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2. 王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4. 弗兰克.普内斯等.地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二、太阳和太阳系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拥有海洋和河湖,拥有生命……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性(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

《工程地质》第二章——构造运动地史概要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第二章——构造运动地史概要地质构造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 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 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 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 面积45万平方公里。红海 北端分叉成二小海湾,西 为苏伊士湾,并通过贯穿 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 与地中海相连;东为亚喀 巴湾。按海底扩张和板块 构造理论,认为红海和亚 丁湾是海洋的雏形。据研 究,红海底部确属海洋性 的硅镁层岩石,在海底轴 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 错断的长裂缝,并被破裂 带连接起来。非洲大陆与 阿拉伯半岛开始分离在2 千万年前的中新世,目前 还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 继续扩张。
指:地壳运动在地层中留下的痕迹或形迹 水平构造 (3) 地质构造 倾斜构造 基本类型 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
何鹏摄于,2009年3月26日 Photographer: Trent Larson
(4) 地壳运动的原因 ① 大陆漂移说(德国人 A · Wegener 于1912年提出) 学说提出的诱因—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边缘形态正好可以拼接起来
Measuring Strike and Dip from Outcrop
Image No. 4
With these three images you can see the outcrop from the north, south, and the left image shows it looking west, or straight at the rock. In this image the rock is sloping down and out towards the bottom of the picture. If this orientation isn't clear, place a book against the front of your computer monitor, such that the top of the book is on the monitor and the bottom is about 10cm away from the it, towards your keyboard. Note the hammer in the left picture - and in all subsequent images - it never moves.

工程地质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 第二章 地质构造.

Strike:走向 Dip direction: 倾向 Dip :倾角
岩层产状测量的记录有两种方法:
1.象限角表示法
以北或南的方向(0°)为准,一般记走向、倾向、倾角。 如N65°W/25°S,即走向北偏西65°、倾角25°、大致 向南倾斜;N30°E/27°SE,即走向北偏东30°、倾角 27°、倾向南东。
(2)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时代新老关系,判断褶皱 是背斜还是向斜。若核部地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出现渐 新的地层,为背斜;反之,若核部地层时代较新,两侧依 次出现渐老的地层,则为向斜。
(3)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 是倒转的等等。
2-4 断裂构造Fracturing structure
Chapter 2 Geological Structure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概念: 由地壳运动导致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发生变形或变位 的现象,残留于地壳中的空间展布和形态特征,称为地 质构造或构造形迹。
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和分类Basic shap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
Recumbent 平卧的
按褶曲枢纽的产状可分为: (1)水平褶曲 枢纽水平,两翼同一岩层的走向基本 平行。 (2)倾伏褶曲 枢纽倾斜,两翼同一岩层的走向不平 行而呈弧形变化.
Horizontal fold
Inclined fold
四、褶皱的识别:
(1)根据岩层是否有对称重复的出露,可判断是否有褶皱 存在。若在某一时代的岩层两侧,有其他时代的岩层对称 重复出现,则可确定有褶皱存在。若岩层虽有重复出露现 象,但并不对称分布,则可能是断层形成的,不能误认为 褶皱。

第2章 地质构造

第2章  地质构造

2.3.5 褶皱的野外观察和研究
(1)在野外往往不能看到大型褶皱的全貌,主要是根据岩层的时代新老关系及对称出 现的关系来判断。
(2)根据地形判断:单面山、背斜山和向斜谷或背斜谷和向斜山。
(3)褶皱形成的年代:一般是介于组成褶皱的岩层中最新岩层年代,与未参加该褶皱的上 覆岩层中最老岩层年代之间,常以角度不整合为界。
几点说明: 该组合型式褶皱中背斜和向斜平行相间排列,但背斜和向斜变形特点 截然不同; 其成因多认为是沉积盖层沿刚性基底上的软弱层滑脱变形或薄皮式滑 脱所致; 从薄皮构造观点看,这类构造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前陆;
如欧洲侏罗山:
中—新生代地层在固结的海西基底上顺着三叠系
岩盐、石膏、页岩层滑动而形成的隔档式褶皱;
岩层的基本状态有水平、倾斜、直立和倒转四种情形, 出于上述情形下的相应岩层分别称为水平岩层、倾斜 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等。

