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合集下载

心理学 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

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

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

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

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

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

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

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动机种类:一、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分1.生理性动机:也称驱力,由个体的生理需要所驱动而产生的动机。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动机的概念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 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 可能表达的信息不同。 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 如婴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人 关注。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 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事物是否 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由 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同一事物 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引起肯定 的情绪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喜欢、爱 等;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引起 的是否定的情绪情感,如悲伤、恐惧、愤怒、 憎恶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 外部表现: 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 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 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 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 沉、语速慢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但是需要的满足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体验,而 需要的不满足,也可能产生积极的体验,这 是由人的观点、信仰、世界观决定的; 人的情绪、情感极其复杂,有时甚至会同时 拥有相反的或相对立的情绪、情感体验。 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 非”,这就说明了人在满意中有不满意,不 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时间 内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第七章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是以主体的愿望、需要等倾向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情感既是人的心理活动中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了解情绪情感的内容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例如在学习中取得进步,会感到愉快;美好的事物使人喜爱;丑恶的言行令人憎恶;面临危急情况,会使人惊恐。

情绪情感不是自发的,是由刺激引起的。

刺激由外刺激和内刺激组成。

外刺激指的是有机体以外的刺激。

例如,笑声、读书声、花香、和煦的阳光、清凉的海风、拥挤的公车、喧哗的市场等,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

内刺激指的是有机体的内在刺激。

内在刺激有的是生理性的。

例如,腺体的分泌、疾病等;有的是心理性的。

如记忆、联想、想象等活动,也会令人产生不同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活动。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情感。

例如,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生活中遇到知己会感到欣慰等。

当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主体的需要或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

如失去亲人会引起悲痛,无端遭到攻击会产生愤怒,学习失败会出现内疚和苦恼等。

由此可见,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情绪通常是指有机体在维持生存的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如人对食物、新鲜空气、御寒等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狂喜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暴跳如雷。

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与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联系着,是人类所特有的。

作为一种态度体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内隐性。

【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ppt模版课件

【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ppt模版课件

反映:冲动性、外显性
深沉、内隐
2.联系:
情绪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又在情绪中表现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基本形式 快乐
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悲哀
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 所产生的体验
愤怒
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所产生的体 验
恐惧
企图摆脱、逃避某些危险情景时产生的体验
【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ppt模版课件
个体行为产生模式-需要、动机和行动之 间的关系
需要
心理紧张
新的需要
动机
行动
需要满足,紧张解除
三、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外在动机: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 在外部刺激作用下产生
内在动机:个体内部需要引起的动机 德西效应:适当奖赏有利于巩固内在动
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情绪情感的定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自我察觉,喜怒哀乐恐爱恨 生理唤醒: 外部行为: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情绪
情感
需要:生理性或物质性需要 社会性或精神性需要
人和动物共有
人类特有
发生:发生早、情境性
发生晚、稳定性
原因:合作、情谊、归 属
二、成就动机
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 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 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 种内部推动力量
追求成功倾向和避免失败倾向
人在竞争时会 产生两种心理 倾向:追求成 功的动机和回 避失败的动机
两种心理倾向 的相对强度在 每个人身上是 不同的,有的 人力求成功, 有的人尽量避 免失败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2)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2)
情绪管理
教授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 对学习挑战和困难。
工作中的动机激励与情绪调节
动机激励
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提供具有 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 和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 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情绪调节
帮助员工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 会管理和调节情绪,以更好地应对工 作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和心理健康。
讨论情绪调节在维护心理健康中的作 用,介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学业动机与学习成效
探讨学业动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以 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动机水平。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中的动机激发与情绪管理
动机激发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有趣 的学习内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 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情绪调节动机
情绪还可以调节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例如,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个体的努力动机 ,促使个体更加专注于任务;而过度的焦虑可能导致个体的动机受到抑制,影响 任务的完成。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动机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动机和情绪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一方面,动机可以引发相应的情绪体验; 另一方面,情绪也可以影响个体的动机状态。这种交互作用使得个体的行为更加灵活和适应环境。
人际交往中的动机与情绪情感运用
动机驱动
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通过满足他人 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式, 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VS
情绪表达与理解
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 情绪和需求,提高沟通效果和人际关系质 量。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情绪和感 受,避免造成误解和冲突。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2.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肯定的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能提
高个体的活动能力。 否定的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能降
低个体活动的能力。 但某些情况下,同一种情绪既可具有增力
性质,也可具有减力性质,如恐惧。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3.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激动的情绪是强烈、短暂和爆发式的态度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在我们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中,情绪的多 样性说明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 的心理过程,也有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 现。因此,情绪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 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
情绪和情感作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先天 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整合性的心理 组织,在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方面均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与情感的性质(实质)
1.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介因素)
情绪与情感与认知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反映对 象不同:认知反映事物的本身;情绪与情感虽由 客观事物所引起,但客观事物并不直直接决定个 体的情绪情感,它对情绪情感的决定作用以需要 为中介。因此,情绪情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 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晴 雨表。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 能,情绪的社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 生时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 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 感来了解其自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 好的适应。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的两极性 1.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ppt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ppt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一、交往动机
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 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有两种观点: 1、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一种本能行为; 2、后天习得的行为;
产生原因: 1、合作; 2、情谊; 3、归属;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二、成就动机
定义: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 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 尽可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4、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障碍箱电击实验)与社会性动机;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5、动机强度 与工作效率
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 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
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 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作 用。
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目标对个 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估计或与预期 越大,动机力量就越强。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动机力量: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 效价:目标对个人的价值; 期待:个人依据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匮乏动机:个体得到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 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成长动机: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个体试图超过他 以往成就的动机。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 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第三节 动机理论

