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合集下载

欧化汉语句法特点分析

欧化汉语句法特点分析

中心词+ 之, 而+ 定语+ 者 :石之铿然有 声者 ,所在 皆是。 汉语常常一个名词后 ,出现一个 或多个 形容词或句子 , 描写前边的名词 。如 :张将 军足智多谋 , 名 闻四海 ,这番挂帅东征 , 必 然旗开得胜 。 我 只听得不远处火车汽笛的吼叫 , 划破 天空 ,愈来愈近。 现在定名式词组用得越来越多 , 这是受 了外语 的影响 , 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 , 汉译 英 时要知道用适当的形式。毛主席在 《 愚公 移山 》中有一句话 。“ 说的是有一位老人 , 住 在华 北 ,名叫北山愚公。 ”英译本把它译 为 :I t t e l l s 0 f a n o l dm a nw h 0 l i v e di n n o . h e I T I
c a s 1 ] t h r o w a s h a d o w o n ;以 …而 告 终 e n d i n / e n d u p b y( d o i n g )s h. t ;使 …成为可能/ 必要 ma k e… p o s s i b l e / n e c e s s a r y ; 在某种程度上 i n
b e o l d i n h o u r s i f h e h a v e l o s t n o t i m e . ( F . B a c o n O f Y o u t h a n d A g e )
F o o l i s h O l d M n a o f N o r t h M o u n t m n . 如果把这 句英语再 回译为汉语 , 按现代的翻译方法一 定会译 为 :“ 说的是古代有一位住在华北 , 名叫北山愚公的老人 。 ”为什么不能还原为 原来 的样 子 呢?为什么名 词后边 的东 西都 跑到名词 前边 了呢?这是 因为译者不 能精 通汉英句法差异 , 不能精通两种语言的造句 规 律, 目的语总要受原语的影响所致 。 汉语惯用描写句 ,英语很少用,因此 , 汉 译英 时 ,汉语描 写句应译 成英语 的判断 句,英译汉时 ,应译成描写句。 这 个解释 是正确 的。一这 是正确 的解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发表时间:2009-11-30T16:28:10.09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8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张凤杰[导读] 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了“欧化”的问题。

王力将文法的欧化视为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张凤杰(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法》的学习,从欧化历史回顾、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和利弊四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语法的欧化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欧化将日益普遍,汉语的语言传统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利弊0 引言王力是我国第一位精心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他在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六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以后汉语的欧化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书中对“欧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

”近年来,何自然、吴东英、谢耀基、石定栩等不少学者也发表有关文章和著作,列举了近年来香港报纸中汉语句子在句法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受了英语的影响。

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了“欧化”的问题。

王力将文法的欧化视为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后来有观点认为,促成现代汉语尤其书面语的面貌和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当年所提出的欧化。

欧化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打通了一条宽广的大路,为它的壮大提供了支持,这是不能否认的。

1 欧化的表现1.1 句子延长 “句子的延长也是欧化文章的一种现象。

”通过连接词把句子延长,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而汉语无需使用或较少使用联结成份,因此趋向于使用短句。

然而现代汉语文章里的句子却越来越长,长句越来越多,使用长句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文风。

尽管这种句子明显是欧化了的,但同时又有被汉语“同化”的味道,因为它被标点符号“化整为零”,又用了连接词,因而也算一种规范的汉语句子。

欧化句式的几种表现

欧化句式的几种表现

欧化句式的几种表现
欧化句式是指使用西式语法和句子结构的表达方式,其中包括了以下几种表现:
1. 长句和复杂句
欧化句式更倾向于使用长句和复杂句,通过使用从句和短语来增强语句的复杂性和表达能力。

2. 间接语气
欧化句式更倾向于使用间接语气来表达建议、要求、建议等。

这种语气让人感到更为礼貌和尊重,而且更为常见于欧洲文化的交流中。

3. 同位语和插入语
欧化句式更倾向于使用同位语和插入语来进一步描述或解释名词或动词。

这些元素不仅可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也可以强调特定的细节或信息。

4. 定语从句
欧化句式更倾向于使用定语从句来进一步详细描述主语或宾语。

定语从句可以增加句子的复杂性和表达力,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总的来说,欧化句式是一种更为复杂和表达能力更强的句式,它的使用需要更多的语法知识和表达技巧。

