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塑造——以潍坊市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由于城市文化环境上的缺失。本文尝试把文化因素
作为第一位的因素, 从文化特征的角度探讨延续城 市地方文化与城市特色的关系, 再生城市的文化神 韵, 实现城市特色的重塑。
1 文化特征与城市特色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
义体系, 包括使用这些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具体化的 物质实体。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文化包 含着丰富的内容、 多变的形态和多样的子系统。每 一个文化子系统, 都具有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特性。 这就构成了每一个城市在特色塑造上厚实的文化背 景和依据。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很多, 从城市特色塑 造的视角, 主要有地域性、 承传性和变异性三个方
量破 , 形不成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环境。
17 0
城市规 划
闻
整 等 : 史文 化 与现 代城市 特色的绷造 历
() 3在城市文化内涵挖掘上, 以风筝为代表的地 方文化得到放大和强化, 而其他民俗文化的作用尚 未得到很好的重视。
和划船通道, 使人的活动与自 然融合起来。 32 彰显风筝文化内涵, . 强化“ 风筝都” 的核心风貌
一个城市的特色首推是其总体格局上的特色。 我国的城市大都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 认知 自 然山水的文化内涵, 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的文 脉应当成为规划设计前必修的功课。历史文化好比 “ 来龙”而城市的未来发展则是“ , 去脉”唯有在把握 , 好“ 来龙去脉” 基础之上萌生出的规划创作理念 , 才 能够既别具一格 , 又富有文化 内涵。吴 良墉先生从 济南城市历史的文化积淀的研究着手, 经过分析和 认知, 以元代名画《 鹊华秋色图》 而得到新的设计灵 感, 设想南依千佛山、 北望临近黄河的鹊、 华二山, 形 成新的轴线 , 作为城市的“ 双胭”组织城市的空间结 , 构与形态。这一匠心独具的创意, 可谓“ 借名画之余 辉, 点江山之异彩” 。 文化的地域性不仅反映为城市之间的差异 , 在 城市内部的不 同区域也有所表现。不 同时期建设 的、 承担着不同职能的、 不同民族聚居的街区背后, 均蕴藏着各 自的文化内涵 , 并从多方面显示出各 自 的特征。这些街区特色的塑造同样需要把握好“ 来 龙” 去脉”妥善处理老城与新区、 与“ , 传统与现代的
型公共建筑前应增设反映风筝文化的建筑小品或铺 地; 市区重要的景观道路应对风筝文化有所体现。 总之“ 风筝都” 在文化内涵和景观风貌上均具有唯一
蛇相依”隔白浪河相望的双城结构是潍坊城市独特 、 的格局。那么如何传承这种山水文化 , 通过对 自然 环境的再创造, 形成城市新的景观空间框架呢?结
潍坊市是国际上知名的风筝城市。在 2 年连 3 续举办国际风筝会的过程中, 潍坊先后被推选为“ 世 界风筝都” 和拥有 6 7个成员国的国际风筝联合会 O 总部所在地 , 7 多个国家建立了文化交流 ) K U 与 0 关系, 1 与 1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现 0 在潍坊风筝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设 想采用三大板块来展示“ 风筝都” 的风貌景观: 第一, 结合国际风筝节的庆典活动, 完善浮烟山风筝放飞 场的建设。每年 4 2 月 0日, 潍坊国际风筝会放飞表 演吸引数十万中外游客云集于此, 该风筝放飞场占
目前, 全国各地的城市普遍存在着千城一面、 景 观趋同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旧区改 建中对城市历史保护不力的原因, 而更重要的却是
其中地理环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不同自然、 人为条件的地区差异造就 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类型, 而文化一旦产生 , 就会 出现超越原生地理环境的变 化, 并反作用于地理环境, 使地理环境发生一定的变
面。
