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图形的旋转(7)
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基本术语;
2. 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在坐标纸上进行简单的图形旋转练习;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具:坐标纸、图形卡片、直尺、铅笔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旋转图形,激发学生对图形旋转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旋转结果,并讨论旋转前后的变化。
3. 概念解释:向学生介绍图形的旋转概念和基本术语,如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等。
4. 方法演示: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图形旋转的方法和步骤。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坐标纸上进行简单的图形旋转练习,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图形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一些实际例子。
7. 总结: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图形旋转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演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图形的旋转概念和基本术语,并掌握了图形旋转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拓展应用的环节,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旋转角度的概念理解较困难,需要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巩固所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能够辨别和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还不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进一步巩固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能够辨别和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和规律,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教师总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和指导。
5.应用: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评价和指导。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章节名称图形的运动(二)课时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学策略轴对称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让学生感受旋转的过程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难点: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互助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旋转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旋转的性质,如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前后的图形等。
同时,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剪切和拼接图形,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讨论旋转的应用问题,或者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制作旋转图案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旋转知识的掌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1课时图形的平移【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例1,第2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图形的平移,增强对图形变换的兴趣,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方向和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铺垫孕伏,揭示课题1。
提问: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学生思考后汇报。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交流后汇报.(师板书:形状和大小完全没有发生变化)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师板书:方向(竖直:上、下;水平:左、右))3。
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的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重点知识点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画图形的另一半:①找对称轴。
②找对应点。
③连成图形。
2、对称轴的条数: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①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②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①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③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④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3、比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 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学会用旋转的方法来变换图形。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体会图形旋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旋转规律,感受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理解旋转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学会用旋转的方法来变换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旋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学会用旋转的方法来变换图形。
2.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旋转规律,感受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旋转规律。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学知识吗?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旋转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
2.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旋转的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课件

新知讲解
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是绕 着一个点旋转。
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 方向正好相反。
新知讲解
顺时针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 时针旋转。
新知讲解
逆时针
与顺时针相反的是逆时针旋 转。
新知讲解
活动提示: 听口令做动作,先伸平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或逆
时针;再伸平左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或逆时针。
新知讲解
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 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 的?旋转了多少度?
新知讲解
O
转杆打开是绕点O顺时 针旋转90°。
O
转杆关闭是绕点O逆时 针旋转90°。
新知讲解
旋转 三要素
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
新知讲解
A点固定不动。
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吗?
从第113页剪下和 它同样大的三角形 ,在图上试一试。
图形的旋转
数学苏教版 四年级下
新知导入
说一说它们是怎 么运动的?
新知导入
说一说:摩天轮是怎么旋转的?
摩天轮是绕着中间的 点旋转的。
新知讲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家户户都购买了小汽车。XX 小区为了规范管理,安装了转杆 来管理车辆的进出。
新知讲解
自学提示: 1.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 2.讨论:上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
课堂练习
2.填一填。
(1)钟面上从9:00到9:30,分针( 顺 ) 时针旋转了( 180 )°。 (2)钟面上从2:00到4:00,时针( 顺 ) 时针旋转了( 60 )°。
课堂练习
3.按要求画图。
A (1)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2)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旋转》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旋转》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学会用旋转的方法来变换图形,并能够发现和欣赏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旋转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旋转现象,如风车、旋转门等。
但学生对旋转的理解还较为表面,缺乏对旋转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概念,感受旋转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旋转的意义,学会用旋转的方法来变换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学会用旋转的方法来变换图形。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本质,发现和欣赏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旋转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旋转的现象。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旋转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优化改进)

A
逆时针旋转90°
A
顺时针旋转90°
A
B C′
A
如何画三角形
逆时针旋转900后
的图形?
B′
C
先画 再画AB AC 的 的 然后连接 B′ C′ 垂直线段 垂直线段 AB′, AC′,长度 长度 还是 还是5 3格。 格
(1)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2)把小旗图绕B点逆时针旋转90°
A B
观察下面3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 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 特点? 图形都变成一个长方形吗?
