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应急教育基地建设
连廊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方案
连廊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方案一、综合规划连廊安全教育基地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100亩,规划建设防灾减灾、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实验区,是一个集安全教育、科普宣传、实践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基地建设以安全教育和实践为目标,通过场地设施、项目体验等形式对学生和社会大众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安全意识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达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伤亡的目的。
二、基地设施1. 安全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分为自然灾害实验区和人为灾害实验区。
自然灾害实验区主要包括地震模拟装置、泥石流实验场等,通过模拟设备和实验场地进行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模拟,让学生和公众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预警技术、安全疏散等知识。
人为灾害实验区主要包括火灾模拟、交通事故模拟等,通过模拟设备和场地进行火灾、交通事故等人为灾害的模拟,让学生和公众了解人为灾害的防范准备、救援技能等知识。
2. 安全课程教室安全课程教室是基地的重要教学场所,教室内部设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模拟案例展示区,提供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宣传,让学生和公众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3. 仿真场地仿真场地设有模拟道路、模拟建筑等场地,用于进行各类安全实践演习,包括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山岭求生等项目。
通过模拟场地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和公众了解安全事故发生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和逃生技能。
4. 安全体验区安全体验区包括高空挑战、水上冲浪、登山攀岩等项目,用于提高学生和公众的逃生能力和自救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5. 安全宣传中心安全宣传中心设有安全科普展示区、安全专家讲座区、安全宣传媒体发放区等,用于向公众宣传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提高公众对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三、教育活动1. 安全知识讲座基地每年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邀请地质学家、消防专家、交通警察等相关专家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和普及,让公众了解最新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
地震防御措施工程(3篇)
第1篇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我国在地震防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工程措施尤为重要。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地震防御措施工程。
一、工程抗震设防1. 建筑抗震设计:根据地震烈度、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确保建筑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构件的连接方式、材料的选择等。
2. 地基处理:针对地震多发地区的地基条件,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如:加固地基、改善地基排水条件、设置防震桩等。
3.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对已建成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提高其抗震性能。
加固措施包括:增设抗震支座、加固墙体、设置隔震装置等。
二、防震减灾设施建设1. 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地震监测台网,实时监测地震活动,为地震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
包括地震台、地震监测中心等。
2. 地震预警系统:利用地震监测数据,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提前发出地震预警信息,为人们提供逃生时间。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并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
3.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应急响应与救援体系建设1. 应急预案: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响应程序、救援力量组织、物资调配等。
2. 救援队伍:建立专业的地震救援队伍,包括消防、医疗、公安等,提高救援能力。
3. 救援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如帐篷、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地震灾区重建1. 重建规划:在地震灾区重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地震防御措施,提高新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 重建标准:制定地震灾区重建标准,确保重建建筑符合抗震要求。
3. 监督检查:对地震灾区重建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重建质量。
