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三所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
关于中国各高校大学生自杀率及其原因的的调查报告1
![关于中国各高校大学生自杀率及其原因的的调查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e57686986bec0975f465e247.png)
关于中国各高校大学生自杀率及其原因的的调查报告前言自杀是主体自愿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专家介绍,自杀通常是15岁到34岁人群的前三位死亡原因之一。
对于年轻人来说,离开家去上大学是生活中的重大转变,比如离家带来的孤独感、担心上学给父母带来经济负担、与室友或其他人发生矛盾、担心成绩不理想害怕失败、对学校课程安排不满意、担心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
如果学生承受的压力超过了其应对能力就会出现心理危机,甚至使学生产生自杀的想法。
主体一、近年全国各大高校自杀事件调查方式:网上调查1、2010年3月22日,安徽科技学院今晨一大二男子因为情所困跳楼自杀!2、2010年12月24日上午8时20分许,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08级李姓硕士生从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8楼坠落,不治身亡。
北大校方证实,跳楼可能与死者生前患有肺部疾病有关。
小柯生于1986年,2004年考取北大本科,就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8年保研,现为该院软工所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明年7月即将毕业,已找到某网站的工作。
3、2009年2月17日下午3点多,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21岁的男大学突然闯入环化楼3层教诱因科办公室,用刀扎伤教务科科长徐老师,随后从一处过街天桥跳下。
经抢救,两者均无生命危险。
4、2009年2月14日,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西十三楼宿舍楼一名刚从家返校的大三男生,从七楼顶跳下,当场身亡,校方证实死者因失恋而跳楼自杀。
5、2010年6月22日广东金融学院一大一男生在宿舍内上吊自杀6、2009年12月26日9时左右,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一名杨姓男生从学校综合楼8楼纵身跳下,当场死亡。
据校方透露,该男生系心理抑郁跳楼自杀身亡,死前留有11页遗书。
7、2010年1月2日上午10时开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变得不平静起来。
该校一名大三男生,在寝室用绳子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位男生的档案显示,他曾在2007年因抑郁症休学一年。
同学们猜测,心理抑郁加上就业不顺,可能让男生选择了“离开”。
抑郁评定实验报告书
![抑郁评定实验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5273506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a.png)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抑郁已成为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了解个体抑郁症状的普遍程度,评估抑郁诊断工具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抑郁评定实验。
本实验旨在:1. 了解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状的分布情况;2. 评估抑郁自评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3. 探讨抑郁症状与个体心理、生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某高校大学生,共100名,男女比例均衡,年龄在18-25岁之间。
2. 实验材料:抑郁自评量表(SDS)。
3. 实验程序:(1)受试者填写基本信息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等;(2)受试者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3)统计受试者的SDS总分,根据总分判断抑郁程度。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
三、实验结果1. 抑郁症状分布情况:SDS总分范围为0-80分,平均分为30.5分,标准差为6.2分。
根据SDS总分划分,轻度抑郁者占20%,中度抑郁者占15%,重度抑郁者占5%。
2. 抑郁自评量表有效性:SDS总分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35,p<0.01),表明SDS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效度。
3. 抑郁症状与个体心理、生理因素之间的关系:(1)抑郁症状与焦虑、压力呈显著正相关(r=0.678,p<0.01;r=0.534,p<0.01),表明焦虑和压力是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2)抑郁症状与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435,p<0.01),表明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3)抑郁症状与体质指数(BMI)呈显著正相关(r=0.321,p<0.05),表明BMI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
学生抑郁数据分析报告
![学生抑郁数据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47d4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0.png)
学生抑郁数据分析报告引言学生抑郁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本报告通过对抑郁症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学生抑郁状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次数据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是一份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抑郁症问卷调查。
该调查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方面的问题。
分析方法主要使用了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可视化技术。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制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学生抑郁的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数据分析结果学生抑郁状况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学生中有30%的人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抑郁症。
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学生的抑郁症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学生。
抑郁与学习情况的关系通过对学习情况和抑郁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学业压力是导致学生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受访学生中,超过60%抑郁学生表示他们感到学业压力非常大。
抑郁与人际关系的关系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学生抑郁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有50%的抑郁学生表示他们在同学之间感到孤立,没有融入感。
此外,家庭关系不和谐也与抑郁症有关。
自我认同与抑郁症的关联自我认同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自我认同水平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这可能与他们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价值感不足等因素有关。
其他影响因素此外,数据分析还发现,睡眠质量、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与抑郁症有一定关联。
