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问题探究
北京城中村改造的博弈分析与对策建议的开题报告
北京城中村改造的博弈分析与对策建议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城中村是指城市中存在的一种旧的、未经规划的、人口密集的、低效率、环境恶劣的聚居区,因其经济基础薄弱,居住条件简陋,建筑杂乱无序,形成了一个城市中的“城市角落”。
目前,城中村已成为中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社会经济发展。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城中村问题也同样严峻。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中存在大量未得到规范管理的城中村,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为此,北京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给出了明确的政策指导,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要求,注重聚焦城市战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治理和管理水平。
对于北京城中村改造,涉及到的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居民等各方利益极为复杂,需要进行多方考虑和协同,因此需要针对北京城市中的城中村改造问题,进行博弈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城中村改造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本文旨在针对北京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对其中涉及的各方利益进行博弈分析,针对各方利益的冲突和统一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实现利益均衡,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有效进行。
本文的意义在于:1)探索在城市发展背景下,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利益博弈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2)为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方利益相关者,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有效进行;3)为北京市及其他地区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选题研究内容及方案本文主要从博弈分析的角度,探讨北京城中村改造中各方利益的博弈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其中研究内容包括:1)北京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和现状:阐述北京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和现状,描述其问题的严重性和改造的必要性。
2)北京城中村改造中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分析北京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企业和居民等,探讨其各自的利益诉求。
超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超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治理的困境与突破作者:赵海星张泽星来源:《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04期摘要:随着我国超大城市集聚发展,在市区与郊区接壤地带形成了明显的城乡结合部,它集中了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治理的矛盾交匯地带和敏感地区。
XHJ村是北京市南部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农村,通过观察这个村庄的经济形态、社会治理模式、精神文化生活、规划和国土空间管控,剖析超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共性问题,研提对策措施,以期为治理“城市烂边”问题提供观察切片,为城市化进程中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超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治理一、北京市的政策演进和实践进展改革开放以来,超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治理问题逐渐凸显。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和特大城市,其城乡结合部农村治理遇到的新情况更早,需要解决的矛盾更突出。
在1983、1993 和 2004 年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引下,北京已逐步形成了“城市中心区+边缘集团+卫星城”的“分散集团式”空间格局。
为保持空间结构完整性、改善城乡环境并解决其他诸多问题,北京市政府于1986年划定并启动建设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于2003年划定并启动建设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第一道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就是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与国外大城市的边缘绿带不同,北京市绿隔地区拥有相当多的村庄建设用地,是具有“复杂现状”的地区,呈现处多种利益交织、多种矛盾凸显的特点。
从1986年以来,北京针对城乡结合部的整治过程经历了尝试性整治、绿化建设推动、奥运整治推动、攻坚克难四个时间段[1]。
近年来,北京城市发展实现了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从城市建设摊大饼到减量发展的转型,相应城乡结合部农村治理的政策取向也发生变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采取专项整治的方式加以解决。
针对房屋建筑结构、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生产经营秩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重隐患,常态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常态化基层联合执法整治机制,集中力量开展执法。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问题探究
等 ,不仅影响城 市美观 ,也 阻碍 城市化进程 ,制约着城市 发 会尝试用 市场 价格讨价还价 ,甚 至漫天要价 ,凭此 来保 留其 展 ,成 为困扰 城市发 展的 “ 疾 ” 痼 。北京市在 当前 的发展 阶 土地所有权 ,村落也在城 市中得以延续 。 段 也不可避免地要 面对这个 问题 。鉴于此 ,北京市政府十 分 这种土地 二元所有制结构 也使得村 民可以低价甚 至无偿
重视城乡结合部的建设工作。20 年,北京市公布了城乡结 取得土地 使用权 。在土地和 房屋租金 陕速增值 的情 况下 ,农 09 合部 5 个市级挂账 整治 督办重点村 ( )名单 ,于次年开始 民会追求土地 和房屋租金收益 最大化的结果 。所 以 , 实 中 O 点 现
整治 。这 5 个重 点村分 布在 朝阳 、海淀 、丰台 、石景 山 、 O 房 山 、通 州 、顺 义 、昌平 和大 兴 9 区 ,土 地 类型 包括 绿 隔 个 地 、国有土地和集 体土地 ,共计 可拆除村庄 宅基地和低端 集 体产 业用 地 约 3 平 方公里 。其 中 ,规划农 民搬 迁安 置用 地 3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问题探究
◎崔明明
摘 要 :随 着城 市化进 程的加快 ,位 于城 乡结合部的城 中村 融入城 区,城 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 ,使得城 中村在改造过
