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虹》

合集下载

浅析劳伦斯作品《虹》中的生态伦理

浅析劳伦斯作品《虹》中的生态伦理

梭 往 来 而 不 必 担 心 生 活 贫 困 。“ 们 就 像 人 类始 祖 亚 当 和夏 娃 他
样 . 深 陶 醉 于 自己俭 朴 宁 静 而 又 生 机 盎 然 的 生 活 中。 自 己 深 将
《 》 的 “ 兰 温 家族 祖 祖 辈 辈 生 活在 马 什 农 场 , 长 着 白桤 树 虹 中 布 在
了一 个 新 的视 角 。 本 文 试 从 生 态 伦 理 学 的 角 度 分 析 英 国现 实 主
义作 家 戴 维 ・ 伯 特 ・ 赫 劳伦 斯 的 经 典 小 说 《 》 文章 以 生 态 伦 理 虹 。 学 为理 论 基 础 .分 析 劳伦 斯 在 小说 中如 何 体 现 他 深 层 次 的 生 态
沉 , 液 因 为 白天 的疲 劳 而 沉 闷 的眺 动 着 ” [ 里 的火 炉边 , 血 。1 1 家 无 所 持 念 的妇 女 在 他 们 的 身 边 来 回 活 动 。布 兰温 家 族 成 员 就 这 样
维 ・ 伯 特 ・ 伦 斯 就 生活 在 这 样 的 社 会 时 期 。作 为 一 个 j文 赫 劳
通 的 。大地 把 阳光 吸进 自己 的胸 膛 和 肺 腑 . 白天 的 雨 水 吮 干 ” 把
关键词 : 劳伦 斯 ; 态伦 理 学 ; 业 文 明 ; 态意 识 生 工 生
中 图 分 类 号: 1 GI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 0 )3 0 5 - 2 17 - 1 12 1 0 - 16 0 1
合 、 人 类 精 神 的庇 护 所 。 他 以 诗 人 般 的情 怀 书 写 自然 、 歌 自 是 讴 然 。小 说 《 》 的诗 意 盎 然 , 满 美 感 而 又 富 有现 实 意 义 。在 小 虹 写 充

诗性自然人性呵护——自然生态视角下的《虹》

诗性自然人性呵护——自然生态视角下的《虹》

被人们所忽 略 , 取而代之 的是人 们对现代科技 的顶 礼膜拜 , 对现代都市繁华 与奢 靡的依恋 , 那 么 自然也就失去 了神性 ,
成为 了没有生命 的 自然。然而让我们久违 的 自然生态美 景
方 面他们将 自己的农 舍建在蜿蜒的小溪边 ,叮咚哗啦 的
水流声仿佛 大 自然奏响的一首美妙的轻音乐 ,涤荡 着庄稼 人 的心房 , 让他们每天都有好心情 ; 另一方面他们也 将 自己 的住所装扮 的异常美丽 ,农 舍的房前屋后种着各种 各样 的 花花草草 , 可 以说一年 四季 , 这座乡间别墅都掩 映在 花木之
说 生活的全部 内容与所见所 闻所感仅此而 已 ,触摸着大地
家, 可是这位才子生前却遭 到大多数人唾弃 , 因为他 的思想 有悖于 当时 的主 流价值观 , 他就是 D . H. 劳伦斯 。作为 2 0世 纪一 位多产 的作家 , 其代 表作《 虹》 也 引来 了众 多专家 以及 普通读者 的非议 。然而经典终归是经典 , 它经得住时间的考 验, 经得起读者 的品评 。有 人评 价劳伦斯是一位先 知 , 他 对
两百多年 了, 他们 拥有 自己的农场——马什农场。这里风景 秀美 , 山谷草地 长满 了白桤木 ; 这里 的土地肥沃 , 他们 祖祖
质财 富的创 造超过 了以往任何 时代 ,人 类的精神文 明在这
个百年精彩 纷呈 。正是在 2 0世纪 , 出现 了一位伟大 的文学
辈辈都在这块土地上耕耘 , 过着 春种 秋收的恬静生活 。“ 春 天 ,他们能够感到生命活力 的冲动 ……年年抛 洒出生命 的 种子 ,落地生根… …他们知道天地 的交融 ……对于他们来
第3 4 卷 第1 O期 2 0 1 3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作者:田欣玉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0期摘要:目前对该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小说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的分析、对其写作技巧等方面,对劳伦斯作品中体现的反生态思想关注较少。

