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州古建筑的地域特色

合集下载

福州镇海楼的简介

福州镇海楼的简介

福州镇海楼的简介镇海楼,位于我国福建省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

自古以来,镇海楼就是福州的象征,被誉为“福建第一楼”。

一、镇海楼简介镇海楼,又称福建提督府大楼,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历经明、清两代的修建和扩建,形成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镇海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楼高约21米,为歇山顶、重檐、木结构建筑。

二、镇海楼的历史背景镇海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

当时,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地位日益重要,为了防御倭寇侵扰,明朝政府决定在福州修建镇海楼。

在明清两代,镇海楼不仅是军事要塞,还是地方政府办公场所。

直至民国时期,镇海楼逐渐失去了军事功能,成为一座文化地标。

三、镇海楼的建筑特点镇海楼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

楼内设有的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题材丰富,造型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楼外,镇海楼前的“双塔凌云”和楼后的“螺女照镜”等自然景观,与古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四、镇海楼的文化价值作为福州的历史文化名胜,镇海楼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

楼内陈列的福州历史文物和民俗展览,展示了福州地区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和发展成就。

此外,镇海楼还是福州市重要的民间信仰场所,供奉着福州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祇。

五、参观镇海楼的旅游指南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镇海路1号开放时间:早上8:00至晚上22:00门票价格:免费交通指南:乘坐公交至镇海楼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总之,镇海楼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瑰宝,游览镇海楼,不仅能领略古建筑的韵味,还能深入了解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

福州梁厝古建筑介绍

福州梁厝古建筑介绍

福州梁厝古建筑介绍福州的梁厝啊,那可是个宝藏地方,藏着好多古建筑呢。

这些古建筑就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那儿,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梁厝的古建筑,从你第一眼看到,就仿佛能把你拉回到过去。

那房子的模样,和现代的高楼大厦比起来,就像是小家碧玉和时尚名模站在一起。

古建筑有着独特的韵味,它们的屋顶,弯弯的像月牙儿一样。

瓦片一块挨着一块,整整齐齐的,就像一群听话的小孩子。

这些瓦片经过了无数次风吹雨打,颜色有些斑驳,可这正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啊。

你看那瓦片上的青苔,就像是岁月给它们画上的小绿花,多有生机。

走进这些古建筑,你能感觉到一种宁静。

屋子里面的木质结构,就像一个骨架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子。

那些木头柱子,粗粗的,摸上去糙糙的,但是却有一种厚重感。

你想啊,这柱子得承载了多少重量,经历了多少春秋冬夏。

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不管外面怎么风吹草动,始终坚守岗位。

墙上的窗户啊,那可都是精雕细琢的。

窗框的形状有的像花朵,有的像云朵,就像一幅幅天然的画框。

透过窗户往外看,外面的景色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一会儿是鸟儿飞过,一会儿是风吹树叶动。

梁厝古建筑周围的环境也特别美。

有潺潺的流水,那水啊,清澈得能看到水底的小石子和游动的小鱼。

这水就像是古建筑的镜子,把古建筑的美倒映在水里,一虚一实,就像一对双胞胎,只不过一个在地上,一个在水里。

水边还有一些石头,形状各异,有的像乌龟,趴在那儿晒太阳;有的像骏马,仿佛随时要奔腾起来。

这些石头和古建筑相互映衬,让整个画面更加和谐。

在这些古建筑里,还藏着好多故事呢。

老一辈的人啊,他们在这里生活过,喜怒哀乐都在这里发生过。

也许某个角落,曾经有小孩子在那里玩耍过家家;也许某间屋子里,曾经有老人在那里讲着古老的传说。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记忆盒子,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记录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再看看那些古建筑的大门,厚重而庄严。

门上的锁啊,都锈迹斑斑了,就像一个忠诚的守卫,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福州烟台山的建筑风格

福州烟台山的建筑风格

福州烟台山的建筑风格
福州烟台山的建筑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中西合璧、西式、民国风等。