11 文化的地域性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 . 文化之所以具有地域性 , 主要是 由于文化在形
成环境上的不同。每个城市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和社 会环境之中, 造就了不尽相同、 有时甚至是迥然相异 的生产 、 生活方式 , 以及语言、 习俗、 习惯上的差异。 这种地域差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外清歌花外笛, 潍州原是小苏州” 。清末至民国初 期, 是潍坊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时期 , 潍绣、 嵌银 、 核 雕、 仿古铜制品和布玩具等家庭手工业、 作坊手工业
众多, 十万织布机, 有“ 九千绣花女, 二百只红炉, 三
千砸铜匠” 之盛誉。 () 2 民俗活动与民间艺术的多彩构成了潍坊文 化的特色。潍坊民间艺术种类繁多、 风格独特、 艺术 精湛, 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堪称中华民族艺术宝
[ 摘要]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特有的自 然地理特征、 文化传统和历史文脉的体现。文章从文化特征的角度, 探讨延续城市地方
文化与城市特 色的关系, 以滩坊市为例探讨传承城市文化的神韵, 实现城市特 色的重塑。
【 关键词】 文化特征; 城市特色; 塑造 【 中图分类号】 U 8 T 94 [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规划
【 文章编号】0‘一36 (070 一 16 0 1a 8220 )2 00 一 4
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塑造
以潍坊市为例
闰 整/A Ze 韩 青 N g 崔东旭/U Dn u Y N n hg MA Q i n C I g ox
(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济南,500 201)
地3 余公顷, 0 建有观礼台、 会议厅、 山门牌坊等, 应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 的建 设, 使成为向世界展示潍坊特色风貌的重要窗 口。
合白浪河、 虞河两河穿城而过的优越自 然条件, 在两 河之间以高绿化率的网状廊道连接城市 自 然景观与 历史文化景观, 在中心城区形成“ 绿岛” 是一个具有 创意和特色的设想。具体是: () 南起 白浪河水库绿化风景区 1地域范围上, ( 面积约 70a, 0h)虞河湿地公园( 面积约40a , 0h)北到 济青高速公路北侧的森林公园( 面积约 1 0a, 0 h)东 0 西两侧以白浪河、 虞河的带状绿化为界。 () 2 网状绿地的宽度控制要求为: 沿济青高速公 路和胶济铁路的防护绿带 1 一 0 米; 0 50 白浪河滨河 0
家埠木版年画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 是我国著名的 三大民间年画之一, 与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年画 三足鼎立, 是中国民间著名画市之一。 () 3城市格局与园林建设颇得自然山水之真意。 首先, 在城市格局上潍坊一直沿白浪河发展, 清代 自 开始就形成隔河相望的双城结构形态。西城如卧龟 之状 , 东城犹似蛇首 , 白浪河蜿蜒而来, 恰以蛇体 , 巧 妙地形成了“ 龟蛇相依” 的独特格局。其次, 受南方 影响富人以带宅园林为耀, 据县志记载“ 潍县当升平 时代, 堵绅之族优游多暇, 往往性耽风雅园林”至清 , 代中期潍坊已有 7 处园林, 0 大多数建在城内。其中
绿带 5 0一10米 ; 0 虞河滨河绿带 3 0一10米 ; 0 南北
第二, 以风筝文化为主题, 完善风筝博物馆, 建设风
筝文化公园。第三, 在总体的策划的指导下 , 通过一 系列城市节点空间, 突出展示“ 风筝都” 的景观风貌。
如以风筝为主题形象设计市标, 提炼风筝放飞的意 象代表城市发展上的起飞与升腾; 在门户地区和大
库中的乡土瑰宝。如潍坊风筝, 兴于明, 盛于清, 极
盛于现代, 与北京、 天津, 南通齐名, 为我国风筝四大 流派之一。18 年开始, 94 潍坊城市政府发扬这一优 秀民间文化传统, 每年 4 月初都在潍坊市举行国际 风筝会。经过 2 年不间断的努力, 3 潍坊市已成为具
有国际影响的世界风筝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再如杨
2 潍坊历史文化判析
