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课课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课课练堂堂清(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课课练堂堂清(23页)

数与代数第1课时数的理解(1)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

(2)( )是自然数的单位。

(3)四亿四千零五十万三千四百写作( ),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是( ),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

(4)一个数由4个1,9个0.1、8个0.01组成,这个数是( ),用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是( )。

(5)4.3和4.37比较,( )大,( )的计数单位大。

(6)52=( )÷15= = =( )%。

(7)甲数是乙数的2.5倍,则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所有整数都比小数大。

( )(2)因为0.5和0.50相等,所以它们的计数单位也是相同的。

( )(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大小不变。

( )(4)所有带分数都大于1。

( )(5)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

( )(6)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把72千克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它的( )。

A.72千克 B.71千克 C.72 D.71 (2)一个循环小数2.8585…的简记法写作( )。

. . . . . . .A.2.85B.2.85C.2.858(3)52和104这两个分数的( )。

A.分数单位相同 B.意义相同 C.大小相等(4)以下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159B.185C.305D.284 4、将8,0.2,38,421,15,9,7,2填在最适当的方框里面。

5、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再化成百分数。

4÷5 0.25÷2 2.4÷53 1.8÷0.75 6、把以下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38 83 37% 0.37330 4 自然数 分 数 小 数第2课时数的运算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把1.82的小数点去掉,所得的数是原来小数的( )倍。

(2)甲数比乙数多5,乙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是0.25,原来甲、乙两数的和是( )。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16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16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2)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2014秋)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 第6单元第16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2)一、选择。

1.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则它的体积扩大( )。

A . 3B . 9C . 6D . 27【考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解析】: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 ,代入数值答即可。

【答案】:解:1V =abh ;长、宽、高都扩大3倍,2V =(a ×3)×(b ×3)×(h ×3)=27abh ,即体积扩大了27倍。

故选:D 。

【总结】:此题也可用假设法答,先假设长、宽、高各是多少求得体积,再令长、宽、高都扩大3倍求得体积,最后比较即可。

2. 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2cm ,它的体积是( )3cm 。

A . 9B . 27C . 36D . 72【考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解析】:正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即可求出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2÷4=3厘米,再利用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答。

【答案】:解:正方体的棱长是:12÷4=3(厘米),正方体的体积是:3×3×3=27(立方厘米),故选:B 。

【总结】: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计算应用。

3.等底等高的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 )。

A . 正方体体积大B . 长方体体积大C . 圆柱体体积大D . 体积一样大【考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

【解析】:由它们的体积公式可知,它们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可以解决问题。

【答案】:解:由它们的体积公式V=Sh可知,等底等高,所以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故选:D。

【总结】:此题考查了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4.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切削掉的部分部分重4千克,这段圆钢重()千克。

A. 24 B. 6 C. 12 D. 8【考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24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24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2014秋)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24课时-有趣的平衡一、填空题。

1.右面三个天平正好平衡,那么的重量是270 克。

【考点】: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

平衡【解析】:由第三个图可知:两个球拍的重量是60克,由此可以求出1个球拍的重量;再由第二个图可知:3个球拍的重量等于2个足球的重量,求出3个球拍的重量再除以2就可以求出一个足球的重量;由第一个图可知:1个橄榄球的重量等于6个足球的重量,用足球的重量乘6就是橄榄球的重量。

【答案】:解:2个球拍的重量是60克,那么1个球拍的重量是:60÷2=30(克);3个球拍的重量等于2个足球的重量,那么1个足球的重量是:30×3÷2=90÷2=45(克);1个橄榄球的重量等于6个足球的重量,橄榄球的重量就是:45×6=270(克)。

故答案为:270。

【总结】:本题从已知重量的图,找出所求的重量与已知的重量之间的关系,由此求解。

2.当x= 18 时,如图的天平才能平衡。

【考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平衡【解析】:要使天平平衡,天平的两边相等,也就是x+x=16+20,然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答。

【答案】:解:根据题意可得:x+x=16+202x=362x÷2=36÷2x=18;所以,当x=18时,天平才能平衡。

故答案为:18。

【总结】: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然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答。

