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8048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2.png)
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答案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习题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给出高一物理必修1习题一的答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1. 一辆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答案:汽车行驶的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40km/h × 2h = 80km。
2. 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2s后速度为10m/s,求这个质点在2s内所走的距离。
答案: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v = u + a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已知v = 10m/s,u = 0,t = 2s,代入公式可得10 = 0 + 2a,解得a = 5m/s²。
再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s = ut + 1/2at²,代入已知数据可得s = 0 × 2 + 1/2 × 5 × 2² = 10m。
3. 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4s后速度为12m/s,求这个质点的加速度。
答案:同上题,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v = u + at,已知v = 12m/s,u = 0,t= 4s,代入公式可得12 = 0 + 4a,解得a = 3m/s²。
4.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求这个质点在6s内所走的距离。
答案: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可以通过计算速度-时间图象下的面积来求得质点行驶的距离。
根据图象可知,在0s到2s之间的面积为2 × 4 = 8m²,在2s到4s之间的面积为2 × 2 = 4m²,在4s到6s之间的面积为2 × 6 = 12m²。
所以质点在6s内所走的距离为8m² + 4m² + 12m² = 24m。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c16740a76e58fafab00392.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 乙≤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e774b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7d.png)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物理必修⼀练习册答案》,供⼤家学习参考!答案与提⽰ 第⼀章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船岸5.BC6.D7.A8.2km-3km0 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向作图略11.略 ⼆、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 9.6mx轴正⽅向4mx轴正⽅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 12.中⼼点的路程和位移⼤⼩相等边缘上⼀点路程⼤于位移⼤⼩13.(1)路程(2)位移⼤⼩思考略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 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车⼩球6.9 8m/s2竖直向下7.D 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向相反 12.5 2m/s213.略 第⼀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 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 (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为10m,⽅向向左15.12m/s≤v⼄≤20 6m/s 第⼆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 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 (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 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积” 12.(1)69 4s(2)2 9km(3)429 8s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 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2)180m 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1.D2.ABC3.D4.BD5.B6.BD7.AB 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均错。
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3343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f.png)
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物理学概述习题1.1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2.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物理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3.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理性和实证性的特点。
习题1.21.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包括物体和介质。
2.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质的特征的量。
3.测量是通过某种标准来比较物理量的大小。
习题1.31.基本物理量是由测量标准来定义的物理量。
2.导出物理量是通过基本物理量经过数学关系得到的物理量。
习题1.41.物理单位是衡量物理量大小的标准。
2.国际单位制是国际上通用的物理单位制。
习题1.51.量纲是物理量所具有的可度量性质的表征。
2.物理量的量纲由基本量纲和导出量纲组成。
习题1.61.量纲式是通过基本量纲的乘除关系表示物理量的量纲。
第二章: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习题2.11.位移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2.位移的方向和位移的长度决定了物体的位移向量。
习题2.21.速度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率。
2.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间隔的比值。
3.瞬时速度是极短时间间隔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极限。
习题2.31.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率。
2.平均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间隔的比值。
3.瞬时加速度是极短时间间隔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加速度的极限。
习题2.41.速度和位移之间满足关系 v = ds/dt。
2.加速度和速度之间满足关系 a = dv/dt。
习题2.51.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s = s0 + v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v = v0 + at。
习题2.61.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表示为直线、曲线或复杂图像。
第三章:运动学的应用习题3.11.自由落体是指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下落的运动。
2.重力加速度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近似取9.8 m/s²。
习题3.21.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2.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高中物理 课后练习答案与解析(WORD)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课后练习答案与解析(WORD)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74ef89a65ce050876321361.png)
教科书练习与习题答案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能,不能2.江水相对江岸向东运动,地球相对太阳转动,时针相对钟转动,太阳相对地面升降.3.诗中描述了花、云和我的运动;花相对岸飞、云相对我不动、云和我相对岸(榆堤)向东;运动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的运动可以不同,例如:云和我相对岸(榆堤)一起向东,而以我为参考系,岸(榆堤)是向西运动的.4.-0.42m, 0.34m解析: 用刻度尺测得图中桌高1.90cm 、AO 为1.00cm 、BO 为0.8cm ,则 AO 的实际距离是m cm cmm42.000.190.18.0=⨯BO 的实际距离是m cm cmm34.08.090.18.0=⨯所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0.42m 、0.34m . 二、时间和位移1.指时间的说法有:“停车8分”、“等了很久”、“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时刻的说法有:“8点42分到站”、“这么早就来啦”、“3秒末”. 2.路程3.(1)100m ,100m (2)路程相同,位移不同.因为里外跑道的长度不同,800m 跑中不同道次的运动员起跑点不同,但他们的终点是一致的. 4.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9.46×1015m, 1.3×108s解析:(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0×108m/s ,一年以365天计,全年有∆t = 365×24×3600s = 31536000s ,则光在一年中传播∆x=C ·∆t =3.0×108×31536000 m = 9.46×1015m(2)光到地球需时间s C x t 88313103.1100.310100.4⨯=⨯⨯⨯=∆=∆ 约3.7×104h, 即约1540天,也即约4.22年.2.(1)9m/s 、8m/s 、7m/s 、6m/s 和5m/s ;前1s 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它比这个瞬时速度略小. (2)1m/s ,03.89.7km/h ,130.2km/h ,0 四、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计时器误差较大.电磁打点计时器对运动纸带的摩擦较大. 2.(1)左(2)用刻度尺测出A 左右相邻两点间的距离x ∆,根据电源的频率,求出打点的周期,得到A 左右相邻两点间隔的时间t ∆,由txv ∆∆=求得A 左右相邻两点间隔的平均速度,粗略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即打A 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 3.甲物体一直做速度恒定的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一段时间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 4.牵引纸带的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越大;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由人打点的快慢决定,牵动纸带的快慢只影响相邻两点的距离.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2.46m/s 2,2.10m/s 2,1.79m/s 2.2.A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0,速度不为0B :加速度较小的物体,经长时间加速,它的速度变化量很大C :向西行驶的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向东D :火箭在开始阶段速度较小,但加速度很大,随着速度越来越大,其加速度比原来小.3.a 物体的加速度最大,因为描述a 直线的倾斜程度最大.a 物体的加速度为0.625m/s 2,方向与正方向相同b 物体的加速度为0.083m/s 2,方向与正方向相同c 物体的加速度为0.25m/s 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4.4.74cm/s 2解析:滑块开始遮住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认为等于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则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时滑块速度s cm s cm t x v /2930029.00.311==∆∆=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时滑块速度s cm s cm t x v /1130011.00.322==∆∆= 滑块的加速度为212/74.4s cm tv v a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解析 (1)(2)v-t 图如图1所示(3)v-t 图反映的是一条匀加速度运动的曲线,所以列车是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A 物体以v A =1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75m/s 2; C 物体以v 0=4m/s 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6s 停止运动.3. 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得到的v-t 图象如图2所示. 这样做有道理,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相等的时间,每条纸带的长度代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而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就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由于每段时间较短,所以这段时间中点的速度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取每段纸带上边的中点,然后过这些点画出v-t 图象,如图2所示.此图线的斜率就等于加速度a 的大小.图1图24.