这些建筑风格的形成与烟台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烟台山位于福州市仓山区,是福州老城区的一片历史风貌区,也是福州近代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在烟台山上,既有中式建筑,也有西式建筑,这反映了烟台山作为福州近代重要通商口岸的多元文化特色。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烟台山上比较常见,这些建筑往往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材料,如砖木、石材等,但在造型和布局上却吸收了西方的元素,如采用西式建筑的比例和结构,或者在细节上运用西式的装饰手法。

这种风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展现了西方文化的融入。

西式建筑在烟台山上也有很多,这些建筑大多采用砖石结构,以几何形状为基本构图元素,外观简洁明快,反映了西方建筑的理性主义风格。

同时,一些建筑还运用了地方材料和传统工艺,以适应福州本地的气候和文化环境。

民国风的建筑风格在烟台山上也有所体现,这些建筑往往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但在细部处理上却融入了西方的装饰手法,如采用西式的窗户、栏杆等。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又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总之,福州烟台山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既有中式建筑的传统韵味,也有西式建筑的简洁明快,反映了烟台山作为福州近代重要通商口岸的多元文化特色。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城市带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福州古建筑介绍

福州古建筑介绍

福州古建筑介绍
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具有特色的古建筑。

以下是一些福州的古建筑介绍:
三坊七巷。

这是福州最著名的历史街区,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三坊七巷中的建筑多为官府、士大夫、商贾住宅,风格独特,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华林寺。

位于福州西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福州文庙。

位于福州市中心,是福建省最大的文庙之一,也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福建土楼。

福州周边的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好的防御性能。

闽江石塔。

位于福州市闽江畔,是明清时期福州的重要地标之一,也是福州城市发展的见证。

以上仅是福州众多古建筑中的一部分,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福州文化的象征,对于了解福州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独具特色的建筑结构而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我们将从福建土楼的特征和风格入手,深入探讨这一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一、特征1. 简洁大方福建土楼的外观造型简洁大方,没有繁复的雕饰和装饰。

土楼多采用方形或圆形平面布局,外观整体呈现出稳重大方的风格,非常符合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2. 独特的建筑结构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它采用了石块砌筑的方式,外墙厚实坚固,堪比现代建筑的耐震性能。

在外墙之外,还有一圈圈木质结构的楼廊环绕,不仅美观,而且能够增加楼房的稳定性。

3. 独特的防御功能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符合古代人们的安全需要,它们多是多层楼房,内部有楼梯和走廊相连,但外部却没有直接的楼梯和门窗,可谓是天然的坚固堡垒。

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使得土楼成为了古代人们生活的安全堡垒,不仅可以抵御外敌,而且能够有效防范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二、风格1. 古朴自然福建土楼的风格以古朴自然闻名,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充满了古代温馨淳朴的气息。

土楼多以原木为主要建材,室内装饰简洁大方,没有华丽的装饰或者奢华的摆设,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生活气息。

2. 民俗风情福建土楼的风格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它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还融合了各种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土楼风格。

在土楼内部,往往可以看到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福建土楼独特的风格体现。

3. 与自然的和谐福建土楼的风格与自然的和谐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在设计和建造土楼的过程中,人们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使得土楼在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下都表现得非常和谐。

不论是在山水之间还是在丛林深处,福建土楼都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极大地增加了其魅力。

通过对福建土楼的特征与风格的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古老建筑的独特魅力。

福州古厝的介绍

福州古厝的介绍

福州古厝的介绍福州古厝是福州独特的建筑形式,也是福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州古厝是一种具有浓郁东南亚特色的建筑,其独特的形式和精湛的工艺使之成为福州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福州古厝的建筑风格独特,通常由厅堂、天井和厢房组成,形成了独特的“一进三厅”的布局。