程 中并没有被 完全 纳入城 市统一规划 、建设和 管理 。于是 ,城 中村具有 着农村 和城 市的双重特征 ,在 改造过程 中面临着土地
政 管理体制等仍 保留着农村模 式 ,由此形成 一种特殊的 “ 城 中村”现象 。城乡结合部 的城中村问题 ,是 世界各国特别 是 新 兴发展 中国家大城市快速 发展 中的共性 问题 。北京作为一 个 特大型城市 ,在城市化进程 中同样面 临着这样的问题 。可 以预见 ,随着 未来城市建设 的发展 ,北京 市郊区将建设更 多 新 城和职能 中心 ,更多地 区将成为新 的城 中村 ,因此 改造 城 中村将 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必须给 予高度重视 。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治理问题与化解探讨——基于北京市L乡20个城
破解海淀区城乡结合部发展难题研究
破解海淀区城乡结合部发展难题研究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继北坞村试点取得成功实践后,海淀区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和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的又一重大举措。
开展城乡结合部重点问题研究,摸清基本情况,梳理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结合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海淀城乡结合部基本情况和特点海淀城乡结合部主要分布在海淀、东升、四季青、西北旺4个镇及与各镇紧邻的青龙桥、马连洼等9个街道范围内,涉及38个行政村,总村落面积约4714公顷,居住人口约153万人。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空间分布过渡化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区域,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连续不断的梯次演进过程,是城市边缘地区由乡村走向城市过程的中间阶段,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
海淀区作为首都的城乡结合部,就是从二环向三环(1994年前后)、三环向四环(1996年前后)、四环至六环(2001年前后)逐步延伸。
目前,海淀城乡结合部多分布在第一、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内,以乡镇和街道、村委会和居委会交叉存在的地区最为集中。
在土地权属与利用上,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并存,农业用地呈非农化利用趋势。
(二)人口构成复杂化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地区,人口构成复杂化,主要存在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三类人群,并且呈现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流动人口稳步增加态势。
目前,城市居民约68万人,农村居民约5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80万人,外来流动人口远远超过本地居民,人口倒挂现象严重。
(三)经济发展多样化由于地处城市与农村的结合地带,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呈现多样性特点,既存在大量的城市产业及为城市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镇、村集体产业,还存在少量传统的农业产业和重点服务于流动人口需求的次生经济业态。
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海淀城乡结合部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3%、19.6%、79.1%。
城乡结合部的更新和改造——北京的实践
城乡结合部的更新和改造——北京的实践作者:余钟夫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06期城市化可以说是当下中国很热门的一个话题,过去30年,城市化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9年的46%,这个过程是非常快的。
今后,中国的城市化仍然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很多人把现在世界的发展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无疑,城市化是我们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过去20、30年,谈到城市化比较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城市的旧城中心的改造和更新,北京也是如此,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的规律,城市发展总是由中心向外围逐步推移。
实际上城市化从空间上来说还有一个边缘区域,那就是一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
一、北京城乡结合部形成的演变过程当前,北京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型城市,上海提出要建全球型城市。
毫无疑问,对于今后这两个在中国有特殊地位的城市而言,城乡结合部问题毫无疑问是这两个城市当下面临的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紧迫的一个问题。
那么什么是城乡结合部?简单来讲就是城市建成区和城市广大农村相连接的一个部位,或者说是城和乡之间一个过渡的地带。
从空间上来讲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城中村和城市的边角地,即很多大城市在城市中心的边缘地带留下了一些没有充分开发的地方,就是城中村和边角地。
20世纪80年代,上海拍过一部电影叫《都市里的村庄》,用这个名称指称城中村和边角地挺合适。
北京也是如此。
如果你走到北京市中心,三、四环之间,甚至二、三环之间,不经意间就会走入一个非常破旧的区域,这就是城中村和边角地。
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都有这样的区域。
第二个是城市的中心区和边缘地带接壤的区域。
第三就是卫星城周边的城乡接壤区域。
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形成经过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北京城乡结合部初步呈现阶段:1949年以前,北京应该说是不存在城乡结合部的。
北京过去有城墙,800年的皇城高墙的区隔,使得城内和城外泾渭分明。
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违法建设与拆迁意愿分析——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城 乡 结 合 部 农 村 居 民违 法 建 设 与 拆 迁 意 愿 分 析
— —
以北 京 市朝 阳 区为 例
张 磊 张延 吉 ( 中国 人民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 0 0 8 7 2 )
基金项 目: 本 文 受 中 国人 民 大 学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项 目资 助 ( 项 目批 准 号 I O X N 1 0 2 1 )
城市 发 展 研 究 2 O卷 2 0 1 3年 3期 U r b a n S t u d i e s Vo 1 . 2 0 No . 3 2 0 1 3
生 原 因和治 理 政 策 的 异 同; 然后 , 在 北 京 市朝 阳 区 城 乡结合 部 选择典 型 案 例 村庄 , 通 过 问卷 访 谈 形 式 了解 村 民对 于违 法 建设 补偿 的意 愿 。最 后 , 提 出 将 市场 机制 引 入违法 建设 治理过 程 的政策 建议 。
1 全 球 城 市 化 背 景 下违 法 建 设 的理 论 辨 析
要 归结 为土 地 管 理 政 策 苛 刻 , 建设标 准过高 , 产 权
不 清晰 , 政 府 缺 乏 必 要 的公 共设 施 投 入 ; 市 场 机
主 要 由国土 、 规划、 城 管 和 房 屋 管 理 等 政 府 部 门根
