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披露异地高考“三条件” 被指苛刻

合集下载

“异地高考”门槛怎么设很关键

“异地高考”门槛怎么设很关键

龙源期刊网 “异地高考”门槛怎么设很关键作者:来源:《教育》2012年第34期袁新文在2012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自从今年8月底四部委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出台后,人们对于各地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就翘首以待。

最令人关注的是异地高考的门槛。

如果设限太多、门槛太高,异地高考必然使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

人们普遍认为,黑龙江省的异地高考规定比较人性化,门槛不算高。

但是,其他省份的规定是否也会这样“平易近人”?教育部负责人曾明确指出,异地高考不仅要对学生条件、家长条件提出要求,还要考虑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等。

日前针对“你如何看待异地高考准入条件”进行的网络调查表明,三成受访者认为“条件过于苛刻,希望降低门槛”。

然而,门槛太低也会出现问题。

不少人担心:为了孩子高考,会不会有大批家长去大城市谋职就业?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庞大,城市的住房、学校等资源不足怎么办?异地高考怎样才能不稀释流入地教育资源、不损害流入地学生的利益?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异地高考,难度更高、影响更大,必须采取审慎态度,科学决策,既不能畏葸不前,也不能操之过急。

门槛设多高,口子开多大,的确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当然,异地高考只是高考改革的一项内容。

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全方位实施高考改革。

比如,加大自主招生力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强化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一考定终身;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职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组织;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等等。

为此,在期待各省异地高考方案的同时,人们更期盼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早日出台,为推进教育公平扬帆击楫。

2023年重庆异地高考政策,3篇

2023年重庆异地高考政策,3篇

2023年重庆异地高考政策,3篇重庆异地高考政策117日上午10时,重庆市教委召开重庆市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2021年(2018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高考总成绩为全国统考科目和高中学业水*考试选考科目的总和,取消文理分科,统考语数外三科,等级性考试则采用“6选3”模式。

据介绍,重庆将在2018年上半年出台并公布《重庆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方案》。

从2021年(2018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制度。

即:依据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总成绩为全国统考科目和高中学业水*考试选考科目的总和。

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150分,由国家统一命题,考试不分文理科,考试时间在每年6月份。

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每年4月、6月),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高中学业水*考试,范围覆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科目,结果采取合格或等级方式呈现,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

重庆异地高考政策22015年启动我市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重点完善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和就近入学制度。

逐步建立以初中学业水*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高中阶段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2018年建立依据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从当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2021年基本建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教育考试招生基本模式,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多次选择、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重庆异地高考政策3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

2012年9月1日,*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

异地高考设3大准入条件 禁止奥数作为入学条件

异地高考设3大准入条件 禁止奥数作为入学条件

昨天,国新办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透露,“异地高考”需要在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符合基本条件。

袁贵仁提到,城市并非越大越好,各地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就此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

聚焦异地高考异地高考须三个准入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袁贵仁介绍,当前我国跟随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有2000多万。

2003年国务院提出“两为主”解决这些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

如今快十年了,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这是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它确确实实涉及一部分群体的利益。

”袁贵仁说。

8月30日,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一个文件,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提出要正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具体怎么解决,由各地根据情况而定,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的办法。

文件提出,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中考要有条件准入,包括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需符合基本条件。

家长在流入地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是常住人口;学生本人在流入地就读的时限不同,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什么样的学生跟本地生享受相同的升学考试政策。

“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袁贵仁提到,城市并非越大越好,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因此第三个是城市条件,各地将就此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各地状况不同,因此解决办法也不同。

袁贵仁表示,这一政策将因地制宜,随迁子女流入地多的省份要出台文件,并要求各地根据流入地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办法,提出具体条件。

“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

”发达省份定额招收中西部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当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

如何破解异地高考政策难题共9页文档

如何破解异地高考政策难题共9页文档

如何破解异地高考政策难题一、异地高考政策面临的困境2012年8月,异地高考问题终于破冰。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地具体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此《意见》一经发出,引起社会各方强烈反响。

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希望各地方案尽快出台,实现多年夙愿,但当地户籍居民及其子女的反对之声也不绝于耳。

随后,各地方政府的反映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异地高考矛盾最为突出的京沪粤三地方案的出台十分谨慎。