粘贴纸带的方法见上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25s解析: v t =54km/h=15m/s, v 0=36km/h=10m/s 由速度公式:v t =v 0+at 得s s a v v t t 252.010150=-=-= 2. 8 m/s解析: v 0=72km/h=20m/s,t =2min=120s,以v 0为正方向,a=-0.1m/s 2 由速度公式:v t =v 0+at =20 m/s -0.1×120 m/s =8 m/s3.(1)由图象得,1s 末的速度v 1=1.5 m/s, 4s 末的速度v 4=2 m/s, 7s 末的速度v 7=1 m/s,因此: 4s 末的速度最大, 7s 末的速度最小.(2)它在1s 末、4s 末、7s 末三个时刻的速度都是正值,所以方向相同,都是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 (3)由图可知:2201/5.0/212s m s m t v v a t =-=-=,04=a , 2207/1/6820s m s m t v v a t -=--=-=,因此, 它在1s 末、4s 末、7s 末三个时刻的加速度是7s 末最大, 4s 末的最小(4) 它在1s 末的加速度是正值, 7s 末的加速度为负值,所以方向相反.4.由题意知, v 0=0m/s,4s 末的速度v 4= at =1×4 m/s =4 m/s, 8s 末的速度v 8=v 4+at =4 m/s +0.5×4 m/s=6 m/s.物体在8s 内的v-t 图象如图3所示.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 390m,16 m/s解析:v 0=36km/h=10m/s, a =0.2m/s 2坡路的长度:m m m at t v x 390302.030102212210=⨯⨯+⨯=+= 列车到达坡底的速度:v t =v 0+at =10 m/s +0.2×30 m/s =16 m/s 2.-4m/s 20 图3解析:由2210at t v x +=得 22220/4/3)31836(2)(2s m s m t t v x a -=⨯-⨯=-=3.约0.6m/s 2解析:运动过程如图4所示, 解法一:列车加速时间为s s s t 210)30450(211=-= 列车加速的末速度为v t =430km/h ≈120m/s 列车加速度为220/57.0/210120s m s m t v v a t =-=-= 解法二:加速阶段的位移m x 14700)301201033(321=⨯-⨯= 加速时间为s s s t 210)30450(211=-= 由公式222221/67.0/2101470022s m s m t x a at x =⨯===得 解法三:加速阶段的位移m x 14700)301201033(321=⨯-⨯⨯= 列车加速的末速度为v t =430km/h ≈120m/s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2222/49.0/14700212022s m s m x v a ax v t t=⨯===得4.-41.7 m/s 2解析:由题意知v 0=10 m/s,v t =0 m/s,s=1.2m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2220202/7.41/2.121022s m s m s v a ax v v t-=⨯=-==-得5.不能,38.7 m/s解析: 由s m s m s m v ax v v t t /50/5.31/100522202<=⨯⨯==-得高速行驶阶段加速阶段 加速阶段t 1t 2t 3图4所以飞机不能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 又由s m s m ax v v ax v v t t /7.38/100525022220202=⨯⨯-=-==-得四.自由落体运动1.把一张纸片和一块文具橡皮同时释放, 文具橡皮下落得快.再把纸片捏成一个很紧的小纸团,和文具橡皮同时释放,两者下落得差不多快.这是因为纸片没有捏成小纸团时,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2. 悬崖有44.1m 高; 悬崖的实际高度比计算值小些解析:由m m gt x 1.440.38.9221221=⨯⨯==得悬崖有44.1m 高. 由于有空气阻力,实际的加速度要比g 小,所以悬崖的实际高度比计算值小些. 3. 30.6m. 石块下落的时间比2.5s 小,所以估算结果偏大解析: 由m m gt x 6.305.28.9221221=⨯⨯==得井口到水面的距离有30.6m. 考虑到声音传播的时间,石块下落的时间比2.5s 小,所以估算结果偏大.4.如图5所示,可以采用四种方法,第一种是运用速度公式求解, 第二种是运用位移公式求解,第三种是运用逐差法求解,第四种是运用v-t 图象求解. 解析:解法一: 运用速度公式求解 E 点的瞬时速度为s m s cm v E /98.1/08.05.124.28=-=所以22/9.9/504.098.1s m s m t v g E =⨯==解法二. 运用位移公式求解 由221gt x =得 222/8.9/02.06.192s m s cm t x g ===解法三:运用逐差法求解 x EF =28.4-19.6cm=8.8cm x BC =7.1-3.2cm=3.9cm22221/2.10/04.039.38.83s m s cm T x x a BC EF =⨯-=-=B CDE F图5同理 : 22222/8.9/04.034.21.73s m s cm T x x a AB DE =⨯-=-=22223/6.9/04.038.04.53s m s cm T x x a OA CD =⨯-=-=所以2321/9.93s m a a a a =++=解法四. 运用v-t 图象求解.s m s cm v E /98.1/08.05.124.28=-=s m s cm v D /56.1/08.01.76.19=-=s m s cm v C /16.1/08.02.35.12=-=s m s cm v B /79.0/08.08.01.7=-=s m s cm v A /40.0/08.02.3==由图6求得22/75.9/2.095.1s m s m a ==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力 基本相互作用1.(1)从高处释放的小球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乒乓球在球拍的作用下不断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粗糙水平面上滚动的足球,运动越来越慢.弹簧在外力作用下,长度变长或缩短;钢尺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冲气的气球在用手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变化.(2) 从高处释放的小球受到的重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 受力物体是小球;冲气的气球在用手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变化,气球受到弹力的施力物体是手, 受力物体是气球.2.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如所示.图64.9×10398N 9.8N3.均匀的三角形薄板的重心与几何学上的重心在同一点上. 二、弹力 1.(略)2.钢管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绳子对钢管的拉力、地面给钢管的弹力.受力示意图如图11.3. 锅铲受力的示意图如图12.4. (1)图象如图13(2)弹簧的劲度系数K 约为30N/m三、摩擦力1.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 滑动摩擦力方向和手指运动方向相反,阻碍手的运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成正比,手对桌面的G F 1F 2图11cm图13F 1F 2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对手的阻碍作用越大.2. (1)瓶子静止在粗糙水平桌面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2)瓶子静止在倾斜的桌面上, 瓶子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3)瓶子被握在手中,瓶口朝上, 瓶子受到手的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4)瓶子压着一纸条,挡住瓶子把纸条抽出时,瓶子受到纸施加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方向是纸带抽动方向.3. F ma x =40N F =30N μ=0.3 20N. 四、力的合成1.它们的合力能等于5N 、10N,不能等于15N ;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是12N ,最小值是8N.2.它们的合力大小为,方向为西南方向.3.选1cm 的线段表示30N 的力, 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图示如图14,即可根据比例关系求出合力大小,用量角器可量出合力的方向.两个力的夹角为30°时,量得对角线长为6.8cm,根据比例关系,合力大小为204N,量得F 和F 1的夹角为17°.两力夹角为150°时,解答略.4. (1)、(3)正确,(2)错误. 五、力的分解 1.300N, 53°解析:由图15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可得:2300F N == tan φ=143F F =, φ=530.2.如图16所示.其中(1)(2)的解是惟一的, (3)的解不是惟一的,有两解.1F图14FF 1F 2图153.41m解析: 如图17所示.根据三角形知识,位移)x m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tanθ=1.25.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1)不能,从飞机上投下的炸弹由于惯性,在下落过程中还要向前飞行一段距离,炸弹将越过目标.(2)人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将保持与地球同步的速度运动,将落回到原处.2.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坐在前排的人由于惯性会以很大的速度撞上档风玻璃,造成人身伤害.3.这位同学犯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4.在一辆汽车内的光滑水平桌面上静止有一小球,当汽车突然加速向前运动时,小球相对于桌面加速向后运动.若以汽车为参考系,小球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力,却做加速运动,显然这时惯性定律不成立.三、牛顿第二定律图161x 11.没有矛盾.因为决定物体加速度(能否由静止开始运动)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力,箱子除受到人的拉力外,还受重力及地面的支持力,且合力为零,所以物体不会动.2.12N 解析: 根据2211a F a F m ==,得)(124261122N F a a F =⨯== 3.3解析: 根据得乙乙甲甲,a m a m F ==35.15.4===乙甲乙甲a a m m 4.214N, 方向沿两力的角平分线解析:如图18所示,得2142==F F 合(N ) 由)/(2722142s m mF a ===合 方向沿两力的角平分线 5.0.5m/s 2, 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 解析: 由ma f F =-得 )(154560N ma F f =-=-= 若撤去推力 'ma f = 得)/(5.030152's m a == 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四、力学单位制 1.20N 解析: 根据ax v v t2202=- 得)/(2.02s m a -=又根据)(20)2.0(100N ma f -=-⨯== 2.27m解析: 根据得合,ma f F =-= )/(62000102.124s m m F a -=⨯-==合又根据ax v v t2202=- 得).(27m x =3.根据FL W = 得:./11/1111222s m Kg m s m Kg m N J ⋅=⨯⨯=⨯= 4.证明: 因为2/1s m Kg N ⋅=合图18又根据mFa = 得22/1/11s m Kg s m Kg Kg N =⋅=五、牛顿第三定律1.涉及木箱和地球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两对,木箱受地面的支持力和地球的吸引力;地球受木箱的压力和木箱的吸引力.2.证明: 如图19所示,对物体研究:受两力平衡G F =支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压支F F = 结合两式得:G F =压3.在推石时:巨石加速向前运动,自己加速后退;在推石后:巨石匀速向前运动,自己匀速后退.若静止在地面上,情况不一样.因为人和巨石均对地面有压力,而推动时,物体均有相对运动(或趋势),因而人和巨石均受摩擦力,若推力不够大现两物体可能保持静止,也可能一个运动一个静止,或两个物体均运动后再做减速运动直到停止.4.如图20所示.(1)A 拉B 匀速运动时,阻F F AB =,方向相反,因为它们是一对平衡力.BA AB F F =,方向相反,因为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A 拉B 加速运动时,阻F F AB >,方向相反.BA AB F F =,方向相反,因为它们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ma F F AB =-阻,N F AB 3102.3⨯=,N F BA 3102.3⨯=,方向如图20所示.5.小强的说法是错误的.平衡力作用效果能抵消,是因为它们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其作用效果不能抵消.六、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1.753m/s,32135m 解析: 如图21所示,物体所受的合力为:)(3503N F F ==合图19v图20F合图21由)/(32523502s m mF a ===合 又)/(3753325s m at v =⨯==)(321353325212122m at x =⨯⨯==2.6.0×103N解析: 根据at v v t =-0 得)/(5.12s m a -=又根据)(100.6)5.1(100.433N ma F ⨯-=-⨯⨯==合 3.26m/s解析: 如图22所示, ma f G =-θsin 且8.042.3sin ==θ 得)/(0.62s m a =再根据ax v v t 2202=- 得)/(62s m v = 4.超速解析: 汽车受地面的摩擦力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72s m g a -=-=μ 又由于ax v v t 2202=- 得 )/(30)/(1.37)/(3.106.7720h km h km s m v >==⨯⨯=可判断该车超速.七、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1.拉力为αcos G, 支持力为αtan ⋅G 解析: 如图23所示,物体受三力作用平衡 且有:αt an ⋅=G F N图22αcos GT =2.合力大小为F 1,方向与F 1方向相反3.水不会从瓶中漏出,因为饮料瓶与水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瓶下方不受水的压强.4.(1)ma mg F T =- 得mg F T 7= (2)ma F mg T =- 则0<T F ,绳子松驰,拉力为零.5.(1)座舱离地面50m 时,仍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手上没有感觉. (2)N 7950解析: 座舱离地面15m 时,处于超重状态 )(2212h h g v -= 及222ah v = 得)/(71202s m a = 又ma mg F N =- 得)(7950)712010(5)(N a g m F N =+⨯=+=。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6f6d1c6bd97f192279e96b.png)