2.2.2 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原始水平岩层虽然经过构造运动(整体均 匀升降运动)使其上升为陆地,但仍保持水平状态者 称为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的特征 (1)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在山顶或孤立山丘上的地质界线呈封闭的曲线,在沟谷中呈尖齿状条 带,其尖端指向上游。 (2)一套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地形切割轻微, 地面只出露最新地层。如果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则在低洼处出 露较老的地层,自低谷至山顶地层时代依次变新。 (3)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水平岩层的厚度 即其顶、底面的标高差。 (4)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底面出露线之间的水平距,水平距的大 小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厚度一致的岩层出露宽度决定于坡度 ,坡度大出露宽度小,坡度小则出露宽度大。坡度一致时,出露宽度 决定于厚度,厚度大出露宽度大,厚度小则出露宽度。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

全 球 板 块 运 动 速 率 (cm/a)
洋中脊处的速率是根据海底磁异常测得的,箭头指示板块运动方向。
被绿线连接的观测站之间利用卫星激光测距法测定现今的板块运动速率, 后面标注L和M的数字表示分别用卫星激光测距和地磁法得到的现今板 块运动速率。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阿尔金断裂造成的水系向同方向偏转现象(卫星图片)
(二)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发生在几百万、几千万以至若干亿年前的构造运 因此不能使用研究新构造或现代构造运动的方法进行研 故根据地层的岩相特征、厚度、接触关系以及构造变形
动所造成的地貌形态,几乎都为后期的地质作用所破坏,
究。但是,构造运动的每一进程却留下可靠的地质记录。
等,便能从中找到构造运动的信息,重塑地壳构造的发
主要内容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二、构造运动在地形、地物上的表现 三、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
证据
四、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
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或地球内力引起 的岩石圈变形、变位以及洋底的增生和消亡的机
械作用。
构造运动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并决定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方式和强度,
控制着诸多地貌形态的发育过程;同时也控制着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
构造运动据其发生的时间可分为:
古构造运动—是新近纪(新第三纪,23.03Ma )以前
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新近纪(新第三纪,23.03Ma)以来
发生的构造运动,在地貌、地物上有良好的表现。
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称之。
(一)岩层的产状
1.不同产状的岩层 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由于岩层沉积环境和所受的构造运动不同,可以

工程地质 第2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 第2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1-石灰岩,形成最早;2-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 3-矽卡岩,形成时代同花岗岩;4-闪长岩,形成晚于花岗岩; 5-辉绿岩,形成晚于闪长岩;6-砾岩,形成最晚
246-56
3.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 (2)沉积接触
246-57
侵入接触
246-58
沉积接触
246-59
四、地质年代表
度为1cm/年,近几年加快,达到平均移动速度为8.9cm/年。
246-7
海水侵蚀部分
那 不 勒 斯 海 岸 的 三 根 石 柱
246-8
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石柱的历史变 迁。1750年,在这里从火山沉积物中发掘出一座建筑废墟 。据考证,该建筑修建于公元前105年的罗马帝国时代, 现在仅保存下三根高约12m的大理石柱,每根柱子上都保 留有同样的地质遗迹。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246-47
不整合面
平行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 基本平行一致;
②在两套地层之间 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 层,存在沉积间断。
这一地史时期地壳曾经 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
246-48
不整合面
常见底砾岩
246-49
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246-50
角度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不
按照年代顺序排列,用来表示地史时 期的相对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称 为地质年代表。
246-60
246-61
国际通用:
地质年代单位
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系
期……………………………阶
时……………………………带