据 法律 法规 、 部 门权 限和工作 范 围来 界定 。
作 为违法 建设 高 发 区域 , 城 乡 结 合 部 的违 法 建
体而 言 , 地 方政 府主 要 强 调 通 过 加 强管 理 等 行 政 手 段治 理违 法 建 设 , 然 而, 彻 底 清 除 违 法 建 设 忽 略 了 城 乡结 合部 农村 居 民 的 意愿 , 最 后 往 往 造 成 违 法 建 设 管理 工作 中选 择 性 执 法 、 运 动 式 执 法 。这 不 仅无 法 有效 解 决 违 法 建 设 问 题 , 而 且 容 易 造 成 社 会 不
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推进模式和治理机制 基于北京高碑店村的分析
主体部分
1、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的 推进模式
1、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的推进模式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一种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经济和 社会特征。就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在本地实现城镇化,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 式、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方面,城乡结合部主要采取以土地为核 心的资源开发模
内容摘要
在实际操作中,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具有不同的实践意义。对于人口密 集、资源紧张的大城市,应注重就近城镇化的推进,以减轻城市压力,提高城市 品质。而对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的地区,应注重就地城镇化的推进, 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内容摘要
融合发展是未来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在融合过程中,应注重发挥两种城镇化 方式的优点,避免单一追求增长速度。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和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保障各方权益,实现共同富裕。此外,还要注重推动 农业现代化、加
内容摘要
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升级等措施的实施,为实现融合发展提 供有力支撑。
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
总之,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们的融合对于提 高整体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两种城镇化方式的优缺点,制 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推动中国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融合发展的过程 中,
农村就地城镇化是指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向城镇地区转移,实现农村 地区的城镇化。小城镇发展则是指通过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推动农村地区的人口、 产业、文化等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和城镇化。目前,国内 外学者对于农村就地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
二、文献综述
首先,国内学者对于农村就地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 探讨。例如,李明等人(2021)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就地城镇化存在人口流动不 充分、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赵丽等人(2022)
城乡结合部地区采暖改造问题浅析
城乡结合部地区采暖改造问题浅析作者:任远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24期摘要:城乡结合部地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采暖燃煤小火炉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对城区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大。
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的问题,和改造该地区采暖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地区采暖燃煤污染改造1.城乡结合部地区概念城乡结合部地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城中村,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
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地理位置上位于城市范畴,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但管理仍采用农村模式的区域。
2. 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成因与现状2.1土地性质改变建国初期,北京市“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异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北京市的“城市”范围也不断向外围扩展,使得毗邻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从农业转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区以及其他职能,并相应兴建了城市服务设施,从而形成包括郊区的城乡结合部地区。
城乡结合部属于比较特殊的地区,该地区的常驻人员原本多为农业人口,过去均承包有自己的耕地,并且以耕地为生,但是随着北京城市拓展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的耕地面积在不断被城市压缩和吞噬。
大量土地的性质发生改变,由原来的集体所有改为国有。
2.2人口结构变化北京市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地处位置相对偏僻,周边市政、商业设施并不完善,交通的便利程度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都以平房和自建楼房为主,这些原因使得该地区房租相对便宜,比起一般的楼房,这些“非正式的居住地”在房租上可以相差数倍。
改革开放之后,城乡结合部地区成为大量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现状。
城中村的常驻人口也常常以出租房屋作为他们家庭收入的重要保障。
根据资料显示,2007年北京市的外来人口为419.7万,占当年北京市常驻人口(1633.0万)的25.7%。
[1]在对多个行政村和自然村进行调研后发现,在调研地区,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比例通常为1:8~1:10左右。
文章1:北京城乡结合部社区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创新