厅堂通常位于房屋的正中间,是厝内人们休息、接待客人的地方。

天井则位于厅堂的前方,起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

厢房则位于厅堂的两侧,用来居住和储藏物品。

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有序,展现了福州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福州古厝的建筑材料多使用木材,这是因为福州地处于山区,木材资源丰富。

福州古厝的屋顶通常采用青瓦,经过精心的制作和装饰,使整个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厝内的门窗和雕花也是福州古厝的特色之一,精致的雕花工艺展现了福州人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福州古厝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东南亚文化的影响,体现了福州作为一个港口城市的特点。

古厝的外墙通常会涂上鲜艳的颜色,以吸引人们的注意。

厝内的装饰也非常讲究,雕花、彩绘等都体现了福州人民对美的追求。

福州古厝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福州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古厝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福州古厝通常代代相传,是福州人民家族历史的见证,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古厝中,人们可以了解到福州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关系,感受到福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福州古厝的保护和传承是福州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厝的保护工作,通过加大投入和加强管理,努力保护福州古厝的独特魅力。

同时,福州市也加强了对古厝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人们来福州参观和体验福州古厝的魅力。

福州古厝作为福州独特的建筑形式,不仅展现了福州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也体现了福州作为一个港口城市的特点。

古厝的保护和传承是福州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管理和推广,福州古厝将继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们来福州感受和了解福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浅谈福州古建筑的地域特色

浅谈福州古建筑的地域特色

浅谈福州古建筑的地域特色210893729 王舒拓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占地40公顷,人口约1.4万人,现有古民居268幢。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桂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

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

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

简述闽南建筑的特点

简述闽南建筑的特点

简述闽南建筑的特点闽南建筑是指中国福建省闽南地区所建造的传统建筑,它是福建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

闽南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将对闽南建筑的特点进行简述。

1. 建筑形式丰富多样:闽南建筑以庙宇、祠堂、民居等为主要建筑形式,其中以庙宇最为典型。

闽南庙宇建筑多采用多层檐式和硬山顶式,外观宏伟壮观,富有雕琢和装饰,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而民居则以四合院和厦式建筑为主,四合院布局合理,厦式建筑则以宽敞明亮的厦厅为核心,形成独特的空间格局。

2. 巧妙运用木结构:闽南建筑采用传统的木结构,通过梁柱搭建起建筑的基本框架。

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考验。

闽南建筑的木构件雕刻精细,装饰繁复,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

3. 精美的雕刻装饰:闽南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和雕刻的精美。

庙宇和祠堂的门楼、檐口、斗拱等部位常常雕刻有各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图案,寓意吉祥和富贵。

民居建筑的窗棂、门楣等部位也常常装饰有各种吉祥图案,如莲花、龙凤等,使建筑更加美观。

4. 独特的建筑布局:闽南建筑注重建筑布局的合理性和空间的利用效率。

庙宇和祠堂的布局常常采用“后殿前廊”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的厅堂和门廊连接起来,形成宽敞的空间。

民居建筑则以四合院为主,中间是一个天井,四周是厅堂和房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既保护了隐私,又方便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

5.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闽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尤其是庙宇建筑更是注重与周围山水的和谐。

庙宇常常修建在山水之间,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的营造,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民居建筑也常常种植花草树木,形成庭院景观,增加居住的舒适感。

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技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闽南建筑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依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承。

福州古建筑的文化特征

福州古建筑的文化特征

福州古建筑的文化特征作者:阮章魁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9期摘要:福州古建筑文化渊源留长,北方的建筑文化随着移民南迁,进入福州,与福州本地的文化与环境相融合,逐渐发展出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即有传统的礼制秩序,又加强了宗族教化;南方的穿斗木构体系逐渐成为主导;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深入人心:独特的工艺技术造就独特的建筑装饰。

关键词:古建筑文化特征广义的古建筑概念十分广泛,大致可以分为城防建筑:城池、堡寨、炮台等;交通水利设施:桥梁、驿路、古渡、街亭、陂塘、圳渠等;宗教建筑:寺院、宫观、塔庙等;文教建筑:孔庙、文昌阁、书院、书屋等;民商建筑:民居、园林、祠堂、墓葬、会馆、商铺等。