1.V=sin30°*3m/s=根号3m/s2(1)α=37° (2)V2=0.2m/s (3)s=200m3 V=根号10m/s t=根号10/5 s4 h=4.05m5 V初=V-gt/2=22.5-10*0.1/2=22m/sV地=V+gt/2=22.5+10*0.1/2=23m/s6 C7应该测的桌面高度H和水平位移S,初速度V=S/T,而1/2g*T^2=H8小球作平抛运动,水平分速度保持不变,为3m/s落地时,合速度为5m/s,则竖直分速度=√(5²-3²)=4m/s,根据V=gt,∴t=V/g=4/10=0.4s水平位移=3*0.4=1.2m竖直位移=1/2g*t²=0.5*10*0.4²=0.8m∴位移=√(1.2²+0.8²)=1.44m9斜抛的轨迹是左右对称的,高是20,水平距离是30,因为对称,除以2是15。
相当于所求的距离和15,20,够成了个直角3角形。
而所求距离是斜边,为2510首先要明确原始物体的运动状态对静止或匀速运动来说,去掉一个力,合力是与去掉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对变速运动来说,去掉一个力,合力与去掉的力的关系,存在多样性11 h2=1/2*gt^2t=0.624s距A的水平距离=v0*t=2*0.624=1.248m小于1.5m所以,第一次着陆落在第一个台阶上,距A的水平距离为1.248m12略13画图靠你自己啦!Vx表示水平方向的速度Vy表示竖直方向的速度Sx表示水平的位移Sy表示竖直位移先看第一次落地Sx=Vot ,Sy=1/2g^2t 由两条式子可以推出tanθ=gt/2VoVx=Vo Vy=gt 由两条式子可以推出tan(θ+α)=gt/Vo即tan(θ+α)=2tanθ同理得tan(β+θ)=2tanθ所以α=β1 广州大,北京小,角速度相同,同时乘以地球半径再乘以纬度的余弦值,就是线速度2 12:1 18:1 216:13 到最低点应减速4 θ=arctan(v^2/gR)5 F=2000N6 (1)摩擦力(2)支持力于重力的合力7 VA:VB=RA:RB,即1:根号2.a1:a2=1:根号28 f=μm(v^2/R+g)9 (1)F=mw^2R10 (1)图略(2)w=2rad/s11 第n个轮子的外缘线速度=第(n-1)个轮子的内缘线速度=V1×(r / R)^(n-1)12 w=3.8rad/s13 紧急刹车可以避免危险!1g=GM/r^2=G*ρ*4/3*π*R^3/r^2=G*ρ*4/3*π*R=6.67×10^11*3.95*10^3*3.14*3.43* 10^6*4/3=1.205m/s^22 29.83 15.8km/s4 v=根号gr5 2N 3600N6 g=GM/R^2 g2=gR^2/(R+H)^27 ∵GMm÷(R+h)^2=m(2π÷T)^2×(R+h)∴T=根号((4π^2×(R+h)^3)÷(GM))R=6400km M=5.98X10^24kg h=192km8 h=60552km9 是错的。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一b组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一b组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05b6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3.png)
高中物理课本必修一b组习题答案高中物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科目之一。
物理课本中的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高中物理必修一B组习题的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章力学基础习题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受到的力为10牛顿,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根据公式 \( F = ma \),将数值代入得 \( a = \frac{F}{m} = \frac{10}{5} = 2 \) 米/秒²。
习题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运动了4秒,求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答案:根据位移公式 \( s = \frac{1}{2}at^2 \),如果加速度为2米/秒²,则 \( s = \frac{1}{2} \times 2 \times 4^2 = 16 \) 米。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习题3: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₀=10米/秒,加速度a=2米/秒²进行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在第3秒时的速度。
答案:根据速度公式 \( v = v₀ + at \),代入数值得 \( v = 10+ 2 \times 3 = 16 \) 米/秒。
习题4:一个物体在前5秒内以匀速运动,后5秒内以匀加速运动,如果总位移为100米,求前5秒的平均速度。
答案:由于后5秒内物体进行了匀加速运动,我们先求出后5秒的位移。
设加速度为a,根据位移公式 \( s = v₀t + \frac{1}{2}at^2 \),由于初速度v₀为0,代入得 \( s = \frac{1}{2}a \times 5^2 \)。
总位移为100米,所以前5秒位移为 \( 100 - \frac{1}{2}a\times 5^2 \)。
由于前5秒是匀速运动,平均速度即为初速度,所以\( v = \frac{100 - \frac{1}{2}a \times 5^2}{5} \)。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参考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140b0aa8a5e9856a561260c6.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参考答案与提示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CD2.B3.C4.云地面船岸5.BC6.D7.A8.2km-3km0东59.C10.(1)2025152(2)东偏北45°方向作图略11.略二、时间和位移1.AC2.AD3.A4.BC5.BC6.C7.ACABOD8.60m图略9.6mx轴正方向4mx轴正方向20m10.C11.路程900m位移500m500m12.中心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边缘上一点路程大于位移大小13.(1)路程(2)位移大小思考略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CD2.B3.C4.3m/s53m/s2 5m/s5.06.AC7.CD8.D9.CD10.ABC11.路程为100m位移0平均速度为012.不同1463km是路程而非位移从地图上量出两地长度,再由比例尺算出直线距离约1080km,v=1080/14≈71km/h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 5m,v≈13 50 4m/s=33 8m/s121km/h>80km/h,超速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C2.BD3.B4.D5.飞机火车小球6.9 8m/s2竖直向下7.D8.AB9.1 50-1 510.C11.509m/s2-6m/s2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2.5 2m/s213.略第一章复习题1.A2.D3.CD4.ACD5.BD6.D7.ABC8.D9.A10.200m11.t20~t1和t2~t312.左030 8513.(1)第3秒末(2)40m向上(3)5m向下(4)-35m125m14.路程为80m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左15.12m/s≤v乙≤20 6m/s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ABD2.D3.ACD4.BCD5.C6.B7.匀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匀减速直线向东向东向东8.53-39.200m/s210.7 2s11.(1)如图所示(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C2.B3.B4.C5.D6.C7.68.29.110.7 9s25 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12.(1)69 4s(2)2 9km(3)429 8s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1.AB2.B3.C4.C5.0 1286.187.58.16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m)405 6813 612016 77288 710.(1)2 5×106m/s2(2)0 11m(3)0 128m11.(1)12m/s (2)180m专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1.D2.ABC3.D4.BD5.B6.BD7.AB8.1250m9.425010.(1)t1=10st2=15s(舍去)(2)v=1m/s(3)x=4 4m11.(1)如右图(2)58m12.①甲、乙均错。
(完整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ceffb011ca300a7c39057.png)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问题与练习1.解答子弹长约几厘米,枪口到靶心的距离大于几十米,两者相差千倍以上.研究子弹从枪口击中靶心的时间一般都可忽略子弹的长度,把子弹看做质点,这样带来的时间误差不到10-4 s.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是从子弹头与纸接触算起到子弹尾离开纸的一段时间.若把子弹看做质点,则子弹穿过一张薄纸就不需要时间,所以,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不能把子弹看做质点.说明能否把物体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选用本题是为了说明一颗小子弹,在前一种情况可看成质点,而在后一种情况就不能看成质点.2.解答“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说明要求学生联系一些常见的运动指认参考系,可加深学生对参考系的理解.这类问题有时也需要仔细、深入地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我们说通信卫星是静止卫星、说静止卫星相对地球静止是模糊的.说静止卫星相对地面(某点)静止是正确的,静止卫星相对地球中心是运动的.3.解答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说明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与自然科学有关,表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关的.教材选用本诗是为了凸现教材的人文因素.4.解答xA=-0.44 m,xB=0.36 m2 问题与练习1.解答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2.解答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3.解答(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4.解答3 m8 m5 m-8 m-3 m5 m-3 m5 m-8 m-3 m3 问题与练习1.解答(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2)需要时间为=4.2年2.解答(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2)1 m/s,0说明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平均速度与所选取的一段时间有关,还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3.解答(1)24.9 m/s,(2)36.6 m/s,(3)0说明本题说的是平均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不是教材说的平均速度,实际是平均速率.应该让学生明确教材说的平均速度是矢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标量,日常用语中把平均速率说成平均速度.4 问题与练习1.解答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解答(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0.35 m/s3.解答(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4.解答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5.解答由题意知音叉振动周期为1300s,测量纸上相邻两波峰的距离(或一个完整波形沿纸运动方向的距离)Δx,纸带运动这段距离的时间Δt=1300s,可以认为该处纸与音叉沿纸带方向的相对速度.5 问题与练习1.解答100 km/h=27.8 m/s2.解答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解答A的斜率,加速度.aA=0.63 m/s2,aB=0.083 m/s2,aC=-0.25 m/s2aA、aB与速度方向相同,aC与速度方向相反.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问题与练习1.解答(1)15,16,18,19,21,23,24;图2-8(2)如图2-8所示;(3)可认为是一条直线.2.解答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 m/s;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9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初速度为4 m/s,加速度为0.67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6 s时速度为0.图2-93.(1)图2-9,(2)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 s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v∝Δx,纸条长度可认为表示速度.4.略.2 问题与练习1.解答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末速度v=54 km/h根据v=v0+at得2.初速度v0=72 km/h=20 m/s,加速度a=-0.1 m/s2,时间t=2 min=120 s根据v=v0+at得v=20 m/s-0.1×120 m/s=8 m/s3.(1)4 s末速度为2 m/s,,7 s末速度为1 m/s,最小.(2)这三个时刻的速度均为正值,速度方向相同.(3)4 s末加速度为零,最小,7 s末加速度为1m/s2、.(4)1 s加速度为正值,7 s末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方向相反.说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是按矢量的绝对值判定.图2-104.图2-103 问题与练习1.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时间t=30 s根据得x=10×30 m+×0.2×302 m=390 m根据v=v0+at得v=10 m/s+0.2×30 m/s=16 m/s2.初速度v0=18 m/s,时间t=3 s,位移x=36 m根据得3.初速度v0=0, 速度v=430 km/h=119 m/s, 时间t=210 s根据v=v0+at列车加速度a=(v-0)/t=119/210 m/s2=0.567 m/s24.初速度v0=10 m/s,末速度v=0, 位移x=1.2 m根据v2-v20=2ax得5.若飞机靠自身发动机起飞,飞机初速度为0,加速度a=5 m/s2,位移x=100 m,末速度vx由v2x=2ax得,所以不行.弹射装置使飞机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50 m/s根据v2-v20=2ax得v20=v2-2ax4 问题与练习1.文具橡皮下落得快.纸片揉成很紧的小纸团后,小纸团下落变快.这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纸片受的空气阻力大,小纸团受的空气阻力小.2.