总之,地震防御措施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建设防震减灾设施、完善应急响应与救援体系、推动地震灾区重建等措施,提高我国地震防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60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6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4月25日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为推进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中震发救〔2004〕18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3〕108号)、《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民救〔2007〕216号)和《浙江省民防局、浙江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的意见》(浙民防〔2010〕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政府领导、统筹规划、平灾(战)结合、资源共享、属地管理”的要求,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科学规划和建设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全面提升我市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性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二、基本原则(一)科学规划,分级实施。
从建设安全城市的理念出发,将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实现分级建设和管理。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方案(3篇)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作风建设年”和“爱岗敬业年”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主要工作(一)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教阵地建设1、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建设。
一是进一步搞好已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年内科普教育活动内容丰富。
二是搞好全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并积极___符合条件的新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参与___年度“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的创建工作。
2、搞好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一是进一步对小商品城的地震安全示范工作进行必要的充实完善,以达到科学规范、提档升级的效果。
二是积极与辖区内最大的地震次生灾害源企业海化华龙硝铵有限公司对接,力争年内将其规划建设成为地震安全示范企业。
3、加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
一是对照《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对全区各地震科普示范学校___一次检查考核,进行量化排名,形成检查报告。
二是配合省、市地震局对我区___所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进行综合检查评比工作。
三是做好___年度地震科普优秀辅导员的推选工作。
4、注重防震减灾科普宣教队伍建设。
一是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前,集中对防震减灾科普宣教人员、宣教基地和示范学校辅导员,集中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指导。
二是立足一专多能,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地震部门业务骨干为核心,以防震减灾助理员、灾情速报员和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辅导教师、地震应急志愿者为主体的相对稳定的“地震科普宣教队伍”,并给宣教人员提供必要的宣传教育参考资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宣教能力。
(二)进一步丰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形式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我区防震减灾工作新成就、地震工作者爱岗敬业精神等,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知,不断强化全社会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2、充分发挥“区防震减灾信息网”的作用,整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子资源,定期更新发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知识。
消防训练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3 消防训练基地建设建议
1)真火训练场景安全 系 数 要 高。 训 练 基 地 真 火 训 练 场 景 仿 真度较高,训练中要有黑暗、浓烟、高温、噪声、火焰、高压、深冷等 真实的火场环境。高仿真场景下必须保障受训人员安全,系统除 安装具备耐火性 能 的 监 视 器、设 置 自 动 熄 灭 和 降 温 系 统,还 要 能 对各模拟训练点 进 行 情 景 设 定,包 含 火 焰 规 模、高 度、燃 烧 时 间、 预设灭火方式及 残 火 自 处 理 时 间,受 训 人 员 一 旦 发 生 意 外,可 立 即停火排烟降温,保障参训人员的安全[6]。
摘 要:在消防训练基地进行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训练是消防救援队伍在传统灭火救援教育训练基础上,改进战训工作和战斗
力生成模式的探索。为更好服务于实战训练,初步探讨了消防训练基地建设现状和定位,提出了消防训练基地及设施建设的建
议,旨在为准备建设消:消防,训练基地,模拟设施,应急救援,实战化训练
1 消防训练基地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外消防训练基地功能区域建设主要分为以各项灭 火救援训练活动为主的训练场和以人员办公、教学、住宿、餐饮等 活动为主的复合型多功能区两大部分,训练场建造的模拟灭火和 抢险救援设施有 训 练 塔、烟 热 训 练 室、火 幕 墙、燃 烧 训 练 室、飞 机 火灾及空难事故、船体式建筑、道路交通及轨道交通训练设施、地 震及建筑倒塌、森林火灾扑救、高层建筑、油罐、化工生产装置、液 化气、危险化学品槽 车、地 下 商 场、厨 房 厨 柜、危 险 品 仓 库、酒 店、 住宅等几十种 [2,3]。据 了 解,英 国 消 防 学 院 建 有 空 难、交 通、船 舶 等模拟训练设施多达 40余类,俄罗斯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仅建设 的地震及建筑倒塌模拟训练设施就有近 20座,上海消防总队培 训基地建有 23个模拟训练场景[4]。模拟设施和场景的建设给消 防员、防灾减灾人员提供了全面良好的培训机会。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做好2020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做好2020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公布日期】2020.04.10•【文号】国减办明电〔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4.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做好2020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减办明电〔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减灾委员会,国家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做好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突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主题,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活动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要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突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