北京方案提出从2014年起,满足一定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京借考高考,但需要回原籍录取:上海要求从2014年起,进城务工人员需要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的,其子女才可参加当地高考。

广东省则是从2016年起,符合一定条件的随迁子女才可以参加高考,并与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京沪粤异地高考方案过高的门槛与随迁子女的期望相去甚远。

由此可见,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升学权利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我们陷入了“具体化窘境”,异地高考方案的推进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阻力或难题。

这表明,异地高考政策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复杂理论视角审视影响政策实施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策略破解异地高考政策难题。

正如莫兰所说:“复杂性思想本身不直接解决问题。

但它构成对于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一种帮助。

”二、异地高考政策陷入困境的复杂性考证1 异地高考政策目标群体利益关系的非线性在复杂系统中,非线性关系是最为普遍的。

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各子系统或组成要素之间的支配与从属、催化与被催化、策动与响应、控制与反馈等多元非对等关系。

异地高考政策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内部所调节的各目标群体间的利益诉求存在着种种非对称的非线性关系。

此次异地高考政策利益的分配主要发生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本地户籍人口子女、“高考移民”之间,这三类利益群体间的交互作用复杂多变,确定性的因果对应已不复存在,呈现出复杂的博弈关系。

谨防“自定条件”将异地高考政策架空.doc

谨防“自定条件”将异地高考政策架空.doc

应当承认,囿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完全让一些大城市和一些地方“无条件”实现高考“自由流转”并不现实,所以,政策性规定中提到的诸如家长在当地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以及缴纳了各种保险等,是必要的,也是一个身为纳税市民最基本的条件。

然而,对于后续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学生参加当地高考条件”,笔者无法看好。

多年来,在部分社会领域屡屡发生“令行不禁止”的情况下,一个有“操作余地”的异地高考政策被“架空”的可能性更大。

日前,媒体披露在郑州市某区,农民工子女要想接受义务教育,除了要办齐各种手续,还要进行智商测验,开具医院相关证明。

这是河南南阳邓州农民工魏双恒的8岁儿子航航在郑州市建设路三小求学时遭遇的难题。

记者调查发现,魏双恒孩子上学遭遇的难题并非孤例。

在河南郑州,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选择在城市就读,孩子入学时都要经过学校老师的“面试”。

(9月6日工人日报)这正是“好政策”在地方执行中被异化的标志。

公众的担忧在于,一旦国家教育部将政策执行“放宽”给各地地方政府,会不会在未来的异地高考上设置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障碍和“条件”来?绝非没有可能。

因为,上级部门留给地方自我操作的空间太大了。

仅就一个“父母是城市常住人口”的规定,各地设置标准不一,有“一年的”、有“三年五年的”,在缴纳保险上相关纳税标准上各城市执行同样可以不一,“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随便定,学生就读“一年、两年或三年”更是随便定,最终这一良好的“异地高考”政策,有可能变成看着好吃却执行不好的“一张馅饼”。

在异地高考的良好政策执行上,绝不应高估一些地方的觉悟。

一些城市长期以来有着歧视外来人口的政策性习惯,很难想象一个对“流浪人员”采取“驱除”政策的城市,会有多大的善意来执行一个对外地人有益、却对本市子女“不利”的异地高考。

因此,笔者以为,上述“政策”有必要打打补丁,设置一个最基本的“底线”。

也就是说,那些“标准”是必须具备的,那些“标准”是不允许地方设置的,都应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规范。

异地高考准入条件需标本兼治

异地高考准入条件需标本兼治

龙源期刊网 异地高考准入条件需标本兼治作者:大漠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11期“随迁子女高考须满足三项条件”,平心而论,除了第二条“学生要迁入所在地就读”,其他两条门槛均不低且语焉不详。

何谓稳定工作,什么样的群体才是城市发展需要,这些都要经过多方利益博弈,充分酝酿讨论才能拟定出具体翔实的规则。

如果缺乏具体翔实的细则解读,这些条目就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和主观发挥余地。

如果项目过于苛严,随迁子女享受升学的教育权益就会被剥夺。

如果条件设置不合理,难以保证教育公平。

对于长期进城务工人员,虽然他们没房没低保,却干着城里人不愿干的苦活、脏活、累活,他们子女的升学教育权益难道城市没有义务保障?允许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这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