根据x=gt2得x= ×10×3.02 m=45 m由于空气阻力,下落加速度小于g,计算结果应小于45 m.3.设井口到水面的距离为x,石块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石块落到水面的时间为t,则有x=gt2=×10×2.52 m=31 m由于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石块自由下落到水面的时间t<2.5 s,我们估算的x偏大. 4.由频闪照片知小球各个位置的速度为时间t/s速度v/(m·s-1)0.790.041.160.081.560.121.99画出v-t图象,如图2-11所示.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问题与练习图4-101.(1)不能炸中目标.如图4-10所示,因为,炸弹被投下后,由于惯性,仍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如果目标是静止的,炸弹就会落到目标的前方.(2)因为,当你跳起时,由于惯性,你仍有与地球相同的速度,所以还回到原处,而不落在原地的西边.2.如果不系安全带,当紧急刹车时,车虽然停下了,但人因惯性而仍然向前运动,会发生危险.系上安全带后,人虽然因惯性向前运动,但受安全带的约束,不致发生危险.3.物体以一定速度向上抛出,在空中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继续向上运动,不是因为受到了向上的力的作用.4.如果选择了相对于静止的大树做加速运动的汽车为参考系,人在车上观察大树,大树做远离汽车的加速运动.大树的运动状态改变不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而是因为惯性定律在选择的参考系中不成立.2 问题与练习1.答:没有矛盾.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中的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我们用力提一个放在地面上的很重的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力共有三个:手对物体向上的作用力F1,竖直向下的重力G,以及向上的支持力F2.如果F1F阻.而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AB-F阻=maFAB=ma+F阻=4.0×103×0.3 N+2.0×103 N=3.2×103 N由牛顿第三定律: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AB=FBA=3.2×103 N5.小强没有注意到,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的,它们不可能是相互平衡的力.5 问题与练习图4-141.如图4-14所示,用作图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力F=87 Nv=at=43.5×3 m/s=131 m/sx=at2= ×43.5×32 m=196 m2.电车的加速度为:电车所受阻力为:F=ma=-6.0×103 N,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人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为: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4.卡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所以:该车超速.6 问题与练习图4-151.取足球作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1和G的合力F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图4-15中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2.物体在五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它们的合力为零.其中任意四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五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依题意,除F1以外的四个力的合力与力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撤去F1,其余四个力不变,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F1,方向与F1相反.3.答:当饮料瓶自由下落时,小孔没有水喷出.因为,瓶和水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瓶中各处的水(包括水孔处的水)的压强都是大气压强,故水不能从瓶中流出.图4-164.(1)如图4-16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F=ma+mg=7mg=70 N 绳子受到的拉力大约为70 N.(2)如图4-16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 F=ma-mg=5mg=50 N 绳子受到的拉力大约为50 N.图4-175.当坐舱离地面50 m的位置时,升降机在做自由落体运动(图4-17),人和人手中的铅球均完全失重,所以,球对手无作用力,人没有受到压力的感觉.坐舱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方向竖直向上所以,人手对铅球的作用力为F:F-mg=ma F=ma+mg=2.7mg=135 N。
2023版人教版教材习题必修1物理答案
![2023版人教版教材习题必修1物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3f1c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c.png)
2023版人教版教材习题必修1物理答案第一章基本物理量1.1 物理量和计量单位习题1-11.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体性质和变化的量。
例如:长度、时间、质量、速度等。
2.计量单位是对物理量进行度量和比较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SI)是世界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制。
习题1-2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3.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4.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A)。
5.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
6.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是摩尔(mol)。
7.发光强度的国际单位是坎德拉(cd)。
习题1-31.据题意可知,曲柄的长度为1.25米。
因为题目中没有给出符号,所以可以将题目中提到的所有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假设曲柄的长度用L表示,单位用米表示,则L =1.25 m。
2.由题意可知,蓄电池的电压为4.5伏。
同样,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用伏表示,则U = 4.5 V。
1.2 机械量和坐标轴习题1-4物理规律描述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预测和解释物质运动的规律。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并验证这些规律的过程。
1.3 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习题1-51.图1-1是描述物理规律的示意图,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位置的速度是不同的,即速度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这表明物理规律不仅仅依赖于物体的状态,还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2.图1-2是描述物理规律的示意图,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是不同的,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这表明物理规律不仅仅依赖于物体的状态,还与物体所处的时间有关。
1.4 物理量的计算习题1-61.根据物理量的计算规则,需要先确定所计算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
例如,根据位移和时间的定义可知,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即v = s / t。
2.观察已知条件,转速用n表示,单位用转每分钟表示。
因此,可以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表示为n = 600 r/min。
高一物理必修一习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9de5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5.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习题及答案高一物理必修一习题及答案高一是学生们进入高中阶段的重要时期,物理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对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习题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物理必修一的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习题一: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5秒,求物体的位移是多少?答案: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位移=速度×时间=10 m/s × 5 s = 50 m。
2. 习题二:一个物体以2 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了3秒,求物体的位移是多少?答案: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位移=初速度×时间+加速度×时间²/2 = 0 m/s × 3 s + 2 m/s² × (3 s)²/2 = 9 m。
3. 习题三:一个物体以2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求它到达最高点的时间。
答案: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达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根据运动学公式v = u + at,可得0 = 20 m/s - 10 m/s² × t,解得t = 2 s。
所以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时间为2秒。
4. 习题四: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求它到达最高点的高度。
答案: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达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根据运动学公式v² = u² + 2as,可得0 = (10 m/s)² - 2 × 10 m/s² × s,解得s = 5 m。
所以物体到达最高点的高度为5米。
5. 习题五: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求它到达地面的时间。
答案: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到达地面时速度为初始速度的相反数,即-10 m/s,根据运动学公式v = u + at,可得-10 m/s = 10 m/s - 10 m/s² × t,解得t = 2 s。
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d0ba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f.png)
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某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若物体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A. FB. mgC. 2mgD. F + mg答案:B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时间t,其下落的高度h与时间t 的关系为:A. h = 1/2gtB. h = gtC. h = 1/2gt^2D. h = gt^2答案:C3.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是:A. 相等B. 不相等C. 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D. 无法确定答案:A二、填空题4.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______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答案:惯性5.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为______。
答案:06.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F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其表达式为F = ______。
答案:G * (m1 * m2) / r^2三、计算题7.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求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
答案: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F = mg = 10kg * 9.8m/s^2 = 98N。
8. 一个物体从20米高的塔顶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答案:使用公式 v^2 = u^2 + 2as,其中u为初速度(0m/s),a为加速度(9.8m/s^2),s为下落高度(20m)。
解得 v^2 = 0 + 2 * 9.8 * 20 = 392v = √392 ≈ 19.8m/s四、简答题9. 解释为什么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具有惯性,即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当没有外力作用时,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惯性使得物体倾向于保持当前的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同步训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e0a65903d8ce2f006623c1.png)
