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 6年级百科知识

小学1 6年级百科知识
小学1 6年级百科知识

实用

年级百科知识,语文尖子生早小学1-6 己记熟,家长照着教一样优秀小学语文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需要像海绵一样大量吸收,不仅有利于现阶段语文的学习,对三年级之后写作和阅读都有极大帮助。语文是一个不断积累和阅读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说,是打基础的最重要的的阶段,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和积累习惯尤为重要。文学常识是在语文考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并且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文学常识知识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家长和孩子必须有所重视。只有孩子积累的知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语文成绩在提高就轻而易举了。如果仅仅是为了现在的考试成绩而学习,只有短暂的成效,但是对于以后的学习帮助并不是特别大!我曾经就跟一位学习比较优秀的同学的家长交流,就谈到了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而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差,都是同样的教学,同样的老师,为什么会有差异?从这位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孩子学习成绩好一方面是孩子本身学习努力,另一方面家长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除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这位家长会时常让孩子补充课外的知识,平时没事儿就看看课外书。学知识不一定是为了考试,除了提升现阶段孩子的成绩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今天,我特意整理了一份语文百科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看到文档.

实用

的家长可以替孩子收下,闲暇的时候看看,相信对孩子语文成绩的提升会有所帮

助!

文档.实用

文档.实用

文档.实用

文档.实用

文档.实用

文档.实用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汇总1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8.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9.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10.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1.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 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1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1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1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最新版)

最全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1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1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1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1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1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1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1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1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20、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2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2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2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2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2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26、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点内容汇总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内容汇总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 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 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4,5 ,6 ,7 ,8 ,9 ,10,……. 都 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语文文学常识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6年级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 一、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边长) 周长=边长×4 C=4 面积=边长×边长S= a×a= 2.正方体(V体积、S面积、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边长) 周长=(长+宽)×2 C=(+b)×2 面积=长×宽S= ×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长、b宽、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表=2(+h+bh) 体积=长×宽×高V=bh 5.三角形(S面积、底、h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面积=底×高÷2 S=×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h =×2÷ 三角形底=面积×2÷高=×2÷h 6.平行四边形(S面积、底、h高) 面积=底×高 S= ×h 7.梯形(S面积、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b)h÷2 8.圆形(S面积、C周长、圆周率、d直径、r半径)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周长=×直径=×半径×2 c=πd =2πr 面积=×半径×半径 S环=(-) 9.圆柱体(V体积、S底面积、r底面半径、d底面直径、C底面周长、h高)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dh=2rh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表=ch+2s=ch+2 体积=底面积×高 V=Sh 10.圆锥体(V体积、S底面积、r底面半径、h高) 体积=底面×积高÷3 V =Sh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 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3.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

五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及基础知识汇总

文学常识 (一)古诗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古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程门立雪 (五)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七)名言警句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 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八)古诗文详解 古诗词:《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 的笛声。 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 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 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 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怪不得(“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一.图形计算公式 1.周长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周长= (长+宽)×2 (a+b)×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a×4=4a 圆的周长= 直径×π = 2×π×半径 c=π×d =2×π×r 2,面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面积= 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s=a×a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s=a×h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三角形面积= 底×高÷2 s=a×h÷2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 =棱长×棱长×6 s= a×a×6 圆面积= π×半径的平方 s=πr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π×直径×高 =2×π×半径×高 =c×h =π×d×h

=2×π×r×h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底面周长×高+2×π×半径的平方 =π×直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2×π×半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c×h+2πr2 =π×d×h+2πr2 =2×π×r×h +2πr2 3.体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长×宽×高a×b×h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a×a×a 圆柱体底面积×高Πr2h 圆锥体底面积×高÷3 π×半径的平方×高÷3s×h÷3 πr2h÷3 补充说明: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二.熟记下列正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y=kx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一公里=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2.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公亩 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积单位: 1立方千米=1000000000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 升 1升=1000毫升 1亩=666.666平方米 4.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500克=1斤 5.时间单位: 一世纪=100年一年=四季度一年=12月 一年=36天(平年)一年=366天(闰年)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一季度=3个月一个月= 3旬(上、中、下) 一个月=30天(小月)一个月=31天(大月) 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则运算 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 难点: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术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积商之和(差的混合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及有关O的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运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O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一: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二: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 的算式李,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历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知识点三:有关O的运算。 有关O的运算字母可表示为:a+0=a a-0=a 0×a=0 0÷a=0(a≠0) 学生常见问题与数学指导: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在实际做题中往往会忘记先乘除后加减和先乘括号内后算括号外地式子的规则,老师应时常提醒。 2:四则混合运算的考察不拘泥于简单的算式,更注重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考察,也就是应用题的方式。3:0的不能做除数这一知识点老师一定要讲清楚(不参与全解P17)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二: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钱两个数相加,或者先看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便是:(a+b)+c=a+(b+c)在一个加法运算式中,当某些加数可凑成整+整百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来改变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教学指导: 1:加法的变换律和结合律往往在同一道题中出现。 2:在运用的简便运算时有时会用到“基准数加法”和“凑整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础一般的学生不要求掌握,详见全解P48—49 二:乘法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乘法交换律:

