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b4c7e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f.png)
管理篇•班级管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教育,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可是现在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学生厌学的结果,就是辍学或在学校混日子。
为了能更好地制止或是转变这种情形,本人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针对初中学生厌学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家庭方面1.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孩子教育认识不够学生的家长大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没有接受过较多的教育,所以自身文化水平较低,辅导孩子作业的能力不足。
加之他们对教育的认识也不到位,所以一向认为孩子接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交某些资费就好。
而且这些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不是很关心,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校和老师了解情况。
甚至有些家长,他们不仅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管家中的事务和农活,而是沉迷于打麻将,还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思想。
2.家长常年在外,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管束和引导在农村上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他们的父母常会在农闲时选择外出打工,而自己的孩子就只能靠年长的爷爷、奶奶来照顾。
而爷爷、奶奶毕竟上了年龄,也没有能力和精力来辅导孩子的学习,能给孩子们洗衣做饭已是对他们最大的照顾。
加之他们也只会更加宠爱孙子辈的孩子,对孩子们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们也根本不舍得批评,也不知该如何去管教和引导。
二、社会方面1.不良的社会价值导向改革开放之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来往越发频繁。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的外来思想和价值观也被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金钱至上论、学习无用论、享受论等。
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中学生毕竟思想不成熟,缺乏辨识能力,意志薄弱,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
而读书学习原本是一件需要学生耐住性子,付出辛苦去完成的事情,这远不如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轻松热闹。
所以,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容易产生偏差,不是比学习、比上进,而是比吃、比喝、比穿,无端滋生了许多虚荣心,偏离了正常的学习轨道。
2.良莠不齐的社会传媒信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海量信息通过网络、手机、电视、电影、杂志等被传送出来。
厌学心理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
![厌学心理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858ab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1.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厌学心理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深入分析,探讨教育者在应对此类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二、案例分析(一)学生基本信息小王,男,14岁,某中学八年级学生。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自进入初中以来,小王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表现出明显的厌学心理。
(二)厌学心理表现1.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王在课堂上经常走神,对于老师的讲解内容难以理解,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2. 作业完成质量下降:小王对待作业的态度变得敷衍,常常抄袭他人作业,甚至有时不完成作业。
3. 与同学关系疏远:小王逐渐减少与同学的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出孤独、自闭的倾向。
4. 情绪低落:小王经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有时出现厌世情绪。
(三)厌学心理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小王的家庭教育方式较为严厉,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导致小王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产生厌学心理。
2. 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同伴关系:小王在班级中人际关系紧张,与同学关系疏远,导致他缺乏归属感,进一步加剧了厌学心理。
4. 自身因素:小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
(四)教育措施及效果1. 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家长调整教育方式,给予小王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尝试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小王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
4. 关注同伴关系:教师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小王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的厌学心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逐渐恢复了学习兴趣,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
厌学的教育案例分析(2篇)
![厌学的教育案例分析(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75310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2.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厌学现象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以一个厌学学生的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背景小明,男,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小明原本学习成绩优异,但在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出现了厌学情绪。
