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考试题

学校体育学考试题

学校体育学考试题一、选择题1. 体育学的定义是:A. 研究体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B. 进行体育锻炼和竞技的运动项目C. 进行体育教学和指导的专业D. 进行体育赛事组织和管理的机构2. 以下哪一项属于体育学的内容之一?A. 物理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B. 大众健身和社区体育C. 运动训练与生理调节D. 体育伦理与职业道德3. 以下哪个学科与体育学关联最密切?A. 生物学B. 心理学C. 历史学D. 地理学4.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 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B.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C. 发展学生的体育潜力D. 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5. 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A. 统一评价标准B. 等级评价制度C. 多元化评价方式D. 成绩与名次取舍二、简答题1. 请简述体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 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进行评价与考核?4.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5.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体育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就体育学的发展与应用进行论述,以下是一些观点供参考:1. 体育学的发展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紧密相关。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催促了体育学的发展。

体育学通过研究运动的规律、训练方法和保健知识,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健身指导。

2. 体育学的应用体育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教育、训练、竞技和健康管理等领域。

在教育方面,体育学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训练和竞技方面,体育学通过研究运动技能和战术策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在健康管理方面,体育学为人们提供身体锻炼的建议和方法,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3. 体育学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体育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学校体育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适应、调整和发展的能力,包括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认识、社交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的作用1.提高社交能力,促进人际交往2.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3.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4.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基本要求1.注重团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2.注重竞技体育,培养竞争意识3.注重体育教育的思想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个性发展,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时,需要考虑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和需求,以及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学校的特点学校的规模、地理位置、教育水平等特点也需要考虑在内,以制定适合该学校的体育目标。

二、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步骤1.明确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学校体育目标制定的基础。

2.分析学校体育现状和问题通过对学校体育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可以找到目标制定的方向和重点。

3.确定学校体育目标在考虑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校特点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该学校的体育目标。

4.制定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教学计划、活动方案、竞赛计划等,以实现学校体育目标。

5.监测和评估在实施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体育目标和实施方案。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包括三个方面: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和其他体育健身活动。

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群众性的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的体育活动。

这些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能,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七个方面: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对全体学生;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研究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常考知识点归纳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常考知识点归纳

(一)学校体育学1.重点了解我国近现代与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对一些重要的发展时间节点以及制度规定知道即可。

例如1903年颁布实施的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内容、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内容等。

2.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小团体活动、个人锻炼活动。

课余体育训练:训练内容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战术训练和品德作风训练。

组织形式包括学校运动队、基层训练点、体育特长班、体育俱乐部、体育强项项目学校、竞技体校、业余体校。

早操:早操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内容应选择广播操、慢跑、拉韧带、武术基本功、基本套路等一些运动负荷不大的运动项目。

课间操:时间为15~20分钟,内容有广播操、素质操、器械操、游戏、武术、跑步、舞蹈等多种项目,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以达到积极休息为目的。

大课间:活动内容比课间操丰富,活动时间较长,活动量较大。

3.了解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其次多注意体育教师的其他基本职责。

4.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文件这一块知识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考点熟练掌握,以下节选一些常考要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节选)(二)基本原则。

保证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四)完善体育课程。

各地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

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开好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