睡眠质量差、饮食不均衡、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学生抑郁状况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以及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有关。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并教授应对压力的方法。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情关系。
大学生自杀心理 分析
![大学生自杀心理 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737c11a216147917112855.png)
(二)挫折与大学生的自杀行为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障碍。对挫折的消极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对受挫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构成危险,成为自杀行为的心理基础。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其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生活的道路较为平坦,阅历也比较简单,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不良的行为表现主要是源于错误的认知及脆弱的承受力。我们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挫折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们认为挫折不应发生在自己身上。生活中出现一些不顺利、不愉快,学习和交往中存在一些挫折、失败本来是正常的事,但有的学生认为这些是不应该发生的。他们认为大学生活应是丰富多彩、充满快乐的,大学学习也应是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同样也应是和谐的;而对于挫折,他们缺乏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因此,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出现不良的行为表现。二是以某方面的挫折来否定整个自我。如一次考试成绩差便认为自己的能力差,不是读书做学问的料子,前途完了。这种以一两件事来评价自身价值的认知方法,其结果往往会引起强烈的挫折反应,自暴自弃。三是大学生把某一次挫折的后果想象得非常可怕,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一次生病,便害怕影响学习,害怕考试不及格而退学;或一件事情没办好,便担心别人对自己有看法而失去信心。
大学生自杀心理
自杀是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自杀,其背后都有心理机制在推波助澜。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病理学因素等均须通过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才能发挥作用。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虽受制于一般的自杀心理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一)人格障碍与大学生的自杀行为
心理卫生学认为,情绪失调和人格障碍是相互作用的,情绪失调往往导致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又体现出情绪失调。情绪失调与人格障碍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如自卑、抑郁、孤僻、悲观、鲁莽、急躁、害羞、多疑、狭隘、焦虑等等,但并非每一种表现都易于诱发自杀行为。根据我们对自杀个案的分析得知,容易引发自杀行为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121c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1.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1. 概述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抑郁症的普遍情况以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2.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本地区多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900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抑郁症状的程度和频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3. 调查结果3.1 抑郁症状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状普遍存在,其中轻度抑郁者占比40%,中度抑郁者占比30%,重度抑郁者占比20%,极重度抑郁者占比10%。
这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状普遍存在,程度有所不同。
3.2 抑郁症状频率近半数(45%)的大学生表示抑郁症状每天都出现,约三分之一(30%)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每周出现数次,只有少数(25%)的大学生抑郁症状偶尔出现。
这说明抑郁症状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3.3 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因素,占比达到60%。
此外,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压力、社交焦虑等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在个人因素方面,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率远高于男性。
4. 影响与建议4.1 影响大学生抑郁症不仅对个人造成负面影响,也对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抑郁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降低其在学校的表现。
其次,抑郁症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甚至引发自杀等严重行为。
最后,抑郁症对家庭和社会负担加重,增加了医疗资源的需求。
4.2 建议针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普遍存在及其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应对。
首先,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其次,加强心理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
此外,社会应关注大学生抑郁症问题,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支持,建立联合机制,共同应对这一社会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38636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03.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5)(三)研究方法与范围 (6)二、文献综述 (7)(一)心理健康概念界定 (8)(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9)(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及影响因素 (10)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2)(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3)1. 调查工具的选择与制定 (14)2. 样本选取与分布 (16)3.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17)(二)调查结果概述 (18)1. 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19)2. 各类心理问题的分布情况 (20)3. 不同年级、性别间的差异比较 (21)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21)(一)个人因素 (23)1. 生物学因素 (24)2. 社会文化因素 (25)3. 个性心理特征 (26)(二)环境因素 (28)1. 家庭环境 (29)2. 学校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2)(三)教育因素 (34)1. 教育方式与内容 (35)2. 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 (36)3. 师生互动与支持系统 (38)五、案例分析 (39)(一)典型个案介绍 (40)(二)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剖析 (40)(三)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估 (41)六、结论与建议 (43)(一)研究发现总结 (44)(二)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45)(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46)一、内容概览引言:简述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介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阐明调查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概述:描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包括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介绍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心理测评等。