21 潍坊历史文化的特征 . () 1传统手工业和商贸业的繁荣是潍坊经济发 展史上的浓彩之笔。由于地处山东中部山区北麓的 东西交通干道之上, 扼沿海与内陆交通之咽喉, 潍坊 在清代即成为手工业名城。手工业工匠、 商贾是城 市从事商品经济的主要成份, 他们的经营活动促进 了潍坊的繁荣, 并长期保持了兴而不衰的局面。如 郑板桥诗云:三更灯火不曾收, “ 玉脍金童满市楼, 云
Fra Baidu bibliotek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目:20F3《 项 Y020)历史街区再生机制与空间形态延续的研究》 部分成果。
16 0
城市发展 研究 1 卷 20 年 2 Ubn d s l1 N . 0 4 07 期 ra S i V . o2 7 t e o 4 2 u 0
间
整等 : 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塑造
景观
3 潍坊城市特色的塑造
31 传承 山水文化神韵 , . 营造城 市空间结构上的
“ 绿岛” 特色 潍坊虽然没有名山大川, 但城市发展建设上十 分重视与自然山水的结合。流经城区的水系是城市 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营造潍坊城市特色 的宝贵资源。1 0 9 年代以前, 8 潍坊城区一直是在白 浪河两侧的地区发展。近 2 余年里城市迅速东扩, 0 在虞河以东形成了大面积的城市新区。历史上“ 龟
城市发展研究 1 20 年 2期 Ubn d s . o2 0 4卷 07 ra S i V l1 N . 7 t e o 4 2 u 0
为名园者如南园、 复园、 怡园、 自 绿野斋、 易园、 半亩 园、 叠石山馆、 莲池别墅、 绿萝山庄、 黄叶楼、 十妨园 等。这些园林大都是经艺术之构思, 凭妙手之巧成, 于弹丸之空间, 博山水之风采。最后, 潍坊的建筑融 有南北方建筑之特点, 形成了兼具“ 南秀北雄” 的独 特风格, 既立足于北方的雄伟浑实, 又充实了南方建 筑精巧秀美之艺术精华, 虽雄浑而不粗壮, 且精秀又 不纤细, 民居的山花、 门窗、 口、 檐 影壁的处理十分讲
究, 凤凰檐 、 雕竹撑拱 、 垂花门等颇具地方特色。 22 滩坊城市特 色建设的现状评价 .
() 虞河、 1白浪河、 张面河等三条河流的治理初 见成效, 但在城市空间结构特色上不够突出。 () 2历史街区保护力度不足, 历史建筑遗存呈散 点分布。潍坊老城区在近十余年中得到大面积的迅 速改造, 传统风貌已被现代化的城市面貌所替代, 保 留下来的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布局散、 规模小、 质
城 市舰 划
关系, 实现统一、 多样中的和谐共存。 12 文化的承传性赋 予城市以义不容辞的历史保 . 护责任 文化的承传是文化积累的主要手段。人类文化 是通过由前人的创造、 积累, 后人继承、 发展的过程 , 把从生产、 生活中得到的经验、 知识和创造成果能动 地代代相传, 并不断完善, 加以新的成份, 使文化总 量不断增加。城市是文化承传的主要载体。这就要 求城市必须继承留存下来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 产, 延续并发展城市文化。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 是在传统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城市有形表象 下隐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城市中的各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等已 由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必须予以保护, 需要讨论研究 的是如何保护更为妥当, 更能在城市特色塑造上发 挥其更大的作用。 13 文化的变异性是城市特色创新的源泉 . 一种文化一旦形成会具有恒定性, 从而使优秀 的文化世代相传。但是这种恒定性是相对的、 有条 件的; 文化的变异性则是绝对的、 必然的。随着环境 条件的变化 , 文化的形态、 结构以及表现形式都会发 生变异。文化的变异过程有的是剧烈的、 突发的; 有 的是缓慢的、 潜移默化的。其中更有些变异是可以 人为控制的, 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进步和文化健康 发展的方 向发生变化。这样一种文化特性应 当是 “ 自觉 自愿地从所接受的多样性中汲取营养 , 并且欢 迎外来部分, 加以吸收, 必要时予 以改造。就是说 , 绝不等于退回到将特性变成一成不变的、 僵化的、 封 闭的东西。而是一个不断更新的、 充满活力的、 持续 探索中的具有独创性的合成因素。用这样的态度来 ” 看待文化的变异性 , 进行城市特色创新 , 便成为城市 发展、 进步的希望所在。