在学习和使用欧化句式时,我们应该注重语法和上下文的联系,并且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一、本文概述《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中欧化语法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欧化语法,即受欧洲语言影响而产生的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日益明显,这既是中国语言国际化的体现,也是语言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文章首先将对欧化语法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现代汉语和欧洲语言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异同,揭示欧化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欧化语法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国际交流的影响、语言接触的作用、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等因素。

还将分析欧化语法现象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包括促进语言创新、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改变语言习惯等方面。

文章将总结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特点和趋势,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语言发展规律的认识,还可以为语言教学和语言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历史演变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伴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加深而逐渐显现。

这一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

在初期阶段,主要是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翻译文学的兴起,一些欧化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开始进入汉语。

这些欧化元素主要集中在科技、政治、经济等领域,如“民主”“科学”等词汇,以及“的”“了”等助词的使用。

这一时期的欧化现象主要以词汇为主,语法结构的变化相对较少。

到了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白话文运动的推广,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开始加速发展。

白话文运动主张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这使得欧化的语法结构和句式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例如,被动句、倒装句等欧化句式开始在现代汉语中出现,并逐渐被接受和使用。

语言接触与欧化语法

语言接触与欧化语法

语言接触与欧化语法摘要:晚清西学东渐带来的异质语言接触,引起汉语的欧化。

在“五四”之前,来华传教士的翻译、出版、教育等活动,已经对汉语的面貌产生影响。

来华西人所用的白话,是一种不用典、接近口语、掺杂浅近文言,又有外来语法的特殊语体,在翻译文本和汉语教材中都有具体体现。

由近代中西语言接触,可以细致探讨欧化语法带来的晚清语言革新,进而深化对新文学语言的研究。

同时,利用西人文献时,还应注意区分欧化语法、“洋泾浜”式语病和汉语口语中的地道用法。

关键词:传教士;语言接触;欧化语法一、欧化的界定和语言基础“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是语言学以及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1},在清代以来的中西交流中,语言接触对汉语产生的外来影响,不仅表现在新词语的增加,也表现在语法的欧化。

历史上,处于强势位置的印欧语对汉语的影响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作为语言接触前沿的汉语教材和汉译《圣经》、小说等跨语际实践的早期成果,也记录了欧化语法的发展。

王力先生提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2}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中国现代语法》各有《欧化的语法》专章,分别从复音词、连结成分、记号等方面探讨印欧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随后,重点讨论欧化语法的研究著作还有美国学者Cornelius C. Kubler “A study of Europeanized grammar in modern written Chinese”(1985)、谢耀基《现代汉语欧化语法概论》(1990)、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2008)、朱一凡《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2011)、崔山佳《汉语欧化语法现象专题研究》(2013)等;最新问世的袁进主编《新文学的先驱――欧化白话文在近代的发生、演变和影响》(2014)则致力于从文学角度研究欧化白话。

“欧化”的概念,张星R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界定为:但凡欧洲人所创造,直接或间接传来,使中国人学之,除旧布新,在将来历史上留有纪念痕迹者,皆谓之欧化。

论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

论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

教育教学文_贾 晶论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摘要:五四是一个思想文化全面解放和更新时代,同时也是汉语书面语发生深刻变革时代。

伴随西方译著的大量传入,现代汉语语法在印欧语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不同方面的欧化表现,这些变化随后成为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之中的一部分。

本文立足回顾现代汉语语法在欧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变化,重新梳理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欧化的方面,以期促进汉语与英语等西方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并最终促进汉语语法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五四时期;现代汉语;欧化一、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的产生背景“欧化语法现象”是指现代汉语在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影响下产生或发展起来的语法现象,其既指汉语在印欧语影响下通过模仿和移植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罕见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影响的推动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

五四是一个思想文化全面解放、更新的时代,汉语书面语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首要任务是在文言白话之争中瓦解文言对汉语书面表达的长期统治,将白话确立为新文学乃至所有现代汉语书面语书面表达领域的语言形式。