7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7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第一节动机与行为一、动机的定义(一)需要相当一部分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差下生”、心理障碍)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需要的满足与否有关。

1、定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或缺乏状态,它反映了个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例:饿与渴的不平衡与缺乏状态;生理需要,受尊重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的特点:(1)需要总是有一定的客观对象,是对一定客事物的需求。

比如,人作为生物实体,为了维持生命、延续种系,当肚子饿、口渴时就有对食物、水的需求,这些需求反映在人脑中,为人所感受,就成了求食等基本的需要。

同样,人又是社会实体,不能离开群体与社会而孤立地生活,于是人就有了在群体中交往、劳动等社会性需要。

所有人的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客体的。

(2)需要是个动态的过程,随着需要得到满足而减弱,随着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增加,在不同时期需要的类型也不相同,即所指向的客体不相同。

(3)需要具有驱动性,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动力源泉,总是同人的活动联系着,它推动着人以一定的方式向一定的方向行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4)需要常以意向、愿望、动机和兴趣的形式被人体验着。

3、根据需要的来源来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劳动、学习、娱乐、交往);按需要的对象来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知识、文化艺术、道德、审美)。

(二)动机的概念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

动机以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和强度。

动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

动机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当需要以意向和愿望的形式被体验着时,不一定会引起人的行为活动,而动机总是和活动联系着的。

比如想去旅游,但如果没钱也没时间,这种需要是以愿望的形式被体验着的。

等到工作了,有了钱,又有很多假日,于是旅游的需要就进一步上升为动机,开始行动了。

(三)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引起和发动人的活动,调动人的积极性。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干预方法与策略
药物治疗
针对情绪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物理治疗
如电休克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 用于治疗严重的情绪情感障碍。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情绪情感障碍的重要干预手段,包括 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旨 在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 习惯。
动机产生条件
需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就 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
象,从而产生动机。
刺激
外在环境刺激可以激发人们的动机, 如奖励、惩罚等。
兴趣与价值观
个人的兴趣与价值观也会影响动机 的产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或认为有 价值,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
动机功能与作用
• 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使有机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 指向功能:动机使有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和对象,使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 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能够维持有机体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保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目 录
• 动机概述 • 情绪情感基本概念 • 动机理论 • 情绪情感理论 • 动机与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情绪情感障碍及其干预
01 动机概述
动机定义与分类
动机定义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 ,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 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动机分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在动 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 ,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 机。
相应的情绪体验。
生理状态的作用
生理状态也会影响情绪的产生, 但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 而是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共同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 • 认知理论强调人的较高级心理过程对行为 的影响作用,即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 控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 价值与期待有关。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第四节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 概念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 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构成:
四、动机强度与工 作效率 Q:动机越强,效 果越好? 工作效率取决于两 个因素: A.动机本身的强度 B.任务难度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 一、交往动机 1、概念 交往动机(即亲和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归 属于某一团体,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 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 • 关于获得方式的两种不同观点: • (1)本能行为 • (2)后天习得行为
• 马斯洛 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 需要的层次性是以力量的强弱和出现的先后为根据的。
–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力量越强,越力求优先得到满足。只有 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 才会出现。 –占优势的需要也是依次出现的。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人的行为。 • 越是高级需要,越能体现人的特征和人的价值。 • 缺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前者由缺乏所引起,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减弱 ,后者是为 了不断地获得新的满足,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多的发挥。 • 马斯洛估计一般的美国人中,85%生理需要、70%安全需要、50 %归属和爱的需要,40%自尊需要和10%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到了 满足。
• 联系:
• 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 • 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 三、情绪情感的种类 • 1.情绪的基本形式 • 快乐:追求并达到所盼望目的时产生的情 绪体验 • 愤怒:目的受到阻碍,而使紧张积累产生 的情绪体验 • 恐惧: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产 生的情绪体验 • 悲哀:失去心爱的对象或理想、愿望破灭 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背后动机和情绪的科学领域。

