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年级 第十六课 当我生气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第十六课当我生气时

【主题说明】

小学儿童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在学习生活、同伴交往和亲子交往等过程中,当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容易生气发脾气,影响问题的解决。

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生气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学会自我调整,合理宣泄情绪,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生气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2.情感目标:能自我调整,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3.行为目标:教给学生一些合理宣泄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生气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难点:教给学生一些合理宣泄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PPT。

【教学设计】

【练习题】

小红和明明因为谁也不愿做清洁而发生了争吵,正巧你经过看见了这件事,你会怎么处理?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是否学会了消气的方法

3.学生是否能将消气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教学参考素材】

宝宝爱生气,给父母巧支招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爱生气,有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或哭闹,令人心烦。其实,孩子生气是一种渴望心理需求的表现。孩子由于年龄特性所致,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仅仅是凭着自己的心情和兴趣来决定,往往会遭受挫折,所以会以生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从性格特性上来说,生气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会使孩子变得不快乐,尤其在孩子早期的情绪冲动上,由于不会用其它方式来表达,只能选择哭

泣、吵闹、发脾气等方式,使自己和家人都深受其害。

导致孩子爱生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孩子自身的情感需求

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生气的真实愿望是要大人注意他的存在,关注他的需求、帮助他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天性敏感、缺乏安全感、依恋性强,那么这种“爱生气”的表现又会更加强烈一些。

2、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

孩子在2岁左右会处在第一个心理反抗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生气、发脾气,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是正常的,只是每个孩子表现的程度不同。

3、孩子向别人示威

有些时候,生气只是作为孩子向他人示威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受到攻击或想维护自己的尊严时,通常会用生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4、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如果父母的性格暴躁、易怒,这些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中也会像父母一样,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

5、孩子缺少关爱

情感上处于缺乏状态的孩子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差,他们不懂得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技巧,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会故意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包括生气、发脾气等。爱生气的孩子往往表面坚强,而内心敏感脆弱,易受伤。

孩子生气的原因各有不同,生气的表现却是大同小异的,但不管何种表现,父母都要用耐心和细心去理解、安抚他们,帮助他们舒缓不良情绪。

1、给孩子一个拥抱: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当孩子生气时,给他一个拥抱,让他在父母的怀抱里感受关怀和温暖,让孩子找回安全感。

2、采用移情式教育:移情教育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着想,体会到他人的感受,这样能够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变得更友好、宽容。

3、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孩子虽然小,但是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也需要舒缓压力和不满,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常常不知道如何表达。父母可以教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在孩子生气时,可以给他一个枕头或是塑料锤子,让孩子进行宣泄。

4、做最好的倾听者:孩子生气时,要让他们把心中的愤闷说出来,父母要做最好的倾听者,并适时地给予安慰和理解,帮助孩子放松心理。

5、父母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榜样,家庭是孩子学习最好的场所。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常常用玩笑来化解矛盾与冲突,孩子会认识到生气、不开心原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6、针对孩子的气质进行针对性教育:孩子的天生气质类型有很多种,有的孩子是敏感、易怒型的,如果没有很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变的话,父母要做好长期的准备,耐心引导,帮助孩子逐渐养成快乐、开朗的性格。

生气和高兴、悲伤都一样,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但是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会对孩子的性格方面形成不利,所以爸爸妈妈要善于引导,让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疏导情感。

来源:太平洋亲子网/brain/character/1204/1100348.html

【心理学背景知识】

儿童情绪管理的策略

第一、以认知策略增进儿童情绪的认知能力

儿童是通过情绪与认知两套神经系统在学习控制情绪,因此长久处在被情绪控制的状态里,会形成神经上的记忆而影响其认知学习。教师在协助儿童的情绪管理上,不仅要消除儿童的消极情绪,更要注重对儿童的积极情绪进行研究和培养。教师在儿童的情绪管理方面,要让儿童能够正确认识各种情绪,学会自己调节情绪以及培养儿童的积极情绪。

Feshbach(1978)认为儿童情绪的认知成份——辨别他人的情绪、取代他人

的观点和角色的能力,它是儿童发展正向社会能力的重要成份。在道德发展理论上,同理心有助于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而且,如果儿童能感受到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他人的痛苦,这有助于攻击行为的抑止,因此,同理心是儿童正向成长的重要基石。自一岁开始,孩子已能由他人情绪的反应中,领悟到怎样的行为能安抚他人、激怒他人、将快乐分享给他人,也能同理的回应他人的不舒服。当孩子渐长,其所表现的安抚行为越来越符合对方的需要,由儿童与他人的互动的观察中,常常可以发现他们对他人所表现出的帮助、分享、肢体上的安慰、口语的同情、保护、担心等行为。

第二、以行为策略增进儿童情绪表现的适当性

行为策略是指从观察具体行为开始,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增强及减弱作用,以改善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以行为策略来增进务虚表现的适当性,可以是自发的,由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接受别人的训练。需要改进的儿童情绪行为必须是具体、可以观察的,整个改进的过程需采用渐进式,而且应在儿童的能力及意愿范围内。如果情绪是为了帮助人的生存,是每个人从出生就会有的经验,那么怎样表达?人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生理结构,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自然发生变化,同时基于这套结构,人与社会、自然互动,经过个体的认知系统,形成个体的“心理系统”,再影响人的生理及其与外界的互动,因此,在谈及情绪表达时,学者多认为情绪的表达是透过脸部表情、肢体动作与姿势、声调、语言来进行。儿童的情绪表达包括正向情绪反应、负向情绪反应和多重情绪反应。

第三、以情感策略增进儿童情绪的感受能力

情感策略是指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及完全被接纳的心理情境,使身处其中的儿童较自由、开放地进入同伴的情感世界,认识及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才能被接纳、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为某些不愉快的情绪感受找寻正当的出路。

情绪无所谓对错,只有表现的方式是否被社会所接受。当儿童表现出不符合社会所强调的情绪表现方式时,若是一味地否定,将使儿童丧失学习情绪无对错的机会。因此,当此情形出现时,应先给予儿童情感上的接纳,之后再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