应用什么样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应该怎样去写白话文,这在现代汉语和白话文的规范尚未建立、人们只习惯用文言写作的当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白话文是不同于文言文的活的语言形式,是以现实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人们会到身边的口语中去找寻白话文的摹本,但写作和说话不同,且当时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汉语口语方言分歧严重,不同方言在词汇、语法上都存在不小差异,以各地方言的口语作为全社会通行的书面语基础是行不通的。

因此,人们又将眼光转向历史上的白话文作品,希望其语法可供仿效。

宋元以来,汉语书面语中虽始终有一个与文言文并行的白话传统,但由于文言处于绝对的正统主导地位,白话文的使用只限于极其狭窄的领域,而其中称得上有影响的只有通俗文学一隅。

当时的旧白话语法不完备,表达形式贫乏,语体单一,长于叙事,不足以抒情和说理。

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

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

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综述【摘要】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着“欧化”的现象。

本文整理了自五四到近几年来中外学者们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了欧化现象的内容和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欧化;语法一、前言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几乎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语言阶段性或连续性的影响。

因而,想要对语言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不可以忽略语言接触这一影响因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高呼着“德先生”和“赛先生”,将西方思想文化及其科技引入中国,同时白话文运动勃然兴起,翻译作品如潮涌来。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成为一种语言事实。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汉语吸收大量外来词,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有的已经或正在逐步扩散出去,甚至已变成有序的变异,即“欧化语法现象”。

笔者阅读了相关的文献,整理有关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研究的兴起、内容和存在问题。

二、现代汉语语法欧化研究的兴起自五四以来,汉语欧化问题就受到学者的关注。

傅斯年在《怎样做白话文?》中提出“要创造新白话,就要‘在乞灵说话以外,再找出一宗高等凭借物’”,所谓的“高等凭借物”就是“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词枝(figure of speech)”。

这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以欧化来造就新白话的想法。

20世纪初至30年代,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茅盾、朱自清等都对汉语欧化问题发表过见解和主张。

不过他们所论的都只是对汉语欧化的态度和评价,或者是对如何吸收印欧语言有益成份的建议,而不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欧化现象本身进行系统的研究。

真正对汉语语法欧化问题的研究是从语言大家王力开始的。

王力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20世纪40年代,他在《中国现代语法》(1943)和《中国语法理论》(1944)专门就此现象设置“欧化的语法”一章,梳理了五四以来汉语语法中出现的欧化现象,涉及了复音词的创造、主语和系语词的增加、句子的延长、可能式和被动式以及语法标记的欧化、联结成分的欧化、新兴的替代法和称数法等诸多方面的欧化现象。

欧化汉语的表现

欧化汉语的表现

欧化汉语的表现
欧化汉语指的是汉语中出现了欧洲语言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欧洲语言的词汇和概念被汉语所借用,如“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民主”等。

2. 句式:欧洲语言的语法结构对汉语影响,如从“主、谓、宾”的语序转变成“宾、谓、主”的语序,比如“学习语言,需要耐心和勤奋。


3. 翻译:欧洲文学、史学等类别中的书籍被翻译成汉语,《圣经》、《名人传》、《怎样看懂艺术》等纷纷出现。

4.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方式也不同,蕴涵欧洲文化其中,如使用“,”和“;”即为欧洲式标点法。

这些表现说明汉语正在面临着文化多元化和语言交流的挑战,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化的营养。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张凤杰(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法》的学习,从欧化历史回顾、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和利弊四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语法的欧化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欧化将日益普遍,汉语的语言传统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利弊0引言王力是我国第一位精心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他在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六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以后汉语的欧化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书中对“欧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

”近年来,何自然、吴东英、谢耀基、石定栩等不少学者也发表有关文章和著作,列举了近年来香港报纸中汉语句子在句法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受了英语的影响。

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了“欧化”的问题。

王力将文法的欧化视为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后来有观点认为,促成现代汉语尤其书面语的面貌和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当年所提出的欧化。

欧化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打通了一条宽广的大路,为它的壮大提供了支持,这是不能否认的。