它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动机和情绪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动机心理学动机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驱动力。

其主要知识点包括:1. 基本需求理论:基本需求理论认为人类有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包括食物、水、安全、归属感和自尊等。

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会感到不满和压力,从而产生动机来满足这些需求。

2. 动机的分类: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个体内部产生的,例如追求人类的好奇心和自我实现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外界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例如奖励和惩罚。

3.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类追求自主性、能力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它认为当人们感到自主性和能力被满足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追求自我实现。

4. 动机与目标设置:动机与目标设置理论认为个体对于实现目标有动机。

目标设置的过程中,个体会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且设定可行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激发个体更多的动机。

二、情绪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研究的是情绪的形成、表达以及对个体行为和体验的影响。

其主要知识点包括:1.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类普遍共有的情绪,例如喜悦、愤怒、悲伤和恐惧等。

复杂情绪由基本情绪组合而成,例如羞愧、嫉妒等。

2.情绪的生理反应:情绪的体验不仅体现在主观上,也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例如心率加快、呼吸加深等。

这些生理反应是身体对情绪的自然反应。

3.情绪的表达方式:人们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言表达来展现情绪。

这种情绪表达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共嗣。

4.情绪的调节:情绪的调节是个体对情绪的管理和控制。

情绪调节可以通过认知重评、情绪再认知和情绪表达等方式实现。

5.情绪与心理健康:情绪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积极情绪对身心健康有积极影响,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抑郁和焦虑等。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知识点动机和情绪是人类行为的核心驱动力,它们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动机和情绪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探讨它们的定义、分类以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动机心理学知识点1. 动机的定义动机是个体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展开的行动的内部推动力。

它涉及到个体的需要、愿望和期望,是触发和维持行为的原因。

2. 动机的分类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个人兴趣和享受而进行某项活动,外在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

3. 动机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将动机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层次,个体追求满足一个层次需求后才会去追求下一个层次的需求。

- 自决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认为人类有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包括自主性、能力感和人际关系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内在动机。

4. 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动机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和持久性。

当个体对某项任务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力感和任务重要性的认知时,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

二、情绪心理学知识点1.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一种由主观感受、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组成的心理状态。

它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评估和反应。

2. 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归类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基本情绪是指具有普遍认知和生理反应的情绪,如喜、怒、哀、惧、恶、惊等;复杂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组合形成的,如嫉妒、痛苦、愉悦等。

3. 情绪理论- 六基本情绪理论(Paul Ekman):认为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它们是普遍存在于所有文化中的,包括喜悦、愤怒、悲伤、惧怕、厌恶和惊讶。

- 情绪体验理论(Richard Lazarus):情绪是由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评估和解读后产生的,评估的结果会触发情绪的产生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4.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决策和社交行为。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情绪情感激发动机的产生
积极的情绪情感如快乐、兴奋等可以激发个 体的探索和参与动机,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 恐惧、焦虑等可以激发个体的逃避和防御动 机。
情绪情感影响动机的强度 和持久性
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动机的强度和持久 性,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则可能降低动机的强
度和持久性。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动机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动机驱动情绪情感的产生
动机是引发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当个体有某种需求或目标时, 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
动机影响情绪情感的强度和性质
不同的动机强度和性质会导致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如追求成就动机强的人在 成功时会感到自豪和满足,而追求权力动机强的人在失败时会感到愤怒和挫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目 录
• 动机概述 • 情绪情感概述 • 动机理论 • 情绪理论 •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01 动机概述
动机的定义
动机: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它推动个体采取行动,并使行动指向特定的目标。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心理力量,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原因。
社会交往
情绪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重要 的作用,通过共情和情绪共鸣来
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03 动机理论
驱力理论
总结词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内在需求驱动的,这些需求产生驱力,驱力进而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实现满足。
详细描述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动力源自于内在需求。这些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如饥饿、口渴、睡眠等,以及心理需 求,如归属感、成就感等。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内在力量,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 消除不满足的状态,从而满足需求。