3.怎样使天平平衡: 3 和 6 交换一下就可以了。

【考点】: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

【解析】:因为7+6+4=3+5+9=17,所以将3和6交换一下就可以了,据此答即可。

【答案】:解:因为7+6+4=3+5+9=17,所以将3和6交换一下就可以了,故答案为:3、6。

【总结】:天平平衡的前提是:两边的重量相等,再次应是左右两边的和相等,据此即可得解。

4.已知与平衡,如果,那么质量是80 克,的质量是的5倍。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6课时-量的计量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6课时-量的计量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2014秋)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6课时-量的计量一、填空。

1.一张成人床长约2()。

A.米 B.厘米 C.吨 D.千克【考点】:长度及长度的常用单位。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和长度单位及数据的大小得出,一张成人床长约2米,据此答案即可。

【答案】:解:一张成人床长约2米。

故选:A。

【总结】:解决本题要结合实际和数据的大小灵活选择。

2.一辆汽车每分行驶的速度是1()。

A.千米 B.米 C.分米【考点】:长度及长度的常用单位。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辆汽车每分行驶的速度,应用长度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千米”做单位,据此答案。

【答案】:解:一辆汽车每分行驶的速度是1千米;故选:A。

【总结】: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3.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是()。

A.千米、米、毫米、厘米 B.米、千米、厘米、毫米C.千米、米、厘米、毫米【考点】:长度及长度的常用单位。

【解析】: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厘米、毫米,据此进行填空。

【答案】:解: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是:千米、米、厘米、毫米。

故选:C。

【总结】:此题考查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厘米、毫米。

4.5米与5平方米的比较()。

A.一样大 B. 5平方米大 C.不能比较【考点】:长度及长度的常用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

【解析】:米是长度单位,平方米是面积单位,是不同的两个量,无法比较。

【答案】:解:5米是测量长度所得的名数,而5平方米是测量面积所得的名数,所以无法比较。

故选:C。

【总结】:此题考查对于不同的量是不能比较大小的,只有相同的量才能比较大小。

二、填空。

1.面积单位比体积单位小。

(×)。

【考点】:面积和面积单位。

【解析】:单位要属性相同才能比大小,比如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可进行比较,再如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进率比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8单元课课练堂堂清(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8单元课课练堂堂清(23页)


3
5
(2) 1 ÷3= 1 ÷5= 1 ÷7。(

3
5
7
(3)4 1 减去它的 1 ,等于 4。(

2
2
(4)a- b- c=a-(b+c)。( )
(5)a÷b=ac÷bc(c≠0)。( )
3、直接写得数。
1 +1= 48 0.28÷0.7= 4、简算。
1+ 5 = 7 14 20%+90%=
2×6.5= 7.2÷40%=
)。
),用四舍五入保留一位
(5)4.3 和 4.37 比较,( )大,( )的计数单位大。
(6) 2 =( 5
)÷15= 30 = 4 =(
(7)甲数是乙数的 2.5 倍,则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 )。
(1)所有整数都比小数大。( )
(2)因为 0.5 和 0.50 相等,所以它们的计数单位也是相同的。( ) (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大小不变。( ) (4)所有带分数都大于 1。( )
2
第 3 课时
第 1、2 课时的综合练习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在 2,0,69,5.6,9,38,1 1 ,17,—2,—3.2 这些数中,( 3
)是质数;

)是合数;(
)不是整数;(
)是负数。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 1425,这三个奇数是(
),(
),(
)。
(3)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
C.2.858
(3) 2 和 4 这两个分数的(
)。
5 10
A.分数单位相同
B.意义相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8单元课课练堂堂清(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8单元课课练堂堂清(23页)