但为什么千呼万唤不出台?矛盾不具有普遍性,像山东已经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屏障,主要得益于山东流动人口不算多和高考分数线在全国名列前茅。

但是如果在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密集地区,随迁高考就是一块坚冰。

一方面因为北京、上海随迁子女急剧增加给当地带来巨大压力,这不仅挑战当地经济、教育承载力,而且面临诸多利益重新分配。

另一方面,北京、上海高校数量多、名校扎堆,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一旦京沪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本地户籍考生升学利益就会受到影响,或者引发新一轮以子女教育为诱因的高考移民潮。

更大的问题是: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因为教材、考纲、考试模式的不衔接,即便回到户籍所在地,也无法适应当地高考。

如何解决随迁子女高考升学问题,又不影响当地考生的权益,这考验施政者的智慧。

笔者以为治标之策就是改革高考制度,结束各自为政的时代,全国统一教材、考纲、考卷,这样,异地上学、本地高考、本地录取就不成问题。

如果全国一盘棋不太现实难统一,那么可以对异地考生执行全国统考政策,然后通过技术数据折算成户籍所在省份的分数。

异地高考门槛:部分地区异地高考门槛偏高

异地高考门槛:部分地区异地高考门槛偏高

异地高考门槛:部分地区异地高考门槛偏高“千军万马独木桥”,这曾是中国民众对这场选拔竞争程度的比喻。

然而,从高校扩招到社会机会多元化,眼下的高考虽已不再是出人头地的“独木桥”,但是,一场牵动近千万家庭的考试,对于这个国家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每个家庭都全力以赴的支持。

从标印着“绝密”字样的试卷试题,到警方护卫考点、监控录像,再到考试之后的全封闭阅卷,全社会都在努力创造一场公平公证的竞争。

然而,在流动人口超过2.3亿的中国,人们期待,更多的随迁子女能够更平等便捷地就地参加高考;在国家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下放给高校时,人们期待,高校自主招生少一些“暗箱”,多一点透明;在各种“特长生”遭到社会质疑之际,人们则期待,高考加分政策少一点“猫腻”,多一些人性。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新程开启后的第一次高考,从今天起,将推出高考主题策划,关注考场之外的高考期待。

图片来源:(www.)28省份实施异地高考:人数激增高门槛问题待解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在2013年艰难“破冰”之后,今年又获得进一步推进,至少有28个省份将实施异地高考。

今年报名人数达到5.6万人,较去年激增12倍,但部分地区门槛过高问题仍有待解决。

专家指出,未来应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打破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实现考试和招生相对分离,让大学自主招生,以彻底解决异地高考问题。

今年28省份实施异地高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被称为“异地高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

异地高考人数较去年激增从异地高考报名人数来看,与去年异地高考遇冷不同,今年报名人数达到了5.6万名,较去年的4440名激增12倍。

分省份来看,湖北今年异地高考报名人数达2664人,比去年增加2445人,是去年的12倍;江苏报名人数从去年的374人激增到2995人,是去年的8倍;安徽今年异地高考生有705人,人数较去年的304人实现翻番。

在今年首次开放异地高考的省份中,福建异地高考报名人数有3600多名,新疆有2138名,海南有372名,山西600多名,宁夏有35名。

解读“异地高考”三项准入条件谏言“异地高考”政策

解读“异地高考”三项准入条件谏言“异地高考”政策

龙源期刊网 解读“异地高考”三项准入条件谏言“异地高考”政策作者:陈晓玲来源:《中国教师》2012年第22期编者按:2003年,国务院针对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两为主”,即以流入地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允许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在流入地就读。

十年过去了,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了,“异地高考”这个问题就成为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2011年3月24日,20名学生家长向教育部学生司工作人员递交了《学籍与户籍分开,以居住地和学籍确定高考地的建议方案》。

这些家长都是外地来京工作多年,孩子当中大部分在北京完成了小学、初中教育,马上就要面临高考。

2011年10月,他们又向社会公开了民间版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并递交教育部。

这份方案提出,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的标准认定。

具体措施是子女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在该地有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该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对于北京、上海等情况较为特殊的区域,方案中也有明确设计: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之后,这些非京籍家长每个月到教育部信访办提交公开信,希望能够得到明确答复。

同时,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家长志愿者自发组织,在地铁口、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宣传,目前,已争取到接近10万人次的公众签名。