(五)提高教学水平。

研究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1、学校体育:以学校为主的教学环境中,以身体运动卫生保健为手段,采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3、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4、教材比重:教材的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5、学校体育管理概念: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6、体育教学大纲定义: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定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紧紧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各类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它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7、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通常集中体现在1.体育教学大纲2.体育教材8、体能: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9、循环法:是指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10、体育知识: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1、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它表现为身体的一定肌肉、骨骼运动与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12、动作示范的定义: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13、体育课的密度:1.综合密度或一般密度:练习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2.专项密度: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3、练习密度:又称运动密度,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练习时间/全课时间100%14、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它反映了练习过程中学生机体的生理功能一系列变化;15、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全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课时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6、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而编写的每次课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17、家庭体育:学生在家长的组织、指导或参与下进行的校外体育活动;18、社会体育: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19、终身享用体育:指一个人一生中所进行的体育学习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20、健康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总称;21、体育课组织的概念:是指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合理措施与手段;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至今;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没落;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的;1903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至今;“三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与健康技术、体育与健康技能“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三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技术部分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目标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直线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体育教学手段基本模式:辅助式、直接式发展体能的四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体育知识的分类:一是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一是关于理论方面的知识;动作示范的种类: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体育课的类型:体育理论课、实践课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体育实践课种基本部分的组织形式:不分组、分组轮换、分组不换体育课堂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体育实践课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心理负荷学校体育功能:健身功能本质功能、教育功能、启智功能、情感发展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经济功能;学校体育学的一般功能:教养功能、教育功能、美育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发展体能的方法: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经验选材、科学预测选材心理负荷的评价指标:注意、情绪、意志1、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1,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2,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3,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4,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2、校体育学的特殊功能:即本质功能,健身功能;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3提高人体的功能4.调节人体的心理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3、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3.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4.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5.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6.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4、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特征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5、学校体育总体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6、学校体育的具体效果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2.掌握“三基”;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4.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7、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整体学生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8、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其特点为: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9、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三大1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10、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11、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结构:1、大纲说明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比重与要求、体育课成绩考核、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2、大纲本文部分包括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的教学内容;3、附件包括各年级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考核项目、体育课成绩评分表、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12、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相结合的原则13、体育教材的分类三部分: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分为:走、跑、跳跃、投掷、攀爬、悬垂支撑、平衡等;2、按运动项目分类,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3、按身体素质分类:速度、力量、耐力14、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3、工作复杂,多样和繁重;4、工作具有社会性;15、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高尚的思想品德2、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3、合理的知识结构4、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16、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关系:运动能力是身体赖以表现的运动形态,而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发展运动能力来实现的,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体质基本内涵的重要部分;17、编写课时计划步骤:确定课的教学目标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计划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课后小结18、主要体育教学工作考核:是指对学生体育课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和对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与质量所进行的检查和评定;意义:通过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上,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特点:内容多、评定难、组织复杂、工作量大;19、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1、全校体育锻炼计划2、班级体育锻炼计划3、个人体育锻炼计划20、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1、全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2、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3、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21、运动技能教学的三个阶段作业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二.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紧张性降低;三.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在时空上都更加集中,动作准确、熟练、省力、连贯、节奏稳定、可靠性和适应性强;22、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四、循序渐进原则23、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讲练法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与竞赛法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方法: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24、动作示范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示范要正确;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25、完整法与分解法的定义及优缺点:1.完整法: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的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优点: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利于学生完整掌握动作缺点: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环节;适用于简单的动作或虽然较难但部能分解的动作;2.分解法: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优点:降低难度,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较快的掌握动作技术;缺点:容易割裂、破坏动作技术结构;其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26、体育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基本内容,基本途径一.原则:1、方向性原则、2、正面性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4、集体力量教育原则、5、知行统一原则二.基本内容:1、社会主义思想教育2、爱国主义教3、集体主义教育4、民主法制和组织纪律教育三.基本途径:1、体育课堂常规2、体育教材内容3、课的组织教学4、突发事件处理四.方法:1、体育课堂常规2、体育教材内容3、课的组织教学4、突发事件处理27、新授课的定义,注意事项一.定义:指以学习新教材内容为主的课型二.注意事项:1、使学生对新教材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教师必须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正确运用各种教法措施,如帮助、限制、诱导等;2、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3、新授课应首先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克服难点;4、要有适当的重复次数和运动负荷,注意精讲多练;28、综合课的定义,注意事项一.定义: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合理搭配的一种课型;二.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加强新旧教材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2合理搭配不同难度的新旧教材内容;3根据新旧教材内容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年龄、性别、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练习,并合理地分配练习时间、安排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29、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的定义及优缺点:1、分组不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练习;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全面照顾学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场地和器材设备条件,否则会影响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因此,在场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方式;2、分组轮换: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体育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按预定的时间,互相轮换学习的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采用这种形式,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练习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开展互帮互学,其缺点是教师不容易全面照顾和指导学生;30、生理负荷的测定法和评价指标测定方法:1.学生自我感觉;2.观察法观察练习动作和观察身体反应;3.生理测定法评价指标:1每次课的平均心率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2心率曲线变化趋势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3课中练习前后心率的变化范围大小,以及休息间歇是否合理4课后心率恢复情况如何,学生反馈的信息如何5分析生理负荷上去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与方法;31、课外体育锻炼的定义、特点、原则一.定义:是指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二.特点:1、内容的丰富性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2、自愿性与规定性相结合;3、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4、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5、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三.原则:1、自觉、自愿性原则2、经常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全面性原则5、适量性原则6、渐进性原则、32、课外运动训练的定义、原则、特点、内容一.定义:指利用课外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和爱好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二.原则: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2、系统性原则3、周期性原则4、适宜运动负荷原则5、区别对待原则三.特点:1、课外运动训练的基础性2、课外运动训练对象的广泛性3、运动训练时间的课余性四.内容:1、身体训练2、技术训练3、战术训练4、心理训练5、思想品德训练33、身体训练的注意事项、基本要求、方法基本要求1、身体训练要全面2、在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中要有计划地安排身体训练3、身体训练要注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4、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动作质量34、课外运动竞赛的定义、特点、原则:定义:是指在课余时间,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心理的相互较量的体育活动;特点:1、竞争性2、集体性与教育性3、多层性与群众性4、趣味性与娱乐性三、原则:1、小型多样2、业余自愿3、公正合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思想演变——体育教育化问题1、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更重要,从而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对当时绅士们来说教育只是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能与其绅士身份相称的最好准备,体育人文教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体育人文价值而非单纯的增强体质或健康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从而体育成为培养绅士的基本内容,推动了体育教育化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

