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

合集下载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经典题型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经典题型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经典题型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研究了在三维空间内的几何形体。

本文将介绍高中立体几何的主要知识点和经典题型。

知识点以下是高中立体几何的主要知识点:1. 空间几何基础:点、线、面的概念及性质。

2. 参数方程和一般式方程:用参数或方程表示几何体的方法。

3. 立体图形的投影:点、直线、平面在投影中的表现形式。

4.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直线、平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

5. 直线与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交点、垂线、倾斜角等概念。

6. 空间角的性质:二面角、棱锥、棱台等形体的角度关系。

7. 空间几何中的直线及曲线:空间中直线与曲线的方程及性质。

8. 空间立体角:球、球台、球扇等形体的角度关系。

9. 空间的切线:曲线在空间中的切线方程及其性质。

10. 空间的幂:圆、球及其他形体的幂的概念和性质。

经典题型以下是高中立体几何的经典题型:1. 求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问题:例如,给定一直线和一个平面,求它们之间的交点、垂直线、倾斜角等。

2. 求空间角的问题:例如,给定两个平面的交线,求二面角的度数。

3. 求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例如,给定一条直线和一个曲面,求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4. 求切线和法平面的问题:例如,给定一个曲线和一个点,求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及法平面方程。

5. 求空间形体的幂问题:例如,给定一个球和一个平面,求平面关于球的幂及其性质。

以上只是一些经典的立体几何题型,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可以加深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希望本文对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和题型的介绍能够帮助到你。

祝你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取得好成绩!。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与题型精讲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与题型精讲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与题型精讲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对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要求。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探讨一下高考立体几何的知识点和常见题型。

一、知识点梳理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2)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3)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圆柱的表面积:S =2πr² +2πrl (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体积:V =πr²h (h 为高)。

(2)圆锥的表面积:S =πr² +πrl 。

体积:V =1/3πr²h 。

(3)球的表面积:S =4πR² 。

体积:V =4/3πR³ 。

3、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5、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6、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7、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大纲详解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大纲详解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大纲详解一、立体几何题的重要性1、立体几何在高考数学中的分值占比2、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察二、常见立体几何题型1、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11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12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应用2、求空间角21 异面直线所成角22 线面角23 二面角3、求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31 柱体的体积与表面积32 锥体的体积与表面积33 球体的体积与表面积三、解题方法与技巧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1 坐标系的建立原则12 利用向量法求解线面角、二面角等2、传统几何法21 作辅助线的技巧22 利用几何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3、转化与化归思想31 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32 体积与表面积的转化四、历年高考真题分析1、选取典型真题11 对各题型的覆盖情况12 难度分布2、详细解析真题21 解题思路的梳理22 易错点和难点的剖析五、备考策略1、基础知识的巩固11 定理、公式的熟练掌握12 常见几何体的性质2、大量练习21 模拟题与真题的训练22 错题的整理与反思3、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31 限时训练32 答题规范的养成六、考试注意事项1、认真审题11 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12 挖掘隐含条件2、答题步骤的完整性21 证明过程的逻辑严密性22 计算过程的准确性3、时间分配31 根据题型和难度合理安排时间32 留出检查的时间以上内容对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大纲详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

【考点梳理】一、考试内容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及距离。

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点到平面的距离。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二、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

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2.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对于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不要求记忆。

3.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特别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直观图。

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4.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考点简析1.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2.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转化3.空间元素间的数量关系(1)角①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射影所成的角;④二面角——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度量。

(2)距离①两点之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②点线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③点面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④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垂线在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长;⑥线面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⑦面面距离——平面上一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⑧球面上两点距离——球面上经过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的长度。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

立体几何知识点例题讲解一、知识点 <一>常用结论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 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 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7.夹角公式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112233222222123123a b a b a b a a ab b b++++++.8.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r r=121212222222111222||||||||x x y y z z a b a b x y z x y z ++⋅=⋅++⋅++r rr r(其中θ(090θ<≤o 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 r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的方向向量)9.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10、空间四点A 、B 、C 、P 共面OC z OB y OA x OP ++=⇔,且 x + y + z = 1 1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 ||||m n arc m n θ⋅= 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 222212121()()()x x y y z z =-+-+-. 1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5.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1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 17.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 (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8. 面积射影定理 '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θ).19. 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 20. 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 21. 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二〉温馨提示:1.在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及义?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②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③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三〉解题思路:1、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线∥线线∥面面∥面判定线⊥线线⊥面面⊥面性质线∥线线⊥面面∥面←→−←→−−→−−←→−←→−←−−−←→−←→−线面平行的判定: a b b a a ∥,面,∥面⊂⊄⇒αααabα线面平行的性质:αααβαβ∥面,面,∥⊂=⇒ b a b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P A A O P O ⊥面,为在内射影,面,则αααa ⊂a OA a PO a PO a AO⊥⊥;⊥⊥⇒⇒αaPO线面垂直:a b a c b c b c O a ⊥,⊥,,,⊥⊂=⇒ααaO α b c面面垂直:a a ⊥面,面⊥αββα⊂⇒ 面⊥面,,,⊥⊥αβαβαβ=⊂⇒l l aaaα alβa b a b ⊥面,⊥面∥αα⇒面⊥,面⊥∥αβαβa a ⇒ a bα2、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90°θαα=时,∥或0bo b⊂()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3018αβθθ--<≤l o o(三垂线定理法:A∈α作或证AB⊥β于B,作BO⊥棱于O,连AO,则AO⊥棱l,∴∠AOB为所求。

全国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大纲全解

全国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大纲全解

全国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大纲全解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题一直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空间想象力,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对全国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进行一次全面的解析。

一、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立体几何的一些基本概念。

点、线、面是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相交和在平面内;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

在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几何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对于这些几何体,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结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例如,棱柱的体积公式为 V = Sh(S 为底面积,h 为高);圆锥的体积公式为 V = 1/3Sh。

二、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通常有:利用定义(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利用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关键是要证明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可通过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来证明。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为: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三、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空间向量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力工具。

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将空间中的点、线、面用向量表示。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计算两直线的夹角,向量的模可以计算线段的长度。

例如,要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先求出它们的方向向量,然后计算方向向量的夹角,但要注意夹角的范围。

四、高考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1、证明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证明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或垂直关系。

在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合理选择定理进行证明。

2、计算题常见的计算包括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求线面角、二面角的大小等。

高考数学中的常见立体几何

高考数学中的常见立体几何

高考数学中的常见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空间中的图形和体积。

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与空间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目及解题技巧。

一、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在进行立体几何的学习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熟悉了点、直线、线段、角等概念。

在立体几何中,我们将这些概念扩展到了三维空间中。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单元——点、线和面。

1.1 点在立体几何中,点是最基本的概念,它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

一个点在空间中没有位置,不属于任何其他图形。

1.2 线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由一列无穷多的点组成的。

在立体几何中,直线也是由无穷多个点组成的,但是它们是三维空间中的点。

直线没有宽度,长度无限延伸。

1.3 面在立体几何中,我们熟悉平面,它由无限多个点组成。

在立体几何中,平面变成了面。

面是一个没有厚度的表面,它可以被看作是两个无穷多的平行线之间的空间。

二、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在高考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包括立体的体积、表面积及三视图等。

解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关系和公式来求解。

2.1 立体体积立体体积是一个常见的题型,通过计算几何图形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来求解。

其中,常见的立体体积的公式有:(1)长方体体积公式:V = l × w × h(2)正方体体积公式:V = a³(3)圆柱体体积公式:V = πr²h(4)圆锥体体积公式:V = 1/3πr²h(5)球体体积公式:V = 4/3πr³解题时,只需要将给定的参数代入相应的公式中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所求的体积值。

