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学案1(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最新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西双版纳1精品版
![最新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西双版纳1精品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16f961a58da0116c1749f1.png)
2020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西双版纳1精品版《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案一、出示目标1.记住西双版纳的资源,理解其形成原因。
2.分析该地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3.认识该地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建立设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二、自学文本1.自学教材P66~69页,完成P70页活动题,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有______。
(1)地处边境可发展____旅游和____旅游。
(2)雨林特有的景观:____,___,____,_____,雨林动物:___,___,___,___,被称为“___”。
(3)傣族的民族风情有:傣家的__楼,____舞,_____饭。
2.描述评价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1)位于北回归线以___,五带中的___带,属于____气候,水热_____,利于植物生长。
雨林良好的_____场所和充足的_____为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
(2)我国____边陲的云南省境内,地处___山脉最南端,南部和___、___接壤,还以____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可发展边境旅游和_____旅游。
3.课本69页活动1:景洪市最低月均温出现在____月,是____℃,景洪市最高月均温出现在____月,是____℃;景洪市____至____月降水少?____月至____月降水多?属于___气候,该气候特点_____。
为什么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____月,而没有出现在7月呢?4.课本69页活动,解释原因。
竹楼屋顶斜度大____,底部离地面2米____________。
孔雀舞__________________。
竹筒饭__________________。
5.旅游业是怎样迅速崛起成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___优势和_____优势,建成了西双版纳热带______园、傣族园、____谷等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______旅游精品路线,使旅游业迅速成为支柱产业。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南边境的特色旅行区—西双版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南边境的特色旅行区—西双版纳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58ffb5af1ffc4fff47ac3a.png)
西双版纳导学案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①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②蓬勃进展的旅行业的形成及作用。
教学难点:①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缘故。
②探讨如何维持该地域的可持续进展。
学习进程:一、自主学习1位置:从纬度看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位于五带中的带。
从相对位置看西双版纳位于西南边境省境内,地处山脉最南端。
与西双版纳路上相邻的国家有和。
还以河与、等水路相连。
2气候读p60图,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是特点。
3动植物资源雨林特有植物景观特有动物4人文要紧少数民族。
5旅行业以前西双版纳地域的经济以为主。
二合作探讨1西双版纳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此刻建筑---- 、饮食--- 、舞蹈--- 、节日--- 等。
读p60图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读p63活动2材料,简要归纳西双版纳旅行业下滑的缘故。
读p64活动三材料,归纳西双版纳旅行业可持续进展的计谋。
达标检测一、西双版纳所属的省区是以下轮廓图中的哪个()二、西双版纳被誉为“热带动物王国”,有国家重点爱惜动物()A东北虎梅花鹿 B 丹顶鹤金丝猴 C 亚洲象绿孔雀 D 大熊猫褐马鸡3、下列关于西双版纳地域进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不正确的是()A国家政策的优势 B 优越的地理位置 C 发达的经济 D丰硕的旅行资源4、看西双版纳(A)的地理位置图,了解旅行区在哪里?(1)在图上标注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2)西双版纳地处山脉最南端,南部同、缅甸国家交壤,并在图上填注出那个国家。
(3)西双版纳位于重要的纬线以南,属于五带中的带。
拓展延伸咱们的家乡马牧池是红色圣地,旅行资源丰硕,通过本节学习试探;一、旅行业成为马牧池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有哪些带动作用?二、从自身起身谈谈如何爱惜旅行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6dbb0bb3f705cc17552709b3.png)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特点及优势;
2、了解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并根据资料或地图分析旅游资源多样的成因;
3、借鉴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西双版纳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
(2)区域环境对产业活动的影响。
2、难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2、学在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位置及优势
探究1:西双版纳的位置与其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哪些优势?
3、游在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成因
探究2: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4、兴在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探究3:西双版纳当地政府为什么要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业?