北京城乡结合部社区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创新——以北京市大兴区村庄社区化管理为研究对象袁振龙*摘要:本文主要运用社区安全理论分析了大兴区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改善社区安全状况的探索与创新,介绍了大兴区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安全管理的背景、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了大兴区探索创新带给基层社区安全管理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社区安全管理村庄社区化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周边地区不断地被动纳入城市化进程,由于城乡之间不同的管理体制,城乡结合部地区成为流动人口聚居区,是城市服务管理相对滞后、安全隐患较多、违法犯罪现象多发、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痛感地带”。
当前,城乡结合部的安全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和北京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社区安全理论分析大兴区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改善社区安全状况的探索与创新,目的是为城乡结合部社区安全管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借鉴样本。
一、国内外关于社区安全的主要研究视角当前国内外关于社区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有社会学角度的犯罪*袁振龙,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社会学与社区、治安管理、城市治理、犯罪社会学。
本文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北京社区研究基地重点规划项目“北京城乡结合部社区安全问题研究”(编号:10AbSH081,负责人:袁振龙)的阶段性成果。
问题研究,治安学角度的社区治安研究,警务角度的社区警务研究,还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进的“安全社区”计划等等。
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聚居区多有研究,相关城市政府对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犯罪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也是一种长久的传统。
社区安全是与违法犯罪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世纪以来的犯罪社会学研究,主要受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的影响。
20世纪20、30年代,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的芝加哥学派主张从社会生态角度研究犯罪问题,他们广泛运用个案研究、参与观察等技术,对芝加哥城市的社会生活、外来移民、反社会群体及越轨行为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高发犯罪邻里关系易导致犯罪帮伙的观点。
北京丰台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化解建议
北京丰台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化解建议作者:马洪波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5年第10期【摘要】城乡结合部是大城市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
1994年北京启动了绿化隔离地区试点建设工作,丰台区城乡结合部历经二十年的建设,在为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改善群众生活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参加丰台政协丰台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建设相关问题调研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认为缺乏统筹规划设计,农村集体土地村级所有制形式的阻碍,政策不稳定、不统一、缺乏可操作性是当前制约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的根源。
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提出了统筹规划,体制改革等化解建议。
【关键词】北京;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问题建议1、丰台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的历程1.1“一绿”的试点推进和全面建设阶段1994年,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首都规划委办公室关于实施市区规划绿化隔离地区绿化请示的通知》(京政发1994年7号,简称“7号文”)为标志,北京启动了“一绿”试点建设工作。
“7号文”提出将全村土地征为国有并划拨给村集体,通过房地产开发带动新村和绿化建设;农民“转居不转工”,由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安置;“真绿”实现后,按绿地面积的2-3%给予配套开发建设指标。
但是1997年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由于耕地占补等原因,试点单位被停止办理征地手续,试点推进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这期间丰台有15个试点村,其中2个村城市化取得了明显效果。
200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00]12号,以下简称“12号文”),要求用3-4年的时间全面完成绿化建设任务,“一绿”步入全面建设阶段。
“12号文”提倡农民合作建房或引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占地指标控制在绿地面积的3-5%;为避免征地困难,提出绿地不征用,人员暂不转居,由集体自行安置等。
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北京市何各庄案例分析
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北京市何各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近郊何各庄村城市化改造调研,疏理其对村庄民居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以乡村四合院文化经济的创新做法,分析其能够克服传统历史文化和原始乡村文明保护与农村房地资产资本化后农民增收二者之间矛盾的原因,指出其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为了城市统一规划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大中城市掀起了一场以大规模征地拆建为标志的城中村改造进程。
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打着新农村建设的幌子,以宅基地换房、村民集中上楼等方式大搞圈地运动,将村集体和村民土地征占为国家建设用地,独享巨大的土地资本化增值收益。
陈锡文(2010)认为这种史无前例的拆村造城大跃进运动,把农民人留下了、地拿走了,弄得村庄稀里哗啦,迟早要出大问题。
温铁军(2007)认为目前各地在贯彻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最大偏差就是按照城市的样子“大拆大建”盖房子。
地处北京市近郊的何各庄村在面临村庄命运的决策时,没有选择城市化中普遍采取的大规模拆迁重建模式,没有将村民驱离世代居住的土地,而是在保持农民房地产权不变更和村落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打造以乡村四合院文化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体系,既保护了传统历史文化与乡村文明传承,又实现了农村房地资产资本化后的农民增收,成功探索出工业化和房地产开发之外解决城市化征地拆迁困局的一种新的替代方案。
本文通过对何各庄的实地调研,对这种新模式产生的背景进行深入剖析,详细梳理参与主体的具体做法和制度细节,解析该模式运作的成功之道,揭示其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二、瓦片经济与城市化征地拆迁困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扩张,原本属于农村的村庄转眼间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成为所谓的“都市村庄”。