说明数据来源,如大学生群体样本的选择、样本规模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展示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描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数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f1fe483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9.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数据近年来,心理健康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困扰。
调查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在学业压力下常感到焦虑,约45%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这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和生活压力时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学业压力是主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繁重,课业负担沉重,考试竞争激烈,这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焦虑、紧张和情绪低落等问题。
其次,社交压力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新环境和新人际关系的挑战,这使得他们常常感到孤立、社交不畅,从而加剧了心理压力。
此外,家庭关系、经济压力和人际关系等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影响,还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不足、自尊心不足等,从而影响个人的整体发展。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引发大学生的逃避行为、自残行为甚至自杀行为,给个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造成成本,包括医疗费用和社会资源的浪费等。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相应的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认识心理问题,掌握相应的应对方法。
其次,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力度,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此外,大学生个体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应对,培养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来缓解压力。
长沙抑郁症测试题
![长沙抑郁症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876c6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1.png)
长沙抑郁症测试题长沙市抑郁症自我评估问卷尊敬的参与者:您好!本问卷旨在为您提供一个关于抑郁症状的自我评估工具。
请您认真阅读以下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注意,本问卷并非用于诊断,仅供参考。
如果您有任何心理健康方面的疑虑,建议您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
本问卷包含20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面有四个选项,分别代表您在过去两周内的感受频率:1(很少或没有时间);2(小部分时间);3(大部分时间);4(几乎全部时间)。
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诚实回答每一个问题。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1. 我感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
2. 我对日常活动和爱好失去了兴趣。
3. 我感到精力不足,容易感到疲惫。
4. 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没有希望。
5. 我比平时更容易焦虑或烦躁。
6. 我感到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7. 我感到自己无用,有罪恶感。
8. 我睡眠不好,有时难以入睡或睡眠过多。
9. 我感到食欲不振或吃得过多。
10. 我有时出现身体上的疼痛或不适,如头痛、背痛等。
11. 我感到难以做出决定,哪怕是小事情。
12. 我感到自己与他人的联系减少了。
13. 我感到自己对性生活的兴趣减少了。
14. 我有时感到活着没有意义。
15. 我感到害怕或担心,但说不出具体原因。
16. 我感到自己变得容易哭泣或流泪。
17. 我感到自己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迟钝。
18. 我感到自己有逃避现实的想法或行为。
19. 我感到自己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
20. 我感到生活中缺乏快乐和满足感。
请您在完成问卷后,将每个问题的分数相加,得出总分。
总分的解释如下:20-49分:您可能没有抑郁症状,或者症状较轻。
50-79分:您可能有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状。
80-120分:您可能有中度到重度的抑郁症状。
请您注意,这只是一次自我评估,不代表任何专业的医学诊断。
如果您的总分较高,建议您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保持社交活动,都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609f49336c1eb91a375d1b.png)
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摘要:通过对湖南长沙335名高校大学生的实证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较大(约1/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挫折对个体造的不良影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又能使大学生更容易选择积极的挫折应对方式。
关键词: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17-02当前,我们的社会经济空前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系列困绕与难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重,抑郁、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困扰着人们。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大学生群体在面对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奋斗与选择的困惑、学业的压力、爱情失利等等这些应激源时,更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尤其是其近些年来,大学生自杀、凶杀事件频繁发生,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应对方式是个体处理应激情境的一种手段,是应激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拟对高校大学生的挫折应对方式及其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帮助高校大学生养成科学的应对方式,同时也希望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以长沙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样本资料来源于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居民精神健康问题的社会学研究”(08bsh048)的调查数据中长沙市高校大学生样本。