劳伦斯在《虹》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社会历史的巨变。

文章通过挖掘作品中的反生态主题,对《虹》进行再一次深刻的解读。

在当今生态危机日趋恶化的形势下,分析劳伦斯在《虹》中所表达的反生态主题有助于人类重新认识自然,从而推动人类探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虹》;劳伦斯;反生态主题;工业化一、作家作品概述劳伦斯出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最血腥,最殘酷的时期。

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其父亲约瑟夫劳伦斯是一个矿工;其母亲和她的丈夫有着截然不同的兴趣和追求。

因此,劳伦斯常年生活在父亲和母亲的争吵中。

在25岁时,他遇到了比他年长6岁的弗里达。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劳伦斯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劳伦斯陷入无形的萧条,孤独和绝望终于席卷欧洲。

由于弗里达是德国国籍,高度敏感的英国警察也开始监视劳伦斯,劳伦斯甚至在他的国家失去了尊严和自由。

劳伦斯的彩虹是一部社会批判和精神分析小说。

在他的作品中,作者运用了深刻而细腻的技巧来揭示19世纪后期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如道德,价值观,爱情,宗教,以及人们在这些关系中发生的深刻变化。

从探索两性关系的变化来看,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异化。

这部小说通过三代汤姆布朗家族的情感纠葛来追寻完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家庭关系。

二、关于反生态主题及其特征提到生态主义,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人类中心主义,它被认为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

随着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这种思想已经在大多数人心中扎根。

反生态学的概念与生态主义的概念是分不开的。

生态是生存的状态,生存状态是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是英国的作家,生活在20世纪初的英国。

他的小说中经常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劳伦斯的小说《虹》中,他将自然界与人类的内在冲突深入探索,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环
境的破坏以及这种破坏对人类自身的影响。

《虹》通过描写主人公乔瓦尼的个人经历,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环境的破坏的
认识。

乔瓦尼关注自然界中细小的变化,对自然的美和恐惧感到震惊。

他对自然的敏感并
没有感动他去保护环境,相反,他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慰籍,却忽视了自己对环境的伤
害。

劳伦斯通过广泛描绘社会环境中的景观和自然破坏的场景,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

小说中的城市景观呈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利用,而不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通过描绘工
业区和矿山的景象,劳伦斯展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这种对自然的破坏
使得自然界中的生物失去了家园和栖息地,造成了物种灭绝的风险。

劳伦斯通过乔瓦尼的转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的愿景。

乔瓦尼与一个
叫做乔瓦尼的人相识,在他的启发下,他开始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并思考自然与人类之
间的关系。

乔瓦尼的转变表明他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的理解。

乔瓦
尼的经历象征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

劳伦斯的小说《虹》通过描绘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强调了
生态主题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这个小说提醒人们反思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并传达了一个重
要的信息:保护自然环境是保护人类未来的重要任务。

《虹》的生态女性主义剖析

《虹》的生态女性主义剖析

a d t sa ls e tp a mo ius rl t n h p b t e r n n t r .I x lrn u n n t r ,t e n o e tb ih a n w y e h r no ea i s i ewe n ma l d au e n e po i g h ma au e h o a r lt n h p ewe n wo n a d me ,La e c s h u h n h c f mi s ve on tt e e d o h e ai s i b t e me n n o wr n e’ t o g t a d t e e o- e nim iwp i ta h n f t e 2 4 c n u y ft 0 e t r .Th rf r ,t e su y o c -fmi im n L wr n e’ iig h s g e tsg iia c . i eeo e h t d fe o e n s i a e c S wrt a ra in f n e n c
《 的生态女性主义剖析 虹》
于开 颜 . 史静 霞
( 北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 宁 沈 阳 10 0 ) 东 辽 104