民间版《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就是他们在调研、征求意见,组织专家学者、家长、媒体记者召开研讨会的基础上拟成的。

2011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后文中简称《意见》)。

2012年9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文件主要精神有三点:一是要积极解决。

异地高考问题的法律分析

异地高考问题的法律分析

异地高考问题的法律分析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追求和发展,异地高考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异地高考是指学生选择在与自己所在户籍地不同的地方参加高考。

然而,这一选择不仅带来了方便,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首先,异地高考涉及到户籍制度与高考制度的关系。

我国高考制度基于户籍制度,将学生的高考资格与户籍地挂钩。

因此,学生选择异地高考会导致其高考资格的转移,涉及到户籍迁移、学籍转换等一系列手续。

在此过程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着审批、备案等工作。

异地高考的合法性及其对高考制度的影响,需要通过法律解释和制度完善来明确。

其次,异地高考涉及到学生和家长的权益保障。

学生选择异地高考,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考试费用、住宿条件、交通安全等。

在此过程中,如何保障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权等权益成为关键。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异地高考的公平公正,并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救济措施。

再次,异地高考涉及到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

随着异地高考的增加,各地高校面临着来自不同地区的考生竞争。

这就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在招生录取中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避免资源过度集中,造成不公平现象。

此外,也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协作,提高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效率。

最后,异地高考涉及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问题。

学生异地高考涉及到学籍转移、培养管理等问题,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和服务。

因此,需要加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学生权益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异地高考问题的法律分析涉及到户籍制度与高考制度的关系、学生和家长的权益保障、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等方面。

我们需要通过法律的明确与完善,加强监管与协作,确保异地高考的公平公正,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异地高考,前世今生

异地高考,前世今生

袁贵仁--教育部部长
2012年3月,袁贵仁在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 议开幕会上透露,异地 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 月内出台。2012年9月5 日,异地高考学生、家 长和城市三个条件披露 。
三大条件
家长:在流入地要有稳定的工作、 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交了各 种保险,是常住人口。 学生:学籍完整,最好不是半路 出家(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 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 城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假如有那么一天,农村的学校再也 招不到学生了,请问:
狂 顶
长期在外务工的亲们,你们有福了,您的小孩可以就地高考了! 没有户籍的同学们,你们有福了,可以和其他本地人一起享受优 质的本地教学资源了!再也不用被打回原籍了! 本地的学子们注意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即将结束了,后面将有一 大波的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入驻你所在的学校,他们将和你们一 起学习直到考上大学,有竞争才会有进步,该加把劲了啊! 不是每个人都有落根大城市的能力,也不是所有人都向往城市里 的生活,所以,没必要考虑大城市人口超载或农村变空村的情况。
高考,也就是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异地高考”历程
2008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
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
辅导百问》
今生--恩准!!!
山东
在2010年12 月启动的国 家教改试点 中,解决异 地高考列入 了试点:
Hale Waihona Puke 湖南重庆北京 上海--好基友,不解释!
在北京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2009学年度,30073名 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 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 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

异地高考的条件要求解读

异地高考的条件要求解读

异地高考的条件要求解读异地高考需要哪些条件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外地务工人员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政策规定其子女可以在异地参加高考。

不同省份制定的异地高考政策都是不一样的,异地考生在哪个省份参加高考就可以按照哪个省份指定的异地高考政策来参加高考。

异地高考需要有三大条件:1、家长的条件是: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并且是常住人口;2、学生的条件是:要在迁入所在地就读;3、所在城市的条件是:发展需这个行业群体。

异地高考准入条件要有条件准入。

首先家长要符合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

4.基本的材料就是学生及父母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另外学生还需要准备一份亲子关系证明或是公证处提供可以证明亲子关系的有效材料。

最后,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家长还需要提供本地合法稳定的职业证明,合法稳定的居住地证明、居住证、以及参加社会保险证明等有效材料。

大部分省份对于外来人员子女异地高考的要求,都是需要家长和子女双方都符合要求才可以。

家长的基本条件就是需要在本地有稳定的工作,住所和收入,并且缴纳了社会保险等各种保险,在这个城市居住了一定的年份。

而对于外来人员子女的基本条件是在这个城市上学的时间长短,有的学生是从小就在这个城市长大的,在这里上了小学、初中和高中,而有的则是中学阶段才来,有的更是在高中才来。

