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A):67—68
[103欧阳英,伦丽芳.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与研究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746—748 (11]刘芳,郑欣颖,郝春艳。等.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刀.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8):1045—1046
[123孟宝珍.医院护理管理规范及质量考核标准[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8.40—41
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748—750
E53彭均,张海生.于晋建.护理安全隐患与质量的微观管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IB):65—66
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李
红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060)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志码B ! 文章编号1006-9143I 2010)02-0117-03
tOrs
在科学文献中首次出现。)。2001年的一项调查在美国、加拿 大、德国、英国和苏格兰5个国家的医院展开∞1,有4个国家 40%的护士对目前工作不满意。骆宏等报道o“’,国内护士 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在55.1%~59.1%o“3,三级甲等医院 护士的职业倦怠率高达58.9%,ICU、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高 达75.5%,职业倦怠程度最高“’。 I职业倦怠的概念 国外对OE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初研究者采 用访谈、个案研究、现场观察等手段来描述并澄清0E的基本 现象。在研究初期把在T作中情绪低落、精力耗竭、没有工作 目标和责任感的现象,命名为0E,并重点阐述了0E的症状 和心理健康问题。2005年Hyrkas订3的系列研究提出工作倦 怠是一种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情绪衰竭反映了工作倦怠感的压力维度。描述了个体感到自 己有效的身心资源过度透支,表现出没有精力、过度疲劳等现 象;去人格化反映了工作倦怠感的人际交往维度,描述了个体 以一种负性的、冷漠的或是极端逃避的态度去面对服务对象
Survey(MBI—ES)以及MBI—General Survey(MBI—
GS),其中,MBI—GS包括3个子量表:衰竭(Ex)、工作息慢 (Cy)及专业效能感(PE),6个项目都从0到6的7点频率评 定量表打分。Ex和Cy得分高。PE得分低,被认为是典型的 工作倦怠。MBl和MBI—GS在多个职业,包括护理领域使用 都被证明有良好的信效度,成为当前评价工作倦怠的基本 工具‘”。 3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 3.1社会因素 3.1.1工作负荷过重为追求成本效益,医院均消减护士编 制,而病人数量及床位周转率在增加。护士缺编严重,长期超 负荷工作和“三班倒”的工作制使护理人员生活无规律;病人 病情发展无规律性,需要护士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根据变化随 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长此以往导致用心、脑过度,身体长 期处于非正常负荷状态,容易造成精神疲劳。
作者简介:李红(1972一)。女,主管护师,本科
3.1.2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也称为
万方数据
《天津护理》2010年4月第18卷第2期
角色压力)都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察。角色压力水平越 高,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1。临床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护 士从事大量非护理性工作。并且护士多数为女性,她们不仅 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角色。病人、 病人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七的工作质量提出越来 越高的要求,使护士感到角色压力过重。多重的角色,以及过 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 3.2个体特征蹦素 3.2.1人口统计学特征 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 人口学变量与工作倦怠感有关。其中。年龄与变量的相关最 为稳定。低工作年限的护士存在较高的职业倦怠感,高学历 的年轻护士工作倦怠感高于低学历的护士“,。女性医护人员 在情绪衰竭方面要显著高于男性医护人员,单身者比已婚者 易产生工作倦怠感,离异者又比单身者易产生工作倦怠。在 情感疏远和个人成就感方面男女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ICU、急诊科、儿科等科室护士患工作倦怠的比例较高“ ̄5’。 单身者比已婚者易产生工作倦怠感,离异者又比单身者易产 生工作倦怠…’。护理管理者应对离异、单身群体、高学历护 士给予特别关注。 3.2.2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职业倦怠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 因素。在同一工作环境中,管理相同、教育和经验背景相同的 个体对相同的压力源通常有不同的反应。倔强、低自尊、外控 性、神经质、A型性格、感觉型以及采用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人 表现出较高的工作倦怠¨”。A型人格医护人员与B型人格 医护人员相比,情绪衰竭维度得分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 低,去人格化程度得分高¨”。护士的情绪控制与自我成就感 与医生比较略显不足…)。提高护士在挫折面前的内控感,并 且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克服偏见,寻找积极的减压方式以应 对其情绪困扰。 4支持系统 4.