第二节岩层及岩层产状

第二节岩层及岩层产状

形成的产物称 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有四 种主要类型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褶皱 断层
岩层按其产状 可分为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水平岩层
•倾角小于5动轻 微的地区或大范 围内均匀抬升、 下降的地区,一 般分布在平原、 高原或盆地中部
倾斜岩层
•指岩层面与水平面有 一定夹角的岩层,
倾角 300
(2)方位角法
将水平面按顺时针方向划分为3600,以正北 方向为00,再将岩层产状投影到该水平面上, 将倾向线与正北方向所夹角记录下来,一般 按倾向、倾角的顺序记录
表示该岩层产状为倾 向距正北方向1350,
倾角300
1350 300
1350 300
3、产状要素的图示
产状要素用 符号表示:
2、产状要素的记录
(1)象限角法:
▪以东、南、西、北为标志, 将水平面划分为四个象限, ▪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0o,正 东或正西方向为900,
▪将岩层产状投影在该水平面上, ▪将走向线和倾向线所在的象限以及它们与正北或 正南方向所夹的锐角记录下来。
N 450 E300 SE 该岩层走向 N 450 E 倾向 SE
水平面
O
D
A
SE130o
D
▪ 该投影线是一条射线,称为倾向线,只 有一个方向。 ▪ 倾向线与走向线互为垂直关系
3、倾角:
指岩层面与水平面 的交角。一般指最 大倾斜线与倾向线 之间的夹角。
D
F
tanγ=tanαsinβ
C
E
α ((
γ (( β ((
A
视倾角
B
(二)产状要素的测量、记录和图示
1、产状要素的测量:地质罗盘仪
300

断层

断层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
12/63
二、地质年代
13/63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相对地质年代?什么是绝对地质年代?
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是怎样确定的? 2.地质年代单位和时间地层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 系怎样? 3.熟悉地质年代表及第四纪地质年代的划分。 4.什么是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两者的关系如何?
14/63
常称这种节理为裂隙。
构造节理:由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形成的节理。
分为剪节理(受剪、扭应力)和张节理(受张应力)。
35/63
三、断裂构造
裂 隙 发 育 程 度 分 级 表
一定
36/63
三、断裂构造
节理调查、统计和表示方法:
选择代表性的基岩露头,对一定面积内的裂隙进行测量。
裂隙野外测量记录表
裂隙玫瑰图
不同产状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水平构造
直立构造
57/63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倾斜构造(V字形法则)
1.倾向反,同弯曲且曲率小。
58/63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2. 倾向同,倾角大,反弯曲。
• 缓慢蠕动(蠕滑型)-不直接产生地震。
发生在强度较低的软岩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弱, 危害小。
52/63
四、活断层
活断层对工程的危害:
1.直接危害跨越该断层的建筑物
例:宁夏石嘴山市红果子沟和河北蓟县境内的两段长 城被错断。
2.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使较大范围的建筑物摧 毁
例: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中,圣.安德烈斯断裂导 致一座27m高的水坝溃坝。
的倾斜角度的大小。
20/63
一、水平构造与倾斜构造
岩层产状 的表示方法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溺谷,我国海河也有一段河道伸入渤海7000m. 此外,有时在海面以下发现有被淹没的三角洲、 阶地以及建筑物等.
河流阶地。
2.古环境
珊瑚是生长于温暖浅海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 70m。有些珊瑚礁沉没于海下达几百米。我 国台湾高雄附近,在距今海面200—350m高 的地方发现有下更新统的珊瑚灰岩。
3. 测量数据
借助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远程测量、天文 测量等手段,即定期观测一点(线)高程和 纬度的变化,以测出构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如1953年甘肃省山丹县城与十里铺之间,测 得一条基线全长1188.931m,1954年地震后 缩短了7.7cm。
4. 考古
1749年意大利人从火山 灰中将一古镇废墟挖 掘出来。在城镇废墟 中耸立着三根高12m 的大理石柱,每根石 柱上均保留着相同的 地质遗迹:
如何解释在几百米深的浅海中堆积了上 千上万米厚的地层呢?
2. 岩相分析
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 合特征称为岩相。岩相一般分为海相、陆 相和海陆过渡相(如三角洲相)三类。
同一岩层的横向(水平方向)岩相变化, 反映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的差 异.可以重塑古地理环境.
一地区岩层的垂直层面方向岩相变化,反 映该地区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改变.环境 巨变多与地壳运动有关.
5.7m未被海水淹没过 遭受风化,不甚光滑
有海生动物蛀孔 2.7米 火山灰掩没 3.6米
柱面光滑
考证得知:这个城镇建于公元前105年的古罗马 时代.公元75年维苏维火山喷发将其部分掩没. 石柱在13世纪下沉到海面以下6.3m;17世纪开 始上升。18世纪中期升出海面,以后又下降, 1826年石柱被淹没了0.3m,1954年被淹2.5m。
4
2
4