一般的概念上古建筑主要指以木构为主体的具备一定活动空间的传统建筑形式。

福州先民的建筑营造活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福州各个地方发掘的文化遗址,均濒临当时的海岸线,先民依山傍海而居。

新石器时期的穴居形式应算是福州古建筑的萌芽期。

越国贵族南迁,在福州盆地建立闽越王城,据考古发掘,其宫殿规模宏大,已经采用了大量的榫卯结构。

随着大批的北方士族来此定居,北方的木构形式已经深深地影响了福州的建筑,并形成自己的特征。

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福州古建筑接纳吸收北方先进的营造文明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唐宋以来福州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海外贸易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福州古建筑也达到一个高峰期。

现存的福州古建筑多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种建筑形式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基本走向定式,这段时间可以看做福州古建筑的成熟期。

五口通商后,大量西式建筑冲击着传统的建筑形式,福州古建筑也逐渐走向没落。

由于福州历来不是政治中心,长期以来都是作为地方政权存在。

福州的官式建筑极为少见,宫殿因年代久远已不存在,为数不多的如华林寺、孔庙等大型建筑也由于是面向普通平民,其官方的特质也相对淡化。

相反,民间的坛庙、祠堂、民居等却十分兴盛,表现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福州的古建筑是北方文化思想和闽地固有的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具有以下文化特征:1、传统儒学、理学思想对礼制秩序的要求在建筑上反应。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南部的永定、鼓浪屿、南靖、泉州等地。

福建土楼是土木结构的建筑,一般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其主要特征在于它们的外墙受到了外力的磨损,而内部的墙壁却仍然坚固。

在福建土楼中,人们可以看到木结构、砖石结构、灰泥和芦苇的结构等多种建筑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建筑风格。

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土墙厚实福建土楼的土墙一般要有好几米的厚度,厚实的土墙使这些楼房极为坚固,并且保持了均衡的温度,这也是居民在严寒的冬季和高温的夏季都能够感觉到凉爽舒适的原因之一。

2. 安全性高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一般是三至五层的建筑,采用稳定的承重墙和构件,不容易受到地震等天灾的破坏。

在古代,福建土楼的安全性也为人们所信赖,因此,土楼内也常常可以看到居民在战争或其他灾难时逃脱的遗留的许多武器和生活用品。

3. 装饰精美福建土楼的外墙和内部的土墙上都装饰有各种花纹、雕刻和浮雕,这些装饰往往非常精美,有的还有灯笼、绳子、盆栽等装饰物,让人感受到了福建土楼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

另外,土楼内部和外部都有很多艺术品,包括漆画、木雕、石雕等。

1. 四合院式四合院式的福建土楼是最普遍的形式,多数土楼呈圆形或方形,周围修建了四条走廊和许多房间。

四个大约有7米长的走廊环绕在中心庭院四周,形成了四合院的布局。

而庭院中心地带则是用以聚合集体生活的固定场所,包括木室、花坛、象棋柜以及竹笆座、竹鸟之类。

2. 集成式集成式的福建土楼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城市,是几十座相连的土楼构成的中建筑风格。

集成式土楼内较为独特的是可以看到它的周围有一条巨大的城墙,里面的每间土楼又都是独立的,但是为了方便交流,这些土楼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着的。

此类表现出来的形态有编号交叉式、重迭式、斜向式、环排式四种。

总的来说,福建土楼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它呈现出的构造美是来自于工业化社会中缺失的手工艺的美丽线条,在福建土楼的内部外部,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魅力。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建筑,是福建省南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文化。

福建土楼建筑被誉为中国南方乡村民居建筑中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格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固耐久。