最新版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业主单位:武警**消防支队四、业主单位概况**公安消防支队位于都匀市观澜轩路,成立于1982年,为正团职单位。
支队现有人员431人,支队下辖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防火处四个部门,12个县(市)公安消防大队。
2011年部队执行新编制后,又增设了培训基地和战勤保障大队,并随着都匀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拟增设都匀经济开发区公安消防大队(含消防站)。
主要担负**范围内的火灾扑救、消防监督检查以及各种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支队成立以来,先后成功扑救了1996年的都匀市民贸公司大楼“7.26”火灾、2000年的都匀市“6.8”特大洪灾,2008年初的抗凝冻灾害, 2010年的都匀市匀中大厦“3.12”等火灾事故, 2010年四氯化钛罐车泄漏等灾害事故,为抢救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编制依据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项目建设总投资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14500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12530万元,占总投资的86.4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70万元,占总投资的8.76%;预备费用700万元,占总投资的4.83%。
2、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4500万元。
根据中央、省、州关于州级综合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消防、战勤保障能力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本报告提出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案为:(1)项目建设投资的48.62%,总投资扣除征地费用外的50% (7050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解决;(2)项目建设投资的52.38%(7450万元)由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筹措。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一、研究结论1、**消防训练基地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对加快提升我州消防部队的实战能力和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平安黔南、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将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应急安全教育基地设计方案
应急安全教育基地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应急安全知识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建设一个应急安全教育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该基地将为市民提供安全知识教育、模拟应急演练和培训等服务,同时还将设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设计该基地,将为市民提供一个真实、有趣、实用的学习和培训场所。
二、项目内容1. 安全知识教育中心:设立安全知识学习区,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游戏等形式,向市民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如防火、交通安全、自然灾害等,让市民增强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2. 应急演练场:在基地内部设立模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场景,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让市民亲身体验突发事件下的紧急逃生和救援技能。
3.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基地内将设立专业的救援队伍,配备各种应急救援设备,随时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并及时给予周边居民支援。
4. 安全培训课程:基地还将提供安全培训课程,包括急救知识、消防知识、安全逃生技能等,让市民在正常时期就能够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5. 应急装备展示区:设置各种应急装备展示区,让市民了解各种应急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增强市民的安全意识。
三、基地设计1. 建筑设计:基地建筑采用现代化、简约风格,同时具有醒目的标识和灯光,方便市民找到基地。
建筑内部分布合理,能够满足各种教学和培训需求。
2. 空间规划:基地设计合理的空间划分,包括安全知识教育区、应急演练区、培训区、救援队伍驻扎区等。
同时在基地周边增设停车场、绿化带等配套设施。
3. 设备设施:基地内部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演练模拟场景等。
同时设置基地联网监控系统,保证基地内部安全。
4. 环境规划:基地周边环境规划合理,增设绿化带、休息区、步行街等场所,使市民在学习和培训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休息和娱乐。
5. 安全考虑:基地内应设置监控摄像头、安全出口、灭火设备、应急疏散通道等安全保障设施,确保市民在基地内的安全。
应急基地实施方案范文最新
应急基地实施方案范文最新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应急基地的建设和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基地是指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为了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和保障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所建立的临时性工作场所。
为了提高应急基地的实施效果,以下是一个应急基地实施方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基地选址。
