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三结合[摘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究竟怎样才能在保障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使林农增收,成为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关键因素。清原县探索出了发展林下经济的道路,既保证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又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关键词] 林下经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引言

国家总理温家宝在辽宁抚顺农村考察时提出:“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在“全国林业产业大会暨中国林业产业协会成立大会”讲话中提出了“要在发展林下经济上取得突破”的要求。

一、清原县森林资源状况及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

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地处长白山余脉龙岗山北麓,总面积3921平方公里,是个“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林业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0.8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7.9万公顷,林木蓄积24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1%。人工林11万公顷,占45.3%,天然林13.3万公顷,占54.7%;公益林10.7万公顷,占44%,商品林13.6万公顷,占56%。林改后,清原县将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开发、利用作为“兴县富民”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他们探索出林参型、林药型、林菜型、林果型等多种林地经济开发模式,并逐渐成为林改后全县林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林下经济的概念、特点及模式

(一)林下经济的概念

林下经济是借助于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地资源,在林地下发展林、农、牧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它使林地既是生态保护带,又是综合经济带,能变林地的资源为经济优势,使林地的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林地的附加值。林下经济系统是按照生态工程学原理,完整整个林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系统的转化率,促进林、种、畜、牧业的综合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林下经济的特点

林下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一地多用、复合种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劳动密集,投入少,效益好;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林下经济还有3 个突出特性: 一是生产模式的立体性。上面是茂密的林木枝叶,林间种植适生的高效经济作物,地上可养成群的林蛙、梅花鹿、狍子等,或发展一码整齐的食用菌。二是产业结构的复杂性。是一种将林、农、牧等产业链条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的复合高效的独特的产业结构。三是管理服务的广泛性。林下经济在管理上,涉及林业、农业、畜牧、医药等多个相关部门;在技术上涉及到各类专业技术几十种;在生产上涉及千家万户;在服务上涉及产前、产中、产后3 个主要阶段。总之林下经济是利用林下资源优势,由单一的木材生产模式转向林禽、林菌、林畜等复合经营模式,是一种循环经济,提高了林业综合效益,实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林下经济的模式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是林业产业化新的增长点。林下经济既是长周期林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灵活多样,清原县林下经济按生产方式可分为种植、养殖、采集三大类,主要有林菜、林参、林药、林菌、林禽、复合种植等多种模式。

1、林下种植模式。利用林下的土壤、气候、光照和温度,在林下种植经济作物,从而获得收益的一种种植方式。主要有人参、细辛、刺嫩芽、大叶芹、黑木耳等以及混合模式。

2、林下养殖模式。利用林下的资源在林下养殖林蛙、鹿、野猪袍子等。该县林下种植的方式主要是林下养殖林蛙。林蛙模式。利用当森林植被好,水资源丰富、四季常流、无污染,昆虫资源丰富建立林蛙养殖基地。要想富,养林蛙,已经成为当地的致富口号。

3、林下采集模式。清原县森林资源丰富,大部分属于天然林,林下资源十分丰富,生长着大量的野生中草药、菌类等,如野山参、红蘑、榛蘑。由于是天然野生的植物、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倍受消费者青睐。采集这些中草药和野生菌类等,经过简单的粗加工,便可以在市场以较高的价位出售。

三、林下经济的效益分析

发展林下经济,能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大大延伸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

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

(一)经济效益分析

1、增加收入,繁荣经济

首先,林下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林农的收入。清原县是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人均耕地面积仅仅为2.4亩,靠耕地只能解决温饱。农民要致富,只有走发展林下经济这条道路。林下经济产品生产成本低、无公害、迎合了的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又因其价位高、销路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因此发展林下能够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清原县,种植一亩水稻、亩产量500公斤、每公斤市价为4元,那么一亩的毛收入为2000元。而大叶芹裸地栽培、一次播种、三到五年收益。大叶芹每平方米可产鲜菜4-5公斤,高产可达6公斤以上,前茬菜一般市场价格6元/公斤,后茬菜3.5-4元/公斤,亩效益平均1.5万元左右。由此可见,发展林下经济比种植种植粮食作物,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林下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机结合。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使林业经济释放出更大的潜能,而且优化了传统的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与林下经济相关的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为大约四千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清原县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林下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红松为主的坚果经济林产业和以刺嫩芽、木耳为主的森林食品三大产业基地,分别达到65万亩、54万亩、12万亩。

林业总产值达33亿元,林地经济收入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8%,其中林地经济收入中,林下经济收入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亮点。

2、提升资源利用率

林下经济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循环经济网络模式,它实现物质能量流的闭合式循环, 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理想目标。首先,在林下经济产业中,森林抚育和采伐的剩余物可制作成菌类培养基质,如清原县夏家堡镇马家店村,利用废弃的柞树段发展木耳种植,生产出来的黑木耳口感筋道、颜色黑、肉质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这些废弃的菌棒和畜禽粪便可经消毒处理后作为林木、饲料桑、牧草和药材的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后的饲料桑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提高了禽蛋的产品和质量,畜禽的粪便返土又可给林追肥。一系列的生态链紧密联系, 循环流动。其次,林下经济系统减少了废物排放, 大多数废弃物被循环利用, 只有少量废弃物排放。

(二)生态效益分析

1、增强了林农护林育林的积极性

200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山林分山到户,调动了农民护林、育林的积极性。但是清原县在林改中,分给农民的生态公益林占林改总面积的57.2%,公益林中的天然林面积占80%,商品林中的人工林占80%,而且人工林的林地利用率不高,适应发展林地经济的地块不多,主要林地经济的发展项目都在天然林的林地。生态公益林中天然林的林木又不能采伐,天然林的管护费用又被当地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