城市经济发展吸引了大批低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流人生存成本相对低廉的都市村庄。
由于缺乏规划,村民受经济利益驱使和自身经济实力约束,私搭乱建问题严重,违法违章建筑集中,挤占公共空间现象普遍,独家独户的家庭建筑模式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村庄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道路狭窄拥挤,供水、供电不配套,排水排污不畅,卫生脏乱,垃圾成灾,村民居住环境恶化,村容村貌普遍较差。
北京城中村问题浅析
北京城中村问题浅析王春华赵战华赵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其间,城市发展将其周围的一些农村用地逐渐转化为城市化地区。
北京的中心区是世界著名的古都,伴随着北京市的快速发展,又由于北京城市建设用地的征用长期沿用了单独规划选址、单独征用的方式,使得城乡交接带内建设用地与农田,农房犬牙交错,土地空间混乱破碎,形成了很多的“插花地”、“城中村”。
本文通过对北京现有的“城中村”现象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对城中村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有效的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北京城中村改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其间,城市发展将其周围的一些农村用地逐渐转化为城市化地区。
这些农村的耕地被征用,使得村民就业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也产生一些变化,逐渐朝城市化道路发展,形成“城中村”现象。
这些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融入城区的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庄,成为城市中所谓的“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地区,一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普及与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
“城中村”在从乡村向城市转变过程中,因土地、户籍、人口等多方面均属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其发展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景观建设等各方面仍保留浓厚的农民特征,因而影响了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乃至城市整体规划的实施。
国内关于城中村的定义有很多种,有从外部形态描述性定义的,有从产权关系定义的,有从政府适用角度定义的,有从咨询逻辑定义的等等。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城中村”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由于暴风骤雨式的城市建设和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用地的急剧膨胀,把以前围绕城市边缘的部分村落及其耕地纳入城市用地的范围,大部分耕地的性质由集体所有转化为全民所有,而在征地的过程中将乡村用地和以前农民住宅用地、自留地维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在这些用地上形成以商住功能为主的集中区域。
北京市城中村问题及其改造的几点思考
北京市城中村问题及其改造的几点思考熊兴玉 10712009 地空学院摘要:本文先总体介绍了城中村现象及其基本特点及社会影响,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接着讲述了北京市城中村的现状和分类,其中以走访过的一个城中村为例讲述了其社会问题。
最后结合北京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和改造现状,对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结合部分学者的观点和本课所学知识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城中村城中村改造廉租房循环经济前言国外把“城中村”问题归结为“城市贫民窟”、“贫民居住区”,与我国一样这同样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城市建设、管理问题。
城市贫困在这些地区体现得极为明显。
尽管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土地占有权安排、不同的建筑结构,但过度拥挤、不安全的居住状态,以及缺乏干净的水、电、卫生设施和其他基本生活服务是大多数贫民窟所共有的特征。
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和谐发展,会引发社会公平,环境治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
正因如此,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
最近,在北京和其他一些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成为政府的主要议题和政策辩论的热点问题。
通过城中村改造以达到净化城市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目的。
对于北京市而言,这也是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一项重大措施。
一城中村现象及其成因城中村现象及其特点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耕地全部或部分被征用,而宅基地仍保留,使得农村集体成员在实质上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
城中村是城市中的一块“夹缝地”,与其周围的城市相比,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发展生存模式:(1) 以宅基地为单位的一户一栋住宅。
北京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城市化建设后续发展的思考
北京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城市化建设后续发展的思考作者:冯晓英来源:《前线》2013年第06期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城市化建设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央提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从北京现实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遵循“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创新”的原则,北京市从2009年北坞、大望京2个试验点起步,到2010年向50个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推进,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城市化建设已经走过了3年的实践路程。
我们通过对海淀区和丰台区的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的调研,对北京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城市化建设的成绩、面临的困难有了深入了解,据此提出对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后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调查点城市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城市化建设是一个涉及人、地、房、资产、产业、体制等多方面改革的系统工程。