第二章 地壳

第二章 地壳
第二章 地 壳
Ø 思考题: Ø 1概念:矿物、沉积岩、变质岩 Ø 2岩浆岩按矿物组成的分类? Ø 3岩浆岩的构造有哪些? Ø 4 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基本方式有? Ø 5 地质构造类型有哪些? Ø 6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是?
第二章 地 壳
Ø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Ø 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Ø 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
b、当岩浆喷出地面称为火山活 动或喷出活动,由此冷却凝固而成 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又称火山岩)。
ü 3、岩浆岩常见的构造有 ü (1)块状构造 ü (2)流纹构造 ü (3)流动构造 ü (4)气孔构造 ü (5)杏仁构造
玄武岩(基性喷出岩) 安山岩(中性喷出岩) 流纹岩(酸性喷出岩) 花岗岩(酸性深成岩)
的巨大差异,表明大陆发生了显著的位移,也为大陆 漂移学说提供了的证据。
大 陆 漂 移 简 图
(二)海底扩张学说
Ø 海底扩张说是由美国学者赫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 为海洋地壳同样处在下断运动和更新之中,海岭是 产生海洋新地壳的地带,地幔物质以年约0.5一5cm 的速度不断从海岭裂缝中溢出,并依次向海岭两侧 推移,结果是,随着远离海岭,形成的岩石年龄逐 渐增大.由于这种过程的连续发生,新的海洋地壳 便不断发生,不断向外扩张。
角砾岩
砾岩
砾岩
砂岩
页岩
硅质岩
(三)变质岩
1、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 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而 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特点,一方面受原岩的控制,而具有一定的继 承性,显示出原岩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变质作 用,而在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上又与原岩有明显的 差即异,。岩石变质基 本上未发生熔融, 原有岩石并未失去 其整体性。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三节 岩层产状和岩石变形
一,岩层的产状
(一)不同产状的岩层 水平岩层:未经构造运
动或虽经构造升降运 动但未发生褶皱,岩 层产状仍保持水平或 近水平。
倾斜构造:岩层经 构造运动后,与 水平面形成一定 交角。可以是褶 皱(翼)或差异 性断层造成的。
直立岩层:经构造运 动所形成的近于直 立的岩层。
倒转岩层:构造运动 导致岩层的正常层 序发生倒转。
(二)岩层产状要素 走向——倾斜岩层在水平面上延伸方向(AB) 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OD’) 倾角——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真倾角(α),视倾角(小于 α ) (三)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二,岩石变形
(一)应力、应力场和应变椭球体
构造应力:岩石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其内 部个点所产生的应力。也称地应力。
1)大致沿地层的走向方向,对称重复出 现的地层界线若相互平行,为水平褶曲。 2)若彼此不平行且同一时代的地层界线 在图上逐渐转折汇合,为倾伏褶曲。
3)若地质界线常呈“之”字型弯曲,则的分布空间。
应变椭球体:反映构造应力的空间分布规 律。其中,X剪节理或共轭节理相交的锐 角为主压应力方向。
(二)岩石变形阶段及影响因素
变形阶段:
1,弹性变形:变形后可恢复原有状态。不 形成永久变形。
2,塑性变形:变形后不能恢复原有状态而 形成永久变形,但岩石保持完整性。
3,断裂变形:变形后形成破裂面,岩石失 去完整性。
沉积旋回:由地壳下降转为上升而形成的 海侵层序和海退层序交替变化。大多数 情况,海侵层序厚度较大,保存较好; 海退层序往往缺失部分地层。
(三)构造变形
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据此可分析其 受力方向、性质、强度和应力场分布。
(四)地层的接触关系