12
1
2
O
8 7
6 5
3
4
指针从“12”绕O点顺时针旋转( 900 )到“3
11 10 9
12
1
2
O
8 7
6 5
3
4
指针从“6”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0 )到“12”
转杆打开是绕O点 转杆关闭是绕O点 逆时针)旋转(90° 顺时针 ( )( )旋转( ) 90°
O
O
你会把右边 的三角尺绕 A点旋转900 吗?
两市镇二完小
李贵松
1. 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 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度的含义,能在方格纸 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 用。
物体旋转时总Βιβλιοθήκη 绕着一个中心进行转杆打开转杆关闭
物体旋转有两种不同的方向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
11 10 9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 第一单元2.旋转 苏教版 (共21张PPT)

巩固练习Βιβλιοθήκη 钟摆绕点O(顺 )时针旋转
不超过10°。
钟摆绕点O
(逆 )时针旋转
不超过10°。
翻斗车车厢
按(顺)时针方向
旋转30°。
说一说: 怎样从图(1)得到图( 2)?
⑴
⑵
O
⑵
左侧有车通过,车杆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汽车通过之后,车杆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C
D
o
B
A
o
操作要求: 1、将三角形直角的顶点对准点O,先在方格纸上将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三角形恢复原位后再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并描出三角形旋转后所在位置。 2、(1)三角尺旋转前后相对应直角边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 (为了更好的观察,
你还记得这是什么现象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你能说说吗?
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
顺 时 针 旋 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方向。
逆 时 针 旋 转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方向。
请你伸出你的右手,跟着图形感受顺时针 和逆时针旋转方向。
钟面是一个( 周)角, (360)度。
可用不同颜色标出各边) (2)三角尺旋转前后的形状、大小、位置发生变化了吗? 3、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o
判断一个图形旋转的角度: 挑选图形其中一条连着中 心点的边,这条边与旋转后 的边之间的夹角度数就是 该图形旋转的角度.
上图中图中的三角形按( 逆 )时针方向旋转了( 90°),图 中的三角形按( 顺 )时针方向旋转了( 90° )。
1到12把钟面平均分成(12) 个大格。每个大格( 30 )度。
描述物体旋转三要素:
中心点:绕什么点 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角 度:旋转了多少度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钟面上的时针从3:00 到9:00 旋转了( )
(2) ( )千克的物品可以使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35°。
(3)
指针逆时针旋转90°,从指向A 旋转到指向
( ) ;指针顺时针旋转90°,从指向B旋转到指向( ) 。
3. 画出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参考答案: 1.
2.(1)180° (2)3 (3)B,A 3.
一、说教材
《图形的旋转》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 称》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经历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 过程。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一道题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转杆打开和 关闭的过程,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有助于学生进 一步体会图形旋转的特征。第二道例题教学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旋转的?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 ? 4)、画出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º的图形。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画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A、确定一条边,按要求旋转后得到一个新位置,再依次画出其 他的边。 B、先确定从A点出发的两条边,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C、用实物旋转后,再画出实物所在的位置。 说明:为了表示旋转的方向,还要在一组对应边之间画出弧形, 标上箭头。
6)、画出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º的图形。 学生独立画图,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本着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有个人发挥 的空间,自己说自己动手,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
板块三、课堂练习 1.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2. (1)
教学难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旋转》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旋转》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称、平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旋转特征,理解旋转的意义,学会用旋转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旋转的概念,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再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对称、平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掌握旋转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意义和旋转的特征。
2.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旋转现象。
2.采用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前后的图形变化。
3.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4.采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思考,提高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实物图片或模型。
3.旋转的操作材料。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如旋转门、旋转的风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在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在运动时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旋转的。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旋转。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在旋转时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在旋转时有什么特点?旋转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形在旋转时,每个点离同一个点的距离不变,旋转前后的图形是相似的。