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什么样的学生才能与本地考生享受同样的待遇。

异地高考报名政策可以不回原籍而进行异地高考。

现在高考已经可以不在户籍所在地考试了。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目前很多省份公布了异地高考的政策。

异地高考在不同省份对异地高考报考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随迁子女异地参加高考必须满足一定的高中学籍年限,且考生家长需有稳定的住所(含租赁)、稳定的工作且在一定时间内上缴社会保险。

比如北京:在北京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须符合:1、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登记卡、居住证或工作居住证。

2、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

严禁异地高考的文件

严禁异地高考的文件

严禁异地高考的文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高考政策的不断改革,高考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现象,即一些学生选择异地参加高考,即在自己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参加高考。

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发布了一份文件,严禁异地高考。

严禁异地高考的文件旨在维护高考的公平性。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应该确保每个考生都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考试。

如果允许异地高考,就有可能出现不同地区考试难度的不一致,导致不同考生面临不同的竞争压力,这将严重损害高考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严禁异地高考的文件也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异地高考意味着学生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地方参加考试。

这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适应困难,容易影响他们的发挥和成绩。

而且,学生还要面临长时间的旅途和住宿问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是一种考验。

因此,为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严禁异地高考是必要的。

严禁异地高考的文件也有利于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

高考制度的实施是地方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允许异地高考,就会导致一些地方教育资源的流失,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而且,一些地方可能会为了吸引异地考生而降低考试难度,这将损害高考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因此,严禁异地高考有利于促进地方教育的均衡发展。

针对严禁异地高考的文件,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

首先,学生和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高考观念,不盲目追求异地高考的机会,而是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备考。

其次,地方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高考制度的宣传和解释,让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高考政策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同时,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地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地方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吸引更多考生留在本地参加高考。

严禁异地高考的文件是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性、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

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这一政策,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高考环境。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作者:耿银平来源:《青春期健康》2014年第01期11月24日中国广播网报道,今年是北京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京考高职,但非京籍考生参加高职招考申请,父母在北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必须符合已满6年,这把不少考生挡在门外。

无独有偶,广东省教育厅前几天公布的“异地高考”,在报考条件中,除了5大条件: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持有连续3年以上(含3年)的广东居住证、在广东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费累计3年以上、就业所在地市具有高中阶段学校3年完整学籍。

“异地高考”需要跨过如此多的门槛,才能得到报名资格,可谓是“壁垒森严”。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对异地高考表态说,“城市应当为稳定就业者子女就学负责”,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进城务工者的户籍虽不在城市,但他们为输入地政府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其子女的受教育,输入地政府本来就应努力担当。

这是一种权责对等的契约道义,更是输入地政府应该提供的一种精神福利和公民福利。

不因为户籍不同而剥夺、限制他们享受城市公共福利的机会,这才是基层政府不可或缺的公共责任底线。

可看看北京、广东的“异地高考”措施,仍有诸多不足,比如广东的“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中考”成为报名新门槛,在地级市“异地中考”的政策尚未出台,异地高考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又加上了一个“异地中考”,无疑增加了“异地高考”的推行难度。

况且“在广东连续6年”,承担的房租及生活费用,就是一个不菲的数字,这是在帮助务工人员呢,还是在变相限制其子女的入学机会呢?如果这个“高门槛”堵住考生们的报名机会,异地高考就成为了事实上的“聋子的耳朵——配搭”,“异地高考”还怎么实施呢?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合法权益机会,也会受到“蒸发”。

异地高考相关材料

异地高考相关材料

异地高考新政盘点教育部公布异地高考准入条件:父母需满足5项家长基本条件是在地方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

学生本人条件是,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跟本地生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这个群体,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根据这三个条件,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特点:2013年立即执行代表:黑龙江、江苏、安徽黑龙江对学生设低门槛11月,各省份陆续进入了2013年高考报名阶段,明年随迁子女是否能就地高考,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月初,黑龙江省成为首个明确2013年异地高考具体条件的省份,比之前明确2014年实行“异地高考”的山东省和福建省更提早了一步。

对照不久前教育部针对“异地高考”三个方面“准入条件”(家长、学生、城市条件),此次黑龙江公布的条件简化了许多。

如“家长条件”仅限于“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两项,并没有包含“交了各种保险”的社保条件,而对“学生条件”也仅要求了“连续就读3年以上”。