2.2 立体表面积立体表面积也是一个常见的题型,通过计算几何图形所占据的表面的大小来求解。

其中,常见的立体表面积的公式有:(1)长方体表面积公式:A = 2lw + 2lh + 2wh(2)正方体表面积公式:A = 6a²(3)圆柱体表面积公式:A = 2πrh + 2πr²(4)圆锥体表面积公式:A = πr (r + l)解题时,首先需要确定图形的全部面积,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将各个部分的表面积相加即可。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立体几何求解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立体几何求解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立体几何求解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空间中的图形和体积计算。

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并重点讲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平行四边形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图形,求解其面积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当给定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度和高度时,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计算面积:面积 = 底边长度 ×高度例如,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为6cm,高度为4cm,那么它的面积可以通过计算6cm × 4cm = 24cm²得出。

二、立体体积求解在立体几何中,计算体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体体积求解方法:1. 直方体体积求解直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

当我们知道直方体的长、宽和高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体积:体积 = 长 ×宽 ×高例如,已知一个直方体的长为5cm,宽为3cm,高为2cm,那么它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5cm × 3cm × 2cm = 30cm³得出。

2. 圆柱体体积求解圆柱体是一个底面和顶面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

当我们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体积:体积= π × 半径² ×高例如,已知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4cm,高为6cm,那么它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3.14 × 4cm × 4cm × 6cm = 301.44cm³得出。

三、立体几何题型举例1. 题目:已知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3cm,求其体积和表面积。

解析:正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边长的立方计算得出,即3cm × 3cm × 3cm =27cm³。

而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计算得出,即6 × (3cm ×3cm) = 54cm²。