1欧化的表现1.1句子延长“句子的延长也是欧化文章的一种现象。

”通过连接词把句子延长,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而汉语无需使用或较少使用联结成份,因此趋向于使用短句。

然而现代汉语文章里的句子却越来越长,长句越来越多,使用长句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文风。

尽管这种句子明显是欧化了的,但同时又有被汉语“同化”的味道,因为它被标点符号“化整为零”,又用了连接词,因而也算一种规范的汉语句子。

汉语句子无节制地延长,是人们在翻译中模仿印欧语句子的结果。

翻译者顺着翻译,比先理解原文再按汉语习惯去写要容易得多。

但也不可否认,有的翻译者刻意模仿外文句子结构,殊不知久而久之,渐成风气,以至损害了汉语的传统。

欧化句式的几种表现

欧化句式的几种表现

欧化句式的几种表现
欧化句式是指在使用语言表达时模仿或借鉴欧洲语言的句式和
结构。

欧化句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但也容易让人感到矫揉造作。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欧化句式表现:
1. 倒装句:在英语中,倒装句的使用非常普遍。

而在汉语中,倒装句往往是为了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但是,有些人为了模仿英语的句式,大量使用倒装句,导致语言不够自然。

2. 从句过多:在西方语言中,从句的使用比较广泛,可以用来表达更为复杂的意思。

但是,在汉语中,从句的使用需要注意,过多的从句会让语言表达变得繁琐。

3. 名词化:在欧洲语言中,很多名词可以作为动词或形容词的替代词。

而在汉语中,一些人为了模仿欧洲语言的表达方式,大量使用名词作为动词或形容词的替代词,导致语言表达不够流畅。

4. 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在欧洲语言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比较广泛。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一般用于强调动作的受事。

但是,有些人为了模仿欧洲语言的表达方式,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导致语言表达显得拐弯抹角。

总之,欧化句式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用来丰富语言表达的形式,但过度使用欧化句式会让语言表达变得不够自然,甚至矫揉造作。

因此,在使用欧化句式时需要注意适度。

- 1 -。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

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是汉语语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显著特征。

欧化的语法现象之多、速度之快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其中汉语句法的欧化越发明显。

本文对汉语句子的复杂化各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汉语主语的增加,系词“是”引入汉语,被动式使用范围变宽,连接成分的使用,插入语增加,分句前置向后置转化,说话者的语序位置灵活性等等。

欧化是大势所趋,既要有着开放的心态,同时也要有着谨慎的态度,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皆不可取。

关键词:现代汉语句法欧化一、引言王力(1985)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

”“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

”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以前,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语言文字是一种不受语法约束的文字。

汉语无冠词、无形态变化、无格位变化,可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因此,语言的组合存在相当大的自由空间。

这一传统与逻辑性较强、完全受语法约束的印欧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汉语重领悟、重意会而不重形式;印欧语则注重形态结构,具有模式性。

自晚清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国门洞开,西学东渐。

现代汉语朝着结构更复杂和句法更严密化的方向发展。

汉语这种古老文字的开放性体系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随着和西方精神的接触,一种逐渐增长的形式化趋势引入汉语……”。

近百年来,由于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的进入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句法上,判断词(是)、被动语态使用范围的扩大,连接词、代词、主语的增加,插入语、补足语的频繁使用打破了汉语的意会传统,冲击乃至不同程度地改造了汉语的语言规范。

二、欧化的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自20世纪初国语运动以来,从文言发展到当时的旧白话,再从当时的旧白话规范到现在的新白话,汉语语法在这数十年间的变化比由汉到清的变化还多。

对于一向渐变的语法来说,汉语语法的急剧欧化,凸显了语法发展的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反映使用该种语言的社会群众的思维规律。

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语言接触在语言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五四”以来,在语言接触中汉语受到印欧语尤其是英语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欧化长句。

就定语长句而言,现代汉语中“的”字堆叠的定语长句、破折号插入的定语从句等等,均是受英语语法的影响形成的,英语语法在汉语中的使用,还有待规范。

标签:汉语欧化“的”字短语定语从句一、引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交往、接触,必然有语言的接触,而语言长时间的密切接触必然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语言变化。