1. 应急基地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易于防洪和抗震的地方,尽量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2. 基地周边应有足够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并且交通便利,方便救援队伍的进出。
二、基地建设。
1. 基地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材、应急通讯设备等,保证基地内人员的基本生活和救援工作的开展。
2. 基地生活设施建设,包括宿舍、厨房、卫生间、娱乐活动场所等,保障基地内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
3. 基地安全设施建设,包括防火、防盗、防护等设施的建设,确保基地内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基地管理。
1. 基地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应急管理经验和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协调基地内各项工作。
2. 基地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3. 基地内部工作人员应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确保基地内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四、基地运行。
1. 基地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基地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救援流程、人员疏散方案、物资调配方案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2. 基地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基地设施和物资储备情况,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行。
五、基地退出。
1. 当灾害或紧急情况得到控制,基地工作人员应根据预案有序撤离基地,同时做好基地设施的清理和维护工作。
2. 撤离后应对基地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下一次应急工作做好准备。
六、基地信息公开。
1. 基地应急预案和基地信息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 基地内部工作情况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开,做到信息透明。
以上是一个应急基地实施方案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各地的应急基地建设和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一、前言。
朋友们!咱们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哪天遇到个自然灾害或者紧急情况,得有个安全的地方躲一躲呀,这就是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的意义啦。
那咱们这个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就像打造一个超级安全堡垒的计划书一样,可重要着呢!二、目标。
1. 短期目标(1 2年)在社区里找几个合适的地方,初步改造成能应对小型紧急情况的避难场所。
比如说,要是附近有个小火情或者小地震晃悠一下,居民能立马跑到这儿来避险。
配备一些基本的应急物资,像干净的水、应急食品(就是那些能长时间保存的饼干、罐头啥的)、简单的医疗用品(创可贴、消毒棉球之类的)。
2. 中期目标(3 5年)扩大应急避难场所的覆盖范围,让整个城区或者较大的乡镇都能有比较完善的避难场所布局。
除了基本物资,还要有临时住宿的设施,比如简易帐篷、折叠床啥的。
这样万一遇到大灾难,大家能在这儿住上几天,等待救援和恢复正常生活。
3. 长期目标(5 10年)打造一个功能超级齐全、能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避难体系。
不仅能应对自然灾害,像洪水、地震、台风啥的,还能应对一些人为的紧急事件,比如说化学泄漏之类的。
让应急避难场所成为社区或者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平时也能把这儿当成一个防灾减灾教育的基地,提高大家的应急意识。
三、选址。
1. 选择标准。
安全性:这是首要的,得远离那些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像危险化学品仓库、容易山体滑坡的山坡、容易被水淹的低洼地。
比如说,咱们可不能把避难场所建在一个天天担心被泥石流冲走的山脚下,那不是自找麻烦嘛!可达性: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是靠近大路或者公共交通站点。
这样,在紧急情况下,大家能快速到达。
要是选个在深山老林里,路又难走的地方,那可不行,大家还没跑到避难所,可能就累趴下了。
面积合适:要根据预计容纳的人数来确定面积。
不能太小,不然大家挤在一起像沙丁鱼罐头似的;也不能太大,不然管理起来也不方便,而且资源分配也会有问题。
注重实效依法规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注重实效依法规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冯志泽 陈传国 陈惠云山东省2014年发布实施了《山东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关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政府规章。
实施四年来,山东省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从2014年的1425处,发展到2017年的2138处、面积1.2亿平方米,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起到了依法规范的作用。
关键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规章 规范摘 要1引言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
包括:室内避难场所、应急避险场地和临时疏散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事件,城市居民的疏散和安置任务将会非常艰巨。
建设规划分布合理、功能设置完善、管理维护高效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对于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事件,提高全社会防震避震和应急疏散安置能力,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2003年10月建成全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
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同年中国地震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积极推动省会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建设思路、管理要求等提出了建议,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要加强与各地政府的沟通,先在有条件的城市完成建设试点工作,随后在辖区范围内推进[1]。