据小明家长反映,小明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逃课、玩手机,回家后也不愿意学习,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三、案例分析1. 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1)学习压力过大:初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小明在学习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家庭环境因素:小明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争吵,使他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安全感,影响了他的学习情绪。
(3)学校教育因素:小明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较差,部分同学存在抄袭、作弊等不良行为,使小明产生了厌恶学习的情绪。
(4)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沟通,导致他在面对学习困难时,无法及时寻求帮助,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2. 厌学现象的表现(1)学习态度消极:小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常逃课、玩手机,对作业敷衍了事。
(2)学习成绩下降:小明在学习过程中,成绩逐渐下滑,导致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3)人际关系紧张:小明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较少,导致他在学校生活中感到孤独、压抑。
3. 应对策略(1)加强家校沟通: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
(2)调整学习压力:学校要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压力。
(3)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5)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男生厌学现象剖析与应对策略
![农村初中男生厌学现象剖析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4e15d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c.png)
农村初中男生厌学现象剖析与应对策略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初中教育逐渐得到了重视,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农村初中男生出现了厌学现象,这对于他们的学业和成长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农村初中男生厌学现象进行剖析,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1. 厌学现象的表现在农村初中教育中,一些男生表现出了厌学的现象。
他们常常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充满抵触情绪,作业敷衍了事甚至不做,考试成绩下滑等表现。
这些表现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不积极态度和丧失学习动力的现象。
2. 厌学原因的分析(1)家庭环境不利在农村地区,一些家庭对男孩子的教育往往比较粗放,对学习的重视不够。
家长可能会更多地关注男孩的劳动力价值,而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的不利对学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初中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学校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有限,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3)同学交往影响在农村初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对学习态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会受到不良同学的带坏,形成学习负面情绪,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
1. 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农村家长对男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学业成绩的重要性。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努力解决其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
2.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加大对农村初中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改善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条件,丰富课程设置,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多样化的学科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得知识,并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增加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加强同学教育在学校中加强同学间的教育,通过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增强学生的自律和学习目标意识。
临夏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论文
![临夏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18b5c55022aaea998f0fc4.png)
临夏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内容摘要]在全面推行“两免一补”政策和教育保障机制的今天,临夏地区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学生难以适应的教学管理和分数、教学评比方面的压力及家长观念滞后,家、校教育脱节等造成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现象十分严重。
厌学现象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之一,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结合临夏地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厌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学生厌学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原因措施与办法为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实施西部教育发展计划,全面推行“两免一补”①政策和教育保障机制的今天,临夏民族教育也迎来了难得机遇和挑战。
目前临夏教育事业稳中有升、初见成效。
但我们也应看到,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据初步调查,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有以下五种:一、课程设置变化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民族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它的规模跟城市无法比拟,有它自己的特点。
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能考什么就开什么,也不能考什么就讲什么”。
