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麦金太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学说

亚里士多德直接把伦理学定义为是“研究德性的科 学”,并把德性定义为人的品质。在亚里士多德的伦 理学体系中,预设了人是一种有理性、有目的性的 动物,只有这样才能使“未经教化的偶然形成的人 性”转化为“认识到自身真实目的后可能形成的人 性”。这种目的论伦理学必然把善作为自己的目的, 指出人作为理性动物的最高目的就是自足的至善— —幸福,而美德是实现至善的内在手段。幸福与美 德的关系完全不同于纯粹的目的——手段关系,诸 美德并非仅仅是达到善的手段,同时也是目的,德 性本身就是人类美好生活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4.中世纪的德性启示
中世纪是神学一统天下的时代,尽管中世纪
并非铁板一块的基督教文化,但作为统一体 是通过多种截然不同且相互冲突的成分保持 着一种脆弱而又复杂的平衡。

基督教既有品格缺陷或恶的概念,也有违犯神法或 罪的概念概念。神法或罪的概念已融入了斯多葛律 法主义精神。斯多葛派认为,一个正当行为的意志 遵从的标准体现的是自然的标准和宇宙法则,美德 标示的是内在性情和外在行动上与宇宙法则的一致。 理性于人是同一的,法则是世界性的,不受地域特 征或环境的限制,善人是宇宙的公民,他与集体、 城邦、王国等关系只是偶然的和次要的。如此,斯 多葛的单一美德一元论取代了远古的德性传统及其 目的论图式。斯多葛主义为欧洲后来的道德确立了 一种模式,法则置换了德性而成为中心,德性被边 缘化。
究竟如何获得美德呢?亚里士多德按照获得方
式的不同将美德分为两类:理智德性和品格德 性(或道德德性)。理智、理解和明智是理 智德性,而像慷慨、节制、勇敢等则属于道 德德性。理智德性通过教育获得,道德德性 来自习惯养成。两种德性密不可分,德性为 我们确定目的,明智使我们选择实现目的正 确手段,离开道德德性不可能有明智,离开 明智也不会有严格意义的善。
《谁之正义?谁之合理性?》-— 阿拉斯戴尔· 麦金太尔
演讲者:吉玉存
报告结构
作者生平简介
文章写作背景与主旨 全文叙述脉络 结论 启发
作者生平简介


麦金太尔(1929- )早年就读于 曼彻斯特大学,先后执教于曼彻 斯特大学、利兹大学、波士顿大 学与维特比德大学,现任美国鹿 特丹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与哈克 荣誉教授。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 最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伦理学 与政治哲学中社群主义运动的代 表人物。 他的重要著作《追寻美德》 (1981)、《谁的合理性,谁的 正义》(1988)以及《三种对立 的道德探究观》(1990),在对 西方现代性的根源的追溯中,促 进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在 当代的复兴。
文章写作背景与主旨

德性主义(美德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 的重要传统理论,近代以前这种理论一直在西 方社会伦理学界占据着主导地位。文艺复兴 以后,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德性主义的伦理理 论逐步被西方近现代的伦理学家们所抛弃。 直到麦金太尔发表了《德性之后》一书,德性 主义伦理理论在西方才再度复兴,成为当代西 方极为重要的伦理理论之一。
智者学派的美德概念是异彩纷呈的,被界定
为一种能够确保成功的品质。但对于智者学 派而言,所谓成功就是在某一特定城邦中是 成功的。这样,不同的城邦所孕育的美德概 念就有可能不同。 “正义本身”只能是正义 者杜撰出来的一个并不存在的幽灵,在现实 生活中仅存在“雅典所认为的正义”、“斯 巴达所认为的正义”。所以,在智者学派那 里,美德已成为一种多种多样的、区域性的、 随机的品质。
那么美德是如何获得的呢?麦金太尔指出,美德是内在于实 践之中的,这种实践必须是复杂的,协作的,能使所有参与 者获得共同的内在利益。在麦金太尔看来,人类在实践过程 中会获得两种利益:内在利益与外在利益,外在利益是指人 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得的,如权势、地位与金钱等 利益,这种利益是目的性、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一些人得到 得多就意味着其他们得到的少。内在利益是指人通过实践活 动所达到的一种卓越性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种内在利益只能通过某种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活动获得,这 种利益的特点是非目的性和非排他性,一些人得到的多少并 不影响其他人的获得。这种获得内在利益的过程就是践行美 德的过程,对它的拥有与践行使人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 益,而缺乏这种品质就会妨碍人们获得诸如此类的利益。这 样,人们通过在实践中践行美德,追求内在利益,追求共同 的善,形成一致的道德共识,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正义。
源自文库
1.荷马时期的德性论述
德性的叙述起于荷马时代。这是一个英雄时代,有一套 既定的社会基本价值,人们依据亲属结构与家庭结构而所确 立的明晰的角色与地位系统内以及由此规定的义务和特权行 事。对于以什么行为履行那些角色所规定的义务和特权,他 们也有清楚认识,个人就是其所作所为,在英雄社会中,人 的存在和人的行动是直接同一的,因而个人、角色、行为三 者是高度统一的。麦金太尔将其概括为“美德是一种能够使 个人履行其社会角色的品质”。 美德概念从属于社会角色 的概念。