按照上述文件要求,2005年山东省地震局会同省建设厅、省民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城市规划和人口分布,依托现有广场、绿地、公园、空地等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2008年制定出台了地方标准《山东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防灾减灾体验基地方案
主要设备: 地动仪;显示器
操作说明: 展品尺寸:3.5*2*1.8米 1、观看模型和多媒体。
建筑结构抗震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 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 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 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 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 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 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 展项设计为3个不同造型的建筑模型,通过抽动操纵杆使无 法抵抗震动的建筑模型松落,展项让参与者了解相关地震理论 知识和科学的抗震结构建筑。
主要设备: 地球模型
全球板块分布互动拼图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根据各方面的资料,首先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 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 洲板块。环太平洋板块边界的板块活动最为活跃,故此地震作用 和火山作用也最为频密。展项通过液晶显示屏播放全球的地质 地貌相关知识、板块的组成与地震带的分布。展项全球板块分 布拼图,可通过手动拼凑打乱的拼图,参与者将板块拼图重新 组合,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给参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参与者 在体验过程中了解全球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并可了解自己居住 地是否处于地震带。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序
言
科普中心设计是由消防安全、地震避险 、 交通安全三个主题
展区支撑,其设计理念是因地制宜,合理划分,以求将其功能最大 化、最优化。展厅以增强安全观念、防止意外事故、激发科学兴趣、 培养科学精神为目的,以情景认知与青少年实践拓展为展教思路, 努力为广大参与者营造从实践中学习安全常识、感受科学魅力的情 境,通过互动、演示等展示方式,引导青少年进入探索与发现科学 的过程,为提高青少年科文素质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7篇
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7篇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1)1、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我市认真按照《高密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部署,要求市防震减灾成员单位认真落实预案要求的各项目标、任务。
积极推进基层地震预案的编制,指导有关部门、镇街区、医院、学校、企业制(修)定地震应急预案。
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便于实际操作,为震灾中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抗震救灾提供了保障。
2、应急工作队伍、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成立了地震现场队伍,制定了工作职责、配备了相应的装备,成立了以消防武警为依托的地震灾害紧急专业救援队伍和由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不同专业1000余人的地震志愿者队伍,建立了规范管理机制,制定了应急救援者队伍章程,明确了志愿者队伍组建的目的、意义、原则、内容和要求。
3、应急指挥场所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利用凤凰公园、文体公园、南湖植物园现有的设施,建成了具备容纳22万人的震时应急避难疏散场所。
完善了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必备的疏散通道、标志牌、自来水、卫生间等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一个标准化震时避难场所,以确保震时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
对全市可利用的操场、公园、广场进行摸底调查,纳入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规划建设。
利用已有的条件建设了具备先进的通讯和信息传输系统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配齐了专业设备及应急通讯设备。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建成了地震应急储备库、配备了应急设备。
4、地震应急数据库及技术装备系统建设制定了20xx年地震应急专项预案、《高密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制度》,利用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着力于应急救灾数据建设,对地震应急数据库的内容进行部分的调整和充实。
逐步建成功能全面、反映灵敏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为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指挥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5、地震应急演练与检查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了地震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组织了示范学校的地震应急演习,在系统内部组织了两次模拟地震应急演练。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推动乡村振兴
制定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政策,明确 各级政府责任,确保政策落地实施。