但在相当一部分小学,(尤其是六年级)由于各学校和教师之间的评比竞争,学校的升学任务较重等实际,小学的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等课程未能全部开设。
既便是全部开设了的,也是名存实亡。
学校一般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课的学习,对其它课程全部视为“副科”。
这样,完成小学学业任务的学生升到初中后,由于课程一下了开足了。
即便除去音、美、体、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科目外,也还有语文、英语、数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和生物等课程,而且每一堂课后都有书面作业,七年级(初一年级)学生一下子很难承受这种压力,开始产生厌学情绪和心理不平衡现象。
二、来自分数、教学评比方面的压力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头戏。
而在民族地区的部分中小学校园里,仍存在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相关领导的业绩、以各位科任教师的成绩为主要依据来评“优”选“先”的现象,这种“唯成绩论”对民族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五篇模版]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31f31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6.png)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五篇模版]第一篇: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张朝鹏摘要:农村中学出现较多的厌学辍学,是因为升级制度;是因为单调的校园环境;是因为单调的课堂、教师;是因为文化道德缺失的农村现状;是因为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
要振兴我们中华民族,我们就要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文化。
关键词:农村辍学升级制度农村文化试看我们某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情况吧!一个年级的学生120人以上,单文化课门门及格的学生不超过6人,全科几格率不超过5%。
这样的学校比比皆是,诸君想一下,有多少学生跟不上,有多少学生只是在“熬”日子,调查学生,无非两个原因:“跟不上!”“没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的农村教育出现什么问题?是谁抛弃我们的原本可爱的学生呢?是谁?是我们的应付性的形式大于内容的中小学升级制度。
当今的中小学校中,一年级入学后,不论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一律大推大拥升入高一年级,直到初中毕业。
我想这是有违班级授课创立的本意的。
没有基本的合格升级制度,学生没有合格意识,没有合理的留级制度,部分学生就没有“补牢”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部分学生因为种种情况没能完成学习任务,却被形式的推入高一年级,而这些学生越学越吃力,再升级就更跟不上,越跟上越没有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便使“上学”成为“熬学”。
同时,农村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培养孩子1的意识淡薄,且又忙于生计,不能够辅导这部分学生,以至于他们无能力也无兴趣深入学习,最终辍学。
即使有部分留下也是迫于家长压力熬至毕业。
一批批本可造就的学生就这样被我们实施的“义务教育”挤出校门。
古语有云“不以无过而为贵,贵为有错而改之”但我们的孩子却没有补过的机会,这是谁的过错呢?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执行的某些制度所造成的恶果吗?是人文环境差,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的校园。
学校是育人之所,万紫千红才是她的真模样,它本应是集文化、道德、梦想于一身,却有着各自特色品味的人文家园。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c9285f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d.png)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小明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近一年来出现厌学情绪,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作业完成质量低下,学习成绩下降。
在家中,小明也表现出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对父母的态度也变得不友善。
二、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表现主要包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常常感到疲倦;对于作业和考试感到焦虑、恐惧和逃避;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留级、辍学等现象。
三、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小明的厌学心理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
首先,家庭环境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关系紧张或者对小明的学习要求过高,都可能导致他出现厌学情绪。
其次,小明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他的学习态度和情绪状态,例如缺乏自信、抗挫能力差等。
此外,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也可能对小明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例如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
四、案例中的干预措施针对小明的厌学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是与小明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困惑,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二是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调整对小明的期望值和教育方式,为小明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三是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解决个性特点和情绪问题,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四是与小明的老师和学校进行合作,调整课程和学习计划,减轻他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
五、干预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的情况有所改善。
他的学习态度逐渐端正,上课能够集中精力听讲,作业完成质量也有所提高。
同时,他在家庭中的情绪问题也有所缓解,与父母的关系逐渐恢复和谐。
此外,小明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能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小明这一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首先,对于厌学心理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和表现形式,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其次,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最后,对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最新山区农村孩子厌学成因探析及对策思考