自17世纪始,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学东渐,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对汉语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词汇上,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冲击传统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

所谓欧化现象,就是以印欧语言文化为参照系,并吸纳其某些特征的语言演变倾向。

王力(2000:335)认为,“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言的人多得多,拿英语研究是更有趣的事。

”贺阳(2004:83)指出,“这一概念既指汉语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模仿而产生的新兴语言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处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

”“欧化的语法可以说是没有限制的……我们不敢说现在欧化已经到了止境”(王力,1955:348)。

汉语的发展确实如此,欧化已经渗透到现代汉语的各个层面,但汉语欧化主要体现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上。

二、汉语与印欧语在语构文化上的差异语构文化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汉语是孤立语,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缺乏词形变化。

它主要由语义和次序来表达意义。

汉语遵照一定的结构规则,在上下文中只要语义搭配合乎事理,就可以合在一起组成句子。

汉语的分句结合成复句也很灵活,中间常常不加连词。

比如:“明天有雨,出不去了。

”在强调意合的句子中,关联词语大量省略,很多成分如主语、修饰语、中心词甚至动词也都可省略。

当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探析

当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探析

当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探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文化沟通的加深,汉语语言也受到不同文化熏陶,欧化现象日渐显著,甚至影响到语言本身以及语法规则。

从一种语言融入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被融入的当地语言会慢慢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欧化”现象。

欧化现象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融入、语音的改变、句法的改变以及文化语境的影响等方面。

汉语欧化现象的表现在词汇的融入主要体现在引入英语词汇、拉丁语词汇、希腊语词汇以及欧洲语系等,比如“新闻联播”、“报告厅”、“大使馆”等词汇,都是源于英语、拉丁语、希腊语等欧洲语类。

此外,汉语欧化现象也有语音的改变,比如“既往不咎”中的“往”,在正宗汉语里为“wǎng”,但是欧化现象影响下就会变成“wáng”。

从句子结构来看,句子结构更加倾向于复句,越来越多的句子采用连接词连接的复句,成为欧化现象的突出表现之一,比如“这是因为努力又耐心,必然能够取得成功”可以划分为两个并列的句子:“因为努力又耐心,必然能够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汉语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词汇融入、语音改变、句法改变以及文化语境的影响上,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发现这一现象的具体体现,体现着当代汉语在不同文化熏陶中蓬勃发展的过程。

当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探析

当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探析

第32卷第2期温州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2019年3月V ol 32, No 2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r, 2019 当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探析刘正兵,丁媛媛(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要:自从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和法语随英国和法国的传教士进入中国后,汉语语言就开始了被“欧化”的历程。

随着现当代中西方接触的不断加深,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语言的冲击,大量的“欧化”词法和句法涌入汉语,给汉语语言刻上明显的烙印,形成当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

笔者认为汉语中适当的“欧化”是可以接受的,但要警惕汉语被恶性“欧化”,避免出现语法不通的汉语词句。

关键词:当代汉语语法;欧化;欧化影响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9)02-0086-07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9.02.011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获得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愈发频繁,英、汉两种语言接触的频率也大大加快。

频繁的国际合作交往为英、汉两种语言的接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此,汉语语言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语言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欧化语法规则逐步融入到当代汉语语法中来。

随着英语语言与文化逐渐渗透到汉语语言与文化以及各级学校语文教材、教学、教法改革的缓慢进行,传承了数千年的汉语语言部分正逐渐被“欧化”。

20世纪初,出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反思,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些中国文人希望以“直译欧文句法”的方式改造中文,进而改造“中文思考方式”。

鲁迅认为,“欧化文法渗透中国白话的一大原因,并非因为好奇,乃是为了必要”[1],鲁迅主张直译是为了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2]。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化汉语”已经演变为当代汉语的一个突出特点。

“欧化汉语”是汉语语言文化与西方语言文化相互碰撞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句式。

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研究

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研究

汉语语法欧化现象研究作者:黄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2期摘 ;要:五四运动以后,汉语受以英语为主的印欧语言的影响,走上了欧化的道路。