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体面对应激性事件时从外部获 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主要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 面在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情绪性社会支持包括谈 话、倾听以及表达关心和同情n∞。社会支持分为正性的、负 性的或者非工作相关的。正性内容可能会讨论一屿好的或工 作中奖励的内容,负性内容会涉及工作中的失败和挫折。来 自上级的支持比来自同事更重要,来自家庭、朋友的非正式支 持可以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 4.2组织干预 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护士的职 业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医生“”。改善工作情境,对减少护士的 职业倦怠起着重要作用“”。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减轻护士的 工作负荷;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管理制度化, 任务分配明确;角色和责任明确、减少角色冲突与模糊。医院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护士多提供继续深造、培训及晋升的 机会。加强医院内部的文化建设,为护士群体营造一个受尊 重、和谐的工作氛围。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宣传,使更多的人理 解和r解护理职业的特点和社会价值,护士工作是团队合作 为主的T作.护理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理顺工作流程,营 造自我管理型的团队。 4.3个体支持护士应注重培养外向的性格,在工作生活中 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倔强、任性n”。其次,应正确 认识和评价自己,注重学习人际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个体对T作应有理性的认识.对工作目标的期望应切合 实际。还要发展一些T作以外的爱好和兴趣.如听音乐、读书 和体育锻炼等,以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 5研究方法 工作倦怠感的研究多采用访谈、案例分析、现场观察等定 性研究方法,着重从临床角度来描述工作倦怠感的症状及治
C13]邵亚莉.护理安全文化的构建与体会口].天津护理,2008,16
(3):166—167
[143许文慧.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刀.天津护
理。2009,17(1):39—40
C15]杨卉,黄金.病人身份确认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08,8(1):50—52
C1J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
参考文献:
[1]Best RG,Stapleton LM,Downey RG.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job burnout:the
test
Baidu Nhomakorabea
of alternative
modelsFJ'].J Occup
Health Psychol,2005,i0(4):441—45I
C2]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
参考文献:
C6)王佩瑶.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
(2):533—534
(7)朱兰坚.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 理.2009,9(4):67—68
C83曹淑卿.护理文化建设[J].天津护理。2009,12(1):54—56 C93王建青.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
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C8]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 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4]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C53冯莺,骆宏,叶志弘.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7):477—479
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16]邵颖,徐连文,冯丽芳,等.高警讯药物在内科系统的安全管
C23朱晶.医院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伺题与对策[J].中外医疗,
2007,26(19):32
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10—312 [17]刘建丽.59例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天津护理,
疗。80年代转向系统化的定量研究订’,使用问卷和调查的方 法,从心理社会角度探讨情感压力、工作环境与工作倦怠的关 系。90年代采用结构方程,追踪研究等较为复杂的研究方法 与统计工具,主要探讨个体及组织因素对工作倦怠感的影响, 以及倦怠感各维度之间的联系,90年代末开始探讨如何干 预。国内对护理人员的研究始于2000年,主要从‘T作倦怠的 测量、与压力的关系方面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6研究展望 中国同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组 织变革速度加快,职业不稳定性加剧,使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 工作压力。对于工作而言,职业倦怠直接成为影响护士工作 效率的重要职业危险因素,人们对倦怠问题的关注急剧增加. 当前护理人员面ll缶更大的压力与挑战,有必要对护士工作倦 怠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方法上,应强化追踪研究及质的研 究。真正了解工作倦怠感的形成过程。在影响因素研究上,应 该加强T作倦怠感与工作特性、角色压力、工作与家庭冲突等 这些前因变量关系的研究,以及它与T作满意、人格、自尊、离 职倾向、组织氛围等结果变量关系的研究。还应加强应对方 式及干预措施在t作倦怠感中作用的研究。护士对于职业压 力的态度、面对问题是否能够积极采取应对方式以及获得的 社会支持,是影响护士成就感的重要指标。护理管理者应对 护士群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各类职业心理培训,帮助护 士提升个体的压力管理能力。提升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对工作 的投入程度,使护士远离工作倦怠。