![最新山区农村孩子厌学成因探析及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122b26869eae009581bec5b.png)
山区农村孩子厌学成因探析及对策思考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有效教育、长效教育,学生大面积流失,“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因而,我们应着力研究学生流失的原因何在。
据我们在某所农村中学调查,其失学率已达9.53%,初中三年级甚至高达15.07%。
大得惊人,经千方百计,至今还欠债累累的“普九”,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在不经意中“普失”了!原因何在?为何居高不下?——学生厌学。
一、厌学现状2004年2月,我们对西部边远山区的几所农村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有关学生厌学的问卷调查,其结果:1、厌学造成大量学生失学因厌学而失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271%;因厌学失学的学生占失学学生的91.48%;2、厌学是在校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学生不喜欢老师:学生在回答“我最喜欢的人”时,只有11%的学生认为老师是最喜欢的人;在回答“我最喜欢的老师”时,只喜欢1—2个老师的学生占31%。
学生不喜欢学校:回答“最好玩的地方”认为是学校的只占28%;连“最难忘的事”发生在学校的也只有40%。
学生不喜欢学习:回答“最不愿想”的是学校、学习的占23%。
认为学习压力很重或者无法承受的占48%;认为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厌学的占70%。
五年以后想继续读书的只占56%,十年以后读书的占12%。
学生没有远大抱负:希望十年以后有大作为的12%;想外出打工、学司机、学手艺、成家的占17%。
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认为读书没有用、用处不大的占13%。
二、原因探析(一)、祖辈务农,文化积淀太薄由于祖祖辈辈务农,既没有读过书,又没有偿到过知识的甜头,更没有超常的追求,加之周边也没有文化人影响,即使有极个别读过书的,反倒起着反面例子的作用,因为仍然是务农,就更能说明“读书无用”。
因而“放羊卖钱找媳妇,媳妇生娃再放羊”的传统原始劣梗文化还仍然很深。
(二)、久居深山,心襟视野太窄山里的孩子很小就以为天就在山头,世界就在两山之间。
大一点后,知道了山外还有人户,就以为山外还是我们这里一样的山。
农村中学生厌学个案一例
![农村中学生厌学个案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ef86f30242a8956bece4c8.png)
作者 简介 : 王琳 , ,9 9年 2月生 , 师, 东省青年 管理干 女 17 讲 山
曾经恨你们不要我了 . 现在我知道那是你们迫不得 已的事情 , 我现在已经长大了 , 我会好好地去面对我今后的道路。” ③求
助者对姐姐先表达了羡慕 , 随后认可 自己和姐姐是不一样 的, 用一句话表达“ 姐姐 , 以前我很羡慕你能和爸妈一直生活在一 起, 觉得是因为你 比我优秀。现在我知道 了我们是不同的人 , 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 你很棒我也很棒。” 求助者对前男友 ④ 和 自己分手表示了理解和感谢 , 用一句话表达“ 谢谢你陪我走 过 了一段美好 的旅程 , 是我让你感觉 太压抑 , 但是你让我看清 楚 了自己, 也陪伴了我成长 。感谢你 。”
意象出现 的是一个小姑娘住在一个森林里 ,有一个老头 和小
孩 的故事其实是关于 自己的。来访者清晰了 自己的经历以及 对 自己的评价。
姑娘在一起 , 但是他 们之间不说话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 , 意象
中的小姑娘慢慢和老头进行交流 , 并且怨恨他不与 自己说话 。 小姑娘 的情绪逐渐放开 ,求助者的情绪随着意象中的小姑娘 变化开始慢慢放松 , 逐渐开始抽泣 , 最后嚎啕大哭 , 诉说 自己
绩较差 , 进入初 中后 , 出现逃课 、 不做作业 , 上课不专心 , 睡觉
躯体化 、 焦虑 、 人际关 系及其他 因子分 明显 下降, 达到 了咨询
预 期 的 目标 。
农村学生厌学问题的个案分析
![农村学生厌学问题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42dd15bed5b9f3f90f1c68.png)
[ 2 ] 王蔷. 英语教 学法教程( 第二版 ) [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 2 0 0 6 .
以致用的价值 。 这样, 不但能激发学生 自主学习的热情 , 还 能增强 自主学 习的信心 , 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 自主应用知
识 的 能力 。
[ 3 】 陈琦 ,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 [ M】 . 北京: 北
表性的例子, 希 望 能 从 中 找 到厌 学 的 原 因 , 并 分 析对 策 。
一
良文化观念 影响时意念不够坚定 , 没能抵制住诱惑。高中 以前王某 由于学习成绩优秀, 被视为家里的希望, 升入高中 后, 成绩上的落差使其对待学习的态度摇摆不定, 最终选择 了放弃 。
2 . 家庭 因素。王某母亲是老老实实的农 民, 没有 多少
心理沟通和疏导 , 而是采取机械落后 的“ 请家长” 方式, 造成
了王 某 的 反感 。
4 . 社会因素。一些青少年外 出打工, 沾染 了不少不 良 的社会习气 回乡 。他们到处宣扬“ 知识无用论” 的观点, 花 钱大手大脚, 一切 以金钱为标准, 而这些行为举止在涉世未 深的学生眼中被视为另类和酷。 王某受到这些不 良影响的 误导, 产生厌学情绪。 ( 二) 个案现象二: 石某, 女, 是我的远方亲戚 , 生于忠厚 老实的农民家庭, 父母均在家务农 , 收入靠种地卖粮食, 家 境略为贫困, 有一个大两岁 的哥哥。 石某从小很懂事 , 学习
2 0 1 5 年 第2 2 期( 总第2 6 2 期)
农村 学生 厌 学 问题 的个 案分 析
石爱 民
甘 肃 医学 院 ,甘 肃
摘 要
平凉
7 4 4 0 0 0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54218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a.png)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引言:学习厌学是中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对个人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个案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厌学的原因及其对中学生的影响,并探讨应对厌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个案背景该个案为一名中学生,名叫小明,目前就读于某中学初二年级。
小明在之前的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能力,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现他的学习热情逐渐下降,对学习兴趣大减,甚至出现了旷课、上课打瞌睡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1. 学业压力过大:中学阶段学习压力增加,学习任务繁重,可能导致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从而减少学习兴趣。
2. 学习方法不当:小明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产生学习厌倦感。
3. 生活习惯不良: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某些不良习惯,如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等,这些习惯影响了他的精力和学习状态。
4. 情绪问题:小明可能面临一些情绪问题,如与同学关系不好、家庭矛盾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5. 缺乏自信心:小明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产生学习厌倦感。