立体几何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知识点总结一、解题思路(一)解题思路思维导图(二)常见题型1.多面体的三视图问题解题思路及步骤注意事项画长方体确定用于切割长方体的长宽高,画出长方体的直观图确定顶点从缺角较多的视图入手,标出长方体被切去的顶点和新增的顶点,注意侧视图与直观图对应关系是“左内右外”连接顶点将长方体剩余顶点和新增顶点连接得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检查检查所得几何体三视图是否与条件一致计算根据题目要求计算边长、面积、体积等典例1:(2015年2卷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 B. C. D.解:由三视图得,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截去四面体A-A 1B 1D 1, 如图所示,设正方体棱长为a,则,故剩余几何体体积为a 3-a 3=a 3,所以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选D.典例2:(2017年1卷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 .10B .12C .14D .16解:将三视图还原可得右图图形,故而多面体有两个面是梯形,此时可得,故而选B.2.多面体的外接球问题典例3(类型1):(2019年1卷12)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在球O 的球面上,PA =PB =PC ,△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 ,F 分别是PA ,AB 的中点,∠CEF =90°,则球O 的体积为 A .68π B .64π C .62πD .6π解:,PA PB PC ABC ==△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ABC ∴-为正三棱锥,PB AC ∴⊥,又E ,F 分别为PA ,AB 的中点,EF PB ∴∥,11133111326A AB D V a a -=⨯=()12242122S =⨯+⨯=解题思路及步骤 注意事项根据条件确定类型类型1:可补成长方体且所有顶点为所补长方体的顶点的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主要特征是由较多的垂直关系,例如墙角三棱锥;类型2:有侧棱⊥底面条件几何体外接球问题,例如直三棱柱;类型3:顶点到底边各点距离相等的锥体的外接球问题,例如正三棱锥;类型4:已知相邻两个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多面体的外接球问题,例如已知两个面垂直画出基本图形 类型2类型3画出解决问题的截面图 求截面半径 若截面为三角形,则)3,60;2,90,sin 2ar A a r A A a r =====特别地代入公式计算类型1公式:2222121c b a l R ++==,类型2公式:222⎪⎭⎫ ⎝⎛+=h r R ,类型3公式:()222R r R h =+-,类型4公式:22222121d r d r R +=+=EF AC ∴⊥,又EF CE ⊥,,CE AC C EF =∴⊥平面PAC ,∴PB ⊥平面PAC ,2APB PA PB PC ∴∠=90︒,∴===,P ABC ∴-为正方体的一部分,22226R =++=,即364466,π62338R V R =∴=π=⨯=π,故选D .典例4(类型2):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 体积为________.解:由三视图可得几何体为三棱锥D -ABC (如图所示),若以△ACD 为底,则侧棱BC ⊥底面ACD.因为底面半径160sin 23==r ,22=BC ,所以外接球半径3222=⎪⎭⎫ ⎝⎛+=h r R ,即外接球的体积为ππ34343=R典例5(类型3):(2018年3卷10) 设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则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A. B. C. D.解:如图所示,点M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E 为AC 中点,当平面时,三棱锥体积最大此时,,,,点M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中,有,故选B.典例6(类型4):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4,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将⊥ABC 沿DE 折成120°的二面角,求四棱锥A -BCED 外接球的表面积.解:如图所示,作出截面四边形OO 1MO 2,延长O 1M ,OO 2相交于点F ,由已知得∠O 1MO 2=120°,31=M O ,332=M O , 所以332=FM ,3351=FO ,3511==OO d ,因为21=r ,所以9612121=+=d r R (也可以求出22,r d 求出R ),924442ππ==R S .3.平行关系证明问题典例7:(2014年全国Ⅱ卷)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Ⅰ)证明:PB ∥平面AEC ;证明:连接BD 交AC 于点为G ,连接EG ,⊥E ,G 分别为PD ,BD 的中点, ⊥中位线EG⊥PB ,⊥PB ⊄平面AEC ,EG ⊂平面AEC ,⊥PB⊥平面AEC.典例8:(2016年全国Ⅲ卷)如图,四棱锥中,底面面,AD ∥BC ,,,为线段上一点,,为的中点. (I )证明平面;4.垂直关系证明问题典例9:(2016年全国Ⅱ卷)如图,菱形的对角线与交于点,,点P ABC -PA ⊥ABCD 3AB AD AC ===4PA BC ==M AD 2AM MD =N PC MN PAB ABCD AC BD O 5,6AB AC ==,E F解题思路及步骤 注意事项在图形上标注已知条件 作辅助线 线线平行关系在直观图中是不变形的,若需找面外直线与面内直线平行,可将面外直线平移到面内,以确定辅助线位置写出证明思路 按照平行的“三角关系”把证明的思路写出来 完善证明过程 把定理所需要的条件写出,特别是立体几何中的定理 解题思路及步骤 注意事项在图形上标注已知条件 垂直关系在直观图中是变形的,因此,相交直线垂直一定要用直角符号标注出来 作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由三线合一,菱形对角垂直 写出证明思路 按垂直的“线型关系”写出证明的思路,在证明线线垂直时,若是相交两条直线垂直,还需考虑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 常用的有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完善证明过程 把定理所需要的条件写出,特别是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分别在上,,交于点.将沿折到位置,. (Ⅰ)证明:平面;证明:∵54AE CF ==,∴AE CF AD CD=,∴EF AC ∥.∵四边形ABCD 为菱形,∴AC BD ⊥,∴EF BD ⊥,∴EF DH ⊥,∴EF D H '⊥.∵6AC =,∴3AO =;又5AB =,AO OB ⊥,∴4OB =,∴1AEOH OD AO=⋅=,∴3DH D H '==, ∴222'OD OH D H '=+,∴'D H OH ⊥. 又∵OH EF H =,∴'D H ⊥面ABCD .典例10:(2018年全国Ⅲ卷)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是上异于,的点.(Ⅰ)证明:平面平面; 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 BC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故BC ⊥DM .因为M 为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所以 DM ⊥CM .又 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 而DM平面AMD ,故平面AMD ⊥平面BMC .5.求空间角和空间距离问题典例11: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底面ABC ,,AD CD 54AE CF ==EF BD H DEF ∆EF 'D EF ∆10OD '=D H '⊥ABCD ABCD CD M CD C D AMD ⊥BMC 解题思路及步骤 注意事项建系 先找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作为z 轴或z 轴平行线,若没有则先证明,再把底面直观图还原,找底面相互垂直两条直线作为x 轴和y 轴,若有多种选择,则尽量使相关点在坐标轴上 写点的坐标点的坐标尽量写在图上,先写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再写坐标标平面上的点的坐标,最后写其余点的坐标,其余点的坐标一般是找出其在底面上的射影来求其坐标;求坐标目的是求向量,若所求向量涉及比较难确定坐标的点时,可观察是否有相等向量来替代;对于棱上动点坐标,一般用共线向量关系来假设,例如P 为棱AB 上的一点,设()10≤≤=λλAB AP ,则P 点坐标可用参数λ表示求向量 求平面法向量有解不定方程法、观察法、矩阵法3种,不管哪种方法,规范书写过程,求出后先检验正确后再往下写,并且通过共线向量把法向量坐标去分母.应用公式根据所求问题正确选用公式:线线角><=b a ,cos cos θ,线面角><=n a ,cos sin θ,面面角><=m n ,cos cos θ,点到面的距离.n MP d n⋅=ABC ∆和1ABB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求1AC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面11AA B B ⊥底面ABC 且交线为AB ,1,AB OC AB OB ⊥⊥,B B AA O B 111面⊂, ⊥ABC O B 面⊥1以O 为原点,OB 方向为x 轴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1,0,0B A -,()()()110,3,0,0,0,3,1,3,3C B C - ()3,3,01111=+==+=BB AC AC CC AC AC设平面11BCC 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因为()()()111,3,0,1,0,3,0,3,3CB B B AC =-=-=,由130{ {30x y n CB n B Bx z -=⊥⇔⊥-= 得平面11BCC B 的一个法向量为()3,1,1n =1113310cos ,565AC n AC n AC n⋅+===⋅⋅, 所以1AC 与平面11BCC 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5典例12:(2017全国Ⅱ卷改编)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12AB BC AD ==,o 90BAD ABC ∠=∠=, E 是PD 的中点,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锐角为45,(Ⅰ)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 (Ⅱ)求点E 到平面ABM 的距离. 解:(Ⅰ)取AD 的中点O ,连接PO ,CO .则AD PO ⊥,AD CO ⊥,因为面PAD ⊥底面ABCD ,且交线为AD ,PAD PO 面⊂,所以ABCD PO 面⊥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AB BC ==, 则()010A -,,,()110B -,,,()100C ,,,()003P ,,,(100)AB =,,. 设()()()103,0,3,0,1≤≤-=-==λλλλλ,CP CM , ()()()λλλλ3,1,3,0,0,1,0-=-+=+=CM BC BM ,底面ABCD 的法向量()1,0,0=n ,由题意><=n BM ,cos 45sin,即241322λλ+=,解之得,22=λ,所以⎪⎪⎭⎫ ⎝⎛-=26,1,22BM . 设平面ABM 的法向量,()z y x m ,,=,由⎪⎩⎪⎨⎧=⋅=⋅0m AB m BM ,得,()2,6,0-=m ,从而10cos ,5⋅==⋅m n m n m n , 故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为105. EM DCBAP(Ⅱ)因为⎪⎪⎭⎫ ⎝⎛23210,,E ,所以⎪⎪⎭⎫ ⎝⎛=23230,,AE , 所以求点E 到平面ABM 的距离1030153-=⋅=mm AE d .典例13:(2018年全国Ⅱ卷)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 ⊥Ⅰ)证明:平面⊥⊥Ⅱ)若点在棱上,且二面角为,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Ⅰ)因为⊥为的中点,所以,且.连结.因为,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由知.由知平面.⊥Ⅱ)如图,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得取平面的法向量.方法1:设,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由得,可取⊥所以.由已知得.所以.解得(舍去),.所以.又,所以,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方法2:设()10,≤≤=λλBC BM ,则()02222,,λλλ+-=+=+=BC AB BM AB AM , ()3220,,=AP ,设面PAM 的一个法向量为()z y x n ,,=,由⎪⎩⎪⎨⎧=⋅=⋅00n AP n AM ,得()()()λλλ-+=1,1-3,13n ,由()()()23141313,,cos 22=-+++==λλλnOB n OB n OB ,解之得31=λ,3=λ(舍去),所以⎪⎪⎭⎫ ⎝⎛-=32332334,,n ,又,所以,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二、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点思维导图(二)常用定理、公式及其变形1.面积、体积公式2.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方法(1):将问题转换为等腰三角形ADF 线段关系问题,易证r :R :h=1:3:4(h 为正四面体的高AE). 方法(2):将正四面体看成正方体切割而来,由正四面体棱长求出正方体棱长,再求出R ,根据比例可求r ,h .(1)外接球:球心是正四面体的中心;半径R=64a(a 为正四面体的棱长); (2)内切球:球心是正四面体的中心;半径r=612a(a 为正四面体的棱长). →方法(1) 方法(2)3.已知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的四面体外接球问题其本公式:22222121d r d r R +=+=,d 为球心到截面距离,r 为该截面半径.基本图形:有两个直角的四边形21MO OO (或两个相似直角三角形),21MO O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多数题目所给条件中易求出O 1M ,O 2M ,r 1,r 2的值,此时,将四边形补成直角三角形,只需求出d 1或d 2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R .4.共线、共面证明思路及定理(1)证明思路:①三点共线:转换为有公共点的向量共线;②点、线共面:转换为直线平行或相交.(2)公里1-4、定理、推论公里2推论:①直线和直线外的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②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③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5.平行关系证明思路及定理(1)证明思路:(3)定理6.垂直关系证明思路及定理 (1)证明思路:(2)定理7.空间向量坐标运算:已知(),,z y x a OA ==,()222,,z y x b OB == (1)则(2d x AB =AB =(2)若a 、b 为非零向量,则12121200a b a b x x y y z z ⊥⇔⋅=⇔++=; (3)若0b ≠,则121212//,,a b a b x x y y z z λλλλ⇔=⇔===;(4)222111a a a x y z =⋅=++.(5)121212222222111222cos ,x x y y z z a b a b a b x y z x y z ++⋅〈〉==++⋅++.8.求平面法向量方法:解不定方程法、观察法、矩阵法 例如:已知⎪⎪⎭⎫ ⎝⎛=21,23,0AE ,()0,3,a AC =,设平面ACE 的一个法向量为()z y x m ,,=(1)解不定方程法:先任意确定其中一个坐标值(不能是0),再代入方程求其余坐标.书写格式: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为()z y x m ,,=,⊥⎪⎪⎭⎫⎝⎛=21,23,0AE ,()0,3,a AC = 由⎪⎩⎪⎨⎧=+=+⎪⎩⎪⎨⎧=⋅=⋅030212300y ax z y m AC m AE ,即,得()a a m 3,,3--= (2)观察法:情形1:两个0,非0对0,其余两坐标再交换,其中一个变号; 情形2:一个0,非0先交换,其中一个变号,最后一个坐标由另一个向量确定;书写格式: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为()z y x m ,,=,⊥⎪⎪⎭⎫ ⎝⎛=21,23,0AE , ()0,3,a AC = 由,⎪⎩⎪⎨⎧=⋅=⋅0m AC m AE 可得()a a m 3,,3--=(3)矩阵法:面上两个向量坐标上下对齐,求谁盖谁,交叉相乘再相减. 书写格式: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为()z y x m ,,=, ⊥⎪⎪⎭⎫ ⎝⎛=21,23,0AE , 由⎪⎪⎭⎫⎝⎛--=⎪⎪⎪⎭⎫⎝⎛-=⨯23,2,233230,0210,032123a a aaAC AE ,可得()a a m 3,,3--= 9.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公式若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和b ,则><=b a ,cos cos θ.若直线AP 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则><=n a ,cos sin θ.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 和m ,则><=m n ,cos cos θ.()0,3,a AC =10.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公式斜线l 与平面α交于点M ,P 为斜线l 上任一点,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为n , 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MP 在n 上投影的绝对值,即.n MP d n⋅=。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以及例题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以及例题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以及例题一、知识概述《高一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内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几何学科。