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

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导语:学校体育学是体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研究体育教育、体育训练和运动健康的学科。

考研复习过程中,了解学校体育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汇总介绍,帮助考研学子更好地进行复习。

一、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校体育学,是一门以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科。

它研究体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方法,研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职责、能力和素质,旨在推动体育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二、学校体育学的发展历程学校体育学的发展与我国教育改革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建立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制度。

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校体育学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机会。

三、学校体育学的理论体系学校体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体育教育理论、体育训练理论和体育心理学理论。

体育教育理论是学校体育学的基础,它研究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体育训练理论研究体育训练的规律和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体育心理学理论则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能力。

四、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模式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模式是指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法。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和综合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现代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综合教学模式则是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学校体育学的评估方法学校体育学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两种。

定量评估主要通过对学生体能数据的测定和分析,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来评估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体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学期末的临近,复习对于学生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学校体育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体育学的基本概念体育学是研究人类运动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了解体育学的基本概念是进行复习的第一步,可以从教科书、课堂笔记等资料中进行查阅。

二、运动生理学的重点内容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规律。

在复习运动生理学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肌肉与骨骼系统:了解肌肉的构造和功能,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对肌肉和骨骼的影响。

2. 心血管系统: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心率、血压等变化。

3. 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系统的机构和功能,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如呼吸频率、肺活量等变化。

4. 能量代谢:掌握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了解运动中的能量消耗和补充。

三、运动心理学的重点内容运动心理学研究人们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在复习运动心理学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运动动机和目标:了解人们参与运动的动机和目标,如健康、娱乐、竞技等。

2. 运动焦虑和压力:了解运动中的焦虑和压力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方法。

3. 自信和动机:掌握自信和动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学习提高自信和动机的方法。

4. 团队合作和领导:了解团队合作和领导在运动中的重要性,学习团队合作和领导的技巧。

四、运动训练学的重点内容运动训练学研究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效果。

在复习运动训练学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训练原理:了解训练的基本原理,如超负荷原理、适应性原理等。

2. 训练计划和周期化:学习制定训练计划和周期化,了解训练计划的组成和调整。

学校体育学黄金考点

学校体育学黄金考点

1.动作示范法是教师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动作示范的“示范面”都有哪些?①正面示范: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教师所进行的示范为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

②背面示范: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

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左右移动的做东,以及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的动作。

③侧面示范:教师侧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侧面示范。

④镜面示范: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同学同方向的示范是镜面示范。

2.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第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第二、以整体观念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第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第四、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第五、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第六、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七、加强领导,科学管理3.什么是发现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进行某一任务的体育学习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与之相联系的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验证性活动、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地探究学习,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4.学校体育在整个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现代体育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三部分组成。

学校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也不完全等同于大众体育,三者的参与者、目的、方式、方法和评价等都有明显的区别。

竞技体育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身体体能,挑战运动极限,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大众体育的目的旨在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和自我成就的需要。

学校体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1).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的作用一方面,学校体育的开展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使得学生具备了基本的体能素质与运动能力,为竞技体育大强度、科学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

(2).学校体育对大众体育的作用学校体育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壮大群众体育队伍。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一、不定项选择题1.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2.“三基”的内容包括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知识3.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是由下列学校体育功能、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等因素决定的。

4.学校体育可为终身体育打下体质、意识、思想、习惯、方法、学历等方面的基础。

5.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6、课程应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

7.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有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体育教师自我评价。