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高中物理必修1同步训练含答案目录训练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训练2时间和位移 (6)训练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2)训练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7)训练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3)第一章章末检测 (29)训练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8)训练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4)训练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51)训练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57)训练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61)训练6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64)第二章章末检测 (69)训练2弹力 (87)训练3摩擦力 (94)训练4习题课:物体的受力分析 (101)训练5力的合成 (109)训练6力的分解 (115)第三章章末检测 (121)训练1牛顿第一定律 (130)训练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35)训练3牛顿第二定律 (141)训练4力学单位制 (148)训练5牛顿第三定律 (151)训练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156)训练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 (161)训练8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超重和失重问题 (169)训练9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76)第四章章末检测 (184)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训练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基础题]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C.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皆不能看成质点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2.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如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3.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成质点处理的是() A.研究地球四季的变化时,地球的自转B.研究前进中汽车车轮的转动时,前进中的汽车C.裁判员在打分过程中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D.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行驶时间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4.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5.下列关于质点的理解与判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B.质量巨大的物体都不能看成质点C.观察“嫦娥二号”发射过程某时刻到达的位置时,可将其视为质点D.研究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路线时,火炬不可以视为质点6.在车站购票后坐在车内等车出发时,车未满座,司机也没有上车,可是感觉自己乘坐的车在后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乘客选择了以下哪个物体为参考系()A.车站售票大厅B.自己乘坐的车C.地面D.与自己乘坐的车并排的另一辆刚启动的车7.无人战斗机由无人侦察机发展而来,但其复杂程度远高于无人侦察机,下列可将无人战斗机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人员测试无人战斗机的飞行速度时B.研究人员观察无人战斗机飞行姿式测各项技术参数时C.敌方确定无人战斗机位置时D.敌方欲对无人战斗机关键部位实施打击时8.如图1所示,一辆装有货物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向东行驶,请根据表格要求,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运动方向如何?图1[能力题]9.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坐甲、乙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的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东运动D.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10.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们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你认为,对“井在运动”的参考系判断正确的是()A.井B.奶公C.墙D.风1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 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头,发生这个故事是因为() A.子弹静止在空中B.子弹飞行得很慢C.飞机飞行得很快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的速度很接近12.以北京长安街为x轴,向东为正方向,以天安门中心所对的长安街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一维坐标系,一辆汽车最初在原点以西3 km处,几分钟后行驶到原点以东2 km处.(1)这辆汽车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A.3 km 2 km B.-3 km 2 kmC.3 km-2 km D.-3 km-2 km(2)如果将坐标原点向西移5 km,则这辆汽车的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分别是()A.5 km7 km B.2 km 5 kmC.2 km7 km D.3 km 5 km[探究与拓展题]13.如图2所示为A、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的情景,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B、C 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图2答案1.AD2.ABC3.D4.AD5.C6.D7.AC8.见解析解析9.C10.C11.D12.(1)B(2)C13.A车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车速度小;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训练2时间和位移[基础题]1.下列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的是() A.在整个90分钟的比赛中,甲、乙两足球队“互交白卷”B.他每天都看电视节目“新闻早8点”C.列车到站时间晚点5分钟D.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 小时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3.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间表示较长的过程,时刻表示较短的过程B.时刻对应质点的位置,时间对应质点的位移和路程C.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D.9点开会,开了2 h,11点散会,其中9点和11点指时刻,2 h指时间4.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5.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同学们更是期待很大.如图1所示为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8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一次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参加了100 m、400 m和800 m赛跑,则从开始比赛到比赛结束()图1A.甲的位移最大B.丙的位移最大C.乙、丙的路程相等D.丙的路程最大6.一个皮球从5 m高的地方落下,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上向下,路程为7 m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上向上,路程为7 m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上向下,路程为3 m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上向上,路程为3 m7.某运动员沿着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跑了10圈后回到起点,该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最大的位移大小和最大的路程分别是()A.2πR2πR B.2R2R C.2R20πR D.020πR[能力题]8.路程和位移的关系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的位移和路程都不可能为零B.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可以是零,但路程不可能是零C.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D.运动物体的路程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9.在如图2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①3 s内;②第3 s内;③第3 s初;④第2 s末;⑤3 s初,同时判断它们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并说明理由.图210.一个人晨练,按图3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走到D点时,求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多少?位移的方向如何?图311.如图4所示,一物体从O点开始由西向东做直线运动,在第一个10 s末运动到了B点,到达B点后返回,第二个10 s末运动到了A点,第三个10 s末返回到了O点,继续前进,第四个10 s末到达C点后静止.已知OA=20 m.AB=10 m,OC=20 m,图4则:(1)第一个1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2)第二个1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3)最前面2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4)整个的4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12.在图5中,李明从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 m就到了市图书馆,请在图上把李明所走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并说明其大小.图5[探究与拓展题]13.经过查询,下表为T16次列车的相关数据介绍,请读表后回答下列问题:(1)(2)表中数据显示,列车在中途停站的时间共有多少?(3)表中的里程数据所表示的是位移还是路程?答 案1.ACD 2.BC 3.BD 4.AD 5.AD 6.A 7.C 8.BD 9.见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时刻与时间间隔之间的“点”与“段”的区别.有一个小技巧可以试一下:(1)凡有“在××秒内”词汇出现,多指时间“段”,①指的是从0时刻开始的长度为3 s 的时间“段”,②指的是从0时刻起的第3个长度为1 s 的时间“段”;(2)凡有“初”、“末”等词汇出现,多指时刻“点”,③指的是从0时刻起的第3个长度为1 s 的时间“段”的起始“点”,④指的是从0时刻起的第2个长度为1 s 的时间“段”的终止“点”,⑤指的是从0时刻开始长度为3 s 的时间“段”的起始“点”.如图所示,其中③与④指的是同一时刻.10.52πR 2R 东南方向11.(1)30 东 30 (2)10 西 10 (3)20 东 40 (4)20 西 80 12.见解析图 700 m 500 m解析 如图所示,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是一条折线,其大小为700 m ;位移是从市中心 到图书馆的一条有向线段,大小为500 m.13.(1)运行时间,20小时25分钟 (2)16分钟 (3)路程训练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基础题]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D.瞬时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x/t可知()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B.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时间和位移无关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3.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B.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C.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D.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 m/s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5.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图1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6.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三质点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到达M点的瞬时速率一定是A的大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一时刻之前的0.2 s内位移一定是2 mB.在这一时刻之后的1 s内位移一定是1 mC.在这一时刻起10 s内位移可能是60 m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 000 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 s8.目前上海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是连接浦东国际机场和龙阳路地铁站的磁悬浮列车,如图3所示.它的时速可达432 km/h,能在7 min内行驶31 km的全程.则该车的平均速率约为多少?图3[能力题]9.某同学星期天上午9时,从学校骑自行车出发,沿平直公路去拜访甲、乙两名同学,下午1时结束拜访开始原路返回,下午2时回到学校,整个过程他骑车走了三段位移,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则在这三段运动过程中,他骑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_,v2=_________,v3=________.图410.