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 教育学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山香版 教育学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山香版  教育学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一. 教育目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除此之外,教育目的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教育目的是: 理论术语、指导人才规格、由社会提出、影响力小。

教育方针是: 工作术语、指导教育事业、由政府提出、影响力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2)教育目的(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表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服务方向;(2)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每天60题】周考附答案解析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每天60题】周考附答案解析

山香教师招聘考试【每天60题】周考附答案解析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 、(2019·山东)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常考)A、创新能力的培养【正确答案】B、读写能力的培养C、听说能力的培养D、交往能力的培养答案解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2、(2019·山东)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有的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正确答案】D、国家利益论答案解析:杜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3、(2018·河北)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A、提高国民素质【正确答案】B、贯彻教育方针C、培养四有新人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答案解析:11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2018·山西)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常考)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确答案】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解析: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5、(2019·山东)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略6、(2019·山东)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A、和谐教育B、教育发展C、全面发展【正确答案】D、个性发展答案解析: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山香教育学_各章重点及例题(河南招教考试专用书)

山香教育学_各章重点及例题(河南招教考试专用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属性与起源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来自《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社会、学校、家庭。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苏联)。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受教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3、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连、全民性、单一性、宗教性。

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出现教师和学校教育。

封建社会:①古代中国,夏代有学校的设置,西周出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春秋出现私学,两汉的西汉的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郡国学,郡县学),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和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和六学两馆,宋朝的六大书院,明代的八股文,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②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③古代埃及教育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特征。

④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社会)的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⑤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以人为本,人文主义近代社会的教育:主要表现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②教育的世俗化;③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④教育法制化。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1)本质属性是育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是: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 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7)生产性8)民族性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近代社会教育的表现(公立十一)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四、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国际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终身性五、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各国全民多现身)教育的化。

(1)教育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2)师生关系的化(3)教育方式、教育容等的化(4)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教育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教育。

六、教育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七、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有助于教师塑造专业精神。

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6、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7、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八、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3)学校是一个雏形社会(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6)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教育学重点总结—香山教育版

教育学重点总结—香山教育版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得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思想品德、智力、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的人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卢梭);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巴格莱、涂尔干)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及其管理规制。

山香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山香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山香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的领域中,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和质量。

教育目的,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期望通过教育达到的目标。

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等都起着引领作用。

那么,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每个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和兴趣,教育应当为他们提供机会去发现和培养这些,使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取得成就,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比如,有的孩子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那么教育就应当为他们提供艺术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变化,需要具备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人来推动其发展。

比如,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来进行创新和研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来促进国际合作。

教育目的还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目的会有所不同。

在古代,教育的目的可能更多地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或者是为了传承文化和道德规范。

而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制度,则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和体系。

它包括教育的体制、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

教育体制决定了教育的管理和运行方式。

比如,在一些国家,教育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而在另一些国家,地方政府在教育管理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不同的教育体制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和调整。

教育结构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和关系。

例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衡发展等。

合理的教育结构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教育学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4、教育起源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山香教育基础知识

山香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与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二教育的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3四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9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4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三教育与科学技术四教育与文化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六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教育制度第四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五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目标第三节课程内容第四节课程结构第五节课程管理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七节课程评价第八节课程资源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五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六节教学模式第七节教学评价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第二节德育内容第三节德育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第五节德育模式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第四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认知与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第二节记忆第三节表象与想象第四节言语与思维第五节注意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意志与教育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人格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策略第三节学习迁移第四节知识的学习第五节技能的形成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五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第七部分教育教学技能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第二节教案的设计技能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第一节课堂导入第二节课堂提问第三节课堂对话第四节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第五节结课技能第三章教学语言表达第一节教学口语表达第二节教态语言表达。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3.继承性:前后相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6.生产性7.民族性(四)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3.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二、教育的构成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媒介(教育影响)三、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积极)、负向功能(消极)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四、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学校萌芽;夏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商已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私学是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的教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设立太学(最高教育机构);灵帝设立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地方官学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开设四馆;九品中正制选士。

教育学第三章第一节教育的目的知识点

教育学第三章第一节教育的目的知识点

教育学第三章第一节教育的目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的目的》①基本定义:教育的目的呢,简单说就是教育者想要通过教育达到的结果,就好比你种一棵树,你心里想着让它长成什么样,是直溜的大树用来做木材呢,还是枝繁叶茂的观赏树,这个心里的想法就像是教育的目的。

它规定着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给教育指明一个方向。

②重要程度:在教育学里超级重要,就像灯塔在航海中的意义。

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得围着这个目的转。

要是没有目的,就好比开车没有目的地,胡乱开,教育就乱套了。

③前置知识:得先对教育有个初步认识,比如知道教育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啊这些,还得知道人是可以通过教育不断发展的这个常理。

④应用价值:实际中用处很大。

比如学校设置课程的时候得根据教育目的来,像要是想培养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就得多设置科学实验类课程。

社会上办培训班也得根据教育目的来定方向,不能瞎搞。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教育学整个学科里,教育的目的可是很核心的一章。

它和教育制度、课程、教学方法这些都紧密相关,为这些内容提供指导方向。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功能关系可密切了,教育功能要服务于教育目的。

还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关联,教育目的的设定得符合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准确理解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像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就不太好把握。

关键是要搞清楚它们各自强调的侧重点。

难点还在于怎么把教育目的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经常出的点就是各种教育目的观,像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等。