2 地壳

2 地壳

我国现存最大的钻石
萤石
祖母绿
云母

紫牙乌(石榴石)
与蛇共舞
传奇钻石
三、岩石

岩石概述 (1)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
作用下形成的地壳物质。岩石的化学、矿物成分、
结构、构造及产状都与地质作用有密切的因果关 系。

(2) 分类——按成因,岩石可以分岩浆岩
(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相差极为悬殊。地 壳中含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 而其中O、Si、Al、Fe、Ca、Na、K、Mg等8种主要 元素占98%以上,其他元素共占1%~2%。 ⑵ 地壳元素丰度与地球元素丰度、生物元素 丰度有很大的差别。 ⑶ 有害元素的相对富集构成了有害环境与环 境污染,而某些元素不足也会造成危害。
镶 金 刚 砂 的 钻 头
云母的极完全解 理
冰洲石的完全解理
方 铅 矿 的 完 全 解 理
璞 玉 的 贝 壳 状 断 口
燧 石 的 贝 壳 状 断 口
燧石为玉髓的隐晶结构
暗 色 的 燧 石
燧石是古人类制作石器的主要材料
金砖
俗话说:一斤黄金包一亩地。1g 黄金可制 成约50m2 的金箔;经过2万多次敲击,金箔 厚度仅0.15μ m,相当于头发的1/500。
地壳的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地壳可分为上下两层, 其界线叫康拉德界面。在地震波传播曲线图 上,该界面以下波速明显加快,纵波由每秒 5.6千米增加到每秒7.6千米,横波也由每秒 3.2千米增加到每秒4.2千米。据此可以推测: 界面上下都由固态的物质组成,但物质成分 略有差异,下层平均密度略大于上层。在地 质学上,上层叫硅铝层(又叫花岗岩层), 下层叫硅镁层(又称玄武岩层)。

地质概论任务-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认识

地质概论任务-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认识

二、岩石的产状与变形
(一)岩石的产状
1、倾斜岩层
岩层——主要是指成层的沉积岩,包括喷出岩和由二者 经过变质作用而成的变质岩。
单斜岩层(单斜结构)——指一系列岩层经过地壳运动, 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倾角近于一致时,成为单斜岩层。
往往是局部现象,在大范围内则是组成某些大型地质构 造的一部分。
2、岩层的产状及产状要素 (1)产状——是指地质体(岩层、
地质概论
任务15 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认识
一、构造运动的一般特征
构造运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
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构造运动常和地壳运动混
称,只不过构造运动包括了岩 石圈,但从研究意义上说,我 们现今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也只 是在地壳的深度范围内。
构造变动——指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性变形。 如褶皱变动、断裂变动。
(3)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①野外记录时一般只记录倾向和倾角两个数据,记
为:135°∠40°,直立产状才记走向。 ②地质图(平面图)上应按方位角在相应位置标出
准确的走向、倾向,并写出倾角。 如:倾斜岩层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46 ③剖面图上表示为: 135
40
(二)岩石的变形 1.弹性变形 2.塑性变形 3.断裂变形 地质构造——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岩石产生变形 和变位,变位、变形后形成的产物就是地质构造。
包括:倾斜岩层、褶皱、断裂。
本章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求
了解构造运动的概念、方式和表现以及构造运动的原因;掌握岩层 接触关系和初步认识常见的褶皱、断裂构造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岩 层产状要素及测量。掌握几种常用地质图的内容及阅读方法。
学习重点:

工程地质学——地层与地质构造-知识归纳整理

工程地质学——地层与地质构造-知识归纳整理

第二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第一节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一、地壳运动的概念→指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基本运动形式1⎪⎪⎩⎪⎪⎨⎧板块构造说地球自转说均衡说对流说、运动成因理论2二、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又叫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1⎪⎪⎪⎩⎪⎪⎪⎨⎧重力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2知识归纳整理第二节 岩层及岩层产状⎪⎩⎪⎨⎧断裂褶皱倾斜岩层后被保留下来的形态。