三、影响分析1. 学业成绩下降:学习厌学导致小明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他的学业成绩。
2. 自尊心受损:从原本的优秀学生到学习不佳的状态转变,可能使小明对自己的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3. 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厌学可能导致小明产生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
四、应对策略1. 提供支持:家长和老师应提供支持与鼓励,让小明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增加他的学习动力。
2. 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小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3. 培养良好习惯:指导小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提高他的精力和学习状态。
4. 情绪调适:关注小明的情绪问题,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解决与同学和家庭之间的问题。
5. 建立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相信自己的能力,重塑学习自信心。
农村中学生厌学情况调查分析
![农村中学生厌学情况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d01122482fb4daa58d4b8e.png)
二、现状分析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形成, 在教育的这块园地里,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 重。如今,它已成长为了困扰各级各类学校 的一大难题,厌学情况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乡镇有,城市有,初中有,高中有,技校有, 就连小学也有,而且所占的学生比例还不少, 令人十分的吃惊。
现在有很多的学生小学毕业不想读初中,初 中毕业不想读高中,高中毕业不想读大学,总 想着出去打工赚钱,认为读书比打工辛苦。还 有些学生,就算到了学校也不是来学知识,求 学问,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混日子,最后弄张 文凭。他们在学校里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 老师在上面讲她的,台下他们自己玩自己的, 老师批评还批评不得,似乎厌学是天经地义的 事。这些的厌学表现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 有些学生在学校里乱交朋友,乱谈恋爱,还带 领其他同学不学习,甚至带着其他同学在学校 里赌博,抽烟,偷抢勒索,干着学生干不该干 的事,严重的败坏了学习氛围。厌学所产生的 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可怕,令家长和老师整天的 为他们担忧。
课题的表述
农村中学生厌学 情况调查研究
课题由来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厌学 以及由厌学导致的逃学、辍学问题, 一直困扰着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 身,虽然经过多方努力,有了一些起 色,但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厌学问题依 然存在
研究意义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能找到学生产生厌学心 理的原因, 使同学们认识到产生厌学情绪的 不良后果,因此要努力消除厌学心理,为了 长大后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而奋发学习。 同时,通过此次的研究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 能力
可能提出的问题
1.现在中学存在厌学情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3.如何对这些厌学情况进行调查? 4.如何制作调查表?内容要包括哪些内容?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9b2dfeeff9aef8951e06a1.png)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张强,男,14岁,八年级学生,在农村地区家境算比拟富裕。
因为听说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张智力水平属中等,但是进入学校后,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不及格,期末考试中也只有50分。
张强性格比拟内向,不大爱说话,假设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看黑板,做课堂练习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教师曾经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长进,随他去吧!〞二、案例分析张强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父母感情不睦,经常吵架,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对他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远远不止是性格上的残缺,假设引导不当,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坠落,误入歧途。
教师曾屡次找小张谈心,起初他一言不发,屡次接触后,从他的眼神中似乎流露出对教师的几分敬仰。
有一次课堂外活动后,我观其神色不错,主动找他谈心。
他悄悄地跟我说:“爸妈经常吵架,我到了家有时想好好坐着做作业,听着他们的吵架声,我觉得很烦很烦,有时爸爸赶我到爷爷家去吃饭,有时妈妈赶我到外婆家。
在这个家我怎么有心思去读书周围的邻居又经常取笑我有‘二妈’。
〞我认真分析起来,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环境不良,使孩子缺少关爱,使其失去学习信心,在他看来,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难完成学习任务,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对学习的自卑心理,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消极情绪。
为此,产生了自卑厌学的心理障碍症。
三、如何矫正小张这种自卑的厌学症。
(一)、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小张的家长认清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明白创造宽松的环境气氛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根底,要求家长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气氛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安康心态。
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0bc3f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d.png)
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学生厌学是目前青少年面临的最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之一,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
要帮助孩子克服研究障碍,激发研究兴趣,树立正确的研究目标,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或武断强迫,而应该采用恰当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厌学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旷课、迟到,对老师的批评充耳不闻,甚至顶撞老师。