要 : 分 析 了 D・ 劳 伦斯 小 说 《 》 H・ 虹 中深刻 的生 态 女 性 主 义 内 涵 , 为 小 说 批 判 了人 类 中心 主 义 与 父 权 认
YU Ka- a iy h,S ig xa HIJn - i
( olg f oeg a g a e , r e s U ies y S e y n 0 0 , hn ) C l eo rinL n u gs Not at nvri , h n a g1 0 4 C ia e F h t 1

迈向生命之虹的厄秀拉——劳伦斯《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迈向生命之虹的厄秀拉——劳伦斯《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有 任 何 自我 意 识 。 娜 作 为 布兰 文 家 族 的第 二代 女 性 , 性 安 女
写 的淋漓尽致 。小说开头所描绘的马仕农庄精耕细作 、 田园
牧歌 的景象也不 复存在 。正如其 所认为 “ 小说艺术应 为现实 生活服务 ”】 【 借第 三代女性厄秀拉之 口, 5 , 劳伦斯 表达 了自己 对工业文明 的批判与对 自然乐园的朝圣 。
拉 的描写 , 则赋予她同样的使命 。借厄秀拉之 口, 劳伦斯表
达 了自己对 资本主义大工业 的批判 和对 自然原野的缅怀与 朝圣。厄秀拉这一人物 的塑造 , 为之后风风火火的生态女性
劳伦斯认 为要想 让婚姻变得可以忍受 ,就得让灵与 肉 结合 , 男性与女性和谐 , 人类与 自然平衡。在传统的婚姻模
侵 害深 恶痛绝的劳伦斯 ,在小说 中将人类对 自然 的侵略描
国者的妻子 , 早期一 直追 随丈夫从事爱 国运 动 , 却最终都不
知道爱 国主 义的含义 。在丈夫死后 , 她不得不带着年幼 的女 儿安娜远走他乡 , 为了生计嫁 给农 民汤姆。利迪娅一生都 在 照顾 自己的两任丈夫和孩子 , 却从 没有被人照顾过。作 为男 权社 会中的传统女性 , 她一直 都在从事丈夫从事的事业 , 没
中图分类号 :164 I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3 3 3 ( 0 10 - 0 7 0 17 — 2 12 1 )7 0 8 - 2 是停 留在肉体层面 ,两人并不能达到灵魂 与肉体的 双重结
DH劳伦斯 是英 国文学 史上 最伟 大的小说 家 , 终其 .. 他
毕 生的精 力批判 资本主义大工业对人类 环境的迫害和父权
失 , 便 独 自跑 到 大 自然 的 田野 中舔 舐 伤 口 , 择 自然作 为 她 选

生态和谐之虹——论劳伦斯小说《虹》中的生态和谐思想

生态和谐之虹——论劳伦斯小说《虹》中的生态和谐思想

生态和谐之虹——论劳伦斯小说《虹》中的生态和谐思想席战强【摘要】生态整体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这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中的有机构成要素。

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生命的生存及其生存的质量。

都不仅依赖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物理条件,还依赖于它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

劳伦斯小说《虹》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关系,探索两性关系中的“星际平衡”及灵与肉统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生态危机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Ecological Holism shows that nature is an interdependent system, an organic and unified entirety. Human beings, like other species, are the organic element of the interdependent system, in which the survival and the survival quality of each life not only depend o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ut also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very life and the others. Lawrence' s novel The Rainbow describes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explores the "interplanetary balance" as well as theunity of body and soul between the two sexes. Since it contains a profound ecological holism thought, it has profound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solving today's ecological crisis.【期刊名称】《河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1)006【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劳伦斯;虹;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和谐【作者】席战强【作者单位】河池学院中文系,广西宜州54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D·H·劳伦斯是英国二十世纪颇受争议的现代作家,在其逝世20年后才得到公认与好评。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虹》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于1915年出版的小说,其背景设置在英国的伦敦和诺丁汉郡。

这部小说描绘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贫穷和萧条,特别突出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从反生态主题角度分析《虹》。

一、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虹》中,作者描述了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工厂烟囱不断冒着黑烟,工厂排污管道直接排入河流,导致河水污染。

城市急剧扩张导致水泥和钢筋的大量使用,人口增加带来过度开垦和开发自然资源的需求。

这些都直接导致土地荒凉、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灭绝,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二、城市化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城市化所带来的污染和噪声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