汉语语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使汉语语法从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演变和发展。

我们要理性地面对汉语欧化现象,找到中西语言的契合点,促使汉语健康发展。

关键词:欧化;语法;利弊[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2一、汉语欧化现象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文的变化极大。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文也渐渐走上了西化的路子。

有人称这是汉语面临的西化危机。

危机与否我们先不要下定论,西化现象已经是潮流所趋,势所难免。

我们只有全面深刻的了解这个过程和现象,才能评判西化现象的利弊。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这篇文章,用大量的事实和例子,写出了现代汉语受英文语法的影响而欧化的现象。

例证详实,论证严密,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对国语语法未来发展状况的担忧。

自从开放国门以来,汉语语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词法和句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例如词汇多音化趋势加强,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被动结构的扩大等,种种变化打破了汉语意合的形态,使中文的常态优势尽失。

本文拟通过对余先生观点的思索,来进一步探究汉语欧化的道路及其这条道路上的利与弊。

二、汉语语法欧化的表现(一)词法上的变化在欧化过程中,最先产生、最易辨别的词法上的变化。

例如,词的组合结构趋向复杂;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词缀化倾向日益显著等。

1.多音化趋势不断加强多音化趋势是指汉语多音节词汇占有愈来愈大的比重。

王力认为汉语多音化趋势是汉语自身发展趋势所在,但外来语的影响加速了汉语多音化的进程。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等。

由于英语词汇的一个音节至少与汉语的一个汉字相对应,所以音译词也多为多音节。

另外意译和音译兼意译,更要求外来词和汉语的成词习惯相对应,所以,翻译过来的词所含的义素一般都多于两个音节以上。

翻译与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

翻译与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

摘要{翻译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翻译过程中,目标语和源语通过译者个人的言语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给各自的语言规范带来一定的冲击,导致语言借用和语言的变异。

通过翻译过程中的语言接触争外域文化的渗透可以推动目的语的发展与完善,这在中外翻译史上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

f五·四运动以来近百年时间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包括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语言翻译引起的语言接触在内的诸多外部因素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汉语言的发展与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伴随着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的汉译,汉语不可避免的受到印欧语的冲击,大量的欧化结构和表达方式涌入汉语,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

这种目标语语言结构在翻译影响下发生的变异,是一种积极的历史现象。

汉语“白话文”从五一四时代的雏形状态发展为稳定而成熟的现代汉语,在某种程度上便是一个欧化的过程。

对于汉语欧化的讨论和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但长期以来关于欧化语法的研究大多是规定-}生的,学者们大都局限于讨论汉语欧化的必要性或合理·陛,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欧化语法这一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细致客观的描述。

另外,描述也并不是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给出合理的阐释,以帮助我们能了解一个欧化结构是如何从译者个人的言语表达方式最终融入目标语语言体系的,从而推动语言变化研究的深八发展。

y-y-OI本文试图对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对汉语的欧化进行多角度的阐释,以期能揭示欧化的形成机制以及欧化和汉语发展演变的内在联系。

本文首先回顾了汉语欧化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前人对汉语中的欧化语法进行的相关研究。

f汉语史上曾经有过三次翻译高潮,每次都给汉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汉语的欧化最早发端于五四时期,并一直持续到当代,对于欧化的研究和讨论至今未有结果。

欧化语法的规定性研究忽视了对语言现象的客观描述和阐释,最终不可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

论现代汉语句法的欧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涌入到中国的社会和文化领域之中。

作为语言的核心组成部分,句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影响。

在这种大背景下,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在不断发生着欧化的变革。

这篇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一、背景介绍欧化影响在中华文化领域传统上的史实,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初的“德文思潮”或“德先生风”,这种思潮在中国大力倡导学习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引进翻译材料并大量刊发翻译作品。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化以来的新时期,如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后的汉英、汉法二语教育等等。

另外,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外来文化影响进一步加大,句法变革也更加明显。

二、语义、语用水平的欧化1、语义水平的欧化从语义水平上来看,现代汉语句法在呈现出欧化倾向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个趋势,即将外来语与汉语融合一起。