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6 m/s 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 处的速度是8.2 m/s ,在他跑的全程的中间时刻即t 1=6.25 s 时的速度为8.3 m/s ,最后以8.4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他在百米比赛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11.一辆汽车以20 m/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 的速度从乙地开往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v -=20+302m/s =25 m/s ,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何解? [探究与拓展题]12.速度都是90 km/h 的甲、乙两列火车,在同一水平轨道上相向行驶,当它们相距90km 时,一只燕子以150 km/h 的速度离开甲车车头向乙车飞去,假设燕子每次折返时都不减速,当它到达乙车车头时又立即以原速率返回,并这样继续在两车头之间来回飞.当两车头相遇时, (1)这只燕子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它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2)燕子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平均速率是多大?答案1.AD 2.BC 3.BD 4.ACD 5.D 6.AB 7.CD 8.73.8 m/s9.15 km/h 15 km/h -30 km/h 10.8 11.见解析解析 从平均速度的定义出发进行分析,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的不是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是速度的平均值.正确的解法应该是:设甲乙两地间、乙丙两地间的距离均为x ,则有:v =2x t =2xx 20+x30=24 m/s.12.(1)75 km 45 km (2)90 km/h 150 km/h训练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B.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C.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D.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2.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应该是()A.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用手牵动纸带D.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3.运动的物体拉动打点计时器下面的纸带一起运动时,纸带上就打下了一系列的小点,这些小点相应地表示出了()A.物体运动的时间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移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该物体()图1A.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B.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C.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D.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5.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图26.图3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回答:图3(1)AB、BC、CD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2)质点在2 s末的速度多大?7.图4是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电源频率为50 Hz)得到的纸带,从A点通过计时器到D点通过计时器历时________ s,位移为________ m,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F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的认为是__________m/s.图48.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5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5(2)将B、C、D、E、F6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图6(3)说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9.如图7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1、2、3、4、5等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图7答案1.AB 2.C 3.ABD 4.A 5.0.35 0.43 0.356.(1)AB 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BC 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CD 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 (2)7.5 m/s7.0.1 0.076 0.76 0.95 0.95 8.(1)(2)见解析图(3)小车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9.见解析解析 1点是0、2间的中间时刻,求出0、2间的平均速度即可认为是1点的瞬时速度.同理,2、3、4、5点的瞬时速度也可求出.注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 s.v 1=3.9×10-20.1×2 m/s ≈0.20 m/s ,v 2=(9.0-1.0)×10-20.1×2 m/s =0.40 m/s ,v 3=(16.1-3.9)×10-20.1×2 m/s =0.61 m/s ,v 4=(22.8-9.0)×10-20.1×2 m/s =0.69 m/s ,v 5=(30.1-16.1)×10-20.1×2m/s =0.70 m/s.建立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根据计算出的结果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然后连线得到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训练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基础题]1.下列关于物体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等于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C.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速度的大小逐渐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D.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之比2.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设为正方向)运动,甲的加速度为2 m/s2,乙的加速度为-3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B.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甲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D.乙的速度变化比甲的速度变化慢3.下列与速度和加速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 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运载火箭在点火后的短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也很小C.优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速度可以在0.1 s内达到10 m/s,说明他的加速度小,但速度变化得快D.枪膛中的子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却很大,是由于子弹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得很多4.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5.如图1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有关该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图1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C.t2~t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D.t3~t4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能力题]6.我们知道,拍打蚊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看准蚊子停留的位置拍打下去时,蚊子早就不知飞向何方了,这是因为蚊子在感受到突然袭击而飞走时,具有很大的() A.速度B.加速度C.速度的改变量D.位移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t3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如图2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t1、t3两时刻速度相同B.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C.t1、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D.若t2=2t1,则可以求出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8.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运动B.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C.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后做匀速运动D.速度不断增大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10.如图3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中,质点A、B、C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a A=______ m/s2,a B=__________ m/s2,a C=________ m/s2,其中________的加速度最大.在t=0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4 s时,__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________ s时,A、B的速度一样大.1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其v-t图象如图4所示,则0~2 s内质点的加速度a1=____,2 s~3 s内质点的加速度a2=______,3 s~4 s内质点的加速度a3=____,t=3 s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__,t=3 s前后质点的速度方向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加速度的方向____(填“改变”或“不变”).图412.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标志,汽车从一定的速度v0加速到一定的末速度v,用的时间越少,表明它的加速性能越好.下表是三种型号汽车的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求它们的加速度并比较得出哪种车的加速性能好?13.在排球比赛中,扣球手抓住一次机会打了一个“探头球”,已知来球速度为10 m/s,击回的球速度大小为20 m/s,击球时间为0.05 s,假设速度方向均为水平方向,求:击球过程中排球的加速度.[探究与拓展题]14.如图5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的装置,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1 s,遮光板从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3.57 s,求滑块的加速度.图5答案1.BD 2.B 3.D 4.BCD 5.AB 6.B7.D8.ABC9.BD 10.0.5-0.250.25A B C 411.2 m/s2-4 m/s2-4 m/s20变不变12.见解析解析某型号轿车的加速度:a1≈1.19 m/s2某型号4 t载重汽车的加速度:a2≈0.22 m/s2某型号8 t载重汽车的加速度:a3≈0.17 m/s2因为a1最大,所以轿车的加速性能好.13.600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14.4.8 cm/s2第一章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不能看成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成质点B.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所用时间时,火车可看成质点C.研究世乒赛上丁宁打出的乒乓球的旋转情况时,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D.研究在平直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成质点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地面3. 现代战争是科技之战、信息之战,某集团军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过程,在基地导演部的大型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如图1所示是蓝军由基地A分三路大军进攻红军基地B的显示,若用x1、x2和x3分别表示三路大军的位移,则由大屏幕的显示图可知()图1A.x1>x2>x3 B.x1<x2<x3C.x1=x2=x3 D.三者关系无法确定4.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正南方向运动了20 m,然后又向正北方向运动了30 m,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大小是50 m,方向向北B.物体通过的路程是10 mC.物体的位移大小是10 m,方向向北D.物体的位移大小是10 m,方向向南5.小芳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如图2所示),根据照片所示情景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ef1ae71284ac850ac024203.