福建土楼建筑由石块、土砖、木材等天然材料组成,建筑结构合理,墙壁厚实,绝对不用钉子和水泥,这种结构设计使土楼在荒山野岭中屹立不倒,历经数百年后仍然相当坚固。

二、具有防御性。

福建土楼最初是为了防御土匪和敌人而建造的,它的厚壁、高墩、重门是一道天然防线,能够有效地防范外敌入侵,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独具装饰性。

福建土楼的立面、室内墙壁均绘制了各种图案,装饰着各种石雕、木雕、泥塑、剪纸等,丰富多彩,显示了福建民居建筑的鲜明地方特色,也是福建民间文化的瑰宝之一。

四、充分考虑风水。

福建土楼的整个建造过程都考虑了风水因素,其房间的朝向、布局、颜色、装修等都遵循着风水學的理论和哲学,以求得理想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五、注重功能性。

福建土楼的每个楼层经常被设计成一个小社区,所有的设施都充分体现出居民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充分考虑到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功能性。

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福建土楼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它还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福建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

例如,福建土楼的建造往往与崇拜祖先相关,福建土楼的墙壁上经常绘制着祖先的肖像。

此外,福建土楼也常常作为民间戏曲、音乐、舞蹈等社交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总之,福建土楼建筑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它具有坚固耐久、具有防御性、独具装饰性、充分考虑风水、注重功能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特点。

福建土楼的建造和保护不仅可以保留福建民间文化,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项有着深远意义的事业。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福建卷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福建卷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福建卷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福建卷概述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

福建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并且在传承与保护传统建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为您深度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福建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并探讨其传承与发展。

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依山傍水,融入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传统建筑往往选择在山水之间建造,以山为屏,以水为护,将自然风景纳入建筑之中。

建筑物往往以曲折的路径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1.2 建筑材料与结构中国传统建筑广泛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木材作为一种天然的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并且可以调节室内湿度。

传统建筑的结构设计注重木材的搭接与支撑,通过巧妙的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稳固和坚固。

1.3 四合院与庭院中国传统建筑常常拥有宽敞的庭院或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独特的建筑形式,由四个建筑体围绕一个中心庭院而成。

庭院不仅提供了自然采光和通风的条件,还成为人们活动、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2. 福建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福建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传统建筑特色。

福建传统建筑在结构、雕刻和装饰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2.1 厦门和福州的传统建筑福建传统建筑以厦门和福州的建筑风格最为著名。

福州传统建筑注重山水的融入,建筑常常以山为依托,以水为护。

而厦门传统建筑则更注重与海洋的关系,建筑常常面向海洋,并且在建筑中融入了海洋元素。

2.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福建传统建筑的瑰宝,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一类。

土楼由土坯、石块和木材等材料建造而成,具有防御和守望的功能。

土楼又被称为“活的历史博物馆”,因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

3. 传承与保护传统建筑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关于闽南古厝的资料

关于闽南古厝的资料

关于闽南古厝的资料闽南古厝是福建闽南地区传统的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古厝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与闽南地区的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闽南古厝的详细介绍。

一、建筑特点:1. 建筑结构:闽南古厝通常采用木结构,建筑材料多使用柚木、杉木等木材,结构严密牢固。

古厝以“四合院”为主要布局,由前厅、正厅、客厅、后厅等部分组成,各个厅堂错落有致,形成小巧精致的庭院。

2. 建筑装饰:闽南古厝装饰丰富多样,以雕刻和彩画为主要形式。

建筑外观常以精美的木雕装饰为特色,如窗棂、门楣、梁柱等处的木雕花纹精美繁复,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

室内的彩绘壁画和彩绘雕梁,以及窗户上的花窗亦是古厝装饰的重要元素。

3. 特色构件:闽南古厝的特色构件包括“阳角”、“飞檐”、“斗拱”、“斗栱”等,这些构件形式独特,造型奇特,被誉为“木雕艺术精品”。

二、区域特色:1. 异地风情:闽南古厝虽属于建筑学中的“四合院”建筑,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古厝的设计和装饰会因地域而有所差异。