小学美术专业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1. 1. 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 (落笔),(行笔),(收笔).笔锋有中 锋、侧锋、顺锋、逆锋的区别。 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 (点)(染)。 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 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 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 (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 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 粘、接)等方法。 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 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 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 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 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8.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 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 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 组织形式。) 9.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 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其 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 裱贴) 10.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 是指橙、绿、紫)。 11.橙色是由(红) 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 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 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 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 深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 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 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 感觉的色彩)。 1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 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 (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1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 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 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 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 交界线、暗面、反光。 1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 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 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 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 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 下四面相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 样。 19.角隅纹样:是装饰边角的纹样,可分 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0.重复:将一分形进行有秩序的反复排 列称为重复。具有一种秩序的美感。21.渐变: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22.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 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 的美感。 22.成人的身高为7个头长,少年为6个头长。 23.“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 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 中庭(从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 到下下巴) 24.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 25.近现代美术名家:郑板桥(竹) 齐白石 (虾)张大千(山水)黄宾虹(山 水五笔七墨法)徐悲鸿(擅画马) 林风眠(善画仕女)李可染(山水) 黄胄(《百驴图》)李苦禅(擅画鹰) 陆俨少(海派山水南陆北李)高 剑父(新国画岭南画派的创始人) 潘天寿(画家教育家)石鲁(长安 画派“中国的凡·高”)邵洛羊 (“中国画应该姓中”,“中国画之美就 美在笔墨”,“源不可忘,流不可断) 叶浅予

精选-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2019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2019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练习。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和差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2.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点难点

四年级上下小学数学四年级重点难点总结 一、 (1)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b+a)+c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二、乘法交换律 (1)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 (2)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三、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1)字母公式:(a+b)×c=a×c+b×c (2)拓展:(a-b)×c=a×c-b×c或a×(b-c)=a×b-a×c连减:a—b—c=a—(b+c) 连除:a÷b÷c=a÷(b×c) 四、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75+98+25= 488+40+60= 25×56×4= 99×125×8= 65+28+35+72=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5×125×4×8=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5×(40+4)= 135×12-135×2= 99×256+256=

45×102= 99×26= 35×8+35×6-4×35=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3200÷25÷4= 256-58+44= 250÷8×4= 乘除法运算中运用的简便算法。 在乘法中,如果有一个因数时25或(125)另一个因素正好是4或(8)的倍数,出不将4或(8)的倍数分析,也可以把25或(125)写成100÷4(或1000÷8)的形式,再进行口算也很简单,或者根据一个人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数,积不变的规律进行简运算。 方法一:12×25= 方法二:12×25= 方法三:12×25= 五、数学广角 1、植树问题 (1)两端要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2)两端不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2、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小学语文1-6年级文学常识(古诗、课外名著)汇总

小学语文1-6年级文学常识(古诗、课外名著)汇总! 文学知识汇总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杜甫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 宋代文学成就: 最高的是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施耐庵明)、《西游记》(吴承恩明)、《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 中国古典八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封神演义》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自哪国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啬鬼的姓名各是什么?

法国巴乐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英国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法国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 俄国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 诗仙(李太白)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 诗狂(贺知章) 中国文坛上的第一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小学六年级美术基础知识测试

小学六年级美术基础知识测试(一)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 一、知识万花筒(填空题60分)。 1、美术是_____、_____。 2、美术通常分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 3、你知道绘画有___、___、___、___、___等。 4、近大远小是一种_____现象。 5、三原色指的是___色、___色、___色。 6、油画《向日葵》的作者是_____,国家_____。 7、法国油画家莫奈的作品有_____、_____等。 8、汉代的《铜奔马》是一件_____雕塑。 9、唐代的中国画《五牛图》的作者是_____。 10、泥塑通常有__、团、__、搓、__和__的制作方法。 11、台灯的主要结构有___、___、___。 12、“中华第一灯”是_____,是西汉_____用具。 13、漫画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等。 14、塔的造型与普通的建筑造型相比较,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塔的层数一般为__,而形状多为____。 15、奖杯可以设计成____、动物、____、____或____。 16、风筝,也称为___,是一种扎糊成型,可借风力放飞于空中的_____。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__、__、__、__。 17、墨分五色,即__、__、__、__、__,可用__来调节墨色的浓淡。 19、落日的光线因大气层强烈吸收折射而发出____。天空的色彩变化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度到___、___、___等。 20、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釉____。其实它是一种多彩陶器,其釉色呈深绿、___、