4 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后,小数点再向左移动两位是 5.32,原来的小数是
( )。
5 一个数分别除以 4,除以 6 都没有余数,并且商是整数,这个数最小是(
)。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一个数的因数都比这个数小。( )
2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3 被减数是 119,减数与差的比是 3:4,减数是 51。(
数是(
)。
(5)4.3 和 4.37 比较,( )大,( )的计数单位大。
(6) 2 =( 5
)÷15=
=4
30
=(
(7)甲数是乙数的 2.5 倍,则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 )。
1 所有整数都比小数大。( )
2 因为 0.5 和 0.50 相等,所以它们的计数单位也是相同的。(
7、 妈妈到菜市场买了 1.25kg 的萝卜,200g 的香菇,5kg 的鸡蛋,1.04kg 的鱼,妈妈共买了 多少千克东西?
第 6 课时
第 4、5 课时的综合练习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 粮店里有大米和面粉共 140 袋,其中大米有 c 袋,面粉有(
)袋。
2 三角形的底是 7.8cm,比高少 acm,高是( )cm。
第 4 课时
式与方程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 每本练习本 0.5 元,y 本练习本( )元。
2 爷爷今年 a 岁,小明 b 岁,5 年后,爷爷比小明大(
)岁。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 acm,它的棱长总和是(
)cm,它的表面积是( )cm2,
它的体积是(
)cm3。
4 甲数比乙数少 5,如果甲数是 A,那么乙数是(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14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14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2014秋)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14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一、选择题。

1.下面图形的周长都是16厘米,()的面积最大。

(单位:厘米)A.B.C.D.【考点】: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A、先求出长方形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解;B、先求出长方形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解;C、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解;D、先求出三角形的底边,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答案】:解:A、16÷2﹣6=8﹣6=2(厘米)6×2=12(平方厘米);B、16÷2﹣5=8﹣5=3(厘米)5×3=15(平方厘米);C、4×4=16(平方厘米);D、16﹣5﹣5=11﹣5=6(厘米)6×4÷2=12(平方厘米)。

因为12<15<16,所以选项C的面积最大。

故选:C。

【总结】:本题主要是利用长方形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与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2.如图的三角形ABC中,AD:DC=2:3,AE=EB.甲乙两个图形面积的比是()。

A. 1:3 B. 1:4C. 2:5 D.以上答案都不对【考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比的应用。

【解析】:因AD:DC=2:3,连接BD,则三角形ADE与三角形EDB的面积相等,又因三角形ADB与三角形DCB是等高的三角形,其比为2:3,由此可求甲乙两个图形面积的比。

【答案】:解:连接BD,则三角形ADE与三角形EDB的面积相等;三角形ADB的面积:三角形DCB的面积=2:3,所以甲的面积:乙的面积=1:4;故选:B。

【总结】:此题主要考查等高不等底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3.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边长是5厘米和4厘米,则它的周长为()厘米。

A. 13 B. 14 C. 13或14 D.无答案【考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因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而可知5厘米和4厘米的边长都可以做腰,由此可求其周长。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4课时-认识反比例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4课时-认识反比例苏教版

苏教版(2014秋)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4课时-认识反比例一、填空题。

1. 两种()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如果这两种量中()的两个数的()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式是()。

【考点】:反比例关系的定义【解析】:根据反比例关系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之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关系式是:x×y=k(一定)【答案】:相关联随之变化相对应乘积正比例关系 x×y=k(一定)【总结】:这是反比例关系的定义,同时也说明了判断反比例关系的依据: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比例。

【考点】:反比例关系的判断【解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因此是反比例关系。

【答案】:反【总结】:反比例的判断依据是:相关联的量,乘积一定。

3. 烧煤的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煤的总量成()比例。

【考点】: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解析】:,因此是正比例关系。

【答案】:正【总结】:正比例的判断依据是: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4.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比例。

【考点】:比例关系的判断【解析】:(长+宽)×2=长方形周长,长与宽是和的关系,因此不成比例。

【答案】:不成【总结】:只有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时,才能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

二、选择题1. 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 )。

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解析】: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因此成正比例。

【答案】:B3. 表示a 和b 这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是( ) A 、a+b=8 B 、a-b=8 C 、a ×b=8 D 、a ÷b=8【解析】: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关系式是:x ×y=k (一定)。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2014秋)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填空题。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考点】:平面图形的分类及识别;图形的拼组。