探究4:导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下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5、借在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5:针对扬州旅游下滑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家乡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支支招。
6、课堂小结。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eb89380b4e767f5acfced0.png)
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3.分析西双版纳的案例,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投影片,热带动物的影像。
2.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成果的投影资料。
学生
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或实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探究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5](https://img.taocdn.com/s3/m/0b6dd694964bcf84b9d57ba9.png)
4.气候:东北三省气候冷湿。(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
5.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农业】
6.农业发展的条件:
(1)制约因素: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4、小组展示以上探究题(有教师评价、总结)
5、教师梳理(用课件)小结
6、达标测评(用课件)
巡视
个别指导
适时点拨评价
巡视指导
适时点拨评价
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学科下册导学案
第六章《“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导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认识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发展历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3.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
二、自学检测展示(有教师评价)时间5分钟
三、小组探究
1、探究教材第16页活动;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三地雪期由北向南不断减少;(2)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大因为延吉位于山地,长春位于平原;漠河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大;因为漠河的纬度高于长春;(3)屋顶坡度大可以避免雨水和雪在屋顶积存,墙体厚窗户小有利于室内保温。
2、探究教材第18页活动: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略(2)东北三省粮食产量高,远多于当地人的需求,有利于商品化;(3)略。
3、探有便利的铁路运输,哈尔滨还有松花江的水运,大连有便利的海运;(2)主要矿产地几乎都有铁路经过;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是为了开采矿产资源,或是国防建设需要;(3)大庆以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化工为主,因为这里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伊春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为主,因为森林资源丰富;鞍山以钢铁工业为主,因为这里铁矿资源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8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8](https://img.taocdn.com/s3/m/309b698d02020740bf1e9b40.png)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双版纳独特的资源环境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特色文化的热爱之情;明白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重点】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与资源优势。
【教学难点】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上网收集多姿多彩的热带雨林植物和动物,制作成投影片。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 (是我国特色旅游区)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3分钟)1.西双版纳位于省境内,它地处山脉最南端,南部和、接壤.还以与泰国、越南等国水路相通。
2.西双版纳是除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高大挺拔的、巨大的、残忍的、气势磅礴的“”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3.西双版纳以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自主完成。
合作展示(14分钟)一、丰富的旅游资源1.位置:出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据图总结。
2.气候:出示:“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指导学生讨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情况如何?(提示: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提问、简单总结。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地理下册《7.2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 新人教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八年级地理下册《7.2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ebc6c0102de2bd9705880e.png)
《7.2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①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②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成为“热带动植物王国”的原因。
③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从区域的位置入手,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自然、人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该区域的总体特征,然后确定其经济发展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 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
3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2 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新课讲授【导入】播放徐健雅的MV《彩云之南》,请同学们分析这首歌中提到的自然景观都是哪个省的,这些地方有哪些去过的。
【回答】同学们纷纷回答,并描述这些地方的特殊之处【总结】彩云之南——云南,该省为我国最为著名的旅游大省之一,时下有很多精品旅游线路,例如改MV中提到的: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云南在我国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回答)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临缅甸、老挝和越南(所以可以发展边境旅游),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上(喀斯特地貌发育)孔雀飞去,回忆悠长——云南是我国孔雀聚居的地方,其中西双版纳孔雀最多,被誉为“孔雀之乡”(提问中国有哪两个省的轮廓特别像动物 1 青海像兔子 2 云南像孔雀)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位于丽江市,横断山脉的支脉,海拔高度很高,所以山顶山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在我国南方地区实属罕见。