8. 体育课教学的概念具有双边性、教育性、技能传授,体育教学的阶梯性不在涵盖范围内。

9. 体育教学五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目标、传播媒介、体育教材。

10.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11.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其中礼、御、射、乐体现了体育的内容。

12.是心理特点组成因素的是气质、性格、才能。

1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有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情感的发展;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14. 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

15、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16,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口头评定成绩的语言法形式17.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因素有语言,器材设备、运动动作。

18.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包含郊游,远足:体育舞蹈、健美操:旅游登山 ;攀岩。

19: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包括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制定实施计划。

《学校体育学》复习要点[试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要点[试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点考试题型:单选、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设计、论述小知识点:1、斯巴达—“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此外还有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

2、雅典——体育教育内容除“(斯巴达)五项竞技”而外,还有走、跑、跳、游泳、舞蹈、骑马、驾车等内容。

并注重文法、修辞和哲学的学习。

3、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学校体育萌芽。

4、唐朝——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复兴(实行武举制,选体育人才)。

5、洋务运动——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兴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6、《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清政府于1903年)——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均开设“体操科”,标志着我国结束了我国学校教育没有体育运动的历史。

学校体育思想受日本“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影响。

内容为兵式体操和普通体操。

7、《课程纲要草案》的颁布(北洋政府于1923年)——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学校体育思想受“自然体育思想”影响。

教学内容为近代项目。

学校体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德国近代学校体育之父古茨穆茨——体操体系的八项运动(跑、跳跃、投掷、角力、悬垂、平衡、游戏性运动、有秩序的运动)。

9、体育课程的编制包括三个阶段:设计、实施和评价阶段。

10、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查和评价阶段名词解释:1、体能——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

包括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2、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

3、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4、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5、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门组织编制和审定的统一课程,体现国家得意志,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6、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得前提下,有本校或校级之间得体育教师通过对本校学省得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得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得办学思想而编制实施和评价构成得课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为宗旨。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学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绪言前身为从苏联引进的《体育理论》。

1988年11月,教育部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体育学》列为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含4篇16章。

篇名: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管理。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奴隶社会文武合一。

夏代:校、序、庠;商代:大学和庠;西周:国学和乡学。

时称“学在官府”,教育内容是“六艺”1。

西周以后,变为“学在四夷”。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为儒家“四书”2、“五经”3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代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分途。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4。

洋务运动兴办的西式学堂推动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传播。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倡西学,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

清政府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设立体操科并规定学时5,结束了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辛亥革命后学校体育“双轨现象”。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

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对我国体育及学校体育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恽代英作《学校体育之研究》。

1922年《壬戊学制》标志军国民主义的没落。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分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内容和方法有了更新。

师资培养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1927年中国出现两种政权:南京政府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第4章 《学校体育学》考点

第4章 《学校体育学》考点

第四章《学校体育学》考点一、名词考点1.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3.体育课程规划: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4.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5.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事务的总称。

6..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7.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

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8.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9.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10.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11.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

其一是教材重点。

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

2023年体育教师考试《学校体育学》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体育教师考试《学校体育学》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体育教师考试《学校体育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是()A、身体练习B、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C、增进学生健康D、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正确答案:B2.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多样,根据评价时间为可分为()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B、定性评价、定量评价C、绝对评价、相对评价D、自我评价、外部评价正确答案:A3.任何动作都可以分为4个主要元素:身体意识、空间意识、效果、关系。

其中,效果是指:()A、身体哪个部位移动B、身体往何处移动C、有什么关系存在D、身体怎样移动正确答案:D4.()是指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相关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制定并在学校实施的较固定的各种制度和办法的总称。

A、学校体育制度B、学校体育目标C、学校体育方法D、学校体育评价正确答案:A5.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颁发的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A、《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B、《学生体质健康检测评价办法》C、《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D、《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正确答案:C6.()是反应体育教师教学的最直接指标之一,在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

A、教育科研能力B、教学实践能力C、职业道德D、课堂教学效果正确答案:D7.任何动作都可以分为4个主要元素:身体意识、空间意识、效果、关系。

其中,身体意识是指:()A、身体哪个部位移动B、身体往何处移动C、有什么关系存在D、身体怎样移动正确答案:A8.()是指学生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和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生的结果。

A、体育教学目标B、体育教学方法C、体育教学过程D、体育教学评价正确答案:A9.()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对新动作的练习方法、技战术等的正确概念与表象,并初步掌握。