按照市政府提出的要求,是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旧村拆迁,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同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建制农转居、集体产业发展、农民就业、社会重建和绿化等工作,使农民获得资源权、财产权、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和民主权,最终实现农民的市民化。
从海淀区、丰台区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城市化建设的实践看,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调规划、调立项、调土地、拆旧村、建回迁小区等前期建设任务,并在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产业功能定位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海淀区和丰台区共有16个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占50个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的32%。
总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拆迁前有户籍人口7.2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3.5万人,流动人口45万人。
按照综合改造计划,16个城乡结合部重点村需要建设用地440公顷,其中回迁安置用地168公顷,产业发展用地及筹资所需的商品房用地272公顷。
土地置换是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城市化建设的起点。
按照村民宅基地1:1置换或者人均50平方米的住房标准,以及劳均50平方米的产业用地标准,海淀区、丰台区采取市区土地联储、重点工程带动搬迁改造、宅基地腾退换房、旧村实现绿化和“一村一策”等模式完成了土地置换工作。
北京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思路
北京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思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城市周边地区的管理体制改革比较滞后,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形成了“无人管、不会管、无力管、不愿管”的局面,导致“脏、乱、差”等问题屡治不愈。
要根治城乡结合部地区的顽疾,长远来看必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当前则需对城乡结合部地区进行综合体制改革。
一近郊区城乡结合部的基本情况城乡结合部指城市建成区与非建成区的接壤地带。
北京市的城乡结合部从狭义来看,指中心城区与近郊区的接壤地带,从广义来看,还包括远郊区县的卫星城与其周边乡镇的接壤地带。
这些地区存在城乡人口混居、街乡管理界限不明、农民无地可种等区域特征。
由于中心城区与近郊区接壤地带的问题更为突出,也更具代表性,本文选取了朝阳、海淀、丰台三区没有农业用地,或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的127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发现,近郊城乡结合部地区在土地、人口、经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是城市绿化占地和宅基地占地比例高。
在接受调查的127个村中,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34.3万亩。
其中,城市绿化占地面积为12.3万亩,约占35.9%;第二、三产业用地8.8万亩,约占25.7%;宅基地面积6.4万亩,约占18.7%。
二是城市居民人口、外来人口比重高。
据调查,在127个村中居住的总人口105.7万人。
其中,本地农业户籍人口18.9万人,占17.9%;本地城市居民人口15.4万人,占14.6%;外来人口71.4万人,占67.5%。
在城市居民人口中,有5.9万名征地转居人员,约占当地城市居民人口的38.3%。
三是本地农民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劳动力就业率低。
农业户籍人口中,男60岁以上,女50岁以上的农民有4.5万人,占城乡结合部地区当地农民总人口数的23.8%。
农村劳动力人口约为12.4万人,仅占农业户籍人口65.6%。
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业人员有8.4万人,占67.7%,另外约1/3的农村劳动力未能实现就业。
北京市“城中村”改造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
人 口就失去 了生存依 托。 因此 ,大 部 方面 的差 距。加快与 城市融合 的步伐 分 流 动 人 口会 选 择 一 直 在 “ 中 村 ” 首先是加 强制度融合 ,充分肯 定流动 城
随着 “ 中村 ”改造 由二环 向三 生活 ,除非生活出现大 的转机或变故 。 人 口对城市 建设做 出的贡献 ,逐步将 城
另一 个 “ 中 村 ” 城 ,其 社 会 关 系 也 随 之 制度和 建立在户籍 之上的城市 各种制 随着北京 市的 “ 中村 ”改造力 转移 。“ 中村 ”就是他们在北京生活 度构成 了流动人 口融人城市社 会的制 城 城
度加 大 ,大量 流动人 口开始 迁移 ,流 的唯一立脚 点,离开 “ 中村 ”流动 度性 障碍 ,拉大 了其 与城市居 民在各 城 向会发生 以下特征 。
魏撼 白
活。
首 者i 学 发 展 论 J - 3 科 - Z
势 不 能 不 搬 ,就 迁 移 到 其 他 “ 中村 ” 受 到 整 体 排 斥 ,致 使 流 动 人 口权 益 维 城
“ 中村 ”改造 与流动 人 口迁 移 城
居住 。不断 由一 个 “ 中村”转移 到 护缺乏 制度性 的长效保护 机制。户籍 城
出现 。
庭 原 因 或 失 去 工 作 , 被 迫 返 回 家 乡 。 职和职业培 训等环节 来 自政府 的支持
在 肖家河社 区居住 时间 以半 年以 有 3 % 打 算 继 续 在 北 京 定 居 ,2% 的 并 不 明显 。 问 卷 表 明 , 流 动 人 口接 受 1 9
下和 2~ 5 的流 动人 口居多 ,分 别 人抱 着走一步 看一步 的心态 ,对未 来 政府 部 门 支持 的 只 占 9 7 因此 , 除 年 .%。
抓好城乡结合部拆迁改造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抓好城乡结合部拆迁改造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研究室;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研究室;中共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委员会【摘要】城乡结合部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难点,要通过拆迁改造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兴区黄村镇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本着"拆迁统一规划、逐步实施;转非稳妥安置、同时推进;转制准备充分、分步进行"的原则,紧紧围绕"四有"目标,形成了"3+1"多元化征地补偿安置模式,推动农民向居民转变、集体经济向股份经济等法人实体转变、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城中村向城市现代化文明社区转变,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就业社会化、管理社区化,构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机制.【期刊名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4)003【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拆迁改造;城乡一体化;大兴区黄村镇【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研究室;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研究室;中共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委员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近年来,大兴区黄村镇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本着“拆迁统一规划、逐步实施;转非稳妥安置、同时推进;转制准备充分、分步进行”的原则,紧紧围绕“四有”(即努力实现被拆迁群众有岗位、有资产、有保障、有组织)目标,形成了“3+1”多元化征地补偿安置模式(即失地农民不仅获得生活、就业、社会保障三方面补偿,解决“养”的问题,还通过集体资产收益获得稳定长久的收入,解决“富”的问题),推动农民向居民转变、集体经济向股份经济等法人实体转变、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城中村向城市现代化文明社区转变,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就业社会化、管理社区化,构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机制。