引起地壳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指构造运动⎪⎪⎪⎩⎪⎪⎪⎨⎧︒=⎪⎩⎪⎨⎧︒>︒︒=︒<︒=906060~30300ααααα:)()(::::直立岩层顶面朝下倒转岩层顶面朝上正常岩层陡立岩层陡倾岩层缓倾岩层倾斜岩层水平岩层一、岩层二、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

⎪⎩⎪⎨⎧)(倾角:岩层的倾斜程度)(OD 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OA或OB)走向:岩层的延伸方向、产状要素α'1 真倾角(α):岩层在野外的倾角。

视倾角(β):岩层在剖面上的倾角。

θαβsin ⋅=tg tg (θ为剖面线与岩层走向线所夹锐角)2、产状要素的测量、记录和图示。

(1)测量: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方位角法相限角法)记录(2 (3)图示:正常岩层: 30º ; 倒转岩层: 30ºN 135º30º E NW S 45º30ºN45ºE ∠30º s E走向 倾角 倾向135º ∠30º倾向 倾角倾斜岩层褶皱 断层倾角倾向 ααA O BDD’ π走向倾向 走向倾向 走向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三节 地层概念一、为什么要学习地层及地质年代:确定构造形态:如:单斜岩层 背斜 向斜 断层 断层 挑选和评价建造场地:阅读地质图: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阶段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的概念地壳自形成以来,各个部分和各个质点都是运动着的,并促使地壳的构造不断变化和发展。

这种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叫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控制地表海陆分布的轮廓,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改变着岩层的原始产状,并形成各种各样的构造形态,因此,地壳中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

地壳内部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

有些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例如地震;但更多的是不被感受到的,因为这些运动进行的极其缓慢,例如,喜马拉雅山是今天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列山脉,但是在四、五千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这里还是一片海洋。

大约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现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地区,当时高程约一千米。

据大地水准测量,现在仍以每年3.3~12.7毫米的速度不断上升。

可见,地壳运动的速度虽很慢,但由于经历长期的活动,地壳运动对地壳变形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甚至引起剧烈的海陆变迁。

2.构造运动的划分构造运动根据其发生的时间、特点和研究方法分两类:发生在晚第三纪以前各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叫老构造运动。

发生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的构造运动,称新构造运动。

人类历史(四、五千年)到现在的新构造运动,也叫现代构造运动。

老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不同。

老构造运动主要研究地层的变形与错位;而新构造运动由于时间较短,地层变形不连续或不显著,所以主要研究地貌的变化(当然,新构造有时也表现为地层的变形和断裂等);至于现代构造运动则可以用考古法、历史法,甚至必须用仪器进行定量现测才能察觉。

** 近代地壳运动例子对于现代地壳运动,常采有大地测量和天文测量方法,即定期观测一点(线)的高程和经纬的变化,以测出地壳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如美国西部一条著名的圣安得列斯断层,是在1.5亿年以前的侏罗纪时形成的,根据断层两侧同一岩层对比,平均每年位移3.2毫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N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甲乙两处何处是山岭?何处是山谷? 3.解释甲地形成山岭,乙地形成山谷的原因?
4.甲乙两处哪里是储油结构,哪里是储水结构?为什么?
山丹 霞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㈡倾斜构造 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时,即为倾斜 构造。褶皱、断层、不均匀升降运动都可造成岩层的倾 斜。其产状以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确定。
单面山、猪背岭
单面山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当岩层倾角比较小时,顺岩层发育的山坡比较和缓, 而另一坡比较陡峭,两坡不对称,这样的山地叫做单面山; 当组成单面山的岩层倾角比较大时,山坡两侧都比较陡, 山地两坡比较对称,看起来像猪背,故称为猪背岭。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二) 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
基本运动方式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方向
沿地表切线
沿地球半径
表现
岩石水平拉张、挤压 大规模的缓慢上升、下
和侧向错动