动机与情绪情感试题(含答案)

动机与情绪情感试题(含答案)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知识考点 P162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C.追求成功的倾向D.回避困难的倾向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3.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B.内在C.主导D.社会4.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 )动机。

A.外在B.内在C.自然D.从属5.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______动机。

( )A.生理性B.社会性C.主导D.成就6.美国心理学家( )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A.斯腾伯格B.斯金纳C.马斯洛D.华生7.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

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8.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9._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A.动机B.需要C.诱因D.目标10.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 )A.动机B.诱因C.需要D.目标11.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12.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3.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的是( )强度的动机。

A.高B.低C.中等D.无14.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

A.较低B.中等C.较高D.不变15.根据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原理,要想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需要()A.较低强度动机 B.较高强度的动机C.中等强度的动机D.很高强度的动机16.在_________中,最佳动机水平偏高。

()A.中等难度的活动B.简单容易的活动C.难度较大的活动D.复杂程度高的活动17.在活动任务较容易时,要想工作效率较高,动机水平应该怎样( )A.较高B.中等C.较低D.任意强度18.根据_________,在工作激励中,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

程正方《心理学》第7章-情绪与情感

程正方《心理学》第7章-情绪与情感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A
适应功能
B
动机功能
C
组织功能
D
信号功能 (社会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工具)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能,情绪的社 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生时不具备独 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 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感来了解其自 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好的适应。
➢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这三 种非言语交往方式,统称为体语。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类别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能的。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当愿望得以实 现、紧张状态 消除时所产生 的情绪体验。
当愿望不能实现 或达到目的的行 动受到挫折时引 起的一种紧张而 不愉快的情绪。
(三)组织功能
➢ 情绪的组织作用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表 明,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 表现: – 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 – 情绪能影响记忆 – 情绪常常支配人的行为
(四)信号功能
➢ 情绪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 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 6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 宣泄法
– 大哭一场 – 进行剧烈的活动 – 找人倾诉
• 语言调节法 对自己说话,自我鼓励 • 目标转换法 把不顺心的事情放下,去做喜欢的事,
如打球、游泳、听音乐等

心理学情感与动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情感与动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情感与动机知识点总结一、情感的定义与类型情感是人类内心世界中复杂而又丰富的一部分,它是对事物的主观体验和感受。

情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喜悦、悲伤、愤怒、恐惧、惊讶等基本情感,以及爱、同情、自豪、羞耻等复杂情感。

喜悦通常是在我们实现目标、得到期望的东西或者处于愉快的情境中产生的积极情感。

悲伤则往往伴随着失去、挫折和不如意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心情低落。

愤怒源于感受到不公平、被侵犯或者受到阻碍,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

恐惧是对潜在威胁或危险的反应,促使我们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

惊讶则是在遇到意外和新奇的情况时所产生的短暂情感。

复杂情感如爱,包含了深深的关心、依恋和愿意为对方付出的意愿;同情是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的怜悯和关心;自豪来自于个人的成就和优点,增强自信心;羞耻则是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时产生的负面情感。

二、情感的产生机制情感的产生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外部环境中的事件和刺激是引发情感的重要原因。

例如,一场美丽的日落可能会让人感到宁静和愉悦,而突然的噪音可能会引起烦躁和不安。

我们的认知评价也在情感产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这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和解释这个事件。

如果一个人认为考试失败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可能会感到有动力去改进,而另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觉得这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证明而陷入沮丧。

生理变化也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当我们经历不同的情感时,身体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