②重要程度:在高一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还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也是常考题型之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索取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③前置知识:要求熟练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④应用价值:立体几何在建筑设计、工程制图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比如,建筑师需要运用立体几何知识来设计建筑的三维结构,确保安全性和美观性。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立体几何位于高一数学的第二学期,与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内容紧密相连。

②关联知识:立体几何的知识与平面解析几何、向量等有密切联系。

比如,我们可以用向量来解决立体几何中的角度和距离问题。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在于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性质,难点在于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和计算解决复杂问题。

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立体几何通常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涉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几何体中的点线面位置关系判断等。

三、详细讲解【方法技能类】①基本步骤: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是先明确问题要求,然后识别并分析题目中的几何体和空间关系,最后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计算得出答案。

②关键要点: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空间模型,理解并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性质及位置关系。

③常见误区:很多学生在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时,容易忽略空间中的隐藏条件,如异面直线的角度关系等。

④技巧提示:在做题时,可以尝试利用一些辅助线或面来帮助理解和解决问题,比如过某点作垂线、平行线等。

四、典型例题例题一《空间坐标系的建立》题目内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2,3),求与点A在同一直线上且距离为2的点B的坐标。

解题思路:首先确定直线AB的方向向量,然后根据向量长度的关系求解B点的坐标。

立体几何知识、方法、问题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方法、问题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方法、问题总结一、基本知识与方法:1、 位置和符号 ①空间两直线:平行、相交、异面;判定异面直线用定义或反证法②直线与平面: a ∥α、a ∩α=A (a ⊄α) 、a ⊂α ③平面与平面:α∥β、α∩β=a2、常用定理: 4个公理,3个推论①⇒线线平行:b a b a a ////⇒⎪⎭⎪⎬⎫=⋂⊂βαβα;b a b a ////⇒⎪⎭⎪⎬⎫=⋂=⋂γβγαβα;bc c a b a //////⇒⎭⎬⎫ ;b a b a //⇒⎭⎬⎫⊥⊥αα②⇒线面平行:ααα////a a b b a ⇒⎪⎭⎪⎬⎫⊄⊂;αββα////a a ⇒⎭⎬⎫⊂; ③⇒面面平行:βαββαα////,//,⇒⎪⎭⎪⎬⎫=⋂⊂⊂b a O b a b a ;βαβα//⇒⎭⎬⎫⊥⊥a a ;④⇒线线垂直:b a b a ⊥⇒⎭⎬⎫⊂⊥αα;直线b a ,所成角︒90;c b c a b a ⊥⇒⎭⎬⎫⊥// ⑤⇒线面垂直:ααα⊥⇒⎪⎭⎪⎬⎫⊥⊥=⋂⊂⊂l b l a l Ob a b a ,,;βαβαβα⊥⇒⎪⎭⎪⎬⎫⊥⊂=⋂⊥a l a a l ,;βαβα⊥⇒⎭⎬⎫⊥a a //;αα⊥⇒⎭⎬⎫⊥b a ba //⑥⇒面面垂直:二面角成︒90;βααβ⊥⇒⎭⎬⎫⊥⊂a a ;3、求空间角①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求法:(1)范围:(0,]2πθ∈; (2)求法:平移以及补形法、向量法。

如: (1)正四棱锥ABCD P -的所有棱长相等,E 是PC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BE与PA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答:33); (2)在正方体AC 1中,M 是侧棱DD 1的中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P 是棱A 1B 1上的一点,则OP 与AM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 _(答:90°); 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范围[0,90] ;(2)斜线与平面中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APBCFED(3)求法:作垂线找射影或求点线距离 (向量法);如:(1)在正三棱柱ABC-A 1B 1C 1中,已知AB=1,D 在棱BB 1上,BD=1,则AD 与平面AA 1C 1C 所成的角正弦值为______(答:46); (2)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C 1D 1的中点,则棱 A 1B 1 与截面A 1EC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______(答:13);③ 二面角的平面角:(1)范围:[0,]π, (2)求法4、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间联系三棱锥中:侧棱长相等(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相等)⇔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外心;侧棱两两垂直(两对对棱垂直)⇔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垂心;斜高相等(侧面与底面所成相等)⇔顶点在底面射影为底面内心;正三角形四心(内心、外心、垂心、重心)? 内切、外接圆半径? 正三棱锥与正四面体的关系5、平面图形翻折(展开):注意翻折(展开)后在同一平面图形中角度、长度不变; 如:如图甲,在直角梯形PBCD 中,//PB CD ,CD BC ⊥,2BC PB CD ==,A 是PB的中点. 现沿AD 把平面PAD 折起,使得PA AB ⊥(如图乙所示),E 、F 分别为BC 、AB 边的中点. (Ⅰ)求证:PA ⊥平面ABCD ; (Ⅱ)求证:平面PAE ⊥平面PDE ;(Ⅲ)在PA 上找一点G ,使得//FG 平面PDE .6、等积法⇒关键是要找到与面垂直的直线,即底面上的高如:如图, ABCD 为矩形,CF ⊥平面ABCD ,DE ⊥平面ABCD ,AB =4a ,BC = CF =2a , P 为AB 的中点.(1)求证:平面PCF ⊥平面PDE ;图甲图乙左视图主视图(2)求四面体PCEF的体积.7、三视图: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以两两互相垂直的光线去投影,在三个投影面上留下的影子即为三视图如:(1)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答:233+)(2)已知球O点面上四点A、B、C、D,DA⊥平面ABC,AB⊥BC,DA=AB=BC=3,则球O体积等于___________. (π29)注:三棱锥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部分(2222cbaR++=)8、常用转化思想: ①构造四边形、三角形把问题化为平面问题②将空间图展开为平面图③割补法④等体积转化⑤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⑥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⑦有中点等特殊点线,用“中位线、重心”转化.二、基本问题与方法:1、三垂线定理注重推导过程。

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点及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点及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点及解题技巧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是相对来说比较难的一个环节,也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针对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点和解题技巧做一个详尽的论述。

1. 空间基本概念在解决空间问题时,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空间基本概念。

包括点、线、面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则线段OA、OB互相平分且相等。

2. 立体图形的投影立体图形的投影是指将三维的立体图形在某一平面上产生的影像。

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解直线与平面的投影,并通过题目的解答来加深记忆。

3. 三视图三视图是三维立体图形的三个面正、左、俯视图。

在解决题目时,需要掌握三维图形和其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想象立体图形在视线方向上的不同表现,来确定视角和投影位置。

特别是在椎体、金字塔、棱锥等图形的题目中,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确定各部分的位置。

4. 空间向量空间向量是指空间中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在立体几何中经常使用,可以用于排除无关信息,简化问题。

5. 立体几何解题的思路立体几何解题的方法及思路与平面几何有些不同。

在立体几何中,有的题目需要平面几何的方法来解决;某些题目需要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再运用三角函数来解决;有些题目需要利用向量的性质,优化模型。

因此,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先明确各部分关系,做到想象明确,思路清晰。

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考点及解题技巧就是如此,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已的掌握程度,不断深化学习。