考查方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甚至论述题让你分析某种教育目的观的合理性。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就是对教育活动有个总的方向指引,包括家里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期望,社会上对大家文化水平提高的期望等都算。

狭义的教育目的就是国家或者学校给学生规定的培养目标,比如说咱们国家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狭义教育目的一个典型例子。

山香教育理论提纲归纳精简【范本模板】

山香教育理论提纲归纳精简【范本模板】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3.继承性:前后相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6.生产性7.民族性(四)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3.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二、教育的构成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媒介(教育影响)三、教育的功能四、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

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

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学校萌芽;夏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商已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私学是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的教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设立太学(最高教育机构);灵帝设立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地方官学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开设四馆;九品中正制选士。

隋唐时期的教育;三教并重;科举选士;六学二馆组成中央官学主干。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1]_2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1]_2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3.继承性:前后相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6.生产性7.民族性(四)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3.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二、教育的构成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媒介(教育影响)三、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积极)、负向功能(消极)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四、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学校萌芽;夏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商已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私学是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的教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设立太学(最高教育机构);灵帝设立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地方官学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开设四馆;九品中正制选士。

山香版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山香版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山香版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与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山香的角度,分别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进行阐述。

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指的是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或预期的效果。

在山香版教育学中,教育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2.培养合格公民: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道德准则和公民素养的合格公民。

山香版教育学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并能正确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教育的目的还包括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这不仅指的是经济收入的提高,更关注身心健康、幸福感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

总之,山香版教育学中的教育目的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合格公民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二、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教育活动在社会中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

山香版教育学中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体制:学校是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山香版教育学认为,学校应该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每个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2.课程设置:课程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山香版教育学倡导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教师培养与评价: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培养与评价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山香版教育学强调培养具备教育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教师,并进行多样化的教师评价,激励教师的进取心和创新能力。

4.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保障教育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山香版教育学主张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系统,包括教育规划、教育经费分配、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管理。

综上所述,山香版教育学中的教育制度以学校体制为核心,注重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与评价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完善,以确保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教育学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4、教育起源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4、教育起源★(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山香教师招聘教育学整理总结(完整版)

山香教师招聘教育学整理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新增考点教育的基本形式:横向上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

社会教育: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

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标准。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4)差别性对待原则。

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观点。

如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2)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

如夸美纽斯的“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类”等。

(3)民主主义学派的观点。

强调“个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理念,而教育平等是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民主的基本途径。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大学》)韩愈《师说》中的师道:(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传道”是儒家的仁义之道。

“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

“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2.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孟子·尽心上》广义指增进人民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山香教育版教育学带注释

山香教育版教育学带注释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二字作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2)历史性。

不同时期的教育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和特征;(3)继承性。

不同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4)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存在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6)生产性。

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

(7)民族性。

在各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族特征。

5.教育的起源说(单选、判断)名称 代表人物 核心观点神话起源说 最古老的学说(朱熹) 教育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否定社会性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 起源于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否定目的性,否定社会属性,也不科学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 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6.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主导性因素,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2)受教育者(“学习者”,学习的主体,主动地接受学习)(3)教育媒介(又称“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组织形式、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学教育方案计划各章考点整编汇总心得与分享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学教育方案计划各章考点整编汇总心得与分享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4、教育起源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山香名词解释(全部)

山香名词解释(全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教育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4、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5、正向功能: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教育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6、显性功能: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7、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教育问题以一定的教育事实为基础。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8、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一. 教育目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除此之外,教育目的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指导人才规格、由社会提出、影响力小。

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指导教育事业、由政府提出、影响力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2)教育目的(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表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服务方向;(2)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二.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他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调控)①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②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③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三.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能达到的预期标准,也就是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四.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①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②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③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五. 有关教育目的的确立的理论(一)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马斯洛、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泰勒、马利坦、赫钦斯、萨特等。

(二)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等。

(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必须体现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其他教育目的1.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应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无教育过程之外的目的。

2.文化本文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

3.生活本位论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者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

代表人物是斯宾塞。

关于教育目的的划分有以下几种1.杜威做出的“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划分,杜威持内在目的论2.“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斯宾塞: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杜威: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即培养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1.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2.1985年,四有两爱两精神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3.199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4.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素质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1.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学习相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体育与学校其他活动最根本的区别。

4.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三个功能:1)直接功能2)间接功能3)超美育功能(蔡元培)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和技能,形成劳动的观点和习惯的教育(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德育:保证方向,保证动力、灵魂,是首位智育:人是基础体育:物质保证美育活动劳动技术教育四.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重点)(一)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意重点培养的青少年学生的素质(二)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解决该问题的措施:首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最后,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必考)1.素质教育的概念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素质教育随之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

※※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的特点有: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

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内涵(非常重要)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4.※※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①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②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③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5.※※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①改变教育观念。

②转变学生观。

③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④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⑤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6.※※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以下误区(判断题)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误区二:素质教育就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误区三: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误区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误区五: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误区六: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核误区七: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四)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过度的应试教育倾向,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要改变这种状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最后,中小学本身也应该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老版教材中的内容)(看下就好)独立地看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它们的特征都难以显示出来,因为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教育目的的迥然不同。

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

这种教育观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都获得发展,教育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开发人的潜能。

应试教育则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即这种教育只着眼于少数学习好的、有升学希望的学生。

因此,在应试教育中考试的地位被拔高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境地。

此外,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还在于:(1)教育对象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