【解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据此可判断。

【答案】:解: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故答案为:长方形。

【总结】: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长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知识的掌握。

2.如图是某个平面图形的两条边,如果把这个图形画完整它可能是B、C、E 。

A.圆 B.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D.正方形 E.梯形【考点】:平面图形的分类及识别。

【解析】:如果给出的是三角形的两条边,那么把这个图形画完整它可能是三角形;如果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那么把这个图形画完整它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如果给出的是梯形的一组邻边,那么把这个图形画完整它可能是梯形,进而选择即可。

【答案】:解:由解析知:如图是某个平面图形的两条边,如果把这个图形画完整它可能是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故答案为:B、C、E。

【总结】:答案此题应结合题意,根据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答。

3.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考点】:长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解析】:本题利用长方形的特征直接填空。

【答案】:解:长方形的对边平行,长度上相等,它的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故答案为:平行且相等,直角。

【总结】:本题是考查了图形的基本特征,记住所学的图形特征。

4.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后的图形,已知∠1=30°。

那么:∠2= 75 °,∠4= 90 °。

【考点】:长方形的特征及性质;角的概念及其分类。

【解析】:首先,∠2跟左边相邻∠3是相等角度,根据平角的度数等于180°,根据翻折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与原来一样答即可。

【答案】:解:(180°﹣30°)÷2=150°÷2=75°∠4实际上是长方形纸的一个直角,即90°;故答案为:75,90。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22课时-数学思考(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22课时-数学思考(2)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2014秋)六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6单元第22课时-数学思考(2)1.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

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4盘,乙赛了3盘,丙赛了2盘,丁赛了1 盘。

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分别与谁赛过?【考点】:最佳方法问题。

【解析】:这道题按照常规思路似乎不太好解决,我们画个图试试,用五个点分别表示参加比赛的五个人,如果某两人已经赛过,就用线段把代表这两个人的点连接起来,因为甲已经赛了4盘,除了甲以外还有4个点,所以甲与其他4个点都有线段相连(见下图),根据图即可做出答案。

【答案】:解:用五个点分别表示参加比赛的五个人,如果某两人已经赛过,就用线段把代表这两个人的点连接起来,因为甲已经赛了4盘,除了甲以外还有4个点,所以甲与其他4个点都有线段相连(见左下图),因为丁只赛了1盘,所以丁只与甲有线段相连,因为乙赛了3盘,除了丁以外,乙与其他三个点都有线段相连(见右上图),因为丙赛了2盘,右上图中丙已有两条线段相连,所以丙只与甲、乙赛过,由上页右图清楚地看出,小强赛过2盘,分别与甲、乙比赛,答:小强赛过2盘,分别与甲、乙比赛。

【总结】:答此题的关键是,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将问题简单化。

2.甲、乙、丙三名选手参加马拉松比赛,起跑后甲处在第一的位置,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甲的位置共发生了7次变化。

比赛结束时甲是第几名?(注:整个比赛过程中没有出现三人跑在同一位置的情形。

)【考点】:逻辑推理。

【解析】:据题意可知,甲原为第一名(奇数),第一次位置交换后,甲成了第二名(偶数);第二次位置交换后,甲不是第二名,成了第一名或第三名(奇数);第三次位置变化后,不管之前甲处于第一名还是第三名,这次甲肯定又成了第二名(偶数),…;所以可以知道,当甲交换了奇数次位置时,甲一定是第二名;偶数次时,甲一定不在第二名。

【答案】:解:据题意可知,当甲与共交换了奇数次位置时,甲一定是第二名;偶数次时,甲一定不在第二名。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课课练—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第2课时 北京五日游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课课练—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第2课时   北京五日游

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
小贝的爸爸、妈妈预计7月20日从长春出发,下午6时到达北京,从21日到24日在北京游玩,7月25日返回长春。