(让同学们分析)秀色丽江——丽江是“家家有活水,处处能养花”,山清水秀,由著名的旅游景观三江并流(让同学们在图上找是哪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蝴蝶泉边,歌声在流通——大理的一个泉,周围有能发出奇异香味的合欢树,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有成群结队的蝴蝶,大的如掌,小的如蜂,在泉边的山茶花和牡丹花旁飞舞,极其壮观。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七章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七章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7344a965ce05087632132d.png)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七章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导学案目标导航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应能运用地图分析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资源优势,通过阅读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降水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解。
导入新课同学们看一下右图中的民族,他们正在过的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提问:通过我们前面对各地区的了解,我们知道要学习一个区域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自主学习(一)一、丰富的旅游资源读课本P57图7.10完成1、位置:地处北回归线以,全部位于带。
在我国西南边陲省境内,地处山脉最南端,南部和、(国家)接壤。
2、流经西双版纳的河流是出境叫,最终注入洋。
3、读课本P60图7.13“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读课本P58及图7.11完成4、西双版纳是除省之外,我国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①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
植物密集丰富如:、、、。
②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
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5、以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互动探究:1、西双版纳为什么能成为“热带动物王国”?与这里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2、读下图,说出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傣家竹楼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
②将大米装在竹筒中焖考而成的竹筒饭,是傣家人喜欢吃的主食之一。
③美丽多姿的孔雀舞是傣家人喜欢的舞蹈形式。
④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即时巩固1、丽丽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气候湿热,风光秀丽,独特的傣族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
”据此你知道丽丽的家乡可能位于()A.云南西双版纳B.四川峨眉山C.湖南张家D.湖北神农架2、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三大特色是()A.气候宜人、湖光山色、民族风情B.迷人沙滩、热带雨林、名胜建筑C.历史古迹、边境风光、河流探险D. 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边境风光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⑴在图中填注:云南省、西双版纳和贵州省。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https://img.taocdn.com/s3/m/5843324a1eb91a37f1115c22.png)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设计理念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显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指导学生西双版纳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尝试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想和健全人格,实现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教法分析教师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景观图,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可持续发展观的渗透教育.学法分析新教材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体现此教学思想,本课主要设计以下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读书,读图,尝试独立地从课文和网络中获取地理信息.课堂上启发学生与教师互动,思考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完成课题.3,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动手指导学生从网络,报刊中获取知识,并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加深体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运用景观图片等资料,说出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结合案例资料分析说明傣族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和统计资料,分析归纳西双版纳旅游业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和交流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丰富的旅游资源.教学难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教具教师:多媒体学生: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制作的演示文稿.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图片和傣族民族音乐.[引言]这些优美的画面和旋律把我们带入美丽而神秘的西双版纳,今天我们常州地方旅行社,设想为我们常州市民开辟西双版纳新的旅游路线,那么,他们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版纳,该如何进行呢我们就跟随他们一起来到版纳看看他们是怎样开展工作的.[讲授新课]首先,他们请西双版纳旅游局为他们介绍版纳的旅游资源.请准备的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需要西双版纳地方旅行社的合作,请他们为此设计旅行线路和安排.同样,邀请他们进行展示.两组学生代表各自展示小组设计成果.请考察团评价.教师也参与评价.接着,西双版纳政府为了欢迎考察团,他们为此对本地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介绍并展示近几年版纳经济的发展.同样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和交流.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最后,请考察团发表自己的看法,述说自己在考察时发现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对刚才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展出路.问题:西双版纳旅游业出现下滑的趋势,请我们现在的各方人士为此献计献策.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高招,提出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绿色旅游,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总结升华]在学完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后,思考:⑴请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疑问的提出,然后进行解决.⑵请学生谈谈西双版纳吸引自己的地方⑶从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中,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对我们常州旅游业的发展有何启示.