2.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
3.上课时不看黑板、不看书、不做笔记,老师提问时茫然无知。
4.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
5.上课就睡觉,下课铃一响就精神抖擞。
6.抄袭、拖拉作业或干脆不做作业,从来不复或预功课。
学生厌学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如果不加以纠正,会蔓延到整个班级或学校,影响班级或学校的良好风气和教学秩序。
此外,学生厌学会导致自由支配的时间过多,心理上更倾向于“玩”,进而导致恶性循环。
厌学的学生大多与社会接触过多,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诱惑,讲究吃穿、图享受,攀比成风,错误不断,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厌学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不良现象视而不见,明哲保身,不求大过。
个案情况:___是一名初二男生,对研究没有兴趣,上课时不是扒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书本和作业。
老师经常批评他,其他同学也不怎么和他交往,甚至讨厌他,只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
___常常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就是读不好书,对研究感到苦闷,一提到研究就心烦意乱,想发火,有时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问题诊断:根据小王的表现,初步诊断为研究无动力、无兴趣、不认真、不努力,研究惯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没有预复惯,作业拖拉等。
对研究有明显的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的心理、行为。
其实质就是厌学。
原因分析:从家庭方面来看,___的父亲是个体户,母亲倒三班,没有时间关心小王。
父亲教育方法粗暴简单,母亲则过分溺爱,使小王个性倔强又自卑,对自己评价较低。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53f73b376baf1ffc4fada7.png)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摘要:现在的农村初中有一个普遍现象,有部分学生不仅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甚至逃学,去网吧玩电脑游戏。
班主任找他谈话,他根本听不进去,还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读书没意思,我想退学。
班主任如果再继续讲道理,他会甩一句“外星人”,让老师无可奈何、不知所措。
你说碰上这种厌学的孩子,怎么办?我根据教学实践,对这类案例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分析和对策。
关键词:心里健康农村学生厌学分析与对策李俊龙是我校初中七年级一班的学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
从小父母离异,与外婆一起生活。
父亲由于自身经济情况较差,很少给予照顾。
母亲再婚后,曾接小兵和继父一起生活,但继父要求较为严格,曾因为小兵犯错而责罚教育,以后小兵对继父一直耿耿于怀,再不愿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之后一直与外婆生活。
小兵从小学开始,各科成绩都很优秀。
进入初中学习以后,学习开始有点吃力,在一次期中考没考好之后,小兵就觉得心里特别烦躁,经常说头痛、难受,不想上学。
初一下学期开学后,班级一个同学告诉他打游戏很好玩,他从此迷恋上了打游戏,以至于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老师针对他的表现,多次批评教育他。
但是由于没有父母关心和管教,他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烦,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成绩越下降越不愿学习,有时还逃学。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
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而外在环境(社会,学校、家庭等)的不良影响也起着消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主要从学生心理方面进行具体剖析:1、学习无望。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底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
厌学个案分析报告
![厌学个案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5edd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f.png)
厌学个案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个厌学的个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表现出对学习内容和学校环境的厌烦和抗拒。
厌学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本次个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厌学的原因,并为解决厌学问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2. 个案背景该个案的主角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姓名为小明。
小明在过去的学习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厌学情绪,经常缺勤、不完成作业,成绩也在下降。
在与小明的家长和老师交流后,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3. 原因分析3.1 学习压力过大小明在学习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的家长对他的学习要求过高,经常以成绩为衡量标准。
同时,学校的教育体制也强调考试成绩,导致小明对学习产生了负面的情绪。
这种学习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小明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3.2 学习方法不当小明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他在学习中感到困惑和无助。
他可能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只是单纯地依赖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内容。
这样的学习方式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增加了他的学习负担。
3.3 教育环境不良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可能对小明的厌学情绪产生了消极影响。
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
学校的考试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兴趣培养。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小明对学校产生抗拒情绪。
4.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厌学问题,本报告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4.1 调整学习压力家长和老师应共同努力,为小明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家长可以通过与小明的沟通,理解他的兴趣和优势,并鼓励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学习。