完善农村防灾减灾工作考核机制, 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 考核体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大对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资金投 入,提高防灾减灾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 农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 的保障水平,满足 农民的基本生活需 求。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的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防灾减灾指挥机构,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 加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防范预警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建立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当前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防灾减灾体系不完 善,缺乏统一协调 的管理机制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抗灾能力不强
农民防灾减灾意识 淡薄,缺乏必要的 应急知识和技能
灾害预警系统不健 全,信息传递不及 时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的必要性
减少灾害对农村经济的损失
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安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农民生命财产 安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住条件和生 活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灾害风险, 增加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农 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加 农村经济收入来源
北京市民防局、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加强社区防空和防灾减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北京市民防局、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加强社区防空和防灾减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民防局,北京市民政局•【公布日期】2016.12.02•【字号】京民防发〔2016〕91号•【施行日期】2016.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北京市民防局、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加强社区防空和防灾减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京民防发〔2016〕91号各区民防局、民政局: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深入推进首都人民防空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京发〔2015〕16号文)和北京市民政局、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京民基发〔2016〕105号文),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社区层面减灾资源和力量的统筹,充分发挥好社区在防空和防灾减灾方面的职能作用,打牢社区防空和防灾减灾工作基础,现就加强本市社区防空和防灾减灾规范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社区防空和防灾减灾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防空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基层落脚点和民防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经过多年建设,社区工作已走上规范化轨道,大多数社区有组织、有阵地、有队伍,其工作直接面对居民,受众面广,有着其他载体无法比拟的凝聚力。
依托社区组织,建立规范的民防组织,完善民防制度,加强防空和防灾减灾演练,向市民宣传防空和防灾减灾知识及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建立起以社区为单位的民防体系,社区防空和防灾减灾工作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要不断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规范和落实社区防空和防灾减灾建设标准,普及防空和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升社区防空袭和防灾害的能力,有效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社区防空和防灾减灾的应急处置能力(一)完善社区防空和防灾减灾预案体系。
社区要抓好人民防空袭预案或人口疏散掩蔽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的编制,并要配合做好平战转换的工作,完善各类配套计划和方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据社区的人口、灾情、道路、避难场所等要素变化,每三年对预案进行一次修订,也可根据任务需要适时修订,确保预案的准确性、有效性。
全面加强湖北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湖北省减灾救灾工作科学发展
伍建设 ,努力提高全 省减灾救灾 系统
领 导 干 部 和 工 作 人 员 的 减 灾 应 急 管 理 能 力 和 组 织 协 调 能 力 ; 二 是 加 强 减 灾
和动态管 理,增强预案 的针对性和 实 效性 。要 进~步强化 省减灾委 的综 合 协调职 能,加强各级 综合减灾协调 机
任 ,做好减灾救 灾各项工作 ,为维护
安 定 和 谐 的社 会 环 境 , 为 推 动 湖 北 科
救灾物 资储备库体 系等九大项 目的建
设 ,努力提升 民政部 门公共服 务能力
能 。以制 定完善综合应 急预案 、开展 经常性 的应 急演练 、设置安全适 用的 应急避难场 所、配备 公共和家庭减 灾 应急设 施、建立减 灾志愿者 队伍 为主 要 内容 ,加大投 入,强化考 核,深入 开 展 综合 减 灾 示 范 社 区 创建 评 比活 动 ,切实增强社 区群众 的安 全度和幸
二 、 切 实 加 强 政策 创 制 。积 极 争取湖北 省政府 印发 《 湖北省综合 防 灾减 灾 “ 十二五 ”规划》 、出台 《 湖 北省 自然灾害救助 实施办法 》,制定 出台救灾物资储 备库项 目建 设规划 、
救 灾 应 急 和 救 灾 捐 赠 工 作 规 程 、 救 灾
将 怎样加 强减 灾救 灾能力建设 ?
福 感。
学发 展跨越式 发展 、加快 构建重要 战 略支点 、实现富 民强省 的宏伟 目标 作
出积 极 贡 献 。
和应 急救援能力 。今 年重 点为基层办
四件 实事 :安g l o 万元 ,继续支持  ̄o o 十堰等 5 市州救 灾物 资储 备库 建设 个 改善基层救 灾装备 ,以适 应救灾应 急
浙江省民防局、浙江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的意见