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中旗帜鲜明地打出“正义即平 等”旗号,提出一种社会制度追求的最大价值应当 是正义,应当是保证公民在这种制度下平等地享有 追逐自己价值和目标的权利,而不应当是其他别的 什么,个体的平等的权利是优先于个体的功利的。 而为了保证这种平等的实现,人们就应当遵循一些 在“无知之幕”下制定的普遍的原则。在罗尔斯看 来,正义是社会制度的美德,是首要的善,这种正 义的美德或善是优先于其他美德或善的,比如稳定 性、生产力水平和和谐的程度等。

对人而言的善究竟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认 为善是“当一个人自爱并与神圣的东西相关 时所拥有的良好的生活状态以及在良好的生 活中的良好的行为状态。”美德就是使人能 够达到这种状态的品质。拥有它们就会使一 个人实现这一目的,缺少了它们就会妨碍人 实现这一目的。美德是内敛于人的活动的品 性,人的善和幸福都是合于美德而生成的现 实活动
2.雅典时期的德性论述
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一些思想家开始探讨
古典社会的德性,发现荷马社会对家庭乃至 家族的要求已转化为了对雅典、斯巴达等城 邦的要求,这就使美德概念适用的共同体由 血缘集团拓展到了城邦国家。伴随着道德权 威中心的转移,美德概念也被重新界定,美 德概念己和社会角色概念相分离。


而麦金太尔则认为善优先于权利,个体美德是实现正义的基础。在麦金 太尔看来,正义概念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美德的正义, 一是作为规则的正义。现代政治理论,特别是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往往只 是在第二个意义上使用正义的,将正义应用于一种外在的规则和程序, 而忽略了正义的第一层含义。麦金太尔而认为正义首要的应该是它的第 一层含义,即正义首先是种美德。在罗尔斯那里,正义首要的是指外在 的规则和制度,而麦金太尔指出,一个遵章守典的人未必就是一个正义 的人,人们会遵守社会规则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比如说为达到某种生活 目标,亦或是惧怕社会法律制度的制裁等等。而一个不正义的人一旦他 遵守社会规则的原因消除了,那么他就会打破这种规则,进而去做一些 不正义的行为,从而造成社会范围内的不正义的现象,所以麦金太尔认 为罗尔斯的正义首要价值的理论是有待商榷的,个体美德才是实现社会 制度正义的基础。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权利至上理论,导致了今日的道 德分歧,产生了“令人忧虑的联想”。
在雅典,刻画一个好人,最根本的就是要描 述此人和他人所处的关系,而与其所处的角 色无关。雅典人对美德的理解能够为其行为 摆脱一些标准的束缚,使他们能质疑其自身 所处的共同体并探究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政 策是否正义。尽管他们有时也狐疑满腹,但 他们毕竟认识到,其在共同体中的身份是这 种理解得以发生的前提,说明此时的德性观 念受制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