共计样本335个,其中男性153人,女性182人。
(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包括自编问卷调查表、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自编问卷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等个人基本情况。
抑郁症学生情况报告
![抑郁症学生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145e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1.png)
抑郁症学生情况报告1. 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尤其在学生群体中愈发突出。
抑郁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
本报告旨在分析抑郁症在学生中的情况,并提出建议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和克服抑郁症。
2. 抑郁症学生情况2.1 抑郁症的定义和症状抑郁症是一种持续的、影响心理和身体多方面功能的抑制性情绪障碍。
患者可能表现出持续的低落情绪,缺乏兴趣和快感,丧失自信,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2.2 抑郁症学生的特点抑郁症在学生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学生处于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另外,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也为抑郁症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影响因素分析3.1 学业压力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的压力,包括应试教育的竞争、成绩排名和未来就业等。
一些学生往往因此产生巨大的焦虑、自卑和无望感,为抑郁症的发生埋下种子。
3.2 家庭问题家庭关系的紧张、父母期望的压力以及家庭暴力等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学生可能感到孤独、无助,同时也缺乏应对困境的支持和帮助。
3.3 社交压力学生社交圈子的扩展和发展也成为学生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学生可能受到排斥、欺凌、孤立等问题的困扰,进而陷入自我封闭和自卑的情绪中。
4. 抑郁症学生帮助措施4.1 加强教师与辅导员的角色学校应培养教师和辅导员对抑郁症学生的敏感性,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支持。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同时,还能发现学生的异常反应,及时介入并引导。
4.2 建立心理辅导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压力。
4.3 加强抑郁症防治教育通过开展针对学生和家长的抑郁症防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及其家长的抑郁症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
加强抑郁症的宣传与教育培训,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管理和心理调适的教育。
高校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调查及体质辨识
![高校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调查及体质辨识](https://img.taocdn.com/s3/m/8badb589998fcc22bcd10df7.png)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30313023-5);山西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项目(编号:2012SZ0002)。
作者简介:史俊芳(1972—),女,副教授,山西中医药大学(榆次 030619);师建梅、田文婧、王平、于晓强,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师建梅,E-mail:zysjm@163 com高校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调查及体质辨识史俊芳 师建梅 田文婧 王 平 于晓强 摘要:目的:探讨某医学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以及与体质的相关性。
方法:使用SDS量表对703名在校大学生展开筛查,针对其中SDS≥50分者,借助HAMD表、依照ICD-10和CCMD-3中抑郁症发作的诊断标准进行抑郁症临床诊断。
对确诊患者,遵照中华中医药协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施行体质辨识。
结果:703名被调查者中,抑郁症患者56名,占人群的8 0%;按体质分型气郁质者15名,占26 8%。
结论:该医学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8 0%;体质与抑郁症患病密切相关,气郁质是该人群的易感体质。
关键词:抑郁症;体质;大学生;医学高校;气郁质中图分类号:R749 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2018)05-0050-03 近年来,由于精神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在高校中频频发生。
在造成自杀行为的心境障碍性疾病中,抑郁症首当其冲。
对该病发病率和相关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精神医生、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
现代医学发现,该病的发生除了与遗传、性别、年龄、季节、负性生活事件等有密切关系外,在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也不尽相同。
祖国医学认为,遗传、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等因素使得人们具有了不同的体质特征,而体质不仅决定着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还常常影响着证的形成,成为“隐性阶段的证”[1]。
目前国内学者对高校大学生罹患抑郁症状况的调查,大多集中在抑郁症症状,而非“抑郁症”该病本身[2]。
2023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2023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51bee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4.png)
2023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学习资料、学生作文、英语资料、教学资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tudy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English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insights, evidence document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2023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7篇)心理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人很难规划发展自己的未来。
学生抑郁患者数据分析报告
![学生抑郁患者数据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7ca6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3.png)
学生抑郁患者数据分析报告1. 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而学生群体是抑郁患者中最为严重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抑郁症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抑郁症在学生中的表现和特点,为进行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本文将基于收集到的学生抑郁患者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学生抑郁症的相关情况。