浙江省民防局、浙江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民防局,浙江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10.05.21•【字号】浙民防[2010]4号•【施行日期】2010.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浙江省民防局、浙江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的意见(浙民防[2010]4号)各市、县(市、区)民防局(人防办)、民政局:近年来,全省各级民防、民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着眼战时和灾时民众疏散和避灾需要,不断加强应急疏散场所和避灾安置场所建设。
目前,疏散地域及疏散基地、疏散点等场所的人口疏散体系和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各类避灾安置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我省人口应急避灾疏散能力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贯彻省政府、省军区《关于加快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12号),充分发挥人民防空资源优势,加快人防向民防转型,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工作,实现防空防灾一体化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积极拓展功能,实现防空防灾相结合人口疏散场所和避灾安置场所是防空防灾应急应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时可以有效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存战争潜力;灾时可以为民众提供应急避灾场所,为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服务保障。
各级民防、民政部门要本着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平战(灾)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加快整合资源,积极拓展功能。
充分发挥民防部门在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人员防护和防灾救灾作用,有效利用人防指挥平台、信息传输网络、警报设施和疏散场所的战备资源优势,服务于平时防灾减灾工作;充分发挥民政部门避灾安置场所在县、乡、村的网络辐射作用,为战时人口应急疏散提供防护屏障;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共享优势,实现应急避灾疏散场所战备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形成城乡衔接配套、互补互利互惠、和谐共赢的应急避灾疏散体系。
二、按需统筹建设,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各级民防、民政部门要共同对辖区内的应急避灾疏散场所进行普查统计,掌握情况,对其避灾和疏散功能、规模、标准、建设的基本形式做出规定,同时要考虑场所防洪防涝的要求,已确定的场所要向社会公示。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1.24•【字号】泰政传发〔2020〕125号•【施行日期】2020.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1月24日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避难场所作为抗震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震抗震、减轻地震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高我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应急避难场所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10〕55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76号)精神,现就加强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遵循“统筹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分期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我市综合防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等突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目标任务。
各市(区)应及时修订本地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和市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明确应急避难场所总体布局和建设要求,完成规划确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并完善设施配套,形成以城区为主、远近结合、设施配套、覆盖面广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基本满足城市居民避震疏散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
言
科普中心设计是由消防安全、地震避险 、 交通安全三个主题
展区支撑,其设计理念是因地制宜,合理划分,以求将其功能最大 化、最优化。展厅以增强安全观念、防止意外事故、激发科学兴趣、 培养科学精神为目的,以情景认知与青少年实践拓展为展教思路, 努力为广大参与者营造从实践中学习安全常识、感受科学魅力的情 境,通过互动、演示等展示方式,引导青少年进入探索与发现科学 的过程,为提高青少年科文素质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主要设备: 地震波互动演示装置 展品尺寸:1.5*1.2*1米
地球内部构造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 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 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 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 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 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 是便发生地震。 展项在立体地球仪模型的北半球沿赤道线、东经45°、西 经45°处切开,从内到外依次显示地壳、地幔、外地核,并标 明地壳等结构的厚度,直观的阐述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外部 展示七大洲、四大洋、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 北极圈等地理知识。展项让参与者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对地 震更深入地了解。 操作说明: 展品尺寸:R0.8*1.4米 观看地球内部结构。
主要设备: 地动仪;显示器
操作说明: 展品尺寸:3.5*2*1.8米 1、观看模型和多媒体。
