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韩诗外传 田子为相》比较阅读试题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4f1d0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0.png)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文(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尊君:家君: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4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有感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文中那个仅仅七岁的元方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反应是多么的灵敏,并且他还很有礼貌。
从中我获得许许多多的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起出行,但那个人没有按时来,陈太丘就先走了,过了一会儿,他的朋友到了,就问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陈太丘去了哪里?陈元方回答道:“父亲等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来,已经离去了。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韩诗外传 田子为相》比较阅读试题答案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韩诗外传 田子为相》比较阅读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55464b02020740be1e9bc4.png)
二十两。②馆:
这里指家。③《诗》:
这里指《诗经》。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②宜尔子孙承承兮。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7.共4分。每问2分,意思Fra bibliotek即可。田子为相译文
田子做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了很多黄金,供养他的母亲。母亲说:
“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田子回答说:
“这是我的俸禄。”母亲说:
“做宰相三年不吃饭吗?像你这样做官,不是我所想要的。孝子侍奉父母,尽心尽力就行了,不义之物不要进入我的家中。作为臣子不忠于皇上,这是做为人子的不孝。你还是除去它吧。”田子惭愧地走出来,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后就请求接受惩罚。齐宣王认为他的母亲贤能,为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当即赦免田子的罪过,让他重新为宰相,把金子赐给他的母亲。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
“xx得此金?”对曰:
“所受俸禄也。”母曰:
“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805f5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8.png)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98acf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b.png)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优秀8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活动一:疏通文意(一)读课文1、默读。
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2、听范读。
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3、齐读。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1、与友期(约定)行门外戏(玩耍)2、太丘舍(放弃)去相委(丢下、舍弃)而去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4、下车引(拉)之入门不顾(回头看)5、则是无信(信用)则是无礼(礼貌)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去后乃(才)至(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无标点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活动二:合作探究问题质疑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活动三:角色扮演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391230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b.png)
《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别)B.相委.而去(舍弃)C.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D.太丘舍去.(离开)2.下列对【甲】文中划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A.白雪/纷纷何/所似?B.白雪/纷纷/何所似?C.白雪纷纷/何所/似?D.白雪/纷纷何所/似?3.下列对【甲】文中相关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给侄儿侄女讲解文章的义理B.“君与家君期日中——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C.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D.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着老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选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两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B.【乙】选文中的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甲】选文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
D.【乙】选文仅103个字,就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阐明了为人处世应该守信、讲礼的道理。
5.把【乙】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9a65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5.png)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二则》)【乙】钟毓、钟会①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钟毓、钟会:三国时魏国大臣钟繇的两个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请循.其本(2)复.问会2.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B.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C.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D.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2)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中的钟会都是反应机敏、能言善辩之士,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他们的语言艺术。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二则》)【乙】东坡①与小妹②、黄山谷③论诗。
妹云:“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中.要加一字作腰④.,成五言联句。
”坡云:“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妹云:“惟⑥矣,未也。
”黄曰:“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妹云:“惟矣,犹未也。
”坡云:“然则妹将何说?”云:“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二人抚掌称善.。
(节选自清·褚人获《坚纂》,有删改)【注释】①东坡:苏轼,字子瞻。
《世说新语》阅读及答案参考
![《世说新语》阅读及答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b94803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5.png)
《世说新语》阅读及答案参考《世说新语》阅读及答案参考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解:①候:拜访、问候②称:称赞、赞许③履行:实践、做④绥:安抚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谦称⑥法:效法⑦师:学习【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⑵尊君在不不:⑶元方入门不顾顾:⑷下车引之引:【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
B.驱之别院。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邑八景之一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4】袁公两问绵里藏针,颇有学问,但元方两答精彩纷呈,请你说说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处。
(3分)【小题5】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的?(3分)答案【小题1】略【小题2】B【小题3】略【小题4】借用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小题5】(1)机智、聪明,头脑灵活、能言善辩(2)守信、明礼、为人处世得体(意近即可)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期根据语境意思为约定,不能理解为期限、时期等意思;(2)不根据语境意思为与在相对;(3)顾在此为动词,意思为转头看;(4)引在此意思为拉,不能理解其他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8bcb1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4.png)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原谷谏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 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于:在/ 比)B. 下车引之欲捐之(之:都是代词,他)C. 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乃:于是/ 才)D. 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不:同“否”/ 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
(2)汝何以收此凶具?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文: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造士廉。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2aa6c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a.png)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小题2】翻译句子:(4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小题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4分)答案【小题1】(4分)(1)约定(2)通“否”(3)丢下、舍弃(4)拉【小题2】(4分)①过了中午,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②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小题3】(4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小题4】(4分)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的几个字词古今义都不同,要注意辨析。
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中”“舍”“去”“期”“信”,最后疏通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两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1ef90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5.png)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两篇(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17分)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侯与虞人期猎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B.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C.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D. 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丘舍去离开B.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C.饮酒乐,天雨雨水D.身自罢之停止,取消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敬重,从期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他的为人之道了。
D. 两篇选文都表现了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分)(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4分)(二)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共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世说新语_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拓展练习(7份,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_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拓展练习(7份,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https://img.taocdn.com/s3/m/c821b66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42.png)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照阅读一、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以致。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答目 : “待君久不至 ,已去。