例如,漳州的古厝通常建在山坡上,利用地形起伏形成多层楼阁;泉州的古厝则注重红砖与木构的结合,给予建筑更为庄重的气息。

2. 跨越时空:闽南古厝不仅是历史建筑的代表,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不同古厝代代相传,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闽南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见证。

古厝内部常设有祠堂,供奉祖先和家族的神明,体现着家族的血脉传承与家风文化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功能: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闽南古厝不仅具有建筑上的美学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1. 历史价值:闽南古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这些古厝见证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是城市和乡村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载体。

2. 文化内涵:闽南古厝不仅是建筑形式和技艺的集大成者,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在古厝中可以看到传统的文化元素,如对祖先的崇拜、家族的重视、尊师重道、礼仪及宗教信仰等。

赏析“福州古民居”特色建筑艺术

赏析“福州古民居”特色建筑艺术

赏析“福州古民居”特色建筑艺术(组图)
福州民间古建筑的魅力,以其工匠的高超技艺,倍受中外建筑专家的青睐。

原因何在?宋代曾任过福州知州的散文大家曾巩在他所撰的《道山亭记》中,已为我们道出了个中的缘由。

" 麓多杰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居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然而福州古民居,正是福州古建筑的代表。

灰墙青瓦古朴大方的福州古民居,布局严谨,院落相连,中轴对称,以木结构承重,有精雕细刻的石木构件和舒展的大斗门.宅院四周有高、厚砖或土筑的风火墙。

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惟独福州古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墙峰饰以飞鸟走兽、花鸟鱼虫及人物风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夹着中轴线上主厅堂的屋盖。

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屋盖飞檐,雕饰华美.建筑脉络以直线型与曲线型混合镶嵌变化多端,疏密有致,富有动感,通过工匠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且各有吉祥寓意,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福州古民居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

开敞式的厅堂,与天井融为一体。

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经过历史沧桑,福州古民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学术价值和民俗视觉美学价值。

也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州古厝的介绍

福州古厝的介绍

福州古厝的介绍福州古厝是福建省福州市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州古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福州古厝起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是福州市民居建筑的代表。

它是一种集住宅、商业和宗教于一体的建筑形式,既满足了人们居住的需要,又展示了当地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福州古厝的建筑风格独特,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坊厝式,多为四合院式布局,形状像一个大的“回”字,中间是天井,四周是房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二是巷厝式,多为直线布局,房屋沿街排列,形成了一条条狭长的巷道。

福州古厝的建筑风格独特,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各种元素,如抱厦、假山、宝顶、花窗等,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特色。

古厝的外观多采用木结构,红色砖墙,灰色瓦顶,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古厝的内部布局也非常讲究,一般有正厅、左右厅和后厅,正厅是主要活动场所,左右厅是客人接待场所,后厅是家庙或神龛。

古厝的门窗、梁柱、栏杆等部分都雕刻精美,充满了艺术气息。

福州古厝不仅在建筑上独具特色,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厝一般都有自己的家训和家训堂,家训是古厝主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家训堂是传承家训的场所。

古厝还有自己的神龛和祠堂,供奉着祖先和神明,人们在节日和特殊场合会举行祭祀仪式。

古厝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表演,如木偶戏、布袋戏等,这些艺术形式也是福州文化的一部分。

福州古厝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福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古厝的保护和修缮,同时也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到古厝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福州古厝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对福州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我们自身文化认同的一种表达。

福州古厝的介绍到此结束。

福州古厝作为福建省福州市特有的建筑形式,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福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州古厝的魅力将会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了解和欣赏。

福州市人文古迹介绍

福州市人文古迹介绍

福州市人文古迹介绍
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濒东海,西接江西,北界福建,南临闽江。

全市总面积7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2万人。

福州市历史悠久,是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福州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在闽江上游闽县(今福州市)建都称“侯官”,福州由此得名。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于今市治(今台江区)置晋安郡;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以福州为福州道、闽州、福州观察使;宋代先后改为福州路、福州府和福州路治所;元代再次改称福州市;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为闽县。