建筑结构抗震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 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 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 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 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 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 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 展项设计为3个不同造型的建筑模型,通过抽动操纵杆使无 法抵抗震动的建筑模型松落,展项让参与者了解相关地震理论 知识和科学的抗震结构建筑。
主要设备: 地球模型
全球板块分布互动拼图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根据各方面的资料,首先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 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 洲板块。环太平洋板块边界的板块活动最为活跃,故此地震作用 和火山作用也最为频密。展项通过液晶显示屏播放全球的地质 地貌相关知识、板块的组成与地震带的分布。展项全球板块分 布拼图,可通过手动拼凑打乱的拼图,参与者将板块拼图重新 组合,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给参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参与者 在体验过程中了解全球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并可了解自己居住 地是否处于地震带。
操作说明:
1、参与者来到展项观看了解操作说明; 2、参与者通过触摸屏选择题的类型进行答题。
主要设备:
计算机、显示设备、多媒体抢答系统、音响系统等
展品尺寸:3.5*1.5*3.3米
模拟地震体验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展项通过地震屋模拟体验地震相关知识,让参与者了解在 家居环境感受不同震级的地震并了解地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 造成人员伤亡。参与者进入地震屋,犹如进入真实的地震环境 中,可以提高观众对地震的认识,普及地震知识。 展项由模型 道具、感应系统、语音系统等多种声光电方式共同组合完成。 当参与者进入地震屋后,开始时感觉正常,一会儿,风雨的呼 啸声、房屋倒塌声、呼救声、玻璃破碎声等连成一片,即而房屋 地板开始上下左右不均匀的晃动,观众会感到摇晃,仿佛真实 的感觉到了地震的发生。专用运动平台可以进行震动模拟,随 着控制台输入不同的震级 和不同的震动方式,包括横波与纵波 的震动,并根据输入的时间,可以持续进行不同震级的震动, 如:10秒、20秒和30秒。逼真的体验让参与者感受到地震的危 险和基本了解如何寻找正确的避震点实行自救。 操作说明: 地震屋、显示器 进入地震屋通过模拟体验了解不同的地震级别所带来的危害。 展品尺寸:3*4*3.3米 主要设备:
二、展 区 素 模 图
三、展区平面图
分区图、人流走线图
顶视图
四、展 区 效 果 图
01 02
地震波互动演示装置 地球内部构造
03
仪 建筑结构抗震
06
07 08
防震知识抢答
模拟地震体验 重大地震历史 地震案例 地震知识 地震带分布演示仪
09
10 11
一、展 馆 设 计 思 路
展区以“认识地震、了解地震、防御地震”为主题,以静态展示与互动体验 相结合的展示方式、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增强青少年的防震减灾意识,有效掌握 地震的相关知识,向观众展示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震分布,潜移默化地将避震意 识灌输给观众;坚持以创新为主线,以创意设计理念设计一系列展品,充分发挥 向青少年开展防震减灾教育。 展区合理利用展区场地,将设计理念融入布展当 中,创建文明、舒适、便利的参观环境,务求让观众浸润在科普的氛围里,满足 公众需求。 展区充分运用了现代化展示手段,将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新奇互动,通过模拟,互动的项目将地震科普知识传播给大众,使青少年了解 地震的构造和防震抗震的方法,探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操作说明: 通过抽动操纵杆观看建筑模型的反应了解何为建筑结构抗震。
主要设备:
建筑模型、传感器
展品尺寸:0.8*1.2*1.8米
防震知识抢答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防震知识抢答主要是从地震的预防、地震的逃生、地震的 次级灾害等方面来出题。展项通过结合多媒体知识答题系统, 以答题的形式向参与者介绍各种知识的逃生自救互救地震科普 知识宣传等。通过多媒体交互平台授于参与者在灾害发生时如 何运用防灾避险相关知识避险,互动体验的形式给于参与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并达到了提高防灾避险意识的目的,让参与者在 日常生活中能够对灾难作出正确决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 灾害带来的损失。
操作说明: 1、参与者通过多媒体交互平台了解全球板块的相关知识; 2、手动拼凑板块模型。
主要设备:
显示器、全球板块拼图
展品尺寸:1.5*0.8*1米
地动仪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地动仪用精铜制成,圆经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表 面作金黄色,上部铸有八条金龙,分别伏在东、西、南、北 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龙倒伏,龙首向下, 龙嘴各衔一颗小铜球,与地上仰蹲张嘴的蟾蜍相对。地动仪 空腔中央,立一根铜柱,上粗下细。铜柱周围有八根横杆, 称为“八道”,各与一龙头相连。铜柱是震摆装置,八道用来 控制和传导铜柱运动的方向。在地动仪受到地震波冲击时, 铜柱就倒向发生地震的方向,推动同一方向的横杆和龙头, 使龙嘴张开,铜球下落到蟾蜍嘴中,并发出响声,以提示人 们注意发生了地震及地震的时间和方向。展项通过显示器和 模型展示地动仪的工作原理,让参与者了解人类历史对地震 的了解过程。
互动多媒体展项描述
地震波互动演示装置
演示的科学原理及展示方式:
地震波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 球内地震波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 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震 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 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 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 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展项模拟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 动,以一个互动地质构造模型,展示地震发生时地震波运动过 程。参与者按下开始按钮,启动地震波演示装置,并可选择相 应的内容按下相对应按钮,了解地震波的频率、震幅等。参与 者在体验过程中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地震波、震幅是判段震 级大小的重要依据,以提高参与者防震意识,从容面对地震灾 害的突发情况,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操作说明: 1、参与者来到展项观看了解操作说明; 2、按操作说明提示启动相应按钮进行体验了解地震纵 横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