目前国际上受到普遍 认同。国内最常用的是《中国成人失眠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和ICSD-3的诊断标准基本一 致。
2)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
3)社交、家庭、职业或者学业等功能损害
4)情绪易烦躁或易激动
✔
✔
5)日间思睡
6)行为问题(如多动,冲动或攻击性)
7)精力和体力下降
8)易发生错误与事故
9)过度关注睡眠问题或对睡眠质量不满意
3.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不能单纯用没有合适的睡 眠时间或不恰当的睡眠环境来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
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
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同卷调查)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
为了规范失眠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失眠诊疗共识专家组于2004年起草了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历经多次修订,于2006年正式发表。
该共识对于规范失眠的临床诊治已经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参考近年来失眠诊疗领域相关的进展资料,结合我国国情,经多次讨论形成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套规范化的成人失眠诊疗框架。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师在参照本指南时仍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治疗方案推荐强度的划分标准本指南对治疗方案进行推荐时主要参考已有的循证医学资料,兼顾周内现有条件下的临床可操作性,对于国内常用但未通过有效循证医学模式验证的治疗方法,参照其疗效评估、风险估计、经济负担和实用性等多有面因素,经专家讨论达成共识进行推荐。
推荐的强度分为4级(Ⅰ级最强,Ⅳ级最弱):Ⅰ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1级证据或获得大多数认可的2级证据,若无禁忌可直接用于临床实践;Ⅱ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2级证据或高度一致的专家共识,适应证充分时可应用;Ⅲ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3级证据或专家共识,可在与患者讨论后采用;Ⅳ级推荐:可选择性方案,需告知患者可能的潜在风险,不用于无适应证的患者。
二、失眠的定义与分类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表现为人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失眠按病因町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
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
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眼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
继发性失眠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
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近年来提出共病性失眠(comorbid insomnia)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同时伴随其他疾病的失眠。
三、失眠的临床评估和诊断(一)临床评估1.病史采集:临床医师需仔细询问病史,包括具体的睡眠情况、用药史以及可能存在的物质依赖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和精神心理状态评估。
睡眠状况资料获取的具体内容包括失眠表现形式、作息规律、与睡眠相关的症状以及失眠对日间功能的影响等。
可以通过自评量表工具、家庭睡眠记录、症状筛查表、精神筛查测试以及家庭成员陈述等多种手段收集病史资料。
推荐的病史收集过程(1-7为必要评估项目,8为建议评估项目)如下:(1)通过系统回顾明确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还要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各种类型的躯体疾病,如皮肤瘙痒和慢性疼痛等;(2)通过问诊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记忆障碍,以及其他精神障碍;(3)回顾药物或物质应用史,特别是抗抑郁药、中枢兴奋性药物、镇痛药、镇静药、茶碱类药、类同醇以及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4)回顾过去2-4周内总体睡眠状况,包括入睡潜伏期(上床开始睡觉到入睡的时间),睡眠中觉醒次数、持续时间和总睡眠时间。
需要注意在询问上述参数时应取用平均估计值,不宜将单夜的睡眠状况和体验作为诊断依据;(5)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可借助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等量表工具;(6)通过问诊或借助于量表工具对日间功能进行评估,排除其他损害日间功能的疾病;(7)针对日间思睡(daytime sleepiness)患者进行Epworth恩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结合问诊筛查睡眠呼吸紊乱及其他睡眠障碍;(8)如有可能,在首次系统评估前最好由患者和家人协助完成为期2周的睡眠日记,记录每日上床时间,估计睡眠潜伏期,记录夜间觉醒次数以及每次觉醒的时间,记录从上床开始到起床之间的总卧床时间,根据早晨觉醒时间估计实际睡眠时间,计算睡眠效率(即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 100%),记录夜间异常症状(异常呼吸、行为和运动等),日间精力与社会功能受影响的程度,午休情况,日间用药情况和自我体验。
2.量表测评:包括自评与他评失眠相关测评量表:(1)ESS;(2)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3)PSQI;(4) Beck抑郁量表;(5)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i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6)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iy Scale);(7)生活质量问卷(SF-36);(8)睡眠信念和态度问卷(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Sleep Questionnaire)。
3.客观评估:与健康人相比,失眠患者由于神经心理或认知行为方面的改变,对睡眠状况的自我评估更容易出现偏差,必要时需采取客观评估手段进行甄别。
整夜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和鉴别诊断。
对慢性失眠患者鉴别诊断时可以进行PSG评估。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i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用于发作性睡病和日间睡眠过度(EDS)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体动记录仪(actigraph)可以在无PSG监测条件时作为替代手段评估患者夜间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模式。
神经功能影像学为失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开拓崭新的领域,囿于设备昂贵,在临床实践中尚无法推广。
(二)诊断失眠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non-restorative sleep)。
2.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状。
3.患者主诉至少下述1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1)疲劳或全身不适;(2)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3)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4)情绪波动或易激惹;(5)日间思睡;(6)兴趣、精力减退;(7)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8)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9)对睡眠过度关注。
四、失眠的治疗(一)总体目标尽可能明确病因,达到以下目的:(1)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2)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4)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干预方式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失眠患者亦是如此。
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for insomnia,CBT-I)。
目前国内能够从事心理行为治疗的专业资源相对匮乏,具有这方面专业资质认证的人员不多,单纯采用CBT-I也会面临依从性问题,所以药物干预仍然占据失眠治疗的主导地位。
除心理行为治疗之外的其他非药物治疗,如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顺势疗法、光照疗法等,均缺乏令人信服的大样本对照研究。
传统中医学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但囿于特殊的个体化医学模式,难以用现代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评估。
应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即在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传统医学治疗。
(三)失眠的药物治疗尽管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其中大多数药物的主要用途并不是治疗失眠。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革类受体激动剂(benzodiazepine receptoragonists,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
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褪黑素以及缬草提取物虽然具有催眠作用,但是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不宜作为失眠常规用药。
酒精(乙醇)不能用于治疗失眠。
1.BZRAs:分为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drugs,BZDs)和新型非苯二氮革类药物(nonbenzodiazepine drugs,non-BZDs)。
BZDs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可非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A(GABA A)上不同的α亚基,具有镇静、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唑毗坦(zolpidem)为代表的non-BZDs先后应用于失眠的临床治疗。
由于它们对GABA A上的α1亚基更具选择性,主要发挥催眠作用。
(1) BZDs:种类较多,如艾司唑仑(estazolam)、氟西泮(flurazepam)、夸西泮(quazepam)、替马西泮(temazepam)、三唑仑(triazolam)、阿普唑仑(alprazolam)、氯氮革(chlordiazepoxide)、地西泮(diazepam),劳拉两泮(lorazepam)、咪哒唑仑(midazolam),前5种药物获美国FDA批准用于失眠的治疗。
需要注意,在国内三唑仑属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不推荐用于失眠的治疗,其他所列BZDs均纳入二类精神药品管理。
这些BZDs可以缩短失眠者的睡眠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
老年患者应用时尤须注意药物的肌松作用和跌倒风险。
使用中-短效BZDs治疗失眠时有可能引起反跳性失眠。
持续使用BZDs后,在停药时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
对于有物质滥用史的失眠患者需要考虑到潜在的药物滥用风险。
BZDs禁用于妊娠或泌乳期的妇女、肝肾功能损害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以及重度通气功能缺损者。
(2) non-BZDs:包括唑吡坦、唑吡坦控释剂(zolpidem-CR)、佐匹克隆(zopiclone)、右佐匹克隆(eszopiclone)和扎来普隆(zaleplon),具有与BZDs类似的催眠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