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作业本目录目录••••••••••••••••••••••••••••••••••••••••••••••••••••••••••••••••••11.1 力1.2 重力1.3 弹力1.4 摩擦力1.5 力的合成1.6 力的分解第一章测试A组第一章测试B组2.1 几个基本概念2.2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4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5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7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8 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测试A组第二章测试B组3.1 牛顿第一定律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3 牛顿第二定律3.4 牛顿第三定律3.5 力学单位制3.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7 超重和失重第三章测试A组第三章测试B组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四章测试A组第四章测试B组参考答案第一章 力第一节力1.关于力的作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 .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D .一个施力物也一定同时是受力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关于力,正确的说法是( )A .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 .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也会产生形变C .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 .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1F 和2F 作用,有下列判断①1F 与2F 一定相同;③1F 与2F 产生效果一定相同;③1F 与2F 的性质一定相同.则( )A .①正确B .②③正确C .①②③均正确D .①②③均不正确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 .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C .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 .在实验室,人们常用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6.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 .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来测量C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发生形变和运动D .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7.下列给出的四组力中,完全按性质命名的是( )A .万有引力、动力、拉力B .重力、弹力、摩擦力C .电场力、磁场力、拉力D .弹力、支持力、阻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必定是力作用的结果B .施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 .物体速度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 .用锤子砸钉子时,钉子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把锤子的人9.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受力物体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B .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改变D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或运动状态可能只有一个发生改变10.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C .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 .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11.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木块浸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13.一人骑自行车上坡,用力蹬自行车恰好匀速运动,使自行车上坡的直接动力由_________提供.14.一支火箭携带着人造地球卫星正喷着烈焰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给卫星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给火箭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15.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______物体和_______物体.16.力作用于物体上可以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17.通常说的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这几种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___________,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是___________.18.力是_______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_______物体,后者是_______物体.19.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物体和_______物体.20.A 物体受到B 物体给它向右的大小为2N 的力作用,则B 物体受到A 物体给它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方向为___________.21.一个小球在两个力1F 、2F 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1F 大小为7N ,方向竖直向上,则2F 大小为___________N ,方向为___________.第二节重力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物体的质量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 .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但它的重力是会发生变化的C .跳高运动员跳起在空中时受到重力和向上升的力D .重为2N 的物体从直升飞机上抛下,落地前物体重力大于2N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 .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B.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仍受重力作用C.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只有竖直向下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5.一弹簧秤悬挂一小球保持静止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受到的重力B.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C.弹簧的弹力是由于小球所受的重力产生的D.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下面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B.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其重心位置不变7.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根据是物体受到的二力平衡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当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9.关于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作用点D.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找到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C.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理纬度及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无关D.两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有可能不同11.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是因为二力平衡1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在静止的地面上,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13.重力的方向常用的两种表述是________和_________.14.测重力的仪器是________.15.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16.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17.质量是 2.5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如果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96N ,则它的质量________kg .18.铝的密度是33kg/m 102.7⨯,现有一块体积为303cm 的铝块,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 . 19.N/kg 8.9=g ,表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m =10kg 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到63.1='g N /kg 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___.20.在公式mg G =中,g =9.8N /kg .一个质量是50kg 的人,受到的重力为_____N .如果这个人在63.1='g N /kg 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N .第二节、弹力一、选择题1.图1,一个球形物体O 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 、B 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A 点的弹力B .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C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 .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C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D .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3.如图2,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C.B的重力D.A和B的重力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5.用5N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mm,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来,在两端各用10N的力来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伸长应是[ ]A.4mm B.8mmC.16mm D.32mm6.如图3,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A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A.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B物的拉力B.上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C.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D.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和C物受到的重力7.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相同、伸长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相同B.劲度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C.知道弹簧的劲度,就可以算出任何拉力下的弹簧伸长D.劲度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8.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每一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500N/m B.1000N/mC.1500N/m D.2000N/m二、填空题9.用绳提一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对人的手,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
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 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动量
![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 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c128c6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c.png)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必备知识基础练1.关于动量和动能。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B.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C.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
动量大的其动能也一定大D.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
速度大小也相等。
则它们的动量一定相等2.关于动量和动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惯性越大的物体。
动量也越大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不一定大C.如果物体的速度改变。