一、基本情况黄村镇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镇域面积122.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万人,共有55个行政村,其中三分之二位于大兴新城规划范围之内,现有44个村面临着拆迁、撤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问题探究2012年08月14日09:46 来源:《农业经济》2012年第5期作者:崔明明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86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融入城区,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使得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并没有被完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于是,城中村具有着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征,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着土地产权不清晰、集体资产处理难、社会管理较复杂、流动人口安置难等问题,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造成本会越来越高,这势必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域持续向外扩张,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村庄由此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成为城市的一部分,然其土地权属、行政管理体制等仍保留着农村模式,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城中村”现象。
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问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快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可以预见,随着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市郊区将建设更多新城和职能中心,更多地区将成为新的城中村,因此改造城中村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的现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的城乡结合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
戚本超、周达(2007)认为城市建设进程快慢的标志性特征是环路,将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演变归纳为:改革开放后至1992年以前,北京城乡结合部主要分布在二环以外的区域。
1994年建成通车的三环路使城乡结合部逐渐由二环路附近转移到三环路附近,但城乡结合部和中心区没有明确的界线,而是处于相互融合的状态,共同向外扩展。
1996年以后,北京的城市建设进程更为迅速,近郊城乡结合部已经拓展到2001年建成通车的四环以外,目前逐渐延伸到六环,大致包括朝阳、海淀、石景山、丰台的部分区域、昌平、大兴、门头沟、顺义和通州的部分地区。
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恰恰就像城市中的一块“夹缝地”,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口杂乱、城市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差等,不仅影响城市美观,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发展,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痼疾”。
北京市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个问题。
鉴于此,北京市政府十分重视城乡结合部的建设工作。
2009年,北京市公布了城乡结合部50个市级挂账整治督办重点村(点)名单,于次年开始整治。
这50个重点村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和大兴9个区,土地类型包括绿隔地、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共计可拆除村庄宅基地和低端集体产业用地约33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农民搬迁安置用地7.8平方公里,可以实现23.2万人搬迁上楼;规划集体产业用地3.3平方公里,可以安置劳动力约12万人。
北京市政府还建议各个重点村可以根据其所在区位,结合周边产业功能区和发展定位,建设公租房、商业设施等等。
二、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困难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是在特定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政策背景下形成的非完全城市化产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融入城区,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使得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并没有被完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于是,城中村具有着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征,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着土地产权不清晰、集体资产处理难、社会管理较复杂、流动人口安置难等问题,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造成本会越来越高,这势必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土地产权不清晰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城中村因位于城区边缘而被划入城区,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所以它既有城市的一些习性,又摆脱不了农村固有的特质,是二者的混合体。
通常所说的要改造的“城中村”就是已列入城市框架范围,土地所有权部分或全部属于集体所有的村落。
集体所有权向国家所有权转化的条件是唯一的,我国《宪法》第10条和《土地管理法》第2条的规定,方式为出让。
因此,农村集体在土地所有权交易中会尝试用市场价格讨价还价,甚至漫天要价,凭此来保留其土地所有权,村落也在城市中得以延续。
这种土地二元所有制结构也使得村民可以低价甚至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
在土地和房屋租金快速增值的情况下,农民会追求土地和房屋租金收益最大化的结果。
