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上册《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 季风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季风区的划分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特点。
2. 运用地图阅读法,让学生观察分析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的一些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特点。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地图,讲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重点讲解季风区的划分及其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季风相关的案例,如江南梅雨、印度的涝旱等,让学生分析季风对这些地区的影响。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收缴课堂练习。
六、教学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气候和季风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气象站、气候观测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气象工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测试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
2. 地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区划分图等。
3. 案例资料:江南梅雨、印度涝旱等相关案例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稿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是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093班的钟同学。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得地位和作用《气候多样机房呢过显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与湖泊三个方面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的干湿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四方面而展开。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第一节地形地势的延伸,又为以后深入地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奠定了基础,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3、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1、有关“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
二、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作为综合课,本节内容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深刻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贯彻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为此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候类型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纬度差异大等因素,使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同时,通过阐述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使学生掌握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和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掌握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机制,学生对气候类型划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气候变化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气候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3.案例分析:以季风气候为例,分析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气候类型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季风气候显著教案
•••••••••••••••••季风气候显著教案季风气候显著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季风气候显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季风气候显著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设置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学生回答预设:气温和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含在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尤其是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
教材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气候类型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对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2.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探究气候类型:让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发现季风气候的特点。
3.分析季风气候成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
4.总结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总结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讲解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爱地理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的认识。
季风气候显著说课
回顾已学过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引出季风气候与其他气候类型的 不同之处。
讲授新课
定义与特征
解释季风气候的定义,阐述其气 候特征,如降水集中、干湿分明
等。
成因分析
分析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包括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地形等
因素。
分布与分类
介绍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和分类, 如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03 说学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气候的基础知识
01
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基础概念、分类和特点,对于气候有初
步的认识。
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
02
经过之前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现象分析和解释。
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季风气候的理解
03
虽然学生对气候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及
教学策略分析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回顾等方式, 激活学生对气候、季风
等相关概念的了解。
教学组织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确 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
逻辑性。
学习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等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
合作探究。
反馈与调整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
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材结构
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季风 气候的定义、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季 风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季风气候的定义、特点以及影响。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季风气候的差异及其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
关于《季风气候显著》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季风气候显著》。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季风气候显著》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我国气温与降水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2)能力目标: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季风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洪抗旱的意识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季风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及不利影响确立的依据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后面理解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基础,同时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把这部分知识定为重点。
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锋面雨的形成确立的依据:因涉及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等八年级学生还未学习的知识,难于理解,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因此这部分知识是难点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 教学手段: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参与意识;2通过组织抢答竞赛、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3利用地理课件,创设直观性的教学情境,突出重点,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1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Ⅰ教案一、教材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以下知识点:1、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2、影响世界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3、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3课时)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2、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九、课后反思:Ⅱ、学案1、学生课内必需的材料(1)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2)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2、反馈练习练一练:①海南省哈尔滨②华北平原寒温带一年三熟寒温带上海③珠江三角洲中温带一年两熟中温带乌鲁木齐④塔里木盆地暖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武汉⑤内蒙古高原东部亚热带两年三熟亚热带兰州⑥青藏高原西北部热带热带北京⑦黑龙江省最北部高原气候区高原气候区昆明⑧内蒙古高原西部拉萨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二、降水的东西差异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2.2 季风气候显著 教案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⑵能力目标:通过读冬夏季风图、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带来的利弊及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难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确立依据: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后面理解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基础。
因涉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等初二学生还未学习的知识,加上这部分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层层递进。
因此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方式与方法】1.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为目标,采用丰富的材料呈现、案例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独立探索,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图片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总结归纳应用、课堂总结反馈”的流程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来源自制);学生收集的图文资料(来源网络);【教学过程设计】234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季风气候之利1.读下图,分析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分析季风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
①、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降水量较多的几个月份是月,气温较高的几个是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季风的形成和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加深对季风的了解,培养地理思维,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掌握季风的形成和表现特点;–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能够利用地理知识解读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的介绍和比较;–季风的形成原因和表现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季风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分析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并加以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有关天气和气候的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或是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使用观察结果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与季风的关系。
3. 学习新课(25分钟)a. 季风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0分钟)•通过讲解或讨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季风的定义和形成原因,例如地球自转、陆地和海洋分布的影响等。
•引导学生思考季风对当地气候特点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b. 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10分钟)•使用地图或其他工具,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如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分析其原因,并让学生讨论季风气候对该地区人们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4. 深化学习(35分钟)a. 气候的影响(15分钟)•通过示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对农业、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不同气候环境带来的挑战,以及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意义。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1.你们好!2.我是__组,__号。
3.我今天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4.<【板书】: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5.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的内容。
在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
本节是本章的第二节,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处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他既受制于地理位致、地形、地势等地理要素,又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组合,直接影响着各地区的河湖、土壤、植被乃至地貌等的形成和分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可见,他渗透了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
因此,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中,学好气候知识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关键所在。
在本章中它既是第一节地势地形的延伸,又是学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的基础。
要引导学生认真学好本节。
根据本课的知识量和难易程度,本节教学计划在2-3课时内完成。
然后,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分析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五个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和分布;以及我国降水量分布特热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了解我国季风形成原因及其带来的自然灾害,掌握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划分(4)熟悉我国复杂的气候,并学会分析气候类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地图的技能,初步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搜集、处理地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课时:三课时课型:新授课导入新课:第一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来学习。
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
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三、季风气候显著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
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我国气候特点的情感。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地图、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候特点,你们知道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2. 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气候类型、季风特点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绩等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显著性的认识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六、课堂活动:模拟季风现象(10分钟)1. 教师准备模拟季风现象的材料,如风扇、气球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模拟材料进行实验。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季风现象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我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法四个环节进行。
一、说教材:说课内容:、二个子目“南北气候的差异和东西干湿的差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差异。
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过程与方法: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2、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地区。
3、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等值线图在七年级上学期初步学习,但由于时间久远,平时学习中少有接触,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量又有限制,因此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本节课内容多,如何做到省时高效?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竞赛法和情境教学法。
竞赛法: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变化,就会赋予地理课堂更高的生命力。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相关推荐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后面的河流、自然资源、农业、区域地理的学习都非常有利,所以我对本节内容及时给以巩固。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图、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在技能训练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三、设计思想结合我们中考的大纲要求,这章节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本章节,在这章节中我认为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对容易,而知识和能力的实现比较难。
因此,在落实知识目标方面,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培养能力的目标方面,我重点训练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以及通过阅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气候特点的技能。
由于我们学校学困生人数所占比重大,因此,问题的设计尽量简单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由于本节中有些知识点是年年中考必考的,因此在复习时特别强调。
四、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地理上册《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
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⑵能力目标: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锋面雨的形成。
二、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