大量的外来词汇在现代汉语句法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比如“组合词”、科技术语等特定领域的词汇。

这些词汇虽然有明确的定义和简短的构造方式,但它们往往是根据外语结构制造的。

在词汇层面与语义层面,随着这些词汇的引入,现代汉语的句法获得了更丰富、更具体的表达方式,也更适应人们的表达需求,但这也加剧了汉语句法的欧化程度。

2、语用水平的欧化在语用水平上,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也趋于欧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字母缩写和数字化的语言形式在现代汉语的句法表达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使用缩写或数字,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句法受到西方的影响。

一些常见的例子,如PPT、TB、BBC等缩写,100%、3G、IOUs等数字,在汉语句法中也逐渐变得更加普遍。

这些数字化、字母缩写的表达方式虽然简单明了,但也非常容易与外来语混淆。

b、句式结构和翻译策略随着“翻译热”的持续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学习外国语言。

这个现象同样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在翻译时,为使译文表达更准确、得体,译者往往会运用某些语法策略和句式结构,这些翻译策略中很多是和汉语没有本质关系的。

欧化中文歧义,冗赘和语意不清的例了

欧化中文歧义,冗赘和语意不清的例了

欧化中文歧义,冗赘和语意不清的例了
随着中国对欧洲文化的接触和影响,越来越多的欧洲词汇和语法结构被引入到中文中。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化中文都是正确的或者有意义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欧化中文歧义、冗赘和语意不清的例子: 1. “优秀的 performance”,直译为“excellent performance”,其实在中文中已经有更合适的表达方式,如“出色的表现”、“杰出的成绩”等。

2. “高端的 luxury”,“高端”和“奢侈”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把它们混为一谈可能会引起语意混淆。

3. “恶心的 nausea”,这个用法在中文中比较奇怪,通常可以用“恶心的感觉”或者“恶心的症状”来表达。

4. “古老的 antique”,“古老”和“古董”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把它们混为一谈也容易引起误解。

5. “多余的 redundancy”,这个词的中文翻译已经包含了“多余”的意思,所以说“多余的 redundancy”实际上是冗余的表达方式。

在使用欧化中文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些歧义、冗赘和语意不清的问题。

只有正确地使用欧化中文,才能够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意思。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 上 也 出现 了 一 些 冲 击 传 统 汉 语 语 法 规 范 的 语 言 变 异 现
文来 表 达 ,往 往 需 要几 个 单 句才 行 。 ” 三 、 欧 化长 句
汉 语 和 印 欧 语 生 成 词 句 的 方 式 不 同 。 随着 民族 关 系 和
象 。 所 谓 欧 化 现 象 , 就 是 以印 欧 语 言 文 化 为 参 照 系 ,并 吸 语 言 间 的相 互 影 响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语 言 系 统 内 部 发 生 在 音
西 上 的 语 言 变 化 。 自1 世 纪 始 ,尤 其 是 “ 四 ” 新 文 化 运 动 密 见 长 。 ” 因而 朱 先 生 说 , “ 文 长 句 所 包 含 的 意 思 用 中 7 五
以 来 ,西 学 东渐 , 印 欧 语 言 特 别 是 英语 的 影 响 日益 扩 大 , 其 对 汉 语 的 影 响 不 仅 表 现 在 词 汇 上 ,而 且在 词 法 和 句 法 层
t t t em aS e h .①
语构文化 是指词 、词组 、句 子和话语篇章 的构造所 体
现 的文 化特 点 ,反 映 了 民族 的 心 理 模 式 和 思 维 方 式 。汉 语
是 孤 立 语 , 它 的 最 大 特 点就 是 缺 乏 词 形 变 化 。它 主 要 由 语
义 和 次 序 来 表 达 意 义 。汉 语遵 照 一 定 的结 构 规 则 , 在 上 下
从 句等等 ,均是受英语语法的影 响形成的,英语语法在汉语 中的使 用,还有待规 范。
关 键 词 :汉 语 欧化 “ 的” 字 短语 定 语从 句


