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二、戊戌维新的政治主张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一、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三、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 一、维新变法思想
梁启超的自由民权思想
二、自由民权理论
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一、谭嗣同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冲决网罗”的社会批判思想
康有为的西学渊源当从结识张鼎华并 接触西学书籍开始,而在游历过香港 之后,更是深感西方法治文明的先进。 康有为的思想从古文经学转向今文经 学,尤其推崇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 这也成为他政治哲学的思想起点。
一、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二: 一是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基础 的历史发展观 二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 他的维新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即 “托古改制”的论证策略。 康有为观点:进化论的历史发展观自由、 平等的民权理论、以及“托古改制”的 论证策略。
严复的自由思想
二、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思想
一、以进化论为指引的维新思想
第一节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一、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二、戊戌维新的政治主张 三、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 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 康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康有为自幼就 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和浓厚的程朱理学 熏陶。
一、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派观念里,救亡图存是变法维新的直接原 因也是根本动力。 梁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强大就在于积极求变, 中国也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主动进行改革。 批评洋务派中体西用没有触及中国的根本问题, 变法的目的在于使国家富强,因此必须变革政 治体制。人民获得民主权利则是国家富强之根 本,真正的求变是“以群为体,以变为用”。
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文章 ,主张变法维新,反对君主专制; 1897年他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成为 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 戊戌政变后,严复乃殚心译书,想通过翻 译西方思想家的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先后翻译了耶芳斯的《名学浅说》、约翰 ·穆勒的《穆勒名学》和《群己权界论》、 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 》、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甄克斯的《社 会通诠》以及赫胥黎的《天演论》,后世称 为“严译八大名著”。
3、民治思想
关注民主自治对于国家的积极价值,并 论述了政府与人民的权限划分问题,认 为这个权力界限不是永久固定的,它应 随着文明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 政府的职能仅限于保护国民自由权利不 受他人侵害,只有当人民自由受到侵犯 时,政府才有干涉的必要。 还包括地方自治,与传统意义上得地方 割据不同,要在中国建立类似西方的联 邦制度。
二、戊戌维新的政治主张
1895年,康有为在京 师发起了“公车上书”, 此后屡次向光绪皇帝上 书主张变法维新。 1898年,光绪帝支持 康有为实行变法,史称 “戊戌维新”。
核心纲领:用君主立宪代替君主专制,以日 本为榜样,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体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改革方面,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君主立宪制度,开启民权、设立议院,建 立三权分立的权力运行原则; 首先提出设“制度局” 的主张,主要职能 议政决策。由皇帝任免官员,同皇帝共同议 政。架空军机处,掌握决策权,进而向议会 制过渡。
一、谭嗣同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谭嗣同的《仁学》具有超强的哲学思 辨气息,他试图通过形而上学的论证 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其核心 思想主要两个方面来解读。 一是以“仁”与“通”为核心的本体 论。世界万物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的 联系,事物因相通,相互维系,相互 吸引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宇宙的本体和世界普遍的规律性,他 称之为“仁”;世界万物普遍联系 不同事物之间之所以能“通”,是因 为有所谓“以太”的作用。
二、“冲决网罗”的社会批判思想
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出要冲决一切网 罗,打破陈腐旧式的政治专制与道德压 迫。 所谓“冲决君主制网罗”,“冲决伦常 之网罗”的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和纲常礼教 认为它的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工具,为 统治者在精神上压迫民众服务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规范必须 被废除,民众才有精神上的解放。 谭嗣同不遗余力反对封建专制,揭露封 建帝王都是独夫民贼,只会用尽一切办 法奴役人民。 君主专制制度实质上就是强盗政治,受 压迫和奴役的民众必须奋起反抗,冲破 专制制度的网罗。
“富国为先”,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 商业。 富国、养民、教民的措施,建议朝廷扶 持民间农工商业、鼓励创新,重视科学 技术。 “移易民心”,改造文化教育。国家 的强弱,取决于人才的多寡和兴衰。 发展新式教育、培育新式人才是改变 中国经济落后、国力颓废局面的重要 途径。 效仿日本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科技理论,但 有强调“中本西末”,说明早期改良 思想没脱离浓重的封建思想文化的羁 绊。 肯定:为谋求独立、兴旺、繁荣而提 出。有爱国热情和民主主义色彩。
除了主张振兴民族资本以自强,早期维 新思想家还推崇西方议会民主制度 只停留在鼓吹宣传各自思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没实践 戊戌变法后,维新思想体系成熟完整, 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组织,践行了维新主 张,影响更加深刻。 重点介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 复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分析各自的 政治主张,并简要评价其思想价值与历 史局限。
另一是“器道观”与“日新”说。 谭嗣同批判顽固派的固步自封,创 造性地颠覆了传统的器道观,提出 并论证了“道器一体” 认为中国必须全面学习西方,不仅 要学习科学技术,也要变革政治制 度,这样才合乎社会发展需要。
“日新”说批判了 封建传统观念的所 谓“天不变,道亦 不变”,要求我们 不断打破旧有规则 ,在运动变化过程 中发现规律,把握 事物发展方向,创 建新的政治制度。
三、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