建议同学们多进行课堂上的实际解答,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需要养成良好自习习惯,在课外时间多加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相信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同学们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题型、方法技巧
立体几何知识点与例题讲解
一、知识点
<一>常用结论 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
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
0,

y

0,
x 3z.
令 z 1得 n ( 3,0,1) 为平面 A1AD 的一个法向量.
由(Ⅰ)知 AB1 ⊥平面 A1BD ,
AB1 为平面 A1BD 的法向量.
cos

n

AB1

n AB1 n AB1

3 22
S△ A1BD
d

d 3S△BCD 2 .
S△ A1BD
2
点 C 到平面 A1BD 的距离为
2. 2
解法二:(Ⅰ)取 BC 中点 O,连结 AO .
△ABC 为正三角形, AO ⊥ BC .
在正三棱柱 ABC A1B1C1 中,平面 ABC ⊥平面 BCC1B1,
AD ⊥ 平面 BCC1B1 .
取 B1C1 中点 O1 ,以 O为原点, OB , OO1 , OA 的方向为 x,y,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B(1,0,0) ,
D(1,1,0) , A1(0,2,3) , A(0,0,3) , B1(1,2,0) ,



AB1 (1,2, 3) , BD (2,1,0) , BA1 (1,2,3) .
AB1 2 2 2
小结:本例中(Ⅲ)采用了两种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法二采用了平面向量的计算方法,把不易直接求的 B

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空间几何、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等方面。

下面是对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的总结,供考生参考。

一、空间几何1. 空间几何中的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只有位置的大小,用字母表示。

线是由一组无限多个点构成的集合,用两个点的字母表示。

面是由无限多条线构成的,这些线共面且没有相交或平行关系。

2. 空间几何中的垂直、平行等概念和性质。

两条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相交角为90°,则称两线垂直。

两条线没有相交关系,称两线平行。

3.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

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该点在直线上的正交投影点的距离。

二、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1.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立体图形包括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体、棱锥体等。

各种立体图形具有不同的性质,如球体表面上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

2. 立体图形的面积计算。

(1)球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 = 4πr²,其中r为球的半径。

(2)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S = 2πrh。

(3)圆柱体的全面积计算公式:S = 2πrh + 2πr²。

(4)圆锥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S = πrl,其中r为圆锥底面半径,l为斜高。

(5)棱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S = ph,其中p为棱柱底面周长,h为高。

3.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1)球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4/3πr³,其中r为球的半径。

(2)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

(3)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1/3πr²h。

(4)棱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ph。

(5)棱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1/3Bh,其中B为底面积,h为高。

三、立体几何的一般理论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在空间中,点、线、面可以相互相交、平行、垂直等。

专题07立体几何热点问题-2024年高考数学六大题解满分解题技巧秘籍

专题07立体几何热点问题-2024年高考数学六大题解满分解题技巧秘籍

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中数学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之一、本文将重点介绍2024年高考数学中可能出现的立体几何热点问题,并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技巧。

立体几何热点问题通常涉及到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数等方面,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空间几何的知识和技巧。

下面将针对其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给出了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一些特征,要求计算其表面积或体积。

解题时,需要根据几何体的特征来确定计算公式,并进行变形化简,最后代入数值计算。

例如,有一空间四棱锥,其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底面边长为a,侧面全为等边三角形,总体积为V。

若将其侧面上的等边三角形都剖为等腰梯形,剖面就积为V',则V/V'的值为多少?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可知底面的面积为a^2,侧面的面积为3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3*(√3/4)*a^2、因此,这个四棱锥的表面积为a^2+3*(√3/4)*a^2=7a^2/4、由于V/V'的值不涉及具体的数值计算,所以可以忽略。

2.空间几何体的相交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给出了多个几何体,要求计算它们的相交部分的表面积或体积。

解题时,需要将空间几何体展开或分解,进而计算出相交部分的表面积或体积。

例如,有一空间正方体,边长为a,一完整圆柱镂空其中,底面圆的半径为a/2、若镂空部分的表面积为S,求S的值。

解题思路:首先,可以将问题简化为一个在平面上的求解问题。

将正方体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与正方体的边长相等。

圆柱在展开后的平面上形成一个矩形,矩形的宽a/2,长度为圆柱的高度,即a。

因此,矩形的面积为(a/2)*a=a^2/2、由于矩形只占据了正方形的一半,所以镂空部分的表面积为S=a^2/43.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比较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给出了多个几何体,要求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

解题时,需要区分各个几何体的特征,并进行量比较。

例如,有一空间梯形切割四棱柱,棱柱的高度为H,底面是底边长为a的梯形。

第四讲-立体几何题型归类总结

第四讲-立体几何题型归类总结

第四讲-立体几何题型归类总结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第四讲立体几何题型归类总结一、考点分析基本图形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斜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柱正棱柱直棱柱其他棱柱2.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垂线上,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3.球球的性质: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r=R2-d2(其中,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d、球的半径为R、截面的半径为r)球与多面体的组合体:球与正四面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的内接与外切。

注:球的有关问题转化为圆的问题解决。

球面积、体积公式:S球=4πR,V球=4/3πR³(其中R为球的半径)二、平行垂直基础知识网络平行与垂直关系可互相转化平行关系a⊥α,b⊥α⇒a//ba⊥α,a//b⇒b⊥αa⊥α,a⊥β⇒α//βα//β,a⊥α⇒a⊥βα//β,γ⊥α⇒γ⊥β垂直关系线线平行判定线线垂直性质判定性质判定面面垂直定义面面垂直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90°):解题步骤:找(作):利用平移法找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可固定一条直线平移另一条与其相交;(2)可将两条一面直线同时平移至某一特殊位置。

常用中位线平移法证:证明所找(作)的角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常需要证明线线平行;计算:通过解三角形,求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度$\theta\in[0^\circ,90^\circ]$:关键在于找到“两足”:垂足和斜足。

解题步骤:1.找到斜线与其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注意三垂线定理的应用);2.证明所找到的角度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度(或其补角)(常常需要证明线面垂直);3.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计算线面角度。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解题方法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题型。

相比于平面几何、代数和概率统计等内容,立体几何更为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能力要求更高。

本文旨在探讨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及其解题方法。

一、立体几何常考题型常见的立体几何问题包括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体积、表面积等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立体几何考点。

1. 立体图形的名字和性质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图形的属性,比如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所有面都是矩形等等,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基本属性,在解决题目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 体积求立体图形的体积是立体几何中比较基础和常见的题型。

学生需要清楚掌握各种常见图形的体积公式,例如:①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³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lxwxh③棱柱的体积公式:V=Ah④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⑤球的体积公式:V=4/3πr³⑥棱锥的体积公式:V=1/3Ah注意,这些公式必须要掌握,不要在考试中还在纠结于公式的推导方法。

3. 表面积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也是数学中的一大题型。

常见的几何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有如下几种公式:①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²②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2(lw+lh+wh)③棱柱的表面积公式:S=2B+Ph④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2πr²+2πrh⑤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²⑥棱锥的表面积公式:S=B+1/2Pl其中B表示底面积,P表示底面外接多边形的周长,l表示斜几何。

上面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题目,还有一些特殊题目需要学生掌握,例如“平行四边形体积定理”、“曲面半径定理”等等。

二、举例分析解题方法1. 体积题例题:某学校花坛为正方形,长和宽之和为25米,现在将花坛增加5个方块,每个方块边长为2米,求增加的花坛的体积。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公式与题型精讲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公式与题型精讲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公式与题型精讲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我们的空间想象力,还对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要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立体几何中的常用公式和典型题型。

一、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公式1、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a、b、c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体积 V = abc 。

2、正方体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棱长³,若正方体的棱长为 a ,则体积 V = a³。

3、柱体体积公式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对于圆柱,底面积为圆的面积πr² (r 为底面半径),高为 h ,则体积 V =πr²h ;对于棱柱,底面积为 S ,高为 h ,体积 V = Sh 。