A、新授课B、复习课C、考核课D、综合课正确答案:A10.()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体重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技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性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注意、思维)2.情感与意志的发展(情感、意志)3.个性发展的特点(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其中气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性格主要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影响决定的,气质和性格共同对一个人的能力产生影响。

能力的发展有块又慢,不同个体有高有低)个性倾向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进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三、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一、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1.社会适应2.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三、.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学校体育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学考点

学校体育学考点

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运动项目不能彻底按统一的竞赛规则去教学,需要对这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这就是所谓的“竞技运动教材化”。

确定的指导各级、各类、各地区学校进行体育课程编制的准则,也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准则。

是以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以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体育课程。

物力的,也包括人力的;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和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和科技成果等等。

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预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

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者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准。

是普通教学评价在体育学科的具体运用。

它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判定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在时间上表现为体育教学活动的流程或者程序,在空间上表现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与活动结构)是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应该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合理安排;学生主体应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学生、场地器材、体育教学环境以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详细分析体育教学可能浮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行动方案,并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行动方案的可靠性,同时做出修正,直到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校体育:以学校为主的教学环境中,以身体运动卫生保健为手段,采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3、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4、教材比重:教材的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5、学校体育管理概念: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

6、体育教学大纲定义: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定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紧紧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各类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

它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

7、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通常集中体现在1.体育教学大纲 2.体育教材)8、体能: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9、循环法:是指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10、体育知识: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1、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它表现为身体的一定肌肉、骨骼运动与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12、动作示范的定义: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13、体育课的密度: 1.综合密度或一般密度:练习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2.专项密度: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3、练习密度:又称运动密度,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时间/全课时间*100%14、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它反映了练习过程中学生机体的生理功能一系列变化。

15、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全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课时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6、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而编写的每次课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

17、家庭体育:学生在家长的组织、指导或参与下进行的校外体育活动。

18、社会体育: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19、终身(享用)体育:指一个人一生中所进行的体育学习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20、健康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总称。

21、体育课组织的概念:是指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合理措施与手段。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至今。

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没落。

《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的。

1903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至今。

“三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与健康技术、体育与健康技能“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三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技术部分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目标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直线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体育教学手段基本模式:辅助式、直接式发展体能的四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体育知识的分类:一是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一是关于理论方面的知识。

动作示范的种类: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体育课的类型:体育理论课、实践课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体育实践课种基本部分的组织形式:不分组、分组轮换、分组不换体育课堂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体育实践课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心理负荷学校体育功能:健身功能(本质功能)、教育功能、启智功能、情感发展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经济功能。

学校体育学的一般功能:教养功能、教育功能、美育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发展体能的方法: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经验选材、科学预测选材心理负荷的评价指标:注意、情绪、意志1、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1,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

2,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

3,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

4,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

2、校体育学的特殊功能:即本质功能,健身功能。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3提高人体的功能4.调节人体的心理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3、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5.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6.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4、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特征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5、学校体育总体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6、学校体育的具体效果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掌握“三基”。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7、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整体学生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8、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其特点为:(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9、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三大)1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10、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11、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结构:(1)、大纲说明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比重与要求、体育课成绩考核、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

)(2)、大纲本文部分(包括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的教学内容。

)(3)、附件(包括各年级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考核项目、体育课成绩评分表、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12、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相结合的原则13、体育教材的分类(三部分):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分为:走、跑、跳跃、投掷、攀爬、悬垂支撑、平衡等。

2、按运动项目分类,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

3、按身体素质分类:速度、力量、耐力14、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

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复杂,多样和繁重。

4、工作具有社会性。

15、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高尚的思想品德2、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3、合理的知识结构4、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16、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关系:运动能力是身体赖以表现的运动形态,而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

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发展运动能力来实现的,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体质基本内涵的重要部分。

17、编写课时计划步骤:确定课的教学目标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计划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课后小结18、主要体育教学工作考核:是指对学生体育课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和对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与质量所进行的检查和评定。

意义:通过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上,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特点:内容多、评定难、组织复杂、工作量大。

19、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1、全校体育锻炼计划 2、班级体育锻炼计划 3、个人体育锻炼计划20、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1、全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2、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3、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21、运动技能教学的三个阶段(作业)一。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

二.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紧张性降低。

三.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在时空上都更加集中,动作准确、熟练、省力、连贯、节奏稳定、可靠性和适应性强。

22、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四、循序渐进原则23、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讲练法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与竞赛法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方法: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24、动作示范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