由于城市文化环境上的缺失。本文尝试把文化因素
作为第一位的因素, 从文化特征的角度探讨延续城 市地方文化与城市特色的关系, 再生城市的文化神 韵, 实现城市特色的重塑。
1 文化特征与城市特色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
义体系, 包括使用这些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具体化的 物质实体。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文化包 含着丰富的内容、 多变的形态和多样的子系统。每 一个文化子系统, 都具有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特性。 这就构成了每一个城市在特色塑造上厚实的文化背 景和依据。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很多, 从城市特色塑 造的视角, 主要有地域性、 承传性和变异性三个方
量破 , 形不成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环境。
17 0
城市规 划
闻
整 等 : 史文 化 与现 代城市 特色的绷造 历
() 3在城市文化内涵挖掘上, 以风筝为代表的地 方文化得到放大和强化, 而其他民俗文化的作用尚 未得到很好的重视。
和划船通道, 使人的活动与自 然融合起来。 32 彰显风筝文化内涵, . 强化“ 风筝都” 的核心风貌
一个城市的特色首推是其总体格局上的特色。 我国的城市大都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 认知 自 然山水的文化内涵, 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的文 脉应当成为规划设计前必修的功课。历史文化好比 “ 来龙”而城市的未来发展则是“ , 去脉”唯有在把握 , 好“ 来龙去脉” 基础之上萌生出的规划创作理念 , 才 能够既别具一格 , 又富有文化 内涵。吴 良墉先生从 济南城市历史的文化积淀的研究着手, 经过分析和 认知, 以元代名画《 鹊华秋色图》 而得到新的设计灵 感, 设想南依千佛山、 北望临近黄河的鹊、 华二山, 形 成新的轴线 , 作为城市的“ 双胭”组织城市的空间结 , 构与形态。这一匠心独具的创意, 可谓“ 借名画之余 辉, 点江山之异彩” 。 文化的地域性不仅反映为城市之间的差异 , 在 城市内部的不 同区域也有所表现。不 同时期建设 的、 承担着不同职能的、 不同民族聚居的街区背后, 均蕴藏着各 自的文化内涵 , 并从多方面显示出各 自 的特征。这些街区特色的塑造同样需要把握好“ 来 龙” 去脉”妥善处理老城与新区、 与“ , 传统与现代的
型公共建筑前应增设反映风筝文化的建筑小品或铺 地; 市区重要的景观道路应对风筝文化有所体现。 总之“ 风筝都” 在文化内涵和景观风貌上均具有唯一
蛇相依”隔白浪河相望的双城结构是潍坊城市独特 、 的格局。那么如何传承这种山水文化 , 通过对 自然 环境的再创造, 形成城市新的景观空间框架呢?结
潍坊市是国际上知名的风筝城市。在 2 年连 3 续举办国际风筝会的过程中, 潍坊先后被推选为“ 世 界风筝都” 和拥有 6 7个成员国的国际风筝联合会 O 总部所在地 , 7 多个国家建立了文化交流 ) K U 与 0 关系, 1 与 1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现 0 在潍坊风筝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设 想采用三大板块来展示“ 风筝都” 的风貌景观: 第一, 结合国际风筝节的庆典活动, 完善浮烟山风筝放飞 场的建设。每年 4 2 月 0日, 潍坊国际风筝会放飞表 演吸引数十万中外游客云集于此, 该风筝放飞场占
目前, 全国各地的城市普遍存在着千城一面、 景 观趋同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旧区改 建中对城市历史保护不力的原因, 而更重要的却是
其中地理环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不同自然、 人为条件的地区差异造就 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类型, 而文化一旦产生 , 就会 出现超越原生地理环境的变 化, 并反作用于地理环境, 使地理环境发生一定的变
面。
11 文化的地域性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 . 文化之所以具有地域性 , 主要是 由于文化在形