4、锥体体积公式锥体的体积= 1/3×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V =1/3×πr²h (r 为底面半径,h 为高);棱锥的体积V =1/3×Sh (S 为底面积,h 为高)。

5、球的体积公式球的体积 V =4/3×πR³ (R 为球的半径)。

6、球的表面积公式球的表面积 S =4πR² 。

7、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8、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9、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10、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二、常见题型及解法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有: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定理等。

例如:在四面体 ABCD 中,E、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求证:EF∥BC 。

证明:因为 E、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所以 EF 是△ABC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EF∥BC 。

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是考查考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2024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1. 空间直角坐标系:了解三维空间的坐标系,掌握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求两点之间距离和判定点与多面体关系的方法。

2. 几何体的分类与特征:了解各种几何体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包括点、直线、平面、多面体等,熟悉各种几何体的命名和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二、多面体与球的性质1. 正多面体:熟悉正多面体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定理,如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等的性质,掌握计算正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2. 欧拉定理:了解欧拉定理的内容和证明思路,应用欧拉定理求解相应问题。

3. 球的性质:了解球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定理,如球面上的点和圆应用球的性质进行计算。

三、立体空间的位置关系1. 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几何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与垂直关系、相交与平面关系、点在立体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等。

2. 空间向量的应用:熟悉空间向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掌握使用空间向量判断几何体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四、立体几何中的投影1. 投影的概念与性质:了解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平行投影和斜投影的性质,熟悉使用投影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2. 截痕法与截面应用:掌握截痕法求解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练运用截痕法和截面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五、向量运算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1. 向量投影的应用:了解向量投影的概念和性质,应用向量投影解决立体几何中的相关问题。

2. 向量混合积和向量积的应用:掌握向量混合积和向量积的定义和性质,应用向量混合积和向量积求解相关问题。

六、空间坐标系中的方向余弦与方向角1. 方向余弦的概念与性质:了解方向余弦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方向余弦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方法。

2. 方向角的概念与计算:了解方向角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熟练求解立体几何中与方向角相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知识点and 例题讲解一、知识点<一>常用结论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7.夹角公式 :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8.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21||||||a b a b x ⋅=⋅+(其中θ(090θ<≤)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9.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AB m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10、空间四点A 、B 、C 、P 共面OC z OB y OA x OP ++=⇔,且 x + y + z = 1 1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 1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221()x x =-+1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5.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7.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8. 面积射影定理 '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θ).19. 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外接球的半径为64a . 20. 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体积法)21. 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二〉温馨提示:1.在用反三角函数表示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时,你是否注意到它们各自的取值范围及义? 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②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③ 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三〉解题思路:1、平行垂直的证明主要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线∥线线∥面面∥面判定线⊥线线⊥面面⊥面性质线∥线线⊥面面∥面←→−←→−−→−−←→−←→−←−−−←→−←→−线面平行的判定: a b b a a ∥,面,∥面⊂⊄⇒ααα abα线面平行的性质: αααβαβ∥面,面,∥⊂=⇒ b a b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P A A O P O ⊥面,为在内射影,面,则αααa ⊂a OA a PO a PO a AO⊥⊥;⊥⊥⇒⇒αaPO线面垂直:a b a c b c b c O a ⊥,⊥,,,⊥⊂=⇒ααaOα b c面面垂直:a a ⊥面,面⊥αββα⊂⇒ 面⊥面,,,⊥⊥αβαβαβ=⊂⇒l l aaa α alβa b a b ⊥面,⊥面∥αα⇒面⊥,面⊥∥αβαβa a ⇒ a bα2、三类角的定义及求法(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90°θαα=时,∥或0b ob ⊂()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30180αβθθ--<≤l o o(三垂线定理法:A ∈α作或证AB ⊥β于B ,作BO ⊥棱于O ,连AO ,则AO ⊥棱l ,∴∠AOB 为所求。

)三类角的求法:①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②证明其符合定义,并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计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余弦定理)。

二、题型与方法【考点透视】不论是求空间距离还是空间角,都要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骤来完成。