”友人便怒 : “非人哉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 则是无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管。
(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 )(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喝酒乐 ,天雨。
文侯将出 ,左右日 : “今天喝酒乐 ,天又雨 ,公将焉之。
, ”文侯日 : “吾与虞人期猎 ,虽乐 ,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 ,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 ?魏文侯书》 )【说明】①虞 (y ǘ)人:侍卫。
②焉之 :到哪里。
1.解说加点词语解说(4 分)()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B 去后以致乃——C 天又雨 , 公将焉之雨——D 是日 ,喝酒乐是——2..翻译下边句子。
(4 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乐 ,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甲) (乙 )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4分 )一. 1.商定才下雨 1.2.(4 分)(1) 您和我父亲商定在正午。
中正午您没来 ,就是不讲信誉。
(2 分 )(2)此刻即便很乐观 ,莫非不能够相见达成商定吗?(2 分)3.(4 分 )为人必定要讲诚信。
(2 分) 谈感觉 (2 分。
能环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畅即可得满分 ,其他酌情给分。
)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以致。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答目 : “待君久不至 ,已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比较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3400295844769eae109ed28.png)
《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4分)(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B 去后乃至乃——C 天又雨,公将焉之雨——D是日,饮酒乐是——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一.1.约定才下雨 1.2.(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3.(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2分) 谈感受(2分。
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05 《陈太丘与友期行》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5 《陈太丘与友期行》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73de24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0.png)
05 《陈太丘与友期行》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①。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②,饭落釜中。
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草,饭今成麋④。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选自《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注释】①元方、季方是陈太丘的两个儿子。
②著萆(bì):放竹萆。
萆,同“箅”,蒸饭器具,使米不漏至锅底水中。
③馏:蒸饭。
④糜:粥。
⑤易夺:改正补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尊君在不.( )(4)元方入门不顾.( )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甲】文用“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侧面表现了元方的“方正”。
【乙】文从陈太丘两个儿子的角度看,对元方、季方的描写是,表现了他们的好学;从陈太丘的角度看,对元方、季方的描写,如“乃俱窃听,炊忘著萆”是侧面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与宾客。
【答案】1.约定才不,同“否” 回头看 2.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3.您和我父亲约定中午见面。
中午您没来,这就是没有信誉。
4.惭愧后悔,知错能改俱委而窃听论议内容的精妙,学识的高深【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古诗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35546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1.png)
[古诗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8~32题(12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2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尊君:家君:30.“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31.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3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答案:28.(4分)(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29.(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0.(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1.(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32.(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合集五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dfb2f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2.png)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合集五篇)第一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03_陈太丘与友期行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03_陈太丘与友期行](https://img.taocdn.com/s3/m/b534bf5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2.png)
专题03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2023·广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期.返而食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C.君与.家君期日中方与.之食D.宜其能服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欤三军2.下面是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甲】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出自《世说新语》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f5693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f.png)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相关推荐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怒看,暴走监。
习题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期日中,期() 已去,去() 引之,引() 友人惭() 尊君在不,不()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两点反驳。
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3.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期日中,期(约定) 已去,去(离开) 引之,引(拉) 友人惭(惭愧)尊君在不,不(通“否”)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无信)”和“( 无礼)”两点反驳。
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感到惭愧,拉元方的手,想讨好他)。
3.从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讲诚信 )。
习题2:1、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幼嗜学(喜欢,爱好)B、门外戏(玩耍,嬉戏)即焚之(烧)C、相委而去(舍弃,丢下)右手握管处(笔杆)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名称)2、下列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已去死而后已B、下车引之人皆贺之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D、如是者六七始已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翻译下列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十五篇)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十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89daa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7d.png)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十五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4分)1)期日中期 __________ 2)去后乃至乃 __________3)尊君在不不 _________ 4)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_________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友人的无信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礼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小题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小题1:期:约定乃:才不:通“否”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小题2:略小题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引之小题4:做人要重礼守信,围绕这一点谈小题1:试题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相约”“时期”“期望”的意思,“乃”在古文中有“于是就”“才”“却”“你”等含义,“不”通“否”,表疑问,“家君”,是自称其父,“令尊”是敬称别人父,要注意区别。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8b60ca6c85ec3a86c2c587.png)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8〜32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4 分)
( 1 )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
29.“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
尊君:
家君:
30.“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1 分)31.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32.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2 分)
答案:
28.(4分)(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29.(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0.(1 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信,待人
”或:言而无无礼。
31.(2 分)聪明、机智的孩子。
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7.答案:①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
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4分。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田子为相译文
田子做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了很多黄金,供养他的母亲。
母亲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田子回答说:“这是我的俸禄。
”母亲说:“做宰相三年不吃饭吗?像你这样做官,不是我所想要的。
孝子侍奉父母,尽心尽力就行了,不义之物不要进入我的家中。
作为臣子不忠于皇上,这是做为人子的不孝。
你还是除去它吧。
”田子惭愧地走出来,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后就请求接受惩罚。
齐宣王认为他的母亲贤能,为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当即赦免田子的罪过,让他重新为宰相,把金子赐给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