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工人们在工厂里的艰辛劳动和糟糕的工作条件,患上职业病和精神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城市化还导致了人们生活空间的严重缩小,住房难题、交通堵塞、人际关系疏远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使人们心理压力加剧。

三、自然环境和人类命运的紧密连接《虹》中,劳伦斯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命运之间的紧密连接。

小说中的女主角乔治娅·冈特里(Georgiana Gresham)充分地表现了这种紧密性。

在女主角的内心世界里,自然环境成为了她寻找自我和探寻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的寄托,也成了她反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场所。

在男主角鲁珀特·伯恩斯泰因(Rupert Birkin)看来,自然环境是他重新找回内心平衡的场所,是他与家人和社会的断裂关系得以弥补的载体。

总之,劳伦斯的《虹》揭示了生态危机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紧密的相互作用,借此加强了人们对环境维护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和行动。

这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健康、幸福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国外对劳伦斯《虹》的研究

国外对劳伦斯《虹》的研究

国外对劳伦斯《虹》的研究
劳伦斯的《虹》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下面是一些国外学者对劳伦斯《虹》的研究方面的观点和成果:
1.性别和女性主义研究:
一些女性主义学者将劳伦斯的《虹》置于性别和女性主义研究的背景
下进行探讨。

他们认为,《虹》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同
时也探讨了女性自我认同和表达的重要性。

他们分析了作品中的女性
角色,并将之与劳伦斯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

2.生态批评和环境研究:
劳伦斯的《虹》也受到生态批评和环境研究领域的关注。

研究者认为,《虹》展现了劳伦斯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

他们探讨了作品
中的自然象征、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与自然的互动。

3.心理分析和自我意识研究:
一些研究者将劳伦斯的《虹》与心理分析理论相结合,探讨了作品中
的人物心理、自我意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描写。

他们关注作品中人物
的意识流,以及劳伦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4.文化和社会研究:
劳伦斯的《虹》也受到文化和社会研究学者的重视。

他们将《虹》置
于当时英国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探讨了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结构、家
庭关系和阶级差异。

他们还分析了作品中的文化符号、象征和社会批
判意味。

综上所述,国外对劳伦斯的《虹》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涉及了
性别和女性主义、生态批评和环境研究、心理分析和自我意识研究,
以及文化和社会研究等领域。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虹》提供了
更多的视角和丰富的理论框架。

探求和谐之美——《虹》的生态批评

探求和谐之美——《虹》的生态批评

探求和谐之美——《虹》的生态批评
张林
【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3)006
【摘要】《虹》以内涵丰富的彩虹意象贯穿始终,奠定了小说具有彩虹般和谐之美的基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此作,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虹》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等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深恶痛绝;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对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积极探讨,以及对人如何真正实现自我所进行的深入思考."虹"始终衬托着劳伦斯对和谐之美的不懈追求,因而使其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生态意识和深邃生态智慧的作品.
【总页数】5页(P42-46)
【作者】张林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从生态批评的三个层面看《虹》 [J], 任宇涛;吴卓娅
2.探求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访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倪虹 [J], 张际达
3.生命之“道”与“自然”和谐之美——庄子生命哲学的美学精神再现及其现实价
值探求 [J], 计艳贺;金晓凤
4.劳伦斯对建立和谐两性关系的探求——试论《虹》对两性人格的思考 [J], 王冬梅
5.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鱼王》 [J], 袁雪生;付淑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虹》是劳伦斯的一部重要小说作品,这部小说以男主人公鲁伯特·伯纳德和女主人公露西·达维特的爱情故事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生态主题。

小说中呈现了对现代工业化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担忧。

小说发生在英国农村的一个工业化城市附近,描绘了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小说中,工厂的烟雾缭绕,污染了空气和水源,导致植物凋零,动物死亡。

劳伦斯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暗示了现代工业化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威胁。

小说探讨了人类的利益和欲望对自然的摧毁。

伯纳德一家拥有一片丰饶的土地,他们贪婪地开采土地的资源,导致土地受到破坏,动物栖息地消失。

劳伦斯通过描写伯纳德一家对土地的剥削,呈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贪婪和无止境的欲望,进而引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小说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露西是一个非常与自然亲近的人,她喜欢花草树木,热爱大自然。