◆教学反思纵观上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它与我们大多数教师目前采用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有显著不同.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本节课堂教学设计围绕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发展.一开始,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本区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等等,而是首先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基础上列举出他们知道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由此获得更多真实的,感性的材料,丰富关于西双版纳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依据展示信息深入讨论旅游经济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为常州旅游发展出谋划策.2,教学组织形式不只是大班集体讲授,还有全班集体研讨,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研究等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有大班集体讲授,如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归纳旅游业发展对常州的借鉴并交流观点时为个人探究与全班集体研讨相结合;在收集,分析地理资料研究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时为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学以致用解决地理问题时为个人独立研究.多种组织形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获得了地理知识,发展了地理技能,锻炼了地理思维能力.3,教学材料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有一定的开放性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材料除人教版教材提供的材料外,还有教师共同课前收集的真实材料,以及学生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从网上搜集的资料,因此,教学材料显现出相当的开放性.这些生动鲜活,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分析讨论材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把握地理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4,教学活动不只是局限于课堂,而是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在本课最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拓展活动,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到了课外.这些拓展活动紧紧围绕本课主题――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而设计.这些活动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制作地理海报,地理公告板,地理展览,地理宣传小册子.发表地理小演讲,参与家乡旅游业的建设等等,不同的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机会.。
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 学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 学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836dc1a300a6c30d229fcc.png)
( 地理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学案(教学设计)Distinguish the location of things, learn geography, give you an outline, let you imagine, learn geography, you can know things and the world.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学案(教学设计)课题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学案一、课标告诉我们:①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②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二、本节课我们要做到:①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②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③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三.我会做:新知预习1、请你列举四种雨林特有的景观:、、、。
2、请你列举四种可爱的雨林动物:、、、。
3、西双版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族为主体。
4、傣族的民族风情有:。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活动探究(一)认识西双版纳——了解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1、认识西双版纳,请你描述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2、西双版纳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证明本区所在的温度带是五带中的哪一带?3.景洪市最低月均温出现在月,是℃,景洪市最高月均温出现在月,是℃;景洪市至月降水少?至月降水多?为什么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而没有出现在7月呢?4.由景洪市气候分析可知,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5、.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却没有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而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原因是什么呢?。
八年级地理下册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c02e2ede80d4d8d15a4fb9.png)
课题: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执笔人:学习目标:1、知道西双版纳的位置,了解其自然环境特点。
2、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学习重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及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学习难点: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学提示1、地理位置: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省市境内,坐落在高原上,地处山脉最南端,南部和、接壤,还以与、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地处带,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
2、独特的雨林景观①雨林植物:、、、。
②雨林动物:、、、。
其中的和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3、独特的民族风情:、、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4、归纳总结:西双版纳有哪些旅游资源?①②③注意: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是,其次是。
5、气候类型属于,该地的降水主要是来自洋上的季风带来的。