2. 数据收集与处理为了进行学生抑郁患者数据分析,我们收集了来自10所高校的学生抑郁症患者数据。
数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性别、年龄、家庭情况、学业状况等。
首先,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清理和处理,删除了重复和缺失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然后,对每位患者进行了匿名化处理,保护了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3. 数据分析结果3.1 性别分布首先,我们对学生抑郁患者的性别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在这10所高校的学生抑郁患者中,男性占比为45%,女性占比为55%。
这表明女性学生相对于男性学生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3.2 年龄分布接下来,我们对学生抑郁患者的年龄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学生抑郁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24岁之间。
其中,18岁至20岁年龄段的患者占比最高,达到了40%,21岁至24岁年龄段的患者占比为35%。
这表明大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影响。
3.3 家庭情况分析我们还对学生抑郁患者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60%的患者来自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家庭。
这表明家庭环境对学生抑郁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3.4 学业状况分析最后,我们对学生抑郁患者的学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40%的患者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无法适应学业压力。
此外,有30%的患者在社交方面存在问题,感到孤单和无助。
这表明学业压力和社交问题是导致学生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4. 结论与建议通过学生抑郁患者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抑郁症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2. 大学阶段的学生抑郁症患者占比较高。
3. 家庭环境对学生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抑郁状态调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抑郁状态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82511c14791711cc79179e.png)
一
、
问 题 提 出
得 分情 况 , 而且在 一 个 横 断 切 面 上 选 取 了大 学 三年 级 的学 生来 进行 研 究 , 在 以往 的研 究 中没 有 涉及 这 过 。在 我们 所选 取 的大 三学生 中 , 有本 科 大三 、 专科 大三( 即专科 毕业 班 ) 专 升本 大 三 ( 群体 已经 在原 、 该 学 校专 科三 年毕 业 , 于专升 本考 试 , 由 来到 该校 继续 读 两年 才能 本科 毕 业 , 即这 里 的 大 三 实 质 是重 复读 大 三也 即大 学学 习 的第 四年 ) 。纵 横结 合 比较 分析 , 以期能 给 当前 的教育 工作 者 以更 多 的启示 。
维普资讯
第 2 2卷第 3期
20 0 6年J u na fDe h u Un v riy o r lo z o ie st
Vo1 2 No 3 . 2, .
J n ,0 6 u . 2 0
地 方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大 学 生 抑 郁 状 态 调 查 研 究
人, 三年级 1 5人 , 6 四年 级 2 9人 ; 0 农村 4 3人 , 7 城镇 ( 括 城市 ) 0 人 ; 科 3 0人 , 包 39 文 7 理科 4 2人 。 1
( ) 量 工 具 二 测
采用 流调 中心用 抑 郁量 表 ( E C S— D) 。该 量 表 是 特别 为评 价 当前 抑 郁 症 状 的 频 度 而设 计 的 , 着重 于抑 郁情感 或 心境 , 共有 2 个 条 目 , 0 是作 者 R dof a lf 通 过对 大量 临 床文献 及 已有 量表 做 因子分 析提 取 出
学生抑郁症状调查报告
![学生抑郁症状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507d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b.png)
学生抑郁症状调查报告概述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抑郁症状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便为学校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
调查对象为学校的中学生,共计收集并分析了XXX份有效问卷。
结果分析学生抑郁程度根据调查结果,约XX%的学生表示有轻度抑郁症状,约XX%的学生表示有中度抑郁症状,约XX%的学生表示有重度抑郁症状。
抑郁程度整体较为严重,需要引起学校及家长的高度关注。
抑郁症状的表现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常见的抑郁症状表现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问题、食欲变化、注意力不集中、自责等。
这些症状可能对学生的研究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因素在影响抑郁症状的因素中,调查结果显示以下几点:1. 学业压力:高强度的研究压力是导致学生抑郁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紧张、缺乏关爱和支持等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社交压力:来自同学、社交媒体等方面的社交压力会增加学生抑郁的可能性。
建议与支持针对以上结果,我们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和支持措施:1. 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抑郁症状,并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解压方法。
2. 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减少学业压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提升研究动力和实现全面发展。
3. 加强家校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以增加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4. 重视社会互动的质量而非数量,教育学生正确应对社交压力,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
结论学生抑郁症状的调查结果显示需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和倡导积极的学习、家庭和社交环境,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抑郁症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2d6e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3.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抑郁症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甚至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对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生抑郁症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些帮助和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抑郁症的现状1. 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据统计,大约有10%至20%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抑郁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疾病。
大学生抑郁症具有以下普遍特点: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对学习和生活丧失兴趣、自卑、自责、社交障碍等。