求解空间距离和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传统的几何方法,二是利用空间向量。

【例题解析】考点1 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关键在于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垂足,当然别忘了转化法与等体积法的应用.例1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1CC 中点. (Ⅰ)求证:1AB ⊥平面1A BD ; (Ⅱ)求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 (Ⅲ)求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 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 能力和运算能力.解答过程:解法一:(Ⅰ)取BC 中点O ,连结AO .ABC △为正三角形,AO BC ∴⊥.AB CD1A1C1BAC D1A1C OF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ABC ⊥平面11BCC B ,AO ∴⊥平面11BCC B .连结1B O ,在正方形11BB C C 中,O D ,分别为1BC CC ,的中点, 1B O BD ∴⊥, 1AB BD ∴⊥.在正方形11ABB A 中,11AB A B ⊥, 1AB ∴⊥平面1A BD .(Ⅱ)设1AB 与1A B 交于点G ,在平面1A BD 中,作1GF A D ⊥于F ,连结AF ,由(Ⅰ)得1AB ⊥平面1A BD .1AF A D ∴⊥, AFG ∴∠为二面角1A A D B --的平面角.在1AA D △中,由等面积法可求得AF又112AG AB =sin AG AFG AF ∴==∠.所以二面角1A A D B--的大小为(Ⅲ)1A BD △中,111A BD BD A D A B S ==∴△1BCD S =△.在正三棱柱中,1A 到平面11BCC B 设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为d . 由11A BCD C A BD V V --=,得111333BCDA BD S S d=△△,1A BD d ∴=△∴点C 到平面1A BD解法二:(Ⅰ)取BC 中点O ,连结AO .ABC △为正三角形,AO BC ∴⊥.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ABC ⊥平面11BCC B ,AD ∴⊥平面11BCC B .取11B C 中点1O ,以O 为原点,OB ,1OO ,OA 的方向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B ,,,(110)D -,,,1(0A ,(0A ,1(120)B ,,, 1(12AB ∴=,,(210)BD =-,,,1(12BA =-. 12200AB BD =-++=,111430AB BA =-+-=,1AB BD ∴⊥,11AB BA ⊥.1AB ∴⊥平面1A BD .(Ⅱ)设平面1A AD 的法向量为()x y z =,,n . (113)AD =--,,,1(020)AA =,,.AD ⊥n ,1AA ⊥n ,100AD AA ⎧=⎪∴⎨=⎪⎩,,n n 3020x y z y ⎧-+-=⎪∴⎨=⎪⎩,,03y x z =⎧⎪∴⎨=-⎪⎩,. 令1z =得(301)=-,,n 为平面1A AD 的一个法向量. 由(Ⅰ)知1AB ⊥平面1A BD , 1AB ∴为平面1A BD 的法向量.cos <n ,111336222AB AB AB -->===-n n . ∴二面角1A A D B --的大小为6arccos .(Ⅲ)由(Ⅱ),1AB 为平面1A BD 法向量, 1(200)(123)BC AB =-=-,,,,,.∴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112222BC AB d AB -===.小结:本例中(Ⅲ)采用了两种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法二采用了平面向量的计算方法,把不易直接求的B 点到平面1AMB 的距离转化为容易求的点K 到平面1AMB 的距离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方法;解法一采用了等体积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作图,显得更简单些,因此可优先考虑使用这一种方法. 考点2 异面直线的距离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求法,考纲只要求掌握已给出公垂线段的异面直线的距离. 例2已知三棱锥ABC S -,底面是边长为24的正三角形,棱SC 的长为2,且垂直于底面.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CD 与SE 间的距离.思路启迪:由于异面直线CD 与SE 的公垂线不易寻找,所以设法将所求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成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再进一步转化成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答过程: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F ,连结EF ,SF ,CF ,EF ∴为BCD ∆的中位线,EF ∴∥CD CD ∴,∥面SEF ,CD ∴到平面SEF 的距离即为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又 线面之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线CD 上一点C 到平面SEF 的距离,设其为h ,由题意知,24=BC ,D 、E 、F 分别是 AB 、BC 、BD 的中点,2,2,621,62=====∴SC DF CD EF CD 33222621312131=⋅⋅⋅⋅=⋅⋅⋅⋅=∴-SC DF EF V CEF S 在Rt SCE ∆中,3222=+=CE SC SE在Rt SCF ∆中,30224422=++=+=CF SC SF又3,6=∴=∆SEF S EF由于h S V V SEF CEF S SEF C ⋅⋅==∆--31,即332331=⋅⋅h ,解得332=h 故CD 与SE 间的距离为332. 小结:通过本例我们可以看到求空间距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 考点3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此类题目再加上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主要考查点面、线面、面面距离间的转化. 例3. 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AC 中,G 是1AA 的中点,求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 思路启迪: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再用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求解. 解答过程:解析一 BD ∥平面11D GB ,BD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点O 平面11D GB 的距离,1111C A D B ⊥ ,A A D B 111⊥,⊥∴11D B 平面11ACC A ,又⊂11D B 平面11D GB∴平面1111D GB ACC A ⊥,两个平面的交线是G O 1,作G O OH 1⊥于H ,则有⊥OH 平面11D GB ,即OH 是O 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 在OG O 1∆中,222212111=⋅⋅=⋅⋅=∆AO O O S OG O . BACDOGH 1A 1C 1D1B 1O又362,23212111=∴=⋅⋅=⋅⋅=∆OH OH G O OH S OG O . 即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等于362. 解析二 BD ∥平面11D GB ,BD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点B 平面11D GB 的距离.设点B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为h ,将它视为三棱锥11D GB B -的高,则,由于632221,111111=⨯⨯==∆--D GB GBB D D GB B S V V34222213111=⨯⨯⨯⨯=-GBB D V ,,36264==∴h 即BD 到平面11D GB 的距离等于362. 小结: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都是线面距离.所以求线面距离关键是选准恰当的点,转化为点面距离.本例解析一是根据选出的点直接作出距离;解析二是等体积法求出点面距离. 考点4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此类题目一般是按定义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例4、如图,在Rt AOB △中,π6OAB ∠=,斜边4AB =.Rt AOC △可以通过Rt AOB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 AO C --的直二面角.D 是AB 的中点. (I )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 ;(II )求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思路启迪:(II )的关键是通过平移把异面直线转化到一个三角形内解答过程:解法1:(I )由题意,CO AO ⊥,BO AO ⊥,BOC ∴∠是二面角B AO C --是直二面角,CO BO ∴⊥,又AO BO O =, CO ∴⊥平面AOB ,又CO ⊂平面COD .∴平面COD ⊥平面AOB .(II )作DE OB ⊥,垂足为E ,连结CE (如图),则,DE ∥CDE ∴∠是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的角.Bx在Rt COE △中,2CO BO ==,112OE BO ==,CE ∴又12DE AO ==∴在Rt CDE △中,tan CE CDE DE=∴异面直线AO 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解法2:(I )同解法1.(II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则(000)O ,,,(00A ,,(200)C ,,,D ,(00OA ∴=,,(CD =-, cos OA CD OA CD OA CD∴<>=,6322==∴异面直线AO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小结: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常先作出所成角的平面图形,作法有:①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选择“特殊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如解析一,或利用中位线,如解析二;②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几何体,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如解析三.一般来说,平移法是最常用的,应作为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首选方法.同时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2,0π.考点5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此类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作法、证明以及计算.线面角在空间角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的常考内容.例5. 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 ⊥底面ABCD .已知45ABC =∠,2AB =,BC =SA SB ==(Ⅰ)证明SA BC ⊥;(Ⅱ)求直线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的大小.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的大小,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解答过程:解法一:(Ⅰ)作SO BC ⊥,垂足为O ,连结AO ,由侧面SBC ⊥底面ABCD , 得SO ⊥底面ABCD .因为SA SB =,所以AO BO =,又45ABC =∠,故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 BO ⊥, 由三垂线定理,得SA BC ⊥.DCASODBCAS(Ⅱ)由(Ⅰ)知SA BC ⊥,依题设AD BC ∥, 故SA AD ⊥,由AD BC ==,SA =AO =,得1SO =,SD = SAB △的面积211122S ABSA ⎛=- ⎝连结DB ,得DAB △的面积21sin13522S AB AD == 设D 到平面SAB 的距离为h ,由于D SAB S ABD V V --=,得121133h S SO S =,解得h= 设SD 与平面SAB 所成角为α,则sin h SD α===所以,直线SD 与平面SBC 所成的我为解法二:(Ⅰ)作SO BC ⊥,垂足为O ,连结AO ,由侧面SBC ⊥底面ABCD ,得SO ⊥平面ABCD . 因为SA SB =,所以AO BO =.又45ABC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 OB ⊥.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OA 为x 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O-0)A ,,(0B ,(0C ,(001)S ,,,(2SA =,(0CB =,0SA CB =,所以SA BC ⊥.(Ⅱ)取AB 中点E ,0E ⎫⎪⎪⎝⎭, 连结SE ,取SE 中点G ,连结OG ,12G ⎫⎪⎪⎝⎭,. 12OG ⎫=⎪⎪⎝⎭,,1SE ⎫=⎪⎪⎝⎭,(AB =.0SE OG =,0AB OG =,OG 与平面SAB 内两条相交直线SE ,AB 垂直.