此外,遗传因素和个人的性格特点也会影响情感的倾向和强度。

有些人天生更容易感到快乐和乐观,而有些人则可能更倾向于焦虑和抑郁。

三、情感的功能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它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环境,例如恐惧促使我们逃避危险,愤怒让我们捍卫自己的权益。

情感也是我们进行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

通过面部表情、语气和身体语言等,我们能够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情感状态,从而促进相互理解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PPT课件
3
动机的种类
需要性质不同
产生源泉不同
在行为中的作用不同
PPT课件
4
动机的种类
需要性质不同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产生源泉不同
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
在行为中的作用不同
主导动机
PPT课件
从属动机
5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耶尔克斯—道森定律 → 动机和效率的关系 → 动机的最佳水平 1、难度适中的任务
简述动机的功能。
答案:(1)激活功能;(1分) (2)指向功能;(2分) (3)调节与维持功能。(2分)
PPT课件
17
32 .教师用激励性评语、作业纠错后得好分、为进 步学生发奖状等方法使学生努力学习。请用需要、 诱因、动机的关系加以解释。 2005年10月 论述题
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 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2分)
动机产生有两个因素,即需要与诱因。(1分)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 活动的动力源泉。(1分)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1分)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 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1分) 诱因与需要紧密相连,形成动机。(1分) 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老师激励的诱因下,形成学习动机(1分)
PPT课件
23
成就动机的特征
三个特征 1、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
PPT课件
24
工作动机
一、定义 1、最有效能,最为复杂 2、使个体努力工作 3、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
二、人为什么要工作? X:为了钱 Y:责任,做好的内驱力 V:自我实现 Z:实现组织目标
PPT课件
24.动机 24.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
活动(1分),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 (1分)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1分)。
PPT课件
16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心理学试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心理学试题 全国2007年4月自考心理学试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分)
PPT课件
18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考点
一、识记: 1、交往动机 2、成就动机 3、工作动机 二、领会: 1、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2、成就动机的成分 3、成就动机的特征 4、工作动机理论
PPT课件
19
交往动机及其获得
交往动机☞ 1、个人愿意归属于团体 2、喜欢与人交往 3、希望得到关心、友谊、
支持、合作与赞赏
PPT课件
20
产生原因
总结:交往动机的产生原因 1、合作 2、情谊 3、归属
PPT课件
21
成就动机
代表人物
麦克利兰 & 阿特金森
主要观点
一、成就动机
☞力求成功 内在动力
二、两种成分
三、三个特征
PPT课件
22
成就动机的成分
1、追求成功:成就动机高→追求富于挑战性的任务 2、回避失败:成就动机低→逃避困难任务
中等动机☞ 效率最佳 2、简单任务 动机↑☞ 效率↑ 3、困难任务 动机↓☞ 效率↑
PPT课件
6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动机的定义
动机的产生
动机的种类
动机强度 与工作效率
动机的功能
需要、诱因 与动机的关系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耶尔克斯 —道森定律
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
主导动机 从属动机
PPT课件
7
考点(识记)
PPT课件
10
考点(领会)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PPT课件
11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领会)
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3、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
PPT课件
12
考点(领会)
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
动机的产生受需要和诱因两种因素共同影响。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目标。 需要得到满足,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 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31
考点(领会)
成就动机的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的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
PPT课件
32
考点(领会)
25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
成就动机
工作动机
产生的原因
两种成分
三个特征
PPT课件
四个理论
26
考点(识记)
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 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 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 与赞赏。
PPT课件
27
考点(识记)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 的内在动力。
PPT课件
14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題。每小题3 分。共12分)
23.诱因 23.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1分),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2分)。
PPT课件
15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 分,共12分)
动机 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
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 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PPT课件
8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PPT课件
9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
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 激物。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PPT课件
1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考点
一、识记: 1、动机 2、需要 3、诱因
二、领会: 1、动机的功能; 2、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 3、动机的种类 三、应用: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PPT课件
2
动机的定义
一、动机的概念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28
考点(识记)
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 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 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 工作的动机。
PPT课件
29
考点(领会)
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
1、合作 2、情谊 3、归属
PPT课件
30
考点(领会)
成就动机的成分
1、追求成功的倾向 2、回避失败的倾向
PPT课件
PPT课件
13
考点(应用)
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
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 足,都会使工作效率降低。
简单容易的工作,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 而上升;困难的工作,动机强度降低,工作效 率反而提高。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 佳工作效率。
PPT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