小说中,露西与大自然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她通过和自然的接触,获得了平静和内心的满足。

劳伦斯通过描写露西与自然的联系,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呼吁人们要与自然保持一种平衡和和谐的关系。

小说中反映了人类心灵脱离自然的困境。

在小说中,伯纳德一家人生活在城市中,远离大自然,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压力、矛盾和不满。

伯纳德渴望回归大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劳伦斯通过描写伯纳德一家人与自然相对立的生活方式,暗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远离和对自由、幸福的追求。

劳伦斯认为,只有与自然建立联系,才能找到真正的内心宁静和满足。

劳伦斯的小说《虹》通过描写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的利益和欲望对自然的摧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心灵脱离自然的困境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反生态的主题。

劳伦斯通过揭示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虹》中的生态主义思想

《虹》中的生态主义思想

《虹》中的生态主义思想作者:江楚池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第03期内容摘要:《虹》是英国20世纪著名文学家劳伦斯文学生涯重要的作品之一,劳伦斯通过这部作品全面而清晰地表达了他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即通过分析他对于圣经基督教的批判和反人类中心主义意识来展现他的这一思想。

关键词:《虹》劳伦斯生态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圣经基督教一、引言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虹》是他的一部经典名著,讲述了三代人在工业文明初起时对于男人与女人间、人与自然间的融合的故事。

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他对于圣经基督教的批判以及他的反人类中心主义意识来展现他的生态主义思想。

二、对圣经基督教的批判美国科技史学家林恩·怀特他认为“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分享了上帝的超越性,基督教不仅仅确立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还坚持说是上帝的意志让人类为了自己的目的去开发自然的”。

对于基督教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主仆的关系。

而在怀特半个世纪前,劳伦斯以其敏感的直觉和诗意思考,发现了基督教的内在缺陷,他强烈批判并反对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的二元教条。

《虹》中的第11章,厄休拉在听到诺亚方舟的圣经故事后,她作了一个诙谐的模仿故事:“一些仙女讲述着,她们挂在方舟船舷上,偷看,偷听到了诺亚、闪、含和雅弗的谈话。

他们在雨中坐着,说他们四个是世界上所剩下的男人了,因为上帝已淹死了所有其他人,因此他们四个讲拥有一切,成为一切的主任,在上帝这个大业主下成为分地主。

厄休拉希望她也是一个仙女,她会通过方舟的窗嘲笑诺亚,并溅洒洪水在诺亚上,然后游泳去往那些在上帝大业主和洪水中没那么显赫的人”。

首先,仙女在异教徒神话中被看做是水中的经历,这展现了厄休拉对于基督教将灵魂和生命从非人类世界中一扫而空的反叛。

其次,劳伦斯,通过厄休拉之口,认为诺亚洪水是一种雄心勃勃甚至是非常恶毒的人类设计,以让人类获取对于自然的控制。

但厄休拉却选择嘲笑愚蠢而自大的诺亚(“嘲笑诺亚,并溅洒洪水在诺亚上”),反而认同那些“没那么显赫的人”,即那些对自然不抱二元对立观点的人。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他的小说《虹》描绘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冲突的自然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的苦涩思考。

本文就来分析劳伦斯小说《虹》中的反生态主题。

《虹》的故事背景设置在英国乡村,描绘了主人公乔治和乌丝拉以及他们所居住的环境。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充满着对人类生活的干扰,尤其是暴雨的降临使得自然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而在这种背景下,劳伦斯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探讨,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不断变化着的“力量”,这种力量既包括了自然界的力量,也涉及到了人类对自然的干预。

在小说中,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破坏成为了一种倒置的力量关系,自然不再是人类的依托和资源,而成为了对人类的一种威胁和挑战。

这种颠倒的力量关系不仅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伤害,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在对待自然问题上的盲目和无知。

在小说中,劳伦斯多次描绘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干扰和威胁,这种干扰和威胁不仅来自于自然环境本身的恶劣状况,更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暴雨,山洪和泥石流成为了乡村居民的噩梦,人们不得不面对自然带来的灾难所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这一切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恰当行为,而劳伦斯通过这些描写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对乔治和乌丝拉的塑造,劳伦斯试图表达的是对于自然环境的反思和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他希望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且能够更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劳伦斯在小说中对于自然的描绘十分细腻和生动,他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成功地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在读者面前。

