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在食品加工的储藏中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在食品加工的储藏中的变化
XX班 XX XX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的将目光放在了食物上,而对于食品中营养的含量也越来越注重。维生素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而在储藏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它不可避免的在储藏过程中发生变化。
关键词:维生素;储藏;变化
维生素一共有13种,其中四种属于脂溶性维生素,能被储藏在人体脂肪里,包括维生素A、D、E已经K;另外9中则属于水溶性维生素,不能被人体储存,包括维生素C,B1、B2、B6、B12、叶酸、泛酸以及生长素。【1】
一、脂溶性维生素在食品加工的储藏中的变化
1.1. 维生素A:维生素A对氧和光很敏感,在高温和有氧条件下容易损失,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增加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稳定性。
维生素A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2.2维生素D:维生素D对热、氧、碱、氧均较稳定,冷冻、消毒、煮沸、高压灭菌均不影响活性,且不易氧化,但对光、氧、酸敏感,遇到上述因素时会被迅速破坏(不透光、密封),油脂的氧化酸败可以影响维生素D的含量。通常的加工和储藏或烹调不影响其生理活性。
2.3维生素E:维生素E对氧敏感。其主要损失点在于精加工,以及烹调的时候,或者脂肪氧化时也能引起维生素W的损失。在储藏过程中罐装灭菌等无氧加工对维生素E活性影响很小。
1.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1).维生素E大量损失(机械、氧化作用)氧化损失常伴脂类氧化.
(2).金属离子(Fe2+)促氧化
(3). 产物:二聚物、三聚物、二羟基化合物、醌类
(4). 氧、氧化剂、强碱:不稳定
2.①易受分子氧、自由基氧化——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
α-生育酚的氧化降解途径
②猝灭单线态氧
维生素E与单线氧反应的历程
3.在无氧条件下,维生素E可与亚油酸甲酯氢过氧化物反应形成加合物,初始产物为半醌,进一步氧化形成生育酚醌,金属离子可加速其氧化。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工程中,维生素E会大量损失。
2.4 维生素K:维生素K对酸、碱、氧化剂、光和紫外线照射都很敏感,但对热、空气和水分都很稳定。关于维生素K在食品加工、爆仓等过程的研究报道甚少,这里不做详细解说。
二、水溶性维生素在食品加工的储藏过程中的变化
2.1:维生素B1在食品储藏中的损失:维生素B1主要含与谷类和豆类食品中,对于碱,水分,紫外照射等比较敏感,损失率可达50%。因此在储藏过程中最好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紫外线的照射。
2.2:维生素B2在食品储藏中的变化:维生素B2不耐受碱和光照等条件,如牛奶在太阳光照射2h情况下,其前体核黄素破坏可达到一半以上。
2.3烟酸在食品储藏中的变化:烟酸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水溶性维生素,在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比较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烟酸易溶于水,储藏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水分。
2.4维生素C在食品储藏中的变化:维生素C是显示抗坏血酸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通称,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丰富。在氧化还原代谢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很大,维生素在体内存留时间段,所以人提议缺乏维生素C。【2】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但是维生素C 比较活跃,易发生各种反应。其在食品的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变化主要包括:
1、成熟度
(1)果实不同成熟期,抗坏血酸含量不同
(2)未成熟含量较高
(2)蔬菜相反,成熟度越高,维生素含量越高——辣椒成熟
2、部位
(1)不同部位含量不同
(2)根部最少、其次果实和茎,叶含量最高
(3)果实:表皮最高,向核心依次递减
3、采后、宰后处理的影响
(1)变化很大
(2)室温处理或放置24h,Vc损失
(3)正确处理方法:采后、宰后立即冷藏,氧化酶被抑制,维生素损失少
4、加工程度(修整和研磨)的影响
(1)谷物研磨过程,营养素不同程度受到破坏
(2)植物组织经修整或细分(水果除皮)均导致维生素损失;
5、浸提
(1)水溶性维生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切口或易破坏表面流失
(2)洗涤、漂烫、冷却、烹调等:营养素损失
(3)损失程度:pH、T、水分、切口表面积、成熟度等有关
6、热加工的影响
(1)淋洗、漂烫:维生素C损失严重
(2)微波:加热升温快,无水分流失,维生素C损失少
(3)热处理:维生素C大量损失
7、化学药剂处理的影响:添加剂
(1)漂白剂或改良剂(面粉),降低维生素C含量
(2)亚硫酸盐(或SO2) 防止果蔬变,保护维生素C
(3)硝酸盐、亚硝酸盐:破坏维生素C等碱性提取Pr 、碱性发酵剂:维生素B1、C、泛酸被破坏
8、变质反应的影响
(1)脂质氧化产生H2O2 、过氧化物、环氧化物氧化类胡萝卜素、生育酚、抗坏血酸,导致损失
(2)糖类非酶褐变:生成高活性羰基化合物B1、 B6、泛酸等损失
(3)食品加工配料引入一些酶(VC氧化酶、硫氨素酶)导致维生素C损失
2.5:维生素B6在食品储藏中的变化:维生素B6的形式和含量会受到热加工、浓缩、脱水等的影响。对许多加工食品维生素B6的分析表明:罐头制作时蔬菜中维生素B6的损失为
57%-77%,海味和肉类罐头损失约为45%,冷冻蔬菜维生素B6素食37%-56%,冷冻水果和果汁平均损失15%。
2.6 :维生素B12在食品储藏中的变化:物理储存条件下,维生素B12溶液在室外阳光下条件分解变质最快;室内阴凉处保存次之,黑暗中储存于冰箱中冷藏最稳定。化学储存条件下,在相应时间内PH值在5.26-6.02范围内,吸光值最高,性质也比较稳定。【3】
2.7叶酸在食品储藏中的变化:叶酸的钝化过程主要四氧化,在食品储藏中适当的添加抗坏血酸即可保护叶酸。
2.8:泛酸在食品储藏中的变化:泛酸对于酸和碱都很敏感,其酸性和碱性水溶液对热不稳定。但是,叶酸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极为稳定,主要损失还是在于罐头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但是对于储藏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
经过上面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得出无论是脂溶性维生素还是水溶性维生素,在储藏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做的是应该理清楚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储藏机制,获得最佳的维生素配比储藏,尽量将损失减到最低。
参考文献:【1】金江,维生素的功能和来源河北健康杂志,2003,1(1):300-303 【2】王劲,吴春香,姚凰维生素C在橙汁饮料中的稳定性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2004,21(1):19-22
【3】靳月琴,宋建荣,杨金香,陈文斌维生素B12注射液紫外分光光度法储存条件分析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8 (10):929-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