那么物体的动能和动量一定都改变D.如果物体的速率改变。
质量不变。
那么物体的动能和动量可能都不变化3.如图所示。
质量为0.01kg、以800m/s的速度飞行的子弹与质量为0.8kg、以10m/s的速度飞行的小球相比()A.子弹的动量较大B.小球的动量较大C.子弹的动能较大D.小球的动能较大4.如图所示。
一个人坐在摩天轮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运动一周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动量一直变化。
动能始终不变B.人的动能一直变化。
动量始终不变C.人的动量和动能始终不变D.人的动量和动能一直变化5.(2022广东实验中学月考)列车在启动阶段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则列车在启动阶段的动量()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反比B.与它的位移成反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能成正比6.(多选)(2021广东广州期末)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
沿着倾角分别为α和β(α≠β)的两个光滑的固定斜面。
由静止从同一高度h2下滑到同样的另一高度h1。
如图所示。
则A、B两物体()A.滑到h1高度时的动量相同B.滑到h1高度时的动能相等C.由h2滑到h1的过程中物体动量变化量相同D.由h2滑到h1的过程中物体动能变化量相等7.(2021广西南宁期末)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气垫导轨水平放置。
挡光板宽度为d=5.0mm。
两滑块被弹簧(图中未画出)弹开后。
左侧滑块通过左侧光电计时器。
记录时间为t1=0.040s。
右侧滑块通过右侧光电计时器。
记录时间为t2=0.062s。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实用3篇)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实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f0a01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e.png)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实用3篇)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1)()一块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放在地面上,如图所示,用恒力F拉木块,使木块离开地面,如果木块上移的距离为h,则木块的动能增加了木块的机械能增加了mgh木块的势能增加了木块克服重力做功为mgh()如图a、b所示,是一辆质量为m=6×103kg的公共汽车在t=0和t=3s末两个时刻经过同一站牌的两张照片.当t=0时,汽车刚启动,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图c是车内水平横杆上用轻绳悬挂的拉手环经放大后的图像,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不能计算出的物理量有(已知,,g取10m/s2)汽车的长度第3s末汽车的速度第3s末汽车牵引力的功率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如图所示的是便携式磁带放音机基本运动结构示意图.在正常播放音乐时,保持不变的是磁带盘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磁带盘的角速度磁带盘的转速磁带盘的周期()如左图,在一棵大树下有张石凳子,上面水平摆放着一排香蕉。
小猴子为了一次拿到更多的香蕉,它紧抓住软藤摆下,同时树上的老猴子向上拉动软藤的另一端,使得小猴子到达石凳子时保持身体水平向右方向运动。
已知老猴子以恒定大小为v拉动软藤,当软藤与竖直成θ角时,则小猴子的水平运动速度大小为()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1m/s。
从此刻开始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面作用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a和图b所示。
设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力F对滑块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汽车以恒定功率P、初速度v0冲上倾角一定的斜坡,汽车所受的摩擦阻力恒定不变,则汽车上坡过程中的v----t图象不可能的是()如图所示,两个半径不同而内壁光滑的半圆轨道固定于地面,两个质量不同小球分别从与球心在同一水平高度的A、B两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空气阻力不计,通过轨道最低点时两小球对轨道的压力相同两小球的角速度相同两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两小球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二、实验填空(每个空格2分,共24分)假如在20XX年,你成功登上月球。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b0952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c.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随着高中物理必修一的学习进度,我们的老师会布置许多习题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对物理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些许困惑,所以我特意整理了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习题1.11.1 答案:(1)2.5m (2)1.84km/h1.2 分析:小明跑完15m,所需的时间为6秒,因此运动速度为15 ÷ 6=2.5m/s;小红跑完1km,需要的时间为19.8分钟,转换成小时需要除以60,所以时间为0.33小时,因此跑步速度为1 ÷0.33 =3.03m/s。
将速度转换为km/h,需要将m/s 乘以3.6,所以小红的速度为3.03 × 3.6 = 10.908 ≈1.84km/h。
习题1.21. 求速度:v = s ÷ t = 800m ÷ 200s = 4m/s2. 求时间:t = d ÷ v = 30km ÷ 40km/h = 0.75h = 45分3. 求路程:s = vt = 3m/s × 2s = 6m习题1.31. 平均速度:v = Δs ÷ Δt =(4km + 6km)÷(1h + 0.5h)=8km/h2. 平均速度:v = Δs ÷ Δt =(5km + 7km)÷(1h + 0.5h + 0.25h)= 8km/h习题1.41. 大卡车行驶路程:s = vt = 20m/s × 10h = 200km2. 飞机行驶路程:s = vt = 600km/h × 3h = 1800km习题1.51. 问: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平均速度v = Δs ÷ Δt =(15km + 10km)÷(1h + 0.5h)= 22.5 km/h2. 问:小王需要在什么时候到达目的地?答:距离 ÷速度 = 25km ÷ 15km/h = 1.67 h,即大约是1小时40分钟。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3篇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51d74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1.png)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一)第一章运动1.1已知初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求末速度题目:小明在做物理实验时,将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让其自由滑落,已知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9.8m/s^2,位移为10m,求物体滑落到底部时的末速度。
答案:根据基本公式v^2=u^2+2as可知,因为初速度为0,所以u^2=0,代入得v^2=2as,再代入已知量,得v=14m/s。
1.2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位移,求加速度题目:小王骑车无意中骑到了一个坑洼,前轮减速使车速从10m/s降到了5m/s,经过1s时间,小王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前进10m,求减速度是多少。
答案:因为初速度为10m/s,末速度为5m/s,位移为10m,时间为1s,所以根据基本公式s=(u+v)t/2,得加速度a=-(v-u)/t=-5m/s^2。
1.3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求位移题目:小张在物理实验中将一物体用10N的力推动,物体质量为1kg,已知从静止开始,经过5s后物体的末速度为50m/s,求物体的位移。
答案:因为物体质量为1kg,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10m/s^2,根据运动学公式s=vt+1/2at^2,已知初速度0m/s,末速度50m/s,加速度10m/s^2,时间5s,可得位移s=1250m。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二)第二章运动的规律性2.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题目:下图是小明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图像,请分析小明的运动情况。
答案:因为速度是匀速的,所以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速度大小为20m/s,代表小明在保持20m/s的速度直线前进,没有加速度和减速度。
2.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与应用题目:一列火车以5m/s的速度行驶着,司机看到一辆行驶相同方向的汽车,他在1s内决定将速度减半,求列车的减速度是多少。
答案:列车的初速度为5m/s,减速度为a,时间为1s,末速度为2.5m/s,所以根据运动学公式v=u+at可得,a=(v-u)/t=-2.5m/s^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d2da3a1ec3a87c24028c440.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 9.510⨯=⨯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3.(1)24.9 m/s,(2)36.6 m/s,(3)0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xt∆∆=0.35 m/s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册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略
位移 13.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从图中量出车运动路程与车长的线段长,按比例算出实际位移为135m,v≈13504m/s=338m/s121km/h>80km/h,超速
五、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8m/s2竖直向下7.D
,方
(2)2m/s2(3)2m/s2,相同(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9s253m/s11.(1)8m(2)72m(3)有,求“面积”
12.(1)694s(2)29km(3)4298s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9.制动时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总距离
(m
(1
内的位移
8.33109.1510.匀加速直线019303850575076895811.141s
12.(1)5m10m/s(2)15m(3)80m/s320m(4)70m/s250m提示:考虑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时间,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时间小于8s,因此落地速度和山峰高度都比上面算出的值小一些。
根据上面算出的高度,声音传播的时间可取为09s,因此落地速度和山峰高度估计约为
v′=gt′≈70m/s,h′=12gt′2≈250m13.(1)28.3m/s(2)略
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7.提出问题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猜想v∝t数学推理x∝t2实
年(
能测平均速度
15.20m16.(1)48m/s2(2)36m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8.书本桌面桌面书本受力物体施力物体9.10×10-310.986011.略12.略13.22L14.略
二、弹力
511.
61N/m (59
1N
无关,故没有花纹但宽度不同的轮胎,刹车能力是相同的专题受力分析
11.略12.重力、静摩擦力、磁力、支持力;图略13.图略,4个
图略(F向左向右倾斜均正确)
四、力的合成(一)
10.(1)10N(2)0图略11.(1)0°(2)180°(3)90°
减小;
第三章复习题
(2)2003N16.300N/m037517.(1)略(2)略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9.这个设想是不可行的。
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
(3)
速度a=F-Ffm=1.57×105-098+10510×105m/s2=059m/s2。
由运动学公式,t=v-v0a=75-00.59s=127s11.745N
12.150N≤F≤180N。
提示:当F=150N时,可向上匀速运动;当F=180N时,A、B间的拉力达到
四、力学单位制
10.3×103kg11.kg/m3
五、牛顿第三定律
530
F支=679N
F阻=20.8N
a=5.26m/s2
s=38m
9.由牛顿第二定律,mgtan15°=ma,所以a=gtan15°=27m/s210.(1)75m/s215×104N
(2)27m关键是控制好车速
七、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实验器材为一把弹簧秤和一个重物;需要记录的测量数据有:电梯不动时重物的重力G,电梯向上、向下加速和减速时对应的弹簧秤的示数F1、F2、F3、F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分别求出对应电梯的加速度a1、a2、a3、a410.174倍11.(1)此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头感觉不到安全帽的力(2)安全帽质量m=Gg=3kg,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所以F=m(g+a)=90N,即接近水面时,其颈部要用90N的
力才能拉住安全帽
第四章复习题
1.kgmsNF=ma
2.0
2m/s212.(1)1m/s2,2m/s2(2)8m/s,6m/s(3)48s
2s
(2)
(1)1300~
(2)综合练习(二)
11.D12.A
13.A点受力如图所示14.(1)下蹲(2)BCD15.401
精心整理
16.(1)如右图
(2)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3)C17.求得v=50km/h >40km/h,故汽车超速18.(1)70m/s2(2)02s(3)128×105N19.(1)2m/s2(2)545kg20.(1)否
2s,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