而在小说的结尾,劳伦斯也为乔治和乌丝拉找到了一种慰藉,尽管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干扰和挑战依然存在,但是人类和自然也可以和谐共处。

这种和谐共处并非是对自然环境的被动适应,而是需要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主动地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洞察著称。

《虹》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的渴望。

本文将从反生态主题的角度分析劳伦斯小说《虹》,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劳伦斯在《虹》中描绘了一个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乡村环境。

小说中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宁静与美好,人们依靠土地、水资源和自然界的力量生活,与自然建立了一种和谐的联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开始对自然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

工厂的建设、污染的排放、森林的砍伐都使得自然环境受到了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这种破坏对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存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劳伦斯通过《虹》这部小说强烈地呼吁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劳伦斯在小说中通过对角色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对自然的渴望和对现代社会的迷茫。

小说中的主人公贝蒂和图蒂来到城市,与现代社会接触,但他们都感到对城市的异化和对自然的渴望。

贝蒂通过他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他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渴望推动了他回到乡村。

在城市中,他感到了自己与自然的隔离,找不到归属感。

这种不安和迷茫使得他决定返回乡村,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向往。

劳伦斯通过贝蒂和图蒂的情感变化来展现了现代社会对自然的迷失以及对自然的渴望。

劳伦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类的思考,表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虹》这部小说中,劳伦斯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和力量,同时通过对人类的内心表达,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是多姿多彩的,劳伦斯通过文字描绘出了自然的美好和神秘。

他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人们依赖自然生存,同时也在不断破坏自然。

劳伦斯通过小说《虹》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渴望和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劳伦斯通过《虹》这部小说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对自然的渴望是一种精神的需求。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域中劳伦斯的《虹》的解读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域中劳伦斯的《虹》的解读

作者: 龚玉香
作者机构: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2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149-15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虹》 劳伦斯 女性主义理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儿子与情人》 解读 视域生态
摘要:劳伦斯(1885—1930),英国著名作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但因其作品中存在的大量情爱描写,所以饱受争议。

劳伦斯的代表作有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

191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虹》讲述了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并大篇幅描写了有关两性方面的问题,也因为这一原因,这部小说在出版初期,被英国政府当作禁书。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

劳伦斯小说《虹》之反生态主题分析劳伦斯是英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受争议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常常涉及到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他的小说《虹》就是以反生态主题为核心,通过讲述一个小镇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以及后果。

小说《虹》以一个小镇作为背景,主人公吉米和汤姆是两个从农村来到这个小镇打工的年轻人。

他们来到了这个小镇后,发现这里的环境已经被破坏了,大量的石油和其他化学物质污染了空气、水和土壤,导致生态系统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胁,许多人患上了癌症和其他疾病。

吉米和汤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开始调查这个小镇的情况,希望能够揭示真相,让更多人知道这个问题,并采取行动解决这个问题。

小说中的反生态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小说中描写了这个小镇的石油加工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这个加工厂每天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使得这个小镇的水源、空气和土壤都被污染了。

这个加工厂的经营者为了赚取更多钱财,不惜任何手段去污染自然环境,导致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第二,对人类生活的威胁。

小说中的加工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仅仅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也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威胁。

许多居民患上了癌症和其他疾病,这些疾病与加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有关。

小说中描写了这些病人的痛苦和无助,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第三,对未来的危害。

小说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这个小镇的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通过描写这个小镇的现状和居民的痛苦,读者可以想象到这个小镇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不采取行动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个小镇和这个地区的未来会变得更加黑暗和残忍。

小说中的反生态主题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同时也让读者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在文学艺术中通过反映生态问题告诫我们要爱护环境,建立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

从生态批评的三个层面看《虹》

从生态批评的三个层面看《虹》

从生态批评的三个层面看《虹》
任宇涛;吴卓娅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生态”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之一。

《虹》作为文学经典,对其中自然、精神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具体分析将有新的现实意义。

以鲁枢元关于生态批评的自然、社会及精神生态三大方面对劳伦斯的作品《虹》进行解读,以求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