引言
句 子 。 王 力 就 说 过 , “ 洋 人 做 文 章 是 把 语 言 化零 为 整 ; 西
不 同 国 家 、 不 同文 化 间 的 联 系 、交 往 、接 触 , 必 然 有 中 国 人 做 文 章 几 乎 可 以 说 是 化 整 为 零 。 ” ( 王力 , 1 9 : 95 语 言 的 接 触 ,而 语 言 长 时 间 的 密 切 接 触 必然 导 致 一 定 程 度 2 0 。朱 光 潜 认 为 “ 9) 中文 以简 练 直 接 见 长 , 西文 以繁 复 绵
贺 阳 ( 0 4 8 )指 出 , “ 一 概 念 既 指 汉 语 中 以 印欧 语 20 : 3 这
位 、 音 节 构 造 、 构 词 规 则 乃 至 句 法 规 则各 个 层 面 上 的 借 用 是 必 然 的 ,但 同 时也 应 多 层 面 地 考 虑 汉 语 欧化 的程 度 及 借
用 的方 式 。

方 面 ,重 意合 的 汉 语 在 表 达 逻 辑 严 密 的 思 想 方 面 ,
言为摹本 ,通过模仿 而产生的新兴语言 成分 和句法格式 ,
较之重形合 的英语 ,欧化确实能使语 言显 得更加精密、准
五 也 指 汉 语 中原 本 处 于 萌 芽 或 休 眠 状 态 的语 法 形 式 由于 印欧 确 、逻 辑 性 更强 。 “ 四 ”运动 以来 ,汉 语 欧化 成 了对 白话 语 言 影 响 的推 动 和 刺 激 而 得 到 迅 速 发 展 的 现 象 。 ” “ 化 文革新 的有效途径。连接词在汉语的使用 由自然到必然,是 欧
纳其 某 些 特 征 的 语 言 演 变倾 向 。王 力 (0 0 3 )认 为 , 2 0 :3 5 “ 谓 欧 化 , 大 致 就 是 英 化 , 因 为 中 国人 懂 英 语 的 比懂 法 所
德 意 西 等 语 言 的 人 多 得 多 ,拿 英 语 研 究 是 更 有 趣 的 事 。 ”
文 中只 要 语 义 搭 配 合 乎 事 理 , 就 可 以合 在 一 起 组成 句 子 。
尽 管转基 因作物 ( M )对人类食用消费是 安全 的在科 GO
欧 化 已经 渗 透 到 现 代 汉 语 的 各 个 层 面 , 但 汉 语 欧 化 主 要 体 些译 文 实例 可 以看 出英 语结 构连 词 对汉 语 的 影响 。 现 在现 代 汉 语 书面 语 上 。 二 、汉 语 与 印 欧语 在语 构 文 化上 的差 异
(1) D Pi 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ti a ur n es t t es e e fi t ci C S a c S ha
语 言 应 用研 究 .
坝代 汉语语 法巾硇 欧化定 语长句
口王 敏
摘 要 :语言接触在语 言演 变中起 着重要作用。 自 “ 五四”以来,在语 言接触 中汉语 受到 印欧语 尤其是英语
的影响 ,出现 了大量的欧化长 句。就定语长 句而言,现代汉语 中 “ 的”字堆 叠的定语 长句、破折 号插入 的定语
的语 法 可 以 说 是 没 有 限制 的 … … 我 们 不 敢 说 现 在 欧化 已 经

种 明显 的 、普 遍 的 欧化 现 象 , “ 谓连 词 的 欧化 者 ,就 是 所
到了止境 ” ( 王力,1 5 :3 8 9 5 4 )。汉语的发展确实如此 ,
由随便 变 为必 须 ,如此 而 已 ” ( 力 , 15 )。从 下 面 的这 王 95
g n t c 1 y olf e o g nims ( M s)a e a e o e e i a l m ci i d r a s GO r s f f r
h ma c ns mpt o u n o u n, a a r ng b t e orl Tr de i nd ul y h W i d a Or ni ati n a ga z o gai nst n ati na1 i o mport bans i t n he E op an ni ur e U on, ma Eu op ans ny r e ha ye t t uc O ve t o o h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