至于“城市条件”则完全没有涉及。

黑龙江设立的“门槛”被认为是一个较为宽松的尺度。

有学者表示:“这种要求使现实中出现高考移民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此外,江苏省和安徽省也相继表示2013年执行异地高考政策。

特点:2014年缓冲执行代表:山东、福建考试大省生源快速下降今年2月29日,山东开全国之先河,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允许外地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

按照山东省规划,异地高考在2014年起正式执行。

山东省破冰之举立刻成了关注的焦点,也使得“异地高考”的话题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上最热话题之一。

山东省出台了《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意见》规定,“从2014年起稳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为什么异地高考这么难

为什么异地高考这么难

为什么异地高考这么难钱元2013-01-17 10:15:06 来源:求是理论网2013年01月16日编者按教育部规定的“异地高考大限”已过,各省相继推出相关方案,尽管门槛高低有别、规定不一,但终究让随迁子女和家长们看到了希望。

其中北上广的异地高考方案尤为引人注目,推出首日即在网络上引发大讨论,支持、批评、质疑、吐槽的声音不断。

关于异地高考方案的推出与实行,表面上看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实际却并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责任,而是牵扯到了包括户籍制度、社会管理、经济发展乃至历史问题等多层面的复杂问题。

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门槛一览北京(过渡方案,正式方案将争取在2013年出台)2013年(过渡方案)符合条件的外地户籍学生2013年开始可以参加中职考试录取,2014年开始可以参加高职考试录取。

大学本科部分的录取则尚未公布放开的时间表。

天津未公布将抓紧完善与2013年中考中招办法相衔接的普通高校面向随迁子女的招生考试政策。

河北要求考生在流入地具有两年高中学籍,家长也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

按河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方案,随迁子女在河北省参加中考,享受与当地常住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

山西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山西省境内父母经常居住地连续3年接受高中教育并有正式学籍,提供家长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高中段学籍证明。

内蒙古2014年符合以下2个条件,可在流入地参加2014年高考,仅限报考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并可参与本专科院校录取:本人具有内蒙古高中阶段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本人取得内蒙古户籍满2年。

家长在内蒙古拥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职业且纳税(或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均满2年。

异地高考政策门槛太高,名不副实

异地高考政策门槛太高,名不副实

异地高考政策门槛太高,名不副实
2013年全国已有29个省市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

一些地区的方案由于门槛过高而遭受质疑。

专家建议,对异地高考方案应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视角进行评价,解决教育公平不能全指望异地高考方案,还需高考改革。

各地方案差别较大
在29个版本的异地高考方案中,各地一般对考生学籍、在该省区市就读时间、合法稳定住所,父母合法稳定工作、社保证明等条件有所限制。

但各地由于现实情况不同,各地方案具体限制条件相差比较大。

黑龙江的异地考生只需满足本省学籍、高中连读3年、有稳定住所3个条件就可报考。

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而江西只要求异地考生在江西省高中阶段具有1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

北京、上海、广东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对异地高考的限制较严格。

上海将异地高考政策与《上海市居住证管理条例》挂钩,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即人才引进类居住证的来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可在当地报考。

广东方案主打“积分入户”。

2013年起,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可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

其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从2014年开始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院,2016年可以报名参加高考。

海南异地高考报考门槛有高中低三个台阶

海南异地高考报考门槛有高中低三个台阶

海南异地⾼考报考门槛有⾼中低三个台阶 -本报记者郭景⽔ 我省“异地⾼考”政策的出台,备受各⽅关注。

本报记者针对读者关⼼的问题,对刚刚出台的异地⾼考政策的相关条款进⾏了解读。

门槛⾼低有别 我省本次的“异地⾼考”⽅案,报考门槛有⾼、中、低三个台阶。

只要务⼯⼈员和随迁⼦⼥符合第三条“3个有”的规定,随迁⼦⼥就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考,取得在我省报考省内⾼职⾼专学校的资格。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认为,这⼀规定门槛较低,可以使绝⼤多数外省籍务⼯⼈员的随迁⼦⼥,能够在我省取得参加⾼考的资格,并且可以在我省就读⾼职⾼专学校,体现了我省对外省籍务⼯⼈员随迁⼦⼥的⼈⽂关怀。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认为,设置不同门槛的⽬的,主要是让那些真正长期在海南居住、⽣活、从业的务⼯⼈员的随迁⼦⼥在我省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和普通⾼中教育,享受与海南有户籍考⽣同等升读⼤学的权益,让“异地⾼考”的政策惠及那些为海南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外省籍务⼯⼈员的⼦⼥。