成环境上的不同。每个城市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和社 会环境之中, 造就了不尽相同、 有时甚至是迥然相异 的生产 、 生活方式 , 以及语言、 习俗、 习惯上的差异。 这种地域差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外清歌花外笛, 潍州原是小苏州” 。清末至民国初 期, 是潍坊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时期 , 潍绣、 嵌银 、 核 雕、 仿古铜制品和布玩具等家庭手工业、 作坊手工业
众多, 十万织布机, 有“ 九千绣花女, 二百只红炉, 三
千砸铜匠” 之盛誉。 () 2 民俗活动与民间艺术的多彩构成了潍坊文 化的特色。潍坊民间艺术种类繁多、 风格独特、 艺术 精湛, 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堪称中华民族艺术宝
[ 摘要]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特有的自 然地理特征、 文化传统和历史文脉的体现。文章从文化特征的角度, 探讨延续城市地方
文化与城市特 色的关系, 以滩坊市为例探讨传承城市文化的神韵, 实现城市特 色的重塑。
【 关键词】 文化特征; 城市特色; 塑造 【 中图分类号】 U 8 T 94 [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规划
【 文章编号】0‘一36 (070 一 16 0 1a 8220 )2 00 一 4
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塑造
以潍坊市为例
闰 整/A Ze 韩 青 N g 崔东旭/U Dn u Y N n hg MA Q i n C I g ox
(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济南,500 201)
地3 余公顷, 0 建有观礼台、 会议厅、 山门牌坊等, 应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 的建 设, 使成为向世界展示潍坊特色风貌的重要窗 口。
合白浪河、 虞河两河穿城而过的优越自 然条件, 在两 河之间以高绿化率的网状廊道连接城市 自 然景观与 历史文化景观, 在中心城区形成“ 绿岛” 是一个具有 创意和特色的设想。具体是: () 南起 白浪河水库绿化风景区 1地域范围上, ( 面积约 70a, 0h)虞河湿地公园( 面积约40a , 0h)北到 济青高速公路北侧的森林公园( 面积约 1 0a, 0 h)东 0 西两侧以白浪河、 虞河的带状绿化为界。 () 2 网状绿地的宽度控制要求为: 沿济青高速公 路和胶济铁路的防护绿带 1 一 0 米; 0 50 白浪河滨河 0
家埠木版年画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 是我国著名的 三大民间年画之一, 与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年画 三足鼎立, 是中国民间著名画市之一。 () 3城市格局与园林建设颇得自然山水之真意。 首先, 在城市格局上潍坊一直沿白浪河发展, 清代 自 开始就形成隔河相望的双城结构形态。西城如卧龟 之状 , 东城犹似蛇首 , 白浪河蜿蜒而来, 恰以蛇体 , 巧 妙地形成了“ 龟蛇相依” 的独特格局。其次, 受南方 影响富人以带宅园林为耀, 据县志记载“ 潍县当升平 时代, 堵绅之族优游多暇, 往往性耽风雅园林”至清 , 代中期潍坊已有 7 处园林, 0 大多数建在城内。其中
绿带 5 0一10米 ; 0 虞河滨河绿带 3 0一10米 ; 0 南北
第二, 以风筝文化为主题, 完善风筝博物馆, 建设风
筝文化公园。第三, 在总体的策划的指导下 , 通过一 系列城市节点空间, 突出展示“ 风筝都” 的景观风貌。
如以风筝为主题形象设计市标, 提炼风筝放飞的意 象代表城市发展上的起飞与升腾; 在门户地区和大
库中的乡土瑰宝。如潍坊风筝, 兴于明, 盛于清, 极
盛于现代, 与北京、 天津, 南通齐名, 为我国风筝四大 流派之一。18 年开始, 94 潍坊城市政府发扬这一优 秀民间文化传统, 每年 4 月初都在潍坊市举行国际 风筝会。经过 2 年不间断的努力, 3 潍坊市已成为具
有国际影响的世界风筝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再如杨
2 潍坊历史文化判析
21 潍坊历史文化的特征 . () 1传统手工业和商贸业的繁荣是潍坊经济发 展史上的浓彩之笔。由于地处山东中部山区北麓的 东西交通干道之上, 扼沿海与内陆交通之咽喉, 潍坊 在清代即成为手工业名城。手工业工匠、 商贾是城 市从事商品经济的主要成份, 他们的经营活动促进 了潍坊的繁荣, 并长期保持了兴而不衰的局面。如 郑板桥诗云:三更灯火不曾收, “ 玉脍金童满市楼, 云