2008,16(5):293—294
(3]陈莉萍,陈明秀.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护
理,2007.13(4):383—384
[18]吕英.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自我防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 志。2008,24(10):45—47 (2009—07—31收稿,2009—11—26修回)
C4]黄小红.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中护士长的“四新要素”[J].国
“职业倦怠症”(occupation ennui,0E)又称“职业精疲力
竭症”(job burnout),作为1个专门术语于20世纪70年代初
或工作,表现出易怒、消极、缺乏情感投入等现象}个人成就感 低落反映了工作倦怠感的自我评价维度,描述了个体感到无 能、工作没有成效,表现出士气低下、缺乏成就感等现象。 2测量工具 Schaufei等编制了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共有3个版 本:MBI—Human Service Survey(MBI—SS)、MBI—Educa-
Tianjin Journal of Nursing,April 2010,V01.18,No.2
用过的针头刺伤后,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进行追踪、 监测;使用戊二醛及配制化疗药物时,要求戴口罩、手套,必 要时戴防护面罩、系橡皮围裙等。注意个人防护,把护士的职 业危害降到最低n”。 3.9加强患者管理 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尊重患者的生命 价值、情感归属、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加强护息沟通,有针 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自觉实施全面告知制度。提高 患者的遵医度,避免各种不遵医行为的发生。加强人文关怀, 对久病、重病、意志消沉的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对 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 综上所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严密的制度是有型的框 架,只有与无形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相结合,才能将护理不安全 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的管理, 使护理安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 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 高护理质量。
[103欧阳英,伦丽芳.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与研究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746—748 (11]刘芳,郑欣颖,郝春艳。等.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刀.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8):1045—1046
[123孟宝珍.医院护理管理规范及质量考核标准[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8.40—41
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748—750
E53彭均,张海生.于晋建.护理安全隐患与质量的微观管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IB):65—66
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李
红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060)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志码B ! 文章编号1006-9143I 2010)02-0117-03
tOrs
在科学文献中首次出现。)。2001年的一项调查在美国、加拿 大、德国、英国和苏格兰5个国家的医院展开∞1,有4个国家 40%的护士对目前工作不满意。骆宏等报道o“’,国内护士 职业倦怠感的发生率在55.1%~59.1%o“3,三级甲等医院 护士的职业倦怠率高达58.9%,ICU、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高 达75.5%,职业倦怠程度最高“’。 I职业倦怠的概念 国外对OE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初研究者采 用访谈、个案研究、现场观察等手段来描述并澄清0E的基本 现象。在研究初期把在T作中情绪低落、精力耗竭、没有工作 目标和责任感的现象,命名为0E,并重点阐述了0E的症状 和心理健康问题。2005年Hyrkas订3的系列研究提出工作倦 怠是一种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情绪衰竭反映了工作倦怠感的压力维度。描述了个体感到自 己有效的身心资源过度透支,表现出没有精力、过度疲劳等现 象;去人格化反映了工作倦怠感的人际交往维度,描述了个体 以一种负性的、冷漠的或是极端逃避的态度去面对服务对象
Survey(MBI—ES)以及MBI—General Survey(MBI—
GS),其中,MBI—GS包括3个子量表:衰竭(Ex)、工作息慢 (Cy)及专业效能感(PE),6个项目都从0到6的7点频率评 定量表打分。Ex和Cy得分高。PE得分低,被认为是典型的 工作倦怠。MBl和MBI—GS在多个职业,包括护理领域使用 都被证明有良好的信效度,成为当前评价工作倦怠的基本 工具‘”。 3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 3.1社会因素 3.1.1工作负荷过重为追求成本效益,医院均消减护士编 制,而病人数量及床位周转率在增加。护士缺编严重,长期超 负荷工作和“三班倒”的工作制使护理人员生活无规律;病人 病情发展无规律性,需要护士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根据变化随 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长此以往导致用心、脑过度,身体长 期处于非正常负荷状态,容易造成精神疲劳。