由于工业技术的介入,使得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的割裂,我们要回归自然,重建精神意识,才能有效缓解生态危机,实现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和谐发展。

【总页数】3页(P118-119,137)
【作者】任宇涛;吴卓娅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2
【相关文献】
1.探求和谐之美——《虹》的生态批评 [J], 张林
2.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从"白宾虹"到"黑宾虹"的转变看其审美境界的升华[J], 张磊
3.从《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看沈从文思想的变化 [J], 侯迎迎
4.五彩绚烂看“飞虹”──山西洪洞广胜寺及飞虹塔 [J], 霍泽仁
5.雨后丽日看“天虹”——记香港诗人傅天虹 [J], 沈存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虹》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英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想象力、别具一格的大作家。

他的《虹》代表了劳伦斯小说的最高成就。

本文旨在采用生态批评视角,重新审视劳伦斯的《虹》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观三个方面,探索《虹》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无限关怀。

关键词:《虹》生态批评人自然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史上一位天才作家,同时也是20世纪英国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他生活的年代是英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机械化是时代的主要特点。

机械文明带给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人们的精神状态也被异化。

《虹》是劳伦斯最成熟的两部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他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

作品以家族史的方式展开,叙述了自耕农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与变迁。

这篇小说随处可见劳伦斯的生态批评意识,并深切表达了他对工业文明造成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一.生态批评的文学阐释
生态批评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90年代中期确立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美国学者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是这样定义“生态批评”的: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

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论话语与文学批评方法,生态批评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下,日趋发展成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密克尔在其《生存的悲剧:文学的生态研究》一文中提出“文学的生态学”这一学术术语。

这是生态学研究开端的重大标志。

而将“生态学”的概念引入文学批评的第一人则是克洛伯尔。

1978年,鲁克尔特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这一概念。

我国学者鲁枢元先生提出了生态学的三分法,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三个层面。

他在其著作《生态文艺学》中是这样分析的:“我想,生态学是否大体上可以这样划分: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生态学’,以人类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以人的内在的情感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学’。

”[1]
总之,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一种文学文化批评理论。

它以反人类中心主义为要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终极目标,生态批评应该关注人类之间的社会生态和人类内在的精神生态。

二.《虹》的自然生态观
布兰文世代居住的沼泽农场原本宁静、安谧,充满田园气息,可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在他们村子的附近开掘了一条运河,铁路也随之在不远处通过,邻近的伊尔克斯顿等地还开办了煤矿,出现了煤矿村。

“当农人们从城里赶着车回来的时候,他们常常可以遇到从煤矿坑口走出来的满身污黑的矿工。

在他们收割庄稼的时候,西风会带来一股矿渣被燃烧的硫磺气味。

十一月,他们拔萝卜的时候,空车皮在转弯时发出的刺耳的克啷克啷克啷克啷克啷声,震动
着他们的心,同时让他们感觉到了在远处那边进行的另一种活动”。

[2]看到这些,我们不难想象,原来的田园般的风光被无情肮脏的煤矿所毁灭。

同时不禁让人产生种种厌恶感:人为金钱所奴役,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更多地去追逐物质利益。

很多情况下,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比如破坏生态平衡、甚至耗尽自然资源。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煤矿资源的攫取已经超出了大自然所能承载的范围:空气被污染、河流被污染,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结果是人类遭到了报复,所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从花园,门前沿着大路向右边望去,穿过运河平整的渡槽的黑暗的拱门,可以看到不远处曲折前进的煤坑,再往前去是一片片红色的粗糙的房屋附着在河谷的两边,在这一切的更远处是市镇的烟雾蒙蒙的小山”。

三.《虹》的社会生态观
工业文明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小说主要探究了三代人的正常和非正常的两性交往寻求建立自然和谐的性关系的可能。