Fra Baidu bibliotek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目:20F3《 项 Y020)历史街区再生机制与空间形态延续的研究》 部分成果。
16 0
城市发展 研究 1 卷 20 年 2 Ubn d s l1 N . 0 4 07 期 ra S i V . o2 7 t e o 4 2 u 0
间
整等 : 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特色的塑造
景观
3 潍坊城市特色的塑造
31 传承 山水文化神韵 , . 营造城 市空间结构上的
“ 绿岛” 特色 潍坊虽然没有名山大川, 但城市发展建设上十 分重视与自然山水的结合。流经城区的水系是城市 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营造潍坊城市特色 的宝贵资源。1 0 9 年代以前, 8 潍坊城区一直是在白 浪河两侧的地区发展。近 2 余年里城市迅速东扩, 0 在虞河以东形成了大面积的城市新区。历史上“ 龟
城市发展研究 1 20 年 2期 Ubn d s . o2 0 4卷 07 ra S i V l1 N . 7 t e o 4 2 u 0
为名园者如南园、 复园、 怡园、 自 绿野斋、 易园、 半亩 园、 叠石山馆、 莲池别墅、 绿萝山庄、 黄叶楼、 十妨园 等。这些园林大都是经艺术之构思, 凭妙手之巧成, 于弹丸之空间, 博山水之风采。最后, 潍坊的建筑融 有南北方建筑之特点, 形成了兼具“ 南秀北雄” 的独 特风格, 既立足于北方的雄伟浑实, 又充实了南方建 筑精巧秀美之艺术精华, 虽雄浑而不粗壮, 且精秀又 不纤细, 民居的山花、 门窗、 口、 檐 影壁的处理十分讲
究, 凤凰檐 、 雕竹撑拱 、 垂花门等颇具地方特色。 22 滩坊城市特 色建设的现状评价 .
() 虞河、 1白浪河、 张面河等三条河流的治理初 见成效, 但在城市空间结构特色上不够突出。 () 2历史街区保护力度不足, 历史建筑遗存呈散 点分布。潍坊老城区在近十余年中得到大面积的迅 速改造, 传统风貌已被现代化的城市面貌所替代, 保 留下来的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布局散、 规模小、 质
城 市舰 划
关系, 实现统一、 多样中的和谐共存。 12 文化的承传性赋 予城市以义不容辞的历史保 . 护责任 文化的承传是文化积累的主要手段。人类文化 是通过由前人的创造、 积累, 后人继承、 发展的过程 , 把从生产、 生活中得到的经验、 知识和创造成果能动 地代代相传, 并不断完善, 加以新的成份, 使文化总 量不断增加。城市是文化承传的主要载体。这就要 求城市必须继承留存下来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 产, 延续并发展城市文化。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 是在传统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城市有形表象 下隐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城市中的各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等已 由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必须予以保护, 需要讨论研究 的是如何保护更为妥当, 更能在城市特色塑造上发 挥其更大的作用。 13 文化的变异性是城市特色创新的源泉 . 一种文化一旦形成会具有恒定性, 从而使优秀 的文化世代相传。但是这种恒定性是相对的、 有条 件的; 文化的变异性则是绝对的、 必然的。随着环境 条件的变化 , 文化的形态、 结构以及表现形式都会发 生变异。文化的变异过程有的是剧烈的、 突发的; 有 的是缓慢的、 潜移默化的。其中更有些变异是可以 人为控制的, 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进步和文化健康 发展的方 向发生变化。这样一种文化特性应 当是 “ 自觉 自愿地从所接受的多样性中汲取营养 , 并且欢 迎外来部分, 加以吸收, 必要时予 以改造。就是说 , 绝不等于退回到将特性变成一成不变的、 僵化的、 封 闭的东西。而是一个不断更新的、 充满活力的、 持续 探索中的具有独创性的合成因素。用这样的态度来 ” 看待文化的变异性 , 进行城市特色创新 , 便成为城市 发展、 进步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