1971年罗尔斯发表了其著作《正义论》。麦金太尔 于1981年发表了著作《追寻美德》一书,在该书中, 他从历史主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美德理论,认为 美德是实现正义的基础,而非权利,从而对罗尔斯 的正义理论提出了有力的批评。为了展开进一步的 对话,麦金太尔相继于1988年发表了《谁之正义? 何种合理性?》,1990年《三种对立的到的探究样 式》。可以说《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一书是 作为麦金太尔与一罗尔斯为代表新自由主义者们论 战的产物而出现的。
全文叙述脉络

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学以对德性本质的理解为基础, 通过对德性概念的历史考察:荷马社会的德性、雅 典时期的德性、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学说、中世纪的 德性理论、现代的自由主义传统,突出亚里士多德 德性学说在这一德性传统中的核心地位。在充分挖 掘古典德性理论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建立自己的 德性理论,将德性置于实践、人生整体和传统的背 景下论证检验,一步步迈向道德合理性的客观普遍 要求。

柏拉图认为城邦的美德与个人的美德是统一的,二 者不可能相互冲突,但他也深知,合理欲望“只有 在有着一种理性制度的理想国里才能得到。因而, 为合理欲望所热切希冀的善与城邦的实际生活所有 的善是鲜明地区分开的。”为了解决这种理想和现 实的矛盾进而保持美德的统一性,柏拉图把人的本 质归于灵魂。所谓正义就是“给灵魂的每一部分分 配其特殊功能的美德。”这样,美德概念在柏拉图 那里得到了统一,城邦的美德和个体的美德不可能 是相互冲突的。但正是这种被柏拉图视为不可能的 东西,希腊悲剧却使之成为可能。
中世纪的基本德性是信仰、希望和慈爱,这
折射了中世纪人的生活结构及其人们对生活 方式的理解——一种叙事结构的观念,是关 于远征或旅行的故事,认为人本质上是在旅 途中,他所追求的东西是弥补其一生全部过 错的东西。
5.现代的自由主义传统

自启蒙时代以来,自由和平等一直是西方政治哲学 家们苦苦追求的基本价值,功利主义自19世纪产生 以来便极大地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早期功利主 义者边沁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功利主义原则,即有助 于产生快乐的行为或事物是善的,反之则是恶的, 这种个人的快乐和痛苦就是个人的利益,也就是功 利,个人功利的实现也就实现了个人的自由,每个 人都应该拥有这种选择个人幸福的绝对自由。而这 与个人的绝对的自由选择是矛盾的。密尔对早期的 功利主义做了重大的修正,即认为政府可以为了实 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利益而对个人的自由进行适 当的限制,但这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即如何才能 证明这种对少数人的自由的限制是正当的。


在麦金太尔看来,当代西方道德领域出现情感主义盛行、规则 代替德性等现象,说明当代西方伦理学已经陷入了深刻的道德 危机。而导致这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近代西方启蒙运动以 来对道德进行的合理性论证,抛弃了西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的古典德性传统的结果。 麦金太尔在书中提出,根本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普遍的正义原则,我们考查正义、善的观念以及人的本性都 应该在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考查。麦金太尔在论证他的美 德理论时所使用的方法是历史主义的,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 社群主义者的独特之处。他将他的美德理论建构在实践基础 之上,而实践又是历史的和具体的。德性必须存活于特定的 社会条件、具体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之下,并反映这些背 景条件,当下的美德碎片都是对历史与传统断章取义的继承 与延续。所以为了还原道德本质,麦金太尔总结分析了西方 美德观念的演变进程,提出了“回到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美德,在荷马史诗中用来指任何种类的优秀。跳的 远的人显示了他双脚的优秀,一个人可以在一种美 德上胜过其父辈、祖辈。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一 切德性,只要某物以它为德性,就不但要使这些东 西状况良好,并且要给予它优秀的功能。例如,眼 睛的德性,就不但使眼睛明亮,还要使它视力敏锐。 马的德性也是这样,它要马成为一匹良马,并且善 于奔跑,驮着它的骑手冲向敌人。”在英雄时代, 人们流离失所、硝烟滚滚、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助 与弱小使得勇敢、友谊和坦然面对死亡成为当时的 主要美德。可见,在英雄社会中,美德与社会结构 是直接同一的,脱离社会基本结构的美德是不存在 的。美德的践行不但依附于一种特定角色的人,而 且必须诉诸于一种特定的社会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