6、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优势,使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7、分析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条件:①②③8、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哪些产业的发展?9、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②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接待没有国际化③管理混乱,一些不法商贩影响了西双版纳的声誉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部分景点雷同二、教师质疑三、达标反馈1、西双版纳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A、竹楼B、窑洞C、蒙古包D、砖瓦房2、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喜欢孔雀舞、欢度泼水节的民族是()A、傣族B、藏族C、维吾尔族D、畲族3、西双版纳因多样性的民族风情著称于世,下列哪个民族的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A、壮族B、傣族C、土家族D、高山族4、关于遏制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对现有的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改造B、明确景点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C、严惩不法商贩,规范旅游商业秩序D、在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建设旅游景点5、关于傣族文化风俗的叙述,不可信的是()A、傣族竹楼楼顶较平,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B、孔雀舞是傣族人喜爱的舞蹈C、傣族人爱吃竹筒饭D、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6、云南西双版纳的主要经济支柱是()A、旅游业B、采矿业C、畜牧业D、加工工业7、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主要原因是()①竞争激烈②旅游景点分散③一些景点缺少特色④生态环境压力大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四、课堂小结请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人教版(旧)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
![人教版(旧)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d324f3d15abe23482f4d7a.png)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是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及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发决策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优势。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1、以导游的形式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
2、通过读图,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以及西双版纳能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使学生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资源,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难点:从位置入手分析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旅游资源的原因,这一部分和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之间的密切相关。
四、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几个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差异的基础上。
对我国自然地理状况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地理区域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位置和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能学会评价自然区域特点。
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学生们为之向往,从满高涨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教法与学法通过阅读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和地形图,使学生掌握西双版纳的位置、地形、河流等知识;利用翔实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熟悉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境的特色旅行区——西双版纳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熟悉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境的特色旅行区——西双版纳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ba022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1.png)
第二节西南边境的特色旅行区——西双版纳一.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判;2、依照有关资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进展的带动作用;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进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阻碍。
二.中考考点:1、优越的地理位置——熟悉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明白得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大体成因;2、西双版纳丰硕的旅行资源——能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3、旅行业的进展——能从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那个地址旅行业迅速崛起的缘故及旅行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三.自主梳理:【丰硕的旅行资源】一、西双版纳地域位于省境内,该省的行政区的中心城市是市,西双版纳在那个省的部,与、交界,还以______ __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二、除海南省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留最完好的地域是_____________。
此处雨林特有的景观有:高大挺拔的_________,庞大的__________,残忍的__________,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等;因为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沛的食物来源为很多动物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有、等国家重点爱惜动物,因此,那个地址还被称为“”。
3.、西双版纳聚居着_____个少数民族,其中以_____族为主体。
处处散布着其造型优美的_______建筑群,小巧新颖的_______;还有美味可口的_______饭和_______饭,富有民族特色的_______舞和_______舞,规模宏大的传统节日。
【蓬勃进展的旅行业】西双版纳地域旅行业进展迅速,按产业划分,旅行业属于第产业,在那个地址前后建成了西双版纳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一大量国家级旅行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行精品线路。
四.同步测控:一、读阻碍我国的夏日风和景洪市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散布,并确信其气候类型。
(1)读图2可知,西双版纳夏季受到来自洋的季风阻碍,降水丰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1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10](https://img.taocdn.com/s3/m/d2cfc92b27d3240c8547ef0c.png)
点,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发展旅游业, 造福永年人” 。
教师:公布各组分数, 评出优胜组和优秀个人, 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
个性调整
的心理特点。把 学生潜在的能力 最大限度的挖掘 出来。
教给学生 学习区 域地理的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 地 理的头脑 分析问 题。
教师 根据 学生 的发 言适 当补 充知 识要 点。