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又置福建省,省会迁至福州。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称福州市。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福州这座城市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其人文古迹众多,历史遗存丰富,既有大量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庙宇等历史遗迹,也有历代名人石刻和题刻等文物遗存。

—— 1 —1 —。

论福州_三坊七巷_传统街区及建筑的地域特色

论福州_三坊七巷_传统街区及建筑的地域特色

・规划・设计・研考・论坛・论福州“三坊七巷”传统街区及建筑的地域特色张 鹰 (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350002)摘要:福州建城至今历2200多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它是一座“山中之城、城中有山”的独特城市。

“三坊七巷”是该城中保留较完整、规模较大的明清的传统居住建筑街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瑰宝。

为了完整地保护这块全国罕见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的人文景观和建筑特色,以“三坊七巷”典型民居为例剖析福州传统居住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地域特色。

关键词:福州 历史文化名城 “三坊七巷”传统街区 地域特色T re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 raditional R esidential District of”san-fang Q i-xiang”in Fuzhou Zhang Y ing (The Department O f Architecture,Fuzhou University 350002)Abstract:Fuahou has existed for m ore than2200years.It is one of distinguished historic cultural cities in china. Fuzhou is a unique city that m ountains encircle the city and there are s ome small hills in it.”San-fang Qi-xiang”is a large-fang Qi-xiang”is a rare cultural property of Fuzhou.F or protecting the human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re2 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strict,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spatial formation of one old hous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district.K eyw ords:Fuzh ou historic cultural city the”San-fang Qi-xiang”traditional distric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一.引言福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一直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福建土楼广泛分布于福建省南部的山区和沿海地区,是福建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

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倾注其中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一、土楼的特征1.建筑结构独特:福建土楼是福建传统民居的代表,它的建筑结构独特,是由厚实的土墙、木构架和青砖组成的。

土楼的主要材料是土、石和竹木,这些材料都是当地丰富的资源,因此土楼的建筑成本非常低廉。

土楼采用厚实的土墙,这种墙体具有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效果,使得土楼在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2.外观独特:土楼的外观十分奇特,它呈现出圆形或方形的外形,表面平整光滑。

而土楼外部的涂料则采用特殊的油漆,这种油漆具有防水、防火、防腐的功能,使得土楼能够更好地适应潮湿多雨的气候。

3.内部结构合理:土楼内部结构非常合理,每一层楼都设有走廊,便于居民通行。

而大厅、庭院、楼梯等区域的设置也很科学。

尤其是土楼的楼梯设计独具匠心,既能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又能起到防御和防盗的作用。

4.防御性强:土楼外墙浑厚,其上分布着枪眼、箭窗等防御工事,既能够抵挡外敌的入侵,又能够防范盗匪的打劫,可谓一举两得。

二、土楼的风格1.古朴典雅: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古代民居风情。

它在设计风格上充分体现了福建人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所以具有独特的地方民族风格。

2.民俗宗教特色:福建土楼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建筑中蕴含了众多的宗教符号和寓意。

土楼中的屋顶瓦片、门窗装饰、壁画等都与民间宗教信仰有关,这为土楼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3.园林式布局:土楼的室内外环境都具有园林式的布局,使得整个土楼景色宜人。

土楼四周树木葱茏,鲜花盛开,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幽静宜人的画面。

4.风水设计:土楼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讲究风水设计。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是福建省土楼群的代表,也是中华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而闻名于世。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福建土楼建筑多为多层结构,通常为三层或四层。

它的外形庞大而坚固,整体呈圆形或方形。

土楼建筑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多层环抱式的设计,底层为厚重的土墙,上层为木质结构。

