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诗词五首专项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课诗词五首专项复习
一、《饮酒》名句赏析
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答: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答: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诗句中“悠然”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诗中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6、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二、《春望》知识点梳理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答:本诗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5、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6、赏析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答:这两句意思是“感慨实事连花也流泪,怅恨离别连鸟也惊心。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写出了自己的特殊感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三、《雁门太守行》知识点梳理
1、赏析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一句。
答: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答:作者运用环境描写,表现边塞风光的壮美、苍凉和悲壮,从侧面表现战争的激烈和悲壮。
直前的形象。
神,从侧面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与抱负。
5 C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6. C)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
B.“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用“黑”“金”“紫”“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7. C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
D.“半卷红旗临易水”,诗中“易水”一词,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四、赏析《赤壁》一诗
1、这是一首咏史诗,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2、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五、《渔家傲》知识点梳理
1、有一个词概括全词的内容。
答:梦。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3、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对人生坎坷际遇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4、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消极避世,想以死来摆脱困境?
答:(1)环境优美,十分和平,与黑暗现实不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生离死别;
(2)词人饱读诗书、满腹才华,渴望在这个仙境里得到施展,实现理想。
诗词五首专项练习
(一)默写《饮酒》一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诗人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用原诗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默写《春望》一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雁门太守行》一诗,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三、四句分别从、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的气氛。
2、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3、试选一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尾联运用什么写法,表现将士什么精神,表达了作者什么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赤壁》一诗,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默写李清照的词《渔家傲》,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全诗表达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消极避世,想以死来摆脱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新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请作具体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