2、旋转-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旋转-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认识旋转。
2.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操作。
3.能够通过旋转将图形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旋转等概念的认识与简单操作。
•教学难点:将图形进行旋转并移动到指定位置。
3. 教学内容与过程3.1 教学内容1.旋转的概念2.旋转的操作方法3.利用旋转将图形移动到指定位置3.2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呈现一幅有“旋转”的图示引出旋转概念,并通过对比展示“旋转”和“转动”的不同,引出旋转的概念,即绕着一条轴旋转。
Step 2:讲解通过两个图例,明确讲解旋转的方法:先选择旋转轴,再旋转所要移动的图形。
Step 3:演练通过教师现场演示,让学生模仿操作,进行简单的旋转操作。
Step 4:强化此步骤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师将几个图形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旋转和移动的方法将它们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上。
Step 5:拓展让学生自行用平面纸板制成实物模型,并运用旋转概念完成设计。
4. 教学评估教学采取小组评估的形式进行。
分组完成有关旋转的操作,然后相互交换,观察对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案。
5. 课后练习在课后提供一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并将部分答案在下节课前公布在教师站内上。
6.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基本掌握了旋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但部分学生在将图形移动到指定位置上存在难度。
教师下节课将更加注重此方面的讲解与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应用。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概念,如平移和轴对称。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旋转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如何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特点,能够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和图形,如玩具、卡片等,用于演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的变换,如玩具的旋转、图形的翻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变换的特点和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巩固和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平移》平移旋转和轴对称PPT教学课件

小船图先向( )平移了(
)
格,再向(
)平移了(
)格。
电灯图先向( )平移了(
)格,
再向(
)平移了(
)格。
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
5格
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
5格
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
4格 5格
把蓝色和绿色正方形都向右平移8格,分别涂上颜色; 把红色正方形向左平移4倍,涂上颜色。
课堂习题
5.在图中把三角形向上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4格。
【解析】先确定三角形的关键点——三个顶点,然后平移这三个顶点到相应的位置,最后连 接这3个点。
课后习题
1.长方形有( 2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等腰三 角形形有( 1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3 )条对称轴,圆有 (无数)条对称轴。
【结论】相同点: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不同点: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教学新知
例题1:(2)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说说你 是怎样数的。
方法1:看帆船上的一条线段,这 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 船就向右平移了9格。
方法2: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 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就向 右平移了9格。
课堂练习
4.如下图所示: (1)号图形向( 上 )平移了( 2 )格。 (2)号图形向( 左 )平移了( 4 )格。 (3)号图形向( 右 )平移了( 6 )格。
【解析】在判断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移 了几格时,不能数原来的图形和平移后的 图形之间的格子,而是要通过数对应点平 移了几格,才是图形平移了几格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图形的平 移,同学们要能够按照要求 将一个图形进行上下左右的 平移,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 经过怎么样的平移得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旋转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这里是第一次教学旋转的中心,即绕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的角度。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
教学难点: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º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准备: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顺时针、逆时针:
1、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形钟面,中间点上一个点,做一个纸质指针。
先把指针指向“12”,顺时针旋转一周,学生则用手势表示。
指出:刚才我们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板书:顺时针)
2、有“顺时针”,还有“逆时针”,谁来指一指逆时针是如何旋转的?
二、认识按角度旋转:
1、指针从12开始顺时针旋转到12,问:刚才的时针钟面转的?
(顺时针旋转了360 º)
转到“3”呢?“6”呢?……(老师分别演示,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了多少度。
)
2、学习例题1,说说转杆打开,旋转了多少度?转杆关闭呢?
三、认识简单图形的旋转
出示方格纸,按例题所示摆好三角板。
问:你会把右边的三角尺绕A点旋转90 º吗?
同学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
交流:(1)顺时针旋转;(2)逆时针旋转。
具体指导画法:(1)确定一条边,按要求旋转后得到一个新位置,再依次画出其他的边。
(2)分别多确定几条边,再连成图形。
(3)用实物旋转后,再画出实物所在的位置。
指出:A点是不能动的。
四、完成想想做做:
1、看图填空: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并交流。
2、做一做,画一画。
注意指导,可以让学生从某条边入手考虑,学有困难的也可用实物旋转后再画。
3、观察下面3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选择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都变成一个长方形吗?
建议学生把旋转的过程在图上标出来,并画出拼成的长方形。
五、指导并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