第一代汤姆·布兰文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与一位波兰流亡贵族的后裔莉迪亚结合。

莉迪亚与前夫所生的女儿与汤姆的侄子威尔结婚。

第三代厄秀拉是小说着重描写的对象。

汤姆与莉迪亚的结合虽然平凡但是算不上失败。

威尔与安娜的婚姻随着他们蜜月生活的逝去,而逐渐出现了分歧,比如信仰上的分歧、性格的冲突和争夺支配地位的斗争。

威尔热衷宗教,
而“他使她比过去更为生气了。

教堂对他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她希望从教堂得到的那些东西,他根本不在意。

他坐在那里简直像一位天使或者一个神话中的动物,对于在教堂进行的布道演说或者那些宗教仪式的意义,他仍然不予理睬。

他一走进教堂,就把他的日常生活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那些工作日的事。

至于说到人世间的种种斗争——他从来没想到过世上还有斗争一事,只除了了在工作日,在他情绪极好的时候。

在教堂里,他希望保持一种阴暗的无法诉说的情绪,那种代表着充满热情的巨大神秘感的情绪”。

安娜希望从教堂里得到的是另外一些东西,当看到威尔对他自己和她的思想毫无兴趣时,她恼怒了。

她认为威尔无视布道演说,无视人类的当前的重要性。

他们两人之间只有欲望没有爱情。

然而肉体上的满足取代不了精神的空虚。

安娜就转向抚育儿女来填补精神上的失落。

威尔也在木艺中找到自己精神上的归宿。

厄秀拉是劳伦斯在文中寄托希望的一代。

她对两性关系的探索不同于她的父辈。

作为一个十九世纪的新型女子,厄秀拉接受了高等教育。

她敢于怀疑基督教。

她希望父亲把所有一切都散给穷人,然后能进入天堂,但“当她的想象中,看到她父亲把他们的钢琴和两头奶牛,以及他们在银行里的存款全部送给当地的劳动人民,他们布兰文家差不多和惠里家一样贫穷的时候,她却又感到十分不安”。

最后,她放弃了去天堂的想法。

她满怀对现存秩序的叛逆精神,“她是一个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的小动物,她在反抗时宣称:对她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法律,也没有任何规章制度。

她仅仅为
她自己而存在”。

后来她与一位波兰血统的英国军官安东·斯克列本斯恋爱。

在幸福的同居生活后,厄秀拉发现安东·斯克列本斯没有自我、一心为英国的帝国主义政策而奔走效命。

她感到非常失望。

她鄙视民主制度,认为政府是被充满物欲的人民选出来的。

厄秀拉说道“他们中每一个个体都只知道金钱的利益。

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手里的钱和我的钱一样多,那他就和我完全平等,这一点使我非常愤恨。

我知道,我比他们全都要好得多。

我痛恨他们。

他们不能和我平等。

我痛恨这种以金钱为基础形成的平等,这是一种肮脏下流的平等”。

但是安东为实现和执行国家的旨意而甘愿献出自己的全部。

厄秀拉对安东所代表的社会势力和信仰充满了不可调和的仇恨,最终她与安东分手。

厄秀拉病后流产了。

她抬头看到了天空中的彩虹,“在那彩虹之中,她看到了大地的新的结构,看到那脆弱的腐败的房屋和工厂全被一扫而光,看到这个世界将以真理作为它的活的支架重新建立起来,巍然屹立在苍穹之下”。

虹象征着未来的美好,也寄托着劳伦斯对未来的展望,“虹是圆满美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象征,是新世界的象征”。

[3]
四.《虹》中的精神生态观
工业社会造成了人类感情的冷漠与虚伪。

劳伦斯认为,人只有弃绝现在的文明,回归自然才能获得灵魂上的平静。

《虹》的结尾暗示了人性的复归,也就是只有肉体和精神的充分结合时,男女在性爱过程中才能达到相知、相悦、相融的最高境界。

厄秀拉标志着探索新型性体验的一代,觉醒的一代。

五.结语
劳伦斯在小说中揭露了失衡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旨在呼吁人们要尊重外在的自然和内在的精神生态,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这也是小说《虹》蕴涵的生态智慧,也再一次证明了该小说是一部经典著作,正如侯维瑞先生所说的“劳伦斯的出现,对于20世纪英国文坛无疑是一场强烈的地震,只有在余震过后人们才充分认识到它的震动之猛和影响之深”。

[4]在21世纪的今天,重读劳伦斯的作品,挖掘其深刻的生态智慧,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劳伦斯的生态观也与当今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生态批评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人必须回归自然,与自然共生存共发展,这也是当代生态学家所倡导的“自我实现”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