所以,现实中多会出现以下情况:大量的违章违规建筑存在,而没有任何规划与建设部门的批准;存在大量乱占、乱圈地现象;非法租赁土地;以土地入股开办各种实业;用集体土地抵押贷款;用集体土地进行非法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等等。
(二)集体资产处理难随着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农用土地被占用以及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原有的农村集体资产也应进行相应的处置。
根据《北京市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办法》规定:“对于集体资产数额较大的撤制村、队,要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改制,发展规范的股份合作经济。
对于撤制村、队集体资产数额较少,或者没有条件继续发展规范的股份合作经济的,其固定资产和历年的公积金余额,以及占地补偿费,全部交由所属村或者乡镇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待村或者乡镇合作经济组织撤制时再行处置;公益金、福利基金和低值易耗品、库存物资、畜禽的折款以及国库券等,兑现给经济组织成员”。
按照北京市现行规定,已经整建制撤销的行政村,只是将集体资产中的流动资产在社员之间进行了分配,而固定资产和历年的公积金等上交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并没有解决其最终归属问题。
鉴于产权归属不清、产权主体缺位、产权主体错位等问题的存在,也就很难直接对集体资产行使处分权。
不仅如此,有些乡领导由于难以割舍乡村企业为其带来的经济利益,把规定当作借口,不愿对集体资产进行股权量化、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
(三)社会管理较复杂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的边缘,具有城乡二元结构的鲜明特点,“农居”(农民、居民)混杂,城乡交错,“一地两管”、“一地多主”的现象普遍。
产业非农化、居民职业构成也非农化的城乡结合部,其农村部分依然被定位为农村社区,这导致了其在管理上的混乱。
一方面它必须接受以管理城市为主的“区”领导,但又没有实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它虽然是农村社区的组成部分,但大部分的劳动力转向了非农产业,许多农村政策失去了贯彻对象,城市的各种优惠政策也难以进入城乡结合部地区。
另外,街道与乡镇、村委会与居委会间的管理交叉也造成了相互间的权责不清、扯皮推诿、统筹治理难等问题。
(四)流动人口安置难目前,很大一部分流动人口选择在城中村居住,他们在为城市发展付出劳动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城市发展。
在政府拆迁、改造城中村的过程中,原先居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就失去了他们暂时的栖息地。
于是他们要么寻求另一个城中村暂时栖息,要么不得不离开这个城市到别的地方去谋生,但无论哪种选择,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都是弊大于利。
流动人口选择搬去周边或邻近尚未改造村庄的话,会使那里的人口变得膨胀,新的城中村又会产生,政府将不得不再次面临城中村改造的问题。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现实的悖论——我们在改造城中村的同时,又在创造条件形成新的城中村,将来对新的城中村又不得不进行新的改造。
另外,当低收入的流动人口因城中村改造而不得不向城市的更边缘地区搬迁时,他们的交通费用、交通时间、生活成本也会大大增加,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给社会管理机制。
三、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建议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中村问题已成为不能回避和必须解决的城市难题。
改造城中村有其现时性和紧迫性,它不仅关系到城中村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在土地产权问题上,要逐步改变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解决好土地二元结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做好城中村改造的核心。
此外,还要加强土地的规划利用管理,严格界定征地权的范围,依法赋予集体土地产权应有的权利和地位,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时要继续保持其原有使用权归属及原有用途,同时规范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保障农民的权益。
在集体资产问题上,要处理好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与保护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集体资产处置的原则应是产权清晰到个人、权责明确到企业、市场调节、政企分开。
城中村的集体经济实体要采取股份制,并按照投资比例和人口数量分股,把每个村民都变成持股人,股民与股份制企业直接挂钩,直接监督企业的运行。
当然,在进行资产处置时是分配给农民现金还是股权,应当由农民自己决定。
在社会管理问题上,要逐步改变城乡的二元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城中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城中村改造后,农民变成了市民、农村变成了社区、村委会改成了居委会,在社会管理上实行城市管理,尤其要注意的是社会服务也要同时跟上,医疗、社会保险、环境卫生、教育等等各项都应纳入到城市的统一服务管理中。
既要建立起现代的城市管理理念,也要建立起开放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实现村民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职业和文化方面真正成为城市居民。
在流动人口安置问题上,要由政府在城市规划框架下引导城中村的出租房建设市场。
政府筹建廉价出租房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北京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数量很大,居住时间也长,由政府在城中村筹建廉价出租房,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住房,也能为城中村带来收益,同时也减轻了政府对城中村改造后的社会保障压力。
当然,目前政府因财力等问题无法大量新建廉租房,可同时借助于完善租赁市场、挖掘存量住房资源、启动二手房市场等手段来多渠道解决流动人口的安置问题。
城中村改造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体制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新情况和新问题会不断出现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虽大,但只要抓住发展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能不断取得新突破,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现代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1]魏书华.城乡结合部城市化与农村集体资产处置[J].城市管理,2002(4):66-69.[2]孙靖雅.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管理存在的问题集对策探究[J].经济师,2010(4):21-22.[3]刘霞,林鹏飞.呼和浩特“城中村”改造中流动人口安置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7):9,15.[4]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会议研究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建设等事项.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