作者简介:李红(1972一)。女,主管护师,本科
3.1.2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也称为
万方数据
《天津护理》2010年4月第18卷第2期
角色压力)都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察。角色压力水平越 高,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1。临床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护 士从事大量非护理性工作。并且护士多数为女性,她们不仅 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角色。病人、 病人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七的工作质量提出越来 越高的要求,使护士感到角色压力过重。多重的角色,以及过 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 3.2个体特征蹦素 3.2.1人口统计学特征 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 人口学变量与工作倦怠感有关。其中。年龄与变量的相关最 为稳定。低工作年限的护士存在较高的职业倦怠感,高学历 的年轻护士工作倦怠感高于低学历的护士“,。女性医护人员 在情绪衰竭方面要显著高于男性医护人员,单身者比已婚者 易产生工作倦怠感,离异者又比单身者易产生工作倦怠。在 情感疏远和个人成就感方面男女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ICU、急诊科、儿科等科室护士患工作倦怠的比例较高“ ̄5’。 单身者比已婚者易产生工作倦怠感,离异者又比单身者易产 生工作倦怠…’。护理管理者应对离异、单身群体、高学历护 士给予特别关注。 3.2.2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职业倦怠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 因素。在同一工作环境中,管理相同、教育和经验背景相同的 个体对相同的压力源通常有不同的反应。倔强、低自尊、外控 性、神经质、A型性格、感觉型以及采用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人 表现出较高的工作倦怠¨”。A型人格医护人员与B型人格 医护人员相比,情绪衰竭维度得分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 低,去人格化程度得分高¨”。护士的情绪控制与自我成就感 与医生比较略显不足…)。提高护士在挫折面前的内控感,并 且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克服偏见,寻找积极的减压方式以应 对其情绪困扰。 4支持系统 4.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体面对应激性事件时从外部获 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主要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 面在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情绪性社会支持包括谈 话、倾听以及表达关心和同情n∞。社会支持分为正性的、负 性的或者非工作相关的。正性内容可能会讨论一屿好的或工 作中奖励的内容,负性内容会涉及工作中的失败和挫折。来 自上级的支持比来自同事更重要,来自家庭、朋友的非正式支 持可以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 4.2组织干预 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护士的职 业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医生“”。改善工作情境,对减少护士的 职业倦怠起着重要作用“”。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减轻护士的 工作负荷;进一步提高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管理制度化, 任务分配明确;角色和责任明确、减少角色冲突与模糊。医院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护士多提供继续深造、培训及晋升的 机会。加强医院内部的文化建设,为护士群体营造一个受尊 重、和谐的工作氛围。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宣传,使更多的人理 解和r解护理职业的特点和社会价值,护士工作是团队合作 为主的T作.护理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理顺工作流程,营 造自我管理型的团队。 4.3个体支持护士应注重培养外向的性格,在工作生活中 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倔强、任性n”。其次,应正确 认识和评价自己,注重学习人际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个体对T作应有理性的认识.对工作目标的期望应切合 实际。还要发展一些T作以外的爱好和兴趣.如听音乐、读书 和体育锻炼等,以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 5研究方法 工作倦怠感的研究多采用访谈、案例分析、现场观察等定 性研究方法,着重从临床角度来描述工作倦怠感的症状及治
C13]邵亚莉.护理安全文化的构建与体会口].天津护理,2008,16
(3):166—167
[143许文慧.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刀.天津护
理。2009,17(1):39—40
C15]杨卉,黄金.病人身份确认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08,8(1):50—52
C1J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中华护
参考文献:
[1]Best RG,Stapleton LM,Downey RG.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job burnout:the
test
Baidu Nhomakorabea
of alternative
modelsFJ'].J Occup
Health Psychol,2005,i0(4):441—45I