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业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家庭环境不稳定、缺乏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某所重点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有1000名被调查者。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
3. 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有近30%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症状。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家庭环境等。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让他们了解疾病的本质和应对方法。
2. 完善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咨询和帮助,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3. 鼓励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四、结语大学生抑郁症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是无法完全解决的。
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ed92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6.png)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在发生了一个事件或情况之后,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篇1抑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约50%-80%的自杀个案是抑郁患者所为。
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追求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比普通群体面临更的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他们是更易于遭受抑郁侵袭的群体。
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问题已进行了调查研究。
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
沈阳精神卫生中心最新流行病调查统计结果:在中国大学生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占其总人数的24%,而且名牌大学中,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总人数的35%以上调查均反映出大学生存在较高的抑郁状态,应引起关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从湖南师范大学中随机整群抽出文、理本科大学各年级学生共99人,其中男生为24人,约占总人数的24.24%;女生75人,约占总人数的75.75%。
低年级(包括大一、大二)为34人,约占总人数的34.34%,高年级(包括大三、大四及研究生)为65人,约占总人数的65.65%,科目分布上,理科为15人,约占总人数的15.15%,文科为77人,约占总人数的77.78%,工科为7人,约占总人数的7.07%。
(二)调查方法: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是专门评测抑郁程度的。
整个量表包括21组项目,每组有4句陈述,每句之前标有的阿拉伯数字为等级分。
被测者可根据一周来的感觉,把最适合自己情况的一句话前面的数字圈出来。
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8daec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4.png)
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1.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支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近年来,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抑郁和焦虑的定义、测量工具和相关理论,阐明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随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
该调查涵盖了人口统计学特征、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背景等方面,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的现状。
基于数据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还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文献综述许多学者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职业规划和人际关系等各种挑战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症状。
抑郁和焦虑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学习成绩下降、社交障碍,甚至自杀倾向。
了解影响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因素,对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先前的研究表明,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如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育水平)、学校环境(如教学质量、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因素(如就业压力、社会竞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还关注互联网使用习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可能会加剧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症状[3]。
尽管先前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一些研究的样本量很小,无法完全代表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以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
![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以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c7d46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2.png)
博文杯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以XX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以XX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论证书目录第一章选题背景 (4)第二章选题依据 (5)第三章可行性分析 (9)第四章学科交叉与创新 (10)第五章课题内容 (12)第六章调研安排 (16)第七章成果形式 (17)第八章参考文献 (18)附件 (18)本原因与关系的结论,并在具体实践中给人们一定的启示。
4.选题必要性与原因由上述一系列痛心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在这众多的心理问题中,大学生抑郁心理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当前,在大学生的口头禅中,“郁闷”已经成为一个使用率很高的词,有的同学可能是真的抑郁,而有的则只是一点小问题、说着说着就真的抑郁了。
“抑郁”这一心理现象,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未来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力。
基于这一些自己切身体会的反思,我们认为有必要做一次关于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调查。
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抑郁心理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成为一种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了。
社会在向我们质疑:我们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学校在向我们发出疑问:难道的大学给我们培养出的大学生就是这样的吗?……不论是在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上,还是在学校的教育问题上,都亟需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这也在外在方面反映了我们此次调研的必要性。