大同思想则是完美政治理想。 形成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从1884年大致写成《大同书》, 1913年《大同书》发表甲、乙两部,直 到康有为去世八年后的1935年该书全部 发表。 全书共30卷,20余万字,其政治思想包 括人类社会的问题与理想境界、大同理 想的制度设计等主要方面。
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 第并称“军机四卿”,实质 上同康有为等人成为光绪皇 帝推行变法改革的核心骨干 力量。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他与杨 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 和康广仁从容就义,史称“ 戊戌六君子”。 望门投止思张俭, 谭嗣同主要著作《仁学》,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后人将其他著作整理编《谭 去留肝胆两昆仑! 嗣同全集》出版。
9个子女个个成才 • 梁思庄次女 :图书馆学家 加拿大 麦基尔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 梁思达:经济学研究 南开大学 • 梁思懿三女 :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直从事 对外联络工作 燕京大学 参加革命 1941留美 学美国历史 • 梁思宁四女 : 南开大学 投奔新四军革命 • 梁思礼: 著名火箭控制专家,1993年中国科学 院院士 17岁留美 普渡大学 辛辛那提大学(硕博)
第四节
严复的自由思想
一、以进化论为指引的维新思想 二、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思想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 复,字幾道,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军舰驾驶, 1877年保送到英国留学。 英国的民主运动、天演论思想以及功利主义思想 家密尔都给了严复极大的影响。归国后在李鸿章 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任总教习、会办总办
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大体可 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经济,振兴交通,打破经济 发展的阻碍; 第二,废科举,兴学堂,改革官僚体制 第三,建立法制,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四,开民智,实行君民共主; 第五,设立报馆,翻译西方书籍,宣传 变法维新。
二、自由民权理论
梁启超政治思想的核心在于他的自由民 权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以进化论思维为前提的政治发展观 认为人类社会必然从低级走向高级,政 治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三世六别说” 民主政体是人类政治制度发展的最高阶 段,是理想的政治生活。
出任袁世凯的司法总长, 但因不支持袁世凯复辟 而与之决裂; 出任段政府的财政总长; 晚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致力于史学研究与教学 工作。 优秀的政治活动家和政 治思想家,梁启超著作 等身,《饮冰室合集》, 在哲学、政治、历史、 经济等诸多领域里都有 重大的理论贡献。
梁启超9个子女个个成才
• 梁思顺长女:善诗词 • 梁思成:建筑学家,第一届中国院士 清华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普林斯顿大学 名誉博士 • 梁思永:考古学家,第一届中国院士 清华留美预备班 哈佛大学 • 梁思忠: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教官 弗吉尼亚陆军学校 西点军校 英年早逝
《大同书》一方面体现 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 自由、平等、民主等现 代政治价值的追求;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缺乏 现实态度的乌托邦主义。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 大同理想对戊戌维新时 期中国政治变革也没有 起到实际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节
梁启超的自由民权思想
一、维新变法思想二、自由民权理论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 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 人。1895年,梁启超参与其师发起的“公 车上书”运动,全身心致力于维新事业。 在随后的20余年里,梁启超成为《中外纪 闻》、《时务报》、《清议报》以及《新 民丛报》等刊物的主笔,极力宣传变法维 新与君主立宪思想。
2、自由民权观
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在于专制制度下的 国民没有自由可言,中国欲富强则必 须伸张自由,四种自由:政治、宗教 、名族和生计自由。而建立民主政体 是中国政治改革的核心问题 中国应该建立像日本一样的君主立宪 制度,其中,开议院和制定宪法是关 键。
“开民智”是前提,学校要培养学生民 主之智,并以西方政治观念教育民众。 立宪法是开民智的目的,开民智是立宪 法的前提,二者密不可分。 立宪和共和是两种不同的民主形式。根 本问题是如何构建民主制度基础上的自 由民权。
第四章
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维新派在政治实践领域和思想领域都 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多是先进知 识分子和开明地主,少部分清王朝的 中下级官员或卸任官员,有些人还曾 亲身感受过西方文明。
早期改良派的革新思想
一、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 家主权。 二、批判顽固守旧势力,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 “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 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是商贾具生 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也。”兴“贩运之 利”、兴“艺植之利”、兴“制造之利” 三、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民共主的议院 政治。
“苦乐”“平等”“仁爱”分析人类社会的问 题。人类的痛苦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因此 要通过实现平等来消除差别,以达到仁爱。 仁爱以平等为前提,平等程度越高,仁爱便体 现得愈加强烈,人类也就更为高尚,仁爱就是 大同世界的根本标识。 《大同书》中提出,“大同”应当是物质文明 高度发达、人人平等并实现民众自我治理的理 想社会 在经济上实现了财产公有,根据社会需要实行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在社会结构上实现人人 平等,消灭阶级。
评价早期维新思想
政治主张:体现了争取民族资产阶级政治 、经济利益的进步性。又表现出政治上的 软弱性和妥协性。 反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却幻想着要对侵略 者实行“战胜于无形,驾驭于不兵”的政 策,取消不平等条约和列强在华特权。对 侵略者的本性认识不清。 反对封建专制,却主张保留皇帝,没有完 全否定和彻底摧毁君主专制的决心。
第三节
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一、谭嗣同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冲决网罗”的社会批判思想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 浏阳人。 他并不热衷科举考试,更喜欢四处游历,接触 到一些西方知识。他在浏阳设立卫学会,讲新 学,又开设算学格致馆,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1898年,康有为推荐谭嗣同进京觐见光绪帝, 并获得军机章京的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