学校应调整教学方式,减少对成绩的过度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4.2 培养有效学习方法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帮助小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向小明介绍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料等,帮助他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西乡县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西乡县农村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d4775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1.png)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进一步深入调查西乡县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研究不同对策在不同情况下的实施效果;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 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竞争力。
参考内容
在当前的农村教育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厌学现象日益突出。这一现象不仅影 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整个农村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 深入探讨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 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四、案例分析
以西乡县某农村小学为例,该校在实施上述对策后,学生的厌学情况得到了明 显改善。首先,学校引进了多名优秀教师,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开设 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如自然、科学、文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不仅孩子的学习成绩, 还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此外,学校还加强了与社会的,组织学生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学习动力。
(3)发挥媒体宣传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媒体应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宣传报 道,营造全社会和支持农村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社会地 位和影响力。
总结
本次演示以黔西县农村幼儿教育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 对策。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黔西县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措施,包括政府加 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家长教育引导机制等以及社会各 界参与、促进校际交流与合作、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等。
对策
1、政府对策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经 费投入,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资料,提高幼儿园的 教育水平。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培训机 会等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3)建立家长教育引导机制,转变家长观念。政府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 引导他们重视幼儿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021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表现与原因分析范文3
![2021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表现与原因分析范文3](https://img.taocdn.com/s3/m/8cec6140b0717fd5360cdcf1.png)
2021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表现与原因分析范文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 省 14 县的17 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 ,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 40%.辍学学生中,有 53%是因为厌学。
“主要是厌学的太多。
10 个流失生中,也就 1 个是家长不让念的,其余 9 个,都是孩子学不进去,家长也没招儿。
”辽宁市某校一位张姓教师表示,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法》无能为力。
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的统计表明,“从学校方面讲,应试教育压力太大 . 素质教育在会上、材料上有体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落实。
教学以主科为主,不少课程学生不愿意学,感觉偏难,在现实生活中能应用的很少。
同时,音体美活动少,学生被限制,丧失很多乐趣。
”一位姓韩的农村教师说。
厌学不仅在学困生中有市场,好学生中也有不少存在厌学情绪,那厌学有哪些表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总结以下的发现。
一、学生厌学的表现 厌学主要是学生讨厌学习,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者说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比如,画画,啃咬手指头。
经常地违反课堂纪律,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说悄悄话。
精神不振,爱打瞌睡,这可是晚上玩游戏的缘故。
一般不愿写作业,或者抄别人作业,应付教师。
2.经常迟到、早退、没病的请病假 . 对教师及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对家长说没留作业或在学校完成了,对教师说作业忘家里或找不着了。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部压力下机械地、被动地、应付式地学习。
他们大多心理上认为是给教师学的,或者是给家长学的,他们只是来完成任务而已,不得已来到学校里。
4.青春期中学生出现早恋 , 对异性产生好感,男生女生爱打扮,情绪反常,时而安静或兴奋,致使精力分散。
这个阶段教师又不能过多地干预,怕弄巧成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张强,男,14岁,八年级学生,在农村地区家境算比较富裕。
因为听说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张智力水平属中等,但是进入学校后,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不及格,期末考试中也只有50分。
张强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看黑板,做课堂练习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曾经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