5.选题目的由大学生抑郁心理所反应的问题除了自身外,还有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几方面。
此次我们之所以选择“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做为研究课题,是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给我们大学生自身一次系统的反思,让大家都更加平常的对待这个现象,并在当它侵袭而来的时候与时走出它的阴影方面的影响,让大家的大学生活更加的自如、轻松快乐。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给学校、家庭、社会一些思考。
调查报告大学生抑郁症普查
![调查报告大学生抑郁症普查](https://img.taocdn.com/s3/m/4ed84ed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a.png)
调查报告大学生抑郁症普查近年来,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大学生抑郁症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
本篇文章将对该调查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抑郁症的问题,其中女性和高年级学生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具体数据显示,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等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占比高达60%以上。
社交关系问题、学业压力、经济困难等也是导致大学生抑郁的重要因素。
原因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个人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大学生处于转折期,面临着身份认同、职业规划等多重压力,缺乏经验和应对能力,很容易感受到困惑和无助。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如经济压力、社交焦虑等,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家庭环境、教育模式等因素也会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面对大学生抑郁症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现状。
大学和家长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家庭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引导。
社会和媒体也要积极发声和宣传,提倡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消除对抑郁症的歧视和误解。
政府可以增加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大学生自身也要主动寻求帮助,并参与各类心理健康活动,提升自我意识和抗压能力。
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抑郁症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成就美好的未来。
注:本篇文章仅为虚构调查结果,并非真实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三所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
发表时间:2017-12-25T14:35:33.76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李玮鲁梦露陈霞(通讯作者)[导读] 有必要建立健康心理干预机制,提供较好的倾诉和情绪发泄途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抑郁症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长沙医学院长沙 410219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长沙三所高校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流行现状,分析相关因素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早期预防和干预的措施。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湖南三所高校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相关生活行为调查表,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本次共调查839名学生,其中248名(29.6%)有抑郁情绪。
非独生子女是保护因素,年级、户籍、性格、家庭经济状况为危险因素。
结论长沙三所高校大学生抑郁情绪有较高的检出率。
年级越高,性格内向,家庭来自农村且经济条件差同时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产生抑郁
**p<0.05
2.3大学生抑郁的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是否为独生子女是保护因素,年级、户籍(X4)、性格、家庭经济状况为危险因素结果见表3。
表3 大学生抑郁产生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当前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时期,面对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及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抑郁等不良情绪。
本研究调查结果大学生检出率为29.6%,与郑世华等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宜昌115名大学生抑郁调查结果(31.2%)[3]和何红梅[4]等采用贝克抑郁量表对长沙市200名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结果(26.7%)相近,但低于金鹏等[5]对南京市1095名大学生抑郁调查结果结果(36.1%)和李彤[6]对1000名大学生抑郁调查结果(38.35%)。
由于被调查大学生的范围、调查时间、使用量表及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使得研究结果各有不同。
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在20.9%-71.9%之间,也有少数研究结果不在此范围内,总体我国大学生抑郁检出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7]。
本调查发现抑郁的发生在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不同性格、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对未来就业前景态度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针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有必要建立健康心理干预机制,提供较好的倾诉和情绪发泄途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抑郁症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和红,罗月等.北京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7),1261-1264.
[2]张连云.大学生抑郁产生的相关因素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24(3):46-49.
[3]郑世华,仝巧云,郑爱军等.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0):2835-2837.
[4]何红梅.大学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
[5]金鹏,郁建华,陆森召等.南京市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4,30(24):3586-3588.
[6]李彤.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6):547-533.
[7]童毅,曹丽琰等.我国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8):1045-1047.
作者简介:李玮,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本科。
鲁梦露,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