防“⾼考移民” ⽏庸置疑,完全放开异地⾼考政策,“⾼考移民”在我省极有可能卷⼟重来,从⽽诱发新的社会问题。

因此,如何防“⾼考移民”也是我省制定异地⾼考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

记者注意到,在出台的政策中,对务⼯⼈员和随迁⼦⼥的连续学籍、合法稳定住所、社保缴纳等内容都有涉及。

同时,还根据连续居住时间、缴纳社保时间、连续学籍的长短,还分别作出了相应的报考批次规定。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认为,根据我省基础教育⽔平和基础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将外省籍务⼯⼈员随迁⼦⼥在我省就读、居住年限和外省籍务⼯⼈员在我省缴纳社会保险、居住年限以及从业情况,作为在我省报名参加⾼考的准⼊条件和报考批次的资格。

诸多条件的设置,主要就是切实防堵“⾼考移民”。

严禁“空挂学籍” 为了把好“异地⾼考”的报名资格审查关,严防“⾼考移民”等弄虚作假⾏为,省政府要求各市县、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省籍务⼯⼈员随迁⼦⼥“异地⾼考”⼯作的组织领导: 发展和改⾰部门要将外省籍务⼯⼈员随迁⼦⼥的教育纳⼊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安部门要加快建⽴健全外来⼈员在我省的居住证制度,加强对流动⼈⼝的服务管理,负责提供务⼯⼈员及其随迁⼦⼥在我省的居住等相关信息; ⼈⼒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外省籍务⼯⼈员在我省的从业管理制度和缴纳社会保险制度,及时提供外省籍进城务⼯⼈员在我省的社会保险信息; 教育部门要健全、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快中⼩学电⼦学籍⽹络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作,严禁“空挂学籍”的虚假⾏为,严防“⾼考移民”现象的发⽣; 招⽣考试机构要做好随迁⼦⼥“异地⾼考”的报名组织、考试实施以及招⽣录取等⼯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好实施方案。 (综合新华 社、《新京报》、《金陵晚报》报道)
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
密度仪
【中国新闻周刊网9月7日综合报道】近日关于“异地高 考”的话题再度火热: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
试工作意见的通知,称异地高考方案应于年底前出台;昨 日,教育部长父母就在当地就业;孩
子有当地的学籍;城市对父母的行业有所需求。这一“条 件”刚一露头就被指“过于苛刻”。教育部披露异地高 考“三条件”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
育的衡量标准。另有时评认为,有准入门槛的异地高考 会造成新一轮的“拼爹”。《华商报》网络版的评论称, 现今出台的关于“异地高考”的政策,虽然不乏
良好初衷和善意,但其实依然以父辈们占有资源的多寡 作为子女能否参加高考的“硬杠杠”。另据新华社电, 教育部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东、
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9个省(市)有 关方面负责同志研讨“异地高考”政策。会议强调,要 尽快明确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
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这个城市能发展到 多大规模,不是说城市越大越好,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 要和承载能力。中学校长:“准入条件”有点苛刻
据金陵晚报报道,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副校长张 玉东看来,高考政策应该如中考政策一样“放开”,高 考在户籍所在地入学的硬规定令很多随迁子女受教
育不便。他觉得“这3个条件比较苛刻,尤其第三个条件, 会制造新的门槛和不公平。”张玉东说,不能以父母所 从事的行业,来作为其子女能否被接纳接受教
道,袁贵仁部长这样描述这三个准入条件:首先家长要 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基本条件是,你在 地方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
,并且缴纳各种保险,你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尽管 你不是户籍人口。学生的条件是,这个学生有可能在这 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
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 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跟本地学生是 一样的。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
京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
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袁贵仁就各界关心的“奥数 热”、异地高考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对于异地高 考的问题,他说,2003年出台的文件允许随迁
子女在义务学校就读,现在十年过去了,当年接受义务 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了,这个问题就是一 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据《新京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