楼顶还设置有护墙和巨石,以防止火灾和敌人的攻击。

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

它采用了一种叫做“压拱”的结构体系,即在每层楼的底部设置石拱,上层的楼板就可以直接压在石拱上,形成了坚固稳定的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承重,还能够有效地分散震动和抵御台风的袭击。

福建土楼还注重通风与采光。

土楼建筑的底层通常设置有许多门窗,以便通风和排水。

而上层的楼梯间和过厅也被巧妙地设计成受光充足的区域。

这种设计不仅使土楼内部的气候宜人,还起到了防火的作用。

福建土楼的外墙还装饰有各种各样的壁画、浮雕和彩绘。

壁画主要以故事、人物和花鸟为题材,彩绘以瑞兽、花卉和山水为主题。

这些装饰丰富了土楼的艺术价值,也为其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在福建土楼的建筑风格方面,它继承了福建传统建筑的特色,同时融合了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建筑风格。

土楼的外观造型宏伟壮丽,富有华丽的装饰特色;内部则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形成了室内装饰和生活方式的特色。

福建土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它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也是福建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通过福建土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价值。

福州古厝读书笔记

福州古厝读书笔记

福州古厝读书笔记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州古厝的建筑风格、历史沿革以及文化内涵,并对古厝的
保护与传承提出了一些思考。

福州古厝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近日,我阅读了一本关于福州古厝的书籍,对这种建筑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福州古厝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古厝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以杉木为主要材料,具有抗震、防潮、通风等特点。

建筑外观通常为白墙黑瓦,墙面上装饰着精美的彩画和木雕,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显得十分典雅。

福州古厝的历史沿革悠久。

据考证,福州古厝起源于唐代,历经宋、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演变,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古厝的建筑风格和构造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一脉相承,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福州古厝的文化内涵丰富。

古厝的建筑形式和装饰纹样都充满了寓意和象征,如鱼、蝠、鹿等图案,象征着吉祥、幸福和长寿。

古厝内部的布局和陈设也体现了福州地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如天井、花厅、厢房等,是福州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福州古厝的面积和数量逐渐减少,保护和传承古厝文化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政府应该加强对古厝的保护和维修,同时推广古厝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建
筑形式和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福州古建筑的地域特色
210893729王舒拓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占地40公顷,人口约1.4万人,现有古民居268幢。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桂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

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

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

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
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

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

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

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

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

”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

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

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

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

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

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

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

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

宁时,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

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

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

”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

闽山保福寺遗址.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

杨桥巷古名登俊坊苍,因西能杨桥而改名。

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
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你谢銮恩。

冰心小时候新加坡在这里住过,好居《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

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

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

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

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

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

”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

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

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

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

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

”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

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

据志载。

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

唐代崇文馆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兵入福州。

“以璞儒者戒无毁,灭炬而过。

”宋代崔大夫及第,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

明代侍郎萨琦亦居此巷。

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

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

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

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
英达,明得改英达。

”2006年05月25日,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作为明至民国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西禅寺,在洪山镇凤湖村怡山,原名清禅寺、延寿禅院、怡山长庆寺。

经历代修葺,该寺成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

西禅寺殿宇巍峨,园林清幽典雅,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00多亩。

新建有玉佛楼、门楼、池中亭等,还有新建的70多米高的报恩塔为福州最高塔。

怡山院,位于亭江镇怡山之巅,今为亭江中学校舍的一部分。

怡山院由妈祖庙、观音阁、天后祠3部分组成,土木结构,.风火墙建筑,占地面积906平方米。

内有石碑,碑文为:“新建天后三氏祠,册封琉球副使内阁中书长芦于宫篆光申捐洋银三百两,时大清同治五年岁次丙寅仲夏勒石”。

院前有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记事碑,镌刻重修怡山院之事。

大王庙,俗称温汤境,在宦溪镇桂湖垅头村。

庙坐东向西,土木结构,由前后两进组成,占地面积800平方米。

庙始建于清代。

民国23年(1934年)8月桂湖13乡群众在大王庙集会建立苏维埃政权,为革命遗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