长春与北京间的火车和飞机票价如下:
交通
工具
火车(硬卧)飞机(普通舱)票价265元998元
说明
身高1.1~1.4m的儿童
享受半价票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
享受半价票
一家人在北京的主要开支预计有以下几项:
住宿每日150元
伙食每人每日100元
市内交通每人每日70元
旅游景点门票每人200元
(1)小贝的身高1.44m,年龄未满12周岁,如果他们往返都坐火车,至少要准备多少钱?
(2)请你算一算小贝家这次北京之行至少花费多少元?
参考答案
小贝的爸爸、妈妈预计7月20日从长春出发,下午6时到达北京,从21日到24日在北京游玩,7月25日返回长春。

长春与北京间的火车和飞机票价如下:
交通
工具
火车(硬卧)飞机(普通舱)票价265元998元
说明
身高1.1~1.4m的儿童
享受半价票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
享受半价票
一家人在北京的主要开支预计有以下几项:
住宿每日150元
伙食每人每日100元
市内交通每人每日70元
旅游景点门票每人200元
(1)小贝的身高1.44m,年龄未满12周岁,如果他们往返都坐火车,至少要准备多少钱?
265×3×2=1590(元)
(2)请你算一算小贝家这次北京之行至少花费多少元?
1590+150×5+4×3×(100+70)+3×200=4980(元)。

2020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单元课时练

2020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单元课时练

6.1正比例的意义1、填空题。

小丽买2本练习本花了2元,小刚买同样的练习本6本,总价是6元,它们花的总钱数和练习本本数的比值是不变的。

当()一定时,()和()成()比例。

2、选择题。

(1)《小学生周报》的单价一定,订阅份数与总价()。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2)2014年订阅《淘气包马小跳》的总钱数与本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3.购买钢笔的支数与总价的情况如下表:(1)表中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2)表中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答案1.单价总钱数练习本的本数正2.(1)A (2)A3.(1)钢笔的支数和总价(2)成正比例因为他们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6.2正比例图像1.一种钢笔的单价是5元,先把下表填写完整,再在图中描出各点。

(1)哪一个量没有变化?(2)钢笔数量和钢笔总价有什么关系?(3)连接各点,你有什么发现?2.面粉的袋数和总质量如下表。

(1)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2)将下图补充完整,并连接各点。

(3)说一说哪个量没有变?(4)面粉的袋数和总质量有什么关系?(5)当袋数是8时,总质量多少千克?3.水泥厂生产水泥的总质量与袋数如下表:(1)上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答案1.(1)单价没有发生变化。

(2)钢笔数量和钢笔总价成正比例(3)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

2.(1)5 6 75 100(2)(3)每袋的质量(4)面粉的袋数越多。

总质量也会越多。

(5)2003.(1)袋数和重量(2)袋数和重量成正比例,因为=每袋重量50千克(一定)袋数重量6.3练习十1.填空题。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 ),关系式是( )。

2.判断题。

(1)订阅《中国儿童报》的份数与总钱数成正比例。

() (2)因为 =k ,所以y 和x 成正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7课时《正比例的意义》
自我挑战内容
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啊?挑战一下自己吧,看看你能收获几颗星!
第一关:基础题。

(☆)
1.移动公司推出一种套餐通话时间与所用钱数如下表:
(1)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变化,()也随着变化。

通话3分钟需付话费()元,0.90元可通话()分钟。

(2)话费和对应通话时间这两种量的比值是()元,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就是(),它是一定的,所以表中的话费和通话时间成()比例,话费和通话时间是成()比例的量。

第二关:综合题。

(☆☆)
1.在括号里填上“成正比例”或“不成正比例”。

圆柱高一定时,圆柱的体积和底面面积( )。

每平方米栽树的棵数一定,栽树的面积和所栽棵数( )。

参加会议总人数一定,出席人数与未出席人数( )。

分数值一定,分子与分母( )。

2.x、y、z是三种相关联的量且都不为0,已知x×y=z,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第三关:拓展题。

(☆☆☆)
1.在括号里填上“成正比例”或“不成正比例”。

如果4A=5B,A和B();如果A=10B,A和B()。

2.已知M和N成正比例,把下表填写完整。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9课时 《反比例的意义》
自我挑战内容
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啊?挑战一下自己吧,看看你能收获几颗星!
第一关:基础题。