___、蓝、黄、白、___、___等色彩。 二、快乐ABCD(单项选择题20分)。 1、奥林匹克旗帜的底色是()。 A.红色 B.绿色 C.白色 D.蓝色 2、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是()。 A.五环 B.熊猫 C.长城 D.中国印 3、下列哪项不属于文房四宝的()。 A.笔 B.刀 C.纸 D.砚 4、《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的作者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基罗 C.拉斐尔 D.修拉 5、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颜色是()。 A.绿色 B.黄色 C.红色 D.蓝色 6、齐白石画家最擅长画()。 A.马 B.虾 C.牛 D.羊 7、三间色是指()。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绿紫 D.橙绿紫 8、下面有一项不是补色的是()。 A.绿和红 B.黄和紫 C.橙和蓝 D.橙和紫 9、油画《日出·印象》的作者是()。 A.夏加尔 B.徐悲鸿 C.凡·高 D.莫奈 10、《掷铁饼者》是古希腊()的雕塑作品。 A.米隆 B.罗丹 C.安格尔 D.米勒 11、《梦》是()夏加尔的油画作品。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英国 12、中国画《奔马图》是()的作品。 A.石涛 B.齐白石 C.吴作人 D.徐悲鸿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

小学一到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小学的美术基本知识点

小学美术能力测试复习题 一、填空: 1、冷色主要有绿色、蓝色和紫色,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红色与橙色相比较,红色更暖。 2、色彩的明、暗程度称为色彩的明度。 3、荷兰画家霍尔玛的油画《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运用了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生动再现景物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等特点。 4、水墨画也叫中国画,主要用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等来创作的。 5、对称图形主要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6、无法调和出来的颜色称为原色,三原色是红、黄、蓝。 7、三间色是橙、绿、紫,其中红加黄为橙色,蓝加黄为绿色,红加蓝为紫色。 8、使人联想到火、阳光等温暖事物的色彩称为暖色,使人联想到水、冰雪等凉、 冷事物的色彩称为冷色。暖色有:红、橙、黄等,冷色有:绿、蓝、紫等。 冷色与暖色是相对而言的,黄与橙比较,黄冷,绿与蓝比较,绿暖。 9、中国画也叫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中国画主要用国画颜料、毛笔、 墨、宣纸等专用材料进行创作,历代画家总结出了勾、皴、点、染等特有的技法。 10、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主要用毛笔的中锋勾线,用毛笔的侧锋进行渲染。 11、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很多,有年画、剪纸、泥玩具、面塑、风筝、刺 绣、木雕、砖雕------ 12、对称图形有: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13、常见剪纸技法有阴刻,阳刻,及混和刻。

14、常见的陶艺技法有:盘条、捏塑、拉坯、泥板、借物等。 15、京剧中的角色主要有生角、旦角、净角、丑角。 16、工艺品有不同的材质,如:玉、金属、石、木、象牙、玻璃、塑料。 17、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的一个重要经验。形 指外表,形指人的精神、气质和神态。好的肖像画要形神兼备。 18、绘画创作中的人像分为全身像、半身像与头像。 19、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主要指景物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宽 远窄,近疏远密------ 20、在美术创作的比例知识中,中西方的画家各有见解,中国山水画讲丈山、 尺树、寸屋、豆人,西方则讲黄金分割律,黄金分割的比值约为0.618。21、偶戏是著名的民间艺术,由于制作方法及表演的不同,可以分为皮影、 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等。 22、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艺术形象,我国的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 门石窟,巩县石窟寺等处都有飞天美好、优雅的形象。其中,敦煌壁画中塑造的飞天,艺术成就最高。 23、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分色彩种类的名称。如红、橙、黄、绿、青、 蓝、紫、粉红、棕等。 24、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色彩明度。提高明度可以在原色中加白或水, 降低明度可以在原色中加黑。硬笔颜色如彩色水笔、油画棒、彩铅等,可以通过绘画中的笔画疏密及笔触轻重来改变明度。 25、中国艺术有书画同源之说,尤其是在国画创作中更注重这一原则,古代 汉字中的甲骨文、金文都是如画般美好的象形文字。现在云南少数民族纳西

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打印版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每4年有一次闰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 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3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品教育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个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等。 4、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高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四、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五、数的产生 1、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印度人发明的)。 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 3、 4、 5、 6、 7、 8、 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自然数都是整数。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六、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上的数的读法 1)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 2)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 3)还要注意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什么位置上的0要读,读几个0。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