C2]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
参考文献:
C6)王佩瑶.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
(2):533—534
(7)朱兰坚.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 理.2009,9(4):67—68
C83曹淑卿.护理文化建设[J].天津护理。2009,12(1):54—56 C93王建青.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
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C8]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 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4]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C53冯莺,骆宏,叶志弘.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7):477—479
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16]邵颖,徐连文,冯丽芳,等.高警讯药物在内科系统的安全管
C23朱晶.医院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伺题与对策[J].中外医疗,
2007,26(19):32
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10—312 [17]刘建丽.59例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天津护理,
疗。80年代转向系统化的定量研究订’,使用问卷和调查的方 法,从心理社会角度探讨情感压力、工作环境与工作倦怠的关 系。90年代采用结构方程,追踪研究等较为复杂的研究方法 与统计工具,主要探讨个体及组织因素对工作倦怠感的影响, 以及倦怠感各维度之间的联系,90年代末开始探讨如何干 预。国内对护理人员的研究始于2000年,主要从‘T作倦怠的 测量、与压力的关系方面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6研究展望 中国同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组 织变革速度加快,职业不稳定性加剧,使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 工作压力。对于工作而言,职业倦怠直接成为影响护士工作 效率的重要职业危险因素,人们对倦怠问题的关注急剧增加. 当前护理人员面ll缶更大的压力与挑战,有必要对护士工作倦 怠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方法上,应强化追踪研究及质的研 究。真正了解工作倦怠感的形成过程。在影响因素研究上,应 该加强T作倦怠感与工作特性、角色压力、工作与家庭冲突等 这些前因变量关系的研究,以及它与T作满意、人格、自尊、离 职倾向、组织氛围等结果变量关系的研究。还应加强应对方 式及干预措施在t作倦怠感中作用的研究。护士对于职业压 力的态度、面对问题是否能够积极采取应对方式以及获得的 社会支持,是影响护士成就感的重要指标。护理管理者应对 护士群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各类职业心理培训,帮助护 士提升个体的压力管理能力。提升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对工作 的投入程度,使护士远离工作倦怠。
2008,16(5):293—294
(3]陈莉萍,陈明秀.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护
理,2007.13(4):383—384
[18]吕英.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自我防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 志。2008,24(10):45—47 (2009—07—31收稿,2009—11—26修回)
C4]黄小红.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中护士长的“四新要素”[J].国
“职业倦怠症”(occupation ennui,0E)又称“职业精疲力
竭症”(job burnout),作为1个专门术语于20世纪70年代初
或工作,表现出易怒、消极、缺乏情感投入等现象}个人成就感 低落反映了工作倦怠感的自我评价维度,描述了个体感到无 能、工作没有成效,表现出士气低下、缺乏成就感等现象。 2测量工具 Schaufei等编制了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共有3个版 本:MBI—Human Service Survey(MBI—SS)、MBI—Educa-
Tianjin Journal of Nursing,April 2010,V01.18,No.2
用过的针头刺伤后,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进行追踪、 监测;使用戊二醛及配制化疗药物时,要求戴口罩、手套,必 要时戴防护面罩、系橡皮围裙等。注意个人防护,把护士的职 业危害降到最低n”。 3.9加强患者管理 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尊重患者的生命 价值、情感归属、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加强护息沟通,有针 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自觉实施全面告知制度。提高 患者的遵医度,避免各种不遵医行为的发生。加强人文关怀, 对久病、重病、意志消沉的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对 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 综上所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严密的制度是有型的框 架,只有与无形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相结合,才能将护理不安全 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的管理, 使护理安全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 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 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