二、案例分析
张强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父母感情不睦,经常吵架,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对他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远远不止是性格上的残缺,若引导不当,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坠落,误入歧途。
老师曾多次找小张谈心,起初他一言不发,多次接触后,从他的眼神中似乎流露出对老师的几分敬仰。
有一次课堂外活动后,我观其神色不错,主动找他谈心。
他悄悄地跟我说:“爸妈经常吵架,我到了家有时想好好坐着做作业,听着他们的吵架声,我觉得很烦很烦,有时爸爸赶我到爷爷家去吃饭,有时妈妈赶我到外婆家。
在这个家我怎么有心思去读书?周围的邻居又经常取笑我有…二妈‟。
”我认真分析起来,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环境不良,使孩子缺少关爱,使其失去学习信心,在他看来,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难完成学习任务,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对学习的自卑心理,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消极情绪。
为此,产生了自卑厌学的心理障碍症。
三、如何矫正小张这种自卑的厌学症。
(一)、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小张的家长认清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明白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要求家长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
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张强的父母多次沟通之后,其父母在对待孩子方面的态度渐渐的有所改观,同时张强父母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
(二)、家长要教育和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和厌学心理。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观念外,一定还要有耐心。
孩子学习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要赶上去非一日之功,对孩子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切不可操之过
急或过早下结论。
一要有信心。
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在经过努力后是否能提高,家长要充满信心,要相信孩子经过教育,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进步,鼓励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让孩子感到“我能行!”。
二要设法让孩子不断体验到学习有所提高的喜悦和成功感。
对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都要及时地肯定,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如果孩子的某门功课以往经常开“红灯”,这次经过努力及格了,哪怕只是六十分,也应充分肯定他努力的结果,用肯定和鼓励重新点燃起孩子自信的火焰。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鼓励,在一次考试中他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很好,课后他主动找到我,告诉我他已经找到这次分数较低的原因,让我相信他下次会考试得很好的。
从这些可以看出他已经走出了以往的阴影。
(三)、学校要形成合力,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孩子与父母多沟通,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互访,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在社会上,在家里的活动特点,帮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对孩子不作过高的要求,也不放任自由顺其发展。
(四)、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小庄学会掌握自我调节,消除不良的情绪,扬起进取之帆。
首先要让他学会认识自己,正视自己,让其明白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未来的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成功与挫折同在,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无畏的精神去面对,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意志,不断地战胜和完善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力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地开展一些学生感到乐学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游戏等,使学生受到学习引力的影响,调动起学习热情,克服自卑厌学情绪,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除张强外,我观察到很多其他听讲习惯都不是很好的学生,在我组织一些活动时他们的参与都非常积极。
从而,这也指引着我的教育方式方法的更新。
(六)、其他老师沟通协调,做到使学生全面提高。
一次在得知语文默写时,我预先告知了小王,要他认真复习。
第二天,他的默写得了75分,语文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表扬。
同时,我也联系其他的任课老师也配合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同时又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去除他的厌学心理。
四、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在家长、老师、同学的共同关心下,张强上课看黑板的时候多了,埋头做小动作的现象渐渐少了。
在做练习的时候也积极主动了。
看到他的进步,他父母也非常高兴,说将进一步配合老师,使他进步得更快。
(二)、反思
1、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家庭环境和构建学习型家庭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2、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学习要多关心,尽量做到每天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心理上有种紧迫感。
如果发现孩子成绩有所下降或是出现违纪现象,不能简单粗暴的斥责或打骂他们,而应耐心与他们交谈,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和违纪的严重后果,使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危害。
平时多与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时的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4、班主任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横眉冷对,厉声呵斥,那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班主任应该多与他们交谈,找到他们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