所以OG ⊥平面SAB ,OG 与DS 的夹角记为α,SD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记为β,则α与β互余. D ,()DS =.22cos 11OG DS OG DSα==sin β=,y所以,直线SD 与平面SAB所成的角为小结: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时,应注意的问题是(1)先判断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当直线和平面斜交时,常用以下步骤:①构造——作出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②证明——论证作出的角为所求的角,③计算——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角,④结论——点明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值. 考点6 二面角此类题主要是如何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并将二面角的平面角转化为线线角放到一个合适的三角形中进行求解.二面角是高考的热点,应重视.例6.如图,已知直二面角PQ αβ--,A PQ ∈,B α∈,C β∈,CA CB =,45BAP ∠=,直线CA 和平面α所成的角为30.(I )证明BC PQ ⊥;(II )求二面角B AC P --的大小.命题目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过程指引:(I )在平面β内过点C 作CO PQ ⊥于点O ,连结OB . 因为αβ⊥,PQ αβ=,所以CO α⊥,又因为CA CB =,所以OA OB =.而45BAO ∠=,所以45ABO ∠=,90AOB ∠=, 从而BO PQ ⊥,又CO PQ ⊥,所以PQ ⊥平面OBC .因为BC ⊂平面OBC ,故PQ BC ⊥. (II )解法一:由(I )知,BO PQ ⊥,又αβ⊥,PQ αβ=,BO α⊂,所以BO β⊥.过点O 作OH AC ⊥于点H ,连结BH ,由三垂线定理知,BH AC ⊥. 故BHO ∠是二面角B AC P --的平面角.由(I )知,CO α⊥,所以CAO ∠是CA 和平面α所成的角,则30CAO ∠=, 不妨设2AC =,则AO =3sin 30OH AO ==. 在Rt OAB △中,45ABO BAO ∠=∠=,所以BO AO ==ABCQ αβ PAB CQαβ POH于是在Rt BOH △中,tan 2BOBHO OH∠===. 故二面角B AC P --的大小为arctan 2.解法二:由(I )知,OC OA ⊥,OC OB ⊥,OA OB ⊥,故可以O 为原点,分别以直线OB OA OC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因为CO a ⊥,所以CAO ∠是CA 和平面α所成的角,则30CAO ∠=不妨设2AC =,则AO =1CO =. 在Rt OAB △中,45ABO BAO ∠=∠=, 所以BO AO ==. 则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000)O ,,,0)B ,,(0A ,(001)C ,,. 所以(3AB =,,(0AC =.设1n {}x y z =,,是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由1100n AB n AC ⎧=⎪⎨=⎪⎩,得00z =+=⎪⎩,取1x =,得1(11n =,,.易知2(100)n =,,是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设二面角B AC P --的平面角为θ,由图可知,12n n θ=<>,. 所以1212cos 5||||5n n n n θ===.故二面角B AC P --的大小为arccos5. 小结:本题是一个无棱二面角的求解问题.解法一是确定二面角的棱,进而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无棱二面角棱的确定有以下三种途径:①由二面角两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确定棱,②由二面角两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找出棱,③补形构造几何体发现棱;解法二则是利用平面向量计算的方法,这也是解决无棱二面角的一种常用方法,即当二面角的平面角不易作出时,可由平面向量计算的方法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考点7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和角众所周知,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和角的套路与格式固定.当掌握了用向量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这套强有力的工具时,不仅会降低题目的难度,而且使得作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例7.如图,已知1111ABCD A B C D -是棱长为3的正方体,点E 在1AA 上,点F 在1CC 上,且11AE FC ==.Q(1)求证:1E B F D ,,,四点共面; (2)若点G 在BC 上,23BG =,点M 在1BB 上,GM BF ⊥,垂足为H ,求证:EM ⊥平面11BCC B ; (3)用θ表示截面1EBFD 和侧面11BCC B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求tan θ.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线线平行、线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过程指引:解法一:(1)如图,在1DD 上取点N ,使1DN =,连结EN ,CN ,则1AE DN ==,12CF ND ==.因为AE DN ∥,1ND CF ∥,所以四边形ADNE ,1CFD N 都为平行四边形. 从而EN AD ∥,1FD CN ∥.又因为AD BC ∥,所以EN BC ∥,故四边形BCNE 是平行四边形,由此推知CN BE ∥,从而1FD BE ∥. 因此,1E B F D ,,,四点共面.(2)如图,GM BF ⊥,又BM BC ⊥,所以BGM CFB =∠∠,tan tan BM BG BGM BG CFB ==∠∠23132BC BGCF ==⨯=. 因为AE BM ∥,所以ABME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B EM ∥. 又AB ⊥平面11BCC B ,所以EM ⊥平面11BCC B . (3)如图,连结EH .因为MH BF ⊥,EM BF ⊥,所以BF ⊥平面EMH ,得EH BF ⊥. 于是EHM ∠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即EHM θ=∠.因为MBH CFB =∠∠,所以sin sin MH BM MBH BM CFB ==∠∠21BMBC CF ===+,tan EM MH θ=解法二:(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301)BE =,,,(032)BF =,,,1(333)BD =,,, 所以1BD BE BF =+,故1BD ,BE ,BF 共面. 又它们有公共点B ,所以1E B F D ,,,四点共面.(2)如图,设(00)M z ,,,则203GM z ⎛⎫=- ⎪⎝⎭,,, CAHM DEF 1B1A1D1CN而(032)BF =,,,由题设得23203GM BF z =-+=, 得1z =.因为(001)M ,,,(301)E ,,,有(300)ME =,,,又1(003)BB =,,,(030)BC =,,,所以10ME BB =,0ME BC =,从而1ME BB ⊥,ME BC ⊥. 故ME ⊥平面11BCC B .(3)设向量(3)BP x y =,,⊥截面1EBFD ,于是BP BE ⊥,BP BF ⊥.而(301)BE =,,,(032)BF =,,,得330BP BE x =+=,360BP BF y =+=,解得1x =-,2y =-,所以(123)BP =--,,.又(300)BA =,,⊥平面11BCC B ,所以BP 和BA 的夹角等于θ或πθ-(θ为锐角). 于是cos 14BP BA BP BAθ==. 故tan θ=小结: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大小关键是确定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坐标,再用公式求夹角;点面距离一般转化为在面BDF 的法向量n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考点8 简单多面体的有关概念及应用,主要考查多面体的概念、性质,主要以填空、选择题为主,通常结合多面体的定义、性质进行判断.例8 . 如图(1),将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铁皮的六个角各切去一个全等的四边形,再沿虚线折起,做成一个无盖的正六棱柱容器,当这个正六棱柱容器的底面边长为 时容积最大.[思路启迪]设四边形一边AD ,然后写出六棱柱体积,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出体积取最值时AD 长度即可. 解答过程:如图(2)设AD =a ,易知∠ABC =60°,且∠ABD =30°⇒AB =3a . BD =2a ⇒正六棱柱体积为V .V =a a 360sin 212162⋅︒⋅⋅⋅)-(=a a ⋅22129)-(=a a a 4)21)(21(89--≤33289)(⋅ . 当且仅当 1-2a =4a ⇒ a =61时,体积最大,此时底面边长为1-2a =1-2×61=32.∴ 答案为61.N考点9.简单多面体的侧面积及体积和球的计算棱柱侧面积转化成求矩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棱柱侧面积转化成求三角形的面积. 直棱柱体积V 等于底面积与高的乘积. 棱锥体积V 等于31Sh 其中S 是底面积,h 是棱锥的高. 典型例题例9 .(20XX 年全国卷Ⅱ)已知圆O 1是半径为R 的球O 的一个小圆,且圆O 1的面积与球O 的表面积的比值为92,则线段OO 1与R 的比值为 . 命题目的:①球截面的性质;②球表面积公式. 过程指引:依面积之比可求得Rr,再在Rt △OO 1A 中即得 解答过程:设小圆半径为r ,球半径为R则92422=Rr ππ ⇒ 92422=R r ⇒ 322=R r ∴ cos ∠OAO 1=322=R r 而31981sin 1=-==αR OO 故填31<二>选择题辨析[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α,b 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 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 ⑦b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b a =,则b a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 [注]:①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平行,则a ∥α.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相交,则a 与平面α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则α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 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可能相交) 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⑦直线l 与平面α、β所成角相等,则α∥β.(×)(α、β可能相交) [注]: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可能相交,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的一个平面,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⑵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注]: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斜四面体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可以为矩形) ②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应是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直.棱柱才行) ③对角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直四棱柱一定是长方体.(×)(只能推出对角线相等,推不出底面为矩形)④棱柱成为直棱柱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棱柱有一条侧棱与底面的两条边垂直. (两条边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若两条边相交,则应是充要条件) [注]:①一个棱锥可以四各面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棱柱棱柱3V S hV ==[注]:i. 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 [注]:i. 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 ii.简证:A B ⊥CD ,AC ⊥BD ⇒ BC ⊥AD. 令b AC c AD a AB ===,,得c a c b AD BC c AD a b AB AC BC -=⋅⇒=-=-=,,已知()(0,0=-⋅=-⋅0=-⇒则0=⋅AD BC .iii. 空间四边形OABC 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 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简证:取AC 中点'O ,则⊥⇒⊥'⊥'AC AC O B AC o o ,平面=∠⇒⊥⇒'FGH BO AC B O O 90°易知EFGH 为平行四边形⇒EFGH 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EFGH FG EF ⇒=为正方形.注:①若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 [当0=b 时,不成立] ②向量c b a ,,共面即它们所在直线共面.(×) [可能异面]③若∥,则存在小任一实数λ,使λ=.(×)[与=不成立] ④若a 为非零向量,则00=⋅a .(√)[这里用到)0(≠λ之积仍为向量]B CFEH GBCDA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