(☆)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当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 )总是一定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2.如果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 )。

3.一个装订车间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的情况如下表:
(1)写出每组相对应的每本页数和装订本数的积。

看看积相等吗?
(2)这个积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请用式子表示它与每本的页数和装订本数之间的关系。

( )×( )=( ) (3)表中每本页数和装订本数成( )关系,因为它们的( )一定。

第二关:综合题。

(☆☆)
1. 已知6X=0.5Y (X 、Y 均不为0),则X 和Y ( );在75
Y X
中(X 、Y 均不为0),X
和Y (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即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2. 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 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B.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D.一根绳子剪去一段,剪去的长度和剩下的长度
第三关:拓展题。

(☆☆☆)
1.用边长是50厘米的方砖给舞蹈房铺地,需要用256块;如果改成用边长是80厘米的方砖
来铺,需要用多少块方砖?
2.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7小时。

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飞行80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逆风,每小时飞行600千米。

若飞机只能在起飞的地方补充燃料,这架飞机最远飞出多
少千米就需要往回飞?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0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
自我挑战内容
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啊?挑战一下自己吧,看看你能收获几颗星!
第一关:基础题。

(☆)
1.已知a ×b=c (a 、b 、c 均不为0),当a 一定时,( )和( )成( )比例;当b 一定时,( )和( )成( )比例;当c 一定时,( )和( )成( )比例。

2.已知7x=8y (x 、y 均不为0),x 和y 成( )比例;已知y
x 7
8
,x 和y 成( )
比例。

3.
当x 和y 成正比例时,a 等于( );当x 和y 成反比例时,a 等于( )。

第二关:综合题。

(☆☆)
1.判断下面两个量成什么比例,选择正确的选项。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比例尺一定,实际面积和图上面积。

( ) (2)截取均匀钢筋的长度和重量。

( ) (3)作业本的页数一定,已用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 ) (4)正方体的棱长一定,它的体积和底面积。

( ) (5)小麦出粉率一定,面粉的重量与所需小麦重量。

( ) (6)甲乙成正比例,乙丙成反比例,丙丁成正比例,则甲和丁。

( )
2. 如图所示,在长方形内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则阴影部分周长与a (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第三关:拓展题。

(☆☆☆)
1.不同的长方形,考虑长和宽的关系有以下四种,下面的图象分别属于哪种情况,选择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

A.长一定的长方形 B.形状一定的长方形 C.周长一定的长方形 D.面积一定的长方形。

( ) ( )
x 2 4 y 50 a
2.图中AB表示一根杠杆,C是支点。

实验AC长度(分米)A点所挂重量(千克)CB长度(分米)B点所挂重量(千克)
1 10
2 2 10
2 8
3
4 6
3 3 6 9 2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每组实验中AC长度和A点相应重量的积、CB长度和B点相应重量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②根据这样的规律,当AC=7分米,CB=5分米,A点所挂重量是2.5千克时,为使杠杆平衡,B点应挂重量多少千克?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1课时《大树有多高》
自我挑战内容
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啊?挑战一下自己吧,看看你能收获几颗星!
第一关:基础题。

(☆)
1.同样高度的物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测出的影长是会()的。

2.比较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时,要在()、()进行。

3.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高度和影长成()比例。

第二关:综合题。

(☆☆)
1.六(1)班同学在操场上插几根长短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时间里测量竹竿长和相应的影长,情况如下表。

竹竿长(米) 0.75 1.2 1.95 2.25
影长(米) 0.5 0.8 1.3 1.5
比值
(1)算出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填在表格中。

(2)仔细观察表格中的各项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3)此时旗杆研究小组的同学测量出了旗杆的影长是7.6米,旗杆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4)操场上运动器材爬杆的高度是6.6米,此时的影长是多少米?
第三关:拓展题。

(☆☆☆)
1.如图,希望一小的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他们在某一时间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4米,此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另一部分在教学楼的墙上,分别测得其长度为1
2.04米和2.4米。

学校旗杆的高度是多少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