明确: 学习区域地理一定要从区域位置入手,分析地理环 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区域的总体特征, 然后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
承转: 下面考考大家对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知识掌握的情况怎样?
幻灯片出示:二次尝试题
二 次 1、 基础知识题(选择题) 尝 试 2、 技能训练题(读图题)
3、 创新题(我是小导游)
教师通过导学案 为学生的尝试活 动提出任务,培 养学生独立获取 知识的能力,发 挥学生的 主体 作 用。
教师 根据 学生 对尝 试题 完成 情况 指导 学生 在小 组内 “兵 教兵 ”。
运用“ 尝试教学 理念 ”“ 团队合 作教学理念 ”和 学生“ 爱表现 ”
教学 环节 成果 展示
知识 整合
教师导学预设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预设 学生争抢发言
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会站起来 说出正确答案。
学以 致用
承转: 刚才我们为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出谋划策,我们永 年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 让我们试着为永年的旅游资源设 计一个不超过 50 字的宣传提纲。(配乐出示永年的部分旅游
学生上台为永年的旅游发展 献计献策。
景观图片)
结束语: 愿永年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成为永年经济新的增长
播放《西双版纳》视频
板 书:丰富的旅游资源 ( 见板书设计 )
八年级地理下册《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导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0e16d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42.png)
第二节西南边境的特点旅行区——西双版纳第1学时课题:丰富的旅行资源一.目标体现1学习目标(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点优势,资源优势。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点。
(3)侧重培育阅读察看能力、互相协作能力与剖析研究能力。
2要点难点要点:西双版纳的地点优势和资源优势。
难点:自然因素互相限制的关系。
3学法指导读图掌握本区的地理地点,经过设置情形让学生感觉体验,直接进入学习状态;认识本区丰富的旅行资源。
二.预习热身1.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省境内,地处山脉最南端,南部和、两国接壤,还以与泰国、老挝等水道相连。
2.西双版纳是我国除以外原始热带雨林保留最完好的地方,雨林独有的景观有、板状根、和。
3.优秀的隐蔽场所和充分的食品这里有、长嘴犀鸟、、等雨林动物,被形象的称为。
4.西双版纳是少量民族聚居的地方,以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给这里增加了无量魅力,这一民族的传统节日是节。
三.活动研究1.60 页的活动1。
2.60— 61 页的活动 2. 3。
四.清点提高1、小结本课所学知识。
2、你还有什么迷惑,请你提出来。
五.达标检测1.西双版纳的天气种类是。
A.热带雨林天气B.热带季民风候C.亚热带季民风候D.热带草原天气2.西双版纳发展旅行业的有益条件是。
A.位于沿海地域,交通便利B.少量民族众多,民族风情多样C.矿产资源丰富D.四时如春,天气适合3.傣族人喜爱、善于的文化娱乐活动是。
A.受激励B.孔雀舞C.长激励D.摔交4.读“景洪市年内各月气平和降水量”图,达成以下问题。
( 1)该地一年中最高气温是℃,出现在出此刻月;一年中最低气温是月。
℃,( 2)一年中月降水量大于100 毫米的是月到月,这时期的降水量占整年降水量的比率(大或小)。
( 3)该地的气温特点是,降水特点是天气种类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导学第一课时备课
学习目标:
①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②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③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教学重点:①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②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教学难点:①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②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之旅师生拓展
一、新知预习
1、请你列举四种雨林特有的景观:
2、请你列举四种可爱的雨林动物:
3、西双版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族为主体。
4、傣族的民族风情有: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活动探究
(一)认识西双版纳——了解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
1、认识西双版纳,请你描述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2、西双版纳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证明本区所在的温度带是五带中的哪一带?
3.景洪市最低月均温出现在月,是℃,景洪市最高月均温出现在月,是℃;
景洪市至月降水少?至月降水多?为什么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没有出现在7月呢?
4.由景洪市气候分析可知,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
5、.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却没有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而形成了热带
季风气候,原因是什么呢?。
(二)美在西双版纳——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三)游在西双版纳——了解旅游业在西双版纳的作用
1、西双版纳不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厚,是令许多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假如寒假你要去西双版纳旅游,衣物准备上要注意些什么呢?假如你是一位旅行社的业务员,你的任务是向人们宣传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优势,请你用一句话拟写一份宣传词:
2、旅游业是怎样迅速崛起成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的?(勾在书上)
3、旅游业的发展给西双版纳带来哪些好处?
(四)兴在西双版纳——分析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
1、但是近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呈下降趋势。
阅读课本63页,分析概括旅游业的下滑与哪
些因素有关?并谈谈你的高招。
三、达标检测
1、西双版纳位于()A广西壮族自治区B 四川省 C 广东省 D云南省
2、西双版纳植物种类繁多,有“植物王国”之称,这些植物构成了()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B 高山植物垂直变化景观 C热带雨林景观
D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3、西双版纳被誉为“热带动物王国”,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A东北虎梅花鹿 B 丹顶鹤金丝猴 C 亚洲象绿孔雀 D 大熊猫褐马鸡
4、下列对于西双版纳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国家政策的优势 B 优越的地理位置 C 发达的经济 D丰富的旅游资源
5、与西双版纳有水路相连但不接壤的国家是()
A老挝缅甸 B泰国越南 C 缅甸泰国 D 老挝越南
6、张华一家到西双版纳旅游,他们不可能遇到的是()
A亚洲象绿孔雀等可爱的动物 B高达挺拔的望天树和板状根等植物景观
C富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和象脚鼓舞 D 热闹非凡的那达慕大会
7、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
A湄南河 B红河 C 湄公河 D 怒江
8、关于遏制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对现有的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改造 B明确景点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
C严惩不法商贩,规范旅游业商业秩序 D在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建设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