结果
褶皱和断裂
规模不等的隆起和凹陷; 海陆变迁
别称
造山运动
造陆运动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⑵地台型建造: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厚度不大,未受 强烈构造变动,地壳升降幅度较小的地台上的建造 。
⑶过渡型建造:兼有地槽型与地台型建造的特征,但以 碎屑岩占优势,陆相沉积与澙湖相沉积分布广泛, 海相沉积只见于剖面下部。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三) 地层的接触关系
主要分为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三类。
1 整合 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 没有沉积间断,表明两种地层是在构造运动持续下降或上升而 未中断沉积的情况下形成的。连续沉积——地壳稳定(下降)
2 假整合 又称平行不整合,指两相邻地层产状平行但时代 不连续。表明曾发生上升运动致使沉积作用一度中断,而后下 沉堆积了上覆新地层。非连续沉积。
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一、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 二、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 触关系 三、地质构造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一、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
(一) 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
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使地壳 发生变位与变形、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活动 与变质作用。
层状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后,构造变动表现最明显, 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四种类型。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㈠水平构造 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为发生褶皱,扔保持水平或近似水 平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 水平构造一般保持着原始的沉积顺序,即老岩层在下,新岩 层在上。 桌状台地、平顶山、方山、层状山丘、构造 阶地、丹霞地 貌等。
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 度与规模差异性等特点。任何区域和任何时间,构造 运动都在不断进行。快速构造运动如地震常常造成灾 难性后果,缓慢构造运动很难凭感官察觉;但即使非 常缓慢的构造运动第二也章地不壳第是二节均构造速运动进与地行质构的造 。
(二) 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
水平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的 运动。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二) 沉积建造 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
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就是沉积建造。 一个建造相当于大地构造旋回的一定阶段。 基本建造类型有三: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⑴地槽型建造:主要由海相地层组成,厚度很大,无 沉积间断或仅有极短间断,是产生于强烈构造下降 区的建造。岩浆岩与火山碎屑岩也分布较广。
(一 ) 岩相
海相


陆相
过渡相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深海相
浅海相 河流相 湖泊相 沼泽相 滨海相
地壳上升时岩相从海相向陆相转变,沉积物粒 级增大,厚度变小,形成海退层序;反之,地 壳下沉则形成海侵层序。
浅海相地层厚度极大,说明地壳大幅度下沉, 深海相地层很薄甚至缺失,则表明该地区曾经 历大幅度上升直到成为陆地。
(经历:地壳整体抬升——地表侵蚀——地壳下降——再沉积)
3 不整合 又称角度不整合,指上下两地层产状既不一致, 时代也不连续,其间有地层缺失。表明老地层沉积后曾发生褶 皱与隆升,沉积一度中断而后再下沉接受新沉积。非连续沉积 。
(经历:地壳运动、第褶二章皱地壳—第二—节构地造运表动与侵地质蚀构造——地壳下降——再沉 积过程)
No Image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上述三种接触关系均系沉积岩间的关系。侵入岩体与 围岩间,后期沉积岩与前期侵入体间也存在一定的 接触关系,即:
4侵入接触:指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体边缘 有捕掳体,接触带界面不规则,围岩有变质现象, 表明围岩形成在先,岩浆活动后构造运动在后,即 围岩老而侵入体新。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二、 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 从地层的岩性、岩相、厚度与接触关系上,都可
以发现构造运动的痕迹。沉积岩的组成、结构、 构造与化石特点也能综合反映地层的岩相古地 理情况。沉积厚度也可大致反映地壳沉降的幅 度。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二者有何不同?
猪背岭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单面山
(三)褶皱构造
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其中单 个弯曲叫褶曲。褶皱能直观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褶曲有 两种基本类型,即上凸的背斜和下凹的向斜两者共用一翼。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较新;向斜相反。
5侵入体的沉积接触:指后期沉积岩覆于前期侵入体所 形成的剥蚀面之上的接触关系。表明侵入体形成后 曾因构造上升而遭受剥蚀,而后下沉堆积了上覆新 地层,上覆地层年轻而侵入体老。
第二章地壳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三、地质构造
岩体或岩层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 质构造。
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和扭应力 三类,分别形成压性、张性与扭性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